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骨干亲本周8425B抗条锈病优异基因在其衍生品种中的遗传解析
1
作者 李俣佳 许豪 +8 位作者 于士男 唐建卫 李巧云 高艳 郑继周 董纯豪 袁雨豪 郑天存 殷贵鸿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共16页
周8425B是黄淮海麦区应用较广泛的矮秆大穗、抗病抗逆小麦骨干亲本,解析周8425B衍生品种的条锈病抗性遗传表现及其携带的抗条锈病基因遗传传递信息对新品种选用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以条锈病强毒力生理小种条中34(CYR34)单一菌种对收集... 周8425B是黄淮海麦区应用较广泛的矮秆大穗、抗病抗逆小麦骨干亲本,解析周8425B衍生品种的条锈病抗性遗传表现及其携带的抗条锈病基因遗传传递信息对新品种选用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以条锈病强毒力生理小种条中34(CYR34)单一菌种对收集的222份周8425B衍生品种进行苗期条锈病抗性鉴定,以CYR34为主的混合菌种对衍生品种进行成株期条锈病抗性鉴定,利用周8425B携带的抗条锈病基因YrZH84、YrZH84.2、Yr30、YrZH22和Yr9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衍生品种进行基因型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周8425B苗期和成株期对目前强毒力优势菌种CYR34均表现高抗条锈病。在222份周8425B的衍生品种中,2年表现稳定成株期抗病的衍生品种有昌麦9号、济研麦10、百农4199、赛德麦7号和郑麦103等14份,占比6.3%;表现稳定全生育期抗病的衍生品种有周麦11、周麦22、周麦26、周麦36、兰天36、存麦16和郑品麦8号等52份,占比23.4%。周8425B衍生品种主要通过周麦11、周麦12、周麦13、周麦15、周麦16和周麦17等6个子一代再次衍生到子二代。子一代中周麦16和周麦13由于具有较好的农艺性状直接衍生出较多品种,周麦12与周麦13培育出子二代周麦22衍生出45个子三代,周麦11培育出矮抗58衍生出54个子三代。周8425B携带的YrZH84、YrZH84.2、YrZH22、Yr30和Yr9在衍生后代中的频率分别为34.7%、14.9%、41.9%、66.2%和67.1%。仅携带其中1个抗病基因的衍生品种以携带YrZH84的平均严重度最低,为15.4%;聚合2个抗病基因的衍生品种中,以携带YrZH84+YrZH22的平均严重度最低,为20.0%;聚合3个抗病基因的衍生品种中,以携带YrZH84+YrZH22+Yr9的平均严重度最低,为17.2%;聚合4个抗病基因的衍生品种中,携带YrZH84+YrZH22+Yr30+Yr9的平均严重度为16.9%,携带YrZH84.2+YrZH22+Yr30+Yr9的平均严重度为38.4%。苗期以携带全生育期抗性基因YrZH84或含有YrZH84的基因组合的衍生品种的抗病性较好。研究结果为中国小麦骨干种质周8425B的持续改良利用提供了条锈病基因信息,鉴定出对强毒力生理小种CYR34表现抗病的衍生新种质,为我国小麦抗条锈病遗传育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周8425B 抗条锈病基因 遗传解析 衍生系
下载PDF
贮藏蛋白组分对小麦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食品加工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4
2
作者 唐建卫 刘建军 +5 位作者 张平平 张艳 肖永贵 曲延英 张勇 何中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937-2946,共10页
【目的】贮藏蛋白组成与组分含量显著影响食品加工品质,研究贮藏蛋白组分含量对加工品质的影响,指导小麦品质改良。【方法】选用近几年北方冬麦区育成的优质品种和高代品系及山东省主栽品种为材料,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和凝胶... 【目的】贮藏蛋白组成与组分含量显著影响食品加工品质,研究贮藏蛋白组分含量对加工品质的影响,指导小麦品质改良。【方法】选用近几年北方冬麦区育成的优质品种和高代品系及山东省主栽品种为材料,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和凝胶色谱(SE-HPLC)方法对贮藏蛋白组分进行量化,并分析它们与面团流变学特性、面包、面条和馒头加工品质的关系。【结果】谷蛋白总量(Glu)、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含量和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含量与反映面筋强度的和面时间、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最大抗延阻力呈1%显著正相关(r=0.61~0.83),与面包品质均呈显著正相关(r=0.34~0.85),而醇溶蛋白与谷蛋白含量比(Gli/Glu)与这些参数均呈显著负相关(r=-0.37~-0.85,P<0.05)。SDS不溶性谷蛋白聚合体百分含量(%UPP)与面团稳定时间和最大抗延阻力呈对数关系,决定系数分别达0.84和0.86;与面包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76,P<0.001),决定系数为0.58。Glu、HMW-GS、LMW-GS和%UPP与面条的色泽、硬度、总分和馒头的光滑度呈5%显著负相关(r=-0.36~-0.63),而Gli/Glu与这些参数呈5%显著正相关(r=0.37~0.57)。醇溶蛋白总量及各组分含量与馒头的压缩张驰性呈1%显著正相关,与馒头的总评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贮藏蛋白组分含量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包品质影响较大,当Glu和%UPP分别达到32.5AU和48.9%时,面筋强度(稳定时间大于10.0min)和面包品质较优,而对面条和馒头品质影响相对较小,且多为负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贮藏蛋白 面包品质 面条品质 馒头品质
