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6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数字化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周立军 《现代商贸工业》 2025年第4期16-18,共3页
本文从数字技术视角研究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分析非遗文化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对数字化技术在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具体思路,形成了“非遗文化收集与挖掘—非遗文化的整理与研究—非遗文化的资源库建立—非遗文化的... 本文从数字技术视角研究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分析非遗文化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对数字化技术在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具体思路,形成了“非遗文化收集与挖掘—非遗文化的整理与研究—非遗文化的资源库建立—非遗文化的多元创新与发展”的数字化构建策略模式,并具体以湖南醴陵陶瓷技艺数字化再现为例,重点对釉下五彩瓷制作工艺的环节和具体工序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构建,旨在为非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文化 数字技术 传承与创新
下载PDF
“路径与模式--民间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笔谈
2
作者 李晓峰 龚恺 +15 位作者 李浈 卢健松 梁宇舒 张宇 陈志宏 罗德胤 李哲 周立军 潘莹 靳亦冰 赵宏宇 刘桐 韦宝畏 杨大禹 陈蔚 汤诗旷 《新建筑》 2024年第6期148-156,共9页
中国传统居住形态,呈现了对乡野俚俗与人伦礼序的融通和适应。地方文明与价值系统、山河地貌与气候条件、工匠精神与营建技艺,共同构成了传统居住文化的底色,塑造了镶嵌在这片壮美土地上多彩斑斓的居住样貌。这种文、野杂糅的状态,贯穿... 中国传统居住形态,呈现了对乡野俚俗与人伦礼序的融通和适应。地方文明与价值系统、山河地貌与气候条件、工匠精神与营建技艺,共同构成了传统居住文化的底色,塑造了镶嵌在这片壮美土地上多彩斑斓的居住样貌。这种文、野杂糅的状态,贯穿了传统居住文化的衍化历程,构成了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多样化生境;而村落与民居作为载体,也成为扎根于华夏大地的“文野形构”。2023年5月12日,第27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召开之际,“文野形构--传统聚落与民居研究成果邀请展”在华中科技大学揭幕。至8月22日,民居展移至中国建筑科技馆,重新整理布置后面向公众展出,受到普遍关注。2024年1月20日至3月20日,经过再次酝酿调整后的“中国民居--传统居住形态研究展”在四川李庄成功举办。此次民居展受中国建筑学会民居建筑学术委员会、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指导,由宜宾李庄古镇景区管理委员会与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联合主办,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承办,新建筑杂志社、中国建筑科技馆协办,共邀请国内17所高校参展。展览以地域方位为经,以地方性特征为纬,意欲以一幅幅特色鲜明的中国传统村落与民居多彩画卷,诠释与呈现中华大地村落与民居的过去、当代与未来。本文依托与展览同期举办的“路径与模式:民间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主题研讨会成果,邀约参展高校学者撰写笔谈文章。学者们从乡土调查与测绘、乡土智慧、传统民居的定义、民居研究成果的科普化展示与传播、跨学科研究与整体观照、地域优势与学科特色的结合、地区化的民居研究,以及传统民居活态保护与工作机制等多个方面,对该议题进行了有意义的讨论与延伸。我们期望,通过组织这类面向公众的展览,对民居保护与利用议题进行不断讨论,使公众进一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建筑文化,增进对乡土建筑遗产多元价值的认识和尊重,进而提升对优秀建筑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建筑学会 中国民族建筑 传统民居 建筑遗产 中国民居 科技馆 景区管理 中华优秀传统
下载PDF
基于学员底层通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为例
3
作者 周立军 吕海燕 +1 位作者 张杰 赵媛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5年第1期120-122,126,共4页
打赢信息化战争、提升新型军事人才信息化素养的培养目标,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培养学员面向未来的能力为核心,提出了一种整合式教学设计方法,包括一条主线、两股源泉、三方温度、四个理念,并实施了实践主导的线上线... 打赢信息化战争、提升新型军事人才信息化素养的培养目标,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培养学员面向未来的能力为核心,提出了一种整合式教学设计方法,包括一条主线、两股源泉、三方温度、四个理念,并实施了实践主导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注重思政赋力,提升学员的内驱力。实践证明,该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培养学员面向未来能力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设计 计算机程序设计 新型军事人才 混合式教学
下载PDF
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探究
4
作者 周立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3期113-116,共4页
分析盐酸左氧氟沙星(LH)滴耳液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液(Dex)治疗中耳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院内90例中耳炎患者,取自2024年1月-2024年12月,其中LH滴耳液治疗者为对照组,联用Dex者为观察组,对比效果。结果 治疗后,组内炎性因子水平均下降,... 分析盐酸左氧氟沙星(LH)滴耳液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液(Dex)治疗中耳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院内90例中耳炎患者,取自2024年1月-2024年12月,其中LH滴耳液治疗者为对照组,联用Dex者为观察组,对比效果。结果 治疗后,组内炎性因子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及听力阈值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近(P>0.05);治疗后,组内生活质量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LH与Dex联用有效提高了中耳炎疗效,包括促进症状改善及抑制炎症等,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 地塞米松注射液 中耳炎
