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涨渡湖水系沉积物微塑料分布与赋存特征
1
作者 董纯 时玉龙 +5 位作者 刘宏高 杨志 陈威 周连凤 金瑶 李博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0-177,共8页
探究微塑料在涨渡湖水系的分布和赋存特征,可为湖泊沉积物微塑料老化及生物毒性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在阻隔湖泊涨渡湖、七湖、陶家大湖、邻近长江干支流和连通水道设置11个采样点,通过采集表层沉积物,分析了长江-涨渡湖水系沉积物微... 探究微塑料在涨渡湖水系的分布和赋存特征,可为湖泊沉积物微塑料老化及生物毒性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在阻隔湖泊涨渡湖、七湖、陶家大湖、邻近长江干支流和连通水道设置11个采样点,通过采集表层沉积物,分析了长江-涨渡湖水系沉积物微塑料丰度、尺寸、形状和种类组成。结果显示,长江-涨渡湖水系所有采样点沉积物中均有微塑料存在,其干物质中微塑料平均丰度为2602.25 n/kg,其中涨渡湖的微塑料丰度最高,为5687.69 n/kg。微塑料尺寸主要分布在[20,50]μm,占微塑料总颗粒数的59.04%;尺寸大于100μm时,微塑料丰度随尺寸的增大而减小;薄膜状微塑料最多,占微塑料总颗粒数的56.06%;微塑料种类主要为聚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氟橡胶和氯化聚乙烯。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湖泊微塑料赋存现状及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表层沉积物 空间分布 长江-涨渡湖水系
下载PDF
城市人工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环境因子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魏秘 王瑞 +7 位作者 王竹 周连凤 张俊芳 王辉 吕克强 韩增辉 彭增辉 胡菊香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101,共10页
探究梅溪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城市人工湖泊水生态系统修复与治理提供基础资料与理论依据。2020-2021年布设7个采样点按季度进行采样,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组成、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4个季度梅溪湖水... 探究梅溪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城市人工湖泊水生态系统修复与治理提供基础资料与理论依据。2020-2021年布设7个采样点按季度进行采样,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组成、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4个季度梅溪湖水体溶解氧、pH、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指标均处于Ⅱ类水质标准范围内,总磷处于Ⅱ~Ⅲ类水质标准,总氮在春秋冬季含量较高。共在梅溪湖检出浮游植物7门96种,其中以绿藻、硅藻和蓝藻种类数居多,共占总种类数的86.46%,主要优势种为细小隐球藻(Aphanocapsa elacjista)、小环藻(Cyclotella sp.)、链状曲壳藻(Achnanthes catenata)和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优势种具有明显季节交替性。浮游植物年均密度为(23.97±9.95)×10^(6)个/L,各季度东部水域密度均高于西部水域;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梅溪湖水体处于中度污染和中-富营养状态,与水质评价结果基本一致。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基于转化的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水温、氧化还原电位、总氮和亚硝酸盐氮是影响梅溪湖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驱动因子。控制总氮等营养盐的输入是改善梅溪湖水质和营养状态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湖泊 浮游植物 环境因子 群落结构 梅溪湖
下载PDF
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细菌空间分布特征及驱动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威 马沛明 +3 位作者 张俊芳 杨英 周连凤 赵先富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7-266,共10页