下载PDF
小麦Glu-1位点变异和1B/1R易位对谷蛋白亚基表达量和面包加工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唐建卫 刘建军 +4 位作者 张平平 肖永贵 张勇 曲延英 何中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1-577,共7页
选用北方冬麦区近年来育成的优质强筋品种及山东省主栽品种共42份,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和凝胶色谱法(SE-HPLC)对小麦贮藏蛋白组分进行量化,分析了不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对其表达量、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包加工... 选用北方冬麦区近年来育成的优质强筋品种及山东省主栽品种共42份,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和凝胶色谱法(SE-HPLC)对小麦贮藏蛋白组分进行量化,分析了不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对其表达量、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包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Glu-D1位点对谷蛋白亚基含量和加工品质的加性效应最大,达5%显著水平,贡献率为28.5%~71.3%。在Glu-A1和Glu-D1位点,单个亚基对谷蛋白亚基含量和加工品质的贡献分别为1>2*>N和5+10>2+12>4+12,而在Glu-B1位点,则表现为差异不显著。不同亚基组合的HMW–GS表达量差异达5%显著水平,相同亚基组合的品种间贮藏蛋白组分表达量的变异较大,亚基表达量的差异可能是导致品种间品质差异的重要原因。1B/1R易位显著降低LMW-GS、谷蛋白总量和%UPP,导致加工品质变劣。选择具有优质亚基组合,且谷蛋白亚基表达量高的类型,是有效改良面筋强度,进一步提高优质新品种选育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贮藏蛋白 表达量 面团流变学特性 1B/1R HPLC
下载PDF
济麦20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包加工品质稳定性及与蛋白质组分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唐建卫 刘建军 +5 位作者 张平平 张艳 李豪圣 赵振东 曲延英 何中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788-1793,共6页
以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济麦20在2005-2006年度山东省及天津24个地点的样品为材料,分析了磨粉品质、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包品质,并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和凝胶色谱法(SE—HPLC)对其贮藏蛋白组分进行了量化。结果表明,济麦20... 以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济麦20在2005-2006年度山东省及天津24个地点的样品为材料,分析了磨粉品质、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包品质,并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和凝胶色谱法(SE—HPLC)对其贮藏蛋白组分进行了量化。结果表明,济麦20的多数品质指标较稳定,面包品质较好,体积较大,仅籽粒硬度、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面包颈高的变异系数较大。容重、蛋白质含量和籽粒硬度是影响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包加工品质变异的重要因素,籽粒硬度与拉伸面积和最大抗延阻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3(P〈0.01)和0.47(P〈0.05),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吸水率、形成时间和延伸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6(P〈0.05)、0.71(P〈0.001)和0.77(P〈0.001)。容重和籽粒硬度与向包总分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2(P〈0.01)和0.50(P〈0.05);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面包体积极显著正相关(r=0.55,P〈0.01)。贮藏蛋白组分含量显著影响面团流变学特性,谷蛋白、醇溶蛋白、SDS可溶性谷蛋白聚合体、HMW—GS以及LMW—GS含量与面团形成时间和延伸性极显著正相关(r=0.55-0.79,P〈0.01或P〈0.001),高分予量与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含量比例(HMW/LMW)与面团延伸性旱显著正相关(r=0.46,P〈0.05)。HMW.GS含量和HMW/LMW与面包体积均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6和0.64(P〈0.001),SDS不溶性谷蛋白聚合体百分含量与面包结构和总分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3(P〈0.01)和0.48(P〈0.05)。上述信息对理解和改良小麦品质的稳定性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小麦 面包品质 贮藏蛋白 高效液相色谱 品质稳定性
