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骨水泥强化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徐杨俊 李剑 +5 位作者 姜定君 路晓 花萍 周铭剑 何洲 侯刚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57-60,7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骨水泥强化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东台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4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骨水泥强化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东台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4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采用ERAS理念联合PFNA治疗,观察组采用ERAS理念联合骨水泥强化型PFNA治疗,并对两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髋关节活动角度、手术及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地行走时间、负重练习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D-5Q)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髋关节活动角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理念下的骨水泥强化型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能提高治疗优良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加髋关节活动角度,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 股骨转子间骨折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骨水泥强化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下载PDF
踝关节骨折后的横断面观察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侯刚 路晓 +3 位作者 周金军 郑卫平 周铭剑 张华山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5期1856-1858,共3页
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包括开放性内固定、后固定和康复。踝关节骨折严重程度可以分为单踝、双踝、三角骨折。大多数研究使用自我评估问卷和功能评分来评估踝骨折手术后患者的功能状态。步态分析广泛用于测量踝关节功能,被用作决策和评估... 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包括开放性内固定、后固定和康复。踝关节骨折严重程度可以分为单踝、双踝、三角骨折。大多数研究使用自我评估问卷和功能评分来评估踝骨折手术后患者的功能状态。步态分析广泛用于测量踝关节功能,被用作决策和评估不同治疗的结果[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踝骨折 踝关节功能 三角骨 步态分析 观察性研究 内固定 作决策 自我评估 问卷调查
下载PDF
体质量指数对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何洲 徐杨俊 +4 位作者 郑卫平 周金军 周铭剑 侯刚 郭春 《创伤外科杂志》 2021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对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东台医院骨科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8例,根据患者BMI将其分为三组,其中正常组(18.0≤BMI&...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对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东台医院骨科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8例,根据患者BMI将其分为三组,其中正常组(18.0≤BMI<24.0kg/m^(2))43例,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19~58岁,平均37.3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7例,高处坠落伤12例,重物砸伤4例;超重组(24.0≤BMI<28.0kg/m^(2))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20~62岁,平均38.6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1例,高处坠落伤10例,重物砸伤4例;肥胖组(BMI≥28.0kg/m^(2))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0~61岁,平均37.6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0例,高处坠落伤8例,重物砸伤2例。患者均由同一组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医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三组疗效、膝关节功能、手术一般情况、术后3d平均体温、C-反应蛋白(CRP)恢复正常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正常组疗效有效率86%明显高于超重组的60%与肥胖组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54,P=0.006),超重组与肥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拆线时间、住院时间、3d平均体温、CRP恢复正常时间及膝关节功能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最少,其次为超重组,肥胖组最高(P<0.05)。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肥胖组的切口感染率较正常组及超重组高,其他并发症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I较高的患者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疗效较差,且随BMI指数的升高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及术后体温、CRP恢复正常时间、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均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体质量指数 切开复位 内固定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骨水泥强化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4
作者 徐杨俊 李剑 +5 位作者 姜定君 路晓 花萍 侯刚 何洲 周铭剑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071-1073,1077,共4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东台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2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东台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2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n=30)、B组(n=26)、C组(n=40)和D组(n=28)。A组给予滑动加压动力髋螺钉(DHS)治疗,B组给予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C组给予PFNA治疗,D组给予骨水泥强化型PFNA治疗。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4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1年的临床相关评分,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C组、D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少于A组、B组,且B组少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D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在4组间呈逐渐缩短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各组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各组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B组、C组、D组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在4组间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D组,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C组、D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强化型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骨折愈合和髋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 骨水泥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短期不良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周铭剑 路晓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8期836-838,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短期不良结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7—2013-12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186例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记录术后短期不良事件、住院时间延长、30 d内再住院及感染发生情况,并采... 目的分析影响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短期不良结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7—2013-12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186例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记录术后短期不良事件、住院时间延长、30 d内再住院及感染发生情况,并采用Poisson回归模型分析年龄、性别、BMI、ASA分级、合并症、吸烟史、功能状态、开放性骨折、骨折移位程度、手术时间对术后短期不良结果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23例(12.4%)术后出现严重不良事件,11例(5.9%)出现轻微不良事件,14例(7.5%)出现感染并发症,39例(20.9%)住院时间延长,9例(4.8%)30 d内再住院。多元分析得出,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与男性(RR=2.2,P=0.015)、ASA≥3级(RR=3.6,P<0.001)显著相关,轻微不良事件发生率与ASA≥3级(RR=3.8,P<0.001)、糖尿病(RR=1.9,P=0.012)、吸烟史(RR=1.8,P=0.016)显著相关,术后感染发生率与男性(RR=3.0,P=0.010)、ASA≥3级(RR=3.3,P=0.005)、肺部疾病(RR=2.9,P=0.018)、吸烟史(RR=2.8,P=0.012)独立相关,住院时间延长与年龄≥60岁(RR=2.1,P=0.014)、ASA≥3级(RR=2.0,P=0.001)、肺部疾病(RR=1.8,P=0.001)、糖尿病(RR=1.6,P=0.025)、手术时间≥178 min(RR=1.6,P=0.031)独立相关,30 d内再住院与ASA≥3级(RR=3.9,P=0.024)、糖尿病(RR=2.9,P=0.030)、非独立功能状态(RR=8.1,P=0.001)独立相关。结论高ASA分级是导致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短期发生不良结果的高危因素,男性、吸烟史及肺部疾病也是影响术后短期结果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不良事件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应用于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6
作者 周铭剑 路晓 《江苏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97-99,共3页
目的总结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64例SchatzkerⅣ~Ⅵ型胫骨平台骨折。依据影像学及临床指标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26个月,中位时间42个月。克氏针... 目的总结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64例SchatzkerⅣ~Ⅵ型胫骨平台骨折。依据影像学及临床指标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26个月,中位时间42个月。克氏针钉道发生浅表性感染26例(40.6%),深部感染2例(3.1%)。截至末次随访,中位Rasmussen评分23.9分;其中,优30例(46.9%),良17例(26.6%),可10例(15.6%),差7例(10.9%)。全组共18例患者出现复位不良,31例患者骨愈合,8例发生骨不愈合。膝关节屈曲95~130度。患膝负重正侧位X射线片显示,胫骨近端内侧角92~105度,胫股角8~15度。结论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应用于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可以收到良好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外固定支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