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执行的风险省思与调适进路
1
作者 卢光辉 周福盛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6,共6页
随着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体系的日益完善,政策架构和治理体系基本确立,以“机会均等”和“差异补偿”为表征的积极差别待遇格局产生了良好的政策效应。作为优化区域资源配置的重要元素,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要适时走出“差异补偿”的... 随着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体系的日益完善,政策架构和治理体系基本确立,以“机会均等”和“差异补偿”为表征的积极差别待遇格局产生了良好的政策效应。作为优化区域资源配置的重要元素,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要适时走出“差异补偿”的路径依赖等非意图性后果,锚定“机会均等”的调适进路,加强优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体系中的发展性、支持性政策工具,在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培育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新生长点,开辟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可持续发展的新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 机会均等 差异补偿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均衡发展
下载PDF
卓越乡村校长实践智慧的生成逻辑——基于“感动中国”等评选校长的质性研究
2
作者 黄一帆 周福盛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4年第1期64-73,98,共11页
实践智慧即在真实情境中分析、判断和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乡村校长专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要素。运用扎根理论以30名卓越乡村校长为样本,探究并构建卓越乡村校长实践智慧生成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经验积累、人格特质和价值信... 实践智慧即在真实情境中分析、判断和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乡村校长专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要素。运用扎根理论以30名卓越乡村校长为样本,探究并构建卓越乡村校长实践智慧生成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经验积累、人格特质和价值信念等主体维度是卓越乡村校长实践智慧生成的逻辑起点;重要他人、组织支持等客体维度是卓越乡村校长实践智慧生成的逻辑中介;文化环境和时代环境等环境维度是卓越乡村校长实践智慧生成的逻辑终点。基于此,要重视乡村校长主体素质的后天可塑性,凝聚多元力量间的协同耦合以及充分利用外部环境优势,以生成乡村校长的实践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校长 实践智慧 生成逻辑 扎根理论
下载PDF
教育生活中教师身体价值的沉沦与回归——身体哲学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周福盛 李先花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5-41,共7页
从身体哲学视角看,教师身体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是专业学习的本原,积聚着专业素养的生成价值;是教学实现的载体,承载着教育本体的育人价值;是师生关系的纽结,牵系着教育生态的构筑价值;是行为意义的表征,蕴含着社会文化的传承价值。然而... 从身体哲学视角看,教师身体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是专业学习的本原,积聚着专业素养的生成价值;是教学实现的载体,承载着教育本体的育人价值;是师生关系的纽结,牵系着教育生态的构筑价值;是行为意义的表征,蕴含着社会文化的传承价值。然而,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教师身体却被禁锢于时空、桎梏于规训、遮蔽于道德、困囿于技术,面临着沉沦危机。要使教师身体获得回归,实现教育生活中教师身体的转向,就要开释学校中的时空禁锢,改善教师身体生存空间;平衡规训与自由的钟摆,给予教师身体适度自由;践行身体回归的师德发展,引导教师修身立德;构建“人技合一”的共生机制,凸显教师身体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哲学 教育生活 教师身体 身体价值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教学中技术理性与教学情感的分离与融合
4
作者 周福盛 黄一帆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0-58,共9页
教学中的技术理性与教学情感的交互融合,是人工智能时代教学质量保证的基本前提。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学面临着技术摆布下的教学内容难以引发情感共鸣,技术依赖下的教学方法难以创造情感支撑的艺术性,技术控制下的教学互动难以凸显真情实... 教学中的技术理性与教学情感的交互融合,是人工智能时代教学质量保证的基本前提。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学面临着技术摆布下的教学内容难以引发情感共鸣,技术依赖下的教学方法难以创造情感支撑的艺术性,技术控制下的教学互动难以凸显真情实感,技术主导下的教学评价难以体现情感关怀等“情理”分离的态势。其缘由是痴迷于技术对教学内容的知识传输而悬隔情感体验,沉溺于技术对教学方法的效率提升而弱化情感逻辑,迷恋于技术对教学互动的工具革新而漠视情感交流,热衷于技术对教学评价的精确量化而边缘化情感反馈等非理性教学认知行为。采取将认知维度与情感维度深度结合,规范思维与情感思维相互衔接,科学分析与情感交流有机耦合,数据证据与情感反馈科学整合等措施予以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技术理性 教学情感 “情理”融合