原文传递
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与呋麻滴鼻液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对比
5
作者 周立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2期097-100,共4页
对比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与呋麻滴鼻液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为优化临床用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提升过敏性鼻炎的治疗质量。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4年9月至2024年12月期间我院确诊的38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A、B两... 对比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与呋麻滴鼻液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为优化临床用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提升过敏性鼻炎的治疗质量。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4年9月至2024年12月期间我院确诊的38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各190例。A组采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B组使用呋麻滴鼻液。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后的流涕、鼻塞、打喷嚏症状积分,依据既定标准评估临床疗效,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周时,B组鼻塞、打喷嚏改善程度优于A组;治疗4周后,A组各症状积分低于B组。A组总有效率(87.37%)显著高于B组(77.89%),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A组发生率(6.84%)与B组(9.47%)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地奈德鼻喷雾剂在长期控制过敏性鼻炎症状、提升整体疗效上表现更佳,而呋麻滴鼻液治疗能更迅速缓解早期鼻塞、打喷嚏症状。从安全性考量,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与呋麻滴鼻液两种方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临床应依据患者症状急缓、需求差异,合理选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布地奈德鼻喷雾剂 呋麻滴鼻液
原文传递
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与时代价值
6
作者 周立军 《学理论》 2025年第1期14-18,共5页
在西方现代化困境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特定的内涵和时代价值:进一步坚定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信心,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启世界社会主义新运动;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创... 在西方现代化困境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特定的内涵和时代价值:进一步坚定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信心,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启世界社会主义新运动;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主义性质 时代价值
下载PDF
口炎清颗粒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周立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4期041-044,共4页
评价复发性口疮应用口炎清颗粒进行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在2023年7月到2023年9月收治的70例复发性口疮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提供常规治疗,实验组增加口炎清颗粒的应用,最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性。 结... 评价复发性口疮应用口炎清颗粒进行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在2023年7月到2023年9月收治的70例复发性口疮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提供常规治疗,实验组增加口炎清颗粒的应用,最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性。 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主要证候积分、NR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主要证候积分、NRS评分均降低,且实验组的主要证候积分、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WBC、CRP、IL-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复发性口疮应用口炎清颗粒有良好的效果,相比常规治疗的疗效更佳,可以快速改善症状,减轻疼痛感以及炎症反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口疮 口炎清颗粒 口疮
下载PDF
水稻千粒重和垩白粒率的QTL及其互作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周立军 江玲 +4 位作者 刘喜 陈红 陈亮明 刘世家 万建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5-261,共7页
