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致密油藏压裂井气驱暂堵调剖剂研制与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唐可 赵勇 +3 位作者 李凯 宁朦 蒲万芬 田开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1-167,共7页
玛湖高温致密油藏开发过程中气窜现象严重,聚合物凝胶封堵大裂缝可有效防止裂缝气窜,但同时也易封堵基质和微裂缝,造成采收率下降。为此,研制了一种耐温型暂堵调剖剂MHZD,并从成胶性能、微观形貌、注入性能、封堵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玛湖高温致密油藏开发过程中气窜现象严重,聚合物凝胶封堵大裂缝可有效防止裂缝气窜,但同时也易封堵基质和微裂缝,造成采收率下降。为此,研制了一种耐温型暂堵调剖剂MHZD,并从成胶性能、微观形貌、注入性能、封堵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暂堵调剖剂配方为0.6%耐高温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0.3%铬离子交联剂,该封堵体系在90℃高温下可以稳定成胶,成胶时间为38 h,凝胶强度为H级,凝胶稳定7~10 d后可自动降解成黏度为5.63 mPa·s的水溶液;注入暂堵剂后,岩心阻力系数小于30.000,最大突破压力梯度大于30.000 MPa/m,封堵率和解堵率均大于90%,暂堵剂可有效封堵大孔隙,动用小孔隙中的剩余油。该研究对于玛湖致密油藏压裂井封窜和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堵剂 气窜 阻力系数 突破压力 致密油藏 玛湖油田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血清vaspin与心房纤维化血清生化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闫美玉 于姝姝 +4 位作者 刘慧竹 唐可 许小朋 许宜冠 谢贇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9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血清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isceraladiposetissue-derived serineproteinase inhibitor,vaspin)与心房纤维化血清生化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上海市普...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血清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isceraladiposetissue-derived serineproteinase inhibitor,vaspin)与心房纤维化血清生化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且被诊断为AF的住院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组、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PeAF)组及健康对照组患者的血清vaspin、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C-terminal propeptide of prollagen typeⅠ,PⅠCP)、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Ⅲ型前胶原N端肽(N-terminal typeⅢcollagen peptide,PⅢNP)、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hibitory factor-1,TIMP-1)。分析患者的血清vaspin与上述血清生化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①PeAF组患者的血清vaspin(9.51±1.47)ng/ml、PⅠCP(704.83±120.45)ng/ml、MMP-1(5.92±0.73)ng/ml、PⅢNP(63.34±12.24)ng/ml、TIMP-1(7.56±0.90)ng/ml的水平均显著高于PAF组及对照组(P<0.05);②vaspin与PⅠCP、MMP-1、PⅢNP、TIMP-1在PAF组、PeAF组中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AF患者血清vaspin水平显著升高,且与心房纤维化血清生化标志物呈正相关,提示vaspin与AF患者心房纤维化密切相关,可作为判别AF纤维化程度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心房纤维化 血清生化标志物 相关性
下载PDF
直流、射频磁控溅射制备钌薄膜的微观结构及电学性能分析
3
作者 沈月 张以棚 +4 位作者 许彦亭 巢云秀 唐可 王传军 闻明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14,共10页
为了探索直流和射频磁控溅射制备钌薄膜的微观结构及性能差异,进而指导薄膜制备工艺优化。采用直流和射频磁控溅射法在SiO_(2)/Si(100)衬底上沉积不同时间和温度的钌薄膜;通过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四探针... 为了探索直流和射频磁控溅射制备钌薄膜的微观结构及性能差异,进而指导薄膜制备工艺优化。采用直流和射频磁控溅射法在SiO_(2)/Si(100)衬底上沉积不同时间和温度的钌薄膜;通过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四探针等方法研究不同溅射电源下制备的钌薄膜的微观结构和电学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溅射条件下,DC-Ru薄膜的结晶性优于RF-Ru薄膜;其厚度大于RF-Ru薄膜,满足tDC≈2tRF;其沉积速率高于RF-Ru薄膜,满足vDC≈2vRF。然而,其电阻率却高于RF-Ru薄膜,这主要得益于RF-Ru薄膜的致密度较高,从而降低了电子对缺陷的散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磁控溅射 射频磁控溅射 钌薄膜 微观结构 电阻率
下载PDF
单纯后路保留骶神经骶骨分块切除治疗原发性骶骨肿瘤
4
