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诊治中值得商榷的问题 被引量:30
1
作者 唐孝达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03-406,共4页
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影响生活质量。病因及发病机制不完全明了。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更缺乏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处理指南。尚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 ,如前列腺检查标本中白细胞的重要性和炎症的作用 ,细菌... 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影响生活质量。病因及发病机制不完全明了。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更缺乏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处理指南。尚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 ,如前列腺检查标本中白细胞的重要性和炎症的作用 ,细菌的重要性和感染的作用 ,白细胞及细菌和症状严重程度间的相关性 ,如何区分 Ⅲa和 Ⅲb型前列腺炎 ,抗菌素治疗的作用 ,为什么Ⅲb型前列腺炎无炎症而有症状、而Ⅳ 型前列腺炎有炎症而无症状。有关各型前列腺炎的病因和诊断治疗 ,尚需设计良好和大样本量的研究以进一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 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
下载PDF
皮质激素在防治尸肾移植排斥反应三联药物治疗中的实践 被引量:3
2
作者 唐孝达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2-143,共2页
本刊从 2 0 0 2年起新辟“临床名家谈”专栏 ,特请国内知名专家就读者普遍关心的或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发表意见 ,进行切蹉。本栏目的宗旨是“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强调尊重原作者的观点 ,来稿一律不作更动。笔谈不拘形式 ,有利于充分抒... 本刊从 2 0 0 2年起新辟“临床名家谈”专栏 ,特请国内知名专家就读者普遍关心的或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发表意见 ,进行切蹉。本栏目的宗旨是“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强调尊重原作者的观点 ,来稿一律不作更动。笔谈不拘形式 ,有利于充分抒发各家特长或独到的经验。敬希广大读者惠予关注 ,能从各位名家发表的经验、宝贵意见中汲取营养。本刊诚挚地期望本栏目的设立能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医疗质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激素 防治 尸肾移植 排斥反应 药物治疗
下载PDF
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3
作者 唐孝达 《新医学》 1999年第3期132-133,共2页
引言由于强有力的免疫抑制药的应用,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逐渐下降,发生时间推迟,临床表现不典型。急性排斥反应是术后1周左右发生的排斥反应。其强度、频度、发生时间和临床表现因供、受者间组织相容性程度、术后免疫抑制方案而有... 引言由于强有力的免疫抑制药的应用,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逐渐下降,发生时间推迟,临床表现不典型。急性排斥反应是术后1周左右发生的排斥反应。其强度、频度、发生时间和临床表现因供、受者间组织相容性程度、术后免疫抑制方案而有所不同。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排斥反应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浅表膀胱癌膀胱内灌注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唐孝达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2-74,共3页
浅表膀胱癌膀胱内灌注治疗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610041)唐孝达膀胱癌中75%~80%为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其中Ta期肿瘤复发率低,而T1期肿瘤,尤其是高分级肿瘤,复发率可高达75%,向深层浸润者43%... 浅表膀胱癌膀胱内灌注治疗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610041)唐孝达膀胱癌中75%~80%为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其中Ta期肿瘤复发率低,而T1期肿瘤,尤其是高分级肿瘤,复发率可高达75%,向深层浸润者43%。膀胱内灌注治疗已广泛用于浅表膀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膀胱灌注
下载PDF
无症状镜下血尿的有关问题 被引量:2
5
作者 唐孝达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1997年第4期195-196,共2页
关键词 血尿 无症状 镜下血尿 镜检
下载PDF
减少长期毒性的免疫抑制方案——提高长期效果的主要措施之一
6
作者 唐孝达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肾移植 免疫抑制方案 毒性 蒙特卡罗学术会议 激素 钙神经素抑制剂 慢性移植物肾病变 带功死亡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κB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3
7
