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支持与中老年人常见慢性病患病风险的关系
1
作者 黄馨雨 唐晓君 +4 位作者 邱景富 陈莉玲 唐文革 丁贤彬 胡耀月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9期24-30,共7页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与中老年人常见慢性病患病风险的关系,以期为预防中老年慢性病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于2018年9月—2019年2月进行,采用面对面访谈方式调查重庆市11 014名50岁以上中老年人社会支持及慢性病患病状况,并采用多元Lo...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与中老年人常见慢性病患病风险的关系,以期为预防中老年慢性病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于2018年9月—2019年2月进行,采用面对面访谈方式调查重庆市11 014名50岁以上中老年人社会支持及慢性病患病状况,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结果 5 667人(51.5%)患有高血压,3 743人(34.0%)患有高血脂,2 683人(24.4%)患有糖尿病, 1 011人(9.2%)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 026人(27.5%)社会支持评分为0分,只有651人(5.9%)社会支持评分为4分。校正性别及年龄后发现,社会支持评分高的研究对象患高血压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风险较低,但其患高血脂的风险较高(P<0.05)。进一步校正其他社会人口学特征后,社会支持评分与高血压的关联消失,而社会支持评分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关联减弱;该关联在调整社会人口学特征及生活方式因素后也不再显著(P>0.05)。社会支持评分与糖尿病、冠心病以及脑卒中关联均不显著(P>0.05)。与家人总是提供经济帮助相比,家人偶尔提供经济帮助可降低高血脂患病风险(P<0.05);家人有时提供经济帮助则可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卒中的患病风险(P<0.05)。过去1年从未与他人一起参加活动的研究对象患高血压的风险为每月与他人参加活动至少9次的研究对象的1.30倍(P<0.05)。而每月与他人参加活动次数越少,患高血脂风险越小。处于危机时从未获得人们的帮助可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P<0.05)。结论 社会支持对中老年人群身体健康有显著影响,社会支持水平低是某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因此,给予中老年人足够的社会支持有助于中老年人预防慢性病及延缓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支持 慢性病 中老年人 健康
下载PDF
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专业人员培训需求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唐文革 杨小伶 李全乐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3893-3895,3896,共4页
[目的]了解我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专业人员的培训需求。[方法]问卷调查和电话核实相结合。[结果]96.28%的人员认为需要接受培训;89.41%的认为参加培训的主要原因是岗位工作需要;66.58%的认为合适的培训天数在7d内;57.15%的认为每年... [目的]了解我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专业人员的培训需求。[方法]问卷调查和电话核实相结合。[结果]96.28%的人员认为需要接受培训;89.41%的认为参加培训的主要原因是岗位工作需要;66.58%的认为合适的培训天数在7d内;57.15%的认为每年外出培训2~3次最合适;70.64%的认为实践操作是适宜的培训方法;培训需求位居前5位的具体内容为现场调查和处理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常用统计软件应用、数据管理与分析、项目设计与管理;技能培训的大多具体内容培训需求与学历和工龄有关,专业培训的大多具体内容培训需求,还与单位级别和从事的具体专业有关。[结论]多采用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的培训方法。对不同单位级别、不同学历、不同工龄、不同具体专业的人员开展培训的内容应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预防控制 专业人员 培训需求
下载PDF
培训需求分析评价及其在疾控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唐文革 杨小伶 李全乐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3731-3732,3734,共3页
[目的]了解我国近几年培训需求分析评价及其在疾控系统应用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方法]查阅公开发表的文献。[结果]很多学者对什么是培训需求进行了探讨,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培训需求分析的意义,主要的调查、分析方法,培训需求分析步骤,... [目的]了解我国近几年培训需求分析评价及其在疾控系统应用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方法]查阅公开发表的文献。[结果]很多学者对什么是培训需求进行了探讨,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培训需求分析的意义,主要的调查、分析方法,培训需求分析步骤,并对各种调查分析方法在各系统、各行业进行了广泛运用。在此基础上,也有学者对疾控系统的部分专业人员的培训需求进行了初步探讨。[结论]我国疾控系统还没有较为全面、系统的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预防控制 培训需求 综述
下载PDF
室内主要环境过敏原检测与处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2
4
作者 唐文革 张勇 +46 位作者 周维康 刘书楠 季恒青 赵琦 张应 涂涛田 肖汉森 何亚明 宋丹 蔡锋 罗勇 罗晓燕 蔡涛 王茜 曾庆亮 宋志强 王儒鹏 雷霞 曾丹 曾小丽 李双 周薇 黄云霞 田静 何春燕 刘晓蓉 张萱 单葵 罗佳美 杨鑫怡 胡兵 刘婷婷 舒群 朱叶庆 刘起勇 任东升 罗超 邵正蓉 王英 王宗庆 付文博 陶晓颖 舒强 吴永兵 陶然 伏峙浩 冯育强 《环境影响评价》 2022年第5期29-36,共8页
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受到社会公众、医务与环境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环境因素是过敏性疾病发病与发展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因素,研究表明室内过敏原如尘螨、真菌、花粉等可引发和加剧过敏个体的过敏症状如哮喘等,室内环境过敏... 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受到社会公众、医务与环境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环境因素是过敏性疾病发病与发展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因素,研究表明室内过敏原如尘螨、真菌、花粉等可引发和加剧过敏个体的过敏症状如哮喘等,室内环境过敏原检测可以评估室内环境中过敏原含量,进一步提供干预措施,为个体化防治过敏性疾病提供重要依据。尘螨、真菌、花粉检测方法有很多,但室内环境中过敏原检测与处理的方法及相关标准尚无推荐,都亟待规范。