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背景下“百团千员”助农增收服务模式的工作成效——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为例
1
作者 王玲 黄杏娥 +4 位作者 郭承刚 汤王外 王丽娟 曹杨 和寿星 《农业科技管理》 2025年第1期64-68,共5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高山所”)实施了“百团千员”助农增收服务模式,旨在通过科技创新支撑农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推动“一县一业”发展。文章介绍了“百团千员”助农增收行动的...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高山所”)实施了“百团千员”助农增收服务模式,旨在通过科技创新支撑农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推动“一县一业”发展。文章介绍了“百团千员”助农增收行动的宏大蓝图,回顾了高山所在“百团千员”行动中的组织担当与实践求索,从精准对接需求、创新服务模式、驱动协同服务创新等方面梳理了“百团千员”助农增收行动工作取得的成效,分析了“百团千员”助农增收科技服务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优化农业科技服务激励体系、加强地方技术人才培养、强化农业科技服务的多部门联动和激活“云岭农科110”平台效能等提升“百团千员”助农增收服务效能的对策与建议,以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的新活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科技创新 助农增收 “百团千员” 农科服务团
下载PDF
兰科植物共生真菌研究进展
2
作者 杨文宏 黄杏娥 +3 位作者 王玲 郭承刚 汤王外 和寿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2期25-27,共3页
兰科植物种子体积微小且无胚乳,数量巨大,通常一颗蒴果内有上万粒种子。自然状态下兰科植物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只有依赖共生真菌菌丝侵入才能获得,因此高度依赖于共生真菌。兰科共生真菌促进兰花原球茎、幼苗生长发育、帮助根系吸收水... 兰科植物种子体积微小且无胚乳,数量巨大,通常一颗蒴果内有上万粒种子。自然状态下兰科植物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只有依赖共生真菌菌丝侵入才能获得,因此高度依赖于共生真菌。兰科共生真菌促进兰花原球茎、幼苗生长发育、帮助根系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从国内外兰科植物共生真菌的分离鉴定、种类、多样性和专一性、共生萌发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进一步为研究兰科植物种子萌发、野生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选育新品种、兰花种植产业化以及次生代谢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植物 共生真菌 多样性和专一性 种子萌发
下载PDF
不同温度调节对云南独蒜兰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3
作者 徐春莲 和寿星 +7 位作者 汤王外 黄杏娥 杨文宏 郭应杰 苏畅 曹杨 王玲 郭承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5期184-186,共3页
通过云南独蒜兰种子无菌萌发获得原球茎;原球茎经过增殖长叶、生根培养获得组培苗;然后在温度为15、20、25、30、35℃下进行分别培养,光照时间12 h/d,光照强度1500 lx。挑选出30℃(T1)和35℃(T2)的组培苗转入变温条件(白天温度25℃、光... 通过云南独蒜兰种子无菌萌发获得原球茎;原球茎经过增殖长叶、生根培养获得组培苗;然后在温度为15、20、25、30、35℃下进行分别培养,光照时间12 h/d,光照强度1500 lx。挑选出30℃(T1)和35℃(T2)的组培苗转入变温条件(白天温度25℃、光照时长12 h,晚上温度20℃、光照时长12 h)的培养箱内进行培养,对照(CK)培养条件为温度25℃(光照时长24 h),光照强度均为1500 lx。定期观察云南独蒜兰叶片数量和长度、假鳞茎数量和大小、须根数。结果表明:假鳞茎数量、大小在35℃培养条件下最高,15℃培养条件下最低;叶片长度在25℃培养条件下最高,35℃培养条件下最低;叶片数量在25℃培养条件下最高,35℃培养条件下最低;须根数在35℃培养条件下最高,20℃培养条件下最低。通过变温继续培养后,假鳞茎数量、大小和须根数T2最多,叶片数量和叶片长度CK组最多。通过炼苗对比,传统云南独蒜兰组培苗炼苗成活率为83.3%,成苗率为72.4%,变温处理后云南独蒜兰组培苗炼苗成活率达到94.6%,成苗率达到9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独蒜兰 温度调节 组培苗 生长变化
下载PDF
洱源县小杂粮作物种质资源调查及多样性分析
4
作者 王玲 黄杏娥 +3 位作者 杨文宏 汤王外 郭承刚 和寿星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3期1-4,共4页