作者 谢东华 唐孝达 +3 位作者 夏术阶 谭建明 王祥慧 蔡勇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63-667,共5页
背景与目的:实体癌(如乳腺癌、肝癌、胰腺癌)中的研究提示核转录因子κB的异常表达对血管生长、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进行调控。本研究探讨膀胱癌及非癌膀胱粘膜中核转录因子κB及其调控基因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0例膀胱癌和13例... 背景与目的:实体癌(如乳腺癌、肝癌、胰腺癌)中的研究提示核转录因子κB的异常表达对血管生长、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进行调控。本研究探讨膀胱癌及非癌膀胱粘膜中核转录因子κB及其调控基因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0例膀胱癌和13例非癌膀胱粘膜共43例冰冻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50、p52、p65、c-Rel、RelB、IκBɑ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检测5例配对样本的p65(NF-κB家族一个重要亚基)的蛋白表达。13例配对标本RT-PCR检测p50、p52、p65、c-Rel、RelB、IκBɑ、周期蛋白D1、白介素-8的mRNA水平。结果:在膀胱癌组织及非癌膀胱粘膜中均见到p50、p52、p65、c-Rel、RelB、IκBɑ、周期蛋白D1、白介素-8的mRNA表达,但前者较后者明显为强(分别为P<0.01;P<0.05;P<0.01;P<0.01;P<0.05;P<0.05;P<0.05;P<0.05)。膀胱癌中p50、p52、p65、c-Rel、RelB核着色也明显增强(分别为P<0.01;P<0.01;P<0.01;P<0.01;P<0.01)。同时,免疫印迹证明在膀胱癌中p65,核转录因子κB一个重要亚基的表达增加。膀胱癌中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相比,p52,p65、c-Rel等蛋白表达等级计分有显著差异(分别为P<0.01;P<0.01;P<0.05)。结论:膀胱癌中NF-κB家族及其调控基因表达较正常膀胱粘膜明显更强,并可能与膀胱癌淋巴转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转录因子ΚB 膀胱癌 临床意义 周期蛋白D1 白介素-8
下载PDF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42
8
作者 王大伟 鲁军 +6 位作者 夏术阶 文伟 张琦 张捷 韩帮曰文 孙晓文 唐孝达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49-951,955,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2006年12月该院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或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2006年12月该院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或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的412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并发症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412例患者,共行458例次手术,术中、术后共发生并发症61例次(13.3%),其中胸膜损伤、气胸4例次(0.87%);术中大出血3例次(0.66%),立即终止手术,留置肾盂造漏夹闭后观察无明显出血,1周后二期碎石;碎石后因视野模糊未能成功留置双J管8例次(1.75%);术后高热、感染16例次(3.49%);术后肾盂造漏管脱落9例次(1.97%);术后KUB见双J管位置异常5例次(1.09%);术后经皮肾通道疼痛14例次(3.06%);术后迟发大出血2例次(0.44%),经输血及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后治愈;无肾脏严重出血不止行肾切除;无腹腔脏器损伤。结论术中大出血、术后迟发大出血、术后感染是MPCNL较严重并发症,须予以重视并采取积极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肾结石 经皮肾镜碎石术 并发症
下载PDF
羟基喜树碱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9
作者 石明 申吉泓 +3 位作者 左毅刚 卢一平 杨宇如 唐孝达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0-141,共2页
关键词 膀胱癌 羟基喜树碱 丝裂霉素 膀胱灌注法 预防 复发 疗效 比较
下载PDF
肾移植受者应用西罗莫司治疗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长希 尚文俊 +11 位作者 陈立中 费继光 任斌 黎曙霞 郑克立 唐孝达 范昱 闵志廉 齐隽 黎磊石 刘志红 季曙明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西罗莫司应用于国内肾移植受者的治疗窗范围。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性临床研究,来自国内4家移植中心的首次肾移植病人共100例。免疫抑制方案为西罗莫司联合环孢素和皮质激素的三联疗法。移植后48h内开始服用西罗莫司,首次负... 目的:探讨西罗莫司应用于国内肾移植受者的治疗窗范围。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性临床研究,来自国内4家移植中心的首次肾移植病人共100例。免疫抑制方案为西罗莫司联合环孢素和皮质激素的三联疗法。移植后48h内开始服用西罗莫司,首次负荷剂量为6mg·d-1,维持剂量为2mg·d-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西罗莫司浓度。结果:100例病人西罗莫司总的全血谷浓度为(6.6±s2.8)μg·L-1,10及90百分位数浓度分别为3.2μg·L-1和10.26μg·L-1。肾移植后6mo内急性排斥发生率为10%(8/84),此8例病人急性排斥时的西罗莫司浓度明显低于非排斥时浓度(P<0.01)。主要不良反应为肝功能损害和高脂血症,三酰甘油浓度与西罗莫司浓度相关(r=0.276,P<0.01)。结论:西罗莫司浓度维持在4~8μg·L-1范围内较为合适,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合理调整用量,可增加西罗莫司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免疫抑制 药物疗法 西罗莫 血药浓度
