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的检测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周田美 董晓勤 +3 位作者 施新颜 赵芷音 金玉霞 汪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84-485,共2页
目的 了解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 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发生率及耐药特点 ,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采用表型确证试验检测 ESBL s,用 K- B法作药敏试验。结果  ESBL s总阳性率为 33.3% ,其中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 36 .3% ,... 目的 了解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 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发生率及耐药特点 ,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采用表型确证试验检测 ESBL s,用 K- B法作药敏试验。结果  ESBL s总阳性率为 33.3% ,其中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 36 .3% ,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 2 8.6 % ,产 ESBL s的菌株对亚胺培南 10 0 %敏感 ,对头孢西丁、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结论 治疗 ESBL s引起的感染最佳药物为亚胺培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下载PDF
沙雷菌属耐药现状及β-内酰胺酶检测 被引量:12
2
作者 周田美 董晓勤 +3 位作者 俞云松 王杰 余道军 周志慧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目的了解本地区沙雷菌属耐药现状及AmpC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率,为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KB法对148株沙雷菌属进行药敏试验,用表型筛选及三维试验法检测AmpC酶及ESBLs。结果148株沙雷菌属对氨苄西林、头... 目的了解本地区沙雷菌属耐药现状及AmpC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率,为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KB法对148株沙雷菌属进行药敏试验,用表型筛选及三维试验法检测AmpC酶及ESBLs。结果148株沙雷菌属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80%,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耐药率均<10%,头孢西丁耐药率31.1%;148株沙雷菌属中产AmpC酶菌占12.2%(18株),同时产AmpC酶及ESBLs菌占2.7%(4株);产酶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结论本地区沙雷菌属耐药性的产生主要是细菌产生AmpC酶及ESBLs引起的,以AmpC酶为主,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雷菌属 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下载PDF
急性腹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周田美 董晓勤 +1 位作者 陆焰 陈冠凤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8期629-629,共1页
目的 了解本地区引起急性腹泻的病原菌及耐药趋势,为临床治疗急性腹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病原菌检出,用K-B法作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980例急性腹泻患者中,阳性检出率36.2%,其中弧菌属检出率最高为66.4%,其次... 目的 了解本地区引起急性腹泻的病原菌及耐药趋势,为临床治疗急性腹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病原菌检出,用K-B法作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980例急性腹泻患者中,阳性检出率36.2%,其中弧菌属检出率最高为66.4%,其次为气单胞菌属22.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头孢噻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耐药率均较低,分别为0.0%、0.6%、0.6%、2.6%、3.9%、8.4%。结论本地区夏秋季引起急性腹泻的病原菌以弧菌属为主;头孢噻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可作为本地区目前治疗细菌性引起急性腹泻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腹泻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中耳炎病原菌检出及药敏分析
4
作者 周田美 张卫英 +1 位作者 董晓勤 赵芷音 《浙江医学》 CAS 2003年第3期185-186,共2页
关键词 中耳炎 病原菌 药敏分析
下载PDF
奴卡菌致皮肤感染1例
5
作者 周田美 施新颜 董晓勤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00-200,共1页
关键词 奴卡菌 皮肤感染
下载PDF
沙雷菌对β-内酰胺抗生素的耐药性研究
6
作者 周田美 董晓勤 +3 位作者 俞云松 王杰 余道军 周志慧 《浙江实用医学》 2004年第6期389-390,共2页
目的 探讨沙雷菌经 β -内酰胺抗生素诱导后 ,耐药变异株的发生率及产 β-内酰胺酶情况。方法 用头孢噻肟 (CTX)、头孢他啶 (CAZ)、头孢吡肟 (FEP)抑菌浓度 (1/ 2MIC) ,对 5 0株沙雷菌进行诱导 ,每天传代 ,同时接种 32 μg/ml、6 4 μ... 目的 探讨沙雷菌经 β -内酰胺抗生素诱导后 ,耐药变异株的发生率及产 β-内酰胺酶情况。方法 用头孢噻肟 (CTX)、头孢他啶 (CAZ)、头孢吡肟 (FEP)抑菌浓度 (1/ 2MIC) ,对 5 0株沙雷菌进行诱导 ,每天传代 ,同时接种 32 μg/ml、6 4 μg/mlCTX、CAZ、FEP的M -H平板 ,10天后测定耐药株MIC ,且用三维试验检测耐药株 β-内酰胺酶。结果 经CTX诱导后有 2 2 %菌株为耐药变异株 ,CAZ诱导后耐药变异株为 4 % ,FEP诱导后无耐药株产生。诱导后产生的耐药株均为AmpC酶阳性。结论 经头孢菌素诱导后获得的耐药主要是由于细菌产生诱导型 β -内酰胺酶 ,头孢噻肟最易产生诱导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雷菌 Β-内酰胺抗生素 耐药性 头孢酶 头孢噻肟
下载PDF
非发酵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和耐药谱分析 被引量:47
7
作者 董晓勤 周田美 +3 位作者 施新颜 吴盛海 范建中 汪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809-811,共3页
