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文科背景下民族地区新闻传播教育的教创融合:问题与对策——以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为例
1
作者 周飞伶 徐健 陈喜凤 《高教论坛》 2024年第4期44-51,59,共9页
教创融合是适应新文科建设,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而提出,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底层逻辑,融入整个教育教学体系。民族地区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教创融合的主要问题是:教学在课程设... 教创融合是适应新文科建设,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而提出,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底层逻辑,融入整个教育教学体系。民族地区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教创融合的主要问题是:教学在课程设置与双创在业务能力上的需求不匹配、教学之常规与双创之非常规的时间冲突、教学学分之重与双创学分之轻的评价失衡、教学与双创互为联动的环境失调。针对这些问题论文提出的主要对策是:以样板党支部和创新创业社团建立教创融合新链接;以项目驱动课堂,建构“1+N”蒲公英式教创融合模式、建立多元一体过程性考评机制,盘活教创融合;建构双创教育新理念,营构教创融合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创融合 问题与对策 新闻传播教育 民族地区高校
下载PDF
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立体多维建设路径探究——基于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考察
2
作者 周飞伶 许颖颖 陈喜凤 《广西教育》 2024年第3期62-65,103,共5页
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立德树人背景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在教学上如何顺应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是现阶段需要解答的问题。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针对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面临的三大困境与新闻传播人才培养... 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立德树人背景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在教学上如何顺应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是现阶段需要解答的问题。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针对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面临的三大困境与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三大核心要素,实施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思专融合、思创融合以及教育主体间协同的立体多维建设策略,以发挥课程思政铸魂育人作用,培养优秀的新闻传播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新闻传播学 思专融合 思创融合 教育主体间协同
下载PDF
反讽时代知识分子的“诗经古城”——在符号学意义上重读阎连科的《风雅颂》(杂志版) 被引量:2
3
作者 周飞伶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33-37,共5页
从符号学角度解读,《风雅颂》揭示了反讽时代的本质,即符号的物化与符号的泛滥,以及知识分子自我物化与自我符号化的两极人格;而"诗经古城"净除符号的疏离性空间,则是强调对人类符号性的反思,让心灵回到单朴的自我,让"... 从符号学角度解读,《风雅颂》揭示了反讽时代的本质,即符号的物化与符号的泛滥,以及知识分子自我物化与自我符号化的两极人格;而"诗经古城"净除符号的疏离性空间,则是强调对人类符号性的反思,让心灵回到单朴的自我,让"知识分子"之魂附于每个人身上而得以复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讽 符号 知识分子 诗经古城
下载PDF
广西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中的壮文文学教育——在提高文化自信的层面上观照 被引量:2
4
作者 周飞伶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79-182,共4页
提高文化自信是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文化自信由文化的不可通约性或不可消费性所建筑。壮文文学作为壮族文化重要身份标识具有文化的不可通约性,其教育在广西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中扮演着提高地方性文化自信的角色。
关键词 文化自信 壮文文学教育 广西文化产业人才培养
下载PDF
休闲之略观 被引量:1
5
作者 周飞伶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3期86-90,共5页
中国休闲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独特的宇宙观和哲学意蕴,它强调清静超然与天人合一,同时有着一种明显的逃避性,而西方休闲观正好在这个方面给予了一定的弥补.他们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突显休闲获取的过程性.本文... 中国休闲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独特的宇宙观和哲学意蕴,它强调清静超然与天人合一,同时有着一种明显的逃避性,而西方休闲观正好在这个方面给予了一定的弥补.他们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突显休闲获取的过程性.本文试图中西结合,对休闲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休闲观 西方休闲观 正确休闲