下载PDF
复方丹参注射液防治大鼠环孢菌素A慢性肾毒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乔保平 唐孝达 +1 位作者 阮翘 李道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11-614,共4页
目的 :从基因水平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防治环孢菌素A(CsA)慢性肾毒性的机理。方法 :大鼠灌服CsA及低盐饮食 2 8天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的方法观察肾内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肾素的mRNA表达及TGF β1、Ⅳ型胶原 (Colla... 目的 :从基因水平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防治环孢菌素A(CsA)慢性肾毒性的机理。方法 :大鼠灌服CsA及低盐饮食 2 8天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的方法观察肾内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肾素的mRNA表达及TGF β1、Ⅳ型胶原 (CollagenⅣ )免疫组化的改变 ,并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上述改变的影响。结果 :CsA能诱导大鼠肾内TGF β1、肾素mRNA的高表达 ;并伴有CollagenⅣ肾内沉积增加。复方丹参注射液能减轻上述改变。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CsA的慢性肾毒性的防治与其减低肾素、TGF β1mRNA的高表达及减轻肾内CollagenⅣ的沉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注射液 环孢菌素A 肾毒性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被引量:16
12
作者 夏术阶 朱江 +9 位作者 鲁军 樊杰 文伟 张捷 李维国 朱轶勇 汪东亚 凌桂明 张先有 唐孝达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57-259,共3页
目的 :评价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和前列腺组织粉碎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的临床效果。 方法 :应用 10 0W钬激光器和组织粉碎器对 35例BPH病人实施经尿道钬激光剜除和前列腺组织粉碎术治疗。 结果 :本组 35例手术均获成功。手... 目的 :评价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和前列腺组织粉碎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的临床效果。 方法 :应用 10 0W钬激光器和组织粉碎器对 35例BPH病人实施经尿道钬激光剜除和前列腺组织粉碎术治疗。 结果 :本组 35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 30~ 180min ,平均 (6 0 .0± 2 3.2 )min。获得前列腺组织 10~ 5 6g ,平均(31± 9) g ,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 2 0h~ 4d ,平均1.5d。无术中术后输血病例。组织病理学诊断均为BPH。 32例获随访 ,术后 3个月随访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由 (2 4.0± 6 .2 )分降至 (5 .6± 3.6 )分 (P <0 .0 0 1)。最大尿流率 (Qmax)由 (8.5± 3.9)ml/s上升至 (2 2 .0± 7.2 )ml/s(P <0 .0 0 1) ,残余尿由 (138± 12 5 )ml减少到 (2 1± 15 )ml,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 :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是治疗BPH的有效微创方法 ,术中术后出血少 ,能够完整剜除增生的前列腺组织。留置导尿管时间短 ,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 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 治疗
下载PDF
输精管结扎对大鼠睾丸生精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沈凯 杨宇如 +5 位作者 李虹 沈宏 张红英 魏于全 唐孝达 黄明孔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16,共6页
为探讨输精管结扎对生精细胞中凋亡调节基因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大鼠输精管结扎后2~12周睾丸生精细胞BCl-2、BCX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发现,输精管结扎后总的生精细胞中Bcl-2表达阳性者减少,而Bax... 为探讨输精管结扎对生精细胞中凋亡调节基因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大鼠输精管结扎后2~12周睾丸生精细胞BCl-2、BCX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发现,输精管结扎后总的生精细胞中Bcl-2表达阳性者减少,而Bax表达阳性者增加。在结扎组,平均300个精原细胞和300个精母细胞中,Bcl-2阳性细胞数分别为45.1±14.9、71.3±15.7,而在假手术组,阳性细胞数为52.7±12.1、81.1±14.3.结扎组较假手术组均有显著减少(P<0.05)。在结扎组,平均300个精原细胞和300个精母细胞中,Bax阳性细胞数分别为84.2±19.4、49.9±17.3,而在假手术组.阳性细胞数为65.9±17.0、42.9±17.3.结扎组较假手术组均有显著减少(P<0.05)。表明输精管结扎后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有减少趋势,凋亡促进基因Bax的表达有增强趋势,以促进生精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精管结扎 生精细胞凋亡 BCL-2 BAX
