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风电机组最大功率点跟踪的转矩曲线增益动态优化 被引量:4
1
作者 周连俊 李群 +2 位作者 殷明慧 杨炯明 邹云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3447-3458,共12页
最优转矩法是实现风电机组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常用方法。为了提高其在湍流风速下的风能捕获性能,转矩曲线的增益系数设定需要全面考虑湍流风速特征的影响。现有研究通过构建最优参数模型实现增益系数随时变湍流风速特征的动态优化。然而,... 最优转矩法是实现风电机组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常用方法。为了提高其在湍流风速下的风能捕获性能,转矩曲线的增益系数设定需要全面考虑湍流风速特征的影响。现有研究通过构建最优参数模型实现增益系数随时变湍流风速特征的动态优化。然而,由于转矩曲线的最优增益系数同时与平均风速、湍流强度及湍流频率三个特征指标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函数关系,构建最优参数模型需要基于大量的湍流风速样本,巨大的动态仿真计算量非常耗时,很难实现批量化工程应用。为此,该文发现最优转矩增益系数与最优转矩法对应的风能捕获效率存在强相关性,进而将基于三变量的最优参数模型降维简化为单变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转矩增益动态优化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该方法在同样全面考虑湍流风速特征、维持高风能捕获效率的同时,显著降低了构建最优参数模型的计算与时间成本。基于FAST软件的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最大功率点跟踪 转矩曲线增益 数字孪生
下载PDF
风电机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张小莲 殷明慧 +2 位作者 周连俊 邹云 陈志强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5-21,共7页
将影响风电机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的因素划分为风力机的动态性能和最大功率点的跟踪要求两大方面。以此为指导,围绕风速条件和风力机结构提取出多个具体的影响因素,包括平均风速、湍流强度、空气密度、风力机的转动惯量、叶片尺... 将影响风电机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的因素划分为风力机的动态性能和最大功率点的跟踪要求两大方面。以此为指导,围绕风速条件和风力机结构提取出多个具体的影响因素,包括平均风速、湍流强度、空气密度、风力机的转动惯量、叶片尺寸和最佳叶尖速比。通过仿真分析这些具体因素与现有两种功率曲线改进方法中的设定参数的量化关系,探讨它们对MPPT控制的影响与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风速环境和风力机结构参数的变化都会改变风电机组的MPPT效果。因此,在设计与应用MPPT控制时,需要全面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并相应调整控制器参数。文中工作将为MPPT控制的优化设计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最大功率点跟踪 功率曲线法 风速条件 风力机结构
下载PDF
跟踪区间优化的风力机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 被引量:19
3
作者 殷明慧 张小莲 +1 位作者 邹云 周连俊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80-2185,共6页
基于收缩跟踪区间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能够改善湍流风速条件下大转动惯量风力机的风能捕获效率。但是,该方法仅依据平均风速优化设定收缩跟踪区间,忽略了湍流强度、风力机的某些气动、结构参数(如最佳叶尖速比、转动惯量等)等其它影响... 基于收缩跟踪区间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能够改善湍流风速条件下大转动惯量风力机的风能捕获效率。但是,该方法仅依据平均风速优化设定收缩跟踪区间,忽略了湍流强度、风力机的某些气动、结构参数(如最佳叶尖速比、转动惯量等)等其它影响因素。考虑到跟踪区间优化设定与多种因素存在难以解析描述的复杂关系,提出了一种运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优化跟踪区间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该改进方法以平均风速和湍流强度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以具体风力机仿真数据作为训练样本,以补偿系数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出变量。从而使得跟踪区间的优化设定不仅能够考虑变化的风速条件,而且能同时反映具体风力机的气动、结构设计。最后,对模拟风速序列进行了仿真计算与比较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最大功率点跟踪 收缩跟踪区间 神经网络
原文传递
变速与变桨协调的风电机组平滑功率控制 被引量:9
4
作者 汤雪松 殷明慧 +3 位作者 李冬运 刘建坤 周连俊 邹云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2-120,共9页
考虑到风电功率秒级波动对电网频率稳定的影响,需要对风电机组输出功率进行平滑控制。现有依靠风电机组实现风电功率平滑控制的方法大都存在频繁变桨的问题。为此提出了协调变速与变桨的平滑功率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分离桨距角的上调... 考虑到风电功率秒级波动对电网频率稳定的影响,需要对风电机组输出功率进行平滑控制。现有依靠风电机组实现风电功率平滑控制的方法大都存在频繁变桨的问题。为此提出了协调变速与变桨的平滑功率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分离桨距角的上调和下调动作,将传统的基于变桨调节的恒转速(转速上限)控制转变为转速区间控制,使风轮机能够在任意桨距角下变速运行,从而更大程度地利用风轮机动能来平滑风电功率波动。因此,该方法在保证平滑控制效果的同时,能有效降低变桨动作频率和幅度,并减小变桨伺服机构的疲劳和叶片载荷。最后,基于风电机组模拟器的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平滑功率控制 桨距角 动能缓冲 变速控制 变桨调节