为了全面摸清洱源县小杂粮作物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演变及现状,采用座谈交流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在洱源县开展了第三次全国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结果表明,共征集到古老、珍稀小杂粮作物种质资源106份,隶属于13个科,29个属,3... 为了全面摸清洱源县小杂粮作物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演变及现状,采用座谈交流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在洱源县开展了第三次全国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结果表明,共征集到古老、珍稀小杂粮作物种质资源106份,隶属于13个科,29个属,37个种。这些小杂粮作物有37240户农户栽培,其中,种植豆科作物农户占比最大(34.1%),其次是种植十字花科作物农户(23.7%),再次是种植禾本科作物农户(20.3%)。豆科作物以扁豆、蚕豆、多花菜豆、饭豆、光叶紫花苕、利马豆、绿豆、普通菜豆、豌豆为主;禾本科作物以大麦、燕麦等为主。通过对洱源县小杂粮作物种质资源多样性的研究可知,炼铁乡、凤羽镇、茈碧湖镇多样性指数均较高,说明这3个乡(镇)保存的小杂粮作物资源相对较多,种植面积也相对较大,但保护和利用研究工作也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杂粮作物 种质资源 种类 多样性 云南洱源
下载PDF
霞脆桃在丽江地区引种栽培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5
作者 汤王外 郭承刚 +7 位作者 黄杏娥 徐春莲 郭应杰 杨文宏 苏畅 曹杨 王玲 和寿星 《中国果业信息》 2024年第8期73-74,共2页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于2018年引进霞脆桃在丽江地区栽培,5年的观察结果表明:该品种7月上旬成熟,果实色艳,平均单果重189 g,最大单果重达403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6%~14.3%;果肉白色,汁液多,味甜,肉质硬脆,丰产性好,适...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于2018年引进霞脆桃在丽江地区栽培,5年的观察结果表明:该品种7月上旬成熟,果实色艳,平均单果重189 g,最大单果重达403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6%~14.3%;果肉白色,汁液多,味甜,肉质硬脆,丰产性好,适应性强,适宜在丽江及周边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霞脆 丽江 引种表现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云南独蒜兰生物学特性 濒危原因及保护对策
6
作者 郭承刚 汤王外 +7 位作者 和寿星 黄杏娥 郭应杰 杨文宏 苏畅 曹杨 王玲 徐春莲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8期18-19,23,共3页
对分布于云南西北部的珍稀濒危植物云南独蒜兰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详细分析了云南独蒜兰的濒危原因,提出了建立云南独蒜兰原产地保护区、开展云南独蒜兰种苗繁育和迁地保护等相关保护对策。
关键词 云南独蒜兰 生物学特性 濒危原因 保护对策
下载PDF
兰属新种珍珠矮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被引量:3
7
作者 和寿星 薛润光 +2 位作者 李兆光 和加卫 李燕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7-518,共2页
  1 植物名称 兰属植物新种珍珠矮(Cymbidium nanulum Y.S.Wu et S.C.Chen).  2 材料类别 九成熟蒴果内种子.  3 培养条件 以1/2MS(大量、微量元素均减半)为基本培养基.(1)种子萌发培养基:1/2MS+6-BA 0.25mg·L^-1(...   1 植物名称 兰属植物新种珍珠矮(Cymbidium nanulum Y.S.Wu et S.C.Chen).  2 材料类别 九成熟蒴果内种子.  3 培养条件 以1/2MS(大量、微量元素均减半)为基本培养基.(1)种子萌发培养基:1/2MS+6-BA 0.25mg·L^-1(单位下同)+NAA 0.5+活性炭2 g·L^-1+椰乳100 mL·L^-1;(2)根状茎增殖培养基:1/2MS+6-BA0.5+NAA 2+活性炭2 g·L^-1+椰乳100 mL·L^-1;(3)芽和根分化培养基:1/2MS+6-BA 5+NAA 0.5+椰乳100 mL·L^-1;(4)壮苗培养基:1/2MS+NAA 2+香蕉泥100 g·L^-1.上述培养基均附加8 g·L^-1琼脂和30 g·L^-1蔗糖,pH 5.4.培养温度(23±2)℃,根状茎诱导阶段置黑暗中培养,增殖、分化和壮苗阶段光照培养,光照强度25~30 μmol·m^-2·s^-1,光照时间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培养 兰属植物 植株再生 珍珠 新种 基本培养基 增殖培养基 分化培养基
下载PDF
白芨无菌播种育苗技术 被引量:21
8
作者 和寿星 徐中志 +3 位作者 薛润光 杨少华 谭敬菊 李帆 《云南农业科技》 2010年第6期38-39,共2页
