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代谢产物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段一硕 饶军 +13 位作者 夏菁 马娜丫 蔺诗佳 李甫 唐书翰 周沙 曾韫璟 李炘檑 黄德智 李琼 刘帮洞 赵先兰 魏锦 张曦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2-358,共7页
目的 观察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能量代谢产物的变化,从能量代谢角度寻找监测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血清生物标志物。方法 收集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诊治的16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初诊患者,并招... 目的 观察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能量代谢产物的变化,从能量代谢角度寻找监测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血清生物标志物。方法 收集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诊治的16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初诊患者,并招募同期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采用选择性反应/多反应监测技术(selected/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SRM/MRM)检测其血清中能量相关代谢产物的差异,并结合其临床资料,包括病史、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相比,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中能量代谢相关产物水平表达谱存在差异,其中环磷腺苷、琥珀酸、柠檬酸和顺乌头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6-磷酸葡萄糖水平升高(P<0.05),且患者血清中的柠檬酸和琥珀酸水平与疾病危险度分级(低危、中危、高危)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同时,苹果酸和柠檬酸水平与患者中期疗效评估结果[完全缓解/部分缓解(CR/PR)或疾病稳定(SD)]呈明显负相关(P<0.05)。对于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n=10),与健康对照相比,其血清中环磷腺苷、琥珀酸、柠檬酸、异柠檬酸和顺乌头酸含量亦有显著降低(P<0.05),其中柠檬酸与琥珀酸的水平与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与中期疗效评估(CD/PR或SD)呈明显相关性(P<0.05);对于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患者(n=6),与健康对照相比,其血清中环磷腺苷、柠檬酸和琥珀酸的含量明显降低,而6-磷酸葡萄糖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其中琥珀酸水平分别与患者临床分期和危险度分级都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 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在血清代谢产物水平上共鉴定出5个差异代谢产物,其中琥珀酸、柠檬酸有希望成为血清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瘤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血清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多反应监测
原文传递
166例双表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唐书翰 田磊 +2 位作者 赵伟 王晶 克晓燕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71-777,共7页
目的探讨双表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征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166例双表达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和预后因素。结果共收集DLBCL患者410例, 其中双表... 目的探讨双表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征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166例双表达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和预后因素。结果共收集DLBCL患者410例, 其中双表达淋巴瘤(DEL)166例(40.5%)。男82例, 女84例, 中位诊断年龄63.5(21~95)岁。110例(66.3%)患者初诊年龄≥60岁, 106例(106/163, 65.0%)患者诊断时LDH升高, 74例(74/160, 46.2%)诊断时β2-微球蛋白(β2-MG)≥ 3 mg/L, 107例(107/163, 65.6%)结外受累数目≥2个, 65例(65/166, 39.2%)有B症状, 131例(131/165, 79.4%)初诊时分期为Ⅲ、Ⅳ期, 41例(41/161, 25.5%)初诊时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0~2分, 38例(38/161, 23.6%)初诊时IPI评分3分, 82例(82/161, 50.9%)初诊IPI评分4~5分。DEL患者中9例(9/56, 16.1%)具有MYD88和CD79B突变。单因素分析显示, 年龄≥60岁(P=0.004)、β2-MG水平升高(P=0.002)、IPI评分高(P=0.003)与较差的总生存(OS)相关, β2-MG水平升高(P=0.031)、LDH水平升高(P=0.017)、分期Ⅲ~Ⅳ期(P=0.001)、IPI评分高(P=0.013)、免疫组化p53突变型(P=0.049)和PIM1突变(P=0.039)与较差的无进展生存(PFS)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 IPI评分4~5分(HR=2.622, 95%CI 1.398~4.917, P=0.003)是影响DE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显示, DEL与非DEL患者的PF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6%对75.1%, P=0.002), 而OS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8%对83.6%, P=0.226)。在DEL患者中, REPOCH方案的总有效率高于RCHOP或RCHOP样方案(81.5%对63.4%, P=0.004)。结论 DEL是一组侵袭性较强的淋巴瘤, 具有较差的PFS, 采用REPOCH方案化疗可能会改善患者的整体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临床特征 预后 基因 BCL2 双表达淋巴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