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宣城地区荷塘组页岩含气性浅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唐显春 曾辉 +2 位作者 张培先 汪凯明 何贵松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1年第Z1期78-84,共7页
通过对宣页1井实钻地质资料和岩心样品地球化学分析数据,从有机地球化学和岩石矿物学角度对下扬子地区下寒武统荷塘组黑色页岩含气量偏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宣城地区页岩气成藏基本地质条件。初步认为该区发育的荷塘组泥页岩粘土... 通过对宣页1井实钻地质资料和岩心样品地球化学分析数据,从有机地球化学和岩石矿物学角度对下扬子地区下寒武统荷塘组黑色页岩含气量偏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宣城地区页岩气成藏基本地质条件。初步认为该区发育的荷塘组泥页岩粘土含量低,不利于页岩气吸附,热演化程度较高、区域构造条件复杂,导致页岩含气量较低。高热演化是本区内印支期—燕山期岩浆活动的结果,断裂发育是热液扰动的原因。高热演化和断裂发育并非下扬子地区页岩气勘探的制约因素,同时认为二叠系具有较大的页岩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含气性 下扬子 宣页1井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活动构造与共和盆地高温热异常形成机制 被引量:11
2
作者 唐显春 王贵玲 +1 位作者 张代磊 马岩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20,共14页
构造作用是影响地球深部内热向地表传输和热能再分配过程的关键因素之一。青藏高原东北缘共和盆地发现高温地热资源,其热源成因机制一直是研究焦点。为理解构造作用对地热资源分布的控制过程,本文选取共和盆地高温地热异常区,分析边界... 构造作用是影响地球深部内热向地表传输和热能再分配过程的关键因素之一。青藏高原东北缘共和盆地发现高温地热资源,其热源成因机制一直是研究焦点。为理解构造作用对地热资源分布的控制过程,本文选取共和盆地高温地热异常区,分析边界断裂构造性质、活动期次、演化历程,结合钻井、大地电磁和背景噪声成像地球物理异常特征,提出新生代构造演化和地热异常形成的耦合关系。认为:1)青藏高原东北缘共和盆地及周缘变形区形成于昆仑断裂和海源断裂大型活动左旋走滑作用的滑动消减带;2)共和盆地新生代以来经历中新世(12–6 Ma)旋转泛湖盆凹陷、上新世—第四纪(6–3 Ma)盆内张扭变形两期主要演化阶段;3)共和盆地上地壳发育的与高温相关的地球物理低速-高导异常层(Vs<3.2 km/s,R<10Ω·m)是主导热源;4)上新世持续左旋走滑变形导致的岩石圈隆起变形是深部热能向浅层传输的主要动力学机制,浅部热能聚集成热过程至少延续到了3 Ma;5)预测青藏高原东北缘与共和盆地具有类似构造演化性质的次生盆地具有高温地热资源发育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 共和盆地 新构造 走滑 高导低速体 青藏高原东北缘
下载PDF
丹红与脑蛋白水解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唐显春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1期76-77,共2页
目的观察丹红与脑蛋白水解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根据病情配合一般神经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用丹红与脑蛋白水解物治疗,对照组用脉络宁治疗作对照。1次/d,14... 目的观察丹红与脑蛋白水解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根据病情配合一般神经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用丹红与脑蛋白水解物治疗,对照组用脉络宁治疗作对照。1次/d,14d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与脑蛋白水解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丹红 脑蛋白水解物
下载PDF
铝碳酸镁合吗丁啉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唐显春 《医药论坛杂志》 2007年第24期91-92,共2页