目的 调查我院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 4年间 ,非发酵菌医院感染的菌株分布及耐药趋势 ,为临床治疗非发酵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 VITEK- AMS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 GNI+卡鉴定到种 ,药敏试验采用其配套的 GNS- KI或 GNS- 12 1... 目的 调查我院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 4年间 ,非发酵菌医院感染的菌株分布及耐药趋势 ,为临床治疗非发酵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 VITEK- AMS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 GNI+卡鉴定到种 ,药敏试验采用其配套的 GNS- KI或 GNS- 12 1卡 (法国生物梅里埃产品 ) ;部分 K- B法药敏纸片用 Oxoid公司产品。结果  2 0 4 4株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 4 8.5 %、鲍氏不动杆菌占 2 6 .5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占 17.0 %、黄杆菌属占 4 .5 %、荧光假单胞菌占 1.6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占 1.1%、木糖氧化产碱菌 0 .8% ;非发酵菌分布部位以呼吸道分离率最多 ,痰液 135 9株 (6 6 .5 % )、咽拭子 15 2株 (7.4 % ) ;其次为尿液 2 4 1株 (11.8% ) ;伤口 10 3株 (5 .0 % ) ;耳拭子5 3株 (2 .6 % ) ;胆汁 4 1株 (2 .0 % ) ;血液 36株 (1.8% ) ;其他 5 9株 (2 .9% ) ;分离菌株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结论 非发酵菌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且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 ,其他非发酵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也呈逐年增高趋势 ;含酶抑制剂复方型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和头孢他啶为治疗非发酵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发酵菌 医院感染 临床分布 耐药性
下载PDF
用VITEK-AMS的GNS-KI药敏卡对12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分析
8
作者 周田美 赵芷音 《浙江医学情报》 1995年第2期22-23,共2页
本文对1992年12月至1994年12月间从本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20株铜绿假单胞菌,用 GNS-KI 药敏卡共12种抗生素,做了药敏实验。结果表明,在12种抗生素中,亚胺硫霉素(Imipenem)敏感率最高达93.3%;其次是头胞哌酮(CefoPerazone)、环丙氟哌酸(C... 本文对1992年12月至1994年12月间从本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20株铜绿假单胞菌,用 GNS-KI 药敏卡共12种抗生素,做了药敏实验。结果表明,在12种抗生素中,亚胺硫霉素(Imipenem)敏感率最高达93.3%;其次是头胞哌酮(CefoPerazone)、环丙氟哌酸(Ciprofloxacin)敏感率均为90%,庆大霉素(Gentamicin)敏感率较低为57.5%;头胞呋新(Cefuroxime)等敏感率低于5.0%。几种常用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_(90))值普遍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抗生素 药敏试验 抗药性
下载PDF
1191株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9
作者 周田美 宋朝晖 《浙江实用医学》 2000年第5期47-49,共3页
关键词 抗生素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杭州市区4所医院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董晓勤 周田美 +4 位作者 魏泽庆 俞云松 张红河 余道军 汪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研究杭州市区4所医院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及主要β-内酰胺酶分布,为临床治疗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VITEK-AMS 60对36株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进行鉴定;用琼脂稀释法和E-test法测定14种抗菌药物最... 目的研究杭州市区4所医院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及主要β-内酰胺酶分布,为临床治疗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VITEK-AMS 60对36株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进行鉴定;用琼脂稀释法和E-test法测定14种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亚胺培南耐药株的同源性;采用PCR对36株耐亚胺培南β-内酰胺酶基因进行扩增,并通过序列分析明确基因型。结果36株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均产OXA-23型碳青酶烯酶;其中5株同时产PER-1型酶,2株同时产TEM-1型酶;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未检测到金属酶;多次质粒提取均未成功;脉冲场凝胶电泳发现4所医院均存在耐药株的克隆传播,大多感染者为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结论杭州市区4所医院均有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克隆传播,36株耐亚胺培南均产OXA-23型碳青酶烯酶,5株菌株同时产PER-1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2株同时产TEM-1型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耐药基因 同源性
下载PDF