下载PDF
济麦20在不同环境中面条品质稳定性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唐建卫 张平平 +5 位作者 刘建军 张艳 李豪圣 赵振东 张业伦 何中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26,共9页
以面包面条兼用型小麦新品种济麦20在2005~2006年度山东省及天津市24个地点的样品为材料,分析了磨粉品质、面团流变学特性、淀粉糊化特性、面片颜色和面条加工品质,并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和凝胶色谱(SE-HPLC)对贮藏蛋白组... 以面包面条兼用型小麦新品种济麦20在2005~2006年度山东省及天津市24个地点的样品为材料,分析了磨粉品质、面团流变学特性、淀粉糊化特性、面片颜色和面条加工品质,并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和凝胶色谱(SE-HPLC)对贮藏蛋白组分进行了量化。济麦20的面条加工品质优良且比较稳定,面条色泽呈亮奶黄色且稳定,硬度适中,黏弹性好;籽粒硬度、部分面团流变学特性和淀粉糊化特性变异系数较大,但对面条加工品质影响较小。容重和蛋白质含量是影响济麦20在不同地点面条加工品质的主要因素,容重与面粉、煮熟鲜面条、面片0 h和24 h的L值(亮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3(P〈0.01)、0.69、0.64和0.78(P〈0.001),与面条硬度和食味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5(P〈0.05)和0.55(P〈0.01)。面粉蛋白质含量与面粉、面片0 h和24 h的L值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0.69(P〈0.001)和-0.60(P〈0.01),与面条食味、总分和硬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7、-0.46(P〈0.05)和-0.60(P〈0.01);虽然蛋白质含量对面条品质部分指标有较大负面影响,但蛋白质质量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对面条品质影响不大。蛋白质含量和容重等磨粉品质是影响济麦20在不同地点面条品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面条品质 贮藏蛋白 容重 品质稳定性
下载PDF
近十年基于重要小麦亲本周麦22的遗传改良 被引量:3
6
作者 唐建卫 高艳 +3 位作者 胡润雨 张根源 殷贵鸿 耿洪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3-271,共9页
为掌握近十年来黄淮麦区小麦遗传改良的进展和性状间的遗传差异,选用黄淮麦区骨干亲本周麦22及其衍生的22个小麦新品种为材料,研究其产量性状和品质指标,并对其衍生方式、遗传进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周麦22衍生系的平均产量和穗数分别... 为掌握近十年来黄淮麦区小麦遗传改良的进展和性状间的遗传差异,选用黄淮麦区骨干亲本周麦22及其衍生的22个小麦新品种为材料,研究其产量性状和品质指标,并对其衍生方式、遗传进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周麦22衍生系的平均产量和穗数分别较周麦22提高598.7 kg·hm^(-2)和12.6个·m^(-1),遗传增益分别为10.1%和17.6%,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而周麦22衍生系的千粒重、穗粒数和株高与周麦22均无显著差异。通过周麦22培育出4个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占衍生品种总数的18.2%。周麦22衍生系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SDS沉淀值和吸水率较周麦22均显著降低,遗传增益分别为-4.6%、-11.1%、-5.2%和-1.7%;面筋指数和面团稳定时间较周麦22均显著提高,遗传增益分别为148.2%和41.2%;籽粒硬度和面团形成时间较周麦22略有降低,但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周麦22衍生品种产量的提高主要来源于穗数和千粒重的提高,蛋白质质量性状在遗传改良中有所提高,但蛋白质数量性状呈下降趋势。加强蛋白质质量与数量性状的协调改良已成为当前小麦品质改良的重点和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周麦22 衍生系 遗传改良 品质
下载PDF
糯小麦快速选育及糯性亚基纯合速度对选择的响应
7
作者 唐建卫 袁留 +4 位作者 李俣佳 高艳 李英琪 李巧云 殷贵鸿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48-856,共9页
