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TPR、XRD和化学分析法研究负载型氧化物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存在状态和分散规律 被引量:6
1
作者 唐新硕 黄少铭 金松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514-518,共5页
应用TPR、XRD及化学分析法研究了浸渍法制备的NiO负载在γ-Al_2O_3、SiO_2、TiO_2载体上的存在状态、最大分散度及分散规律,并对3种方法的结果作了比较,旨在为固-固吸附的研究提供一种简易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 催化剂 氧化物 负载型 活性组分
下载PDF
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研究(Ⅰ) 被引量:32
2
作者 唐新硕 孔方明 +4 位作者 张立庆 何维廉 何晓 王芳林 奚立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6年第2期161-166,共6页
合成了一种新的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Fe_(2)O_(3),研究了它对正戊烷反应的活性与选择性;制备并测定了SO_(4)^(2-)/TiO_(2)固体超强酸对正戊烷的异构化活性与裂解活性及其某些物性;重复合成了文... 合成了一种新的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Fe_(2)O_(3),研究了它对正戊烷反应的活性与选择性;制备并测定了SO_(4)^(2-)/TiO_(2)固体超强酸对正戊烷的异构化活性与裂解活性及其某些物性;重复合成了文献报导的SO_(4)^(2-)/ZrO_(2)固体超强酸并测定了它对正戊烷异构化的催化性能,表明所采用的测定方法与所得结果可与文献值相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超强酸 正戊烷异构化 裂解活性 文献值 文献报导
下载PDF
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催化正烷烃异构化和裂解反应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唐新硕 王新平 金松寿 《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3期298-305,共8页
本文利用脉冲微反装置初步考察了有机溶剂处理对催化剂SO_4^(2-)/ZrO_2的活性及选择性的影响,同时通过考察催化剂活化温度及吸附水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吡啶中毒试验、TPD分析等,对催化剂催化烷烃反应的活性中心以及烷烃在催化剂上进行异... 本文利用脉冲微反装置初步考察了有机溶剂处理对催化剂SO_4^(2-)/ZrO_2的活性及选择性的影响,同时通过考察催化剂活化温度及吸附水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吡啶中毒试验、TPD分析等,对催化剂催化烷烃反应的活性中心以及烷烃在催化剂上进行异构化和裂解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主要活性中心是超强B酸中心;串连裂解反应并不是裂解反应的唯一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超强酸 烷烃 异构化 裂解反应
下载PDF
固相化催化剂的发展及展望 被引量:3
4
作者 唐新硕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21-127,共7页
以金属络合物和金属羰基化合物等与结构清楚的分子,以化学键合方式与 SiO_2、Al_2O_3等无机氧化物及聚苯乙烯等有机聚合物作用,得到表面络合物型催化剂,或由后者转换成其它1.配位键型固相化催化剂:
关键词 固相化 催化剂
下载PDF
氧化物碱中心分子探针的研究
5
作者 唐新硕 肖小明 金松寿 《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3期328-332,共5页
本文以硝基甲烷为碱中心分子探针,应用脉冲色谱技术和TPD法探讨一系列氧化物催化剂表面碱中心的情况,获得若干有趣的结果.