白芨(Bletilla striata)又称紫兰、甘根、连及草,是兰科白芨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假鳞茎块根状,白色,株高30~50cm,有叶3-6枚,总状花序顶生,花色一般为紫红色,花期4~5月,果熟期11月底。白芨主产中国,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 白芨(Bletilla striata)又称紫兰、甘根、连及草,是兰科白芨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假鳞茎块根状,白色,株高30~50cm,有叶3-6枚,总状花序顶生,花色一般为紫红色,花期4~5月,果熟期11月底。白芨主产中国,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各省,用途广泛,观赏价值较高,可用作园艺作物栽培,也可用作中草药,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工业上可用作糊料或提取白芨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芨胶 播种育苗技术 无菌 宿根草本植物 长江流域 观赏价值 作物栽培 多年生
下载PDF
莲瓣兰设施高效栽培技术
9
作者 和寿星 薛润光 +2 位作者 汤王外 徐春莲 郭承刚 《农业工程技术》 2019年第19期19-22,共4页
莲瓣兰是一种观赏价值较高的国兰,传统栽培基质多用腐叶、腐叶土,置于露天或阴棚下,植株易受病虫及暴雨、太阳等为害,商品率低。采用设施栽培,通过调控环境因子,营造适合莲瓣兰生长发育的环境,改用配方颗粒基质、施用缓释肥、增施追肥... 莲瓣兰是一种观赏价值较高的国兰,传统栽培基质多用腐叶、腐叶土,置于露天或阴棚下,植株易受病虫及暴雨、太阳等为害,商品率低。采用设施栽培,通过调控环境因子,营造适合莲瓣兰生长发育的环境,改用配方颗粒基质、施用缓释肥、增施追肥、增加浇水次数等措施,统一管理,可提高莲瓣兰繁殖率,生产出高质量的盆花供应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瓣兰 浇水次数 腐叶土 设施栽培 栽培基质 繁殖率 国兰 缓释肥
下载PDF
不同密度与施肥水平对玛咖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国庆 郭承刚 +3 位作者 杨少华 薛润光 和寿星 赵菊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84-86,共3页
在海拔2730 m的云南丽江金安乡进行种植密度、纯氮用量、纯磷用量和纯钾用量4个因素的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密度和施肥水平对玛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用量和种植密度对玛咖的产量有极显著影响,而氮肥用量和钾肥用量对玛咖的影响不明... 在海拔2730 m的云南丽江金安乡进行种植密度、纯氮用量、纯磷用量和纯钾用量4个因素的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密度和施肥水平对玛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用量和种植密度对玛咖的产量有极显著影响,而氮肥用量和钾肥用量对玛咖的影响不明显。玛咖产量较高的是第5组合和第7组合,两者差异不显著,两组合的共同点是施用的纯磷量均达600 kg/hm2。该研究结果可为玛咖的大田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密度 施肥水平 玛咖 产量 Yield Levels 种植密度 组合 正交试验 云南丽江 磷肥用量 两者差异 结果 钾肥用量 氮肥用量 磷用量 钾用量 共同点 氮用量 施用
下载PDF
不同温度对总状绿绒蒿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21
11
作者 王朝文 李兆光 +2 位作者 和寿星 解玮佳 和文佳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27,共3页
在5~3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总状绿绒蒿播种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均可萌发,在15~25℃的条件下,总状绿绒蒿种子的萌发效果比较好,其中20℃时的效果最佳。GA3可明显加快种子的萌发,提高种子的发芽势。
关键词 总状绿绒蒿 萌发 温度
下载PDF
不同产地玛咖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郭承刚 薛润光 +2 位作者 和寿星 汤王外 徐春莲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2期129-132,共4页
为探明玛咖的鉴别方法与质量评价体系,对丽江产玛咖干粉产品与秘鲁玛咖干粉产品采用水蒸馏溶剂萃取得挥发油,用气-质(GC-MS)联用技术法进行分析测定,鉴定其组成成分。结果表明:丽江玛咖的挥发油含量(≥0.407%)约是秘鲁玛咖(≥0.107%)的4... 为探明玛咖的鉴别方法与质量评价体系,对丽江产玛咖干粉产品与秘鲁玛咖干粉产品采用水蒸馏溶剂萃取得挥发油,用气-质(GC-MS)联用技术法进行分析测定,鉴定其组成成分。结果表明:丽江玛咖的挥发油含量(≥0.407%)约是秘鲁玛咖(≥0.107%)的4倍;2种样品的挥发油成分以异硫氰酸苄酯(benzyl isothiocyanates)、苯乙腈(benzyl nitrile)及4-甲氧基苄基硫氰酸酯(4-Methoxybenzyl isothiocyanate)为主。丽江玛咖中异硫氰酸苄酯含量为75.35%,苯乙腈含量为14.56%,4-甲氧基苄基硫氰酸酯含量为7.38%;秘鲁玛咖中苯乙腈含量为85.20%、异硫氰酸苄酯含量为7.24%、4-甲氧基苄基硫氰酸酯含量为0.36%。丽江玛咖品质优良,气质联用技术可用于引种玛咖的鉴别及品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咖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碧玉兰×虎头兰种间杂交胚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兆光 和寿星 +1 位作者 和加卫 李燕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709-713,共5页