为创建糯小麦快速育种程序,进而培育出优质糯小麦新品种,选用4份糯性亲本材料和6份非糯性亲本材料进行杂交,并对分离后代进行早代籽粒碘染、乳熟期田间单株籽粒碘染选择、农艺性状选择、多重PCR分子标记检测和淀粉糊化特性测定。结果显... 为创建糯小麦快速育种程序,进而培育出优质糯小麦新品种,选用4份糯性亲本材料和6份非糯性亲本材料进行杂交,并对分离后代进行早代籽粒碘染、乳熟期田间单株籽粒碘染选择、农艺性状选择、多重PCR分子标记检测和淀粉糊化特性测定。结果显示,糯性亲本作母本或父本,F 0代杂交籽粒均为非糯;大部分杂交组合F 1代自交籽粒中糯性籽粒的出现频率符合1/64的分离比例;非糯性材料作父本的三交组合F 1代自交分离后,糯性籽粒的出现频率符合1/512的分离比例。13个组合中,5个组合的糯粒比例达到100%,7个组合的糯粒比例超过98%,而没有经过籽粒碘染筛选的3个组合的糯粒比例仅为0.79%~6.10%,说明糯性亚基纯合速度对选择可做出快速响应,经过1代籽粒糯性筛选,糯性遗传即可稳定。中选单株均具有糯性小麦典型的RVA图谱,糯小麦面粉的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回生值和峰值时间较非糯小麦面粉显著降低,而峰值黏度、稀懈值和糊化温度在糯小麦和非糯小麦之间差异不显著。对经过2代籽粒糯性筛选的13个杂交组合共410份单株材料进行多重PCR检测,发现全糯质小麦398株,占比97.1%;正常类型小麦12株,占比2.9%。经过2轮筛选,获得农艺性状优良的糯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小麦 早期鉴定 碘染色法 多重PCR 快速育种
下载PDF
小麦淀粉RVA特性的QTL定位及效应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姗 胡润雨 +5 位作者 于士男 许豪 唐建卫 李巧云 焦竹青 殷贵鸿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57-1967,共11页
小麦淀粉糊化(RVA)特性是评价小麦加工品质重要指标之一。为进一步挖掘优质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相关数量性状位点(QTL)及位点间效应差异,以周麦23/郑麦366的F8代重组自交系(RIL)群体的237个家系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利用55K核苷酸多态性(SNP... 小麦淀粉糊化(RVA)特性是评价小麦加工品质重要指标之一。为进一步挖掘优质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相关数量性状位点(QTL)及位点间效应差异,以周麦23/郑麦366的F8代重组自交系(RIL)群体的237个家系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利用55K核苷酸多态性(SNP)芯片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根据2年3点5个环境下的数据对小麦淀粉RVA参数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96个QTL位点,位于21条染色体上,稳定位点共有8个,其中调控峰值黏度的Qpv.hau-4A.1和Qpv.hau-6A.1以及调控崩解值的Qbd.hau-4A.1和Qbd.hau-6A.1能够同时在2个以上的环境中检测到,分别解释了2.55%~24.23%、2.60%~6.00%、11.50%~48.30%和3.86%~8.09%的表型变异,调控峰值黏度的Qpv.hau-6A.1可能为新的QTL位点,其增效等位基因来源于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郑麦366,对峰值黏度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与面条的弹性和韧性有关。QTL聚合效应分析结果发现,Qpv.hau-4A.1和Qpv.hau-6A.1能极显著提高峰值黏度,且两者对峰值黏度具有显著的累加效应。此外,在4A和6A染色体上存在QTL富集区或者一因多效现象。这些重要区段和QTL位点为优质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55K SNP芯片 QTL定位 淀粉糊化特性
下载PDF
小麦茎基腐病抗性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巧云 郭振峰 +3 位作者 郝晓鹏 唐建卫 高艳 殷贵鸿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1-599,共9页
小麦茎基腐病是由镰刀菌属多种真菌引起的一种世界性重要病害,严重影响小麦品质与产量。近些年来,该病害频繁发生,对粮食可持续生产和人畜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小麦茎基腐病抗性鉴定的接种方法及评价体系比较混乱,严重制约其抗... 小麦茎基腐病是由镰刀菌属多种真菌引起的一种世界性重要病害,严重影响小麦品质与产量。近些年来,该病害频繁发生,对粮食可持续生产和人畜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小麦茎基腐病抗性鉴定的接种方法及评价体系比较混乱,严重制约其抗性遗传育种与抗病机理研究的快速发展。本文从苗期与成株期抗性鉴定两个方面,对该病害抗性鉴定常用的接种方法、培养条件及抗性评价体系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指出苗期抗性鉴定宜采用孢子液浸泡法和天然培养基接种法,以茎基腐病症状分级为指标进行抗性评价;成株期抗性鉴定宜采用天然培养基接种法,以病蘖率结合茎秆症状严重程度作为评价指标比较合适。最后,为建立高效统一的茎基腐病抗性鉴定方法,提出了增强苗期抗性鉴定标准化、注重成株期抗性鉴定研究的建议,以期为小麦茎基腐病抗性的准确鉴定提供有益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茎基腐病 苗期抗性 成株期抗性 抗性鉴定
下载PDF
河南省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基因型、丰产性、农艺与品质性状测定