作者 王虎城 王霖邦 +2 位作者 秦杰 唐可 权正学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 探讨单纯后路保留骶神经骶骨分块切除治疗原发性骶骨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单纯后路骶骨分块切除术治疗的23例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中尽可能保留骶神经,且均进行髂腰重建。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 目的 探讨单纯后路保留骶神经骶骨分块切除治疗原发性骶骨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单纯后路骶骨分块切除术治疗的23例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中尽可能保留骶神经,且均进行髂腰重建。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采用骶神经功能评分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结果 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277.96±77.23)min,术中出血量为(1 382.61±1 163.32)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7.43±24.48)个月。患者术前与术后1个月骶神经功能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时骶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后路骶骨分块切除术能够在切除肿瘤的基础上,尽可能更多地保留骶神经,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神经 单纯后路 骶骨肿瘤 分块切除 神经功能
下载PDF
PP-g-MAH对连续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唐可 信春玲 +3 位作者 张聪 闫宝瑞 任峰 何亚东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3-86,共4页
采用熔融浸渍方法制备了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通过材料孔隙率、弯曲与层间结合强度、动态热机械性能(DMA)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分别研究了不同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含量预浸料的浸渍情况、力学性能以及界... 采用熔融浸渍方法制备了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通过材料孔隙率、弯曲与层间结合强度、动态热机械性能(DMA)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分别研究了不同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含量预浸料的浸渍情况、力学性能以及界面结合状况。实验结果表明:PP-g-MAH的加入能够有效改善纤维与树脂的界面结合,提升材料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 连续纤维 聚丙烯 界面
下载PDF
连续硬膜外腔镇痛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唐可 倪家骧 +2 位作者 武百山 何明伟 杨立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03-905,909,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腔镇痛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连续硬膜外腔镇痛组(33例),B组连续硬膜外腔镇痛术后联合盘外胶原酶溶解术(31例)。治疗后1周、6个月、12个月对...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腔镇痛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连续硬膜外腔镇痛组(33例),B组连续硬膜外腔镇痛术后联合盘外胶原酶溶解术(31例)。治疗后1周、6个月、12个月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随访。结果:两组治疗后1周、6个月、12个月VAS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JOA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B组治疗后12个月VAS值、JOA值较A组明显改善(P<0.05)。A组治疗后12个月优良率为81.8%,B组治疗后12个月优良率为93.5%,B组治疗后12个月疗效优于A组。结论:连续硬膜外腔镇痛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优于连续硬膜外腔镇痛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硬膜外腔镇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 胶原酶溶解术 盘外置管法
下载PDF
戈壁盐渍土地区水泥稳定碎石击实特性研究
7
作者 范渊博 魏芳 +2 位作者 吴谦 唐可 张巨 《公路工程》 2023年第2期128-135,共8页
戈壁盐渍土地区具有年温差较大、集料和拌合用水含盐量高等特征。为了分析温度、硫酸盐含量对水稳碎石击实特性的影响,首先通过击实试验分析了温度、硫酸钠含量对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影响。其次,采用极差法分析了温度、硫酸钠含量对... 戈壁盐渍土地区具有年温差较大、集料和拌合用水含盐量高等特征。为了分析温度、硫酸盐含量对水稳碎石击实特性的影响,首先通过击实试验分析了温度、硫酸钠含量对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影响。其次,采用极差法分析了温度、硫酸钠含量对最大干密度的影响程度。基于此,通过SEM电镜扫描试验分析了击实后水稳碎石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温度<32.4℃且逐渐减小,最大干密度减小,最佳含水率增大;温度>32.4℃且逐渐增大,最大干密度增大,最佳含水率减小。硫酸钠含量增大,水稳碎石湿润性减小,最大干密度减小,最佳含水率增大;极差分析表明最大干密度受温度(0.055)影响比硫酸钠含量(0.016)大;温度>32.4℃,水稳碎石结构密实,孔隙最少,易击实;温度<32.4℃且逐渐减小,水稳碎石结构复杂,难击实。因此温度、硫酸钠含量可通过改变硫酸钠3种状态(Na_(2)SO_(4)溶液、Na_(2)SO_(4)·10H_(2)O、无水Na_(2)SO_(4)晶体)所占比例来改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击实特性变化规律,从而影响基层材料压实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稳定碎石 击实特性 极差分析 SEM电镜
