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迟发型出血性膀胱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张琳依 熊艺颖 +6 位作者 廖明燕 肖青 唐晓琼 罗小华 张红宾 王利 刘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250-256,共7页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并发迟发型出血性膀胱炎(LOHC)的危险因素、LOHC发展为重度LOHC的危险因素及LOHC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1月-2021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allo-HSCT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并发迟发型出血性膀胱炎(LOHC)的危险因素、LOHC发展为重度LOHC的危险因素及LOHC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1月-2021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allo-HSCT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可能影响allo-HSCT后LOHC发生的相关临床参数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同时分析组间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差异。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45岁(P=0.039)、强化预处理方案中包含氟达拉滨/克拉屈滨+阿糖胞苷(P=0.002)、移植后d 30白蛋白≤30 g/L(P=0.007)、CMV-DNA+(P=0.028)、移植前有真菌感染(P=0.026)、Ⅱ-Ⅳ度a GVHD的发生(P=0.006)是发生LOHC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已发生LOHC的移植患者中,LOHC发生的时间在移植后32 d内(P=0.008)、移植后d 30的白蛋白≤30 g/L(P=0.032)是发展为重度LOHC的独立危险因素。重度LOHC组的OS率显著低于未发生LOHC组(P=0.041)。结论:对于年龄≤45岁、强化预处理或LOHC发生较早的移植患者,需要警惕发生LOHC或发展为重度LOHC,应早期做好防治;定期监测CMV-DNA、白蛋白水平,积极有效地抗病毒、抗真菌治疗及防治a GVHD是预防LOHC发生发展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型出血性膀胱炎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危险因素 移植物抗宿主病
原文传递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熊艺颖 刘林 +4 位作者 陈建斌 唐晓琼 肖青 张红宾 王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3-521,共9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和难治性CMV感染(RCI)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0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感染CMV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和难治性CMV感染(RCI)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0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感染CMV将患者分为CMV组(67例)和non-CMV组(179例),再根据是否发生RCI将CMV患者进一步分为RCI组(18例)和non-RCI组(49例)。分析CMV感染和RCI的危险因素,并用ROC曲线验证Logistic回归模型的诊断意义,同时分析组间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差异,以及影响OS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生CMV感染的患者,首次CMV感染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48(7-183)d,感染持续的中位时间为21(7-158)d。患者年龄偏大、合并EB病毒(EBV)血症或者发生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均能显著增加CMV感染风险(P=0.032,<0.001和0.037),RCI的危险因素为EBV血症和诊断时的CMV-DNA峰值≥1×10^(4) copies/ml(P=0.039,0.006),而移植后14 d的白细胞≥4×10^(9)/L是CMV感染和RCI的保护因素(P=0.013,0.014)。CMV组的OS率显著低于non-CMV组(P=0.033),RCI组的OS率亦显著低于non-RCI组(P=0.043)。造血重建是OS的有利因素(P<0.001),而移植后60 d内CMV-DNA≥1.0×10^(4) copies/ml是OS的危险因素(P=0.005)。结论:移植后白细胞数量恢复较晚以及合并EBV血症是CMV感染和RCI的共同危险因素;CMV-DNA载量1×10^(4) copies/ml是重要临界值,高于该值可导致高RCI及低OS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巨细胞病毒感染 危险因素 难治性
原文传递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令狐顺 肖青 +7 位作者 王欣 唐晓琼 张红宾 罗小华 刘林 陈建斌 杨泽松 王利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12期66-71,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基因突变及预后因素。方法选取医院血液科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年龄≥60岁的AML患者183例,将其中86例接受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的患者分为标准化疗组(12例)和低强度化疗组(74例);采用实时荧...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基因突变及预后因素。方法选取医院血液科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年龄≥60岁的AML患者183例,将其中86例接受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的患者分为标准化疗组(12例)和低强度化疗组(74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DNA测序技术对133例患者行基因突变检测。