下载PDF
中国式考试评价现代化:话语逻辑与实践路径
5
作者 周福盛 卢光辉 《中国考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4,共4页
在中国式考试评价现代化的进程中,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锚定选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导向。坚持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式考试评价现代化的价值捍卫。... 在中国式考试评价现代化的进程中,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锚定选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导向。坚持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式考试评价现代化的价值捍卫。努力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构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科学性的德智体美劳评价体系。加强教育考试评价研究,寻找中国式考试评价现代化的活水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试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考试评价 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改革
下载PDF
大学生科学精神培育探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朱虹 周福盛 《西部素质教育》 2023年第17期113-116,共4页
文章首先阐述了科学精神的内涵,然后分析了大学生科学精神培育的困境,最后论述了大学生科学精神培育的路径,包括发挥多主体共同培育作用、改革和创新教育模式、提高教师科学素养、营造崇尚科学的校园文化环境。
关键词 科学精神 大学生 教育模式
下载PDF
高质量乡村学校课后服务的公共性困境及突破 被引量:5
7
作者 黄一帆 周福盛 《教育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0-69,共10页
实现高质量的课后服务,促进乡村教育公平,是“双减”政策推进过程中乡村学校面临的突出难题。高质量的乡村学校课后服务追求公平性的教育地位、平等性的实践参与、公益性的社会服务以及共享性的资源使用等教育公共属性,而目前乡村学校... 实现高质量的课后服务,促进乡村教育公平,是“双减”政策推进过程中乡村学校面临的突出难题。高质量的乡村学校课后服务追求公平性的教育地位、平等性的实践参与、公益性的社会服务以及共享性的资源使用等教育公共属性,而目前乡村学校课后服务面临着公平地位的失缺、实质平等参与机会提供不均、公益服务力量支持有限、资源开发共享程度不足的公共性困境,需要从保障公平地位的支持条件、落实学生实质平等参与、拓展公益服务支持力量以及开发共享优质资源方面着手,寻求高质量乡村学校课后服务的公共性困境突破,实现乡村学校课后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乡村学校 课后服务 教育公共性
下载PDF
论教师个体知识观及其对教师知识管理的启示 被引量:19
8
作者 周福盛 王嘉毅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33-37,共5页
教师个人所具有的知识不仅包括显性的理论性知识,也包括隐性的实践性知识。教师知识是个体性知识,其特点有整体性、实践性、建构性、动态性等。教师知识观的转变,对教师知识管理的目的、内容、方法等都有诸多启示。
关键词 知识管理 教师个体知识 教师个体知识管理
下载PDF
基于“头脑风暴法”的通用技术教学设计及评价——以“常用的创造技法”为例 被引量:8
9
作者 周福盛 齐丽丽 乔爱军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7-39,共3页
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于实践,以设计和操作学习为主的新课程,课程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在遵循一定实施原则的前提下,在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实施"头脑风暴法"教学设计,可以改变目前通用技术教学模式过于单调的现... 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于实践,以设计和操作学习为主的新课程,课程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在遵循一定实施原则的前提下,在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实施"头脑风暴法"教学设计,可以改变目前通用技术教学模式过于单调的现状,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脑风暴法 通用技术 教学设计 教学评价
下载PDF
教师知识管理:基于个体知识的观点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福盛 周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9-51,共3页
教师个人所具有的知识不仅是对外在客观知识的掌握,而且也是对内在实践知识的构建和提升。教师知识是个体性的知识。教师知识观的转变,必然使有关教师知识管理的本质、内容、方法等具有了新的内涵。
关键词 教师 知识管理 个体知识 知识观
下载PDF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模变化分析与思考——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福盛 咸富莲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53,共8页
