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癌术后局限性颈部/上纵隔淋巴结转移再手术效果探讨
1
作者 朱磊 曹建伟 周福有 《食管疾病》 2024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颈部或上纵隔淋巴结转移再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在安阳市肿瘤医院胸外科复查的食管癌术后患者,发现颈部或上纵隔淋巴结转移,CT显示无外侵,可以手术切除的患者,共31例。根据患者的意愿...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颈部或上纵隔淋巴结转移再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在安阳市肿瘤医院胸外科复查的食管癌术后患者,发现颈部或上纵隔淋巴结转移,CT显示无外侵,可以手术切除的患者,共31例。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6例选择再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或不辅助放化疗;对照组15例选择单纯放化疗。对比两组的基线资料、随访生存情况,主要研究终点为局部复发和区域复发。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出现2例颈部淋巴瘘,2例喉返神经损伤,1个月后声音嘶哑均恢复正常。手术时间平均为43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8 d,平均住院花费15042元。观察组1 a生存率100%,局部控制率为80%。对照组无治疗后并发症,1 a生存率93.3%,局部控制率为46.7%,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为0.5,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 risk,AR)为0.46,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45 d,平均住院花费为42352元。两组比较显示:观察组1 a局部控制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以局部复发为研究终点,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48)。结论对于食管癌术后局限性颈部/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再手术治疗安全、创伤小、花费低、局部控制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淋巴结转移 局部复发 再手术
下载PDF
食管软、硬癌分类和人工智能研究:临床病理特征和嗜酸性粒细胞-TGF-β1-纤维组织增生互作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立东 马琳琳 +11 位作者 徐瑞华 宋昕 赵学科 尤朵 雷玲玲 魏梦霞 王苒 胡景峰 孟超龙 李兴嵩 周福有 高社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食管癌是极具中国人特色的恶性肿瘤,中国人食管癌在发病危险因素、遗传易感性、流行特征、组织学发生模式、病理常见类型、多阶段演进的分子机制和分子分型、高危人群预警和早期发现的防控思路等方面与西方人群明显不同[1-2]。例如,中... 食管癌是极具中国人特色的恶性肿瘤,中国人食管癌在发病危险因素、遗传易感性、流行特征、组织学发生模式、病理常见类型、多阶段演进的分子机制和分子分型、高危人群预警和早期发现的防控思路等方面与西方人群明显不同[1-2]。例如,中国人食管癌组织学类型97%以上为鳞状细胞癌,食管腺癌仅占1.5%,与西方80%以上为腺癌的组织学特征明显不同[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软硬癌 人工智能 嗜酸性粒细胞 TGF-Β1 纤维组织增生
下载PDF
1995至2021年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早期食管癌占比变化趋势
3
作者 宋昕 韩文莉 +19 位作者 胡景峰 钟侃 马琳琳 王苒 周福有 王献增 高文俊 郭威 李爱丽 郭贵周 刘志才 李吉林 焦新英 常扶保 常志军 范宗民 李贝 韩雪娜 伍玥 王立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5-448,共4页
目的:分析1995至2021年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5家医院就诊病例中早期食管癌占比的变化,了解高发区食管癌的防治效果。方法:对来自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27 a间5家医院收治且有明确病理诊断的127249例食管癌病例中早期癌占比进行Joinpoint回归... 目的:分析1995至2021年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5家医院就诊病例中早期食管癌占比的变化,了解高发区食管癌的防治效果。方法:对来自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27 a间5家医院收治且有明确病理诊断的127249例食管癌病例中早期癌占比进行Joinpoint回归分析。结果:2009年食管癌病例数较1995年增加了2.4倍,而2009年至2021年病例数则逐年下降。Joinpoint分析结果显示,1995至2011年早期食管癌占比上升速度较慢,年度变化百分比(95%CI)为2.94%(1.53%~4.36%);2011年以后则上升速度增快,年度变化百分比(95%CI)为12.27%(9.27%~15.35%)。结论:食管癌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措施的推广使高发区食管癌病例数明显减少,早期癌检出率大幅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早期癌 高发区 河南省
下载PDF