目的观察结合胆酸药铝碳酸镁和促动力药吗丁啉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胃镜结果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倒,给予口服铝碳酸镁、吗丁啉,连续应用8周;对照组20例,给予口服硫糖铝、吗丁啉,... 目的观察结合胆酸药铝碳酸镁和促动力药吗丁啉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胃镜结果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倒,给予口服铝碳酸镁、吗丁啉,连续应用8周;对照组20例,给予口服硫糖铝、吗丁啉,连续应用8周。治疗后2组均做胃镜检查,观察治疗前后镜下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8周后各项症状积分及胃镜下所见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总有效率达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2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结合胆酸药铝碳酸镁与促动力药吗丁啉合用能有效缓解胆汁反流性胃炎症状,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有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 铝碳酸镁 吗丁啉 硫糖铝
下载PDF
大黄佐治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唐显春 《医药论坛杂志》 2007年第22期82-82,84,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大黄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地球内热的能源化探索——“深部热能探测与开发利用”专辑特邀主编寄语 被引量:2
6
作者 唐显春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共5页
地球深部蕴藏着规模巨大的热能,既是推动整个地球形成、发展和演化的原动力,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物质和能量的主要源泉。走向地球深部需要克服热能的“阻力”,而美好生活需要热能提供“火力”。近年来,在绿色清洁能源和双碳战略需... 地球深部蕴藏着规模巨大的热能,既是推动整个地球形成、发展和演化的原动力,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物质和能量的主要源泉。走向地球深部需要克服热能的“阻力”,而美好生活需要热能提供“火力”。近年来,在绿色清洁能源和双碳战略需求下,深部地热资源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在不同地热资源类型、典型地热地质条件、地热应用场景下形成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在《地球学报》编辑部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当前研究热点理论、先进技术和最新进展,从“深部热能赋存机理、深部热能探测与评价、深部热能开发利用”三个方面,征集了22篇论文,组成“深部热能探测与开发利用”专辑,旨在推动和促进地球内热能源化和资源高效利用的进程,为地热能和双碳战略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 地球深部 探测评价 绿色能源 开发利用
下载PDF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血浆精氨酸加压素、心钠素及肺动脉压测定 被引量:1
7
作者 侯宇虹 唐显春 +6 位作者 潘金兵 李莉 王苏 张国俊 邢丽华 孙培宗 王书钧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74-976,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及心钠素(ANP)的变化及其与肺动脉压的关系。方法:慢性肺心病患者(肺心病组)33例,分别于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VP和ANP水平,同时选择30例健... 目的:观察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及心钠素(ANP)的变化及其与肺动脉压的关系。方法:慢性肺心病患者(肺心病组)33例,分别于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VP和ANP水平,同时选择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肺心病患者经彩色多普勒测定右室射血前期时间/加速时间(RVPEP/AT)以估测肺动脉压。结果:①正常对照组、肺心病组缓解期与急性加重期AVP((4.62±4.14)ng/L,(53.98±26.18)ng/L,(138.28±57.18)ng/L)与ANP((67.00±63.88)ng/L,(298.50±141.06)ng/L,(627.89±177.77)ng/L)呈升高趋势,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92.85,127.40,P均<0.05)。肺心病组缓解期RVPEP/AT低于急性加重期((1.24±0.26)vs(1.63±0.36),t=8.86,P<0.05)。②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AVP、ANP与RVPEP/AT以及AVP与ANP均有相关性,P均<0.05。结论:AVP、ANP均可能参与肺动脉压的调节,检测血浆AVP或ANP水平可用于评估肺心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加压素 心钠素 肺动脉高压 肺原性心脏病