为了探讨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细菌的群落组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于2017年9月,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基于16S rRNA分子标记进行单分子测序,分别对两湖共57个位点的水体细菌群落组成进行了研究,同步监测了水体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 为了探讨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细菌的群落组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于2017年9月,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基于16S rRNA分子标记进行单分子测序,分别对两湖共57个位点的水体细菌群落组成进行了研究,同步监测了水体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洞庭湖和鄱阳湖共发现水体细菌20门42纲93目191科533属,在门水平上,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水体细菌组成均以放线菌门、蓝细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两湖水环境条件有显著性差异,鄱阳湖的空间差异性大于洞庭湖;Mantel分析表明显著影响蓝细菌类群和其他类群组成的因素较为一致,在洞庭湖以物理环境因子和营养盐因子为主,而鄱阳湖以物理环境因子为主;零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随机性过程为两湖水体细菌的群落构建机制的主要成分,占比分别为58.8%和79.7%。总体来说,鄱阳湖水环境空间异质性更高,水体细菌受到一些水文水动力学因子介导的物理环境因子影响,且其群落构建机制由随机性过程主导;洞庭湖水环境空间异质性较低,水体细菌受到物理环境因子和营养盐因子的共同影响,其群落构建机制由随机性过程和确定性过程共同决定。认识两湖水体细菌在空间上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差异,对两湖水生态健康监测和评估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鄱阳湖 水体细菌 分布格局 随机性过程 确定性过程
下载PDF
雅砻江下游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8
4
作者 张葵 周连凤 +5 位作者 陈威 邵科 吴文勇 陈昱霖 杨涵 马沛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57-1866,共10页
为了解雅砻江下游梯级水电开发对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的影响,22个样点的调查分别于2020年春季(5月)和秋季(10月)开展.对不同类型河段(自然河段、坝上库区段和坝下河段)样点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为了解雅砻江下游梯级水电开发对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的影响,22个样点的调查分别于2020年春季(5月)和秋季(10月)开展.对不同类型河段(自然河段、坝上库区段和坝下河段)样点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雅砻江下游共鉴定底栖动物82种(属),优势种为摇蚊属Chironomus sp.和四节蜉属Baetis sp.,与历史研究相比,雅砻江下游在梯级水电开发后,底栖动物优势类群不再包含适应急流生境的类群,仅有适应静缓流的类群.春、秋季的底栖动物现存量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不同河段间(自然河段、坝上库区段和坝下河段)均无显著性差异,春季底栖动物密度显著小于秋季(n=42,P<0.05).PCoA和Adonis配对检验分析表明,空间上,春、秋季的底栖动物群落在自然河段、坝上库区段和坝下河段间均无显著差异;时间上,春、秋季底栖动物群落整体上具有显著性差异(n=42,P<0.01),主要贡献者为摇蚊幼虫.CCA和Envfit拟合分析表明,底栖动物群落在春季的主要影响因子为Chl-a、COD_(Mn);在秋季的主要影响因子为NO_(2)^(-)-N、TN、T、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砻江下游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群落结构 梯级水电开发
下载PDF
三峡水库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枯水期浮游植物多样性与水质 被引量:31
5
作者 朱爱民 胡菊香 +2 位作者 李嗣新 周连凤 梁友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8-385,共8页
