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扬子逆冲推覆构造后缘凹陷油气富集关键要素及有利勘探方向
1
作者 邵威 周道容 +2 位作者 李建青 章诚诚 刘桃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71,共11页
通过开展系统的构造特征、沉积环境、油气富集规律分析,在钻探新发现的新资料基础上,对下扬子北缘逆冲推覆构造后缘凹陷油气富集规律和有利勘探方向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下扬子北缘逆冲推覆构造后缘凹陷中油气显示表现为“三气... 通过开展系统的构造特征、沉积环境、油气富集规律分析,在钻探新发现的新资料基础上,对下扬子北缘逆冲推覆构造后缘凹陷油气富集规律和有利勘探方向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下扬子北缘逆冲推覆构造后缘凹陷中油气显示表现为“三气两油”特征,即二叠系大隆组和孤峰组页岩气、龙潭组煤层气和致密砂岩气、大隆组页岩油和三叠系殷坑组灰岩裂隙油。(2)以宣城凹陷为代表的下扬子北缘逆冲推覆构造后缘凹陷带油气富集受3个关键要素控制,即后缘凹陷块体稳定,已形成的油气体系具有较好的保存环境;该地区二叠系大隆组(P3d)和孤峰组(P2g)沉积环境属深水陆棚环境,是有利的沉积相带,发育2套富有机质的烃源岩层系;顶、底板有效封存条件均较好,烃源岩上部有三叠系泥灰岩地层覆盖,下部有栖霞组生物碎屑灰岩为垫层,顶、底地层控制了纵向油气的散逸。(3)研究区下三叠统—上二叠统自上而下依次富集泥灰岩裂隙油、页岩油、页岩气、煤层气、致密砂岩气,整体呈“上油下气”多种非常规油气同生共存的特征,形成了特殊的油气富集模式。(4)宣城凹陷与南陵凹陷、句容凹陷和常州凹陷具有相似的地质条件,是下一步页岩油气勘探的首选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推覆构造 三元富集模式 页岩油气 煤层气 致密砂岩气 油气富集要素 非常规油气 二叠系 下扬子北缘
下载PDF
下扬子宣泾地区二叠系大隆组页岩含气量主控因素分析--以港地1井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石刚 龚赞 +6 位作者 黄宁 叶隽 周道容 邵威 滕龙 廖圣兵 李建青 《华东地质》 2023年第1期93-102,共10页
下扬子地区发育了寒武系、志留系和二叠系3套有利成藏的页岩,资源潜力大,但存在页岩含气量主控因素不明确的问题。为此,以下扬子宣泾地区港地1井为依托,钻遇的70.1 m厚上二叠统大隆组富有机质页岩为目的层,对岩心系统取样并应用对比分析... 下扬子地区发育了寒武系、志留系和二叠系3套有利成藏的页岩,资源潜力大,但存在页岩含气量主控因素不明确的问题。为此,以下扬子宣泾地区港地1井为依托,钻遇的70.1 m厚上二叠统大隆组富有机质页岩为目的层,对岩心系统取样并应用对比分析法,在纵向上连续动态地进行包括矿物成分、孔隙结构、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镜质体反射率(vitrinite reflectance,Ro)和有机质类型等研究工作,深入分析TOC、Ro和有机质类型等地球化学指标与含气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厘定了影响含气量的关键地球化学参数。分析结果表明:TOC与页岩含气量之间存在强正相关关系;在有机质成熟阶段中期,Ro与含气量之间相关性偏弱,对含气量变化没有明显的影响;有机质类型对页岩含气量有重要影响,但是两者的相关性弱于TOC。通过对大隆组页岩从顶部到底部的系统分析,探索了用一套完整页岩在纵向上分析含气量影响因素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扬子宣泾地区 二叠系大隆组 含气量 总有机碳 有机质成熟度
下载PDF
川西南部地区须家河组页岩气资源潜力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周道容 李延钧 +3 位作者 陈义才 张本健 贾学成 刘林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13年第4期43-45,1,共3页
四川盆地川西南部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页岩厚度大,分布广,是主力烃源层之一。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母质类型、热演化程度分析基础上,对川西南部地区须家河组页岩气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南部地区须家河组页岩有机碳含... 四川盆地川西南部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页岩厚度大,分布广,是主力烃源层之一。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母质类型、热演化程度分析基础上,对川西南部地区须家河组页岩气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南部地区须家河组页岩有机碳含量多数在1.2%~2.5%之间,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须家河组页岩脆性矿物平均含量为52.3%,脆性较好,具备页岩气压裂开采的有利条件;须家河组页岩有效页岩厚度大,分布稳定,有效页岩生气强度为(15~100)×108 m3/km2,资源量平均约为19.9×1012 m3。川西南部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泥页岩中天然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家河组 页岩气 资源潜力