10
作者 许豪 王益林 +9 位作者 于士男 郝晓鹏 高铭爽 郑继周 唐建卫 李巧云 高艳 董纯豪 袁雨豪 殷贵鸿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86-196,共11页
【目的】筛选对小麦赤霉病有良好抗性且农艺性状、品质优良的小麦新品种。【方法】选择河南省小麦抗赤霉病组区域试验中参试的5个新品种及2个对照品种,在2019—2020、2020—2021年连续2 a采用单花滴注接种法进行田间赤霉病抗性鉴定,同... 【目的】筛选对小麦赤霉病有良好抗性且农艺性状、品质优良的小麦新品种。【方法】选择河南省小麦抗赤霉病组区域试验中参试的5个新品种及2个对照品种,在2019—2020、2020—2021年连续2 a采用单花滴注接种法进行田间赤霉病抗性鉴定,同时利用与Fhb1、Fhb2、Fhb4、Fhb5、Fhb7功能标记或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其进行基因型检测,并对其冬春性、产量构成因素、株高和抗寒性等主要农艺性状,以及蛋白质含量、硬度、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等主要品质性状进行测定。【结果】7个参试品种平均病小穗率为42.2%,平均严重度3.0,参试品种的2 a平均产量为7105.4 kg·hm^(-2),平均分蘖成穗率为42.4%;郑麦113为弱春性,其余小麦新品种均为半冬性品种;参试品种平均全生育期为217 d,抗冬寒性变幅为2~3级,抗春寒性变幅为2~4级,平均株高为76.7 cm,百农207和机麦1号落粒性为3级,属易落粒品种。参试品种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14.8%,总淀粉含量平均值为61.2%,直链淀粉含量平均值为19.4%,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比值(直/支比)平均值为0.47,糊化温度平均值为88.7℃,硬度指数平均值为58.1,沉淀值平均值为68.4,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31.5%和54.8。【结论】分子标记检测表明,豫农903、豫农904携带抗赤霉病基因Fhb1,机麦1号、郑麦9134携带Fhb5。郑麦9134、豫农904和豫农9033个半冬性新品种2 a平均产量均优于对照品种百农207,抗寒性和抗倒性也优于对照品种。豫农903、豫农904、郑麦9134综合性状优良,可作为小麦抗赤霉病遗传改良的种质和新品种加以改良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赤霉病 分子标记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下载PDF
周8425B抗叶锈病基因LrZH84和LrZH22/Lr13在其衍生品种中的遗传解析
11
作者 董纯豪 李俣佳 +6 位作者 唐建卫 郑继周 邱军 谷登斌 王道文 郑天存 殷贵鸿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6期897-906,共10页
【目的】分析小麦骨干亲本周8425B的207份衍生品种中叶锈病抗性基因LrZH84和LrZH22/Lr13的分布及遗传效应。【方法】对小麦骨干亲本周8425B及其207份衍生品种开展叶锈病苗期抗性接种鉴定,同时利用叶锈病抗性基因LrZH84和LrZH22/Lr13的... 【目的】分析小麦骨干亲本周8425B的207份衍生品种中叶锈病抗性基因LrZH84和LrZH22/Lr13的分布及遗传效应。【方法】对小麦骨干亲本周8425B及其207份衍生品种开展叶锈病苗期抗性接种鉴定,同时利用叶锈病抗性基因LrZH84和LrZH22/Lr13的连锁标记或功能标记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207份衍生品种对目前叶锈菌中强毒力优势生理小种KKSQ、TKTS、TKGQ均表现中抗及其以上水平的材料有42份,所占比例为20.3%;31份衍生品种仅携带LrZH84基因,其中对鉴定的3个生理小种表现中抗水平的分别有8、10、8份,所占比例分别为25.8%、32.3%、25.8%;46份衍生品种仅携带LrZH22/Lr13基因,其中对鉴定的3个生理小种表现中抗水平的分别有21、31、25份,所占比例分别为45.7%、67.4%、54.3%;14份衍生品种同时携带LrZH84和LrZH22/Lr13抗病基因,其中对鉴定的3个生理小种表现中抗水平的分别有9、11、11份,所占比例分别为64.2%、78.6%、78.6%;116份衍生品种均不携带LrZH84和LrZH22/Lr13抗病基因,其中对鉴定的3个生理小种表现中抗水平的分别有19、21、20份,所占比例分别为16.4%、18.1%、17.2%。【结论】叶锈病抗性基因LrZH22/Lr13的苗期抗性效应优于LrZH84,聚合两个叶锈病抗性基因的苗期抗性效应优于单个基因;需加强不同抗性基因的聚合,培育新的具有持久抗性的小麦新品种从而有效控制小麦叶锈病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叶锈病 周8425B 抗叶锈病基因 衍生系 遗传解析
下载PDF
春化、光周期和矮秆基因在不同国家小麦品种中的分布及其效应 被引量:26
12
作者 杨芳萍 夏先春 +8 位作者 张勇 张晓科 刘建军 唐建卫 杨学明 张俊儒 刘茜 李式昭 何中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55-1166,共12页
