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NC00958通过上调VEGF-C表达促进宫颈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及小鼠模型的淋巴结转移
1
作者 靖爽 和晓利 +1 位作者 井佳雨 王悦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8,共8页
目的:探讨LINC0095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信号通路在宫颈癌的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从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患者中收集了42例宫颈癌组织标本,通过qPCR检测宫颈癌组织和宫颈癌细胞(H... 目的:探讨LINC0095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信号通路在宫颈癌的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从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患者中收集了42例宫颈癌组织标本,通过qPCR检测宫颈癌组织和宫颈癌细胞(Hela、C33A、SiHa、Caski)中LINC00958的表达情况。将LINC00958过表达载体(LINC00958组)或对照载体(CMV组)转染Caski细胞,敲减LINC00958(shLINC00958组)、VEGF-C(shVEGF-C组)的shRNA序列或阴性对照shRNA(shNC组)转染SiHa细胞。分别通过CCK-8法、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或敲减LINC00958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观察转染后细胞的培养上清液对人淋巴管内皮细胞(HLEC)淋巴管形成能力的影响。建立小鼠腘淋巴结转移模型,观察过表达LINC00958或同时敲减VEGF-C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LINC00958在宫颈癌组织中呈高表达(P<0.001),高水平的LINC00958与大肿瘤、晚期肿瘤分级、浸润深度和淋巴转移有关联(P<0.05或P<0.01)。与正常人宫颈上皮细胞ende1617相比,宫颈癌细胞中LINC00958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01)。shLINC00958组SiHa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及其培养上清液的促HLEC淋巴管形成能力均显著低于shNC组(P<0.05、P<0.01或P<0.001),LINC00958组Caski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及其培养上清液的促HLEC淋巴管形成能力显著高于CMV组(P<0.05、P<0.01或P<0.001)。通过RNA下拉、RNA免疫沉淀实验发现宫颈癌细胞中LINC00958能够特异性结合VEGF-C。LINC00958+shVEGF-C组Caski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及其培养上清液的促淋巴管形成能力显著低于LINC00958组(P<0.01或P<0.001);在小鼠腘淋巴结转移模型中,LINC00958+shVEGF-C组中小鼠腘窝淋巴结的体积和VEGF-C蛋白、N-cadherin蛋白以及LYVE-1的阳性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LINC00958组(均P<0.001)。结论:LINC00958通过直接与VEGF-C蛋白相互作用增强宫颈癌细胞的增殖、侵袭、淋巴管生成能力,促进小鼠腘淋巴结转移模型的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C0095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宫颈癌 CASKI细胞 SIHA细胞 淋巴管形成 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地西他滨对卵巢癌SKOV3的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靖爽 井佳雨 +1 位作者 和晓利 王悦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DAC)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细胞凋亡和增殖等细胞生物学方面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地西他滨(10、100、 200 nmol/L)处理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地西他滨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细胞凋亡的...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DAC)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细胞凋亡和增殖等细胞生物学方面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地西他滨(10、100、 200 nmol/L)处理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地西他滨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细胞凋亡的影响,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地西他滨、顺铂(Cisplatin)以及地西他滨联合顺铂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增殖的影响.结果:浓度为100 nmol/L的地西他滨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增殖抑制最明显,细胞增殖抑制率达61.31%,有统计学差异(P<0.05).地西他滨浓度超过100 nmol/L后对SKOV3的抑制率没有明显升高.低浓度地西他滨联合顺铂相比于单用地西他滨或者顺铂,SKOV3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浓度为100 nmol/L的地西他滨处理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后细胞凋亡率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浓度地西他滨促进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凋亡,抑制SKOV3的增殖,地西他滨可能通过增强铂类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顺铂 卵巢癌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下载PDF
血清人附睾蛋白4和糖链抗原125诊断卵巢癌的价值 被引量:22
3