早期(Tis~T1N0M0)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孙琳 乔佳欣 +15 位作者 杨苗苗 赵学科 李兴嵩 陈亚杰 白合林 马琳琳 谢叶真 尤朵 韩文莉 徐瑞华 胡景峰 宋昕 李吉林 任景丽 周福有 王立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2-305,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短期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699例早期(Tis~T1N0M0)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5 a、1 a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生存期<5 a者2713例(28.0%),<1 a者...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短期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699例早期(Tis~T1N0M0)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5 a、1 a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生存期<5 a者2713例(28.0%),<1 a者567例(6.6%)。男性、年龄>65岁、肿瘤长径>5 cm、大体类型为斑块型和糜烂型是5 a和1 a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有脉管癌栓是5 a和1 a生存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2.841(2.051~3.934)、1.767(1.087~2.871);肿瘤家族史阳性则是5 a和1 a生存的保护性因素,OR(95%CI)分别为0.819(0.741~0.906)、0.765(0.635~0.920)。黏膜下层浸润是5 a生存的危险因素,OR(95%CI)为1.259(1.126~1.407);但是1 a生存的保护性因素,OR(95%CI)为0.820(0.677~0.994)。结论:性别、年龄、肿瘤家族史、肿瘤长径、大体类型、浸润程度、脉管癌栓是早期食管鳞癌短期生存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早期癌 预后影响因素
下载PDF
具核梭杆菌诱导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 78及XBP 1高表达在食管鳞癌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斯默 张哲源 +3 位作者 张家豪 何珂瑶 刘怡文 周福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3-415,共13页
【目的】分析食管鳞癌(ESCC)中具核梭杆菌(Fn)对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及X盒结合蛋白1(XBP1)的诱导效应,并探讨其潜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Fn感染ESCC细胞KYSE150及KYSE140不同时间(12 h、24 h及48 h),通... 【目的】分析食管鳞癌(ESCC)中具核梭杆菌(Fn)对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及X盒结合蛋白1(XBP1)的诱导效应,并探讨其潜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Fn感染ESCC细胞KYSE150及KYSE140不同时间(12 h、24 h及48 h),通过氧化应激指标试剂盒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氧化应激指标(ROS、MDA与SOD)及GRP78与XBP1的表达情况。实验分为Fn组,Fn+siNC1组,Fn+siGRP78组,Fn+siNC2组及Fn+siXBP1组,比较各组细胞中氧化应激指标、紫杉醇(PTX)应答效力、增殖、侵袭及转移能力差异。采用RNA scope及免疫组化法检测234例ES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Fn感染及GRP78与XBP1的表达情况。利用卡方检验分析各因素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各因素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与Fn未感染的KYSE150及KYSE140组细胞相比,Fn感染组(12 h、24 h及48 h)细胞中ROS与MDA含量逐渐增加,SOD活性逐渐降低,且GRP78及XBP1表达量逐渐增高(均P<0.05)。与Fn组、Fn+siNC1组及Fn+siNC2组相比,Fn+siGRP78组及Fn+siXBP1组细胞中ROS与MDA含量减少,SOD活性增强,PTX应答效力增强,增殖、侵袭及转移能力减弱(均P<0.05)。ESCC组织中Fn感染率、GRP78及XBP1阳性率分别为43.16%、69.66%及60.68%,三者具有显著一致性(P<0.05)。Fn感染阳性、GRP78及XBP1高表达的患者多为有吸烟、饮酒史的男性患者,且肿瘤分化程度低、浸润程度深、淋巴结转移率高、临床分期多为Ⅲ/Ⅳ期。三者阳性组的患者5年生存期均缩短(P<0.05)。【结论】Fn可通过诱导GRP78及XBP1高表达,引发内质网应激,促进ESCC恶性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具核梭杆菌 内质网应激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X盒结合蛋白1 预后
下载PDF
具核梭杆菌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CD8^(+)T细胞浸润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家豪 刘怡文 +7 位作者 何珂瑶 张哲源 李若楠 龙情柔 孙蔚 孔金玉 杨海军 周福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3-598,共6页
目的:分析具核梭杆菌(Fn)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CD8^(+)T细胞浸润及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Fn分别感染ESCC细胞(KYSE140、KYSE150)24、48及72 h,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SCC细胞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表达情况... 目的:分析具核梭杆菌(Fn)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CD8^(+)T细胞浸润及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Fn分别感染ESCC细胞(KYSE140、KYSE150)24、48及72 h,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SCC细胞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表达情况。