关键词 碱中心 分子探针 硝基甲烷 氧化物
下载PDF
分子探针法研究NiO-Cr_(2)O_(3)-SiO_(2)和NiO-SiO_(2)体系催化剂的表面结构
6
作者 唐新硕 柳松 +1 位作者 何亚波 蒋益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4年第6期857-862,共6页
本文用分子探针法测定、研究了NiO-Cr_(2)O_(3)-SiO_(2)和NiO-SiO_(2)催化剂的表面吸附中心结构,且通过逐步溶解分析、X-衍射法、TPD、磁分析等测试方法证实用该法所得结论的正确。表明这是一种研究催化剂表面吸附中心结构的新的有效方... 本文用分子探针法测定、研究了NiO-Cr_(2)O_(3)-SiO_(2)和NiO-SiO_(2)催化剂的表面吸附中心结构,且通过逐步溶解分析、X-衍射法、TPD、磁分析等测试方法证实用该法所得结论的正确。表明这是一种研究催化剂表面吸附中心结构的新的有效方法。其特点是能在接近实际的反应条件下,快速、方便地获得催化剂表面吸附中心的结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中心 分子探针 催化剂 表面吸附 TPD 测试方法 磁分析 NIO
下载PDF
分子探针法研究邻二甲苯氧化反应助催化剂在载体表面的分布
7
作者 唐新硕 舒歌平 +3 位作者 胡西城 吕国建 王俐 叶晓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5年第12期1120-1122,共3页
本文用分子探针法测定SiO_(2)、1-Al_(2)O_(5)·SiO_(2)和2-Al_(2)O_(3)·SiO_(2)三种载体的表面结构,进一步研究、分析活性组分的分布,从而推出催化性能发生明显变化的可能原因。(一)实险部分1.不可逆吸附量的测定和计算分别... 本文用分子探针法测定SiO_(2)、1-Al_(2)O_(5)·SiO_(2)和2-Al_(2)O_(3)·SiO_(2)三种载体的表面结构,进一步研究、分析活性组分的分布,从而推出催化性能发生明显变化的可能原因。(一)实险部分1.不可逆吸附量的测定和计算分别按文献[1]和[2]中的方法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探针 助催化剂 邻二甲苯氧化 载体表面 不可逆吸附 催化性能 活性组分
下载PDF
光催化剂TiO_2超细粒子的制备及改进评述 被引量:12
8
作者 沈杭燕 张晋霞 +2 位作者 阮秀秀 王治明 唐新硕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73-178,共6页
Ti O2 超细粒子作为常用的光催化剂 ,在环境净化中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对 Ti O2 超细粒子的作用机理 。
关键词 环境净化 光催化作用 光催化剂 二氧化钛超细粒子 制备 催化活性 反应机理
下载PDF
TiO_2膜光催化剂的改进及表征 被引量:20
9
作者 沈杭燕 张晋霞 唐新硕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97-500,共4页
提出用粉末—溶胶法制备TiO2 薄膜型光催化剂 ,介绍了粉溶法的制备工艺及改变 pH值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粉溶法或添加浓HNO3后制备的TiO2 薄膜光催化剂表现出了较高的光催化活性。结合结构表征详细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提出用粉末—溶胶法制备TiO2 薄膜型光催化剂 ,介绍了粉溶法的制备工艺及改变 pH值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粉溶法或添加浓HNO3后制备的TiO2 薄膜光催化剂表现出了较高的光催化活性。结合结构表征详细分析了其中的原因。认为粉溶法制备的催化剂表面更粗糙 ,比表面积增大 ,膜厚度减小 ,这些都可能是其催化活性提高的原因。而加酸后膜催化活性提高主要是因为酸性条件下表面几乎没有Ti3+表面态 ,利于光生电子与光生空穴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溶胶法 TIO2薄膜 光催化剂 光生电子 光生空穴 二氧化钛 表征 有机污染物 光催化降解
下载PDF
沉淀剂对SO_4^(2-)/ZrO_2-NIO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新平 唐新硕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0-27,共8页
研究了不同沉淀剂所制备的SO/ZrO2-NiO催化剂在物性及催化性能上的差异,并通过XRD、FT-IR、吸附吡啶的TPD等方法,探讨了产生差异的原因,认为利用尿素作沉淀剂,增强了ZrO2-NiO之间的作用,抑制Ni2... 研究了不同沉淀剂所制备的SO/ZrO2-NiO催化剂在物性及催化性能上的差异,并通过XRD、FT-IR、吸附吡啶的TPD等方法,探讨了产生差异的原因,认为利用尿素作沉淀剂,增强了ZrO2-NiO之间的作用,抑制Ni2+与SO42-生成盐,使Ni离子能成为超强酸中心的组成部分,参于正戊烷的异构化作用.氨水作为沉淀剂时,不能促使ZrO2与NiO之间形成强作用,从而使表面部分Ni2+与SO42-形成盐。由于使用不同沉淀剂使SO24-/ZrO2-NiO在结构上产生的差异,使酸中心强度数目与分布不同,导致催化正戊烷裂解机理不同,提出了正戊烷在这两种不同沉淀剂催化剂上,裂解反应主要途径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剂 催化剂 氨沉淀法 尿素沉淀法
下载PDF
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NiO异构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新平 唐新硕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45-149,150,共6页