下载PDF
由周作人的“八股”观反思八股文与文学现代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周飞伶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64-66,83,共4页
八股文不管是在我们的常识教育中还是在文学教育中都处于缺位状态;早在20世纪30年代,周作人就提出要理解新文学先了解八股文这一很有洞见的观点;重新认识八股文,有助于我们重构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
关键词 八股文 周作人 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性
下载PDF
土地的思念与回归——解读刘亮程散文中的农民叙述 被引量:1
7
作者 周飞伶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86-90,共5页
《一个人的村庄》是刘亮程的散文集,也是他散文所经营的一个意象。“一个人的村庄”,是人的一种生存心境,是“城市”对“土地”的一种思念,这种思念是在现实的城乡互为参照下所产生的,是人类社会在城市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对回归大自然... 《一个人的村庄》是刘亮程的散文集,也是他散文所经营的一个意象。“一个人的村庄”,是人的一种生存心境,是“城市”对“土地”的一种思念,这种思念是在现实的城乡互为参照下所产生的,是人类社会在城市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对回归大自然的一种人性呼吁,是对“天人合一”的诗意存在的一种向往;他旨在呼吁我们不能抛下土地不管,那里是我们最终的家园,它不能被荒落,否则我们将成为永远的无家可归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亮程 一个人的村庄 农民 家园
下载PDF
何其芳早期诗歌创作中的佳人意象 被引量:1
8
作者 周飞伶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在何其芳早期诗歌的创作中蕴含了由显在走向隐在而至消失的佳人意象 ,这正体现出了一个时代的觉醒主体逐渐走向成熟的生命历程 :由超越自我的焦渴 ,到无法摆脱的孤寂 。
关键词 佳人意象 显在 隐在 消失
下载PDF
存在的喜剧性——重温经典《阿甘正传》 被引量:1
9
作者 周飞伶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07-110,共4页
重温经典《阿甘正传》,我们发现了一种存在的喜剧性。阿甘由于其无瑕的原质性而以一种陌生的真实直接呈露于芸芸众生之中,从而具有了一种对世俗的遮蔽进行土崩瓦解般的去蔽的喜剧性。故事的叙述动作呈现出一种迷人的游戏性,在实现阿甘... 重温经典《阿甘正传》,我们发现了一种存在的喜剧性。阿甘由于其无瑕的原质性而以一种陌生的真实直接呈露于芸芸众生之中,从而具有了一种对世俗的遮蔽进行土崩瓦解般的去蔽的喜剧性。故事的叙述动作呈现出一种迷人的游戏性,在实现阿甘这个人物形象的历史性超越时表现出了一种"同在"的喜庆色彩。这种喜剧是一种超越人生悲剧后的喜剧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甘正传》 游戏性 喜剧性
下载PDF
“泛英雄”时代看《功夫熊猫》“英雄”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飞伶 《阅读与写作》 2009年第11期17-18,共2页
尽管2008年6月份有人打着“不容许好莱坞在劫后余生的中国捞金”的旗号,为保卫中国国宝和功夫,发出了抵制《功夫熊猫》的呼吁,但这只披着中国功夫斗蓬威震四海的好莱坞熊猫,至今到底还是赚走了中国人上亿元的人民币。为什么?中国... 尽管2008年6月份有人打着“不容许好莱坞在劫后余生的中国捞金”的旗号,为保卫中国国宝和功夫,发出了抵制《功夫熊猫》的呼吁,但这只披着中国功夫斗蓬威震四海的好莱坞熊猫,至今到底还是赚走了中国人上亿元的人民币。为什么?中国很多学者对此“功夫熊猫”现象作了方方面面的研究:由于精致悠远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象,由于妙趣横生的美式幽默,由于令人惊艳的美工效果,由于波转流涟的故事情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 熊猫 中国功夫 文化意象 中国传统 故事情节 好莱坞 人民币
下载PDF
论“个人化写作”、“民间写作”与“自我写作”——一个关于现实主义的新阐释
11
作者 周飞伶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82-86,共5页
文艺的意识形态性是文艺的固有品质 ,这不同于文艺的工具化 ,前者是蕴寓于一个真实的生命而兴发出来的 ,而后者却是驭倚于一个生命体而比喻出来的。然而 ,只要我们的生存环境还存在二元对立的结构 ,文艺的工具化就难以避免。莫言提出的... 文艺的意识形态性是文艺的固有品质 ,这不同于文艺的工具化 ,前者是蕴寓于一个真实的生命而兴发出来的 ,而后者却是驭倚于一个生命体而比喻出来的。然而 ,只要我们的生存环境还存在二元对立的结构 ,文艺的工具化就难以避免。莫言提出的“‘民间写作’即‘自我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化写作 民间写作 自我写作 二元对立结构 意识形态性 现实主义 文学创作
下载PDF
农民叙述的一种理性回归——试解读《城市的灯》与《天高地厚》
12
作者 周飞伶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08-111,共4页
农民叙述的理性回归表现为一种土地的回归,这回归不是农民身份的一种简单恢复,而是农民的一种自强自立的体现,是农民的又一个创业史的开始,是农民对自身身份所存在的愚昧与落后、贫穷与屈辱实现消解与摆脱,从存在的隐性中走出来,与城市... 农民叙述的理性回归表现为一种土地的回归,这回归不是农民身份的一种简单恢复,而是农民的一种自强自立的体现,是农民的又一个创业史的开始,是农民对自身身份所存在的愚昧与落后、贫穷与屈辱实现消解与摆脱,从存在的隐性中走出来,与城市并称并存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汉香 鲍真 农民 城市 理性回归
下载PDF
彰显百越温润之美——中篇壮文小说《Ga Dinj Ojo》赏析
13
作者 周飞伶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64-68,共5页
陆登的中篇壮文小说《Ga Dinj Ojo》(《短脚阿和》)是在探寻"百越境界"上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之作,小说具有人性美、故事美、语言美与意境美,彰显了百越的温润之美。
关键词 百越 温润之美 短脚阿和
下载PDF
试论壮族新创制文字壮文文学
14
