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陆强震发生前地震活动增强统计特征分析
1
作者 呼楠 石富强 +5 位作者 季灵运 刘洁 祁玉萍 王光明 张丽峰 郭蕾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6-241,共16页
依据《中国震例》(1966—2017年)对1966年以来中国大陆东部M_(S)>6.0、西部M_(S)>7.0强震前地震活动增强的异常现象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试图总结不同活动构造地块周缘强震前地震活动增强的异常时空演化特征。结果显示:①我国... 依据《中国震例》(1966—2017年)对1966年以来中国大陆东部M_(S)>6.0、西部M_(S)>7.0强震前地震活动增强的异常现象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试图总结不同活动构造地块周缘强震前地震活动增强的异常时空演化特征。结果显示:①我国大陆大震前普遍存在地震活动增强现象,33个震例中有21个震例存在震前地震活动增强异常,占比达64%;②西部地区大多数震例的地震活动增强空间范围表现为中间尺度或构造尺度,且主震震级越大,越有可能出现大范围的地震活动增强;③西部地区出现中强地震活动增强的概率高于东部地区,前兆地震活动增强的平均震级较大,发生大震(M>7.0)的概率增大;④西部地区地震活动增强的时间尺度与震级成正比,而东部地区随着震级增大,更可能出现中期到中短期的地震活动增强异常;⑤多数西部地区震例在震前出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地震活动增强叠加的现象;⑥川滇菱形地块的强震前均出现了中长期尺度的地震条带交会现象、不同空间尺度的地震空区以及中短期尺度的中小震活动增强现象,并且对大震地点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巴颜喀拉东边界与北、西及南边界大震前存在显著的不同地震活动增强特征,震前未出现中强地震围空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兆地震活动增强 统计特征 活动地块 地震前兆模型
下载PDF
龙门山断裂带北东段现今地震活动特征
2
作者 呼楠 龙锋 +1 位作者 王莹 徐良鑫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6-875,共20页
文中基于中国测震台网统一地震编目网2010年1月—2020年6月的正式地震观测报告反演了龙门山断裂带北东段的最优一维速度结构,并矫正了初始震源位置,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小地震精定位工作,结合汶川MS80地震早期余震精定位结果和震源机制解... 文中基于中国测震台网统一地震编目网2010年1月—2020年6月的正式地震观测报告反演了龙门山断裂带北东段的最优一维速度结构,并矫正了初始震源位置,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小地震精定位工作,结合汶川MS80地震早期余震精定位结果和震源机制解资料综合分析了龙门山断裂带北东段现今的地震活动特征。结果显示:南坝地区(S区)小地震平行于主破裂带分布;中段(M区)小地震偏离主破裂带分布,在两侧分别形成了丛集区M2和M3;北段青川附近(N区)地震沿主破裂带和青川断裂密集分布(N1区),地震活动强度较大,且沿主破裂带与青川断裂震源深度剖面特征有所不同。推测研究区南端S区的小地震空间分布延续了汶川地震主破裂的特征;北端N区汶川地震破裂受到宁强—勉县一带上地壳高速体的阻挡,地表破裂带消失,应力向深部传导,对青川断裂运动的触发作用明显。综上分析认为,先存断层、新生破裂与主破裂共同作用导致了龙门山北东段现今地震活动复杂的空间特征,暗示了汶川地震后应力传递和调整过程的空间不均匀性,这可能与北段复杂的地质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断裂带北东段 重定位 地震空间分布 断层相互作用
下载PDF
采用新方法计算b值评估中长期地震危险性——以青藏高原东北缘为例
3
作者 呼楠 韩鹏 王蕤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S01期64-67,共4页