下载PDF
下扬子无为盆地异常高压富氦天然气的发现及其成藏地质条件 被引量:2
4
作者 方朝刚 章诚诚 +5 位作者 滕龙 徐锦龙 李建青 周道容 吴通 邵威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41-1654,共14页
在无为盆地WWY1井三叠系周冲村组首次发现了异常高压富氦天然气显示,对其中2个气样的气体组分分析发现,He的体积分数分别为4.51%和4.56%,远高于0.1%的氦气工业利用标准;3He/4He值分别为5.50×10^(-8)和6.40×10^(-8),幔源氦占... 在无为盆地WWY1井三叠系周冲村组首次发现了异常高压富氦天然气显示,对其中2个气样的气体组分分析发现,He的体积分数分别为4.51%和4.56%,远高于0.1%的氦气工业利用标准;3He/4He值分别为5.50×10^(-8)和6.40×10^(-8),幔源氦占比仅仅为0.32%和0.40%,应属典型的壳源氦。同时依据δ^(13)C_(CH_(4))、δ^(13)C_(CO_(2))、CO_(2)含量及N_(2)含量综合分析认为该天然气为有机成因,其烃源岩类型与研究区广泛发育的二叠系烃源岩相吻合。通过区域地质资料和深部地球物理资料分析认为其氦源极可能来源于古—中元古代基底花岗岩。长江深断裂带可作为联通深部地壳与浅部地层的重要通道,对于氦气扩散外移起到了关键作用。当富氦流体运移至浅部遇到天然气等载体气气藏时,流体的氦浓度迅速降低,氦气大量脱溶进入载体气气藏形成富氦天然气藏,活动的断裂系统和裂缝为其提供了运移和疏导通道。盆地内三叠系周冲村组多套膏岩盖层在一定的埋深条件下形成了超高压封闭条件,有可能是阻止富氦天然气向上扩散的重要原因,膏岩层下白云岩裂缝性储层为其提供了储存空间,具有良好的储盖时空配置关系。下扬子沿江地区具有多个与无为盆地地质条件相类似的同级盆地(如:望江盆地),预示着沿江地区具备十分有利的氦气勘探潜力,此外本次研究提出的氦气成藏模式也可为区域上氦气勘探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盆地 富氦天然气 壳源氦 长江断裂带 成藏模式
下载PDF
南方公益性页岩气调查研究进展
5
作者 包书景 陈科 +8 位作者 周志 余谦 陈孝红 李世臻 刘伟 苑坤 淡永 冯兴强 周道容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3年第6期1-12,共12页
2019—2021年期间,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牵头组织实施的“南方页岩气地质调查工程”,以实现“新区、新层系、新类型、新认识”四新领域油气调查战略发现和突破,推动创建页岩气勘查开发新格局为目标,按照总体部署、分步实施... 2019—2021年期间,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牵头组织实施的“南方页岩气地质调查工程”,以实现“新区、新层系、新类型、新认识”四新领域油气调查战略发现和突破,推动创建页岩气勘查开发新格局为目标,按照总体部署、分步实施、点上突破、面上评价原则,重点开展了南方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地质调查与评价工作。圈定并优选了一批页岩气远景区和有利区,部署实施了二维地震、参数井和压裂试气工程,实现了长江上游新区新层系页岩气重大突破和发现,完成垭紫罗裂陷槽、皖江、川西南等重点地区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这些成果大大提振了南方复杂构造区页岩气油气资源勘查的信心,推动了油气地质调查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形成了页岩气成藏理论新认识和调查评价新技术,发挥了公益性油气资源调查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南方地区 新层系 公益性 成藏理论 技术方法
下载PDF
安徽芜湖地区皖为页1井发现卤水型富锂-硼-溴-碘综合矿产资源
6
