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的江淮下游6个湖泊翘嘴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1
作者 李大命 杨子萍 +3 位作者 刘燕山 唐晟凯 谷先坤 殷稼雯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220,共8页
以线粒体Cytb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长江、淮河下游6个湖泊翘嘴鲌群体共262尾个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及历史动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翘嘴鲌Cytb基因序列全长为1141 bp,碱基A+T的含量(55.9%)高于G+C含量(44.1%)。262条Cytb基因序列检出4... 以线粒体Cytb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长江、淮河下游6个湖泊翘嘴鲌群体共262尾个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及历史动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翘嘴鲌Cytb基因序列全长为1141 bp,碱基A+T的含量(55.9%)高于G+C含量(44.1%)。262条Cytb基因序列检出42个变异位点,定义46个单倍型,总群体单倍型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916±0.010和0.00256±0.00008;6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798±0.059)~(0.927±0.019),核苷酸多样性为(0.00204±0.00027)~(0.00285±0.00018),表明翘嘴鲌遗传多样性属于高Hd和低Pi模式。基于单倍型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和进化网络图显示,6个群体的单倍型未形成明显的地理格局。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部(91.64%),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_(st))为0.08362(P<0.01);6个群体间的F_(st)为-0.00427~0.15529,其中,长江群体和淮河群体间均具有显著中度或高度遗传分化(P<0.05)。中性检验结果显示,Tajima’s D和Fu’s F_(s)均为负值(P<0.05),核苷酸不配对分布曲线呈现单峰型,表明翘嘴鲌群体在历史上经历过显著的种群扩张。整体来看,江淮下游湖泊的翘嘴鲌野生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低,长江水系群体和淮河水系群体间有显著的遗传分化,应采取措施恢复翘嘴鲌资源量及提高其遗传多样性,并将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湖泊群体划分为不同的管理单元进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鲌 CYTB基因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种群历史动态
下载PDF
太湖河蚬种群组成及生长特征研究
2
作者 刘洋 李大命 +4 位作者 陆建明 刘燕山 唐晟凯 杨家新 张彤晴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7,共7页
为掌握太湖河蚬种群的大小组成、年龄结构及其生长特征,在太湖设置6个采样点,通过采集太湖河蚬样品,测量河蚬的壳长、壳宽、壳高和体重,判定河蚬的年龄,建立河蚬壳长、体重的生长方程。研究结果表明:(1)河蚬壳长、壳宽、壳高及体重范围... 为掌握太湖河蚬种群的大小组成、年龄结构及其生长特征,在太湖设置6个采样点,通过采集太湖河蚬样品,测量河蚬的壳长、壳宽、壳高和体重,判定河蚬的年龄,建立河蚬壳长、体重的生长方程。研究结果表明:(1)河蚬壳长、壳宽、壳高及体重范围分别为5.45—40.34 mm、6.68—24.89 mm、7.15—37.41 mm、0.15-19.27 g,其均值分别为(20.17±0.60)mm、(13.57±0.33)mm、(19.13±0.53)mm和(4.09±0.32)g。(2)河蚬种群由0^(+)至4^(+)龄共5个年龄组组成,其中0^(+)至2^(+)龄的个体数量占比91.85%.3^(+)至4^(+)龄的个体数量占比8.15%。(3)河蚬的壳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2.0×10^(-3)L2.477(R^(2)=0.954),表明河蚬呈异速生长。(4)河蚬的壳长生长方程Lt=41.99×[1-e^(-0.27(t^(+)1.47))],体重生长方程为Wt=19.28×[1-e^(-0.27(t^(+)1.47))]^(2.477),拐点年龄为2.22龄,对应的壳长和体重分别为26.48 mm和6.16 g。基于研究结果得出,太湖河蚬种群个体的小型化、低龄化明显,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偏大,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太湖河蚬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蚬 种群组成 年龄结构 生长方程 太湖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I序列的江淮下游湖泊鲢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大命 杨子萍 +5 位作者 刘燕山 谷先坤 殷稼雯 蔡永久 唐晟凯 张彤晴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1,共9页