下载PDF
共和盆地干热岩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过程与成因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保建 雷玉德 +5 位作者 赵振 唐显春 罗银飞 王贵玲 高俊 张代磊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84-401,共18页
共和盆地干热岩是我国首次钻获的干热岩,围绕其成因机制还存在诸多争议。基于前人资料和我们的热物性测试、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探测成果,通过综合研究,阐述了共和盆地干热岩成因机制与地球动力学过程:(1)印度与欧亚板块晚碰撞及后碰撞... 共和盆地干热岩是我国首次钻获的干热岩,围绕其成因机制还存在诸多争议。基于前人资料和我们的热物性测试、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探测成果,通过综合研究,阐述了共和盆地干热岩成因机制与地球动力学过程:(1)印度与欧亚板块晚碰撞及后碰撞等一系列构造活动,导致了青藏高原北部的隆升和软流圈上涌、热侵等深部动力过程,在高原隆升蓄积的重力势能及其导致的重力浮力、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侧向挤压应力、地幔拖曳力、软流圈热物质上侵热力等综合作用下,壳幔通道流沿岩石圈薄弱层(带)整体自西南向青藏高原东北部和共和盆地东北部流动。(2)板块(地块)缝合带、塑性流变韧性剪切带或高导低速体、深大走滑断裂带及其交汇部位等岩石圈薄弱层(带),是深部热物质自深至浅运移的壳幔通道。(3)深部地质结构的不均一使来自深部的热量在地壳浅部形成不均一性的聚集;岩石圈浅部的地下水活动、沉积/剥蚀作用与深部的岩石圈变形以及岩浆热对流等物质运动方式对热流的扰动;深部热流向热导率高的花岗岩类侧向运移等这些岩石圈热量自深至浅的不均一分配。本文突破了以往单因素和少数控热因素的共和盆地干热岩成因认识,阐明了由源(热源、力源)、通道到储、盖(层)的干热岩综合成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和盆地 干热岩 综合成因机制 地球动力学 壳幔源通道流
下载PDF
基于多种估算方法的湖南省现今地温梯度综合确定 被引量:2
9
作者 欧健 皮建高 +9 位作者 张保建 唐显春 周华 高俊 白华青 王思琪 欧任文 黄郁淇 皮景 文娟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3-557,共15页
湖南省目前地热井多为深度较小(多在500 m以浅)的热对流型,用地热井测温数据求取的地温梯度一般偏大很多。为解决对流型地热测得的地温梯度偏大问题,本文采用地热温标、管道模型及基于生热率的深部地温反推法等地温梯度估算方法,综合确... 湖南省目前地热井多为深度较小(多在500 m以浅)的热对流型,用地热井测温数据求取的地温梯度一般偏大很多。为解决对流型地热测得的地温梯度偏大问题,本文采用地热温标、管道模型及基于生热率的深部地温反推法等地温梯度估算方法,综合确定了湖南省现今的地温梯度。结果显示,湖南省高地温场大致沿中部的白马山岩体、沩山岩体、幕阜山—黄龙山岩体一线和湖南省东南部分布,地温梯度大于3.0℃/100 m;5000 m深度、6000 m深度沩山岩体、热水圩一带的最高温度分别达到了218.69℃、216.70℃和258.99℃、256.60℃。深大断裂与多块体接合部位的构造形态相配合,使湖南省中部构造交汇带处于张开性的构造环境,有利于大气降水的深循环与深部热物质的上侵,是形成湖南省中部高地温场的主要原因。湖南省东南部是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与回撤的前缘,处于江南造山带与华夏板块的接合带,有利于大气降水的深循环与深部热物质的上侵;同时高放射性生热率的铀矿床、矿点也提供了较高的地壳热量,是形成湖南省东南部高地温场的主要原因。地温梯度及地温场的科学界定,为湖南省下一步寻找高温地热资源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生热 地温梯度 地温场 湖南省
下载PDF
川西高温水热活动区深部热结构的地球物理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午阳 张健 +3 位作者 唐显春 天骄 王迎春 郭琦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926-2936,共11页