建立人CD8^(+)T细胞与KYSE140或KYSE150共培养体系,并分为对照组、Fn组、IDO抑制剂(1μmol/L)组及Fn^(+)IDO抑制剂组,处理24、48、72 h后检测共培养体系中CD8^(+)T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RNAscope及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243例ESCC组织中Fn感染、IDO表达及CD8^(+)T细胞浸润情况,并分析三者的关联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分析Fn感染对ESCC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Fn感染可诱导KYSE140、KYSE150细胞中IDO表达增高,且具有时间依赖性(P<0.05)。Fn感染可抑制共培养体系中CD8^(+)T细胞增殖,IDO抑制剂则促进增殖,二者联用有拮抗作用(P<0.05)。ESCC组织中Fn感染及IDO表达具有一致性(Kappa=0.713),而二者均与CD8^(+)T细胞浸润呈负关联(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Fn感染患者预后较差(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n感染的ESCC患者死亡风险增加(HR=1.880,95%CI为1.326~2.663)。结论:Fn可能通过诱导IDO高表达抑制CD8^(+)T细胞增殖,削弱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促进ESCC恶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具核梭杆菌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CD8^(+)T细胞 预后
下载PDF
老年食管癌患者列线图预后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2
7
作者 何珂瑶 张家豪 +2 位作者 陈斯默 张耀文 周福有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3年第3期10-17,共8页
目的构建老年食管癌(EC)患者总生存率(OS)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8年SEER数据库中老年E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信息。采用Cox及最小化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筛选预后危险因素,纳入危险... 目的构建老年食管癌(EC)患者总生存率(OS)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8年SEER数据库中老年E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信息。采用Cox及最小化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筛选预后危险因素,纳入危险因素构建预测老年EC患者OS的列线图。使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的预测精准度;决策曲线分析衡量列线图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各OS独立危险因素与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6311例老年EC患者,年龄、病理分级、T分期、N分期、M分期、手术和化疗是其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整合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后模型。建模组列线图的C-index为0.717[95%CI(0.709~0.725)],1年、3年及5年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6、0.811及0.813;验证组列线图的C-index为0.723[95%CI(0.709~0.737)],1年、3年及5年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3、0.818及0.815,同时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患者OS与临床实际OS具有高度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表明该列线图具有临床适用性。生存分析提示年龄大、病理分化程度低、肿瘤浸润程度深、淋巴结转移率高及伴有远处转移的患者预后更差,而行EC切除术或化疗的患者其OS显著高于未行EC切除术或化疗的患者(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预测老年EC患者1年、3年及5年OS的列线图,并验证了该列线图的准确性,有助于临床医师有效评估患者预后,提供最佳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老年 列线图 预后模型
下载PDF
具核梭杆菌感染对食管癌KYSE150细胞紫杉醇化疗抵抗的影响
8
作者 张哲源 刘怡文 +7 位作者 付臻 杨海军 代宁涛 李军扩 孙蔚 郭艺博 孔金玉 周福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3-610,共8页
目的:探讨具核梭杆菌(Fn)感染对食管癌细胞紫杉醇(PTX)化疗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食管癌细胞KYSE150分为Fn未感染组及Fn感染组(12、24、48和72 h),通过CCK-8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的PTX 24 h药物半数抑制浓度(IC_(50))及炎症小体... 目的:探讨具核梭杆菌(Fn)感染对食管癌细胞紫杉醇(PTX)化疗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食管癌细胞KYSE150分为Fn未感染组及Fn感染组(12、24、48和72 h),通过CCK-8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的PTX 24 h药物半数抑制浓度(IC_(50))及炎症小体NLRP3蛋白表达量。构建NLRP3敲降的食管癌细胞KYSE150-N,然后分为KYSE150组、KYSE150-N组、KYSE150+Fn组和KYSE150-N+Fn组4组。