以兰科兰属碧玉兰(Cymbidium lawianum)为母本,虎头兰(C.hookerianum)为父本进行杂交,分期采收种子进行培养,研究兰属附生兰杂交胚培养技术。结果表明,杂交种子完全成熟约需1年时间,授粉90 d的幼胚即具有良好的萌发能力;添加活性炭可促... 以兰科兰属碧玉兰(Cymbidium lawianum)为母本,虎头兰(C.hookerianum)为父本进行杂交,分期采收种子进行培养,研究兰属附生兰杂交胚培养技术。结果表明,杂交种子完全成熟约需1年时间,授粉90 d的幼胚即具有良好的萌发能力;添加活性炭可促进杂交胚萌发,提高成活率,早期胚培养以1/2 MS+NAA 1 mg/L+6-BA 0.1 mg/L+活性炭2 g/L萌发最佳;芽、根分化培养则以1/2 MS+NAA 0.5 mg/L+6-BA 2 mg/L+香蕉泥100 g/L效果最好;壮苗培养基中加入香蕉汁和2,4-D效果明显,以1/2 MS+NAA 0.5 mg/L+6-BA0.5 mg/L+2,4-D 0.3 mg/L+香蕉泥100 g/L最理想;注意光、温、湿的配合,炼苗成活率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玉兰 虎头兰 杂交 无菌播种 胚培养
下载PDF
3种因素对兰州百合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段四喜 徐春莲 +3 位作者 汤王外 毕海林 和桂青 和寿星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47-52,58,共7页
为建立兰州百合试管苗规范化生产技术体系,以兰州百合鳞片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对外植体消毒时间、鳞片放置方式,以及初代、继一代和继二代激素α-萘乙酸(NAA)和6-苄氨基腺嘌呤(6-BA)浓度等影响不定芽产生的3个主要因素进行研究。... 为建立兰州百合试管苗规范化生产技术体系,以兰州百合鳞片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对外植体消毒时间、鳞片放置方式,以及初代、继一代和继二代激素α-萘乙酸(NAA)和6-苄氨基腺嘌呤(6-BA)浓度等影响不定芽产生的3个主要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1%的氯化汞最佳灭菌时间12 min,与鳞片内侧相比,鳞片外侧小突起、不定芽、小突起+不定芽个数也均以12 min消毒处理效果最佳;与鳞片外侧和近轴面向上放置相比,鳞片内侧和近轴面向下放置更有利于芽的诱导;最佳诱导和继一代培养基均为MS+NAA 0.1 mg/L+6-BA 1.0 mg/L,诱导培养30 d左右后不定芽数达7.00个,转绿率和发芽率分别为80.83%和55.00%;继一代发芽率和生叶率最高时可达45.02%和78.00%;兰州百合继二代培养时适当降低6-BA浓度,不仅不影响组培苗正常的生长发育,反而使叶片数和不定芽数达到23.67片和5.67个,以MS+NAA 0.1 mg/L+6-BA 0.5 mg/L为适宜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不定芽 继代 NAA 6-BA
下载PDF
胡黄连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被引量:4
15
作者 薛润光 杨少华 和寿星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1-511,共1页
  1 植物名称 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   2 材料类别 幼叶、幼嫩茎段.   3 培养条件 以MS为基本培养基.(1)愈伤组织与芽诱导培养基:MS+6-BA 0.5 mg·L^-1(单位下同)+NAA 1+2,4-D 0.2;(2...   1 植物名称 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   2 材料类别 幼叶、幼嫩茎段.   3 培养条件 以MS为基本培养基.(1)愈伤组织与芽诱导培养基:MS+6-BA 0.5 mg·L^-1(单位下同)+NAA 1+2,4-D 0.2;(2)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MS+6-BA 0.25+NAA 2;(3)丛生芽增殖培养基:MS+6-BA 0.5+NAA 1;(4)芽分化培养基:MS+6-BA 0.5;(5)生根培养基:MS+NAA 1.上述培养基均附加7 g·L^-1琼脂、30 g·L^-1蔗糖,pH 5.8.培养温度为(20±2)℃,光照强度30~40 μmol·m^-2·s^-1,光照时间14 h·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黄连 植株再生 组织培养 芽增殖培养基 诱导培养基 愈伤组织 基本培养基 分化培养基
下载PDF
莲瓣兰保育现状与开发利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薛润光 和寿星 +3 位作者 李兆光 和加卫 杨绍华 李燕 《林业调查规划》 2007年第3期94-97,共4页