作者 周飞伶 《百色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78-87,共10页
壮文文学指的是用壮族新创制拼音壮文书写的文学作品,包括用壮文整理的民间文学和用壮文写作的作家文学。壮文文学以1957年7月《僮文报》的创办为开端,至今已有50多年的发展史,正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文学力量。它具有... 壮文文学指的是用壮族新创制拼音壮文书写的文学作品,包括用壮文整理的民间文学和用壮文写作的作家文学。壮文文学以1957年7月《僮文报》的创办为开端,至今已有50多年的发展史,正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文学力量。它具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包括母语生命场域下的意境之美、自足自证的语言空间之美、虚空与细腻同在的声韵留白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新创制文字 壮文文学 审美价值
下载PDF
新写实小说的怪圈叙述
15
作者 周飞伶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59-61,共3页
新写实小说的本质特征在于对人的生存怪圈的叙述,借用格雷马斯的叙述图式来建构,其表达公式为:S1∪O∩S2∪O∩S3∪O∩S4……结合具体文本,这种叙述可以分为池莉式、方方式和王朔式。
关键词 写实小说 小说评论 格雷马斯 叙述图式 生存境况 池莉 方方 王朔
下载PDF
八股文与中国现代文学
16
作者 周飞伶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12期112-113,共2页
八股文曾因其"垃圾"意象而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缺位,其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周作人就提出要理解新文学先了解八股文这一很有洞见的观点,重新认识八股文,对于把中国现代文学之脉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八股文 周作人 中国现代文学
下载PDF
反思鲁迅的“文学的自觉”
17
作者 周飞伶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82-85,共4页
本体论上的文学是对时空中的"我"的一种整体观照,它是一种解构的反思,是一种存在的敞亮。以此来反思鲁迅的"文学的自觉",就需要对其重新界定与诠释。当代文学由此而得到的启示是文学不会死亡。
关键词 人的觉醒 文的自觉 本体论
下载PDF
非遗纪录片《阿诗玛》访谈特色分析
18
作者 周飞伶 莫若兰 《河池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5-103,共9页
论文从构境视角描述笔者全程参与的非遗纪录片《阿诗玛》摄制过程,分析片中人物访谈特色,以期为非遗影像传播提供新思维与理论依据。构境是通过一种情景剧般的话语建构,将没有被看到的遭遇呈现出来,使其意蕴向公众展开,并被理解。非遗... 论文从构境视角描述笔者全程参与的非遗纪录片《阿诗玛》摄制过程,分析片中人物访谈特色,以期为非遗影像传播提供新思维与理论依据。构境是通过一种情景剧般的话语建构,将没有被看到的遭遇呈现出来,使其意蕴向公众展开,并被理解。非遗影像是对非遗的一种构境,是为了让非遗更好地“被看见”。非遗影像通过呈现与展开“非遗人”的日常世界来构境非遗。而“非遗人”日常世界的展开主要通过人物的深度访谈实现。《阿诗玛》人物访谈具备这些特点:选择以代表性传承人为圆心而辐射出的差序格局式关系网上的系列“非遗人”为访谈对象,构境非遗在现代的断裂、承续、接洽与延展遭遇;实现人物访谈的情境化,进入“非遗人”的日常世界,与“非遗人”主体间性共在;深度访谈的提问有道、先虚后实、迎刃不避、且问且听和留白盈之,也是访谈者与受访者的互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影像 深度访谈 构境 《阿诗玛》
下载PDF
微信视频号的差序格局传播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飞伶 赵雪域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5-96,共2页
微信视频号基于朋友圈强关系的社交与算法相融推荐机制形成差序格局传播,体现出自媒体的去中心化与外卷式变革。首先,视频号通过横向纵向的差序分裂,形成了多个中心扩散流转,信息由私域走向公域,通过这样多个中心的信息流转,实现了去中... 微信视频号基于朋友圈强关系的社交与算法相融推荐机制形成差序格局传播,体现出自媒体的去中心化与外卷式变革。首先,视频号通过横向纵向的差序分裂,形成了多个中心扩散流转,信息由私域走向公域,通过这样多个中心的信息流转,实现了去中心化及话语权的平均。其次,从受者的角度来看,差序格局式传播具有可防信息内卷化的多元信息源链,同时朋友圈具有现实因素与熟人社会的面子因素,对信息传播无形起到把关人与过滤器作用,有利于营构客观、真实、正能量的拟态环境,形成“外卷式”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视频号 差序格局 去中心化 变革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基于新创制文字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以网络壮文写作的壮语文化传播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飞伶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4-169,共6页
在传受同一的网络传播空间,网络壮文写作让壮语文化携带其原生性实现重构与传播。这是基于新创制文字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新可能。在传播与接受合体、脱域与嵌入同一的互联网时代,少数民族文化进入"脱域→←嵌入"的现代传播... 在传受同一的网络传播空间,网络壮文写作让壮语文化携带其原生性实现重构与传播。这是基于新创制文字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新可能。在传播与接受合体、脱域与嵌入同一的互联网时代,少数民族文化进入"脱域→←嵌入"的现代传播模式,践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克服其语言文字的地域性局限,通过网络空间再造境,呈现其语言文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域与嵌入 新创制文字 少数民族文化传播 网络壮文写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