分析患者基因突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的基因突变频率为88.72%(118/133),突变频率排名前5的基因分别为WT1(60.90%)、NPM1(22.56%)、IDH2(12.78%)、DNMT3A(10.53%)、FLT3-ITD(9.77%)。多(≥2个)基因突变频率为46.62%(62/133),常见的共存突变基因为WT1+NPM1(16.54%)、WT1+IDH2(9.02%)、WT1+FLT3-ITD(8.27%)、WT1+DNMT3A(7.52%)。WT1+FLT3-ITD及WT1+DNMT3A突变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均显著短于WT1+NPM1突变患者(P<0.05)。低强度化疗组的完全缓解(CR)率和客观缓解(OR)率分别为49.02%和62.75%,高于标准化疗组的33.33%和50.0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难治、复发、诱导治疗1~2个疗程未达CR、FLT3-ITD突变是影响老年AML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老年AML患者的基因突变频率较高,常存在共存突变,WT1合并FLT3-ITD或DNMT3A突变的患者总生存期短,多种因素可影响预后,诱导治疗选择低强度化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急性髓系白血病 基因突变 预后 化学药物治疗
下载PDF
同胞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年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分析
4
作者 钟沂芮 丁莉 +5 位作者 罗小华 王利 唐晓琼 张红宾 肖青 刘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62-468,共7页
目的:探讨同胞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在治疗年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21年9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行同胞全相合allo-HSCT的8例年轻MM患者(中位年龄46岁)的相关资... 目的:探讨同胞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在治疗年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21年9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行同胞全相合allo-HSCT的8例年轻MM患者(中位年龄46岁)的相关资料,并进行生存和预后分析。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植活,移植后7例患者可行疗效评估。中位随访时间为35.2(2.5-84.70)个月。移植前达完全缓解(CR)者为2例,移植后达CR者为6例;2例发生急性GVHD,1例发生广泛型慢性GVHD。100 d内非复发死亡1例,8例患者中1年和2年无病生存分别为6例和5例,截至随访终点,生存超过2年的患者均全部存活,其中1例至今已无病生存84个月。结论:随着新药的逐渐发展,同胞全相合allo-HSCT对年轻MM患者可能是一种可治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多发性骨髓瘤 疗效
原文传递
71例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化学药物治疗方案选择与生存分析
5
作者 黄龄乐 颜新宇 +7 位作者 王欣 张红宾 唐晓琼 罗小华 肖青 陈建斌 刘林 王利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8期43-48,共6页
目的探讨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方案及预后。方法选取医院血液内科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MDS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危险分层为中高危的MDS患者71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接受去甲基化药物(H... 目的探讨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方案及预后。方法选取医院血液内科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MDS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危险分层为中高危的MDS患者71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接受去甲基化药物(HMA)治疗组(HMA组)和HMA联合化疗组(联合化疗组)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疗效评估及生存分析。结果与HMA组比较,联合化疗组患者治疗前的IPSS危险分层更严重,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更高(P<0.05),疗效、总生存率(OS)、无白血病生存率(LFS)无显著差异(P>0.05)。初诊时髓系原始细胞百分比小于分界值[4.395%,由接收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得到]的非化疗组患者的OS比化疗组更高(P=0.0256),在髓系原始细胞百分比<10%的患者中得到相似结果。结论部分MDS患者初诊时IPSS危险分层及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较高,其可能需要行HMA联合化疗,但对于初诊时髓系原始细胞百分比小于4.395%的患者,化疗前需谨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危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髓系原始细胞 去甲基化药物 化学药物治疗 预后分析
下载PDF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吲哚胺2,3-双加氧酶介导免疫逃逸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唐晓琼 赵智刚 +3 位作者 王红祥 李秋柏 吕建 邹萍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539-542,共4页