下载PDF
吉西他滨对膀胱癌细胞系增殖、细胞周期、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姚旭东 叶定伟 +2 位作者 朱江 李惠明 唐孝达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1019-1022,共4页
背景与目的:吉西他滨(gem c itab ine,GEM)单药或与顺铂合用在晚期膀胱癌治疗中显示了较高的反应率,已成为晚期膀胱癌化疗的一线药物,然而其在膀胱癌效应机制方面的研究却不多见。本研究探讨吉西他滨体外对人膀胱移行上皮癌细胞系增殖... 背景与目的:吉西他滨(gem c itab ine,GEM)单药或与顺铂合用在晚期膀胱癌治疗中显示了较高的反应率,已成为晚期膀胱癌化疗的一线药物,然而其在膀胱癌效应机制方面的研究却不多见。本研究探讨吉西他滨体外对人膀胱移行上皮癌细胞系增殖、细胞凋亡以及p53、Bax、Bc l-2和Caspase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系B IU-87、5637、T24、EJ细胞,用MTT法检测吉西他滨对各类癌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技术(碘化丙啶)检测吉西他滨对癌细胞周期影响,流式细胞仪Annexin-V法测定细胞凋亡率,流式免疫荧光检测用药前后p53、Bax、Bc l-2、和Caspase3基因表达变化。结果:吉西他滨对体外培养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系均有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低分化肿瘤和倍增时间短的细胞系对吉西他滨敏感性高。吉西他滨1μg/m l作用5637和EJ细胞24 h,导致细胞G1期83.94%与85.46%的阻滞;作用于5637细胞12、24和48 h,凋亡率分别为4.8%、11.7%及23.3%。免疫荧光显示p53、Bc l-2表达没有显著性变化,而Bax、Caspase3却随吉西他滨作用时间延长表达升高。结论:吉西他滨对膀胱移行细胞癌具有抑制作用,细胞分化低、倍增时间短的癌细胞系对吉西他滨更敏感。吉西他滨阻滞细胞于G1,诱导Bax表达上调可能是产生膀胱癌细胞凋亡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吉西他滨 体外 p53 BAX BCL-2 CASPASE3
下载PDF
输尿管上段结石经输尿管镜碎石失败66例再治疗经验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大伟 鲁军 +5 位作者 夏术阶 文伟 张琦 韩邦旻 孙晓文 唐孝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899-900,906,共3页
目的总结输尿管上段结石输尿管镜下碎石失败者再治疗经验。方法2004年2月-2006年9月,66例输尿管镜下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失败患者,包括因结石下段输尿管扭曲,结石下方输尿管炎性狭窄、肉芽组织形成或包裹结石致输尿管镜下未见结... 目的总结输尿管上段结石输尿管镜下碎石失败者再治疗经验。方法2004年2月-2006年9月,66例输尿管镜下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失败患者,包括因结石下段输尿管扭曲,结石下方输尿管炎性狭窄、肉芽组织形成或包裹结石致输尿管镜下未见结石40例,碎石时结石漂人肾盂26例,改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或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结果48例直接改行M—PCNL,均一次将结石完全取净;18例留置双J管1周后行1—4次ESWL后联合药物排石,1个月后拔除双J管,复查KUB、B超,14例结石完全排净,4例结石未击碎排净改行M—PCNL,均一次将残余结石完全取净。术中、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M—PCNL取石损伤小,结石清除率高,是输尿管镜下输尿管上段结石碎石失败的有效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经皮肾镜 碎石术
下载PDF
小肾癌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比较 被引量:28
16
作者 李维国 阮渊 +6 位作者 朱轶勇 荆翌峰 孙晓文 凡杰 鲁军 夏术阶 唐孝达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B超、KUB+IVP、增强CT、MRI以及超声造影在小肾癌中的诊断价值,提高小肾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小肾癌患者的B超、CT、IVP、MRI检查结果,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中35例患者的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和增强CT结果作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B超、KUB+IVP、增强CT、MRI以及超声造影在小肾癌中的诊断价值,提高小肾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小肾癌患者的B超、CT、IVP、MRI检查结果,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中35例患者的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和增强CT结果作对比研究。结果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诊断小肾癌的准确率分别是:B超81.6%、CT94.7%、MRI87.9%、KUB+IVP23.6%、超声造影97.2%。超声造影与螺旋CT对于小肾癌的诊断差异无显著性。结论B超是筛选小肾癌的首选方法,螺旋增强CT为小肾癌定性、定位诊断提供重要参考,超声造影对小肾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肾癌 诊断 超声造影 CT扫描