2010年4月对长江干流和26条支流未淹没区与回水区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硅藻、绿藻和蓝藻共占浮游植物种类的93.33%~93.88%.干流优势种类有1门1种、未淹没区有3门6种、回水区有5门6种,出现率分别为15.38%、9.23%和25.00%.回水... 2010年4月对长江干流和26条支流未淹没区与回水区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硅藻、绿藻和蓝藻共占浮游植物种类的93.33%~93.88%.干流优势种类有1门1种、未淹没区有3门6种、回水区有5门6种,出现率分别为15.38%、9.23%和25.00%.回水区现存量平均值最高、未淹没区其次、干流最低.现存量组成在干流、未淹没区和回水区之间有差异,绿藻所占比例干流最高,硅藻所占比例未淹没区最高,隐藻、蓝藻和甲藻所占比例均在回水区最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性指数(J),未淹没区最高、干流次之、回水区最低.17条支流回水区H'和8条支流回水区J均低于未淹没区.水质评价显示,轻或无污染断面(采样点)的比例,干流为76.92%,未淹没区为84.62%,回水区为47.06%.19条(73.08%)支流回水区出现中污染或重污染,7条(26.92%)支流未淹没区出现中污染或重污染.三峡工程蓄水对回水区浮游植物与水质影响比长江干流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长江干流 支流 浮游植物 多样性 水质
下载PDF
两种酚酸类化感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8
6
作者 丁惠君 张维昊 +4 位作者 周伟斌 周连凤 吴小刚 张伟安 甘南琴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3,共3页
探讨了两种酚酸类化感物质对苯二酚和没食子酸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苯二酚和没食子酸在0.015mg/L和0.1mg/L时,对铜绿微囊藻的作用不明显;随着浓度的增加,两种化感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没食子酸为2mg/L时... 探讨了两种酚酸类化感物质对苯二酚和没食子酸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苯二酚和没食子酸在0.015mg/L和0.1mg/L时,对铜绿微囊藻的作用不明显;随着浓度的增加,两种化感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没食子酸为2mg/L时,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达72.5%,对苯二酚为0.2mg/L时,可完全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对苯二酚和没食子酸对铜绿微囊藻96h半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0.059mg/L和1.73mg/L。显然,对苯二酚对铜绿微囊藻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酚 没食子酸 化感作用 铜绿微囊藻 生长 影响
下载PDF
三峡水库支流拟多甲藻水华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21
7
作者 朱爱民 李嗣新 +4 位作者 胡俊 周连凤 郑志伟 赵先富 董方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071-3080,共10页
三峡水库支流的拟多甲藻水华发生已成为近年的常态,但是其发生机制依然不清楚。2009年到2011年期间,对拟多甲藻水华频发的童庄河回水区进行重点监测,并扩展到三峡水库长江干流及26条支流未淹没区和回水区浮游植物的四季调查。结果表明,... 三峡水库支流的拟多甲藻水华发生已成为近年的常态,但是其发生机制依然不清楚。2009年到2011年期间,对拟多甲藻水华频发的童庄河回水区进行重点监测,并扩展到三峡水库长江干流及26条支流未淹没区和回水区浮游植物的四季调查。结果表明,四季调查中,拟多甲藻出现率、平均密度、最大密度和最大优势度,4月最高,相同季节,回水区最高。2—4月,童庄河回水区各点拟多甲藻密度均为升高到下降变化,最高密度自上游至下游大幅下降。2010年,拟多甲藻水华于2月最先在童庄河回水区上游出现,逐步向中下游发展,维持一定规模和时间后消退。与此同时,长江干流拟多甲藻出现率、密度和最大优势度大幅低于童庄河回水区。童庄河回水区发生(2005年、2007年和2010年)比不发生(2009年)拟多甲藻水华年份,三峡水库1—3月日出库流量(平均值4489.9—5623.3 m3/s)较小、1—2月水位日变幅(平均值0.148 m、0.246 m)和2月水位日升降(平均值-0.223 m)较大。研究认为,藻类在适宜水温时形成水华,2—4月支流回水区水温适宜、氮磷含量满足甲藻营养能力和生活习性需要。拟多甲藻能否形成水华,首先取决于回水区上游是否存在满足要求的水动力条件。其次,三峡水库出库流量、水位波动等水文条件,通过改变回水区上游水动力条件和回水区流速,影响水华能否形成及形成时间、程度、范围和维持时间。由于尺度效应不同,三峡水库相同水文条件对不同位置支流拟多甲藻水华形成的影响不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支流 拟多甲藻 水华 形成机制 浮游植物
下载PDF
菖蒲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75
8
作者 张维昊 周连凤 +1 位作者 吴小刚 宋立荣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5-358,共4页