1研究背景。古登堡-里克特(G-R)关系描述了地震活动震级-频度关系(Gutenberg&Richter,1944;Utsu,1965)。随后,通过一系列岩石力学实验和地震学研究表明(Scholz,1968;Geobel et al,2013;Amitrano,2003;Scholz,2015;Wu,2018),G-R关系... 1研究背景。古登堡-里克特(G-R)关系描述了地震活动震级-频度关系(Gutenberg&Richter,1944;Utsu,1965)。随后,通过一系列岩石力学实验和地震学研究表明(Scholz,1968;Geobel et al,2013;Amitrano,2003;Scholz,2015;Wu,2018),G-R关系中b值与地壳应力存在反比关系,即较低的b值代表区域应力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b值的降低代表区域应力的升高。因此,b值作为应力水平的示踪剂对于评估该地区地震危险性具有指示意义。随后,b值被广泛的应用到天然地震和诱发地震的研究中(Wyss et al,2000;Schorlemmer etal,2005;Nandanetal,2017;Nanjoetal,2019;Petruccellietal,2019;Finzietal,2020),相关研究表明,大震通常发生在低b值区域(Kulhanek et al,2005;EI-Isa et al,2014;Shcherbakov et al,2019),并且大震前在震源区范围内b值会表现出随时间的降低,反映了震前应力水平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B值 预测效能
下载PDF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艾绒总黄酮工艺探索
4
作者 常孜伊 张旭霞 +10 位作者 侯乐 刘天金 呼楠 李文科 宋建庆 张博文 毛伟桓 周奕楷 梁燕 朱江敏 王慧芳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8期29-32,共4页
探索优化大孔树脂分离纯化艾绒总黄酮的工艺。本实验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分离纯化工艺。经过研究,发现HPD100大孔树脂具有最优的吸附和解析附能力。采用90 min的上样时间,pH=3,吸附温度40℃,上样液质量浓度0.2 mg/mL,上样液流速1.5 m L/m... 探索优化大孔树脂分离纯化艾绒总黄酮的工艺。本实验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分离纯化工艺。经过研究,发现HPD100大孔树脂具有最优的吸附和解析附能力。采用90 min的上样时间,pH=3,吸附温度40℃,上样液质量浓度0.2 mg/mL,上样液流速1.5 m L/min,吸附率可达到68.5%。用体积分数80%乙醇洗脱,流速为1.5 m L/min,洗脱液用量为100 m L,洗脱率高达到60.45%。在此吸附和解析条件下,艾绒总黄酮的纯度由5.9%提升到13.5%,提纯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绒 黄酮 大孔树脂 分离纯化工艺
下载PDF
滇东南弧形构造带现今活动性质的地震学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呼楠 韩竹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共21页
利用hypo2000和hypoDD程序对滇东南弧形构造带1990—2011年间的小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和精定位;精定位后水平误差≤1.4km,垂直误差≤1.9km。在此基础上,根据P珔波和S珔波最大振幅比法,得到区内2007—2012年间148个小震的震源机制解。研究表... 利用hypo2000和hypoDD程序对滇东南弧形构造带1990—2011年间的小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和精定位;精定位后水平误差≤1.4km,垂直误差≤1.9km。在此基础上,根据P珔波和S珔波最大振幅比法,得到区内2007—2012年间148个小震的震源机制解。研究表明,正-走滑滑动性质的节面数几乎为逆-走滑的2倍,显示该区现今构造活动以正-走滑性质为主。根据精定位后的小震震源深度剖面特征,曲江断裂、石屏-建水断裂倾向SW,红河断裂倾向NE,与该地区地壳速度结构剖面所反映的断裂几何学特征一致。在大陆动力学背景上,苏门答腊-缅甸海沟的回拉效应影响边界可能已经沿NEE方向深入到曲江断裂和石屏-建水断裂,而川滇块体SSE向的推挤作用在滇东南弧形构造带可能已居于次要地位,与SSE-NNW向的挤压作用相比,SWW-NEE向的拉张效应在滇东南现今构造活动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这样的构造动力学背景与小震震源参数的总体特征所反映的构造力学环境也是一致的,滇东南弧形构造带可能是一个正在形成的张-剪性构造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形构造带 小震精定位 震源机制解 现今活动性质
下载PDF
群众地震应急意识网络问卷调查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呼楠 杨帆 +2 位作者 谢迪菲 张伟 曹允谦 《华北地震科学》 2016年第2期79-84,共6页