为了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参与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从23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获取骨髓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RT-PCR法检测白血病细胞IDO的表达;在有或无1-甲基色氨酸(1-MT)存在下,以白血病细胞为... 为了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参与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从23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获取骨髓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RT-PCR法检测白血病细胞IDO的表达;在有或无1-甲基色氨酸(1-MT)存在下,以白血病细胞为刺激细胞,外周T淋巴细胞为反应细胞建立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MLR),利用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率,并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相应MLR体系上清液中的IDO活性。结果显示,在23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17例患者的骨髓白血病细胞上有IDO的表达;白血病细胞上的IDO活性抑制MLR体系中T淋巴细胞的增殖。结论:白血病细胞表达的IDO活性能阻抑外周T淋巴细胞的增殖,它可能参与了肿瘤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T淋巴细胞 1-甲基色氨酸 免疫逃逸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唐晓琼 邓华聪 +1 位作者 万青 邱鸿鑫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型糖尿病患者血中单个核细胞内2Ca2+浓度变化及其与胰岛素受体活性变化的关系。TPK方法:荧光分光分析法测定例型糖尿病及例正常对照单个核细胞内40220Ca2+浓度,并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单个核细胞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TPK结... 目的:探讨型糖尿病患者血中单个核细胞内2Ca2+浓度变化及其与胰岛素受体活性变化的关系。TPK方法:荧光分光分析法测定例型糖尿病及例正常对照单个核细胞内40220Ca2+浓度,并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单个核细胞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TPK结果:型糖尿病患者单个核细胞内2Ca2+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胰岛素受体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TPK组。相关分析显示型糖尿病患者单个核细胞内2Ca2+浓度与、显著正相关,与受体活性显著负相关。FBGFINSTPK结论:细胞内Ca2+浓度升高可能通过影响胰岛素受体活性参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唐晓琼 赵智刚 +2 位作者 王红祥 李秋柏 邹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22-826,共5页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上的吲哚胺2,3-过氧化酶(IDO)活性对异基因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进而探讨MSCs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MSCs,并通过其形态的均一性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标志以鉴定其纯度。经200U/ml IFN...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上的吲哚胺2,3-过氧化酶(IDO)活性对异基因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进而探讨MSCs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MSCs,并通过其形态的均一性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标志以鉴定其纯度。经200U/ml IFN-γ作用后的MSCs以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IDO mRNA和IDO蛋白表达。有或无1-甲基色氨酸(1-MT)存在下,分别以1×105、5×104、1×104、5×103个MSCs与5×105个外周血异基因T淋巴细胞(MSCs∶T数量比为1∶5、1∶10、1∶50、1∶100)建立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MLR),以单独培养T淋巴细胞为对照组,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MLR体系上清中IDO活性。结果:IFN-γ作用后的MSCs出现IDO mRNA和IDO蛋白的表达。当MSCs为1×105、5×104、1×104(即MSCs∶T为1∶5、1∶10、1∶50)时,与对照组比较,T淋巴细胞的增殖率显著降低,IDO活性显著升高;加入1-MT后,T淋巴细胞的增殖率及IDO活性均恢复。当MSCs为5×103(即MSCs∶T为1∶100)时,与对照组比较,T淋巴细胞的增殖率轻度升高(P>0.05),IDO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MSCs通过IDO活性在体外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吲哚胺2 3-过氧化酶 T淋巴细胞 免疫调节
下载PDF
脐静脉和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唐晓琼 赵智刚 +1 位作者 王红祥 邹萍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0,共5页
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来源有限,成人骨髓是MSCs的主要来源,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在实验和临床中的应用。为拓宽MSCs来源,从细胞形态、生长特性、免疫表型和多向分化能力等四个方面对人脐静脉来源和成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了比较研... 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来源有限,成人骨髓是MSCs的主要来源,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在实验和临床中的应用。为拓宽MSCs来源,从细胞形态、生长特性、免疫表型和多向分化能力等四个方面对人脐静脉来源和成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人脐静脉来源和成人骨髓来源的MSCs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征,成纤维细胞样形态生长,并具有强大的体外扩增和多向分化能力。