为了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模与效益的情况,通过文献资料和调查研究发现:其一,从2005年到2010年,全国城市中小学、县镇中小学的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农村中小学在校生人数逐年减少。其二,同2009年相比,2010年西部地区初中阶段的超大班额... 为了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模与效益的情况,通过文献资料和调查研究发现:其一,从2005年到2010年,全国城市中小学、县镇中小学的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农村中小学在校生人数逐年减少。其二,同2009年相比,2010年西部地区初中阶段的超大班额比例、小学阶段的大班额比例均有所下降,而宁夏中小学的超大班额和大班额比例却有所提高,且高于西部地区超大班额和大班额的平均比例。合理的办学规模是保证较高办学效益的前提,学校规模布局的调整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为前提,方便学生入学为重点;采取提高领导和教师的认识,强化区、市、县级统筹规划工作,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合理规划学校规模与班级人数,建立动态的学校规模机制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进程 义务教育 办学规模 办学效益 大班额
下载PDF
校园欺凌中教师角色失当的思维逻辑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福盛 靳泽宇 《当代教育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25,共6页
教师实际扮演的角色在校园欺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角色的失当,使原本应该维护正义、及时终止欺凌行为发生的教师却成为了欺凌行为屡禁不止的实际助推者。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教师思维逻辑的扭曲,包括善恶观念被刻板印象遮蔽、... 教师实际扮演的角色在校园欺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角色的失当,使原本应该维护正义、及时终止欺凌行为发生的教师却成为了欺凌行为屡禁不止的实际助推者。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教师思维逻辑的扭曲,包括善恶观念被刻板印象遮蔽、理性判断过程受感性意识扭曲、反思认知受虚妄质料阻碍、逻辑思辨受思维能力局限。必须通过教师知识体系的完备、善恶观念的培养、理性判断的提升、思辨能力的提高等手段来完成校园欺凌中教师角色的逻辑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欺凌 教师角色 思维逻辑
下载PDF
社会美育力量参与学校美育:价值、困境与路径 被引量:23
13
作者 周福盛 黄一帆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社会美育力量参与学校美育,与之形成互动互联、开放合作的协同育人格局,对于完善美育育人机制、整合优质课程资源、创新学校美育方法、讲好中华美育故事、缓解美育师资不足、提高美育普及水平、构建终身美育生态带来了积极价值。然而,... 社会美育力量参与学校美育,与之形成互动互联、开放合作的协同育人格局,对于完善美育育人机制、整合优质课程资源、创新学校美育方法、讲好中华美育故事、缓解美育师资不足、提高美育普及水平、构建终身美育生态带来了积极价值。然而,主体间协同育人意识淡薄、合作机制乏力、审美教学联结点难寻、师资队伍管理模糊、社会美育与学校美育间的文化隔膜是参与的困境所在。需要从深化协同育人理念、建立持续深入的合作机制、共同开发美育主题课程、搭建信息共享平台、联合师资队伍以及树立并落实大美育观方面入手,构建社会美育力量参与学校美育的路径,促进二者在共同育人道路上的协同与贯通,保证美育育人价值的全面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美育力量 学校美育 协同育人 大美育
下载PDF
试论教学方法的含义及分类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福盛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114-117,共4页
目前国内教学理论界对教学方法的含义缺乏统一的认识,对教学方法的分类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当,给教学理论造成了混乱,也给教学实践工作造成了误导。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通过一定的教学内容... 目前国内教学理论界对教学方法的含义缺乏统一的认识,对教学方法的分类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当,给教学理论造成了混乱,也给教学实践工作造成了误导。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通过一定的教学内容,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方式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模式。依照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的实际情况看,教学方法可分为三类或三个层次,即作为教学方式的方法、作为教学模式的方法、作为教学指导思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 教学模式 教学原则
下载PDF
我国教师教育转型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基础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福盛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5年第6期112-117,共6页
当前我国的教师教育正处于转型时期,师范教育的百年历史提供了教师教育转型的深刻历史背景,教师教育的学术性和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确立奠定了教师教育转型的专业基础,教师教育的体制变革确立了教师教育转型的管理基础,教师教育内容的探索... 当前我国的教师教育正处于转型时期,师范教育的百年历史提供了教师教育转型的深刻历史背景,教师教育的学术性和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确立奠定了教师教育转型的专业基础,教师教育的体制变革确立了教师教育转型的管理基础,教师教育内容的探索开拓了教师教育转型的内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学科专业基础 教师职业专业化 教师教育一体化
下载PDF