本共识以室内环境过敏原(尘螨、真菌、花粉)检测相关的常见问题为导向,查阅相关文献,整合多学科专家意见,达成共识,形成室内环境中尘螨、真菌、花粉相关检测及处理方法的共识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疾病 过敏原 室内环境 尘螨 真菌 花粉 检测 处理 专家共识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产妇会阴侧切切口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唐文革 《齐鲁护理杂志》 2013年第22期106-107,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会阴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行自然分娩且会阴侧切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产妇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产妇进行基本的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会阴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愈...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会阴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行自然分娩且会阴侧切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产妇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产妇进行基本的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会阴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愈合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极大提高术后切口愈合率,减少并发症,促进产妇的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阴侧切术 护理干预 产妇 切口愈合
下载PDF
疾病控制系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漆莉 贾庆良 +4 位作者 孙军 周爽 唐文革 周渝平 珂良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0年第22期2443-2445,共3页
目的建立疾病控制系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综合评价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初步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标及其权重,综合评分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计算专家权威系数、积极系数、协调... 目的建立疾病控制系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综合评价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初步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标及其权重,综合评分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计算专家权威系数、积极系数、协调系数及显著性检验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建立了由7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和94个三级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参与两轮咨询的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3,应答率分别为100%和93.3%,第1轮咨询的协调系数为0.31(χ2=95.72,P>0.05),第2轮咨询协调系数为0.53(χ2=130.25,P<0.05)。结论通过德尔菲法建立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疾病控制系统应对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的各方面,具有较强适用性,同时,专家的权威系数、积极系数和协调系数显示该体系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菲法 疾控系统 应急能力 评价
下载PDF
2016年重庆市脑卒中早死概率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丁贤彬 焦艳 +1 位作者 毛德强 唐文革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脑卒中死亡率、早死亡概率、潜在寿命损失及分布情况,为开展脑卒中防治提供建议。方法:2016年居民死亡个案数据(死亡日期为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全部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采用... 目的:了解重庆市脑卒中死亡率、早死亡概率、潜在寿命损失及分布情况,为开展脑卒中防治提供建议。方法:2016年居民死亡个案数据(死亡日期为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全部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10,ICD-10)对脑卒中(I60-I64)死亡个案进行编码,数据经SPSS 19.0统计分析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早死亡概率、潜在寿命损失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2016年重庆市脑卒中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17.35/105与63.19/105,脑卒中死亡占总死亡的16.04%。男性脑卒中死亡率(130.74/105)与标化死亡率(75.72/105)均高于女性(103.50/105与50.51/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710,P=0.000;χ~2=27.346,P=0.000)。农村脑卒中死亡率(137.95/105)与标化死亡率(73.44/105)均高于城市(63.54/105与35.27/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3.078,P=0.000;χ~2=37.190,P=0.000)。50岁前脑卒中死亡率均低于50/105,50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而快速上升,85岁年龄组达到高峰。2016年脑卒中早死亡概率为2.88%,男性脑卒中早死亡概率(3.74%)高于女性(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999,P=0.000)。农村脑卒中早死亡概率(3.33%)高于城市(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043,P=0.000)。脑卒中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s,AYLL)为10.87人年。结论:重庆市脑卒中死亡率与早死亡概率高,农村居民与男性是重点人群,应加强脑卒中的综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死亡率 早死亡概率 潜在寿命损失年
原文传递
2010–2018年重庆市恶性肿瘤疾病负担趋势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丁贤彬 吕晓燕 +2 位作者 毛德强 焦艳 唐文革 《癌症》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8期373-381,共9页
