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蒙山区“地质调查+”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昭觉县为例
1
作者 周长松 李军 +5 位作者 邹胜章 林永生 卢丽 樊连杰 王佳 吴树诚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3年第6期120-130,共11页
深入系统总结昭觉县地质调查工作,科学揭示昭觉县“地质调查+”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与内涵,已经成为昭觉县当前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昭觉县区域背景条件及资源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的基础上,以地层岩性、地貌类型为筛选原则,选取... 深入系统总结昭觉县地质调查工作,科学揭示昭觉县“地质调查+”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与内涵,已经成为昭觉县当前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昭觉县区域背景条件及资源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的基础上,以地层岩性、地貌类型为筛选原则,选取了昭觉县5个典型区进行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形成了“碎屑岩区山间盆地”“玄武岩区山间盆地”“碎屑岩区侵蚀低中山河谷”“碳酸盐岩区侵蚀溶蚀中低山峡谷”及“多岩性组合区侵蚀中山河谷”5种典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层岩性、地形地貌、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经济发展实践等要素,建立了昭觉县“地质调查+”经济发展模式,并给出了模式构建路径(basic-orientoction-main content-purpose,简称BOMP路径):以地质、水文地质调查为基础,以市、县政府及其下辖乡镇府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查清资源环境禀赋(以综合条件定产)、科学调配水资源(以水促产)、高效利用自然资源(以资源兴产)、用活用好政策(以市场促发展)为主要内容,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的。研究结果可为中西部欠发达的民族地区、边远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思路和实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调查+” 经济发展模式 昭觉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基于“三源模式”的岩溶地下河区污染场地修复治理——以遵义坪桥地下河系统为例
2
作者 易世友 焦恒 +2 位作者 周长松 高峰 陈涛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8-661,共14页
在分析岩溶地下河系统范围内水源、污染源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双源调查、源汇追踪和源头阻控为主要内容的岩溶地下河污染修复治理模式——三源模式。以遵义市坪桥地下河系统为例,利用三源模式对该地下河污染进行修复治理实践。结果表明... 在分析岩溶地下河系统范围内水源、污染源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双源调查、源汇追踪和源头阻控为主要内容的岩溶地下河污染修复治理模式——三源模式。以遵义市坪桥地下河系统为例,利用三源模式对该地下河污染进行修复治理实践。结果表明:研究区分布有各类水点25处,以钻孔、岩溶泉点、地下河出口为主,特征污染物为以NH_(4)^(+)、NO_(3)^(-)、SO_(4)^(2-)、Mn^(2+)、Se^(2+)为主;分布有各类污染源点15处,以工业废渣堆放场为主,主要分布在地下河系统下游坪桥工业园区一带,特征污染物同样为以NH_(4)^(+)、NO_(3)^(-)、SO_(4)^(2-)、Mn^(2+)、Se^(2+)为主;地下河系统范围内有3条地下水污染通道,均分布在地下河出口与坪桥工业园区Z1(1^(#)、2^(#))废渣处置场之间;通过对2^(#)废渣处置场排洪竖井-地下河出口这一污染通道上游段进行帷幕工程修复后,地下河出口可减排污水排放量47244 m^(3)·a^(−1),NH_(4)^(+)、Mn^(2+)浓度可降低66%~78%,其中NH_(4)^(+)最低削减量为16250 kg·a^(−1),Mn^(2+)最低削减量为10960 kg·a^(−1)。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地区岩溶地下河系统污染修复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河 污染 修复 双源 近源截排 帷幕工程
下载PDF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景观类型及其美学价值
3
作者 邹胜章 阳静 +4 位作者 周长松 樊连杰 卢丽 林永生 王佳 《中国矿业》 2023年第S01期110-113,共4页