人脐静脉来源的MSCs可替代成人骨髓MSCs,作为满足实验和临床需要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 脐静脉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9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晓琼 刘林 +5 位作者 陈建斌 王建渝 张红宾 肖青 疗明燕 胡宗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869-1871,共3页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2007-01/2008-04应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患者9例,6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3例慢性髓系白血病;供者中6例为HLA完全相合的同胞,2例为HLA9/10相合的无关供者,1例为半相合供者;预处理采用经典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2007-01/2008-04应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患者9例,6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3例慢性髓系白血病;供者中6例为HLA完全相合的同胞,2例为HLA9/10相合的无关供者,1例为半相合供者;预处理采用经典的BU/CY方案或GIAC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环孢菌素A+吗替麦考酚酯+甲氨喋呤方案或环孢菌素A+吗替麦考酚酯+甲氨喋呤+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方案。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1、血小板〉20×10^9L^-1的中位时间分别是11,15d;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1例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随访3-16个月无病生存率为77.8%。死亡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白血病
下载PDF
人脐静脉来源的间质干细胞体外分离扩增及多向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唐晓琼 赵智刚 +2 位作者 王红祥 李秋柏 邹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960-1964,共5页
目的:探讨人脐静脉来源的间质干细胞(MSCs)的体外分离、纯化、扩增和多向分化条件。方法:无菌条件下取正常人脐静脉,1%胶原酶Ⅱ消化脐静脉细胞,以IMDM作为培养基进行培养和纯化细胞,瑞氏染色和电镜观察形态;FACS检测其免疫表型和细胞周... 目的:探讨人脐静脉来源的间质干细胞(MSCs)的体外分离、纯化、扩增和多向分化条件。方法:无菌条件下取正常人脐静脉,1%胶原酶Ⅱ消化脐静脉细胞,以IMDM作为培养基进行培养和纯化细胞,瑞氏染色和电镜观察形态;FACS检测其免疫表型和细胞周期;体外诱导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分化,von Kossa染色、油红O染色和RT-PCR检测骨钙蛋白、脂蛋白脂酶mRNA的表达以检测细胞向成骨、成脂肪细胞分化情况。结果:脐静脉来源的细胞呈纤维样贴壁生长,瑞氏染色和电镜观察具有MSCs特征;FACS检测结果显示,表达MSCs相关的抗原CD29、CD44、CD105,而CD31、CD13、CD34、CD45、HLA-DR为阴性;体外诱导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分化成功。结论:人脐静脉来源的MSCs的细胞形态、生长特性、免疫表型、多向分化能力与骨髓来源的MSCs相似,可作为满足实验和临床需要的MSCs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脐静脉 骨髓
下载PDF
人脐静脉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体外分离扩增实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晓琼 赵智刚 +2 位作者 王红祥 李秋柏 邹萍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2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人脐静脉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纯化、扩增及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定向分化,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研所完成。无菌条件下取正... 目的:探讨人脐静脉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纯化、扩增及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定向分化,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研所完成。无菌条件下取正常人脐静脉,10g/L胶原酶Ⅱ消化脐静脉内皮细胞,以IM DM作为培养基进行培养和纯化细胞,检测其生物学特点;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诱导前后细胞的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化学和W estern blot方法检测分化前后细胞上的神经丝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结果:脐静脉来源的细胞呈纤维样贴壁生长,具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诱导分化后,大部分间充质干细胞呈现典型神经样细胞形态,出现神经丝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结论:人脐静脉可以分离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并可以在体外定向分化为神经样细胞,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细胞 干细胞 脐静脉 细胞分化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纯化及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研究
13