本研究采用线粒体COI序列为分子标记,探究了长江、淮河下游8个湖泊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通过PCR和测序技术,获得鲢COI基因序列片段。分析结果显示:COI序列片段长度为630 bp,243条COI序列共检出2... 本研究采用线粒体COI序列为分子标记,探究了长江、淮河下游8个湖泊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通过PCR和测序技术,获得鲢COI基因序列片段。分析结果显示:COI序列片段长度为630 bp,243条COI序列共检出23个变异位点,定义14种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_(d))和核苷酸多样性(P_(i))分别为0.692和0.00512。8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508~0.803,核苷酸多样性为0.00241~0.00694,表明鲢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有较大差异。分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遗传分化指数(F_(ST))为0.0083,表明群体间没有显著遗传分化。系统发育树和网络结构图显示,单倍型分化为2个分支,但群体没有形成特定的地理遗传结构。中性检验结果和歧点分布曲线表明,鲢群体没有显著偏离中性选择,群体大小保持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COI基因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江苏省内陆水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大命 唐晟凯 +4 位作者 钟立强 刘燕山 谷先坤 殷稼雯 蒋琦辰 《水产科技情报》 2023年第4期259-264,共6页
水产种质资源是水生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渔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属于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划定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是保护水产种质资源及其栖息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文章概述了江苏省内陆水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过程及现状,... 水产种质资源是水生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渔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属于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划定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是保护水产种质资源及其栖息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文章概述了江苏省内陆水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过程及现状,总结了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水域类型、面积大小及保护对象种类,指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保护对象 保护区建设 措施建议
下载PDF
基于Cytb基因序列的江淮下游湖泊鲢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5
作者 李大命 刘燕山 +5 位作者 唐晟凯 殷稼雯 谷先坤 蒋琦辰 蔡永久 张彤晴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3-433,共11页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是长江、淮河下游湖泊中重要的渔业资源。为了解湖泊鲢种质资源遗传状况,采用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作为分子标记,对江淮下游8个湖泊(太湖、滆湖、长荡湖、淀山湖、高邮湖、洪泽湖、骆马湖、金沙湖)群体的...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是长江、淮河下游湖泊中重要的渔业资源。为了解湖泊鲢种质资源遗传状况,采用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作为分子标记,对江淮下游8个湖泊(太湖、滆湖、长荡湖、淀山湖、高邮湖、洪泽湖、骆马湖、金沙湖)群体的239尾鲢进行扩增和测序。结果显示,鲢Cty b基因全长为1 141 bp, 239条Cyt b序列检出74个变异位点,定义24种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697和0.010 12。太湖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最高,分别为0.830和0.015 84,长荡湖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最低,分别为0.379和0.003 98。