作者 吴通 李建青 +3 位作者 方朝刚 邵威 周道容 章诚诚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69-970,共2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长江下游地区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对锂等关键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提高。本次研究目的是在安徽芜湖地区皖为页1井试气卤水层分析测试的基础上,以富锂发现为重点,兼顾硼、溴、碘元素... 1研究目的(Objective)长江下游地区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对锂等关键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提高。本次研究目的是在安徽芜湖地区皖为页1井试气卤水层分析测试的基础上,以富锂发现为重点,兼顾硼、溴、碘元素,初步查明长江下游无为地区富锂白云岩储卤层的展布情况,估算无为凹陷富锂-硼-溴-碘卤水的资源量,为后续该区卤水型综合矿产资源研究和国家紧缺战略性矿产调查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 安徽芜湖 长江下游地区 数据支撑 白云岩 卤水 战略性矿产 地质依据
下载PDF
下扬子地区晚奥陶世凯迪期—早志留世鲁丹期岩相古地理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方朝刚 黄正清 +5 位作者 滕龙 徐菲菲 周道容 殷启春 邵威 石刚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4-160,共17页
下扬子地区奥陶-志留纪之交岩相分异明显,发育了多种类型的岩石地层单位,其沉积岩的颜色、岩性、厚度、赋存化石组合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别。笔者通过对研究区内野外露头及钻井剖面的考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利用岩石学、古生物学、生态... 下扬子地区奥陶-志留纪之交岩相分异明显,发育了多种类型的岩石地层单位,其沉积岩的颜色、岩性、厚度、赋存化石组合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别。笔者通过对研究区内野外露头及钻井剖面的考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利用岩石学、古生物学、生态学及室内分析方法将其划分为滨岸相、孤立台地相、浅海陆棚相、陆棚坡折相、欠补偿盆地相和盆地浊积岩相6种沉积相类型。岩相古地理研究表明,晚奥陶世凯迪晚期,受加里东构造运动影响,华南板内碰撞挤压作用显著,"江南古陆"不断抬升和扩张,直接导致了旧的"台-坡-盆"格局的消失和新的古地理格局的形成,之前发育的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水体变深的古地理格局彻底转变为北西、南西、南东三面被古陆包围,向东北方向水体加深的古地理格局。晚奥陶世赫南特期,由于南极冰盖凝聚导致的全球海平面下降和气候变冷,扬子地台海域变浅,致使海底盆地上升到最低含氧深度面之上处于充氧水层中,富氧环境代替了缺氧环境,岩相由五峰组黑色页岩转变为更浅水的观音桥层泥灰岩或新开岭层泥岩;江南沉积区长坞组-于潜组的复理石沉积组合转变为更浅水的的文昌组-堰口组近磨拉石沉积组合。早志留世鲁丹期,随着全球海平面重新上升,隆起面积继续扩大,构造围限作用加剧,黑色页岩重新出现。尤其是安徽南部的安庆-铜陵-巢湖一线,江苏中部的南京-句容一线五峰组-高家边组底部的黑色硅质页岩和炭质页岩,笔石带与中上扬子的五峰-龙马溪组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厚度均在40~60 m,TOC含量1.2%~4%,具很好的生烃潜力,应视为下一步烃源岩及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研究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质 晚奥陶世凯迪期 早志留世鲁丹期 岩相古地理 油气勘查工程 下扬子地区
下载PDF
萍乐坳陷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南港段页岩气基本特征——以ZK01井为例 被引量:9
8
作者 方朝刚 殷启春 +6 位作者 滕龙 黄正清 郑红军 许乃岑 周道容 石刚 邵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8期26-36,共11页
为探索下扬子萍乐坳陷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南港段页岩气勘探潜力,对江西丰城地区ZK01井钻遇的茅口组南港段富有机质页岩进行采样;根据野外编录和薄片鉴定观察结果,剖析页岩的沉积环境特征;依照有机质类型、有机质丰度和有机质成熟度等测... 为探索下扬子萍乐坳陷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南港段页岩气勘探潜力,对江西丰城地区ZK01井钻遇的茅口组南港段富有机质页岩进行采样;根据野外编录和薄片鉴定观察结果,剖析页岩的沉积环境特征;依照有机质类型、有机质丰度和有机质成熟度等测试结果,分析页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依据场发射电镜的观察结果,以及全岩和黏土的X线衍射矿物的测试结果,分析页岩的储层特征;采用甲烷等稳吸附法测定页岩甲烷吸附饱和吸附量,了解页岩的含气性特征。