产量因子千粒重和稻米品质指标垩白粒率密切相关。本研究以越光/Kasalath//越光BIL群体为材料,分析千粒重和垩白粒率的相关性、QTL、上位性互作及其与环境的互作效应。相关分析表明,群体千粒重和垩白粒率在2005年和2006年均呈极显著正相... 产量因子千粒重和稻米品质指标垩白粒率密切相关。本研究以越光/Kasalath//越光BIL群体为材料,分析千粒重和垩白粒率的相关性、QTL、上位性互作及其与环境的互作效应。相关分析表明,群体千粒重和垩白粒率在2005年和2006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2和0.35(P<0.001)。2年共检测到千粒重QTL11个,其中5个在2年重复检测到,5个具有环境互作效应;千粒重上位性互作8对,7对与环境存在互作。垩白粒率QTL6个,3个具有环境互作效应;上位性互作9对,其中4对具有上位性环境互作效应。比较分析发现3个主效QTL同时控制千粒重和垩白粒率的表现,千粒重和垩白粒率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同一亲本;1对上位性互作同时对千粒重和垩白粒率有相同的影响。一些与垩白粒率不相关的千粒重主效QTL,如qTGW-3c、qTGW-4a和qTGW-6b,可为育种所利用。对利用QTL定位结果进行千粒重和垩白粒率分子辅助选择育种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千粒重 垩白粒率 QTL 上位性互作 QTL×环境互作效应
下载PDF
水稻垩白的研究现状与改良策略 被引量:48
9
作者 周立军 江玲 +1 位作者 翟虎渠 万建民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63-572,共10页
文章综合分析了水稻垩白与其他稻米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垩白形成机理、经典遗传以及分子遗传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表明垩白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与稻株"源-库"关系、籽粒灌浆动态以及胚乳内淀粉的合成与积累密切相关。... 文章综合分析了水稻垩白与其他稻米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垩白形成机理、经典遗传以及分子遗传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表明垩白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与稻株"源-库"关系、籽粒灌浆动态以及胚乳内淀粉的合成与积累密切相关。垩白属于复杂的数量性状,其遗传具有母体效应、胚乳效应以及细胞质效应,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在多条染色体上存在一些稳定表达的控制垩白性状的QTL,其中3个与垩白形成相关的影响淀粉合成、淀粉代谢和果实发育的基因已被克隆。然而,关于垩白的形成机制和调控网络目前仍不清楚。在育种实践中,降低垩白仍是我国优质稻育种,尤其是籼稻品质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文章对今后稻米垩白的遗传研究方向及其改良措施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垩白 改良
下载PDF
利用CSSL和BIL群体分析稻米垩白率QTL及互作效应 被引量:9
10
作者 周立军 刘喜 +5 位作者 江玲 郑蕾娜 陈亮明 刘世家 翟虎渠 万建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29-1135,共7页
【目的】分析稻米垩白率加性效应、上位性效应及其环境互作效应,探讨稻米垩白率的遗传特点和不同群体检测QTL的效率。【方法】利用由粳稻品种越光和籼稻品种Kasalath杂交衍生的BIL群体和以越光为背景、Kasalath为供体的CSSL群体,对2005... 【目的】分析稻米垩白率加性效应、上位性效应及其环境互作效应,探讨稻米垩白率的遗传特点和不同群体检测QTL的效率。【方法】利用由粳稻品种越光和籼稻品种Kasalath杂交衍生的BIL群体和以越光为背景、Kasalath为供体的CSSL群体,对2005年和2006年南京的稻米垩白率QTL及其互作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CSSL群体检测到5个垩白率QTL和2对具有上位性效应的QTL;BIL群体检测到3个QTL和4对具有上位性效应的QTL。其中,qPGWC-6a在2个群体中重复出现,1对具有上位性效应的QTL在CSSL群体中2年均被检测到,在BIL群体中,所有QTL与环境存在显著互作(P<0.01)。在第3和4染色体上检测到2个新的垩白率QTL。【结论】上位性效应和加性效应在垩白率遗传中同样重要。垩白率QTL和具有上位性效应的QTL与环境的互作普遍存在,但效应小于相应的加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利用不同群体分析垩白率QTL,有利于全面揭示稻米垩白率的遗传互作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垩白率 QTL 上位性 GE互作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周立军 张杰 吕海燕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13,共4页
在此对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网络入侵检测技术进行研究。考虑到常规BP神经网络建立的网络入侵检测技术存在由于BP神经网络容易陷入最小值导致检测效率和准确率低下等问题,使用粒子群算法对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优化,使用动态惯性权重系数以... 在此对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网络入侵检测技术进行研究。考虑到常规BP神经网络建立的网络入侵检测技术存在由于BP神经网络容易陷入最小值导致检测效率和准确率低下等问题,使用粒子群算法对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优化,使用动态惯性权重系数以确定BP神经网络的参数,并将网络入侵流量特征与BP神经网络的参数组合并编码成一个粒子以实现网络入侵流量特征与BP神经网络的参数的同步选取。通过使用KDD CUP99数据库的入侵流量数据对使用该方法以及常规BP神经网络建立的检测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结果表明,研究算法建立的检测模型具有更高的检测效率以及检测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BP神经网络 网络入侵检测 粒子群优化算法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及粒子群优化算法在跟驰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周立军 王殿海 李卫青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96-899,共4页