为促进国外种质资源在我国的有效利用,将14个国家的100份代表性小麦品种在国内的8个代表性地点种植,调查抽穗期、成熟期和株高,并以4个春化基因(Vrn-A1、Vrn-B1、Vrn-D1和Vrn-B3)、1个光周期基因(Ppd-D1a)及2个矮秆基因(Rht-B1b和Rht-D... 为促进国外种质资源在我国的有效利用,将14个国家的100份代表性小麦品种在国内的8个代表性地点种植,调查抽穗期、成熟期和株高,并以4个春化基因(Vrn-A1、Vrn-B1、Vrn-D1和Vrn-B3)、1个光周期基因(Ppd-D1a)及2个矮秆基因(Rht-B1b和Rht-D1b)的分子标记检测所有品种的基因型。春化基因Vrn-A1a、Vrn-B1、Vrn-D1和vrn-A1+vrn-B1+vrn-D1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0%、21.0%、21.0%和64.0%;显性等位变异Vrn-A1a、Vrn-B1和Vrn-D1主要存在于来自中国春麦区及意大利、印度、加拿大、墨西哥和澳大利亚的品种中,这些品种一般为春性类型;春化位点均为隐性等位变异或vrn-A1+vrn-D1+Vrn-B1的品种主要分布在中国冬麦区、美国冬麦区、俄罗斯冬麦区,以及英国、法国、德国、罗马尼亚、土耳其和匈牙利,这些地区的小麦均为冬性类型。秋播时,供试品种均能正常抽穗,且携带春化显性变异的材料较隐性类型抽穗早,显性等位变异表现加性效应,4个春化位点均为隐性变异的一些欧美材料因抽穗太晚在杨凌和成都不能正常成熟;而春播时,显性等位变异基因型抽穗的频率高,隐性等位变异基因型基本不能抽穗。光周期不敏感基因Ppd-D1a的分布频率为68.0%,主要分布在中国、法国、罗马尼亚、俄罗斯、墨西哥、澳大利亚和印度,而光周期敏感等位变异Ppd-D1b主要分布在英国、德国、匈牙利和加拿大等中高纬度地区;携带Ppd-D1a的品种较携带Ppd-D1b的品种抽穗早,大多数Ppd-D1a品种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均能成熟,大部分Ppd-D1b品种在短日照条件下不能成熟。Rht-B1b和Rht-D1b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3.0%和35.0%,其中,Rht-B1b主要分布于美国、罗马尼亚、土耳其、意大利、墨西哥和澳大利亚,Rht-D1b主要分布于中国、德国、英国、意大利和印度。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品种携带Rht-B1b或Rht-D1b之一,而这2个基因在高纬度地区分布频率较低。Rht-B1b、Rht-D1b和Ppd-D1a的降秆作用均达显著水平,Rht-B1b和Rht-D1b的加性效应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春化基因 Ppd-D1a Rht-B1b和Rht-D1b 分子标记
下载PDF
小麦骨干亲本周8425B及其衍生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加工品质综合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唐建卫 殷贵鸿 +9 位作者 高艳 王丽娜 韩玉林 黄峰 于海飞 杨光宇 李新平 肖永贵 张艳 阎俊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7-784,共8页
为给小麦骨干亲本周8425B及其衍生品种在小麦育种中的进一步利用提供参考,对周8425B及其衍生的50份在我国生产和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后代品种(系)的系谱、农艺性状和加工品质进行了分析及1B/1R检测。结果表明,周8425B基因的传递主要是... 为给小麦骨干亲本周8425B及其衍生品种在小麦育种中的进一步利用提供参考,对周8425B及其衍生的50份在我国生产和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后代品种(系)的系谱、农艺性状和加工品质进行了分析及1B/1R检测。结果表明,周8425B基因的传递主要是通过子一代周麦11、12、13和16号传递到子二代和子三代中,其中由子一代周麦13号衍生的品种(系)占全部衍生后代的40%,其次是周麦16号和周麦11号的衍生品种(系),分别占全部衍生后代的20%和18%。周8425B为1B/1R易位系,在其后代50份衍生品种(系)中1B/1R易位系占78%,其中在子一代中1B/1R易位系为87.5%,在子二代中为85.7%,在子三代中仅为42.6%。在衍生品种(系)中,44份材料的产量较周8425B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产量最高的是周麦23号,其产量为8.73t·hm-2,其次是阳光58、周麦22及徐麦270;面条评分最好的是豫展4号,其次是徐麦270和鹤麦026;徐麦270的产量相对较高,面条品质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8425B 衍生品种 农艺性状 加工品质
下载PDF
混合实验仪参数与和面仪、快速黏度仪参数的关系及其对面条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艳 唐建卫 +1 位作者 Geoffroy D’HUMIERES 何中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41-1448,共8页
快速准确的评价方法对面条品质遗传改良至关重要。法国肖邦公司(Chopin Technologies,France)最新推出的混合实验仪(Mixolab)可以同时测定面粉加水后恒温揉混及面团升温后蛋白质弱化和淀粉糊化特性,明确其与现有类似仪器如和面仪和快速... 快速准确的评价方法对面条品质遗传改良至关重要。法国肖邦公司(Chopin Technologies,France)最新推出的混合实验仪(Mixolab)可以同时测定面粉加水后恒温揉混及面团升温后蛋白质弱化和淀粉糊化特性,明确其与现有类似仪器如和面仪和快速黏度测试仪等的关系对小麦品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混合实验仪、和面仪、快速黏度测试仪测定了60份小麦品种的有关参数,并对面条品质进行感官评价,分析了相关参数间的关系及预测面条品质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可以用混合实验仪的稳定时间很好地预测和面仪参数峰值曲线面积、峰值时间和8min带宽,可分别解释其变异的75.7%、74.6%和56.5%;混合实验仪的C3值、C4值、C5值和吸水率是预测淀粉糊化特性的重要参数,C3值、C4值和C5值与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和最终黏度的相关系数在0.57~0.62之间,吸水率与峰值黏度和最终黏度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62(P<0.01)和-0.55(P<0.01)。混合实验仪对面条色泽预测的准确性高达75.7%,但预测面条软硬度、黏弹性、光滑性等口感品质性状的准确性较低,只能解释变异的13.2%~30.5%,因此,面条口感质地特性还应以感官评价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实验仪 和面仪 快速黏度测试仪 普通小麦 面条品质