下载PDF
考虑电动汽车空间分配的多目标配电网重构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唐可 邱高 +3 位作者 邱晓燕 闫天泽 刘延博 万成江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4-30,共7页
电动汽车充电过程在空间呈现的无序性会对配电网重构带来影响。在电动汽车用户倾向于选择距离最近、充电时间最少的充电站进行充电这一基础上,提出一种考虑电动汽车空间分配的配电网重构优化模型。以网络损耗和电压偏移水平为指标建立... 电动汽车充电过程在空间呈现的无序性会对配电网重构带来影响。在电动汽车用户倾向于选择距离最近、充电时间最少的充电站进行充电这一基础上,提出一种考虑电动汽车空间分配的配电网重构优化模型。以网络损耗和电压偏移水平为指标建立多目标优化函数,引入电动汽车效用度这一约束条件,对网络开关状态和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空间分配方案同时优化。通过模糊C均值聚类对系统中电动汽车按照空间分布指标进行聚类,将空间分布位置相似的电动汽车聚为一类以降低问题模型维度。然后采用改进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以获得综合优化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聚类能够显著降低计算难度,提高算法收敛速度;在优化模型的引导下,电网在保证自身运行经济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降低了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和路程,证明了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配电网重构 多目标优化 模糊C均值聚类
下载PDF
基于风电功率预测信息的配电网滚动实时重构策略 被引量:4
9
作者 唐可 邱晓燕 +3 位作者 王兰 闫天泽 刘延博 万成江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2-77,共6页
为了减小风电功率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对配电网重构的影响,基于风电功率预测信息提出一种含风电的配电网滚动重构策略。根据每个时段滚动更新的风电功率预测数据,以"时序递进、综合运行费用最小化"为原则进行动态滚动重构。从首... 为了减小风电功率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对配电网重构的影响,基于风电功率预测信息提出一种含风电的配电网滚动重构策略。根据每个时段滚动更新的风电功率预测数据,以"时序递进、综合运行费用最小化"为原则进行动态滚动重构。从首个时段开始,以风电功率预测值作为风电出力数据,采用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得到一个重构方案解集。对此解集进行评估,选择本时段的最优重构方案,并将其用作下一时段解集的补充,然后依照时段递进的顺序滚动进行后面时段的网络重构。解集评估过程中引入开关动作惩罚价格来限制开关动作次数。最后以IEEE33节点配电系统为例验证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功率 预测信息 配电网 滚动重构 遗传算法 开关动作
下载PDF
Chance骨折发生机制及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探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唐可 赵军 +2 位作者 权正学 欧云生 郭亮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9期2151-2152,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Chance骨折的发生机制及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的疗效分析。方法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Chance骨折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18~63岁;致伤节段:T12 9例,L1 12例,L2 5例,L3 2例。结果失访5例,余23例均获6个月至7.... 目的探讨胸腰椎Chance骨折的发生机制及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的疗效分析。方法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Chance骨折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18~63岁;致伤节段:T12 9例,L1 12例,L2 5例,L3 2例。结果失访5例,余23例均获6个月至7.5年的随访,随访病例脊柱后柱分离状态均得到明显恢复,无内固定失败及感染等并发症,除Frankel功能分级A级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无变化外,其余21例神经损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Chance骨折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可及时恢复脊柱的稳定性,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CHANCE骨折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后踝骨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唐可 王诗波 +2 位作者 骆宇春 明玉祥 樊嵘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3期418-422,共5页