首次利用尿素为沉淀剂,在常压较低反应温度下制备了具有对正戊烷有较高反应活性与很高异构化选择性的SO_(?)^(2-)/ZrO_2-NiO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系统研究了催化剂的掺镍量、灼烧温度、反应温度以及催化剂反应前处理条件对催化剂活性及异... 首次利用尿素为沉淀剂,在常压较低反应温度下制备了具有对正戊烷有较高反应活性与很高异构化选择性的SO_(?)^(2-)/ZrO_2-NiO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系统研究了催化剂的掺镍量、灼烧温度、反应温度以及催化剂反应前处理条件对催化剂活性及异构化选择性的影响,发现当Zr:Ni=52:10(原子比)时,正戊烷的平均转化率可达44.6%,异构化选择性接近于100%,是相当理想的正戊烷异构化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超强酸 异构化 正戊烷 催化剂
下载PDF
TiO_2粉末催化剂光催化降解室内空气中有机污染物 被引量:23
12
作者 沈杭燕 唐新硕 《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4期55-58,共4页
本文制备了一系列TiO2粉末催化剂,用光催化法降解室内空气中各种微量有机污染物,最终降解率接近100%.考察了晶型对光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锐钛矿型TiO2的催化性能最好.最后。
关键词 室内空气 光催化法 有机污染物 二氧化钛
下载PDF
改良的DNS法测定新鲜果蔬中的糖分 被引量:11
13
作者 冯吉 朱岩 唐新硕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3期267-272,共6页
用3,5-二硝基水杨酸复合显色剂,结合示差比色法,可以快速、简便地测定高含量的糖分.本文对示差比色法的条件,如显色剂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贮放时间等进行了研究,所得结果令人满意,从而改进了Miller法.最后,作者应用这种改良法测定了文... 用3,5-二硝基水杨酸复合显色剂,结合示差比色法,可以快速、简便地测定高含量的糖分.本文对示差比色法的条件,如显色剂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贮放时间等进行了研究,所得结果令人满意,从而改进了Miller法.最后,作者应用这种改良法测定了文旦和甜橙果实中的总糖含量,经t检验,其测定值与采用费林法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果 蔬菜 糖分 测定 DNS法
下载PDF
X射线衍射法研究NiO在不同载体上的状态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光烈 陈林深 +2 位作者 凌荣国 黄少铭 唐新硕 《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3期314-321,共8页
在SiO_2、TiO_2、γ-Al_2O_3、EDTA-γ-Al_2O_3、CH_3NO_2-γ-Al_2O_3上浸渍负载不同量的NiO,用X射线衍射相定量方法和晶粒大小测定方法研究NiO的状态.NiO有晶态同非晶态二种状态,每100平方米表面积载体上非晶态NiO的阈值:TiO_2上为0.03... 在SiO_2、TiO_2、γ-Al_2O_3、EDTA-γ-Al_2O_3、CH_3NO_2-γ-Al_2O_3上浸渍负载不同量的NiO,用X射线衍射相定量方法和晶粒大小测定方法研究NiO的状态.NiO有晶态同非晶态二种状态,每100平方米表面积载体上非晶态NiO的阈值:TiO_2上为0.038克,SiO_2上为0.021克,γ-Al_2O_3上为0.129克,EDTA-γ-Al_2O_3上为 0.144克,CH_3NO_2-γ-Al_2O_3上为0.080克.晶态NiO的晶粒大小随晶态量的增加而增大,增大趋势又受载体的孔结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衍射法 NIO 载体 分散阈值
下载PDF
有机溶剂处理对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新平 唐新硕 吕光烈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594-600,共7页
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有机溶剂处理Zr(OH)_4对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催化性能的影响。发现不同有机溶剂处理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有较大区别。经乙醚处理后,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大大提高,而经乙醇处理后,反应活性明显降低。利用吸附NH_3的TPD... 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有机溶剂处理Zr(OH)_4对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催化性能的影响。发现不同有机溶剂处理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有较大区别。经乙醚处理后,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大大提高,而经乙醇处理后,反应活性明显降低。利用吸附NH_3的TPD、FT-IR、XRD分析和重量法分析6mol/l HCI处理催化剂时SO_4^(2-)的洗脱量等手段研究有机溶剂处理对SO_4^(2-)/ZrO_2催化性能影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溶剂 固体超强酸 催化性能
下载PDF
分子探针方法研究氧化物表面金属离子数目及分布
16
作者 王明 唐新硕 金松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4年第5期700-705,共6页
本文提出了利用脉冲色谱技术研究氧化物催化剂表面金属离子数目及分布的分子探针新方法,并对不同组份及制法的V_(3)O_(5)、V_(2)O_(5)-P_(2)O_(5)体系催化剂作了具体测定.