作者 和晓利 张菊新 +2 位作者 靖爽 雷佳 李娜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7年第3期245-24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和糖链抗原125(carbohydrate,antigen 125,CA125)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卵巢癌患者42例(卵巢癌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42例(良性肿瘤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组血清HE4和C... 目的探讨血清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和糖链抗原125(carbohydrate,antigen 125,CA125)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卵巢癌患者42例(卵巢癌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42例(良性肿瘤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组血清HE4和CA125水平,比较不同分期卵巢癌患者血清HE4和CA125水平;统计卵巢癌组血清HE4和CA125阳性率,计算血清HE4、CA125单独及联合诊断卵巢癌的准确性、灵敏性和特异性等。结果卵巢癌组CA125水平[(236.14±96.23)u/mL],HE4水平[(346.53±125.67)pmol/L]均高于良性肿瘤组[(32.61±18.59)u/mL、(58.91±29.56)pmol/L](P<0.05);卵巢癌Ⅰ+Ⅱ期患者血清CA125[(61.28±36.21)u/mL]低于Ⅲ期[(424.87±98.65)u/mL]和Ⅳ期[(531.56±194.24)u/mL](P<0.05),Ⅲ期与Ⅳ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Ⅰ+Ⅱ期患者血清HE4[(89.25±45.95)pmol/L]低于Ⅲ期[(321.79±78.69)pmol/L]和Ⅳ期[(768.72±67.83)pmol/L],且Ⅲ期低于Ⅳ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血清HE4阳性36例,CA125阳性33例,HE4+CA125阳性38例,HE4和CA125联合诊断卵巢癌的灵敏性(90.47%)、特异性(97.62%)、阳性预测值(97.44%)、阴性预测值(91.11%)和准确性(96.34%)均高于单独检测HE4(85.71%、95.24%、94.74%、86.96%,90.48%)和CA125(78.57%,57.14%、64.71%、72.73%、65.86%)(P<0.05)。结论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比较,卵巢癌患者血清HE4、CA125水平明显增高,且其增高水平与卵巢癌临床分期有一定关系;HE4和CA125联合检测诊断卵巢癌的效能优于单独检测血清HE4和CA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人附睾蛋白4 糖链抗原125
原文传递
基于基因芯片技术的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方法及应用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和晓利 刘洪倩 +3 位作者 何斌 杨沛 王和 刘珊玲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41-645,共5页
目的评价基因芯片法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试剂盒(HP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集慢性宫颈炎或不规则阴道流血女性的宫颈上皮脱落细胞151例,应用HPG检测方法、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检测方法以及DNA直接测序法进行检测,通过对HPG与HC2、... 目的评价基因芯片法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试剂盒(HP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集慢性宫颈炎或不规则阴道流血女性的宫颈上皮脱落细胞151例,应用HPG检测方法、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检测方法以及DNA直接测序法进行检测,通过对HPG与HC2、DNA直接测序结果的平行对照,对HPG检测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HPG检测方法和HC2检测方法的总一致率为87.42%(kappa=0.75,P<0.05),以DNA直接测序结果为金标准,HPG检测方法对高危险HPV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100%、96.49%,HPG方法和DNA直接测序方法的一致率为98.70%(kappa=0.97,P<0.05)。通过HPG检测结果发现,多重HPV感染率为23.84%,HPV阳性感染率较高的HPV亚型依次为HPV 16(13.25%)、58(11.92%)、52(11.92%)、31(6.62%)、39(5.96%)、33(5.96%)。结论 HPG检测法和HC2检测法以及DNA直接测序法有着良好的一致率,HPG检测法可以实现HPV准确分型检测,适用于临床检测工作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分型 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 DNA直接测序
原文传递
尿路上皮癌相关1基因靶向miR-204-5p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迁移凋亡和免疫逃逸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靖爽 冯燕 +1 位作者 和晓利 王悦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6-63,共8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尿路上皮癌相关1(UCA1)基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迁移、凋亡和免疫逃逸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7—2019年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子宫全部或部分切除的内膜样腺癌患者的子宫内膜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采用...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尿路上皮癌相关1(UCA1)基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迁移、凋亡和免疫逃逸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7—2019年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子宫全部或部分切除的内膜样腺癌患者的子宫内膜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UCA1和miR-204-5p的表达,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Transwell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UCA1与miR-204-5p的靶关系。