后踝是维持踝关节整体稳定性的重要结构,后踝骨折预后不良将导致踝关节稳定性丧失和继发性创伤性踝关节炎的发生,有关后踝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已受到学者的重视。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众多,该文就目前国内外有关后踝骨折的解剖和生物... 后踝是维持踝关节整体稳定性的重要结构,后踝骨折预后不良将导致踝关节稳定性丧失和继发性创伤性踝关节炎的发生,有关后踝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已受到学者的重视。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众多,该文就目前国内外有关后踝骨折的解剖和生物力学、受伤机制、诊断、治疗及术后康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希望为后踝骨折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踝骨折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枕颈融合术治疗枕颈失稳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可 卢雨霆 +4 位作者 张圆 罗小辑 蒋电明 钟伟洋 权正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探讨枕颈融合术治疗枕颈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了2007年8月至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47例患有枕颈失稳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枕颈融合手术治疗,其中男性34例,女性13例,年龄15~77岁,平均年龄(50.87±14.08)岁。术... 目的:探讨枕颈融合术治疗枕颈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了2007年8月至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47例患有枕颈失稳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枕颈融合手术治疗,其中男性34例,女性13例,年龄15~77岁,平均年龄(50.87±14.08)岁。术前诊断为创伤性寰枢椎骨折/脱位33例,先天性枕颈畸形12例,上颈椎肿瘤1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应用颈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 symptom rating scale,VAS)评分及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评价手术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术后随访时间为8~88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5.79±16.12)月,术后X线检查提示46例枕颈部植骨融合良好,1例植骨融合失败,植骨融合率97.9%;JOA评分由术前(12.32±2.97)分,降至术后(14.85±2.26)分;VAS评分由术前(6.55±1.14)分,降至术后(1.91±1.06)分;JOA及VAS评分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77,P=0.000;t=52.54,P=0.000)。结论:应用颈椎弓根螺钉和板-棒系统行枕颈融合术,因其优秀的力学稳定性及植骨融合率,是解决枕颈结合部失稳的安全、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融合术 枕颈失稳 手术治疗 内固定
原文传递
C_(4—7)颈椎节段针刀闭合术治疗以神经根型颈椎病为主的肩臂痛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唐可 管昆 +1 位作者 金立昆 张国忠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25期2772-2774,共3页
目的比较颈椎C4—7节段针刀闭合术与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缓解肩臂痛的效果。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针刀闭合术,对照组40例采用神经根阻滞方法治疗,于治疗后1周、3个月随访观察,采用视觉模拟评... 目的比较颈椎C4—7节段针刀闭合术与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缓解肩臂痛的效果。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针刀闭合术,对照组40例采用神经根阻滞方法治疗,于治疗后1周、3个月随访观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简式Mc Gill疼痛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问卷NDI、颈椎功能评定法评价疗效。结果 8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后1周、3个月时VAS、Mc Gill、NDI及颈椎功能评定随访。2组治疗后1周、3个月VAS、Mc Gill、ND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1周2组Mc Gil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VAS、Mc Gill及N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颈椎功能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C4—7节段及肩背部软组织针刀闭合术对比单纯神经阻滞缓解肩臂痛疗效显著,作用持久,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闭合术 神经阻滞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下载PDF