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际重要湿地是我国最大的岩溶湿地,集“山、水、田、园、沼、运”等景观要素于一体,以睦洞湖为中心构成了会仙岩溶湿地的核心景观,且具有生物景观丰富、人文景观深厚的特点。田园与岩溶湖泊、沼泽湿地、岩溶峰林、... 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际重要湿地是我国最大的岩溶湿地,集“山、水、田、园、沼、运”等景观要素于一体,以睦洞湖为中心构成了会仙岩溶湿地的核心景观,且具有生物景观丰富、人文景观深厚的特点。田园与岩溶湖泊、沼泽湿地、岩溶峰林、溶洞与地下河、古桂柳运河及其附属桥渠建筑等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了会仙岩溶湿地独特的自然美与人文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仙 岩溶湿地 古桂柳运河 景观 美学价值
下载PDF
岩溶区典型石灰土Cd形态指示意义及风险评价——以桂林毛村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周长松 邹胜章 +3 位作者 李录娟 朱丹尼 卢海平 夏日元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52-562,共11页
为了了解岩溶区石灰土中重金属Cd形态分配特征及富集情况,在桂林毛村采集了3种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黑色、棕色和红色石灰土进行研究。通过原子光谱仪测试了Cd质量分数,运用改进的Tessier分析法测定了3种石灰土中Cd的可交换态(EXC)、碳酸... 为了了解岩溶区石灰土中重金属Cd形态分配特征及富集情况,在桂林毛村采集了3种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黑色、棕色和红色石灰土进行研究。通过原子光谱仪测试了Cd质量分数,运用改进的Tessier分析法测定了3种石灰土中Cd的可交换态(EXC)、碳酸盐结合态(CAB)、铁锰氧化物结合态(OXI)、有机结合态(ORG)、残渣态(RES)5种形态,并对其指示意义及风险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3种石灰土中Cd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早期黑色石灰土、中期棕色石灰土、晚期红色石灰土。形态测试结果表明:黑色石灰土和棕色石灰土中Cd形态以铁锰氧化态和残渣态为主,占土壤Cd质量分数的63%以上,且5种形态质量分数从大到小顺序均为铁锰氧化态、残渣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红色石灰土Cd形态以残渣态为主,占土壤Cd质量分数的76%,形态分配特征从大到小为残渣态、铁锰氧化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Cd稳定度和富集程度评价结果表明:在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和红色石灰土中Cd稳定度逐渐减小,环境二次释放风险逐渐降低;富集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其中Cd在黑色石灰土中呈显著富集状态,在棕色石灰土中呈中度富集状态,在红色石灰土中呈轻微富集状态。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由早期黑色石灰土到中期棕色石灰土和晚期红色石灰土,土壤中Cd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均逐渐降低。研究结果可为岩溶区土壤重金属Cd污染修复与治理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土 重金属 形态 岩溶区 风险
下载PDF
四川昭觉地区优质偏硅酸地下水的特征、成因及其开发利用建议 被引量:5
5
作者 周长松 邹胜章 +8 位作者 朱丹尼 林永生 王佳 樊连杰 李军 蓝芙宁 李衍青 邓日欣 缪雄谊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49-859,共11页
【研究目的】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饮水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寻找与开发富含H_(2)SiO_(3)等矿物质优质地下水已成为关键。【研究方法】本文以昭觉地区水文地质调查工程、地下水污染调查工程所获取的地下水化学数据... 【研究目的】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饮水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寻找与开发富含H_(2)SiO_(3)等矿物质优质地下水已成为关键。【研究方法】本文以昭觉地区水文地质调查工程、地下水污染调查工程所获取的地下水化学数据为基础,探讨了昭觉地区富H_(2)SiO_(3)地下水的分布特点、元素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形成条件及成因。【研究结果】结果显示:(1)全县富H_(2)SiO_(3)(≥25 mg/L)地下水均属于低矿化度偏碱性水,分布在基底岩石为玄武岩的6个片区,H_(2)SiO_(3)含量一般介于25.74~46.04 mg/L,pH含量一般介于7.4~8.58,TDS含量一般介于49.4~333 mg/L;(2)玄武岩地下水存在HCO_(3)-Ca、HCO_(3)-Ca·Mg、HCO_(3)-Ca·Na、HCO_(3)-Ca·Mg·Na、HCO_(3)-Na等5种水化学类型,总体以HCO_(3)-Ca·Mg为主,其次为HCO_(3)-Ca,再次为HCO_(3)-Ca·Na,三者分别占总采样点数的50.00%、25.76%、12.12%;(3)全县富H_(2)SiO_(3)地下水的形成受水岩相互作用、硅酸盐矿物的分布范围及其可溶性、围岩裂隙发育程度、水源涵养及补给条件等四方面因素影响,其中水岩相互作用占据主导作用;(4)在后续开发利用过程中,需进一步揭示影响地下水中H_(2)SiO_(3)分布与迁移的因素。【结论】研究结果可以为昭觉地区矿泉水产业的发展及城乡优质水源地的建设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硅酸 地下水 玄武岩 生态环境 健康 开发利用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四川省