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茅口组南港段基础地质条件优越,相带位于台间盆地,单层厚度大。富有机质页岩有机质类型为Ⅰ型和Ⅲ型,具混源特征;有机质丰度2.18%~16%,平均值为7.57%,大于4%的黑色页岩厚度达到40 m;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适中,镜质体反射率介于1%~2%之间,平均值为1.51%,岩石热解峰温值均在435℃以上,普遍达到成熟阶段。页岩硅质矿物质量分数平均71.5%,含量最高;其次为碳酸盐矿物,质量分数平均为22%;黏土矿物质量分数平均为6%,含量较低,主要为高岭石和伊利石。微观孔隙以粒内孔为主,其次为粒间孔,可见少量的裂缝和有机质孔。黑色页岩吸附气量介于2.53~2.98 m3/t之间,平均值2.76 m3/t,吸附能力整体较强。通过对烃源岩、储集岩和含气量三方面实验结果的总结,初步明确了茅口组南港段具备很好的页岩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萍乐坳陷 页岩气 茅口组南港段 富有机质页岩
下载PDF
下扬子地区寒武系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与资源潜力评价 被引量:16
9
作者 黄正清 周道容 +2 位作者 李建青 吴通 徐菲菲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4-98,共5页
下扬子地区寒武系为海相沉积地层,分布面积达13×10~4 km^2,其中下寒武统荷塘组(幕府山组)发育黑色碳质泥岩,厚度达276 m,有机碳含量为0.25%~23.52%,平均含量为4.54%,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页岩气成藏条件十分有利。该区下寒武统... 下扬子地区寒武系为海相沉积地层,分布面积达13×10~4 km^2,其中下寒武统荷塘组(幕府山组)发育黑色碳质泥岩,厚度达276 m,有机碳含量为0.25%~23.52%,平均含量为4.54%,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页岩气成藏条件十分有利。该区下寒武统地层经历了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期的构造运动及岩浆活动的改造,个别地段已经成为变质岩的一部分;很多地区荷塘组碳质泥岩演化程度较高,镜质体反射率(R_o)最大可达6.32%,完全处于过成熟阶段。该区荷塘组上覆地层较厚,但受构造影响,荷塘组地层埋藏深度变化较大。综合荷塘组碳质泥岩的厚度、埋深、有机碳含量和镜质体反射率等4个方面的指标,开展了下扬子地区寒武系地层的页岩气地质调查和潜力评价,共划分出3个页岩气远景目标区,分布于江西上饶—浙江桐庐、江苏扬州和安徽全椒等地,估算资源量为288 944.4×10~8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资源潜力 页岩气 荷塘组 寒武系 下扬子地区
下载PDF
萍乐坳陷丰城地区茅口晚期“破裂台地”型沉积相与层序地层学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方朝刚 滕龙 +5 位作者 郑红军 徐菲菲 殷启春 周道容 石刚 邵威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35-946,共12页
依据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结果,分析研究区内同沉积断裂活动的时间和相对海平面的变化,将萍乐坳陷丰城地区茅口组南港段确定为以硅泥质沉积为背景的"破裂台地"型沉积环境和层序地层格架."破裂台地"型沉积环境可划分... 依据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结果,分析研究区内同沉积断裂活动的时间和相对海平面的变化,将萍乐坳陷丰城地区茅口组南港段确定为以硅泥质沉积为背景的"破裂台地"型沉积环境和层序地层格架."破裂台地"型沉积环境可划分为台盆、台盆边缘和局限台地3种沉积相类型和与其对应的台地快速拉张-台盆缓慢萎缩-台盆逐渐闭合3个时期."破裂台地"层序地层格架以突变海泛面(amfs)为底界,以暴露不整合面为顶界,缺失低位体系域(LST)和海进体系域(TST),发育凝缩段(CS)、早期高位体系域(EHST)和晚期高位体系域(LHST).构造变动是沉积分异的主控因素,突变海泛面代表同沉积断裂活动进入高峰期.研究区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地裂运动逐渐加剧,沉积环境由开阔海台地相向次深水台盆相过渡,丰城—乐平地区是地裂运动中心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萍乐坳陷 茅口组南港段 台盆 层序地层 地裂运动
下载PDF