在车辆跟驰现象中,驾驶员-车辆系统可视为一个非线性的动态系统,而人工神经网络(ANN)是开发非线性系统模型的有效工具,采用ANN技术建立了车辆跟驰模型,开发了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ANN训练算法。测试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的跟驰模... 在车辆跟驰现象中,驾驶员-车辆系统可视为一个非线性的动态系统,而人工神经网络(ANN)是开发非线性系统模型的有效工具,采用ANN技术建立了车辆跟驰模型,开发了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ANN训练算法。测试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的跟驰模型比传统模型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基于PSO算法的ANN训练方法能够避免陷入局部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跟驰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 粒子群优化算法
下载PDF
关于电子资源机读目录格式著录的探讨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立军 刘汉忠 伍玲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1-93,共3页
文章着重从电子资源的MARC编目的几个特殊字段的著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电子资源 电子文献 文献编目 机读目录格式 MARC 文献著录
下载PDF
基于“九要素模型”的青少年科学素养指标体系建构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立军 李亦菲 赵红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6-77,共12页
缺乏青少年科学素养评价的指标体系,一直是制约青少年科技教育健康发展和科学普及工作有效实施的瓶颈。以科学素养的"九要素模型"为基础,对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指标体系和测评框架进行系统的建构,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一瓶颈。
关键词 科学素养 青少年 九要素模型 测评
下载PDF
我国区域产品质量信息披露研究——基于内容完整性的评价探索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立军 张力伟 +1 位作者 王雪 杨静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38-242,共5页
在研究《质量发展纲要》要求、各地质量分析报告的成功经验及对有关专家进行访谈的基础上,构建了以产品质量水平、产品质量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工作3个维度、11个层次和30个观测点构成的产品质量分析报告内容完整性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 在研究《质量发展纲要》要求、各地质量分析报告的成功经验及对有关专家进行访谈的基础上,构建了以产品质量水平、产品质量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工作3个维度、11个层次和30个观测点构成的产品质量分析报告内容完整性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收集了近年来公开发布的有较强代表性的40份产品质量报告,进行赋值、评分计算,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各地质量报告内容完整性整体较差,尤其在产品质量创新能力和质量治理信息方面披露不足,质量信息分析方法也有待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质量 信息披露 内容完整性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抵抗与恢复双重视角下城市经济韧性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16
作者 刘乐 杨静 周立军 《特区经济》 2025年第1期34-37,共4页
面对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巨变、新冠疫情突发、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风险,厘清城市经济韧性特征对于增强城市抵御风险、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基于抵抗与恢复的双重视角,探析2020—2023年面对新冠疫情,我国343个城市的... 面对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巨变、新冠疫情突发、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风险,厘清城市经济韧性特征对于增强城市抵御风险、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基于抵抗与恢复的双重视角,探析2020—2023年面对新冠疫情,我国343个城市的经济韧性特征及差异来源、变化趋势。研究发现:一是从经济韧性的演变趋势看,抵抗期整体经济韧性水平先下降后上升,进入恢复期后北方整体经济韧性水平下降,南方则整体提升。二是从总体差异的阶段性特征来看,经济韧性总差异呈现“倒U”型,拐点位于抵抗期与恢复期交界处,超变密度对总体差异的贡献最大。三是从城市间差异来看,在抵抗期,一、二、三线城市整体经济韧性水平持续降低,四、五线城市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进入恢复期后,一、二线城市恢复更快。四是从影响因素来看,抵抗期失业水平的负向影响最大,经济发展水平、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正向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韧性 新冠疫情 分级城市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辽宁省传统村落可达性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异质性
17
作者 韩超 周天夫 周立军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2期79-87,共9页