通过Western blot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系中NLRP3、乙醛脱氢酶1(ALDH1)蛋白表达量及肿瘤干细胞(CSCs)百分比;通过平板克隆、成球实验及CCK-8检测各组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克隆成球能力及PTX 24 h IC_(50)。将裸鼠分为上述4组,按分组接种细胞。成瘤后每3 d尾静脉注射一次PTX(10 mg/kg),共6次。对比各组裸鼠的成瘤能力和瘤体组织中NLRP3、ALDH1蛋白表达量及CSCs百分比。结果:与Fn未感染组相比,Fn感染组(12、24、48和72 h)KYSE150细胞的PTX 24 h IC_(50)及NLRP3蛋白表达量均增高(P均<0.05)。与KYSE150组相比,KYSE150+Fn组细胞的NLRP3及ALDH1蛋白表达量、CSCs百分比、体外增殖能力、克隆成球能力、PTX 24 h IC_(50)、裸鼠瘤体对PTX的抗性、瘤体内NLRP3与ALDH1蛋白表达量及CSCs百分比均增高(P均<0.05);而KYSE150-N组细胞上述指标均降低(P均<0.05)。与KYSE150+Fn组细胞相比,KYSE150-N+Fn组细胞上述指标均降低(P均<0.05)。结论:Fn可通过激活NLRP3诱导ALDH1高表达、富集CSCs,降低食管癌细胞对PTX的敏感性,促进其恶性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核梭杆菌 食管癌 炎症小体NLRP3 肿瘤干细胞 紫杉醇 化疗抵抗 KYSE150细胞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及维生素D通路蛋白表达对食管鳞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9
作者 钱梦凡 孔金玉 +3 位作者 刘怡文 孙蔚 周福有 高社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24-2031,共8页
目的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Pg)感染及维生素D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对食管鳞癌(ESCC)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73例ESCC患者组织中Pg感染情况及24羟化酶(CYP24A1)、1α羟化酶(CYP27B1)与维生素D受体(VDR)表达情况。分析各... 目的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Pg)感染及维生素D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对食管鳞癌(ESCC)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73例ESCC患者组织中Pg感染情况及24羟化酶(CYP24A1)、1α羟化酶(CYP27B1)与维生素D受体(VDR)表达情况。分析各指标与患者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ESCC组织中Pg感染率、CYP24A1、CYP27B1及VDR的阳性率分别为43.35%、37.57%、20.23%及21.97%。Pg+CYP24A1+CYP27B1-VDR-高风险组的ESCC患者术后5年生存时间缩短(P<0.05)。结论Pg感染及维生素D通路相关蛋白可作为预测ESCC患者生存预后情况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牙龈卟啉单胞菌 CYP24A1 CYP27B1 维生素D受体 预后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存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一项多中心真实世界队列研究
10
作者 杨文蕾 刘芳芳 +19 位作者 徐瑞平 杨伟 何煜 刘震 周福有 衡反修 侯波林 张立新 陈蕾 张凡 蔡奋 许铧文 林妙萍 刘萌飞 潘雅琪 刘英 胡喆 陈环宇 何忠虎 柯杨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101-113,共13页
目的建立并验证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存预后预测模型与风险分级标准,为术后最优辅助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真实世界证据。方法分别收集2011年5月31日至2018年7月31日在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安阳中心)和2009年8月1日至2018年12月3... 目的建立并验证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存预后预测模型与风险分级标准,为术后最优辅助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真实世界证据。方法分别收集2011年5月31日至2018年7月31日在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安阳中心)和2009年8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广东省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汕头中心)连续就诊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和生存随访数据。以安阳中心数据集为建模集,采用基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逐步后退法和AIC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的“两步法”构建总生存预测模型。通过Bootstrap重抽样1000次对模型进行内部统计验证,在汕头中心数据集进行外部验证。根据列线图得分构建预后风险分级标准。结果建模队列和验证队列分别纳入4171例和189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模型由年龄、性别、肿瘤原发位置、T分期、N分期、淋巴结清扫数、肿瘤大小、辅助治疗方案和术前血红蛋白水平9个变量组成。其中,N分期与辅助治疗方案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01),即与单纯手术相比,N+期患者可能从辅助治疗中获益,但辅助治疗无法改善N0期患者的预后。建模队列的模型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728(95%CI:0.713~0.742),经Bootstrap内部验证后为0.722(95%CI:0.711~0.739),验证队列的模型C-index为0.679(95%CI:0.662~0.697)。校准图提示模型预测生存率与观测生存率一致性良好。在两个队列中模型准确性均显著高于第7版AJCC(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TNM分期系统(P<0.05)。此外,在各TNM分期内部,该模型仍可实现理想的预后风险分层效果。结论本研究为我国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根治术后总生存提供了个体化预测模型,并揭示N分期可能是制订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的重要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真实世界研究 预后预测模型 临床治疗决策