川西高温水热活动区是地热学研究的典型地区之一,该区温泉、热泉点分布广泛,这些温泉大多沿北西—南东向的金沙江断裂、德格—乡城断裂、甘孜—理塘断裂、鲜水河三条主断裂呈条带状分布.对此高温水热活动区开展地热学分析,是研究青藏高... 川西高温水热活动区是地热学研究的典型地区之一,该区温泉、热泉点分布广泛,这些温泉大多沿北西—南东向的金沙江断裂、德格—乡城断裂、甘孜—理塘断裂、鲜水河三条主断裂呈条带状分布.对此高温水热活动区开展地热学分析,是研究青藏高原"东构造结"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开发利用川西高原地热资源的重要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针对实测氦同位素所发现的壳幔热结构比,依据重力、航空磁法、地震资料,采用反演莫霍面、居里面深度等方法,对川西高温水热活动区的深部热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中高温热泉密集出露的巴塘、理塘以及康定水热活动区的典型壳幔热流构与深部背景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氦同位素热流估算的深部热流结构与地球物理异常结果保持较好的对应关系.川西地区热流结构中地壳、地幔的热贡献比较接近:巴塘地区平均Q_c/Q=51.38%、理塘地区平均Q_c/Q=54.39%、康定地区平均Q_c/Q=42.42%.川西地区表现出了"温壳温幔"型的深部热结构,但温地壳背景下形成较高地表热流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高原 深部热结构 居里面 莫霍面 航磁异常 重力异常 地震波速
下载PDF
基于重磁异常的北京副中心地质构造特征和地热控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雷晓东 赵玉 +4 位作者 唐显春 王立发 何付兵 关伟 李娟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9-92,共14页
重磁勘探对于分析地热系统特征和成因十分重要。北京城市副中心当前地热开发程度较低,为给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对近期完成的1:50000高精度区域重力测量资料,开展了场源边缘检测、2.5D剖面反演和三维反演计算。利用归一化Theta... 重磁勘探对于分析地热系统特征和成因十分重要。北京城市副中心当前地热开发程度较低,为给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对近期完成的1:50000高精度区域重力测量资料,开展了场源边缘检测、2.5D剖面反演和三维反演计算。利用归一化Theta图垂向导数和一阶水平方向导数获得了精度更高的断裂位置,研究了断裂汇交特征;使用频率域Parker-Oldenburg方法反演获得了两条不同方向剖面的基岩起伏形态;使用信赖域反演算法获得了5 km以浅地层三维视密度异常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1:100000航磁和钻孔资料分析,综合研究了副中心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地热控制作用,得到结论如下:(1)研究区断裂构造以近NE向和NW向为主。NE向断裂延伸较远、梯度带宽,但被NW向断裂切割改造迹象明显。(2)太古界结晶基底差异性隆升使区内储层和盖层厚度变化大。研究区南部隆起区蓟县系储层厚度变薄或缺失。新生界盖层在隆起区厚度为200~800 m,在断陷盆地区达2000 m以上。(3)南苑—通县断裂和夏垫断裂是区内良好导热构造;NW向台湖断裂、张家湾断裂与NE向燕郊断裂、姚辛庄断裂是主要导水通道,与南苑—通县断裂和夏垫断裂交汇形成区内地热资源的主要补给径流通道。区内地热异常受不同级次构造控制在赋存特征上呈现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异常 地热 重磁反演 Theta图 北京副中心
下载PDF
试论南中国海盆地新生代板块构造及盆地动力学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功成 王良书 +5 位作者 唐显春 张开均 刘绍文 赵志刚 王鹏 钟锴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38-652,共15页
南海地处欧亚、印度—澳大利亚和菲律宾海板块的交互带,是西太平洋地区面积最大的边缘海之一,其成因机制和演化过程对探讨特提斯构造域和太平洋构造域相互作用及油气勘探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虽备受关注但仍存争议。综合目前该区及外围... 南海地处欧亚、印度—澳大利亚和菲律宾海板块的交互带,是西太平洋地区面积最大的边缘海之一,其成因机制和演化过程对探讨特提斯构造域和太平洋构造域相互作用及油气勘探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虽备受关注但仍存争议。综合目前该区及外围已有的大地构造等方面的资料,本文从探讨南海外围的构造格架及中-新生代演化过程入手,分析了南海及外围板块构造早第三纪、晚第三纪和第四纪期间的板块演化序列及相应的沉积过程,以期对南海盆地的成盆动力学过程提供约束和启示。此外,还进一步概括了南海北、西和南部大陆边缘性质及其相应的盆地变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拉分作用 伸展盆地 构造体制 南海
下载PDF