危重病房耐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同源性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董晓勤 张红河 +5 位作者 周田美 余道军 范建中 王贤军 卢忠 段俊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杭州市第一医院危重病房耐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之间的同源性,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旨在为制定预防和控制其院内感染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院危重病房2005年1月至12月分离到的34株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采用全自... 目的探讨杭州市第一医院危重病房耐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之间的同源性,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旨在为制定预防和控制其院内感染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院危重病房2005年1月至12月分离到的34株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VITEK-AMS60对34株耐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用琼脂稀释法和E-test法测定14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其耐药株的同源性,对碳青霉烯类基因OXA-23型、OXA-24型、IMP型、VIM型基因进行PCR扩增及序列分析。结果PFGE发现34株鲍曼不动杆菌菌株为同一耐药克隆株,在危重病房呈爆发流行。所有对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明确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未检出OXA-24、IMP、VIM基因型。34株菌株质粒提取未成功。结论该院同一个耐药克隆株在危重病房不同患者身上流行,可能与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氧气湿化瓶、护士手操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 院内感染 预防
下载PDF
多药联合应用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余道军 董晓勤 +3 位作者 金克勤 周田美 陈岳明 吴盛海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3期280-284,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抗菌药物单用和联合应用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效果。方法检测3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测定不同抗菌药物对其中1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BC),然后用该浓度的不同单种抗菌药物及抗菌药物组合治疗鲍曼... 目的分析不同抗菌药物单用和联合应用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效果。方法检测3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测定不同抗菌药物对其中1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BC),然后用该浓度的不同单种抗菌药物及抗菌药物组合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小鼠,观察各药对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3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均为OXA-23型。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治星)、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利福平、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多粘菌素E的MBC分别为64,512,64,250,2 048,2 048,150,2μg.mL-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56μg.mL-1)使阿米卡星MBC从2 048μg.mL-1下降到64μg.mL-1,头孢哌酮/舒巴坦(32μg.mL-1)可使利福平从128μg.mL-1下降到8μg.mL-1,头孢哌酮/舒巴坦(32μg.mL-1)与阿米卡星(1 024μg.mL-1)联合应用具有抑菌效应,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32μg.mL-1)与阿米卡星(1024μg.mL-1)联合无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56μg.mL-1)与利福平(128μg.mL-1)、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32μg.mL-1)与利福平(128μg.mL-1)联合均无效;多粘菌素E[0.1 mg.(24 h)-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40.4 mg.(24 h)-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0.2 mg.(24 h)-1]与阿米卡星[7.8 mg.(24 h)-1]、头孢哌酮/舒巴坦[41.6 mg.(24 h)-1]与阿米卡星[7.8 mg.(24 h)-1]联合治疗对感染小鼠的保护率(%)分别为100.0%,30.0%,90.0%,90.0%,头孢哌酮/舒巴坦[83.2 mg.(24 h)-1]、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83.2 mg.(24 h)-1]治疗组小鼠全部死亡。结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MBC均显著增加。合理的多药联合不仅对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有效,而且可以减少药物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 药物浓度 联合用药 药敏实验
下载PDF
不同来源株香港海鸥形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任淑华 倪晓平 +6 位作者 孙建荣 周田美 查捷 孔庆鑫 赵洪峰 金慧 徐虹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37-538,543,共3页
目的 对分离自社区获得性胃肠炎患者及淡水鱼肠道内的香港海鸥形菌(Laribacter hongkongensis,LH)进行药敏试验,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2005年至2006年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肠道门诊从社区获得性胃肠炎患者中分离到4株... 目的 对分离自社区获得性胃肠炎患者及淡水鱼肠道内的香港海鸥形菌(Laribacter hongkongensis,LH)进行药敏试验,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2005年至2006年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肠道门诊从社区获得性胃肠炎患者中分离到4株及2种淡水鱼体内10株LH菌株,计14株,按美国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药敏结果显示,14株LH菌株对24种常用抗菌药物中的15种药物,分别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率达62.5%;尤其对青霉素、头孢唑啉和头孢哌酮等3种药物,14株LH菌株均为耐药,耐药率为100.0%;其中人体株LHHZ26,对12种药物耐药、1种为中介。LH对3代头孢表现为较高的耐药性,3种头孢药物的耐药率为71.43%~100%;14株LH株对头孢吡肟及头孢哌N/舒巴坦均为敏感。对氨曲南(14.29%)、庆大霉素(7.14%)、复方新诺明(7.14%)的耐药率较低;喹诺酮类、氯霉素、阿米卡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药物均敏感。结论 LH菌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表现出耐药性,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广泛耐药。建议对LH感染患者喹诺酮类为首选治疗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海鸥形菌 社区获得性胃肠炎 淡水鱼 药敏试验