下载PDF
具核梭杆菌富集髓源抑制细胞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11
作者 梁梦夏 刘怡文 +4 位作者 孙蔚 李婉莹 孔金玉 张宁 周福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3,共7页
目的:探讨具核梭杆菌(Fn)富集髓源抑制细胞(MDSC)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Fn感染KYSE150细胞情况。将健康人PBMC分别给予:体外单独培养(对照组),与KYSE150体外共培养(KYSE150组),Fn感染(Fn组),F... 目的:探讨具核梭杆菌(Fn)富集髓源抑制细胞(MDSC)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Fn感染KYSE150细胞情况。将健康人PBMC分别给予:体外单独培养(对照组),与KYSE150体外共培养(KYSE150组),Fn感染(Fn组),Fn感染且与KYSE150体外共培养(KYSE150+Fn组);各组分别于培养24、48和72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MDSC(CD45^(+)HLA-DR^(-)CD11b^(+)CD33^(+)细胞)百分比。采用RNAscope及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130例ESCC组织中Fn感染和MDSC富集情况。比较Fn+MDSC阳性组与阴性组ES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差异。采用Cox回归分析ES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Fn可成功感染KYSE150细胞,并定植于细胞质。与KYSE150共培养及Fn感染均可升高PBMC中MDSC百分比,且两者存在协同作用(P<0.05)。ESCC组织中Fn感染与MDSC富集具有较高一致性(Kappa=0.912,P<0.001)。与Fn+MDSC阴性组比较,Fn+MDSC阳性组中男性、有吸烟及饮酒史者居多,且肿瘤多为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侵及外膜,临床分期多为Ⅲ、Ⅳ期(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n+MDSC阳性是影响ESCC预后的危险因素[HR(95%CI)为2.997(1.417~6.341),P=0.004]。结论:Fn可通过富集MDSC削弱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促进ESCC的恶性进展,影响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具核梭杆菌 髓源抑制细胞 预后
下载PDF
肿瘤微环境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家豪 何珂瑶 +9 位作者 李超伟 张哲源 代宁涛 杨海军 李军扩 刘怡文 孙蔚 郭艺博 孔金玉 周福有 《食管疾病》 2023年第4期285-291,共7页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起病隐匿、侵袭性强,多数患者治疗效果欠佳。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是肿瘤细胞生存的局部环境,参与肿瘤细胞增殖、转移和免疫逃逸等重要生物学过程。TME可通过...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起病隐匿、侵袭性强,多数患者治疗效果欠佳。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是肿瘤细胞生存的局部环境,参与肿瘤细胞增殖、转移和免疫逃逸等重要生物学过程。TME可通过与肿瘤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等协同作用,调控EC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本文就EC微环境的组成,以及靶向TME治疗EC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EC预防和诊疗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肿瘤微环境 靶向治疗
下载PDF
肿瘤血管生成与食管癌研究进展
13
作者 华月帆 何珂瑶 +7 位作者 杨海军 陈斯默 张哲源 张家豪 李超伟 孔金玉 刘怡文 周福有 《食管疾病》 2023年第3期214-219,共6页
食管癌是一种预后较差的侵袭性疾病。食管癌在机体中的生长发育和远处转移与肿瘤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许多促血管生成因子在肿瘤的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缺氧诱导因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因此,抑制血管生成已成为防治食... 食管癌是一种预后较差的侵袭性疾病。食管癌在机体中的生长发育和远处转移与肿瘤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许多促血管生成因子在肿瘤的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缺氧诱导因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因此,抑制血管生成已成为防治食管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血管生成 缺氧 食管癌 抗血管生成
下载PDF
45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因素分析