8个鲢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变幅为0.005~0.015;分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部(98.0%),群体的遗传分化指数Fst值为0.019 97;两两群体间Fst值统计表明,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群体间有显著的遗传差异(P<0.05)。单倍型系统进化树和网络结构图显示,单倍型划分为2个谱系,但没有形成明显的地理聚群。歧点分布曲线与中性检验结果表明,鲢群体进化过程中较为稳定,没有经历过种群扩张事件。研究结果表明,应将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鲢群体作为不同的管理单元进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B基因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基于COI和Cytb基因序列的太湖河蚬遗传多样性分析
6
作者 李大命 刘洋 +5 位作者 刘燕山 唐晟凯 谷先坤 殷稼雯 蒋琦辰 张彤晴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9-73,共5页
以线粒体COI和Cytb基因部分序列作为分子标记,对太湖河蚬(Corbicula fluminea)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OI和Cytb序列片段长度分别为614 bp和621 bp,两基因片段的碱基AT含量明显大于GC含量,碱基组成具有偏好性。COI序列有1... 以线粒体COI和Cytb基因部分序列作为分子标记,对太湖河蚬(Corbicula fluminea)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OI和Cytb序列片段长度分别为614 bp和621 bp,两基因片段的碱基AT含量明显大于GC含量,碱基组成具有偏好性。COI序列有19个变异位点,定义14种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851±0.04和0.007 45±0.000 81,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4.572,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2至0.020;Cytb序列有19个变异位点,定义17种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896±0.028和0.005 10±0.000 51,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3.167,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2至0.013,河蚬的遗传多样性具有高单倍性多样性和高核苷酸多样性特征。中性检验结果和歧点分布图分析表明,太湖河蚬种群进化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未经历显著的种群扩张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蚬 遗传多样性 CYTB基因 COI基因 种群历史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tyb基因的滆湖3种黄颡鱼遗传多样性分析
7
作者 李大命 刘洋 +3 位作者 刘燕山 唐晟凯 谷先坤 殷稼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1期105-108,121,共5页
为掌握滆湖3种黄颡鱼野生资源的种质遗传状况,采用线粒体Ctyb基因探索黄颡鱼、光泽黄颡鱼和长须黄颡鱼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历史动态。通过PCR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获得3种黄颡鱼的Ctyb基因全序列,长度均为1 138 bp。3种黄颡鱼Cytb基因... 为掌握滆湖3种黄颡鱼野生资源的种质遗传状况,采用线粒体Ctyb基因探索黄颡鱼、光泽黄颡鱼和长须黄颡鱼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历史动态。通过PCR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获得3种黄颡鱼的Ctyb基因全序列,长度均为1 138 bp。3种黄颡鱼Cytb基因的碱基组成具有偏倚性,碱基A+T的含量(55.6%)高于G+C的含量(44.4%)。49尾黄颡鱼的Cytb基因序列有23个多态位点,定义17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903,核苷酸多样性为0.002 40;40尾光泽黄颡鱼的Cytb基因序列有25个多态位点,定义17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936和0.004 59;32尾长须黄颡鱼的Cytb基因序列有20个多态位点,定义11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829和0.002 25。整体来看,3种黄颡鱼的单倍型多样性较为丰富,但核苷酸多样性较低。黄颡鱼、光泽黄颡鱼和长须黄颡鱼的种内遗传距离分别为0~0.006、0~0.012和0~0.008。3种黄颡鱼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078~0.138,长须黄颡鱼与黄颡鱼的亲缘关系较近、与光泽黄颡鱼的亲缘关系较远。Tajima’s D和Fu’s F_s中性检验值均为负值,且核苷酸不配对分布图呈现单峰型,表明3种黄颡鱼经历过明显的种群扩张过程。该研究结果可为滆湖3种黄颡鱼的种质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CYTB基因 黄颡鱼 光泽黄颡鱼 长须黄颡鱼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的洪泽湖翘嘴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8