将HEC-1A-sh-NC或HEC-1A-sh-UCA1细胞与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或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进行体外共培养,探讨UCA1在免疫逃逸中的作用。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UCA1的表达水平(17.08±0.84)高于癌旁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00±0.37),miR-204-5p的表达水平(0.98±0.16)低于癌旁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0±0.20,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iR-204-5p的表达与UCA1的表达呈负相关(r=-0.330,P=0.030)。UCA1和miR-204-5p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血管浸润有关(均P<0.05)。sh-UCA1组细胞的吸光度(A)值(0.58±0.11)和细胞迁移数[(199.68±18.44)个]均低于sh-NC组[分别为1.24±0.17和(374.76±24.83)个],sh-UCA1组细胞凋亡率[(28.64±7.80)%]高于sh-NC组[(14.27±4.38)%,均P<0.05]。效应细胞和靶细胞不同比例培养后,HEC-1A-sh-UCA1组细胞存活率均低于HEC-1A-sh-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UCA1存在与miR-204-5p结合的位点。UCA1+anti-miR-204-5p组细胞的A值(1.74±0.08)和细胞迁移数[(426.00±18.00)个]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0±0.03和(284.00±8.00)个],UCA1+anti-miR-204-5p组细胞凋亡率[(5.42±0.93)%]低于Control组[(14.82±1.48)%,均P<0.05]。当与PBMC共培养时,HEC-1A-sh-UCA1细胞可以诱导更高的干扰素γ(IFN-γ)表达,PHA组及PHA+pre-miR-204-5p组细胞中IFN-γ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42±0.49和1.88±0.26,均高于PHA+pre-NC组(0.85±0.10,均P<0.05)。体外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不同比例)共培养时,HEC-1A-sh-UCA1细胞则具有较低的存活率,HEC-1A-pre-miR-204-5p组细胞存活率均低于HEC-1A-pre-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UCA1/miR-204-5p可能在人子宫内膜癌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尿路上皮癌相关1 miR-204-5p 生物学功能 免疫逃逸
原文传递
单孔腹腔镜联合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术治疗子宫腺肌瘤效果观察
6
作者 应瑞琼 和晓利 +2 位作者 贾琳琳 段少博 李睿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9期943-947,共5页
目的观察子宫腺肌瘤患者行单孔腹腔镜联合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术治疗的近期疗效,探讨其安全性。方法2020年4月—2021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子宫腺肌瘤患者15例(合并肠粘连5例,盆腔粘连3例,输卵管系膜囊肿2例,卵巢囊肿2例,深部浸润性子... 目的观察子宫腺肌瘤患者行单孔腹腔镜联合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术治疗的近期疗效,探讨其安全性。方法2020年4月—2021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子宫腺肌瘤患者15例(合并肠粘连5例,盆腔粘连3例,输卵管系膜囊肿2例,卵巢囊肿2例,深部浸润性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均行单孔腹腔镜联合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术,记录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子宫、腺肌瘤体积,血红蛋白、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随访,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15例手术均顺利,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子宫造影提示消融完全,腺肌瘤内均无血流信号、瘤体均无强化。术后均未发生肠道、膀胱等周围脏器损伤的严重并发症;术后发生下腹痛、阴道排液>10 d各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2)术后3、6、12个月子宫体积[100.07(50.00,188.70)、69.26(45.21,157.22)、68.99(36.90,135.39)cm^(3)]、子宫腺肌瘤体积[26.56(18.78,48.60)、22.66(2.62,30.07)、13.63(0.35,26.56)cm3]均小于术前[165.45(94.08,244.66)、47.00(27.90,96.98)cm^(3)](P<0.05)。(3)术后6、12个月血红蛋白[(125.30±3.13)、(131.50±3.40)g/L]水平均高于术前[(103.40±5.66)g/L](P<0.05),术后3、6、12个月CA125[(23.38±4.25)、(10.27±0.86)、(7.72±0.76)u/mL]、VAS评分[(5.47±0.52)、(2.40±0.58)、(1.80±0.61)分]均低于术前[(85.82±21.74)u/mL、(8.13±0.54)分](P<0.05)。(4)术后3个月评定疗效,疗效非常显著8例,显著3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结论单孔腹腔镜联合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术可缩小子宫腺肌瘤患者子宫体积、腺肌瘤体积,减轻疼痛,纠正贫血,降低CA125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瘤 微波消融术 单孔腹腔镜 超声造影
原文传递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21
7