下载PDF
几种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周长松 邹胜章 +1 位作者 李录娟 夏日元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7-90,93,共5页
对常用的三种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即内梅罗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的原理和评价步骤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将它们应用于娄底市丰水期地下水水质评价。从评价结果的过渡性、优劣性、相关性以及各水质监测井间的差异性,来对比... 对常用的三种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即内梅罗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的原理和评价步骤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将它们应用于娄底市丰水期地下水水质评价。从评价结果的过渡性、优劣性、相关性以及各水质监测井间的差异性,来对比分析内梅罗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法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法所得结果过渡性最好,但偏于悲观,在各点评价结果波动较大,不能有效揭示各水质监测井水质的变化趋势;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过渡性较差,但与单指标评价结果吻合较好,能够客观地反映各点水质状况;内梅罗指数法评价结果的过渡性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似,但评价结果与单指标吻合程度不如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可为娄底市地下水水质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水质 内梅罗指数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主成分分析法
下载PDF
非均相类Fenton催化剂脱汞的实验与机理 被引量:6
7
作者 周长松 孙路石 +5 位作者 张安超 吴晓峰 马川 苏胜 胡松 向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24-1330,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分别制备Ti、Co、Cu掺杂Fe3O4的非均相类Fenton催化剂,在小型实验台架上进行非均相类Fenton反应脱汞的实验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实验考察了掺杂前Fe3O4和掺... 采用共沉淀法分别制备Ti、Co、Cu掺杂Fe3O4的非均相类Fenton催化剂,在小型实验台架上进行非均相类Fenton反应脱汞的实验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实验考察了掺杂前Fe3O4和掺杂后Fe2.59Ti0.41O4、Fe2.52Co0.48O4、Fe2.44Cu0.56O4催化剂的类Fenton脱汞性能,并通过电子顺磁共振技术(EPR)分析了非均相类Fenton脱汞的机理。结果表明:Ti、Cu掺杂后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OH的强氧化作用是类Fenton脱汞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类FENTON 自由基 吸收
下载PDF
太原盆地地裂缝发育规律及防控措施 被引量:5
8
作者 周长松 邹胜章 +2 位作者 夏日元 李录娟 陈旭坤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3-78,共6页
地裂缝灾害的发生直接影响着太原盆地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生活,掌握地裂缝的发育规律和成因机理对减少灾害损失显得尤为必要。以地质环境为基础,系统分析了太原盆地地裂缝的发育特征。在此基础上,从主控因素的角度将区内地裂缝划分成... 地裂缝灾害的发生直接影响着太原盆地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生活,掌握地裂缝的发育规律和成因机理对减少灾害损失显得尤为必要。以地质环境为基础,系统分析了太原盆地地裂缝的发育特征。在此基础上,从主控因素的角度将区内地裂缝划分成采空塌陷成因、地下水超采成因、地震成因、断裂活动成因4种类型。系统分析了各类型地裂缝的力学形成机制,据此提出了防治措施。研究结果可为当地环境条件改善、地质灾害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太原盆地 地震 地下水 断层 采空区
下载PDF
土壤与地下水污染修复主要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9
作者 周长松 邹胜章 +3 位作者 朱丹尼 卢丽 樊连杰 林永生 《中国矿业》 2021年第S02期221-227,共7页