论儿童语言获得中的先天作用和后天作用——兼论几种较有影响的语言获得理论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福盛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05-109,共5页
儿童语言获得中的先天因素是儿童靠遗传就能展现出的一些与语言密切相关的因素,它们具有一定的与语言相关的潜能,在语言生成中规定了语言能力成熟的"时间表"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后天因素是指儿童在出生以后能够影响其语言产... 儿童语言获得中的先天因素是儿童靠遗传就能展现出的一些与语言密切相关的因素,它们具有一定的与语言相关的潜能,在语言生成中规定了语言能力成熟的"时间表"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后天因素是指儿童在出生以后能够影响其语言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它提供了儿童语言形成中的先天因素及其潜在能力得以表现和显露的现实条件,它通过提供语言范型、进行强化等方式起作用。儿童语言的最终获得,是模仿和在模仿基础上所进行的有意义创造被不断强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语言 先天因素 后天因素 语言范型 强化 主观能动性
下载PDF
走向深度学习:间接教学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福盛 黄一帆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1-57,共7页
深度学习是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创造等活动实现个体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的学习过程,而间接教学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我探究、同伴交流寻找答案进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方式,两者表现出了内在逻辑上的... 深度学习是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创造等活动实现个体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的学习过程,而间接教学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我探究、同伴交流寻找答案进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方式,两者表现出了内在逻辑上的一致性。间接教学聚焦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帮助学生超越符号认知的知识外壳,实现深入知识内核水平的转化;注重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反思,促进新条件下的正向学习迁移;关注真实学习情境的体验,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精神培育。这些都明显蕴含了深刻、多向的深度学习价值诉求,具有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的巨大潜力。间接教学走向深度学习的实现路径是:通过结合学生先前经验进行教学准备、在师生平等对话中生成教学互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深度学习 间接教学 教学互动 自主探究 教学评价
下载PDF
西部地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组织管理问题研究
18
作者 周福盛 咸富莲 马东峰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2年第3期74-76,共3页
一、问题的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培训。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探讨科学有效的培训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亟切工作。
关键词 培训组织 在职教师 西部地区 管理问题 中小学 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发展水平 教育教学质量
下载PDF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模变化分析与思考——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19
作者 周福盛 成富莲 《教育科学文摘》 2012年第5期84-85,共2页
“十一五”以来,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模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关键词 义务教育阶段 学校规模 宁夏回族自治区 “十一五” 城市化进程 社会经济
下载PDF
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以东乡族为个案 被引量:20
20
作者 王嘉毅 周福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2-36,共5页
作为有语言无文字民族的东乡族基础教育中的双语教学存在着教学用语不便、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过渡困难、教学效率低下、双语师资缺乏等问题 ,其原因在于缺乏对此类双语教学的研究 ,缺乏对学生学习汉语的有效指导等。必须对此类无文字民... 作为有语言无文字民族的东乡族基础教育中的双语教学存在着教学用语不便、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过渡困难、教学效率低下、双语师资缺乏等问题 ,其原因在于缺乏对此类双语教学的研究 ,缺乏对学生学习汉语的有效指导等。必须对此类无文字民族辅助性双语教学中汉语学习的必要性、时间、途径、方式方法以及民族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深刻的理论思考和研究 ,探讨出尽快掌握汉语 ,以提高其双语教学水平及基础教育质量的策略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双语教学 东乡族 个案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