利用网络问卷发布系统和陕西省地震局官方微博、微信平台,向公众在线发布了地震应急意识调查问卷,最终收回有效问卷578份。针对问卷第一、二部分作答进行了定量分析,群众实际答题得分率为0.66,属于相对较低的水平;针对问卷第三部分进行... 利用网络问卷发布系统和陕西省地震局官方微博、微信平台,向公众在线发布了地震应急意识调查问卷,最终收回有效问卷578份。针对问卷第一、二部分作答进行了定量分析,群众实际答题得分率为0.66,属于相对较低的水平;针对问卷第三部分进行了定性分析,表明群众对于地震应急各方面的需求很大,主要包括震前实践演练、震时应急避险技能和震后自救互救的技能。网络问卷调查面向群体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因此表现出较高的地震应对意识水平,但对于避震细节及重要事项的掌握明显不足。除继续加强媒体对地震应急知识的宣传,加强探索公众地震应急演练体系,使得公众疏散演练常规化也应得到进一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应急 群众演练 网络 问卷调查
下载PDF
西安地震台典型数字记录震相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呼楠 刘盼 +1 位作者 闫俊义 马世虎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年第2期90-99,共10页
按天然地震和诱发地震分类,以多震地区典型事件为例,分析并总结西安地震台数字记录震相特征,为地震台站进行震例分析和更深层次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震相特征 天然地震 诱发地震
下载PDF
梯度减除颖花对水稻弱势粒稻米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呼楠 吕文彦 +1 位作者 高燕 邵国军 《北方水稻》 CAS 2011年第1期4-8,共5页
通过梯度减除上部颖花(减库)处理,研究稻穗下部二次枝梗(弱势粒)籽粒外观和碾磨品质的变化,并分析了logistics方程模拟籽粒灌浆过程的有关参数与稻米品质的相关性,以明确籽粒自身活性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稻穗下部弱势粒... 通过梯度减除上部颖花(减库)处理,研究稻穗下部二次枝梗(弱势粒)籽粒外观和碾磨品质的变化,并分析了logistics方程模拟籽粒灌浆过程的有关参数与稻米品质的相关性,以明确籽粒自身活性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稻穗下部弱势粒较各部位强势粒在粒长、粒宽、粒厚、糙米率、精米率及整精米率等性状存在显著差异;仅保留稻穗下部枝梗能使弱势粒的粒长、粒宽、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得到显著改良,但弱势粒的有关性状基本没有达到强势粒水平;简单相关分析表明,粒形与灌浆时间极显著负相关,与灌浆速率极显著正相关,碾磨品质与灌浆中、后期持续期及整个灌浆持续期显著负相关,与灌浆速率相关不显著。可见,稻穗下部弱势粒稻米品质较差与营养物质供应无必然联系,籽粒内部固有的生理活性可能是导致粒间品质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库强度 弱势粒 稻米品质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及邻区近震S波分裂研究
9
作者 呼楠 李永华 徐良鑫 《国际地震动态》 2019年第8期21-21,共1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地处青藏块体、阿拉善块体和鄂尔多斯块体的交汇处,该区域晚新生代以来经历了强烈的地壳变形,至今仍处于活跃状态,发生了一系列大震,但关于强震发生的机理仍然存在争议。地球介质的各向异性反映了地球内部物质的形变...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地处青藏块体、阿拉善块体和鄂尔多斯块体的交汇处,该区域晚新生代以来经历了强烈的地壳变形,至今仍处于活跃状态,发生了一系列大震,但关于强震发生的机理仍然存在争议。地球介质的各向异性反映了地球内部物质的形变特征,被誉为是反映地球内部物质形变机制的化石。地震波是研究地球介质各向异性的重要手段。利用近震S波开展区域地壳各向异性研究,对于认识青藏高原东北缘应力状态及其变形机制,乃至强震的孕育机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S波分裂 近震 地球内部物质 介质各向异性 邻区 鄂尔多斯块体 青藏块体
下载PDF
西安台远震震相特征总结
10
作者 呼楠 刘盼 马世虎 《国际地震动态》 2017年第8期34-35,共2页