土壤和地下水是维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对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治理,对维护生态协调、人体健康、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污染修复概念及污染修复技术发展阶段论述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有关土壤、地下水污染修复的... 土壤和地下水是维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对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治理,对维护生态协调、人体健康、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污染修复概念及污染修复技术发展阶段论述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有关土壤、地下水污染修复的主要技术及相应规范、标准等进行了总结,同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论述,以期为土壤、地下水污染修复治理与环境保护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地下水污染 修复技术
下载PDF
基于PCSM-AHP体系的静升盆地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长松 郑秀清 +2 位作者 臧红飞 魏晓鸥 郑丽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15,214,共5页
以静升盆地为例,基于对地下水脆弱性概念的认识,以DRASTIC模型为基础,根据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技术要求及静升盆地实际状况,构建了DRAIFAm指标体系,通过比较目前各种脆弱性评价方法,建立了PCSM-AHP评价体系,并利用该评价体系评价了静升盆... 以静升盆地为例,基于对地下水脆弱性概念的认识,以DRASTIC模型为基础,根据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技术要求及静升盆地实际状况,构建了DRAIFAm指标体系,通过比较目前各种脆弱性评价方法,建立了PCSM-AHP评价体系,并利用该评价体系评价了静升盆地地下水脆弱性。结果表明,人工开采率和包气带介质是影响静升盆地地下水脆弱性的主要因子,地下水脆弱性从盆地东南向西北依次增大,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对静升盆地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 脆弱性评价 计点系统模型 层次分析法 静升盆地
原文传递
桂林毛村3种石灰土Cd形态分配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长松 邹胜章 +3 位作者 李录娟 朱丹尼 夏日元 曹建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4-109,共6页
为了了解岩溶区土壤中重金属Cd形态分配特征,在桂林毛村人类活动稀少区采集了黑色、棕色、红色3种石灰土。通过原子光谱仪测试了Cd全量,运用改进的Tessier分析法测定了3种石灰土中Cd的有效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态、有机结合态及... 为了了解岩溶区土壤中重金属Cd形态分配特征,在桂林毛村人类活动稀少区采集了黑色、棕色、红色3种石灰土。通过原子光谱仪测试了Cd全量,运用改进的Tessier分析法测定了3种石灰土中Cd的有效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态、有机结合态及残渣态等5种形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石灰土中Cd全量大小依次为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形态测试结果表明,黑色石灰土和棕色石灰土中Cd形态以铁锰氧化态和残渣态为主,占土壤Cd全量的63%以上,且5种形态含量大小顺序均为铁锰氧化态>残渣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红色石灰土Cd形态以残渣态为主,占土壤Cd全量的76%,形态分配特征为残渣态>铁锰氧化态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相关关系表明,土壤中Si O_2、TFe2O_3、Al2O_3与Cd的5种形态成负相关关系,Ca O、有机碳、Mn、CEC、pH与Cd的5种形态成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岩溶区土壤重金属Cd污染修复与治理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土 重金属 形态 岩溶区
原文传递
岩溶地下水样品Ca^(2+)、HCO_3^-野外测试值与实验室测试值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长松 邹胜章 +3 位作者 朱丹尼 谢浩 陈宏峰 俞建国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4-690,共7页
为了阐明岩溶区地下水中Ca^(2+)、HCO_3^-质量浓度野外测试与实验室测试结果间的差异,于2011年至2013年先后在遵义、河池、娄底3个城市采集枯、丰水期地下水样品85组,通过比值法对3个地区干湿季节岩溶地下水样中Ca^(2+)、HCO_3^-质量浓... 为了阐明岩溶区地下水中Ca^(2+)、HCO_3^-质量浓度野外测试与实验室测试结果间的差异,于2011年至2013年先后在遵义、河池、娄底3个城市采集枯、丰水期地下水样品85组,通过比值法对3个地区干湿季节岩溶地下水样中Ca^(2+)、HCO_3^-质量浓度野外与实验室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85组样品中有88.2%的采样点存在Ca^(2+)野外值(CaY)大于实验值(CaS),64.7%的采样点存在HCO_3^-的野外值(HCO_(3Y))大于实验值(HCO_(3S));(CaY/CaS)平均值为1.11,主要集中在1.0~1.2之间(占总数的70%);(HCO_(3Y)/HCO_(3S))平均值为1.02,主要集中在0.95~1.1之间(占总数的75%)。野外滴定过程中的人为随机误差是造成两种离子质量浓度野外测试值普遍高于实验室测试值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岩溶区 比值法 重碳酸根