作者 李大命 杨子萍 +3 位作者 刘燕山 谷先坤 唐晟凯 杨家新 《水产科技情报》 2023年第6期341-348,共8页
为全面了解洪泽湖翘嘴鲌的种质资源遗传状况,采用Cyt b基因(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分析了洪泽湖6个群体共计210尾翘嘴鲌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结果显示,Cyt b基因序列全长为1141 bp,碱基A+T的含量(56.0%)大于G+C的含量(44.0%)。试验... 为全面了解洪泽湖翘嘴鲌的种质资源遗传状况,采用Cyt b基因(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分析了洪泽湖6个群体共计210尾翘嘴鲌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结果显示,Cyt b基因序列全长为1141 bp,碱基A+T的含量(56.0%)大于G+C的含量(44.0%)。试验共检测到31个变异位点,定义26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 d)和核苷酸多样性(P i)分别为0.735±0.032和0.0019±0.0001;6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 d)为(0.618±0.096)~(0.788±0.064),核苷酸多样性(P i)为(0.0015±0.0003)~(0.0021±0.0002);翘嘴鲌的遗传多样性属于高H d低P i类型,暗示其遗传多样性较低。分子方差分析显示,遗传差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部,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 st为-0.0177~0.0182,P>0.05,表明群体间没有显著的遗传分化。单倍型邻接关系树和单倍型网络结构图显示,所有单倍型聚为1个分支,6个群体未形成特定的地理遗传结构。Tajima’s D和Fu’s F s中性检验均为负值,且具有显著性差异,核苷酸错配分布曲线呈现明显的单峰分布,均表明翘嘴鲌在历史上经历了显著的群体扩张事件。研究结果表明,洪泽湖翘嘴鲌6个群体间没有显著的遗传分化,应作为1个整体进行管理和保护。洪泽湖翘嘴鲌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低,需要采取措施增加翘嘴鲌种群数量,提高其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泽湖 翘嘴鲌 Cyt b基因 遗传多样性 群体历史动态
下载PDF
长荡湖翘嘴鲌年龄结构和生长特征研究
9
作者 李大命 杨子萍 +3 位作者 刘燕山 殷稼雯 唐晟凯 杨家新 《水产养殖》 CAS 2023年第8期36-41,共6页
为了解长荡湖翘嘴鲌种群的年龄结构及生长特征,采集长荡湖翘嘴鲌样本113尾,通过鳞片鉴定其年龄,并建立体长、体质量的生长方程。结果显示,翘嘴鲌体长为18.15~74.63 cm,体质量为58.5~4524.6 g。翘嘴鲌由1~6龄个体构成,其中1~3龄个体占比... 为了解长荡湖翘嘴鲌种群的年龄结构及生长特征,采集长荡湖翘嘴鲌样本113尾,通过鳞片鉴定其年龄,并建立体长、体质量的生长方程。结果显示,翘嘴鲌体长为18.15~74.63 cm,体质量为58.5~4524.6 g。翘嘴鲌由1~6龄个体构成,其中1~3龄个体占比为72.6%,种群组成呈现出低龄化。体长和体质量方程式为W=0.0103L^(2.9928)(n=113,R^(2)=0.9931),表明翘嘴鲌为匀速生长类型。体长生长方程为L_(t)=109.28[1-e^(-0.1232(t+0.6468))],体质量生长方程为W_(t)=12993.47[1-e—(-0.1232(t+0.6468))]^(2.9928)。生长拐点年龄t_(i)=8.25龄,对应的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72.76 cm和3656.34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荡湖 翘嘴鲌 年龄结构 生长特征
下载PDF
基于eDNA技术的太湖鱼类多样性调查
10
作者 刘燕山 孙晶莹 +6 位作者 朱明胜 李大命 唐晟凯 钟立强 张增 王超群 沈冬冬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26,共11页
基于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技术开展太湖鱼类多样性调查,并结合传统形态学鱼类资源调查数据,初步探索eDNA技术在鱼类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结果显示:太湖16个点位共检出鱼类8目20科47属54种,其中鲫、蒙古鲌和刀鲚丰度相对较高;e... 基于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技术开展太湖鱼类多样性调查,并结合传统形态学鱼类资源调查数据,初步探索eDNA技术在鱼类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结果显示:太湖16个点位共检出鱼类8目20科47属54种,其中鲫、蒙古鲌和刀鲚丰度相对较高;eDNA与传统形态学调查共同检出鱼类37种,占eDNA检出鱼类序列总数的91.89%;eDNA检出的鱼类中有45种鱼类在太湖鱼类志中有记载,占检出鱼类序列数的95.09%;2种方法得出的鱼类多样性指数均为太湖东部和太湖南部相对较高、太湖北部和太湖西部相对较低,太湖鱼类的生态类型(洄游性、栖息水层和食性)也高度一致;eDNA技术单个频次检出的鱼类物种数和单个点位的种类检出数均高于传统形态学方法,检出效率较高。综上,eDNA技术可用于鱼类资源调查,且在鱼类物种检出效率上优于传统形态学,与传统检测相结合,可以进一步增加监测调查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NA 鱼类多样性 (宏)条形码技术 太湖