下载PDF
黄淮麦区小麦馒头加工品质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峰 殷贵鸿 +4 位作者 韩玉林 王丽娜 唐建卫 李新平 杨光宇 《粮油食品科技》 2011年第3期14-18,共5页
选用黄淮麦区南部主栽品种和近几年国家审定的品种共42个,研究其馒头加工品质与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的关系及影响馒头品质的主要小麦品质性状。结果表明:42个小麦品种馒头总评分75.8分,达到80分以上的占24%;适合制作优质馒头的品种有豫农03... 选用黄淮麦区南部主栽品种和近几年国家审定的品种共42个,研究其馒头加工品质与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的关系及影响馒头品质的主要小麦品质性状。结果表明:42个小麦品种馒头总评分75.8分,达到80分以上的占24%;适合制作优质馒头的品种有豫农035、郑育麦029、周99133、周麦16、花培5号、周麦19、偃展4110、漯4518、豫麦34和丰舞981。馒头总评分与面粉白度和亮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面粉灰分、直链淀粉和膨胀势呈显著负相关。对主要小麦品质性状进行协调选择是选育优质馒头小麦品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质性状 馒头加工品质 黄淮
下载PDF
小麦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遗传分析 被引量:25
16
作者 唐建卫 殷贵鸿 +5 位作者 王丽娜 韩玉林 黄峰 于海飞 杨光宇 李新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01-1706,共6页
利用7个面筋品质不同的小麦品种(系),按Griffing双列杂交法II配制21个杂交组合,对小麦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进行了遗传分析。在7个亲本中,新麦18的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均较高,一般配合力好,能显著地提高杂种后代的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 利用7个面筋品质不同的小麦品种(系),按Griffing双列杂交法II配制21个杂交组合,对小麦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进行了遗传分析。在7个亲本中,新麦18的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均较高,一般配合力好,能显著地提高杂种后代的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周8425B湿面筋含量最高,一般配合力较好,可以较快地提高后代湿面筋含量,但后代面筋指数较差,综合品质不易得到提高。小麦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不仅受加性和显性效应影响,还存在非等位基因间互作。湿面筋含量的高值受显性基因控制,早代即可表达,容易选择;而面筋指数的高值却受隐性基因控制,早代不宜选择。湿面筋含量狭义遗传力相对较低,而面筋指数狭义遗传力较高,且二者间相关性不强。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具有实验操作简单、方便快捷、需要样品少等优点,可用于指导优质育种和小麦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湿面筋含量 面筋指数 配合力 品质
下载PDF
周麦16号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及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唐建卫 殷贵鸿 +5 位作者 韩玉林 黄峰 王丽娜 于海飞 杨光宇 李新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18,共5页
利用双列杂交Ⅱ试验研究了周麦16号等5个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周麦16号属矮秆、大穗、大粒型品种,其株高、穗长、千粒重的一般配合力效应较好,可以显著降低后代的株高,增加后代穗长和千粒重。其独特的... 利用双列杂交Ⅱ试验研究了周麦16号等5个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周麦16号属矮秆、大穗、大粒型品种,其株高、穗长、千粒重的一般配合力效应较好,可以显著降低后代的株高,增加后代穗长和千粒重。其独特的短倒二节间长和较长的穗下节间一般配合力效应较好,结合短的旗叶长和较宽的旗叶宽,形成了良好的冠层结构,这些特有性状使其成为黄淮麦区育种骨干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周麦16号 配合力 矮秆 千粒重
下载PDF