背景与目的分析重庆市恶性肿瘤疾病负担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开展恶性肿瘤防治提供建议。方法收集2010–2018年重庆市肿瘤登记点恶性肿瘤发病死亡资料,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国人口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ge standardized ra... 背景与目的分析重庆市恶性肿瘤疾病负担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开展恶性肿瘤防治提供建议。方法收集2010–2018年重庆市肿瘤登记点恶性肿瘤发病死亡资料,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国人口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ge standardized rates of incidence by Chinese standard population,ASRIC)、死亡率、中国人口年龄标准化死亡率(age standardized rates of mortality by Chinese standard population,ASRMC)、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DALY)、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 with premature death,YLL)、残疾所致寿命损失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等指标。采用χ~2检验比较发病率和死亡率,趋势变化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表示,采用t检验分析APC。结果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率、ASRIC分别由2010年的200.08/100,000、147.03/100,000上升至2018年的289.63/100,000、195.85/100,000,APC分别为5.02%[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4.39%–5.65%;t=8.00,P<0.001]、4.29%(95%CI:3.77%–4.81%;t=7.88,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010年重庆市恶性肿瘤死亡率、ASRMC分别为152.10/100,000、103.49/100,000,2018年的死亡率、ASRMC分别为183.31/100,000、111.91/100,000,死亡率APC为3.15%(95%CI:2.33%–3.98%;t=4.03,P=0.005)。重庆市恶性肿瘤YLL率、YLD率、DALY率分别由2010年的40.05‰、1.87‰、41.92‰上升至2018年的43.29‰、3.10‰、46.39‰,APC分别为1.51%(95%CI:0.80%–2.22%)、6.82%(95%CI:6.08%–7.57%)、1.82%(95%CI:1.11%–2.53%),YLD率与DALY率趋势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t=9.03,P<0.001;t=2.54,P=0.039)。男性恶性肿瘤DALY率高于女性。男性恶性肿瘤YLD率、DALY率APC为7.68%(95%CI:6.82%–8.55%;t=9.46,P<0.001)、2.12%(95%CI:1.41%–2.84%;t=2.89,P=0.023),女性恶性肿瘤YLD率APC为5.87%(95%CI:5.02%–6.72%;t=7.19,P<0.001)。城市地区恶性肿瘤YLD率APC为7.14%(95%CI:5.55%–8.76%;t=4.58,P=0.003),农村地区恶性肿瘤YLL率、YLD率、DALY率APC分别为1.31%(95%CI:0.80%–1.82%;t=2.41,P=0.047)、6.93%(95%CI:5.97%–7.90%;t=7.12,P<0.001)、1.61%(95%CI:1.11%–2.12%;t=3.17,P=0.016)。结论重庆市恶性肿瘤DALY率高并呈上升的趋势,YLD率上升明显,YLL率相对平稳,应采取措施有效地控制恶性肿瘤相关的危险因素,扩大早诊早治的覆盖面,从而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疾病负担
下载PDF
2010-2018年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死亡趋势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丁贤彬 吕晓燕 +2 位作者 焦艳 毛德强 唐文革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24期4351-4358,共8页
目的:分析重庆市2010-2018年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整理2010-2018年重庆市肿瘤登记点恶性肿瘤发病死亡资料,采用SPSS 25.0分析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年龄别发病率、死亡率、中国人口... 目的:分析重庆市2010-2018年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整理2010-2018年重庆市肿瘤登记点恶性肿瘤发病死亡资料,采用SPSS 25.0分析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年龄别发病率、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等。男性与女性、城市与农村发病率、死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趋势变化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对APC的检验采用t检验。结果: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标率与世标率分别由2010年的200.08/10万、147.03/10万、162.53/10万上升至2018年的289.63/10万、195.85/10万、209.74/10万,APC分别为5.02%(4.39%~5.65%)、4.29%(3.77%~4.81%)、3.87%(3.36%~4.39%),变化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肿瘤发病率历年均是男性高于女性(P<0.05)。2011年与2015年城市与农村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年份恶性肿瘤发病率均是城市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城市与农村恶性肿瘤发病率均明显上升(P<0.05)。2010年重庆市恶性肿瘤死亡率、中标死亡率与世标死亡率分别为152.10/10万、103.49/10万、117.91/10万,2018年死亡率、中标死亡率与世标死亡率分别为184.77/10万、110.87/10万、125.53/10万,死亡率以年均3.15%(2.33%~3.98%)上升(t=4.03,P=0.005)。恶性肿瘤死亡率历年均是男性高于女性。2010-2018年男性与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分别以3.46%(2.63%~4.29%)与2.63%(1.92%~3.36%)上升(t=4.36,P=0.003;t=3.43,P=0.011)。2010-2018年城市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0-2018年农村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以年均3.05%(2.33%~3.77%)上升(t=4.03,P=0.005)。结论: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和普及早诊早治,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年度变化百分比
下载PDF
试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被引量:11
10
作者 周颖 廖百森 +4 位作者 付萍 张镝 唐文革 肖义夫 凌华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2890-2892,共3页