雄安新区深部碳酸盐岩热储强化增产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马峰 王贵玲 +6 位作者 朱喜 张薇 黎楚童 唐显春 余鸣潇 赵志宏 杨睿月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789-1798,共10页
碳酸盐岩热储是我国水热型地热资源开发的主战场,具有分布广、厚度大、易回灌等特点.目前的利用仅局限于碳酸盐岩热储顶部约200 m的强岩溶发育带,由于深部碳酸盐岩热储渗透性低、非均质性强,无法进行规模化开发利用.针对深部巨厚碳酸盐... 碳酸盐岩热储是我国水热型地热资源开发的主战场,具有分布广、厚度大、易回灌等特点.目前的利用仅局限于碳酸盐岩热储顶部约200 m的强岩溶发育带,由于深部碳酸盐岩热储渗透性低、非均质性强,无法进行规模化开发利用.针对深部巨厚碳酸盐岩热储高效开发技术难题,采用综合测井与裂隙成像测井技术优选了目标增产层段,创新使用了水力喷射酸化压裂热储改造技术,该技术具有定点起裂、有效封隔、热储深穿透、改造体积大等特点.以雄安新区揭露碳酸盐岩热储层厚度最大的地热井D22为代表开展了现场热储改造试验,结果显示,目标层段3024~3174 m涌水量由改造前的4.72 m^(3)·h^(-1)增加到改造后的44.10 m^(3)·h^(-1),提高了8.3倍;单位涌水量由改造前的0.024 m^(3)·(h·m)^(-1)增加到改造后的0.745 m^(3)·(h·m)^(-1),提高了30倍;储层渗透系数由4.4×10^(-3)m·d^(-1)提高到了146.3×10^(-3)m·d^(-1);井口水温由改造前的60.0℃增加到66.5℃.试验研究表明,可通过热储改造提高深部巨厚碳酸盐岩热储的开发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增产 碳酸盐岩热储 雄安新区 水力喷射 酸化压裂
下载PDF
青海共和盆地地热资源热源机制与聚热模式 被引量:38
14
作者 唐显春 王贵玲 +4 位作者 马岩 张代磊 刘忠 赵旭 程天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052-2065,共14页
青海共和盆地东侧贵德扎仓热田是探讨共和盆地地热资源成因的关键地区。本文综合区域地质、岩石热物性、同位素年代学、水文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测量等方法,重点分析了共和盆地的构造背景和热源机制,深入研究了共和盆地地热能系统的关键... 青海共和盆地东侧贵德扎仓热田是探讨共和盆地地热资源成因的关键地区。本文综合区域地质、岩石热物性、同位素年代学、水文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测量等方法,重点分析了共和盆地的构造背景和热源机制,深入研究了共和盆地地热能系统的关键环节。研究发现:①识别出盆地地壳15 km以下深度发育高导体,并可与新生代青藏高原东部中-下地壳发育的层状低速高导层对比;②近NW-NS向的瓦里贡左旋走滑逆冲断裂是扎仓热田重要的控热和导热断裂;③晚中生代花岗岩与上覆围岩具有显著的热导率;④温泉氢氧同位素指示水源以地表水补给为主;⑤存在浅层新生界碎屑岩中-低温热储和深层花岗岩中-高温热储,发育四层两类地热资源。综合分析提出了共和盆地干热岩三元聚热模式:即新生代中-下地壳发育的高温低速高导层是主要热源,中晚三叠世花岗岩是良好的导热和储热体,既是干热岩母岩,也是热储,新生代低热导率沉积岩是良好的盖层。研究对于青藏高原地热成因、资源预测、开发规划等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和盆地 干热岩 热源机制 低速高导层 贵德扎仓热田
下载PDF
雄安新区现今地温场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38
15
作者 王朱亭 张超 +3 位作者 姜光政 胡杰 唐显春 胡圣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313-4322,共10页
雄安新区位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内,区内主要包含有牛驼镇凸起、容城凸起、高阳低凸起等次级构造单元.通过分析该区最近实测的8口钻井测温曲线和108块岩石热导率实测数据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雄安新区内部地温梯度、大地热流分布规... 雄安新区位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内,区内主要包含有牛驼镇凸起、容城凸起、高阳低凸起等次级构造单元.通过分析该区最近实测的8口钻井测温曲线和108块岩石热导率实测数据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雄安新区内部地温梯度、大地热流分布规律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雄安新区内部不同构造单元地层的地温梯度在垂向上可划分为两段:上部沉积盖层段,地温梯度值在25.2~58.9℃·km-1.之间;下部白云岩段地温梯度较低,主要在5℃·km-1.附近.同时地温梯度在平面上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牛驼镇凸起地温梯度值最高,范围为46.5~58.9℃·km-1.;容城凸起区地温梯度次之,范围在32.0~40.9℃·km-1.之间;凹陷及低凸起区地温梯度较低,唯一的实测值显示为25.2.℃·km-1..通过搜集的热流值绘制的热流图也显示出凸起区热流值高,凹陷区热流值相对较低的特点.雄安新区较高的现今地温场特征与其处于弧后拉张的构造背景相关.同时,基岩地层凹凸相间的格局、砂泥质盖层直接覆盖在碳酸盐地层之上的地层组合、热储层段内的地下水对流作用、断裂的发育等共同造成了雄安新区较高的现今地温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钻井测温曲线 岩石热导率 现今地温场特征