目前,全世界每天有数万个地震台在采集地震数据,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地震数据的日常分析工作变得方便快捷,但计算机技术还不能完全代替经验丰富的分析人员在地震图解释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所以在震相判别过程中计算机分析和常规的目... 目前,全世界每天有数万个地震台在采集地震数据,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地震数据的日常分析工作变得方便快捷,但计算机技术还不能完全代替经验丰富的分析人员在地震图解释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所以在震相判别过程中计算机分析和常规的目测分析之间互相补充.由于地震具有原地复发的特点,因此,使得同一台站记录到的发震地点有着很高的重复率,尤其是负责长期监测的台站,在地震判定方面积累了很多有益的分析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相特征 地震数据 计算机技术 远震 西安 计算机分析 发震地点 长期监测
下载PDF
小江断裂带南段全新世活动的地质地貌证据与滑动速率 被引量:27
11
作者 韩竹军 董绍鹏 +4 位作者 毛泽斌 呼楠 谭锡斌 袁仁茂 郭鹏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9,共19页
小江断裂带南段位于近SN向的鲜水河-小江断裂系与NW向的红河-哀牢山断裂系的交会地带。在遥感影像上,小江断裂带南段线状特征清楚,且连续分布,表现为1条贯通的、单一的断裂构造,全长约70km,总体走向N20°E左右,中间呈略向E凸出的弧... 小江断裂带南段位于近SN向的鲜水河-小江断裂系与NW向的红河-哀牢山断裂系的交会地带。在遥感影像上,小江断裂带南段线状特征清楚,且连续分布,表现为1条贯通的、单一的断裂构造,全长约70km,总体走向N20°E左右,中间呈略向E凸出的弧形。在龙潭村两岔河一带,沿着该断裂段存在比较典型的山脊、冲沟同步左旋位错现象。在跨断塞塘开挖的探槽剖面上,断裂分布状况、断错地层的沉积学特征、产状变化以及初步年代测试结果揭示了3次明显断错地表的古地震事件,显示了小江断裂带南段具有重复孕育和发生强震的能力。利用Trimble 5800 GPS实时差分测量系统,对两岔河地区存在典型同步位错特征的2条冲沟及其它们中间的台地进行了精细测量,位错量为(18.3±0.5)m;T_2阶地面是断裂西盘2条冲沟之间及其邻近地带的最高层状地貌面,通过不同深度年代数据的线性回归分析,该地貌面停止接受沉积的时代约为2606a BP。根据地质方法获得了小江断裂带南段全新世左旋走滑速率为(7.02±0.20)mm/a,与利用GPS数据获得的结果有着较好的一致性。对小江断裂带南段活动性和滑动速率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滇东南地区不存在川滇块体向S或SSE方向滑移被曲江断裂和石屏-建水断裂挤压变形吸收、而使得小江断裂带南段左旋走滑速率大幅度减小的现象,该断裂段是1条活动性明显的全新世断裂。这些初步认识为小江断裂带南段的未来地震危险性评价以及川滇地区的地震构造模型建立和检验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基础地质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江断裂带南段 全新世活动 滑动速率 古地震事件
下载PDF
外源GA_3处理对水稻幼穗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动态影响及其与穗部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8
12
作者 常海龙 冯章丽 +4 位作者 呼楠 吕文彦 赵英博 程海涛 曹萍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共6页
为探讨水稻穗部内源激素含量随穗分化进程的变化动态及其与穗部性状的关系,本研究以2个直立穗型粳稻品种为试材,分析了正常生长及在不同发育时期喷施赤霉素(GA3)时,幼穗内源生长素(IAA)、玉米素核苷(ZR)、脱落酸(ABA)与赤霉素含量的变... 为探讨水稻穗部内源激素含量随穗分化进程的变化动态及其与穗部性状的关系,本研究以2个直立穗型粳稻品种为试材,分析了正常生长及在不同发育时期喷施赤霉素(GA3)时,幼穗内源生长素(IAA)、玉米素核苷(ZR)、脱落酸(ABA)与赤霉素含量的变化动态及其与穗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穗分化进程,穗部GA3含量呈现先降后增的"反L"型变化,IAA含量呈"N"型变化,ZR和ABA都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平缓U"型动态变化。喷施GA3后,幼穗GA3含量、IAA含量及后期ZR含量增加,且三者在每一阶段的增加幅度与自然状态下幼穗的含量变化幅度相吻合;ABA含量降低,且降低的幅度与自然状态下的含量恰好形成负对应。相关分析表明:内源GA3含量与IAA含量有协同关系,与ABA含量有一定的拮抗关系。穗分化期激素含量及其配比与幼穗发育的关系因幼穗发育的阶段而不同,其中生殖细胞形成期到花粉粒粒完熟期的IAA含量与结实率存在负相关关系,其他各时期激素含量及其配比与幼穗发育存在较多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内源激素 生长调节 幼穗发育 穗部性状