作者 唐晓琼 赵智刚 +2 位作者 王红祥 黎纬明 邹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0-433,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分离、纯化、扩增以及在体外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分化的能力。方法获取CML患者的骨髓MSCs,采用低血清培养液培养,瑞士染色观察其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免疫表型和细胞周期;逆转... 目的研究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分离、纯化、扩增以及在体外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分化的能力。方法获取CML患者的骨髓MSCs,采用低血清培养液培养,瑞士染色观察其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免疫表型和细胞周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检测CML特异性表达的bcr/abl基因;分析骨髓MSCs染色体核型。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MSCs在体外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神经丝蛋白(NF)和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的表达。结果CML来源的骨髓MSCs呈纤维样贴壁生长,体外培养易扩增;表达相关抗原CD29、CD44、CD105,不表达CD31、CD13、CD34、CD45、HLA DR;不表达bcr/abl融合基因,且具有正常的核型;不同扩增代数的MSCs在诱导剂的作用下呈现典型的神经元样细胞形态,NF、NSE呈阳性反应。结论CML患者骨髓中可以分离培养MSCs,它具有体外大量扩增并保持低分化状态的特性和定向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能力,是一种可用于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神经元样细胞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骨髓坏死1例
14
作者 唐晓琼 陈建斌 黄宗干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795-795,共1页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合并症 骨髓坏死 肿瘤转移 微循环障碍
下载PDF
骨髓间质干细胞吲哚胺2,3-双加氧酶活性对T淋巴细胞的影响(英文)
15
作者 唐晓琼 赵智刚 +1 位作者 王鸿祥 邹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752-1757,共6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活性对抑制T淋巴细胞应答反应的影响。方法: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间质干细胞,通过其形态特点、表面标志及多向分化能力检测进行鉴定。以浓度为2×105U/L的IFN-γ对分离的MSCs诱...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活性对抑制T淋巴细胞应答反应的影响。方法: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间质干细胞,通过其形态特点、表面标志及多向分化能力检测进行鉴定。以浓度为2×105U/L的IFN-γ对分离的MSCs诱导18h,检测MSCs上IDOmRNA和IDO蛋白表达。将经过IFN-γ2×105U/L诱导的MSCs预先接种在培养板中,再建立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R)体系,利用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率,并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IDO活性。结果:IFN-γ能诱导MSCs上IDOmRNA和IDO蛋白的表达;MSCs的IDO活性抑制MLR体系中T淋巴细胞增殖率。结论:经IFN-γ刺激后的MSCs在体外可抑制异体T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IDO活性参与了这种免疫抑制作用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浅谈循证医学教育在临床实习教学中的运用
16
作者 唐晓琼 颜新宇 刘林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2期310-310,共1页
循证医学是现代临床医学模式,在实习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循证医学教育在临床实习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国内循证医学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加快发展实习医生循证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实践.
关键词 循证医学 教育 医学模式
下载PDF
冻存前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支持造血的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赵智刚 唐晓琼 +2 位作者 黎纬明 游泳 邹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04-307,共4页
为了了解冻存复苏过程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生物学特性和支持造血能力的影响,采用常规方法分离培养骨髓MSC,将传代后的细胞用含10%二甲亚砜、40%胎牛血清的IMDM细胞冻存液保存在-196℃液氮中,观察短期(4周)和中... 为了了解冻存复苏过程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生物学特性和支持造血能力的影响,采用常规方法分离培养骨髓MSC,将传代后的细胞用含10%二甲亚砜、40%胎牛血清的IMDM细胞冻存液保存在-196℃液氮中,观察短期(4周)和中期(9-15月)复苏后MSC的活性、免疫表型、多向分化能力和支持造血的能力,并同冻存前的MS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中短期冻存后的MSC的细胞活性分别为(90士3.75)%和(93士2.51)%;冻存后细胞的增殖能力、免疫表型、体外分化为脂肪和骨细胞的能力、支持集落(CFU-GM,CFU-E,CFU-GEMM)的生长作用和冻存前MSC相似。