栽培措施对周麦23号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唐建卫 王丽娜 +5 位作者 殷贵鸿 韩玉林 黄峰 于海飞 杨光宇 李新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8-31,共4页
为探讨小麦新品种周麦23号的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措施,采用三因子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播期(X1)、播量(X2)、追肥量(X3)对周麦23号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周麦23号的株高主要受播期影响,在10月21日播种时,... 为探讨小麦新品种周麦23号的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措施,采用三因子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播期(X1)、播量(X2)、追肥量(X3)对周麦23号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周麦23号的株高主要受播期影响,在10月21日播种时,株高最低(80.7 cm),10月10日播种植株最高(90.27 cm)。产量主要受播期、播量和追肥量的共同作用,建立的产量模型:Y=10 660.49-520.18X1-233.93X3-166.38X22+237.56X2X3,在10月10日播种,216万苗/hm2基本苗,追肥量225 kg/hm2时,预测产量将达最大值,为12 161.91 kg/hm2。播量和追肥量与周麦23号穗数和穗粒数分别表现为二次曲线和线性关系,而千粒重同时受播期、播量和追肥量的共同作用。周麦23号的沉降值、揉混仪峰宽、8 min带宽均受播期和追肥量互作影响,和面时间受播期、播量与追肥量的共同作用。建议周麦23号在高肥水地块于10月13日播种,基本苗216万~270万苗/hm2,于拔节期追施尿素225~255 kg/hm2,若遇暖冬年份,播种期可适当推迟,增加播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栽培措施 播期 播量 追肥量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小麦面粉白度与色泽因子配合力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唐建卫 殷贵鸿 +6 位作者 韩玉林 黄峰 王丽娜 高艳 于海飞 杨光宇 李新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35-941,共7页
为探讨面粉白度与色泽相关因子的遗传特性及相互关系,选择11个在面粉白度等性状方面具有不同特点的小麦品种作亲本,按5×6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杂交组合,对30个F1杂种和11个亲本的面粉白度与色泽相关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面... 为探讨面粉白度与色泽相关因子的遗传特性及相互关系,选择11个在面粉白度等性状方面具有不同特点的小麦品种作亲本,按5×6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杂交组合,对30个F1杂种和11个亲本的面粉白度与色泽相关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面粉白度、黄色素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在亲本表型值与其一般配合力效应值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在亲本表型值间和一般配合力效应值间,面粉白度与黄色素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与多酚氧化酶活性间无显著相关性。面粉白度、黄色素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都较高,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适合在早代进行选择。德麦3号、济麦22号和济麦20号都能较好地降低后代的黄色素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是小麦白度育种中较适宜选择的亲本。在优质中强筋小麦育种中,不应过分追求面粉的白度和亮度,但可通过对低多酚氧化酶活性和低黄色素含量的选择,培育面粉色泽优良的小麦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白度 黄色素含量 多酚氧化酶活性 配合力
下载PDF
职代会在企业顺利平稳搬迁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唐建卫 《工会理论研究》 2016年第2期34-36,共3页
企业搬迁,是企业改革调整和发展的里程碑,但搬迁涉及全体员工的切身利益,容易产生劳动纠纷。本文以"上海科尔本施密特活塞有限公司"为例(文中简称"活塞公司"),就企业搬迁过程中如何发挥职代会作用,如何履职维权等... 企业搬迁,是企业改革调整和发展的里程碑,但搬迁涉及全体员工的切身利益,容易产生劳动纠纷。本文以"上海科尔本施密特活塞有限公司"为例(文中简称"活塞公司"),就企业搬迁过程中如何发挥职代会作用,如何履职维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提出了具体的做法和措施,以便于职代会既能够有效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又能促进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搬迁 职代会 民主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