下载PDF
骊山山前断裂华清池以西段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良鑫 卞菊梅 +3 位作者 呼楠 田勤虎 田伟新 段蕊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61-575,共15页
骊山山前断裂位于骊山北侧,其华清池以西段向渭河盆地延伸,该断裂的几何展布和活动习性是准确认识渭河盆地东部区域地震构造及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跨断裂推测位置布设高密度电法、人工浅层地震及联合钻孔剖面并通过探槽开挖等多... 骊山山前断裂位于骊山北侧,其华清池以西段向渭河盆地延伸,该断裂的几何展布和活动习性是准确认识渭河盆地东部区域地震构造及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跨断裂推测位置布设高密度电法、人工浅层地震及联合钻孔剖面并通过探槽开挖等多种手段进行探测,所得结果显示,华清池以西段的走向由其西段的近EW向变为N60°W,断裂由2支次级正断层构成,倾向NE,倾角约75°。其中,南支次级断层自晚更新世以来没有明显的活动证据,北支次级断层最新活动时代为全新世。人工浅层地震探测揭示断裂附近的地层产状整体倾向S,推测与骊山断块自新生代以来向S掀斜运动有关;联合钻探剖面揭示北支断层自中更新世晚期以来古土壤层S2断错位移量约10m;晚更新世早期以来古土壤层S1垂直错距最大约7.8m。探槽剖面揭示西延段断裂自马兰黄土沉积((32170±530)Cal a BP)以来至少发生过3次古地震事件,并造成马兰黄土最大总错距约3.0m。其中,断裂最新一次活动使全新世早期的黄土层L0((8630±20)Cal a BP)产生了约0.9m的垂直错距,并在全新统黑垆土地层S0((4390±20)Cal a BP)中形成了明显的张裂缝。最终分析得到骊山山前断裂西延段全新世((8630±20)Cal a BP)以来的垂直活动速率为0.11~0.19mm/a,推测单次事件产生的垂直位错量约0.9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骊山山前断裂 断裂活动性 同震垂直位移 断裂避让
下载PDF
直立穗型粳稻品种不同穗位子粒充实度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兴涛 佟晓楠 +3 位作者 呼楠 程海涛 曹萍 吕文彦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1-405,共5页
中国北方直立穗型水稻品种具有与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的新株型稻相似的株型和较高的单产,但与传统弯穗型品种相比,存在子粒充实不良现象。但粒位间子粒充实差异及其改善潜力如何,未有明确结论。为此,比较研究了直、弯两类品种不同穗位... 中国北方直立穗型水稻品种具有与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的新株型稻相似的株型和较高的单产,但与传统弯穗型品种相比,存在子粒充实不良现象。但粒位间子粒充实差异及其改善潜力如何,未有明确结论。为此,比较研究了直、弯两类品种不同穗位子粒的充实差异,并通过自上而下的梯度减库处理来改变源库关系,进而研究直立穗型品种下部弱势粒粒重形成差异。结果表明:整体而言,直立穗品种子粒密度≥1.06的粒数百分比显著低于弯穗品种,并且,直立穗品种的顶端穗位子粒充实度(93.81±4.39)显著高于弯穗品种(85.95±3.06),而下部穗位子粒充实度(62.65±3.23)显著低于弯穗品种(78.68±3.89);直立穗型品种基部一次枝梗子粒千粒重比二次枝梗子粒千粒重重7g,随减库梯度增加,二者均有增加,千粒重差异减少,但二次枝梗子粒千粒重始终极显著低于同一穗位一次枝梗;减库处理能使直立穗型品种基部二次枝梗子粒的胚乳细胞数目增加、分裂速度加快,但是始终达不到顶端一级枝梗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直立穗 子粒充实 减库处理 二次枝梗 源库比例
下载PDF
北方粳稻品种一次枝梗密度变异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燕 吕文彦 +7 位作者 王建强 王玉 呼楠 常海龙 冯章丽 杨宏楠 程海涛 曹萍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0-82,共3页