下扬子西南部前渊带晚奥陶世—早志留世黑色页岩沉积环境与有机质富集机理——以WDD1井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方朝刚 章诚诚 +4 位作者 林洪 韩瑾 滕龙 周道容 李建青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2-326,共15页
岩相古地理研究表明奥陶纪—志留纪之交下扬子地区主要发育一套前陆盆地前缘带黑色页岩,与同处扬子陆块的中上扬子地区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该套黑色页岩沉积环境的演变研究相对薄弱,特别是与有机质富集相关的研究缺乏。因此,搞清楚... 岩相古地理研究表明奥陶纪—志留纪之交下扬子地区主要发育一套前陆盆地前缘带黑色页岩,与同处扬子陆块的中上扬子地区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该套黑色页岩沉积环境的演变研究相对薄弱,特别是与有机质富集相关的研究缺乏。因此,搞清楚下扬子地区五峰组—高家边组页岩沉积环境和有机质富集机理,对深化下扬子地区页岩气富集规律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下扬子西南部最新的奥陶系—志留系页岩气地质调查井(WDD1)获取的连续地下岩芯资料,对38个岩芯样品进行了总有机碳和主量、微量元素测试,分析了主量、微量元素含量垂向上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海盆古沉积环境的关系,讨论了控制下扬子西南部奥陶纪—志留纪之交页岩有机质富集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上奥陶统五峰组和下志留统高家边组二段为有机质富集层段,校正后的化学蚀变指数指示研究区所处的江南过渡带在奥陶纪—志留纪之交气候相对温暖湿润;生源钡、Cu、Zn含量等指标印证了五峰组—高家边组沉积期具有较高的古生产力;V/Cr、V/(V+Ni)和V/Sc值等揭示五峰组沉积期底水为厌氧—硫化状态,高家边组一段沉积期底水转化为贫氧—氧化状态,高家边组二段沉积期再次出现硫化—缺氧的底水环境;Mo-TOC图解和EF_(U)-EF_(Mo)协变图显示五峰组沉积期为中等滞留沉积环境,高家边组沉积期则转化为中等—弱滞留沉积环境;五峰组沉积期总有机碳与Al、Ti含量表现为弱的正相关关系,而高家边组沉积期则转化负相关关系。五峰组和高家边组黑色页岩有机质富集机理存在差异:五峰组黑色页岩有机质富集的主控因素为还原—硫化的半滞留环境,陆源碎屑输入带来的营养物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有机质富集;高家边组二段黑色页岩有机质富集受多种因素控制,高的古生产力和还原—硫化底水环境为有机质赋存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低沉积速率进一步促进了有机质的富集。二者富集机理的差异揭示奥陶纪—志留纪之交下扬子地区古海洋环境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页岩 沉积环境 五峰组 高家边组 有机质富集 化学蚀变指数 古生产力 下扬子地区
下载PDF
复电阻率法在安徽南陵盆地海相页岩气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殷启春 王元俊 +2 位作者 周道容 张丽 孙桐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68-677,共10页
安徽南陵盆地主体为中生代陆相红盆,红盆下海相地层分布不明,页岩气资源潜力不清。根据本区周边二叠系富有机质泥页岩储层含有黄铁矿的物性特征,选用复电阻率法开展页岩气地质调查工作。针对盆内、盆外不同地质特点设计合适的观测系统,... 安徽南陵盆地主体为中生代陆相红盆,红盆下海相地层分布不明,页岩气资源潜力不清。根据本区周边二叠系富有机质泥页岩储层含有黄铁矿的物性特征,选用复电阻率法开展页岩气地质调查工作。针对盆内、盆外不同地质特点设计合适的观测系统,采用Cole-Brown和Cole-Cole模型拟合反演,绘制近区场电磁电阻率和视充电率参数图。研究结果发现:①研究区二叠系富有机质泥页岩碳质含量高、富含黄铁矿颗粒,具有明显的“低电阻率、高极化率”特征,可以有效与其围岩区分,有利于开展复电阻率法勘探;②极化率是识别深部富有机质泥页岩地层乃至页岩气藏的有效参数;③根据复电阻率法勘探结果,实施钻孔验证,成功钻遇三叠系灰岩地层,并预测南陵盆地红盆下为二叠系页岩气藏有利区。本次研究表明了复电阻率法在南陵盆地可探测深达2000 m以下累计厚度约200 m的含黄铁矿泥页岩地层,是电磁法勘探中唯一能直接指示页岩气藏的方法,可以适用于地质情况复杂的南陵盆地乃至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本次勘探结果也为在南陵盆地进一步开展海相页岩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电阻率法 南陵盆地 南方海相地区 富有机质页岩 页岩气勘探
下载PDF
下扬子复杂构造区超高压含气层的发现及油气富集关键要素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建青 章诚诚 +7 位作者 黄正清 方朝刚 吴通 邵威 周道容 滕龙 王元俊 黄宁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77-585,共9页