下载PDF
广昆铁路复线秀宁隧道大皮坡—中村段岩溶塌陷成因 被引量:10
13
作者 周长松 邹胜章 +3 位作者 朱丹尼 谢浩 申豪勇 王佳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6-152,168,共8页
塌陷灾害的发生直接影响着秀宁隧道大皮坡-中村段沿线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生活,本研究以地质环境与隧道建设活动为基础,分析了区内塌陷的发育特征,揭示本区塌陷在隧道建设前后存在三个发生期:缓慢出现期、集中爆发期、后续影响期;本区... 塌陷灾害的发生直接影响着秀宁隧道大皮坡-中村段沿线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生活,本研究以地质环境与隧道建设活动为基础,分析了区内塌陷的发育特征,揭示本区塌陷在隧道建设前后存在三个发生期:缓慢出现期、集中爆发期、后续影响期;本区塌陷发育存在四个阶段:初始稳定阶段、应力初步变化阶段、塌陷阶段、阶段性稳定阶段,并得出月累积降雨量210~290 mm为本区塌陷发生的临界降雨强度;进一步对本区岩溶富水带塌陷发育模式、断裂带塌陷发育模式进行了讨论,并通过引入塌陷斜率因子μ对区内不同地段潜在塌陷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据此提出了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塌陷 隧道 地下水 发育模式 塌陷斜率因子
下载PDF
测试滞后对岩溶水样性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长松 邹胜章 +3 位作者 谢浩 朱丹尼 陈宏峰 俞建国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2-101,共10页
样品测试是研究岩溶区水工环问题的重要手段。岩溶区交通不便利、样品运输困难以及测试单位处理样品不及时,导致样品测试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现有研究还不能有效解释"测试滞后"对岩溶水样性质有何影响。为此,本文以云南宣威... 样品测试是研究岩溶区水工环问题的重要手段。岩溶区交通不便利、样品运输困难以及测试单位处理样品不及时,导致样品测试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现有研究还不能有效解释"测试滞后"对岩溶水样性质有何影响。为此,本文以云南宣威市一典型岩溶泉水为研究对象,通过离子色谱仪、原子发射光谱仪等测试手段,对同一时间点采集的泉水样品按照时间序列对K+、Na+、Ca2+、Mg2+、Cl-、SO2-4、HCO-3、pH、NO-3、CO2(fs)共10项指标进行对比实验,探讨"测试滞后"对岩溶水样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岩溶水样放置过程中,各指标A类标准不确定度为0. 02~1. 83,HCO-3、Ca2+不确定度值显著高于其他指标; 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结果显示pH、K+、Mg2+、Cl-、NO-3服从正态分布;随着时间变化,各指标相对偏差变化范围0%~57. 38%,其中pH、Ca2+、SO2-4、NO-3的相对偏差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10项指标均值含量与变异系数总体呈显著负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为-0. 709,P <0. 05),变异系数为Na+> K+> CO2(fs)> Mg2+> Cl->SO2-4> Ca2+> HCO-3> p H> NO-3,揭示测试滞后对不同指标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对质量分数低的指标影响尤为突出。在整个实验期间内,水样水质变化可分为5个阶段:以各项指标未出现明显变化的初期稳定阶段(0~3d),以Na+、K+、Mg2+三项指标出现显著变化的初步变化阶段(3~5d),以多项指标发生较为显著变化的混合变化阶段(5~17d),以微生物作用为主的细菌潜在影响阶段(17~35d),以水质趋于稳定的相对平衡阶段(35~75d),其中"细菌作用"和"碳酸平衡作用"是岩溶水样放置过程中存在的两个重要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岩溶水样测试质量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 样品测试 测试滞后 水质 影响
下载PDF