下载PDF
华南陆缘高热流区的壳幔温度结构与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24
16
作者 张健 王蓓羽 +2 位作者 唐显春 董淼 艾依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917-3932,共16页
华南陆缘是我国重要的矿产、地热资源区.晚中生代以来,在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地幔热对流活动共同作用下,该区出现多期岩浆-热事件和大规模爆发式成矿作用.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文利用地表热流观测资料、地震剪切波资料、重力位球谐系数,... 华南陆缘是我国重要的矿产、地热资源区.晚中生代以来,在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地幔热对流活动共同作用下,该区出现多期岩浆-热事件和大规模爆发式成矿作用.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文利用地表热流观测资料、地震剪切波资料、重力位球谐系数,计算了壳-幔温度结构,分析了动力学背景.计算结果表明:华南陆缘东南沿海地带,地壳10km以浅温度达200℃以上,居里点温度475℃,莫霍面平均温度550℃.地壳浅层较热,花岗岩中放射性元素衰变放热是地壳浅层地下水热活动的重要热源,但地壳总体温度不高,为"冷壳热幔"型热结构.地幔中,90km深度,温度950~1250℃;120km深度,温度1050~1400℃;150km深度,温度1200~1450℃;220km深度,温度1500~1700℃."热"岩石圈底界深度在110~150km之间,西深东浅.岩石圈内,地幔应力场为挤压-伸展相间格局;岩石圈之下,地幔应力场为一个以南昌为中心、长轴NE-SW向的椭圆.分析认为,晚中生代以来,太平洋板块的西向俯冲,导致华南陆缘在区域性SE向地幔对流背景上叠加局域性不稳定热扰动,在175~85Ma期间,上地幔物质向上流动,形成不同的岩浆活动高峰期.同时,岩石圈地幔受俯冲洋壳流体的影响,含水量高,黏度小,在地幔流切向应力场作用下,岩石圈底界由西向东"波浪"状减薄.现今岩石圈之下仍具备地幔小尺度热对流温度条件,但除地表浅层外,地壳整体温度不高,岩石圈构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陆缘 高热流区 壳幔温度 剪切波速 地幔流应力场
下载PDF
华南黄陵隆起构造演化及其对页岩气保存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陈科 翟刚毅 +7 位作者 包书景 宋腾 林拓 李浩涵 金春爽 孟凡洋 唐显春 张焱林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1-172,共12页
近期中国南方页岩气勘查在黄陵隆起南缘的下寒武统和震旦系取得重大突破,本文针对古老地层页岩气构造保存问题,研究黄陵隆起构造演化历史,反演钻井沉积地层埋藏史,通过二维地震剖面解析黄陵隆起南缘的构造学特征,统计分析相关地质年代... 近期中国南方页岩气勘查在黄陵隆起南缘的下寒武统和震旦系取得重大突破,本文针对古老地层页岩气构造保存问题,研究黄陵隆起构造演化历史,反演钻井沉积地层埋藏史,通过二维地震剖面解析黄陵隆起南缘的构造学特征,统计分析相关地质年代学数据。认为该区域在约800 Ma经历了花岗岩侵入,形成了以花岗岩为主体的黄陵隆起基底;该区域在800~200 Ma构造较稳定,缺乏这一时期的构造年代学数据;中侏罗世震旦系陡山沱组埋深可达约8 km,晚侏罗世及以后经过多期抬升至现在的构造格局。本研究说明黄陵隆起的古老基底经过元古宙大量花岗岩侵入,可能均质性高而表现为刚性基底,后期所遭受构造改造程度较低,埋深相对较浅。因此,该地区页岩表现为演化程度适中,构造改造弱,后期热事件影响小,有利于页岩气的保存,是目前黄陵隆起南缘获得页岩气勘查突破的关键。并指出南方具有类似构造的雪峰山隆起、神农架背斜和汉南古陆周缘具有良好的下寒武统页岩气勘查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热演化程度 黄陵隆起 构造演化 保存条件 油气资源调查工程
下载PDF
延庆盆地大地热流异常及其构造背景 被引量:1
18
作者 雷晓东 李晨 +5 位作者 王立发 赵玉 尤志鑫 唐显春 关伟 李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405-3418,共14页