下载PDF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鹿角状结石 被引量:9
17
作者 鲁军 夏术阶 +3 位作者 陈辉熔 刘建和 孙晓文 唐孝达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1-383,共3页
目的评价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prec/MPCNL)治疗鹿角状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04年10月应用MPCNL治疗32例鹿角状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通道取石28例,二通道3例,三通道1例;一期取石18例,二期14... 目的评价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prec/MPCNL)治疗鹿角状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04年10月应用MPCNL治疗32例鹿角状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通道取石28例,二通道3例,三通道1例;一期取石18例,二期14例。无结石率为90.6%。平均手术时间2.3h。一期取净者住院时间为4~6d,平均4.6d。仅1例于术后第6天肾严重出血,经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后治愈。结论MPCNL治疗鹿角状结石的疗效确切,患者痛苦小、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鹿角状结石 肾动脉栓塞 气囊导尿管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肝脏损害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被引量:11
18
作者 范昱 徐达 +1 位作者 唐孝达 王祥慧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436-437,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肾移植术后肝脏损害的病因及其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收集1980年1月~1996年5月间所作肾移植患者中发生肝脏损害的病例205例419例次,按发病原因进行分类,并分析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损害的特点、治疗方... 目的:探讨临床肾移植术后肝脏损害的病因及其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收集1980年1月~1996年5月间所作肾移植患者中发生肝脏损害的病例205例419例次,按发病原因进行分类,并分析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损害的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结果:药物性肝脏损害占53.70%,病毒性肝炎占27.66%,其它原因引起者占7.64%,原因不清楚者占10.98%。治疗后痊愈75.61%,未愈15.12%,死亡9.27%。结论:免疫抑制药物的肝毒性及病毒性肝炎是肾移植术后肝脏损害的主要原因,在临床上各有其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肝疾病 肝炎病毒 病因 治疗
下载PDF
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9
作者 顾晓 杨尚琪 +2 位作者 唐孝达 刘永 周佩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0-81,共2页
关键词 大鼠 异位心脏移植手术 成功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瘦素(Leptin)与免疫系统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包尔敦 范昱 +4 位作者 董维平 谢匡成 谭建明 唐孝达 乔伟伟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1-314,共4页
为弄清高Leptin水平在不同免疫状态下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选用 8周龄的清洁级BALB/c雄性小鼠共 4 0只 ,分成五组 ,分别用外源性鼠Leptin和Leptin抗体人为形成小鼠的不同Leptin水平状态 ,并利用CsA将小鼠分为正常免疫和免疫抑制状态两类 ... 为弄清高Leptin水平在不同免疫状态下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选用 8周龄的清洁级BALB/c雄性小鼠共 4 0只 ,分成五组 ,分别用外源性鼠Leptin和Leptin抗体人为形成小鼠的不同Leptin水平状态 ,并利用CsA将小鼠分为正常免疫和免疫抑制状态两类 ,两种状态各设对照组 ,测定细胞增殖情况 ;用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和细胞培养液中IL 2、IL 4、IFN γ和Leptin的浓度。正常免疫状态下 ,Leptin组的脾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无差异 ,细胞因子除IFN γ升高外 ,IL 2、IL 4均无差异 ;Leptin抗体组显示脾细胞增殖能力下降 ,各细胞因子测定示显示差异 ;免疫抑制状态下 ,Leptin组的细胞增殖活力较强 ,IL 2、IFN γ水平上升 ,IL 4分泌降低 ,这种结果也在几乎所有体外加入Leptin的各组中出现。表明Leptin可以起免疫调节作用 ,增加IFN γ、IL 2的合成 ,降低IL 4的产生 ,使免疫应答向Th1细胞方向偏离。在正常免疫状态下Leptin的调节作用不明显 ,而在免疫抑制情况下 ,这种调节作用可以得到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免疫 细胞增殖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