采用两厢培养池研究了菖蒲(Acoruscalamus)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的化感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排除藻菌作用和营养竞争前提下,共培养条件下的菖蒲可抑制微囊藻的生长,使藻液光密度(OD680)降低;抑制效应取决于菖蒲和微囊藻... 采用两厢培养池研究了菖蒲(Acoruscalamus)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的化感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排除藻菌作用和营养竞争前提下,共培养条件下的菖蒲可抑制微囊藻的生长,使藻液光密度(OD680)降低;抑制效应取决于菖蒲和微囊藻之间的相对生物量,实验条件下100g菖蒲在初始藻液光密度为0.2时有最强抑藻效应;抑藻化感物质的释放与菖蒲根茎密切相关,根茎受损的菖蒲无抑藻效应;在抑藻过程中对藻细胞的生理指标分析表明,菖蒲的存在降低了藻细胞内的蛋白含量,使SOD、MDA和CAT等抗氧化系统酶的活性增加,化感物质造成活性氧的过量积累可能是微囊藻死亡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菖蒲 铜绿微囊藻 化感作用
下载PDF
三种湿生植物对微囊藻的化感作用初步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丁惠君 彭祺 +3 位作者 张维昊 吴小刚 周连凤 方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0,共4页
比较了菖蒲、鸢尾、美人蕉三种湿生植物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对藻的抑制作用菖蒲>鸢尾>美人蕉。用6种有机溶剂提取菖蒲干粉中的抑藻活性物质,显示甲醇提取物的抑藻效果最好,48h抑藻率为98.4%。进一步对甲醇提取物进... 比较了菖蒲、鸢尾、美人蕉三种湿生植物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对藻的抑制作用菖蒲>鸢尾>美人蕉。用6种有机溶剂提取菖蒲干粉中的抑藻活性物质,显示甲醇提取物的抑藻效果最好,48h抑藻率为98.4%。进一步对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得到8个组分,每个组分都表现出了抑藻活性,其中前两个组分抑藻活性最大,达99.85%和99.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菖蒲 化感作用 富营养化 水体修复 铜绿微囊藻
下载PDF
5种重金属暴露对斑马鱼呼吸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24
10
作者 汪红军 李嗣新 +2 位作者 周连凤 郑金秀 梁友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75-1680,共6页
为了探讨外源性重金属暴露对鱼类呼吸反应的影响,利用鱼类的呼吸参数的变化来预警水体污染。尝试以斑马鱼为实验生物,进行了5种重金属离子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实验;应用生物早期预警系统(BIO-SENSOR 7008),研究了斑马鱼在不同重金属浓度... 为了探讨外源性重金属暴露对鱼类呼吸反应的影响,利用鱼类的呼吸参数的变化来预警水体污染。尝试以斑马鱼为实验生物,进行了5种重金属离子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实验;应用生物早期预警系统(BIO-SENSOR 7008),研究了斑马鱼在不同重金属浓度暴露1 h后的呼吸反应变化情况及预警结果。结果表明,Hg2+、Cu2+、Cd2+、Zn2+、Pb2+等重金属对斑马鱼的96 hLC50分别为0.14、0.174、6.497、44.48、116.432 mg.L-1;安全浓度分别为0.014、0.017、0.65、4.5、11.6 mg.L-1;应用呼吸参数的预警浓度分别为0.08、0.08、4.8、7.5、105 mg.L-1。其中系列浓度Hg2+暴露下斑马鱼呼吸频率和呼吸强度都显著升高(F=2.75,P<0.05;F=28.95,P<0.01);Cu2+、Cd2+等暴露对斑马鱼呼吸频率和呼吸强度先升高再降低(P<0.01);Zn2+暴露则对斑马鱼呼吸运动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而Pb2+对斑马鱼呼吸强度影响较小(P>0.05)。斑马鱼呼吸参数作为生物监测指标来预警水体Hg2+、Cu2+、Zn2+等重金属污染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呼吸反应 重金属污染 生物早期预警
下载PDF
富营养深水水库底栖动物群落与浮游生物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池仕运 韦翠珍 +3 位作者 胡俊 王瑞 周连凤 胡菊香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60-1075,共16页
底栖动物和浮游生物通过食物网发生复杂的交互作用,是水库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组分.南湾水库和汤浦水库均为存在富营养化现象的深水水库,具有较长时间的水温分层期.本文选取这两座供水水库为对象,比较其水体营养状态、底栖动物的群... 底栖动物和浮游生物通过食物网发生复杂的交互作用,是水库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组分.南湾水库和汤浦水库均为存在富营养化现象的深水水库,具有较长时间的水温分层期.本文选取这两座供水水库为对象,比较其水体营养状态、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现存量和多样性.通过群落状态指数(IICS)定量评估底栖动物群落状态,并采用PLS模型、Spearman秩相关以及回归图探讨浮游生物各类群密度与IICS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南湾水库富营养程度高于汤浦水库,寡毛类在南湾水库占据优势地位,摇蚊类在汤浦水库数量上占优.南湾水库以收集者为主,其数量占比远高于汤浦水库.深水水库通常存在较强的热分层,富营养化会加重水库底部的缺氧或厌氧状态,导致底栖动物遭受周期性的缺氧扰动,影响种类多样性和现存量,改变浮游生物类群与底栖动物群落的相关性,因此底栖动物群落与浮游生物的相关性能够提供判断水库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信号,进而为水库管理方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水温分层 偏最小二乘法 群落状态指数 南湾水库 汤浦水库 底栖动物 浮游生物