下载PDF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任淑华 周田美 +1 位作者 赵洪峰 陈玮臻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了解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发生比例及对临床上常用的2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变化.方法收集2003 2004年该院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采用NCCLS推荐的表型确证试验方法检测ESBLs菌株;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 目的了解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发生比例及对临床上常用的2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变化.方法收集2003 2004年该院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采用NCCLS推荐的表型确证试验方法检测ESBLs菌株;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2003年与2004年,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分离率分别为46.11%(184/399)、57.44%(386/672)(P=0.0003);2年来,ESBLs阳性菌对临床常用的24种药物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上升非常显著(P=0.0005);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仍保持较高的敏感率;但2004年ESBLs阴性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比2003年显著上升(χ^2=37.785,P=0.0005).结论尽早开展产ESBLs菌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有效控制产ESBLs菌的播散与流行是一项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率
下载PDF
黄芩苷注射液体外抗菌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33
15
作者 张喜平 周田美 +1 位作者 董晓勤 陈汉卿 《医学研究杂志》 2006年第8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芩苷注射液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液体倍比稀释法,测定黄芩苷注射液对临床分离的161株常见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黄芩苷对临床常见病原菌的MIC范围为0.1~50mg/ml,MBC范围0.2~50mg/ml,对葡... 目的探讨黄芩苷注射液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液体倍比稀释法,测定黄芩苷注射液对临床分离的161株常见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黄芩苷对临床常见病原菌的MIC范围为0.1~50mg/ml,MBC范围0.2~50mg/ml,对葡萄球菌MIC及MBC明显低于其他细菌,MIC范围0.1~6.3mg/ml,MBC范围0.2~12.5,MIC50、MIC90分别为0.4mg/ml、0.8mg/ml。结论黄芩苷注射液对多种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对葡萄球菌抗菌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病原菌 抗菌活性
下载PDF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致病性及头孢他啶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余道军 李荣群 +4 位作者 范建中 周田美 董晓勤 汪涛 胡洁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13-416,共4页
目的探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不同感染途径的致病性差异及头孢他啶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腹腔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分别采用滴鼻途径建立小鼠呼吸道感染模型和腹腔注射途径建立小鼠腹腔感染模型,将小鼠分成6组,检测产ESBLs肺炎克雷... 目的探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不同感染途径的致病性差异及头孢他啶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腹腔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分别采用滴鼻途径建立小鼠呼吸道感染模型和腹腔注射途径建立小鼠腹腔感染模型,将小鼠分成6组,检测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另将头孢他啶体外药敏试验敏感的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腹腔感染小鼠分成3组,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考察头孢他啶的体内治疗作用,同时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疗效做对比分析。结果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经过滴鼻途径感染小鼠未见死亡,经腹腔感染途径的半数致死量为105;头孢他啶预防给药组小鼠的死亡率为10%,同时给药与感染4h后给药组小鼠的死亡率为30%,头孢他啶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腹腔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作用一致。结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经呼吸道感染途径的致病性比腹腔感染途径弱,头孢他啶体外药敏试验敏感的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可以采用头孢他啶治疗,但应尽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 肺炎克雷伯菌 头孢他啶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下载PDF