下载PDF
骆马湖夏季鱼类群落结构及其空间分布 被引量:6
11
作者 唐晟凯 张彤晴 +4 位作者 李大命 李强 高军 刘小维 刘燕山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期107-111,共5页
于2013—2015年对骆马湖夏季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鱼类群落组成、优势种、多样性、空间分布等。共监测到鱼类57种,隶属于8目15科,其中鲤形目占总种数的64.9%。3个监测点的鱼类优势种有所差异,共同优势种为鲫(Carassius auratus)、... 于2013—2015年对骆马湖夏季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鱼类群落组成、优势种、多样性、空间分布等。共监测到鱼类57种,隶属于8目15科,其中鲤形目占总种数的64.9%。3个监测点的鱼类优势种有所差异,共同优势种为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等。3个监测点相比,S1点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值较高(P<0.05),S2、S3的H'、J'均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均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对3个监测点的鱼类种类组成进行了对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个监测点的种类组成具有一定的差异,S2与S3的鱼类群落相似性程度较高,S1的鱼类群落结构与S2、S3差异相对较大。为保护骆马湖鱼类多样性,建议加强对水生高等植物的保护,进一步优化增殖放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马湖 鱼类资源 群落结构 空间分布 多样性 增殖放流
下载PDF
太湖鱼类学调查及渔获物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唐晟凯 张彤晴 +3 位作者 沈振华 杨建忠 曹萍 陆建明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76-379,共4页
2008年1—12月对太湖鱼类进行了调查,对鱼类群落优势种、鱼类群落生物多样性相关指数进行了分析,对鲢、鳙、鲤、鲫的年龄结构进行了调查。共采集鱼类47种,隶属于15科、10目。结果表明:群落优势种为刀鲚(Coilianasus Temminck et Schleg... 2008年1—12月对太湖鱼类进行了调查,对鱼类群落优势种、鱼类群落生物多样性相关指数进行了分析,对鲢、鳙、鲤、鲫的年龄结构进行了调查。共采集鱼类47种,隶属于15科、10目。结果表明:群落优势种为刀鲚(Coilianasus Temminck et Schlegel)、鲫(Carassius auratus Linnae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Valenciennes)等;鲢、鳙、鲤、鲫的0龄和1+龄鱼的数量百分比较大;多样性特征值平均指标分别为:Margalef指数为4.55,Shannon-Wiener指数H′和H″分别为2.44和2.39,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J″分别为0.67和0.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鱼类学调查 渔获物分析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洪泽湖不同年龄河蚬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唐晟凯 张彤晴 +5 位作者 崔晓翠 李大命 刘燕山 穆欢 黄越峰 朱滨清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8期196-199,共4页
通过对洪泽湖不同年龄河蚬(Corbicula fluminea)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为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数据。结果显示:洪泽湖河蚬在1^+~5^+龄阶段各年龄组的壳长、壳宽、壳高、带壳湿质量和软体部分湿质量均有显著差异(P <0. 05)... 通过对洪泽湖不同年龄河蚬(Corbicula fluminea)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为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数据。结果显示:洪泽湖河蚬在1^+~5^+龄阶段各年龄组的壳长、壳宽、壳高、带壳湿质量和软体部分湿质量均有显著差异(P <0. 05); 2^+龄河蚬脂肪含量最高,为(13. 13±0. 38)%,4^+龄河蚬蛋白质含量最高,为(62. 65±0. 63)%;共测出17种氨基酸,3^+龄河蚬的总氨基酸含量[(446. 89±0. 75) mg/g]、必需氨基酸含量[(171. 54±0. 26) mg/g],鲜味氨基酸含量[(162. 80±0. 38) mg/g]以及必需氨基酸指数(76. 76±0. 12)均高于其他年龄组(P <0. 05);共测出20种脂肪酸,各年龄组脂肪酸含量均为:多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单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饱和脂肪酸总含量。从营养利用的角度出发,建议将洪泽湖河蚬起捕年龄定为3^+~4^+龄,对应的起捕规格为壳长26. 4~29. 9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泽湖 河蚬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评价