下载PDF
水溶性巯基壳聚糖对污染土壤吸附态汞的解吸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伟安 汪玉庭 +4 位作者 杨智宽 刘良栋 周连凤 吴小刚 丁惠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11-414,共4页
用两种巯基化试剂半胱氨酸(Cys)和硫代乙醇酸(Thi)与壳聚糖(CTS)反应,制备了两种水溶性巯基壳聚糖,即Cys-CTS和Thi-CTS,对比研究了这两种巯基壳聚糖与CTS对被染毒土壤中吸附态汞的提取能力。结果表明,Thi-CTS在pH=3、质量浓度为0.5g/L... 用两种巯基化试剂半胱氨酸(Cys)和硫代乙醇酸(Thi)与壳聚糖(CTS)反应,制备了两种水溶性巯基壳聚糖,即Cys-CTS和Thi-CTS,对比研究了这两种巯基壳聚糖与CTS对被染毒土壤中吸附态汞的提取能力。结果表明,Thi-CTS在pH=3、质量浓度为0.5g/L、用量为20mL的条件下,对汞的提取率为59.44%,相同条件下CTS和Cys-CTS对汞的最高提取率只有31.81%和1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巯基壳聚糖 螯合 解吸
下载PDF
洪湖水质空间特异性及主导因子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汪红军 颜昌龙 +3 位作者 李嗣新 周连凤 郑金秀 梁友光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2-75,共4页
运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洪湖湿地12个采样点的理化特性进行分析。聚类分析表明,根据各采样点水质组分的相似性将洪湖大致分为3个空间区域,各空间区域正好分属于核心区、实验区、河口区,各区域间特征差异显著。对各区域水质的主... 运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洪湖湿地12个采样点的理化特性进行分析。聚类分析表明,根据各采样点水质组分的相似性将洪湖大致分为3个空间区域,各空间区域正好分属于核心区、实验区、河口区,各区域间特征差异显著。对各区域水质的主成分分析表明,洪湖不同空间区域水质信息差异很大。第1组核心区主要体现富营养化信息;第2组实验区主要体现总氮、氧化还原电位、浊度信息;第3组河口区主要体现溶解氧及亚硝酸盐氮等污染物信息。揭示了洪湖水质现状及其成因,为洪湖水资源合理利用及生态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同时,运用地统计学方法为生态环境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水质 洪湖
下载PDF
汉江下游水体和鱼体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 被引量:8
14
作者 汪红军 郑金秀 +4 位作者 李嗣新 梁友光 池仕运 周连凤 熊文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58,共8页
研究汉江下游水体及鱼体多环芳烃(PAHs)含量,进行健康风险评价,为汉江下游PAHs污染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在汉江下游8个代表性水厂取水口采集水样及在相应江段渔获物中选取7种典型鱼,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水样及鱼肌肉中16种... 研究汉江下游水体及鱼体多环芳烃(PAHs)含量,进行健康风险评价,为汉江下游PAHs污染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在汉江下游8个代表性水厂取水口采集水样及在相应江段渔获物中选取7种典型鱼,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水样及鱼肌肉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的含量,并用美国环保局(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健康风险评价。8个采样断面水体中Nap、Ace、Phe、An、Ba A、Bk F检出率为100%,Bb F、In D等均未检出,其他多环芳烃检出率分别为Fle 50%、Acy 25%、Flu 62.5%、Pyr 25%、Chr 25%、Ba P 75%、Dah A 12.5%、Bghi P25%。汉江下游水体中16种PAHs总含量平均值为100.67 ng/L,最小值为65.8 ng/L,最大值为155.94 ng/L。结构组成主要以低环为主(70.4%),中环其次(22.2%),高环最低(7.4%)。7种鱼体内16种优控PAHs的含量范围为(43.42±0.50)^(113.06±3.57)ng/g,平均组成低环、中环、高环PAHs分别占总PAHs的57.9%、20.2%、21.9%。高环在鱼体内比例显著高于在水体中,表明高环PAHs在鱼体内的富集能力更强。饮用水健康风险估算总量为2.25×10^(-8)~5.32×10^(-8)/a,总体水平为风险不明显;7种鱼食用的PAHs健康风险估算范围为8.00×10^(-7)~2.08×10^(-6)/a,总体评价为可接受水平,均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0×10^(-5)/a,部分鱼食用的人体健康风险值高于USEPA建议的可接受风险1.0×10^(-6)/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健康风险 水体 汉江下游 鱼体