为了探讨北方粳稻一次枝梗着生密度与产量性状的关系,以东北地区的代表性品种以及参加辽宁省水稻区域预试的品系共44份材料为试材,进行了品种类型间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水稻一次枝梗着生密度,可将试验材料分为密穗型、中间型、稀... 为了探讨北方粳稻一次枝梗着生密度与产量性状的关系,以东北地区的代表性品种以及参加辽宁省水稻区域预试的品系共44份材料为试材,进行了品种类型间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水稻一次枝梗着生密度,可将试验材料分为密穗型、中间型、稀穗型3类,3类群一次枝梗密度差异显著。中间型品种和密穗型品种理论产量显著高于稀穗型品种;密穗型品种的产量与一次枝梗长、千粒重、二次枝梗结实率、二次枝梗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轴长呈显著负相关;中间型品种的产量与枝梗密度、一次枝梗长显著负相关,与二次枝梗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枝梗密度 产量 穗部性状
下载PDF
梯度减库对粳稻内源激素含量及粒质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颖 呼楠 +4 位作者 程海涛 吕文彦 曹萍 郎慧敏 刘桂林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9-144,共6页
为明确籽粒内激素含量变化动态与源库矛盾的关系,通过梯度减除稻穗上部枝梗的方法,改变不同穗位籽粒的源库关系,进而研究了不同粒位籽粒的IAA、ABA、ZT、GA3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胚乳细胞增殖、粒质量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中激素以... 为明确籽粒内激素含量变化动态与源库矛盾的关系,通过梯度减除稻穗上部枝梗的方法,改变不同穗位籽粒的源库关系,进而研究了不同粒位籽粒的IAA、ABA、ZT、GA3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胚乳细胞增殖、粒质量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中激素以IAA、ABA含量较大,而ZT、GA3含量较小;自然状态下,粒位间IAA含量总的变化趋势是灌浆前期下位籽粒大于上位籽粒,灌浆后期则相反;其他激素总体表现为灌浆前期上位籽粒大于下位籽粒,灌浆后期则相反;粒位间激素含量差异存在波动。源库比例改变后,各粒位激素含量总体提高、弱势粒的变化幅度较大,粒位间、激素间存在不同的变化特征;相同粒位激素含量变化幅度并不随减库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灌浆中期的激素含量对胚乳细胞增殖有延后效应,灌浆前期及后期的激素含量对籽粒干质量增加既存在即时效应,又存在延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内源激素 源库关系 粒位 粒质量
下载PDF
利用F_(2:3)家系分析粳稻矮生性遗传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海涛 杨宏楠 +7 位作者 王建强 吕文彦 曹萍 高燕 王玉 呼楠 常海龙 冯章丽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4-68,共5页
为明确粳稻不同株高突变体的遗传机制,以株高有明显差异的两份材料及其F1、F2:3为试材,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了株高及相关性状的遗传性质。结果表明:株高仅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各节间长度则表现为受主基因... 为明确粳稻不同株高突变体的遗传机制,以株高有明显差异的两份材料及其F1、F2:3为试材,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了株高及相关性状的遗传性质。结果表明:株高仅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各节间长度则表现为受主基因+多基因联合控制。其中倒1、倒2和倒4节间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倒3节间受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降低株高的效应以主基因显×显上位性效应最大,主基因加性效应和多基因效应使倒1、倒2节间长度缩短,所有的主基因效应都使倒4节间缩短。倒3节间仅有显著的多基因效应,其效应值较小。株高及各节间的主基因遗传率均大于90%,表明水稻株高的遗传以主基因为主。根据系统来源,分析其中的一对主基因是sd-1,另一对则是未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株高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F2家系
下载PDF
直立穗型粳稻不同粒位籽粒发育的差异
18
作者 程海涛 呼楠 +1 位作者 吕文彦 曹萍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8-522,共5页
