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多普勒超声与CT平扫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及临床分级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容蓉 班奕 +1 位作者 周肖滢 王潇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8期18-20,24,共4页
目的旨在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CT平扫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及临床分评定价值。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新生儿病房68例HIE窒息新生儿的临床病例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资料可知所有新生儿均行TCD和C... 目的旨在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CT平扫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及临床分评定价值。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新生儿病房68例HIE窒息新生儿的临床病例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资料可知所有新生儿均行TCD和CT平扫检查,总结TCD和CT平扫对HIE的诊断符合率,并整理分析不同级别HIE患者超声血流、以及超声、CT平扫检查中相关影像图像特征。结果与轻度HIE组患儿比较,中、重度HIE组患儿其大脑中动脉Vd、Vs、Vm均明显降低,而PI和RI均明显较高;在大脑前动脉中Vs较轻度升高,而Vd、Vm、PI和RI均明显较轻度HIE明显升高(P<0.05);TCD对HIE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CT平扫者(χ~2=5.423,P=0.020);TCD检查中轻度HIE在超过侧脑室三角范围均为弥漫性增强高回声区,较脉络丛低;中度HIE为侧脑室周围不均匀回声,回声强度类似于脉络丛;在重度HIE中,脑实质弥漫性回声增强,较脉络丛高。CT平扫检查示轻度HIE可在脑叶处见斑片状低密度灶;中度HIE可在脑叶处呈现花瓣状和斑片状病灶,脑部灰、白质分界不清晰,且可合并颅内出血征象;而重度HIE在CT平扫中主要呈现弥漫性低密度灶于脑实质内,脑部灰、白质分界消失,可见反转征和(或)颅内出血,且在脑白质内显现多个密度灶点。结论较CT平扫而言,TCD对HIE的诊断符合率显著提高,且对于新生儿脑血流的动态观察更为清楚,更有利于评估患儿HIE分级和病情程度,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而改善患儿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CT平扫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下载PDF
呼吸窘迫综合征晚期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容蓉 班奕 +1 位作者 周肖滢 王潇娉 《临床误诊误治》 2019年第10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晚期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 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8年2月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86例RDS晚期早产儿,观察VAP... 目的探讨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晚期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 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8年2月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86例RDS晚期早产儿,观察VAP发生情况;并根据是否发生VAP将86例分为VAP组和未发生VAP组,比较两组患儿及母体相关资料,分析RDS晚期早产儿VAP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86例RDS晚期早产儿中30例(34.88%)发生VAP,56例(65.12%)未发生VAP。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eonatal critical illness score, NCIS)≤90分、有创通气时间≥90 h、重复插管上机次数>3次是RDS晚期早产儿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DS晚期早产儿VAP发生率较高,NCIS评分≤90分、有创通气时间≥90 h、重复插管上机次数>3次是导致RDS晚期早产儿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 呼吸窘迫综合征 晚期早产儿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儿miR-126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容蓉 班奕 +2 位作者 周肖滢 王潇娉 王小明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1期108-112,122,共6页
目的研究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儿miR-126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AML患儿58例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高危、中危、低危分别16、20、22例),均接受AML标准治疗,同时以本院同期入院的30例非恶... 目的研究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儿miR-126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AML患儿58例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高危、中危、低危分别16、20、22例),均接受AML标准治疗,同时以本院同期入院的30例非恶性病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TagMan RT-PCR法检测2组骨髓标本中miR-126表达量,依据出院时miR-126表达量相对水平将AML患儿分为高表达组、低表达组各29例,比较2组miR-126表达量、中位生存时间、无事件生存时间、中位生存率,并根据1年内随访结果将其分为完全缓解组、难治复发组、死亡组,对比3组miR-126表达量,同时分析AML患儿miR-126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组miR-126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中miR-126表达量依次为高危患儿>中危患儿>低危患儿(P<0.05);miR-126高表达组miR-126表达量(1.52±0.27)高于低表达组,而其中位生存时间(6.21个月)、无事件生存时间(5.34个月)短于低表达组(8.24个月、7.12个月),中位生存率96.55%低于低表达组(P<0.05);完全缓解组出院时、末次随访时miR-126明显低于难治复发组、死亡组,难治复发组、死亡组miR-126表达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ML患儿miR-126表达水平与中位生存时间、无事件生存时间、中位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AML患儿中miR-126呈高表达状态,且miR-126表达水平与患儿预后关系密切,因而临床可结合miR-126基因检测以提高初治AML患儿的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MIR-126 中位生存时间 无事件生存时间 中位生存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