下载PDF
菖蒲对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小刚 张维昊 +2 位作者 方涛 汪玉庭 周连凤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06年第2期183-187,104,共5页
对5种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菖蒲(Acorus calamusL.)在静态培养过程中的叶片长度变化、叶片数目变化进行了观测,比较了培养后各水体中菖蒲根长、根数、鲜重、根活力、叶绿素含量、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鲜重增量和根系活力的差异。研... 对5种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菖蒲(Acorus calamusL.)在静态培养过程中的叶片长度变化、叶片数目变化进行了观测,比较了培养后各水体中菖蒲根长、根数、鲜重、根活力、叶绿素含量、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鲜重增量和根系活力的差异。研究发现,菖蒲在5种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中均能正常生长。在非极度富营养化的水体组中,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越高,菖蒲生长越好。但在极度富营养水体中,菖蒲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其根短且须根多,且叶片生长对此水体有一段适应期,试验前8 d,其中菖蒲叶片长度增长明显小于重度富营养,8 d后,叶片生长速度高于其他处理组。结果表明,菖蒲具有较好的耐污性、耐贫瘠性,较适合于在中、高度富营养水体中生长,在水体生态修复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菖蒲(Acorus CALAMUS L.) 富营养化水体 适应性
下载PDF
水环境安全预警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汪红军 周连凤 +1 位作者 李嗣新 梁友光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1年第3期32-35,共4页
目前水环境安全预警系统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以理化监测为基础的水质预警预报系统,另一类是以生物监测为基础的生物预警系统。对2种预警系统的特点、类型、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水质预警相比,生物预警的优点是通过生物效... 目前水环境安全预警系统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以理化监测为基础的水质预警预报系统,另一类是以生物监测为基础的生物预警系统。对2种预警系统的特点、类型、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水质预警相比,生物预警的优点是通过生物效应,综合反映一种或多种环境污染物的浓度、生物有效性、及其对生物体的毒性;同时,生物预警成本较低,适宜推广应用。生物预警的缺点是误警率相对较高,由于生物个体对化学物质反应的不确定性,很难根据观测效应来确定产生效应的原因,在实验室受控条件下,生物个体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反应,但在实际环境中,监测数据可能较为分散,干扰结果分析。现阶段水环境安全预警系统的发展趋势为:(1)预警系统的数字化、自动化;(2)水质预警系统和生物预警系统相结合;(3)生物早期预警技术强调生物和电子信号处理、统计学等先进技术的综合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水质预警 生物预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长江上游原生动物的群落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郑金秀 胡菊香 +3 位作者 周连凤 马沛明 王翔 吴生桂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8-93,共6页