下扬子地区的构造复杂性使该地区油气勘探存在极大的难度和风险,如何在复杂构造区取得油气勘探突破是近年关注的焦点。2019年皖为页1井在下扬子无为凹陷三叠系周冲村组首次发现2套异常高压含天然气层,最高地层压力系数达1.9,取得下扬子... 下扬子地区的构造复杂性使该地区油气勘探存在极大的难度和风险,如何在复杂构造区取得油气勘探突破是近年关注的焦点。2019年皖为页1井在下扬子无为凹陷三叠系周冲村组首次发现2套异常高压含天然气层,最高地层压力系数达1.9,取得下扬子油气调查的重大突破性进展,为下扬子油气勘探困局打开了一扇窗口。基于该超压含气层的新发现,综合研究表明,无为凹陷天然气富存得益于4个关键控制要素的有机组合:①深层稳定基底;②对冲过渡带原地体;③深水裂陷黑色页岩有利相带;④多套膏盐有利封盖等。为无为凹陷提供了稳定构造背景、良好构造保存、有利烃源岩及优质盖层等条件。上述地质要素同样有利于该凹陷二叠系页岩气富集,由此提出了构造复杂区三叠系常规天然气与二叠系页岩气一井双探的新思路。上述关键4个要素在下扬子区域上的配置关系显示,望江凹陷与无为凹陷具有相似的地质条件,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首选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构造区 超压含气层 油气富集要素 下扬子
下载PDF
下扬子页岩气地质调查新进展及突破难点思考 被引量:14
14
作者 郑红军 周道容 +6 位作者 殷启春 熊强青 王中鹏 方朝刚 滕龙 邵威 王元俊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20年第6期852-871,共20页
围绕长江经济带清洁能源体系建设对页岩气突破的重大需求,在充分整合长江下游地区以往地质和物探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开展了1∶25万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在苏皖南沿江坳陷带、江西萍乐-浙江钱塘坳陷带、南华北地区“两带一区”实施了10口... 围绕长江经济带清洁能源体系建设对页岩气突破的重大需求,在充分整合长江下游地区以往地质和物探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开展了1∶25万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在苏皖南沿江坳陷带、江西萍乐-浙江钱塘坳陷带、南华北地区“两带一区”实施了10口页岩气调查井,基本查明了主要工作区古生界二叠系、志留系、奥陶系、寒武系富有机质泥页岩成藏地质条件,有9口井分别在三叠、二叠、志留、寒武系4套层系获得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煤层气、页岩油、裂缝性砂岩油、裂缝性灰岩油“三气三油”的重要新发现,深化了二叠系和志留系成藏地质认识,探索了三叠系、奥陶系和寒武系含油气性,开辟了新区新层系,揭示了下扬子及南华北中—古生界油气页岩气资源勘查潜力。圈定了10个远景区,初步评价了9个远景区主要目标层的远景资源量,解决了资源前景问题;讨论了制约下扬子页岩气调查突破的卡脖子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突破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扬子地区 古生界 页岩气 地质调查 三维地质建模 远景区 资源潜力评价
下载PDF
下扬子地区二叠系海相页岩孔隙特征新认识及页岩气勘探启示 被引量:11
15
作者 朱文博 张训华 +3 位作者 周道容 方朝刚 李建青 黄正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1-55,共15页
下扬子地区中上二叠统大隆组和孤峰组页岩具有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分布范围广、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适中等特点,有可能成为页岩气勘探下一步的重要领域。为了给该区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目标与方向,选取下扬子宣泾地区大隆组、孤峰组两套... 下扬子地区中上二叠统大隆组和孤峰组页岩具有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分布范围广、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适中等特点,有可能成为页岩气勘探下一步的重要领域。