总结了莲瓣兰分布特点、资源保护、引种驯化、人工栽培与研究现状,认为目前存在着居群恢复困难、人为破坏严重、保护和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提出进行资源调查和应采取的保护措施,加强对莲瓣兰科学研究,加大对兰文化、兰花产业宣传力度,... 总结了莲瓣兰分布特点、资源保护、引种驯化、人工栽培与研究现状,认为目前存在着居群恢复困难、人为破坏严重、保护和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提出进行资源调查和应采取的保护措施,加强对莲瓣兰科学研究,加大对兰文化、兰花产业宣传力度,以促进莲瓣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辩兰 人工培育 资源保护 开发利用
下载PDF
三江并流区域野生杓兰属植物资源初报 被引量:8
17
作者 解玮佳 李兆光 +3 位作者 李燕 杨静全 和文佳 和寿星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5年第2期28-30,共3页
对三江并流区域的野生杓兰属植物的种质资源特点及分布规律作了描述,并提出了该区域野生杓兰属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 三江并流区域 野生杓兰属植物 资源特点 分布规律 开发利用
下载PDF
红果参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春莲 汤王外 +2 位作者 和寿星 李文忠 郭承刚 《特产研究》 2020年第3期35-38,共4页
选用海拔1 800~2 600 m驯化繁殖1年以上的红果参优质组培苗,探讨海拔、覆膜、遮阴和肥料对红果参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果参最适宜海拔为2 450 m;覆黑色地膜的种植方式可促进红果参生长发育进程;在种植初期用75%遮阳网... 选用海拔1 800~2 600 m驯化繁殖1年以上的红果参优质组培苗,探讨海拔、覆膜、遮阴和肥料对红果参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果参最适宜海拔为2 450 m;覆黑色地膜的种植方式可促进红果参生长发育进程;在种植初期用75%遮阳网遮阴可使红果参的成活率达95%以上;种植密度采用80 cm 100 cm,施用30 000 kg/hm^2腐熟农家肥和1 500 kg/hm^2复合肥;采用追肥、底肥各施1/2;11月采收的处理方式产量为4 825.20 kg/hm^2,与其他处理方式的产量差异极显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果参 引种驯化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丽江玛咖原种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春莲 汤王外 +3 位作者 薛润光 李国庆 和寿星 郭承刚 《种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6-128,共3页
根据《中药材质量管理规范》(GAP)的指导原则,对丽江玛咖原种生产的生产区划、生态环境、生产技术、采收加工、贮藏、质量分级、包装运输、文件和档案管理进行了研究和规定,制定了丽江玛咖原种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这对于保证丽江玛... 根据《中药材质量管理规范》(GAP)的指导原则,对丽江玛咖原种生产的生产区划、生态环境、生产技术、采收加工、贮藏、质量分级、包装运输、文件和档案管理进行了研究和规定,制定了丽江玛咖原种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这对于保证丽江玛咖优良品种的纯度和优良种性,提供足够数量的原种或大田用种,促进丽江玛咖规范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咖 原种 标准操作规程 规范化生产
下载PDF
红果参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承刚 汤王外 +5 位作者 和寿星 黄杏娥 郭应杰 曹杨 李文忠 徐春莲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S02期325-327,共3页
对红果参种子萌发特性进行研究,为红果参种苗繁育提供科学依据。以红果参种子为材料,测定不同光照、温度、pH、浓度的萘乙酸(NAA)、赤霉素(GA_(3))、6-苄基腺嘌呤(6-BA)等条件处理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红果参种子最适萌发温... 对红果参种子萌发特性进行研究,为红果参种苗繁育提供科学依据。以红果参种子为材料,测定不同光照、温度、pH、浓度的萘乙酸(NAA)、赤霉素(GA_(3))、6-苄基腺嘌呤(6-BA)等条件处理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红果参种子最适萌发温度为25℃,发芽率可达92.4%;②种子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发芽率没有差异;③红果参种子对pH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但pH在6~7范围内可获得较高的发芽率;④GA_(3)浓度为200 mg/L时发芽率达到最高,为96.3%,NAA浓度为300 mg/L时发芽率达到最高,为97.4%,低浓度6-BA处理对其发芽率和发芽势无明显提高,浓度高于10 mg/L时有明显抑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果参 种子 发芽率 发芽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