[目的]有效运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活动。[方法]通过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管理体系的宣贯培训、日常监督、内部审核、外部审核、管理评审、质量控制与能力验证、记录的控制、预防措施、纠正措施及改进等主要方法... [目的]有效运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活动。[方法]通过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管理体系的宣贯培训、日常监督、内部审核、外部审核、管理评审、质量控制与能力验证、记录的控制、预防措施、纠正措施及改进等主要方法,以实现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有效的运行。[结果]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在实践中持续改进,并在不断改进中加以完善。[结论]建立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只有有效运行,才能起到管理体系应有的作用,才能规范生物安全相关工作,防止和避免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 管理体系 有效运行
下载PDF
重庆市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调查与对策 被引量:9
11
作者 肖义夫 唐文革 +3 位作者 刘南 李秀安 凌华 张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604-606,共3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为市卫生主管部门制订全市生物安全政策和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法规标准制订量化调查考核表,对重庆市部分... 目的了解重庆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为市卫生主管部门制订全市生物安全政策和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法规标准制订量化调查考核表,对重庆市部分区县40个机构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硬件和软件现状进行现场调查。结果综合得分90分以上有1个实验室,70~89分有18个实验室,69分以下有21个实验室,合格率为47.5%;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生物室现状明显优于医疗机构实验室。结论重庆市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总体不容乐观,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抓好实验室硬件和软件建设,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 医院 安全 重庆
下载PDF
2015年重庆市城乡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现状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丁贤彬 吕晓燕 +2 位作者 毛德强 唐文革 喻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18期2993-2996,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女性乳腺癌发病与死亡现状,为开展乳腺癌防治提供建议。方法:收集整理2015年重庆市11个肿瘤登记点报告的乳腺癌(ICD-10编码为C50)。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发病率、死亡率、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顺位。不同... 目的:了解重庆市女性乳腺癌发病与死亡现状,为开展乳腺癌防治提供建议。方法:收集整理2015年重庆市11个肿瘤登记点报告的乳腺癌(ICD-10编码为C50)。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发病率、死亡率、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顺位。不同地区间乳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年龄别发病率与死亡率趋势分析采用趋势χ~2检验。结果:2015年11个肿瘤登记点女性乳腺癌粗发病率为31.48/10万,城市发病率(42.07/10万)高于农村(26.3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乳腺癌标化发病率为24.20/10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顺位居第2位,占6.00%。女性乳腺癌粗死亡率为7.33/10万,城市(8.77/10万)与农村乳腺癌死亡率(6.62/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9),乳腺癌标化死亡率为4.96/10万,在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居第6位,占2.10%。女性乳腺癌发病率25岁前低于5/10万,25岁后快速上升,5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随后下降。女性乳腺癌死亡率在40岁前低于5/10万,40岁后呈上升趋势,8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女性乳腺癌截缩发病率为56.01/10万,城市(67.91/10万)高于农村(50.5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截缩死亡率为10.75/10万,乳腺癌截缩死亡率城市(11.96/10万)与农村(10.42/10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6)。发病累积危险度为2.27%,城市(3.07%)高于农村(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死亡累积危险度为0.51%。结论:重庆市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应针对城乡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特点开展三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发病率 死亡率 累积危险度
下载PDF
2012年至2018年重庆市脑及神经系统肿瘤发病死亡趋势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丁贤彬 吕晓燕 +3 位作者 焦艳 许杰 毛德强 唐文革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70-1974,共5页
目的:分析重庆市脑及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及变化趋势。方法:整理2012年至2018年重庆市肿瘤登记点脑及神经系统肿瘤(ICD-10:C70-72)新发个案资料,采用SPSS 25.0计算发病率、标化发病率、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发病率与死亡... 目的:分析重庆市脑及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及变化趋势。方法:整理2012年至2018年重庆市肿瘤登记点脑及神经系统肿瘤(ICD-10:C70-72)新发个案资料,采用SPSS 25.0计算发病率、标化发病率、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发病率与死亡率。男性与女性、城市与农村发病率与死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趋势变化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of change, APC)进行分析,对APC进行t检验。结果:2012年重庆市脑及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与标化发病率分别为5.52/10万、3.65/10万,2018年脑及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与标化发病率分别为5.55/10万、4.40/10万,APC分别为-1.29%与2.71%,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脑及神经系统肿瘤标化发病率以年均6.82%上升(t=3.55,P<0.05)。