14
作者 魏旭东 张卫民 +1 位作者 郝安林 周福有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4期7-9,共3页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影响其转移的高危因素,为NSCLC是否行隆突下淋巴结清扫提供建议及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1—2022-11安阳市肿瘤医院胸外科行肺癌根治术并隆突下淋巴结清扫术的453例NSCLC...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影响其转移的高危因素,为NSCLC是否行隆突下淋巴结清扫提供建议及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1—2022-11安阳市肿瘤医院胸外科行肺癌根治术并隆突下淋巴结清扫术的453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453例NSCLC患者中,23例(5.1%)患者发生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病变大小、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胸膜侵犯、脉管癌栓为NSCLC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化程度、胸膜侵犯、脉管癌栓为NSCLC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SCLC发生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总体概率不高,分化程度、胸膜侵犯、脉管癌栓是决定其是否发生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隆突下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食管癌快速康复外科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26
15
作者 周福有 王立东 +11 位作者 王建坡 宋清荣 耿明飞 胡崇明 郭海周 王社军 李剑 孙志强 齐红 王海艳 王燕 艾永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60例同期住院食管癌适合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FTS方案及传统方法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再住院率及住...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60例同期住院食管癌适合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FTS方案及传统方法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再住院率及住院费用。结果:FTS方案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42±2)h,首次排便时间(85±3)h,住院时间(9±1)d,总并发症发生率7.9%(6/76),术后1a再入院率5.3%(4/76),住院总费用(11298.15±2460.95)元。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48±3)h,首次排便时间(95±1)h,住院时间(12±2)d,总并发症发生率18.8%(15/80),术后1a再入院率1.3%(1/80),住院总费用(12537.51±2965.89)元。2组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TS方案的应用可有效促进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食管肿瘤 外科治疗
下载PDF
616例食管癌术中常规胸导管结扎结果评价 被引量:21
16
作者 周福有 马金山 +1 位作者 张为民 李小兵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7-99,共3页
1991年10月至1993年12月在食管癌切除中常规施行胸导管结扎,术后乳糜胸发生率0.81%(5/616),与作者前期食管癌术后乳糜胸发生率0.80%(19/2379)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表明,常... 1991年10月至1993年12月在食管癌切除中常规施行胸导管结扎,术后乳糜胸发生率0.81%(5/616),与作者前期食管癌术后乳糜胸发生率0.80%(19/2379)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表明,常规胸导管结扎不能减少乳糜胸的发生率。作者认为:食管癌术中不宜常规行胸导管结扎。并提出食管癌术中预防性胸导管结扎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手术后 乳糜胸 胸导管结扎
下载PDF
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相关因素及其治疗 被引量:26
17
作者 周福有 陈克能 +1 位作者 马金山 师晓天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03-104,114,共3页
目的进一步研究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发生发展规律,研究乳糜胸的有效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1976~1996年4201例食管癌手术及34例术后乳糜胸病例。重点分析手术方式、术前放疗与乳糜胸发生的关系,评价... 目的进一步研究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发生发展规律,研究乳糜胸的有效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1976~1996年4201例食管癌手术及34例术后乳糜胸病例。重点分析手术方式、术前放疗与乳糜胸发生的关系,评价术中预防结扎胸导管的意义。结果①左侧开胸食管癌切除弓下吻合、弓上吻合、颈部吻合及右侧开胸颈部吻合术后乳糜胸发生率分别为04%(1/239)、09%(25/2922)、09%(7/782)和23%(1/43)。(各组间比较P>005)。②单纯手术、术前计划放疗、根治性放疗后复发术后乳糜胸发生率分别为07%(28/3811)、16%(2/128)、85%(4/47)。(前二组比较P>005,和放疗后复发组比较P<001)。③术中胸导管结扎和未结扎术后乳糜胸发生率分别为08%(15/1791)和09%(19/2195)(P>005)。结论①各种手术方式、不同平面吻合后乳糜胸发生率无差别。②根治放疗后复发手术乳糜胸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手术和术前计划放疗,而术前计划放疗和单纯手术无差别。③术中胸导管预防结扎不能有效降低乳糜胸发生率,因此不主张常规预防结扎胸导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术后并发症 乳糜胸 胸导管结扎