交通可达性是支撑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以辽宁省116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借助核密度分析、地理探测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对辽宁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可达性影响因素及空间异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辽宁... 交通可达性是支撑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以辽宁省116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借助核密度分析、地理探测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对辽宁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可达性影响因素及空间异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辽宁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总体呈现两带四核的特征;2)可达性空间分布由中部向周围圈层递减;3)可达性各影响因素作用强度:高程>路网密度>生产总值>旅游禀赋>年均气温>城镇开发强度>坡度>年均降水量,且各影响因素的叠加作用要远大于单项因素的作用;4)在较为落后偏远的山区,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此区域传统村落可达性的主导因素,而在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的平原地区,传统村落可达性主要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见,可达性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对于传统村落保护与振兴的差异化路径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可达性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下载PDF
橡胶树砧木和接穗之间的相互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周立军 林位夫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37-1341,共5页
以GT1和RRIM600两种实生苗为巴西橡胶树砧木材料和GT1、RRIM600和PR107无性系及其砧木自身芽4种接穗材料进行成对芽接,研究了橡胶树砧木品种、砧木大小和接穗组合对芽接成活率、砧木和接穗直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砧木品种对接穗... 以GT1和RRIM600两种实生苗为巴西橡胶树砧木材料和GT1、RRIM600和PR107无性系及其砧木自身芽4种接穗材料进行成对芽接,研究了橡胶树砧木品种、砧木大小和接穗组合对芽接成活率、砧木和接穗直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砧木品种对接穗的直径生长量的影响因接穗品系和砧木大小而异;(2)砧木大小极显著影响接穗直径生长量,而对芽接成活率的影响较小;(3)接穗组合对芽接成活率、砧木和接穗直径生长量均有显著影响,且与砧木品种有关。在同等大小的GT1砧木上,3种接穗组合的砧木直径无显著差异;砧木自身芽(RB)与RRIM600组合时的芽接成活率极显著地低于其他两种组合,RB的直径生长量明显强于GT1,但弱于PR107和RRIM600。在RRIM600砧木上,砧木自身芽的芽接成活率极显著低于RRIM 600、显著低于PR107;砧木自身芽组合的砧木直径显著或明显大于GT1+PR107和GT1+RRIM600组合;砧木自身芽的直径生长量极显著或显著大于GT1和PR107的接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砧木 接穗 芽接成活率 直径
下载PDF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中的实践——以中国计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例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立军 宋明顺 熊明华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8年第8期67-69,共3页
本文探讨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强化过程管理和持续改进、树立顾客满意质量观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文章以中国计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例,介绍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其在提高教学质量、深化课程QC... 本文探讨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强化过程管理和持续改进、树立顾客满意质量观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文章以中国计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例,介绍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其在提高教学质量、深化课程QC小组建设和发展特色专业建设等方面的突出成效,为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二级学院中的实施和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O9001 二级学院 教学管理
下载PDF
东北民居的“形”与“态”——哈尔滨工业大学民居研究综述
20
作者 张雪菲 周立军 +2 位作者 董健菲 徐洪澎 朱莹 《新建筑》 2024年第4期122-125,共4页
东北地区作为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地域,其独特的自然、历史、人文环境形成了丰富的传统民居类型。为更好地传承与保护东北民居,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团队从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多民族的研究对象、重实践的研究应用和由点及线的研究趋势4个... 东北地区作为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地域,其独特的自然、历史、人文环境形成了丰富的传统民居类型。为更好地传承与保护东北民居,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团队从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多民族的研究对象、重实践的研究应用和由点及线的研究趋势4个方面探析东北民居形态,挖掘其外在物质表征与内在形成原因。文章基于近年来东北民居形态研究成果,通过归纳与总结、比对与分析等方法探寻传统聚落发展模式及其保护的策略及原则,旨在拓展东北地区聚落与民居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为东北传统民居的发展与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传统民居 区划 民族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