农村地区脑及神经系统发病率与标化发病率分别以2.02%与4.81%上升,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重庆市脑及神经系统肿瘤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59/10万与2.66/10万,2018年脑及神经系统肿瘤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52/10万与2.53/10万,APC分别为0.10%与-0.60%,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 0.05)。2015年开始脑及神经系统肿瘤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脑及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各年龄组均有发生,50岁后发病率与死亡率明显上升。50岁年龄组脑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分别以17.47%与15.72%上升。结论:重庆市脑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相对较低,并且处于相对稳定的水平,男性与农村居民脑肿瘤发病率快速上升,50岁年龄组发病率与死亡率快速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及神经系统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趋势分析
下载PDF
三峡库区居民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现状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罗飞 唐文革 +5 位作者 肖邦忠 曾缓 罗兴建 蒋世国 吴成果 周颖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723-1724,1727,共3页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居民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开县、万州、云阳3个库区县(区)居民共计1 386人,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调查对象的血防知识的基本情况。结果1 386个调查对象中血防知识合格率4....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居民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开县、万州、云阳3个库区县(区)居民共计1 386人,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调查对象的血防知识的基本情况。结果1 386个调查对象中血防知识合格率4.26%,其中知道血吸虫病有12.70%。合格率较低的4类人群分别是文盲0.00%、70岁以上1.77%、女性1.99%、农民2.43%。结论三峡库区居民血吸虫病防治相关知识严重匮乏,有必要开展三峡库区居民血防知识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居民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
下载PDF
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环境对钉螺孳生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成果 杨小伶 +3 位作者 罗兴建 田艳 唐文革 谭名照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1166-1168,1171,共4页
目的探明三峡建坝后生态环境变化对钉螺孳生的影响。方法在三峡库区重庆段,收集气象资料,实地调查库区不同环境的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及其理化成分。结果三峡库区年均气温在16~18.7℃之间,在长江沿岸及主要支流的滩塘等环境共调查10750... 目的探明三峡建坝后生态环境变化对钉螺孳生的影响。方法在三峡库区重庆段,收集气象资料,实地调查库区不同环境的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及其理化成分。结果三峡库区年均气温在16~18.7℃之间,在长江沿岸及主要支流的滩塘等环境共调查10750m2,发现草本植物50余种,优势植被主要有双穗雀稗、白茅、马唐、狗尾巴、芒、金盏银盘等,发现钉螺喜欢食用的植物有白茅、莎草。土壤质地有砂土、砂壤、壤土、黄壤、粘土,其理化成分对钉螺孳生有一定影响。结论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环境适宜钉螺孳生,应加强重点环境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生态环境 钉螺 孳生
下载PDF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运行和持续改进初探 被引量:21
16
作者 张镝 廖百森 +2 位作者 周颖 唐文革 肖义夫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526-528,共3页
目的:有效、连续地控制影响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一切活动,以减少或避免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方法:学习生物安全相关法规、标准,对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维持及改进进行讨论与分析。结果:建立比较完善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并形成文件... 目的:有效、连续地控制影响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一切活动,以减少或避免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方法:学习生物安全相关法规、标准,对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维持及改进进行讨论与分析。结果:建立比较完善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并形成文件。结论:建立和运行比较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才能有效地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与健康,防止病原微生物污染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 管理体系 讨论
下载PDF
2006-2015年重庆市结直肠肛门癌发病趋势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丁贤彬 吕晓燕 +2 位作者 唐文革 毛德强 焦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10期1591-1595,共5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结直肠肛门癌发病趋势变化。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与国际肿瘤学分类(ICD-0-3)整理分析重庆市11个肿瘤登记点2006至2015年结直肠肛门癌发病资料,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发病率、中国标化发病率(中标率)、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结直肠肛门癌发病趋势变化。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与国际肿瘤学分类(ICD-0-3)整理分析重庆市11个肿瘤登记点2006至2015年结直肠肛门癌发病资料,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发病率、中国标化发病率(中标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截缩率与累积危险度,趋势变化采用曲线估计指数分布回归模型进行判别。