作者 和晓利 王悦 +2 位作者 靖爽 雷佳 李娜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7年第11期1095-1097,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ally 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y,LAVH)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total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TLH)治疗妇科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妇科良性疾病行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患者1 264例...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ally 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y,LAVH)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total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TLH)治疗妇科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妇科良性疾病行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患者1 264例,其中行LAVH术689例为LAVH组,行TLH术575例为TLH组,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3d体温,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结果LAVH组手术时间[(82±27)mim]较TLH组[(117±31)min]短,术中出血量[(91±28)mL]较TLH组[(117±31)mL]少,肛门排气时间[(17±6)h]较TLH组[(21±7)h]短,术后3d体温[(37.8±0.6)℃]较TLH组[(37.5±0.4)℃]高,术后疼痛持续时间[(28.0±5.6)h]及住院时间[(4.1±0.4)d]较TLH组[(18.0±4.8)h、(3.9±0.5)d]长(P<0.05);LAVH组抗生素使用时间[(1.7±1.1)d]、手术并发症发生率(0.87%)与TLH组[(1.6±0.9)d、0.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VH术和TLH术各有优、缺点,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综合考虑,选择最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良性疾病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原文传递
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和晓利 张宁 +2 位作者 李雅丽 魏利 李睿 《医药论坛杂志》 2020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4月因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应用宫腹腔镜联合治疗的临床资料及妊娠随访结局。结果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和宫腹腔镜联合探查在诊断输卵管通...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4月因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应用宫腹腔镜联合治疗的临床资料及妊娠随访结局。结果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和宫腹腔镜联合探查在诊断输卵管通畅性方面具有较好的一致性,HSG诊断输卵管通畅性的灵敏度为69.0%,特异度91.0%,假阴性率31.0%,假阳性率8.9%,Kappa值为0.607(P<0.01);宫腹腔镜联合行输卵管插管通液术对输卵管间质部梗阻的复通率为82.71%(67/81),对峡部和壶腹部的复通率为69.84%(44/63),对伞端积水的复通率为100%,对输卵管通而不畅的改善率为74.64%(53/71);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中有18.45%的患者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24个月妊娠率为32.6%(45/138),术后3个月至半年妊娠率最高。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可以提高输卵管不孕患者的自然妊娠率,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盆腔内环境及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提高患者的辅助生育治疗效果,对于输卵管性不孕的患者,可作为体外授精(IVF)的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输卵管造影 输卵管性不孕 宫腹腔镜联合 诊断
原文传递
放线菌素-D与氟尿嘧啶治疗低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靖爽 和晓利 王悦 《医药论坛杂志》 2017年第9期46-48,共3页
目的研究放线菌素-D能否成为低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妇产科2007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低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56例,评价放线菌素-D(ActD方案,28例)与氟尿嘧啶(5-Fu,28例)方案的疗效和... 目的研究放线菌素-D能否成为低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妇产科2007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低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56例,评价放线菌素-D(ActD方案,28例)与氟尿嘧啶(5-Fu,28例)方案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Act-D方案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完全缓解率为92.86%,高于5-Fu方案组(89.28%)(P>0.05)。不良反应Act-D组粒细胞减少、口腔溃疡和腹泻情况明显少于5-F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t-D组恶心呕吐和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低于5-Fu组(P>0.05)。Act-D组的总治疗时间、疗程数、每日化疗持续时间、住院日均低于5-Fu组(P<0.05),住院费用也低于5-Fu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于5-Fu组,Act-D方案的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能够成为治疗低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氟尿嘧啶 放线菌素-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