下载PDF
适应湍流风况变化的风能捕获量-载荷多目标优化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 被引量:5
5
作者 周连俊 殷明慧 +3 位作者 周前 陈载宇 汪成根 邹云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4-71,共8页
大型风力机广泛应用功率信号反馈(power signalfeedback,PSF)方法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控制。而目前该方法的改进大多仅专注风能捕获量的提升,忽视了由此导致的转矩剧烈变化对载荷的负面影响。因此,PS... 大型风力机广泛应用功率信号反馈(power signalfeedback,PSF)方法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控制。而目前该方法的改进大多仅专注风能捕获量的提升,忽视了由此导致的转矩剧烈变化对载荷的负面影响。因此,PSF方法的改进有必要在风能捕获和载荷之间进行权衡。根据对风能捕获量和载荷相互影响的仿真分析,发现两者的均衡协调需随湍流风况而改变。基于此,提出了考虑湍流风况变化的风能捕获量-载荷多目标优化MPPT控制。该方法基于恒带宽PSF方法,采用响应面模型离线构建风能捕获量-载荷均衡的决定参数(即带宽)的最优值与湍流风速特征指标的非线性函数关系,通过带宽设定值随风速特征的在线调整,实现了风能捕获量-载荷的多目标优化。最后,应用FAST(Fatigue,Aerodynamics,Structures and Turbulence)软件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功率点跟踪 功率信号反馈法 载荷 湍流风况 恒带宽 多目标优化
原文传递
考虑湍流频率因素的风力机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 被引量:7
6
作者 周连俊 殷明慧 +1 位作者 陈载宇 邹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381-2388,共8页
湍流风速的频率会影响风力机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的性能,却被目前的MPPT控制及其改进方法所忽略。因此,为进一步提高风能捕获效率,该文基于收缩跟踪区间的功率曲线调整方式,采用响应面近似模型构建最佳... 湍流风速的频率会影响风力机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的性能,却被目前的MPPT控制及其改进方法所忽略。因此,为进一步提高风能捕获效率,该文基于收缩跟踪区间的功率曲线调整方式,采用响应面近似模型构建最佳起始转速与3种风速特征指标(平均风速、湍流强度、湍流频率)的函数关系,进而提出能够更加全面响应湍流风况变化的改进功率信号反馈法。该方法对湍流风速的考虑更为完善,因而能进一步提高风能捕获效率以及风力机MPPT对湍流风况的适应性。最后,利用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NREL)开发的FAST(fatigue,aerodynamics,structures,and turbulence)软件,针对NREL CART3风力机进行了仿真比较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最大功率点跟踪 收缩跟踪区间 湍流 频率
原文传递
考虑变化湍流风速条件的风电机组改进自适应转矩控制 被引量:6
7
作者 周连俊 殷明慧 +2 位作者 杨炯明 邹云 张刘冬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4-191,共8页
对于实现风电机组最大功率点跟踪的最优转矩控制,通过适当减小转矩增益可以有效提升风能捕获效率。但现有研究发现,变化的湍流风速条件不仅会改变最佳转矩增益系数,还会影响用于寻优该值的自适应算法的收敛性能,进而导致难以提高甚至降... 对于实现风电机组最大功率点跟踪的最优转矩控制,通过适当减小转矩增益可以有效提升风能捕获效率。但现有研究发现,变化的湍流风速条件不仅会改变最佳转矩增益系数,还会影响用于寻优该值的自适应算法的收敛性能,进而导致难以提高甚至降低风能捕获效率的问题。为此,通过分析风速条件变化影响自适应算法的机理,发现了导致该算法搜索方向持续出错而恶化风能捕获效率的风速条件渐变良好场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考虑变化湍流风速条件的改进自适应转矩控制,通过引入动态风能捕获损失量指标识别出此类场景,结合中断与重启搜索机制,防止自适应算法搜索发散,从而提升风电机组发电效率。最后,基于风电机组传动链模拟实验平台,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最大功率点跟踪 自适应转矩控制 变化湍流风速条件
下载PDF
“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地方广电部门应如何应对,为民众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服务 被引量:4
8
作者 周连俊 陈八斤 《中国传媒科技》 2011年第A12期53-54,共2页
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中小城市广电网络如何在激烈竞争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结合自身网络状况,争取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充分利用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络资源,加强管理能力建设,提高网络运营水平,大力开发市场潜能,打造网络承载多... 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中小城市广电网络如何在激烈竞争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结合自身网络状况,争取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充分利用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络资源,加强管理能力建设,提高网络运营水平,大力开发市场潜能,打造网络承载多功能业务综合能力,让用户享受优质的多功能、个性化广播电视网带来的精彩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广电 三网融合 电网络 广播电视网 高清电视 运营水平 网络状况 市场潜能 广电企业 网络整合