关键词 氧化物催化剂 分子探针 色谱技术 金属离子 数目
下载PDF
XRD研究负载型氧化物催化剂活性组份的非晶态量和存在状态
17
作者 黄少铭 唐新硕 金松寿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9-16,共8页
应用X光射线相定量分析法测定了NiO负载在γ-Al_2O_3、SiO_2、TiO_2,经EDTA和CH_3NO_2改性的γ-Al_2O_3等载体上的分散阈值(非晶相活性组份量)。分析了影响XRD相定量测定准确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消除或减少择优取向、微吸收效应、峰重叠... 应用X光射线相定量分析法测定了NiO负载在γ-Al_2O_3、SiO_2、TiO_2,经EDTA和CH_3NO_2改性的γ-Al_2O_3等载体上的分散阈值(非晶相活性组份量)。分析了影响XRD相定量测定准确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消除或减少择优取向、微吸收效应、峰重叠(载体的干扰)、制样及峰型弥散等因素对定量测定干扰的方法,讨论了XRD方法测定非晶相量的可靠性。扩大了XRD技术在催化研究中的应用。同时对不同载体对活性组份状态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型 氧化物 催化剂 非晶态量
下载PDF
分子间引力的选择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金松寿 唐新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1年第1期77-88,共12页
应用气液色谱和分子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各种化合物之间的分子间引力,发现在某些分子上可含有几个略带正电荷的氢原子所构成的正电集团,或几个带负电的原子所构成的负电集团,或由正负中心所构成的正负集团。当二分子上的集团结构互... 应用气液色谱和分子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各种化合物之间的分子间引力,发现在某些分子上可含有几个略带正电荷的氢原子所构成的正电集团,或几个带负电的原子所构成的负电集团,或由正负中心所构成的正负集团。当二分子上的集团结构互相适应(电子性质适应和空间结构适应)时,此等集团之间即可呈现出很强的作用力且有很高的选择性,从而导致许多物理性质的反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常现象 气液色谱 分子模型 氢原子 空间结构 引力 带负电 作用力
下载PDF
SO_4^(2-)/ZrO_2型超强酸酸中心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42
19
作者 唐新硕 王新平 金松寿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84-595,共12页
本文提出了SO_4^(2-)/ZrO_2型超强酸酸中心形成机理,并通过实验设计,使用DTA-TG分析、FT-IR分析、重量法测定6N HCl洗脱的SO_4^(2-)的wt%、样品及样品吸附NH_3后的TPD分析等实验,直接验证了在SO_4^(2-)/ZrO_2型超强酸上SO_4^(2-)的结... 本文提出了SO_4^(2-)/ZrO_2型超强酸酸中心形成机理,并通过实验设计,使用DTA-TG分析、FT-IR分析、重量法测定6N HCl洗脱的SO_4^(2-)的wt%、样品及样品吸附NH_3后的TPD分析等实验,直接验证了在SO_4^(2-)/ZrO_2型超强酸上SO_4^(2-)的结合形式多样性及超强酸中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酸中心形成集团协同作用而产生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强酸 超强酸中心 催化剂
原文传递
应用量子化学方法探讨氧化物表面产生酸碱性机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新硕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7-32,共6页
氧化物或其晶体好似一个巨型分子,要用分子轨道法进行精确计算还有困难。目前仅对所取有限部分的模型进行计算。从计算结果来讨论固体表面产生酸碱性机理。
关键词 氧化物 表面 酸碱性机理 催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