下载PDF
肠内营养支持在食管癌切除术后胃出口梗阻治疗中的地位 被引量:18
18
作者 周福有 王卫杰 李英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1期81-82,共2页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在食管癌切除术后胃出口梗阻治疗中的地位。方法 :分析 2 1例食管癌切除术后胃出口梗阻的临床资料 ,其中 16例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包括 2例空肠造口和 14例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 ,支持时间 14~ 30d。结果 :肠...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在食管癌切除术后胃出口梗阻治疗中的地位。方法 :分析 2 1例食管癌切除术后胃出口梗阻的临床资料 ,其中 16例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包括 2例空肠造口和 14例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 ,支持时间 14~ 30d。结果 :肠内营养支持治愈率占全组的 76 .2 0 % (16 / 2 1)。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在食管癌切除术后胃出口梗阻中占有一定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食管肿瘤 外科治疗 术后并发症 胃出口梗阻 肠内营养
下载PDF
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和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病风险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福有 宋昕 +6 位作者 张连群 王建坡 王能超 杜娴娟 申芳芳 赵学科 王立东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180-185,196,共7页
目的探讨吸烟、饮酒、体重指数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arcinoma,ESCC)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4 229例均经组织病理学确诊,对照组4 133例均经内镜检查排除了早期ESCC和其他上... 目的探讨吸烟、饮酒、体重指数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arcinoma,ESCC)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4 229例均经组织病理学确诊,对照组4 133例均经内镜检查排除了早期ESCC和其他上消化道肿瘤,全部调查资料输入EXCEL表中,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吸烟、饮酒与ESCC发生无明显关联;经性别、诊断年龄、高低发区、家族史等因素调整后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低体重(I级BMI)人群ESCC发病风险高于正常体重者(II级BMI)(P<0.05,OR=4.87,95%CI=4.09~5.82);超重及肥胖(III+IV级BMI)人群ESCC的发病风险低于正常体重者(II级BMI)(P<0.05,OR=0.32,95%CI=0.28~0.37)。结论 ESCC的发生与吸烟、饮酒无关,与体重指数有关,低体重可能增加ESCC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流行病学 病理学 病例-对照研究 吸烟 饮酒 体重指数 环境
下载PDF
13248例食管癌和贲门癌外科治疗 被引量:18
20
作者 周福有 韩孝存 《中国肿瘤》 CAS 2003年第5期256-257,共2页
[目的]总结食管癌和贲门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安阳市肿瘤医院胸外科1976年~2001年13248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治疗资料。[结果]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切除率分别为94.8%和93.1%,总切除率94.3%。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死亡率分别为... [目的]总结食管癌和贲门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安阳市肿瘤医院胸外科1976年~2001年13248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治疗资料。[结果]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切除率分别为94.8%和93.1%,总切除率94.3%。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死亡率分别为1.7%和1.0%,总手术死亡率1.5%。食管癌术后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31.6%和10.3%,贲门癌术后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18.5%和5.0%,总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26.9%和8.4%。[结论](1)食管癌和贲门癌的手术适应证逐渐扩大,手术切除率不断提高,术后死亡率明显降低。(2)对食管癌应扩大切除范围,对胸上、中段食管癌应采用右侧剖胸切除,以提高长期生存率。(3)提高食管癌和贲门癌的早期诊断率是食管癌临床工作的重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胃肿瘤 外科治疗 并发症 生存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