结论:骨髓MSC在液氮中短期和中期保存后,细胞活性略有下降,但是并不影响MSC的增殖、分化和支持造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存 间充质干细胞 支持造血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难治恶性淋巴瘤96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丽霞 刘林 +7 位作者 陈建斌 肖青 唐晓琼 张红宾 王建渝 陈礼平 王欣 王利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9期1206-1208,1212,共4页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接受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96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病理资料,常规化疗后均接受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统计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移植前相关指标及预后情况,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接受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96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病理资料,常规化疗后均接受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统计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移植前相关指标及预后情况,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预后情况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回顾性的分析总体疗效及预后因素。结果 96例患者中94例顺利完成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重建时间为7~19d,平均9d;血小板重建时间10~37d,平均16d;随访时间0~74个月,平均26个月。3年总体生存(OS)率为86.4%,3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为70.3%。单因素分析显示IPI评分大于2分、移植前未能达到完全缓解(CR)、乳酸脱氢酶(LDH)高于正常水平、骨髓浸润等为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状态及LDH水平为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大剂量化学治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高危难治恶性淋巴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移植前能否达到CR、LDH水平为移植疗效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淋巴瘤 预后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活化Chk1引起的G_2/M期阻滞在调节K562/A02细胞耐药中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海燕 张敏 +5 位作者 邹萍 游泳 郭静明 唐晓琼 赵智刚 吴耀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105-1109,共5页
本研究探讨活化的Chk1对白血病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探究Chk1调控肿瘤细胞耐药的机制。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K562及其耐药细胞系K562/A02(耐阿霉素)为研究对象,与阿霉素共孵育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RT-PCR检测Chk1mRNA... 本研究探讨活化的Chk1对白血病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探究Chk1调控肿瘤细胞耐药的机制。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K562及其耐药细胞系K562/A02(耐阿霉素)为研究对象,与阿霉素共孵育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RT-PCR检测Chk1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转染前后Chk1磷酸化水平;靶向Chk1shRNA抑制细胞内Chk1的表达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阿霉素作用后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表明阿霉素致K562/A02细胞阻滞在G2/M期的细胞百分率为(54.12±0.57)%,显著高于K562细胞(36.99±1.28)%;Chk1mRNA表达水平在K562与K562/A02细胞间无显著差异;Chk1磷酸化水平在K562/A02细胞为0.79±0·56,在K562细胞为0.27±1·4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转染Chk1shRNA后,两株细胞的Chk1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转染组K562、K562/A02细胞凋亡率分别是空载体转染组的1.30倍和3.84倍。结论Chk1的活化水平调控着K562/A02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K1 G2/M期阻滞 K562细胞 K562/A02细胞 RNA干扰 白血病细胞耐药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XA_2和PGI_2失衡及PLA_2活性变化 被引量:6
20
作者 万青 邓华聪 +3 位作者 邱鸿鑫 杨刚毅 祝继华 唐晓琼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 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栓素 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失衡及 PLA活性变化。方法:以放免法测定血栓素B2和6-酮-前列腺素含量,以改良Zieve法测定血浆PLA2活性,同时观察空腹血糖(FB... 目的:探讨 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栓素 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失衡及 PLA活性变化。方法:以放免法测定血栓素B2和6-酮-前列腺素含量,以改良Zieve法测定血浆PLA2活性,同时观察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等的变化。结果:①2型DM患者存在TXA2和PGI2合成异常,且Ⅱ组(有微血管病变组)较Ⅰ组(无微血管病变组)更为严重;②2型 DM患者组血浆 PLA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但 Ⅰ组与Ⅱ组之间无显著差异;③2型 DM患者组 TXB2与FBG、TG显著正相关,6-K—PGF18FINS显著负相关,TXB2与6-K-PGF1a均与血浆PLA2无显著相关性。结论:①TXA2和 PGI2失衡在 2型糖尿病及其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③血浆分泌型 PLA2活性变化与 2型糖尿病密切有关,但在糖尿病患者TXA2和PGI2失衡及微血管病变中可能不起直接作用;③糖脂代谢紊乱以及高胰岛素血症在TXA和PGI2失衡及DM微血管病变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素A2 前列环素 磷脂酶A2 Ⅱ型糖尿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