为了给该区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目标与方向,选取下扬子宣泾地区大隆组、孤峰组两套页岩为研究对象,运用扫描电镜、高压压汞、CO2及N2吸附等手段,定量表征了不同尺度的页岩孔隙的发育特征;利用FHH(Frenkel-Halsey-Hill)模型计算了样品孔隙分形维数,进而结合TOC、矿物组分讨论了孔隙结构与分形维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大隆组页岩以富泥硅质、富泥/硅混合质为优势岩相,具有较低的比表面积、孔容以及较高的平均孔径,孔隙发育主要受黏土矿物含量的控制,孤峰组以硅质页岩为优势岩相,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孔容以及较低的平均孔径,孔隙发育受有机质及脆性矿物含量的控制;②分形维数影响因素可以归根于微孔发育的控制因素,大隆组页岩分形维数D_(1)介于2.4515~2.5513/2.5227、D_(2)介于2.5817~2.6578/2.6246,孤峰组页岩分形维数D_(1)介于2.5817~2.6578/2.6246、D_(2)介于2.7227~2.871/2.813,孤峰组页岩表现出更为复杂的孔隙结构特征;③分形维数D_(1)对比表面积、孔隙发育及矿物组分更具敏感性,D_(2)对表征平均孔径效果更好。结论认为,具有高分形维数D_(1)、D_(2)的大隆组以及低D_(1)、高D_(2)的孤峰组页岩段可以作为下扬子地区二叠系海相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对象,富烃凹陷内构造变形较弱的局部超压区(带)将是该区页岩气勘探的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扬子地区 中上二叠统大隆组、孤峰组 孔隙结构 分形维数 页岩气 储集能力 勘探方向
下载PDF
长江下游地区首次钻遇中三叠统超压天然气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通 李建青 +5 位作者 邵威 方朝刚 周道容 滕龙 黄宁 叶隽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75-676,共2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长江下游经济发展迅速,能源需求量持续增长,但是该地区缺油无气,油气资源短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问题。急国家之所需,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提出“优先突破下游、积极拓展中游、适当... 1研究目的(Objective)长江下游经济发展迅速,能源需求量持续增长,但是该地区缺油无气,油气资源短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问题。急国家之所需,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提出“优先突破下游、积极拓展中游、适当兼顾上游”的长江经济带页岩气调查总体部署要求,组织开展长江下游页岩气调查科技攻坚战,力争实现新区新层系油气突破发现,开辟长江下游油气勘查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能源需求量 持续增长 油气勘查 中国地质调查局 长江下游地区 生态文明建设 油气资源
下载PDF
华东无为盆地WWY1井发现三叠系超高压水溶性氦气 被引量:1
17
作者 章诚诚 方朝刚 +5 位作者 吴通 滕龙 李建青 周道容 黄正清 邵威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03-1704,共2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氦气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性稀有气体,广泛应用于高科技行业和军事领域。由于全球氦气供应严重短缺,该资源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目前,在我国西部、中部、东部等不同沉积盆地均发现了不同类型的氦气藏。前人研究发现中... 1研究目的(Objective)氦气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性稀有气体,广泛应用于高科技行业和军事领域。由于全球氦气供应严重短缺,该资源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目前,在我国西部、中部、东部等不同沉积盆地均发现了不同类型的氦气藏。前人研究发现中国中西部盆地(如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渭河盆地)的氦气来源多为壳源型,而东部盆地(如松辽盆地、苏北盆地、三水盆地)的氦气来源多为壳幔混合型。然而,华东地区无为盆地WWY1井最新发现了中三叠统超高压水溶气中含高含量的壳源型氦气(图1),这与中国东部其他盆地已发现的氦气成因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该发现对提升中国东部氦源认识及氦气资源的勘探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盆地 勘探部署 渭河盆地 中三叠统 稀有气体 苏北盆地 沉积盆地 水溶气
下载PDF