于2003~2007年采集了长江上游通天河至三峡水库的原生动物样品,对长江上游地区原生动物的分布情况作了较全面的调查。该调查共设93个采样站点,其中通天河—重庆在长江干流设38个采样站,支流设22个采样站,三峡库区设33个采样点,每年丰... 于2003~2007年采集了长江上游通天河至三峡水库的原生动物样品,对长江上游地区原生动物的分布情况作了较全面的调查。该调查共设93个采样站点,其中通天河—重庆在长江干流设38个采样站,支流设22个采样站,三峡库区设33个采样点,每年丰水期和平水期各采集1次。调查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共检出309种原生动物,隶属于60科106属,其中通天河至金沙江段检出140种,水富—重庆江段检出90种,三峡水库检出245种。金沙江段优势种为砂壳虫、匣壳虫、表壳虫和圆壳虫;水富—重庆段优势种为砂壳虫、匣壳虫及巢居法帽虫;三峡库区种类较为丰富,除了砂壳虫科和表壳科依然占据优势外,筒壳虫、变形虫、领鞭虫、吸管虫和钟虫也逐渐增多,成为一些区域的优势种。三峡水库检出的原生动物种类多于上游河流段,其中有125种只在三峡库区检出。与1990年三峡地区原生动物资料相比,库区的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随着水库水文情势的变化,原生动物种类组成也由以有壳肉足虫为主的河流型逐渐转变为以纤毛虫占优势的静水型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三峡 原生动物 群落 生态学
下载PDF
水环境监测的生物早期预警系统研究与应用技术初探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嗣新 汪红军 +1 位作者 周连凤 梁友光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6-98,共3页
针对生物早期预警系统在中国尚缺乏的现状,对生物早期预警系统的含义、特点、种类、研究现状及国外的应用作了概述。并提出在中国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生物早期预警系统是极为必要的。
关键词 生物监测 预警系统 水质
下载PDF
三峡水库汛期运行对长江干支流浮游植物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朱爱民 程郁春 +1 位作者 周连凤 李嗣新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2-30,共9页
为了探究三峡水库175m蓄水后工程运行对库区浮游植物影响,于汛期对长江干流及其25条支流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长江干流上游至下游共设朱沱、丰收坝、寸滩等13个采样点,綦江、嘉陵江、五布河等25条长江支流共设94个采样点。结果表明:(1... 为了探究三峡水库175m蓄水后工程运行对库区浮游植物影响,于汛期对长江干流及其25条支流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长江干流上游至下游共设朱沱、丰收坝、寸滩等13个采样点,綦江、嘉陵江、五布河等25条长江支流共设94个采样点。结果表明:(1)干流145m淹没河段,硅藻种类比例明显降低,蓝藻、绿藻、甲藻、隐藻种类比例明显升高,但主要种类组成仍为硅藻-绿藻-蓝藻型;现存量升高不明显,硅藻比例明显降低、蓝藻比例明显升高;出现蓝藻优势种类且占比最高,硅藻优势种类占比下降,但仍为最高优势度种类,且最高其优势度基本不变;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性指数(J)下降不明显;(2)145m未淹没支流,175m淹没河段重新恢复为自然河流状态,其浮游植物群落也恢复到自然河流状态;(3)145m淹没支流河口,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特点明显改变;现存量明显升高,其组成发生较大变化;硅藻优势种类占比、最高优势度明显下降,绿藻、蓝藻、隐藻、甲藻等优势种类相应升高;H′和J明显降低;(4)从上游至下游,干流和25条支流河口硅藻种类比例由最高到最低变化,蓝藻、绿藻种类比例由较低到最高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汛期运行 长江干流 支流 浮游植物
下载PDF
菖蒲对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杨旻 吴小刚 +1 位作者 周连凤 张维昊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07年第10期77-80,共4页
通过静态培养实验,研究了菖蒲(Acorus calamus L.)对5种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影响,比较了培养后各水体中菖蒲生物量变化。结果发现,TP、TN、NH4+-N、PO43--P的去除量与水体各自初始浓度正相关。在实验初期TP、TN、NH4+-N、PO43--... 通过静态培养实验,研究了菖蒲(Acorus calamus L.)对5种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影响,比较了培养后各水体中菖蒲生物量变化。结果发现,TP、TN、NH4+-N、PO43--P的去除量与水体各自初始浓度正相关。在实验初期TP、TN、NH4+-N、PO43--P的变化速率快,后期变化速率减慢。极度富营养E组水体中营养盐去除率低于重度富营养D组水体。D组TN去除率达96.38%,TP去除率达98.32%。富营养水体D、E组COD逐渐下降,中营养水体C组COD在开始水平上下轻微波动,低营养水体A、B组一周后略有上升,之后维持在7.078 mg.L-1以下。各组富营养化水体叶绿素a一周后都有明显下降,实验结束时叶绿素a下降率最高可达到98.01%,贫营养水体A组叶绿素a维持低水平。结果发现,菖蒲可以较好地净化富营养水体,同时也能保持清洁水体水质。在水体生态修复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菖蒲 富营养化水体 净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