下载PDF
滆湖鱼类学调查及渔获物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唐晟凯 张彤晴 +2 位作者 孔优佳 花少鹏 王晓峰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0-24,共5页
2008年1-12月对滆湖鱼类进行了调查,对鱼类群落优势种、群落生物多样性相关指数进行了分析,对其繁保区鲢、鳙、鲫的年龄结构进行了调查。共采集鱼类30种,隶属于7目、9科。结果表明,群落优势种为似鳊[Pseudobrama simoni(Bleeker)]、鲫... 2008年1-12月对滆湖鱼类进行了调查,对鱼类群落优势种、群落生物多样性相关指数进行了分析,对其繁保区鲢、鳙、鲫的年龄结构进行了调查。共采集鱼类30种,隶属于7目、9科。结果表明,群落优势种为似鳊[Pseudobrama simoni(Bleeker)]、鲫[Carassius auratus(Linnaeus)]、鳙[Aristichthys nobilis(Richardson)]等;多样性特征值平均指标分别为:Margalef指数2.68,Shannon-Wiener指数H′和H″分别为2.02和2.08,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J″分别为0.64和0.66;繁保区鲢、鳙、鲫的年龄结构合理,保护效果良好,但滆湖鱼类在总体上呈现小型化特点;并对渔业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滆湖 渔获物分析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太湖鲢(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种群生长特征和适宜捕捞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唐晟凯 张彤晴 +5 位作者 李大命 沈振华 刘小维 刘燕山 朱凛 陆建明 《水产养殖》 CAS 2017年第10期48-53,共6页
对2015年9月在太湖采集的200尾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样本进行了年龄结构和生长特征的研究,结果显示:年龄结构由0^+—5^+龄共6个年龄组组成,1^+龄鱼的数量比例最大,约占42.0%,体长与体质量呈显著的幂指数关系,方程为W=1.96&... 对2015年9月在太湖采集的200尾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样本进行了年龄结构和生长特征的研究,结果显示:年龄结构由0^+—5^+龄共6个年龄组组成,1^+龄鱼的数量比例最大,约占42.0%,体长与体质量呈显著的幂指数关系,方程为W=1.96×10-5 L^(2.9842),太湖鲢为匀速生长类型,生长性能良好。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_t=105.27[1-e^(-0.1855(t+0.670))],W_t=21.2388[1-e^(-0.1855(t+0.670))]^(2.9842),其生长呈现先快速增长后逐步趋于稳定的过程,生长拐点年龄为5.22龄,建议将此年龄时的体长(约70.0 cm)作为太湖鲢开捕体长,现阶段宜将太湖鲢的捕捞量控制在614.0 t左右。研究结果为太湖鲢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年龄结构 生长 捕捞
下载PDF
环境DNA技术在邵伯湖鱼类资源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晟凯 刘燕山 +5 位作者 王华 李大命 张彤晴 孙晶莹 许飞 王志浩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07-1016,共10页
环境DNA技术在我国已被应用于水生生物监测,但鲜见于湖泊鱼类监测。为探索适用于浅水湖泊鱼类的环境DNA检测方法,掌握邵伯湖鱼类物种组成,于2018年11月利用环境DNA技术对该湖泊的鱼类群落进行监测。共采集邵伯湖15个位点水环境样本,利... 环境DNA技术在我国已被应用于水生生物监测,但鲜见于湖泊鱼类监测。为探索适用于浅水湖泊鱼类的环境DNA检测方法,掌握邵伯湖鱼类物种组成,于2018年11月利用环境DNA技术对该湖泊的鱼类群落进行监测。共采集邵伯湖15个位点水环境样本,利用线粒体DNA 12SrRNA区域引物和COⅠ区域引物分析鱼类多样性。2种引物相比,12SrRNA引物对鱼类的检测能力显著优于COⅠ引物:12SrRNA引物共检出50 427条鱼类序列,分属71个鱼类运算分类单元;COⅠ引物仅检出990条鱼类序列,分属16个鱼类运算分类单元。利用宏条形码共检出鱼类40种(6目12科),其中36种鱼类的DNA序列注释到种,4种鱼类注释到属。各位点鱼类物种检出数为10~32种,检测到的序列总数较多的物种为鲤、鲫、革条■、鳙、兴凯■等。环境DNA检出的福建小鳔■和粘皮鲻虾虎鱼在传统形态学调查中鲜有检出,进一步丰富了邵伯湖鱼类名录。研究结果表明,环境DNA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且对生境无干扰,适合浅水湖泊鱼类群落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伯湖 环境DNA 物种检测 鱼类资源
下载PDF
应用环境DNA技术对邵伯湖浮游动物物种检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唐晟凯 钱胜峰 +5 位作者 沈冬冬 张彤晴 刘燕山 许飞 王华 李大命 《水产养殖》 CAS 2021年第3期13-20,共8页