以直立大穗型粳稻为试材,经自上而下梯度剪除稻穗枝梗的梯度减库处理,比较稻穗上、中、下部位的1次枝梗(强势粒)和2次枝梗(弱势粒)子粒胚乳细胞发育差别。并以Logistic方程模拟不同粒位子粒的胚乳细胞增殖过程,研究细胞数与粒重在发育... 以直立大穗型粳稻为试材,经自上而下梯度剪除稻穗枝梗的梯度减库处理,比较稻穗上、中、下部位的1次枝梗(强势粒)和2次枝梗(弱势粒)子粒胚乳细胞发育差别。并以Logistic方程模拟不同粒位子粒的胚乳细胞增殖过程,研究细胞数与粒重在发育过程上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梯度减库后,中下部强势粒总细胞数明显提高,与未减库的对照顶端强势粒水平相近,但下部弱势粒细胞数目始终不及强势粒,与顶端强势粒相差最大;不同穗粒位子粒细胞增殖起始势(R0)呈现上部<中部<下部,强势粒>弱势粒的趋势,而细胞有效增殖期(D)表现为上部>中部>下部,强势粒>弱势粒的趋势,减库处理相应粒位的R0降低,D增加;下部强势粒和弱势粒的粒重差异不随减库强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单粒胚乳细胞数与单粒重极显著正相关,弱势粒单粒重与R0和各增殖时期持续时间显著相关。综上可见,上部强势粒和下部弱势粒充实程度(粒重)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弱势粒胚乳细胞增殖速度慢、最终数目少有关,通过减库增源能使下部弱势粒粒重显著增加,但弱势粒发育仍达不到强势粒水平,说明库源关系对弱势粒发育有影响,但弱势粒本身库活性才是制约自身发育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直立穗型 粒位 胚乳发育 胚乳细胞
下载PDF
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后波速比变化特征分析
19
作者 刘春 邱玉荣 +1 位作者 王莹 呼楠 《国际地震动态》 2019年第8期81-82,共2页
地震波速及波速比研究一直是地震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研究表明,部分中强震前存在波速比异常,通常表现为地震前波速比先大幅度下降,然后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在低值附近波动,波速比回升后发生主震。因此,研究某一范围内波速比随时间的... 地震波速及波速比研究一直是地震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研究表明,部分中强震前存在波速比异常,通常表现为地震前波速比先大幅度下降,然后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在低值附近波动,波速比回升后发生主震。因此,研究某一范围内波速比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可以发现研究区域下方地壳介质物性的变化,对判断未来可能的中强地震震源区会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速比异常 地震前 特征 岷县 甘肃 地震波速 地壳介质 研究区域
下载PDF
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后波速比变化特征分析
20
作者 刘春 邱玉荣 +1 位作者 王莹 呼楠 《高原地震》 2019年第A01期1-4,共4页
2013年7月22日,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发生6.6级地震(以下简称岷县漳县6.6级地震)。选取2008年10月~2015年12月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中附近ML≥1.5级地震的震相报告,分别计算了震中附近的平均波速比和岷县地震台(距离震中约21km)的... 2013年7月22日,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发生6.6级地震(以下简称岷县漳县6.6级地震)。选取2008年10月~2015年12月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中附近ML≥1.5级地震的震相报告,分别计算了震中附近的平均波速比和岷县地震台(距离震中约21km)的单台平均波速比。结果显示,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波速比出现典型的异常形态,主要表现为2011年以来,波速比先大幅度下降,然后在2013年前后保持在低值附近波动,波速比回升后,发生岷县漳县6.6级地震。地震之后,波速比变化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漳县6.6级地震 波速比 变化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