结果:重庆市结直肠肛门癌发病率由2006年的14.15/105上升至2015年的28.32/105,中标率与世界标化发病率(世标率)均呈上升的趋势,APC分别为7.68%、4.08%与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肛门癌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t=6.99,P<0.001),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t=5.48,P<0.001)。结直肠肛门癌45岁前发病率低于20/105,45岁后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80~<85岁年龄组达到高峰。60~<65岁、65~<70岁、70~<75岁年龄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别为6.29%、5.76%与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庆市结直肠肛门癌35~64岁截缩率从2006年的13.94/105上升至2015年的25.77/105,APC为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累积率与累积危险度分别由2006年的1.37%、1.36%上升至2015年的2.10%与2.08%,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庆市结直肠肛门癌发病率处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并呈上升的趋势,应尽早开展结直肠肛门癌的三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肛门癌 发病率 截缩率 累积危险度
下载PDF
2015年重庆市结直肠肛门癌发病与死亡现状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丁贤彬 吕晓燕 +2 位作者 唐文革 毛德强 焦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53-1456,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结直肠肛门癌发病死亡现状,为开展结直肠肛门癌防治工作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与国际肿瘤学分类收集整理2015年重庆市11个肿瘤登记点报告的结直肠肛门癌(C18-C21)新发肿瘤病例资料。数据经SPSS19.0统计分析发... 目的:了解重庆市结直肠肛门癌发病死亡现状,为开展结直肠肛门癌防治工作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与国际肿瘤学分类收集整理2015年重庆市11个肿瘤登记点报告的结直肠肛门癌(C18-C21)新发肿瘤病例资料。数据经SPSS19.0统计分析发病率、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与死亡率、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与死亡率与构成比。不同性别、地区间发病率与死亡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年龄别发病率与死亡率趋势分析采用趋势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2015年结直肠肛门癌发病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2位,占所有报告恶性肿瘤的10.51%,发病率、ASIRC与ASIRW分别为28.32/105、17.57/105、19.32/105,发病率男性(32.80/105)高于女性(23.74/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2,P=0.003)。截缩率为25.77/105,累积率为2.10%,累积危险度为2.08%。死亡率、ASMRC与ASMRW分别为13.95/105、8.02/105、9.33/105,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χ~2=9.410,P=0.002),城市高于农村(χ~2=6.378,P=0.012),截缩率为9.38/105,累积率与累积危险度分别为0.89%与0.88%。结直肠肛门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趋势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533与11.398,P值分别为0.000和0.001),发病率40岁后呈快速上升趋势,死亡率50岁后呈快速上升。结论:重庆市结直肠肛门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应重视结直肠肛门的三级预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肛门癌 发病率 死亡率 累积危险度
原文传递
2012-2018年重庆市精神分裂症死亡率及早死疾病负担变化趋势 被引量:5
19
作者 丁贤彬 焦艳 +2 位作者 毛德强 许杰 唐文革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71-475,共5页
目的分析重庆市精神分裂症死亡率与早死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为精神分裂症防治提供建议。方法从2012-2018年重庆市全人群死因监测中将根本死因为精神分裂症的死亡个案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逝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 目的分析重庆市精神分裂症死亡率与早死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为精神分裂症防治提供建议。方法从2012-2018年重庆市全人群死因监测中将根本死因为精神分裂症的死亡个案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逝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 YLL)率、平均寿命损失年(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of change, APC)。结果 2012年重庆市精神分裂症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0.59/10万、0.53/10万,2018年为0.40/10万、0.37/10万,APC分别为-4.30%与-4.50%,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地区精神分裂症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以12.45%与11.75%下降(P<0.05)。2012年重庆市精神分裂症YLL率与AYLL分别为0.19‰与31.79年,2018年分别为0.13‰与33.24年,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与城市地区精神分裂症YLL率分别以年均5.45%和10.33%下降,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庆市精神分裂症死亡率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早死导致的疾病负担重并保持稳定的较高水平,应重点加强农村地区精神分裂症治疗与社区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死亡率 疾病负担
下载PDF
农村地区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管理措施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丁贤彬 贾庆良 +2 位作者 邝富国 唐文革 凌华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5年第4期298-300,共3页
关键词 HIV感染者 AIDS病人 病人管理 农村地区 社区为基础 可操作性 卫生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