为掌握邵伯湖浮游动物物种组成,利用环境DNA技术于2018年11月对其浮游动物群落进行了监测。在邵伯湖15个采样点同步进行了水样采集,抽滤后进行了DNA提取,利用线粒体DNA 12S r RNA引物进行PCR扩增,并进行了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从二代... 为掌握邵伯湖浮游动物物种组成,利用环境DNA技术于2018年11月对其浮游动物群落进行了监测。在邵伯湖15个采样点同步进行了水样采集,抽滤后进行了DNA提取,利用线粒体DNA 12S r RNA引物进行PCR扩增,并进行了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从二代测序的1114482条DNA序列中,比对得到浮游动物OTUs数68个。利用宏条形码共检出浮游动物22种(隶属于14科18属),邵伯湖浮游动物功能群以轮虫滤食者RF为主,各样点浮游动物α和β多样性的各项指数较为均匀,表明邵伯湖各区域的浮游动物多样性水平较接近。环境DNA技术适用于浅水湖泊浮游动物群落监测,在现阶段的淡水浮游动物资源监测中,该技术宜与传统的监测方法结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伯湖 环境DNA 物种检测 浮游动物
下载PDF
泰州长江大桥建设对周围水域鱼类资源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晟凯 张彤晴 +3 位作者 李大命 陈校辉 林海 周刚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6-102,共7页
2010年6月至2011年11月对长江泰州段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鱼类群落组成、优势种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共监测到鱼类48种,隶属于11目、18科,其中鲤形目占总种数的62.5%,优势种有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鲫(Carassius aurat... 2010年6月至2011年11月对长江泰州段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鱼类群落组成、优势种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共监测到鱼类48种,隶属于11目、18科,其中鲤形目占总种数的62.5%,优势种有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鲫(Carassius auratus)、歺鱼又(Hemiculter leucisculus)等。鱼类群落多样性特征平均值,Margalef指数R为3.999,Shannon-Wiener指数H'和H″分别为1.965和1.980,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J″分别为0.680和0.663。与同期江阴段、南京段相比,泰州段的Shannon-Wiener指数H'和H″显著高于南京段(P<0.05),丰富度指数R、均匀度指数J'和J″均与南京段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低于江阴段(P<0.05)。泰州段夏季鱼类种类最多,春、夏季的鱼类种类组成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泰州段 鱼类资源 多样性
下载PDF
斑点叉尾胚胎及卵黄囊期仔鱼发育的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晟凯 秦钦 +1 位作者 王明华 边文冀 《水产养殖》 CAS 2011年第1期1-4,共4页
试验对斑点叉尾的胚胎及卵黄囊期仔鱼形态发育的过程进行观察、描述,研究了其发育特征。结果表明:斑点叉尾受精卵在水温24±1℃时,出膜时间(胚胎期)约为147h 30min。水温25±1℃时,斑点叉尾鮰卵黄囊期约为134h。
关键词 斑点叉尾 胚胎发育 卵黄囊
下载PDF
蒜头藻脂肪酸在河蟹育苗过程中的传递
20
作者 唐晟凯 王庆 杨家新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8-101,共4页
采用经蒜头藻(M onodus subterraneous)强化的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以下简称轮虫)投喂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溞状幼体,并对不同密度轮虫的投喂效果以及蒜头藻中的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高度不饱和脂肪... 采用经蒜头藻(M onodus subterraneous)强化的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以下简称轮虫)投喂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溞状幼体,并对不同密度轮虫的投喂效果以及蒜头藻中的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在育苗过程中的传递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轮虫经72 h强化,EPA、DHA含量达到最高值,从0分别提高到7.82%和1.80%.以幼体的变态率和存活率为评判指标,发现在溞状Ⅱ期,轮虫最适投喂密度为20 ind/mL;在溞状Ⅲ期,轮虫最适投喂密度为30 ind/mL.由强化轮虫喂养得到的Z4的EPA、DHA含量分别是12.76%、5.61%,显著高于由未强化轮虫喂养得到的Z4.表明蒜头藻的脂肪酸,特别是EPA、DHA在育苗过程中能通过食物链有效地传递给溞状幼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头藻 轮虫 中华绒螯蟹 幼体 EPA DH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