CT引导经硬膜外前间隙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唐可 武百山 +2 位作者 何明伟 杨立强 倪家骧 《疑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11-213,共3页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经硬膜前间隙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0例)连续硬膜外腔前间隙镇痛后行胶原酶溶解,B组(38例)单行连续硬膜外腔前间隙镇痛。治疗后1周、3个月、12个月对2组患者疗...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经硬膜前间隙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0例)连续硬膜外腔前间隙镇痛后行胶原酶溶解,B组(38例)单行连续硬膜外腔前间隙镇痛。治疗后1周、3个月、12个月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随访。结果2组治疗后1周、3个月、12个月VAS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A组治疗后12个月VAS值较B组明显改善(P<0.05)。A组、B组术后12个月改良Macnab疗效评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分别为95.0%、89.5%,A组疗效优于B组。结论在CT引导下经硬膜前间隙连续镇痛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优于单行连续硬膜外腔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硬膜前外间隙镇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 胶原酶溶解术
下载PDF
硼添加对铝胁迫栝楼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可 娄赛炜 +9 位作者 倪晓菁 鄢蕙 彭博权 金华 方幽文 蒋丽慧 鲍若妍 方芳 吴玉环 刘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03-2914,共12页
为揭示硼对缓解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铝(Aluminum)毒害的生理机制,以耐铝性强的安国栝楼和耐铝性弱的浦江栝楼为材料,研究了50μmol/L硼酸(H_(3)BO_(3))对300μmol/L Al^(3+)胁迫下栝楼幼苗生长、铝积累、抗氧化能力和... 为揭示硼对缓解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铝(Aluminum)毒害的生理机制,以耐铝性强的安国栝楼和耐铝性弱的浦江栝楼为材料,研究了50μmol/L硼酸(H_(3)BO_(3))对300μmol/L Al^(3+)胁迫下栝楼幼苗生长、铝积累、抗氧化能力和细胞壁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铝胁迫下,植株的根长、株高、鲜重和干重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受到显著抑制,安国栝楼、浦江栝楼根尖丙二醛(MDA)含量分别增加256.1%、278.2%,细胞壁多糖含量、果胶甲酯酶(PME)活性、根尖铝积累量显著提高,果胶甲基酯化度(DM)和3-脱氧-D-甘露-辛酮糖酸(KDO)含量降低。外源硼可以缓解铝胁迫对栝楼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安国与浦江栝楼的抗氧化酶活性显著提升,MDA含量、细胞壁多糖含量、PME酶活性均降低,安国栝楼果胶DM值恢复至正常水平的91.5%,浦江栝楼KDO含量较单铝处理组上升52.0%,活性铝结合位点减少,有效降低了根尖铝含量并维持其形态结构。因此,硼信号能通过调节细胞壁多糖组分且稳定其网格结构,减少根尖对铝的吸收,同时增强抗氧化酶活性,缓解铝胁迫导致栝楼幼苗生长中的次生氧化胁迫,提高栝楼幼苗对铝毒环境的耐受性,且对耐铝性强的安国栝楼作用效果较好。研究结果可为改良酸铝胁迫下作物的生长环境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胁迫 栝楼 抗氧化能力 细胞壁组分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可 赵峰 +2 位作者 沈彬 万军平 蒋逸风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目的探讨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78例临床怀疑ARAS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EC-MRA)检查,并检测动态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脂、空腹与餐后2 h血糖及尿酸。根... 目的探讨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78例临床怀疑ARAS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EC-MRA)检查,并检测动态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脂、空腹与餐后2 h血糖及尿酸。根据肾动脉3D DEC-MRA结果将78例患者分为ARAS组与非ARAS组,并对两组的临床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再将78例患者根据血糖水平分为糖尿病及非糖尿病亚组,并进一步分析比较ARAS与非ARAS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结果非ARAS组患者44例,ARAS组患者34例,与非ARAS组相比ARAS组脉压与尿酸水平显著升高,其中非糖尿病亚组,ARAS患者脉压与餐后2 h血糖水平同样显著高于非ARAS患者。结论 ARAS患者具有更高的脉压、尿酸及餐后血糖水平等临床特征,对具备上述特征的高血压患者筛查ARAS并采取相关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 脉压 尿酸 餐后血糖
下载PDF
铁尾矿颗粒对水泥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可 向荣江 +2 位作者 王鹤 费爱萍 张铁志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第5期17-22,共6页
本文通过调整铁尾矿的含量和级配,对路用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寻找既达到路用水泥混凝土力学要求又节约经济成本的合理化设计方案。在同等养护条件下,通过加入不同比例、不同粒径大小的尾矿颗粒对等取代天然砂的量与一般混... 本文通过调整铁尾矿的含量和级配,对路用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寻找既达到路用水泥混凝土力学要求又节约经济成本的合理化设计方案。在同等养护条件下,通过加入不同比例、不同粒径大小的尾矿颗粒对等取代天然砂的量与一般混凝土力学性能进行对比表明:铁尾矿的添加不应过多或过少;针对本试验的混凝土试件而言,当粒径为0.15—0.3mm的铁尾矿含量约为50%时,添加铁尾矿的水泥混凝土试验样本具有最优的抗压强度,且满足路用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途径 探析