下载PDF
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在兴安盟广播电视网络覆盖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周连俊 《有线电视技术》 2016年第5期111-113,共3页
本文通过对地面数字电视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组成分析,实现了兴安盟地区地面数字的覆盖,清楚地分析了DMB—TH传输技术的传输结构以及在兴安盟广电网络覆盖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DMB-TH全固态发射机 单频网 激励器
下载PDF
对农村有线电视网整改的思考
10
作者 周连俊 《中国有线电视》 2005年第19期2003-2003,共1页
关键词 有线电视网 农村经济 有线电视技术 整改 网络建设 器材设备
下载PDF
广电网络入户 助力精准脱贫
11
作者 周连俊 李凤杰 《数字传媒研究》 2019年第8期15-19,共5页
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内蒙古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兴安分公司充分利用宽带广电战略,全力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开展网络扶贫项目。在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设立的"红城1947""三务公开"... 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内蒙古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兴安分公司充分利用宽带广电战略,全力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开展网络扶贫项目。在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设立的"红城1947""三务公开"等板块使其各取所需,精准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有效为农牧民精准脱贫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广电 公共文化服务 网络扶贫
下载PDF
风洞流场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齐世龙 周连俊 陈载宇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46,49,共4页
根据不可压缩流体理论,加载修正后的入口风速表达式,并利用流体仿真软件建立风洞模型,对流场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对比实验数据与仿真结果来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对改进收缩段风洞进行仿真,比较两组风洞的流场品质;通过对流体域入口及出口... 根据不可压缩流体理论,加载修正后的入口风速表达式,并利用流体仿真软件建立风洞模型,对流场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对比实验数据与仿真结果来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对改进收缩段风洞进行仿真,比较两组风洞的流场品质;通过对流体域入口及出口处气流速度的积分运算,计算出风能利用率的差值。结果表明:改进模型能够进一步提高风洞内空气的流速,增强风能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 流场品质 风能利用率
下载PDF
基于风险评估的蒙东电力外送串补方案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晋 袁虎玲 周连俊 《电力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20,共7页
随着"十三五"建设的有序推进,现有蒙东—东北500 kV电网架构已不能满足呼伦贝尔地区电能外送需求。为了研究新出线架构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协调最优化,基于东北电网2015年冬大负荷预测数据,利用PSASP软件对规划的两架构方案进行... 随着"十三五"建设的有序推进,现有蒙东—东北500 kV电网架构已不能满足呼伦贝尔地区电能外送需求。为了研究新出线架构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协调最优化,基于东北电网2015年冬大负荷预测数据,利用PSASP软件对规划的两架构方案进行潮流分析及N-1暂态稳定校验,并给出了相应的安全稳定控制策略。方案考虑了串补投退影响及相关配套线路投运前后各情况,计及风险观点提出了量化指标,并对新架构方案作了经济性风险评估,综合各因素选出最优方案。校核结果可为相关管理调度部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补偿 外送极限 蒙东新架构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慕尼黑”号失踪之谜
14
作者 周连俊 《青少年科苑》 2015年第11期10-11,共2页
奇怪的海难 “慕尼黑”号是德国的一艘新型的现代化船舶,装有先进的导航通讯设备和自动控制系统。1978年12月7日,“慕尼黑”号缓缓驶出德国不来梅港,向美国的萨瓦纳港驶去。
关键词 慕尼黑 失踪 自动控制系统 通讯设备 不来梅港 现代化 德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