黄杆菌属医院感染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董晓勤 陈冠凤 +3 位作者 周田美 吴巍 汪涛 范建中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79-581,共3页
目的 探讨本院 5年中黄杆菌属医院感染的分布及其耐药现况。方法 黄杆菌属的分离和鉴定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 VITEK- AMS6 0及配套革兰阴性杆菌鉴定卡 (GIN)和药敏卡 (GNS)。结果 发现感染者多为脑外科、ICU和呼吸科病房患者 ;均... 目的 探讨本院 5年中黄杆菌属医院感染的分布及其耐药现况。方法 黄杆菌属的分离和鉴定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 VITEK- AMS6 0及配套革兰阴性杆菌鉴定卡 (GIN)和药敏卡 (GNS)。结果 发现感染者多为脑外科、ICU和呼吸科病房患者 ;均有吸氧、吸痰史 ,有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史 ,对亚胺培南 >95 %耐药 ,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各 >90 %耐药 ,对头孢哌酮 /舒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耐药率均 <6 0 %。结论 黄杆菌属医院感染有逐年增多趋势 ,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性高 ,头孢哌酮 /舒巴坦、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是该菌治疗的首选药物 ,提示与老年、有基础病及并发症、广谱抗生素及激素应用、呼吸道侵袭性操作、呼吸器具及空气消毒不严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杆菌属 医院感染 耐药性分析
下载PDF
木糖氧化产碱菌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卫英 高英 +3 位作者 吴巍 董晓勤 周田美 余道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9-591,共3页
目的 调查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5年间木糖氧化产碱菌的分布与耐药现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院内分离菌株经VITEK-AMS全自动细菌鉴定仪GNI^+卡鉴定到种;药敏试验采用其配套的GNS-KI或GNS-121卡进行耐药分析;... 目的 调查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5年间木糖氧化产碱菌的分布与耐药现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院内分离菌株经VITEK-AMS全自动细菌鉴定仪GNI^+卡鉴定到种;药敏试验采用其配套的GNS-KI或GNS-121卡进行耐药分析;部分药敏应用K-B纸片法.结果 木糖氧化产碱菌对一、二、三、四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除外)耐药率>77%;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率>76%;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西丁、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均为100%;对氨曲南耐药率为92.86%;对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6.67%、44.44%.结论 木糖氧化产碱菌检出率呈逐年增多趋势,且呈多重耐药,该菌所致感染应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的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糖氧化产碱菌 医院感染 耐药分析
下载PDF
香港海鸥形菌检验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4
19
作者 倪晓平 孙建荣 +9 位作者 项海青 查捷 任淑华 李长春 孔庆鑫 金慧 徐虹 俞骅 周田美 赵洪峰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7年第12期2162-2164,共3页
目的:建立香港海鸥形菌(Laribacter hongkongensis,LH)的社区获得性胃肠炎患者及淡水鱼类标本采样、运输、培养、分离及鉴定方法。方法:于2005年~2006年,采集社区获得性胃肠炎患者及淡水鱼类新鲜粪样,分别接种SS、XLD、CCDA、T... 目的:建立香港海鸥形菌(Laribacter hongkongensis,LH)的社区获得性胃肠炎患者及淡水鱼类标本采样、运输、培养、分离及鉴定方法。方法:于2005年~2006年,采集社区获得性胃肠炎患者及淡水鱼类新鲜粪样,分别接种SS、XLD、CCDA、TCBS、MacConkey琼脂(MA)以及改良头孢哌酮MacConkey琼脂(CMA)等6种培养基,对典型的菌落,进行常规生化试验,凡氧化酶、触酶试验阳性以及三糖铁试验阴性的菌株,采用特异性PCR检测确诊。结果:社区获得性胃肠炎患者的LH检出率为0.53%(4/759);淡水鱼类草鱼、鲢鱼与鲈鱼的阳性率分别为9.30%、8.33%和5.88%。结论:本文建立的LH表型与基因型诊断技术适合于LH的诊断;当前LH缺乏血清学诊断,发展LH的PCR诊断方法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海鸥形菌 社区获得性胃肠炎 淡水鱼 PCR
下载PDF
ICU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任淑华 周田美 +1 位作者 赵洪峰 陈玮臻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580-1582,共3页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发生比例及耐药率变化。方法收集2003、2004年医院ICU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采用表型确证试验方法检测ESBLs菌株;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2003与2004年产...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发生比例及耐药率变化。方法收集2003、2004年医院ICU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采用表型确证试验方法检测ESBLs菌株;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2003与2004年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分离率分别为74.36%、81.58%,ESBLs阳性菌对抗菌药物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但耐药率上升不明显,ESBLs阴性大肠埃希菌抗菌药物仍有较高的敏感率(P<0.01);但2004年ESBLs阴性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比2003年显著上升(χ2=84.511,P<0.01)。结论尽早开展产ESBLs菌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ICU患者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大肠埃希菌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