下载PDF
金刚石薄膜紫外光探测器电流—电压特性的研究
18
作者 唐可 王林军 +4 位作者 黄健 马莹 胡广 祝雪丰 夏义本 《电子器件》 CAS 2008年第5期1405-1408,共4页
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HFCVD)法制备了1.8μm、2.5μm和3.1μm三种晶粒尺寸的金刚石薄膜,并制作了共平面光电导探测器。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拉曼光谱仪研究了薄膜的结构和表面形貌。电流—电压(I-V)特性测试结果表明,探测器性能与金刚石薄... 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HFCVD)法制备了1.8μm、2.5μm和3.1μm三种晶粒尺寸的金刚石薄膜,并制作了共平面光电导探测器。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拉曼光谱仪研究了薄膜的结构和表面形貌。电流—电压(I-V)特性测试结果表明,探测器性能与金刚石薄膜晶粒大小密切相关,随着晶粒尺寸的增加,光电流/暗电流之比以及净光电流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薄膜 紫外光探测器 晶粒尺寸 电学性能
下载PDF
缺铁配方及烧结助剂对锂铁氧体显微结构及电磁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唐可 杨洪杰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59-962,967,共5页
采用氧化物法陶瓷工艺,对Li0.45Ni0.2Ti0.1Fe2.25O4铁氧体材料进行了缺铁配方、缺铁并添加烧结助剂等两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缺铁及添加Bi2O3都没有在锂铁氧体中形成杂相,烧结后陶瓷样品物相组成单一,结晶状况良好;这两种配方变化对材... 采用氧化物法陶瓷工艺,对Li0.45Ni0.2Ti0.1Fe2.25O4铁氧体材料进行了缺铁配方、缺铁并添加烧结助剂等两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缺铁及添加Bi2O3都没有在锂铁氧体中形成杂相,烧结后陶瓷样品物相组成单一,结晶状况良好;这两种配方变化对材料微观形貌均有改善作用,其中同时缺铁并添加烧结助剂作用更为明显,该样品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表观密度ρ为4.72 g.cm-3,介电损耗为5.4×10-4,饱和磁化强度4πMs为2275 Gs,剩磁比R为0.853,矫顽力Hc为2.9 Oe,能够满足移相器对锂铁氧体材料的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铁氧体 缺铁 BI2O3 微观形貌 介电性能 磁性能
下载PDF
超高密度图案化磁记录介质中偶极作用与热辅助磁化研究
20
作者 唐可 张怀武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3-74,共2页
由于记录介质的超顺磁效应,传统的水平磁记录方式已经达到理论极限。为了实现特比(Tb,1Terabit=240bit)级的超高密度存储,各种记录方案正在探索之中,其中图案化介质和热辅助磁记录技术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方向,如果将两者结合则记录... 由于记录介质的超顺磁效应,传统的水平磁记录方式已经达到理论极限。为了实现特比(Tb,1Terabit=240bit)级的超高密度存储,各种记录方案正在探索之中,其中图案化介质和热辅助磁记录技术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方向,如果将两者结合则记录密度会更高。笔者结合已有的实验数据与前人的理论工作,通过有限差分法求解动力学方程和Monte Carlo随机方法,重点研究了以下几个与图案化介质及热辅助磁化技术有关的问题:(1)针对数值微磁学中矩形网格处理复杂边界时计算精度较低的问题,利用磁体本身的几何对称性和退磁张量的性质,通过在实空间求积分的方法解析地推导了等边三棱柱的退磁张量。根据这一张量表达式,可以得到任意精度的退磁因子,把这一结果应用在微磁学的网格划分当中,可以提高对复杂边界的处理能力。(2)为了能够在数值计算中高效地求出系统中的偶极作用能,解决由于偶极作用长程性带来求和速度收敛缓慢的问题,笔者通过重新定义网格求和方程,并采取分段处理的方法,解决了Lekner求和法中由于对称性降低而导致的奇异性问题,成功地把Lekner求和法从三维周期性边界条件下的库仑作用系统,推广到了二维周期性结构的磁偶极作用系统。应用Lekner求和法,可以高效地处理图案化介质这类规则排列的磁偶极子系统中、偶极作用能的计算问题。(3)为了深入理解偶极作用能对信息位稳定性与信息写入过程的具体影响,为实际设计图案化记录系统时选择合适的图案化介质提供理论指导,笔者通过求解二维系统的动力学方程,研究了有限阵列和周期性边界条件阵列磁性颗粒间偶极作用能对系统静态与动态性质的影响。发现有限阵列的静态磁学性质,诸如剩磁状态、矫顽力等与系统的大小密切相关,而磁化动力学过程则不受系统大小的影响。发现偶极作用能对系统的磁化强度翻转模式有决定性的作用。对于有限阵列来说,在平面各向异性的水平磁化翻转过程中,由偶极作用强度决定了三种翻转模式,即一致转动、成核模式及这两种模式的过渡区域;在垂直各向异性的垂直磁化翻转过程中,由偶极作用强度决定了四种翻转模式,即成核模式、非线性激发、旋卷模式以及成核与旋卷的过渡区域。对于周期性边界条件下的阵列,由磁场脉冲持续时间和偶极作用强度共同决定了中心磁矩翻转类型相图,相图可以分为五种翻转类型,即关联翻转、过冲翻转、下冲翻转、弹道翻转以及未发生翻转区。(4)为了理解偶极作用能对系统热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温度不均匀性对热辅助写入过程的具体影响,笔者运用Monte Carlo方法研究了这两个问题。发现偶极作用能的增加,会导致系统闭锁温度的升高,从而提高系统的热稳定性。在高斯分布型的稳定温度场中,发现根据温度场的半高宽,可以把翻转过程分为三类不同的成核模式,即边缘成核而后中心扩展模式、边缘成核而后边缘扩展模式以及两种模式的混合模式,并且翻转弛豫时间的对数与半高宽导数之间成分段的线性关系,其分段点受外场和中心温度的影响。而对于给定半高宽的温度场来说,弛豫时间与温度的关系与经典成核理论描述均匀温度场中弛豫时间与温度的关系相似,只是此时的能量势垒和比例系数都与温度场的半高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技术 图案化介质 Lekner求和法 偶极作用能 热辅助磁化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