地下水环境容量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长松 郑秀清 +2 位作者 臧红飞 张飞 顾江海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9期259-265,共7页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为缺水地区农业的发展提供供水保障,开展地下水环境容量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在分析地下水环境容量内涵的基础上,对地下水环境容量进行重新定义,并提出综合指标环境容量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指标体系QV...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为缺水地区农业的发展提供供水保障,开展地下水环境容量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在分析地下水环境容量内涵的基础上,对地下水环境容量进行重新定义,并提出综合指标环境容量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指标体系QVLTE和综合评价指数R。通过QVLTE指标体系在静升盆地浅层地下水环境容量定性评价中的应用,得出地下水水质和地下水水量对地下水环境容量影响较大,地表植被和地下水温相对较小,这与实际吻合较好,印证了QVLTE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研究成果可为地下水环境容量进一步的定性研究提供参考,对缺水地区地下水的保护、农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静升盆地 地下水 环境容量 水温 生态
下载PDF
小店污灌区浅层地下水Cd(Ⅱ)和Cr(Ⅵ)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长松 邹胜章 +1 位作者 李录娟 夏日元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37,共6页
为了解污灌区浅层地下水中重金属Cd和Cr的污染水平,在小店污灌区采集22组地下水样品,采用常规的统计方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了2种重金属元素的质量浓度及空间分布特征,并评价了地下水中Cd、Cr的健康风险水平。结果表明,地下水... 为了解污灌区浅层地下水中重金属Cd和Cr的污染水平,在小店污灌区采集22组地下水样品,采用常规的统计方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了2种重金属元素的质量浓度及空间分布特征,并评价了地下水中Cd、Cr的健康风险水平。结果表明,地下水中Cr的平均质量浓度(14.4μg/L)显著高于Cd(2.06μg/L),但二者均未超过地下水环境质量三级标准。重金属质量浓度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灌溉渠附近。Cd与Cr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99,呈实相关。地下水中Cd的单项污染指数大于Cr,这与二者在地下水中的质量浓度关系相反。Cr经饮水途径的平均致癌风险约为Cd的9.2倍;22个评价点中,Cd的年致癌风险水平均低于ICRP推荐的年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10-5),而Cr仅有8个评价点的致癌风险低于ICRP推荐的年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10-5),但均高于导则(HJ25.3—2014)推荐的年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10-6);Cd和Cr的总致癌风险系数为15.33×10-6~123.14×10-6,其中Cd的致癌风险贡献率为6%~42%,显著低于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污灌区 重金属 小店 风险评价
下载PDF
贵州关岭地区发现地表和地下水体锶超常富集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长松 邹胜章 +6 位作者 夏日元 薛强 朱丹尼 李录娟 曹建文 李军 谢浩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61-962,共2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在前期资料收集、补充调查及随机样采集的基础上,发现贵州打邦河流域关岭地区地表水、地下水锶(Sr)含量异常(图1),均大于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锶含量限值,部分水样锶含量达到医疗矿泉水水平,超过西南岩溶区已有报道... 1研究目的(Objective)在前期资料收集、补充调查及随机样采集的基础上,发现贵州打邦河流域关岭地区地表水、地下水锶(Sr)含量异常(图1),均大于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锶含量限值,部分水样锶含量达到医疗矿泉水水平,超过西南岩溶区已有报道锶含量值,在西南乃至全国实属罕见。揭示该区各种类型水体锶含量分布状况、富集成因是本次研究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天然矿泉水 补充调查 地下水体 贵州关岭 打邦河 西南岩溶区 前期资料
下载PDF
岩溶关键带水文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长松 邹胜章 +5 位作者 冯启言 朱丹尼 李军 王佳 谢浩 邓日欣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50,共14页