基底构造探测对地热成因机理研究十分重要.对近期完成的区域重力测量数据开展了场源边缘检测和密度界面反演等处理,获得了延庆盆地新生界基底形态及断裂展布特征.同时收集钻孔测温和热导率资料计算了17眼钻孔的大地热流,分析了热流异常... 基底构造探测对地热成因机理研究十分重要.对近期完成的区域重力测量数据开展了场源边缘检测和密度界面反演等处理,获得了延庆盆地新生界基底形态及断裂展布特征.同时收集钻孔测温和热导率资料计算了17眼钻孔的大地热流,分析了热流异常及其构造成因,得到结论如下:(1)延庆盆地的基底形态为“一凸四凹一单斜”,即东五里营凸起、姚家营凹陷、张老营凹陷、田宋营凹陷、卓家营凹陷、康庄—沈家营单斜带.延庆盆地由2条NE向断裂控制,6条近SN向断裂连通山区补给区并切割NE向断裂,构成纵横交错的浅部断层网络.(2)延庆盆地大地热流平均值为65.8±13.0 mW·m^(-2),略低于渤海湾盆地热流均值,相对高热流区有两处,一是康庄—沈家营断裂和靳家堡断裂交汇区,二是西卓家营凹陷和东五里营凸起之间的过渡带.(3)延庆盆地地表热流异常主要与蓟县系碳酸盐岩高热导率地层分布及其厚度变化、多体系浅部断裂组合控制地下水热活动促使热流再分配有关,盆地北缘佛峪口—黄柏寺断裂发育和燕山期花岗岩侵入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异常 大地热流 基底构造 断裂 延庆盆地
下载PDF
西藏改则南拉果错蛇绿岩中斜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及其成因研究 被引量:28
19
作者 张玉修 张开均 +3 位作者 黎兵 汪洋 魏庆国 唐显春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0-106,共7页
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西段改则南拉果错蛇绿岩中的斜长花岗岩野外地质、岩相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组成综合研究表明,拉果错斜长花岗岩为洋壳运移过程中含水条件下辉长质岩石剪切深熔作用形成的,该类斜长花岗岩锆石年龄代表了与洋... 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西段改则南拉果错蛇绿岩中的斜长花岗岩野外地质、岩相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组成综合研究表明,拉果错斜长花岗岩为洋壳运移过程中含水条件下辉长质岩石剪切深熔作用形成的,该类斜长花岗岩锆石年龄代表了与洋壳扩张时代同期或者稍晚于洋壳扩张时代的洋盆扩展时代.拉果错斜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66.6±2.5)Ma,这一结果表明在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西段存在中侏罗世洋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改则 蛇绿岩 斜长花岗岩 锆石 SHRIMP U-PB年代学
原文传递
渝东南地区常压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74
20
作者 何希鹏 高玉巧 +2 位作者 唐显春 张培先 何贵松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54-664,共11页
中国志留系页岩气勘探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及其周缘,近年来不断取得新成果,盆内焦石坝等地区的勘探取得重大突破,页岩气藏以超压为主要特征,盆外构造改造作用较强,页岩气藏以常压为主要特征。在勘探实践基础上,开展页岩层序地层、沉积微... 中国志留系页岩气勘探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及其周缘,近年来不断取得新成果,盆内焦石坝等地区的勘探取得重大突破,页岩气藏以超压为主要特征,盆外构造改造作用较强,页岩气藏以常压为主要特征。在勘探实践基础上,开展页岩层序地层、沉积微相、地球化学、储层特征、构造作用等综合地质研究,明确了渝东南地区常压页岩气富集三大主控因素。一是深水陆棚相优质页岩是页岩气富集的基础,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优质页岩厚20~40m,TOC含量为2%~4%,RO值为2%~3%,页岩气富集静态评价指标优越;二是保存条件是页岩气富集高产的关键因素,通过PY1、NY1、RY1等井钻探效果与断层、埋深、距剥蚀区远近等相关性分析,指出构造改造较弱、距离断层远近、离剥蚀区距离、埋深适中为页岩气富集的必要条件;三是有机孔隙发育是页岩气高产的重要因素,运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纳米CT、热模拟等实验手段,研究认为有机孔隙是页岩气赋存的主要储集空间,有机质热演化、压实作用、地层压力是影响有机孔隙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渝东南地区常压页岩气甜点区优选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页岩气 富集主控因素 保存条件 渝东南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