下扬子无为凹陷中三叠世周冲村组天然气成藏物质基础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吴通 李建青 +4 位作者 章诚诚 邵威 方朝刚 周道容 黄宁 《华东地质》 2020年第4期425-433,共9页
通过分析在下扬子沿江坳陷无为凹陷中三叠世周冲村组钻遇的天然气与潜在烃源岩、储集层和盖层的配置关系,结合无为凹陷皖为页1井钻测录井实测资料,研究中三叠世周冲村组天然气成藏的物质基础及有利因素。无为凹陷整体发育中—上二叠统... 通过分析在下扬子沿江坳陷无为凹陷中三叠世周冲村组钻遇的天然气与潜在烃源岩、储集层和盖层的配置关系,结合无为凹陷皖为页1井钻测录井实测资料,研究中三叠世周冲村组天然气成藏的物质基础及有利因素。无为凹陷整体发育中—上二叠统及下三叠统2套有利烃源岩,具备良好的溶蚀孔-裂缝型白云岩储集层,上覆2套百米以上的石膏层是气藏封存的关键,多期构造运动形成的沟通型张裂缝和溶蚀孔对天然气的运移和储存具有促进作用,该区具有较好的常规天然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凹陷 周冲村组 白云岩 石膏层 物质基础
下载PDF
浙西南——赣东北地区寒武系荷塘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及有利区带优选 被引量:2
19
作者 邵威 黄正清 +1 位作者 李建青 周道容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62-1274,共13页
【研究目的】浙西南—赣东北地区寒武系荷塘组广泛发育暗色泥页岩,是下扬子地区页岩气调查的重点层位。目前该区勘探程度低,导致对该区页岩气成藏条件认识不清。【研究方法】通过寒武系荷塘组暗色泥页岩发育的地质背景、有机地球化学参... 【研究目的】浙西南—赣东北地区寒武系荷塘组广泛发育暗色泥页岩,是下扬子地区页岩气调查的重点层位。目前该区勘探程度低,导致对该区页岩气成藏条件认识不清。【研究方法】通过寒武系荷塘组暗色泥页岩发育的地质背景、有机地球化学参数以及野外调查等方面研究,对该区页岩气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对有利区进行了优选。【研究结果】浙西南—赣东北地区寒武系荷塘组炭质硅质页岩在研究区内分布广泛,沉积厚度达35~200 m,其中在开化—常山—玉山地区的平均厚度超过50 m;有机质丰度高(1.48%~23.53%),镜质体反射率适中(2.01%~3.0%),有机质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研究区荷塘组地层发育微孔隙、微裂缝等孔隙类型,储集性能较好。等温吸附实验测得炭质硅质页岩吸附气含量平均为5.93 kg/t,表明荷塘组炭质硅质页岩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有一定的吸附性。【结论】以在高热演化程度环境中找热演化程度较低的区域和在复杂的构造背景中寻找相对稳定的区域为准则,研究认为开化—常山—玉山地区寒武系荷塘组炭质硅质页岩分布厚度适中,有机质丰度高,成熟度相对较低,页岩气保存地质条件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成藏条件 荷塘组 油气勘查工程 常山 浙江 江西
下载PDF
下扬子地区下寒武统荷塘组泥页岩地质特征与勘探前景--以浙西江山-桐庐地区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文博 张训华 +3 位作者 王修齐 曲中党 黄正清 周道容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7-488,共12页
以往研究认为下扬子地区下寒武统暗色泥岩热演化程度普遍过高,制约了油气成藏,最新野外调查发现在浙西江山-桐庐地区存在热演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围绕该相对低值区域,以浙西区域地质调查资料、最新钻探的井下资料分析结果为基础,分... 以往研究认为下扬子地区下寒武统暗色泥岩热演化程度普遍过高,制约了油气成藏,最新野外调查发现在浙西江山-桐庐地区存在热演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围绕该相对低值区域,以浙西区域地质调查资料、最新钻探的井下资料分析结果为基础,分析了江山-桐庐地区下寒武统荷塘组地质地化特征及页岩气勘探前景。该区荷塘组处于有利沉积相带内(深水盆地-陆棚相),具有沉积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相对较低、脆性矿物含量高、黏土矿物含量适中、微孔隙微裂缝较发育等特点,认为该区具有较好的成藏物质基础。并以"高中找厚"(寻找高有机质丰度泥页岩沉积较厚区域)、"高中找低"(在普遍高热演化程度环境中寻找较低值区域)、"强中找稳"(在强构造背景中寻找地层稳定、埋藏较深区域)为原则,同时避开岩体以及岩浆活动较强烈的区域,优选出常山-开化地区为页岩气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化特征 储层特征 勘探有利区 荷塘组 下扬子地区 页岩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