岩溶关键带处于岩石、水、土壤、大气、生物五圈交汇地带。正确认识岩溶关键带的结构、特点及其水文地球化学过程是当前地球关键带与岩溶水科学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基于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归纳整理,剖析了岩溶关键带水文地球化学... 岩溶关键带处于岩石、水、土壤、大气、生物五圈交汇地带。正确认识岩溶关键带的结构、特点及其水文地球化学过程是当前地球关键带与岩溶水科学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基于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归纳整理,剖析了岩溶关键带水文地球化学内涵、岩溶关键带水动力垂向分带、岩溶关键带框架下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与机制,探寻变化环境下岩溶关键带水文地球化学过程演变的规律与驱动机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目前工作仅停留在传统岩溶地下水科学工作范畴,未从岩溶关键带框架体系的角度考虑植物冠层至岩溶含水层之间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及其耦合关系,未考虑新污染物持续输入、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深入实施、全球碳排放路径逐渐改变等时代因素对岩溶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潜在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基于岩溶关键带框架体系的新污染物水文地球化学研究,基于大数据框架体系的岩溶水文地球化学研究,“双碳战略”下的岩溶水文地球化学研究,岩溶关键带水文地球化学驱动的物质转化与能量迁移过程及其耦合以及高分辨率监测、评估与模拟手段的综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关键带 水文地球化学 研究进展 大数据 双碳战略
下载PDF
北方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26
19
作者 李小牛 周长松 +1 位作者 杜斌 冯民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5-212,共8页
【目的】研究我国北方污灌区农田土壤Cu、Pb、Zn、Cr、Cd、Ni、As、Hg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为污灌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参考。【方法】以我国北方30个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数据为基础,采用统计分析方法、... 【目的】研究我国北方污灌区农田土壤Cu、Pb、Zn、Cr、Cd、Ni、As、Hg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为污灌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参考。【方法】以我国北方30个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数据为基础,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及地质累积指数法,对北方污灌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北方污灌区农田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但除Cr外,其余7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全国背景值;8种重金属含量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Cd>Hg>Pb>As>Zn>Cu>Cr>Ni,其中Cu、Cr、Ni在不同灌区差异性相对较小,Cd、Hg、Pb在不同灌区差异较大;Cu与Zn、Cr、Cd、As、Hg,Zn与Ni,Cr与Pb、Ni、As、Hg,Cd与As呈显著相关的概率较大,Pb与Cu、Zn、Ni、Hg,Hg与Zn、Cd、Ni、As呈高度相关的概率较大;各种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指数和地质累积指数由大至小依次为Cd>Hg>Cu>As>Zn>Pb>Ni>Cr。【结论】我国北方污灌区农田土壤中Cu、Pb、Zn、Cr、Cd、Ni、As、Hg等8种重金属元素明显积累,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污灌区 重金属污染 相关系数 内梅罗指数法 地质累积指数法
下载PDF
四川昭觉县地热温度解析及成因模式 被引量:7
20
作者 卢丽 王喆 +3 位作者 邹胜章 樊连杰 林永生 周长松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34-441,共8页
热储温度是划分地热系统成因类型和评价地热资源潜力的重要参数。为合理开发和利用四川昭觉县的地热资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选择四川昭觉县竹核温泉为研究对象,利用无蒸汽损失石英和有蒸汽损失石英温标法、玉髓法a和玉髓法b,修正的Si O... 热储温度是划分地热系统成因类型和评价地热资源潜力的重要参数。为合理开发和利用四川昭觉县的地热资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选择四川昭觉县竹核温泉为研究对象,利用无蒸汽损失石英和有蒸汽损失石英温标法、玉髓法a和玉髓法b,修正的Si O2温标法,K-Mg、Na-Li、Na-K、Na-K-Ca等阳离子温标法计算深部热储温度,并利用Na-K-Mg三角图解法和矿物饱和指数法检验所用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利用Si O2(无蒸汽损失)温标法和修正后的Si O2温标法计算所得出的热储平均温度更适用,其中竹核温泉中大温泉的热储温度范围在81~93℃之间,平均热储温度86℃,小温泉的热储温度范围在77~90℃之间,平均热储温度82℃;竹核温泉来自深部的大地热流,受控于木佛山断层和竹核断层2条主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泉 热储 地热温标 热源机制 川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