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组织结构影响的剂量相关性初探 被引量:9
1
作者 唐杰龙 沈洁 +2 位作者 刘帅 范艳飞 谢翠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66-1068,1071,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厄贝沙坦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镜下组织结构影响的相关性,从组织学探讨厄贝沙坦剂量相关性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链脲佐菌素(55mg/kg)造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成糖尿病对照组(D组)、25mg/kg厄贝沙坦...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厄贝沙坦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镜下组织结构影响的相关性,从组织学探讨厄贝沙坦剂量相关性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链脲佐菌素(55mg/kg)造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成糖尿病对照组(D组)、25mg/kg厄贝沙坦组(I25组)、50mg/kg厄贝沙坦组(I50组)和200mg/kg厄贝沙坦组(I200组),同龄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造模4周后采用灌胃法给药8周,计算肾脏质量指数;ELISA法检测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图像分析软件测定肾小球体积。结果给药8周后,各药物干预组的24h尿白蛋白排泄率、肾脏质量指数、肾小球体积均显著降低,以I50和I200组降低最为明显。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组织结构的保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厄贝沙坦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与α3、β1整合素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朱艳 沈洁 +2 位作者 胡园园 唐杰龙 刘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59-1062,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及α3、β1整合素的相关性及厄贝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 30只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n=7)、糖尿病对照组(DM组,n=14)和厄贝沙坦干预组(DM+Irb组,n=9),一次性腹腔注射链...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及α3、β1整合素的相关性及厄贝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 30只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n=7)、糖尿病对照组(DM组,n=14)和厄贝沙坦干预组(DM+Irb组,n=9),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菌素造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4周后开始灌胃法给予相应计量厄贝沙坦干预8周。ELISA测定各组大鼠24尿白蛋白排泄率,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半定量足细胞密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肾脏TGF-β1、α3、β1整合素mRNA的表达。结果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伴α3、β1整合素mRNA的表达减少,足细胞密度降低,蛋白尿增加,厄贝沙坦干预后上述现象改善。结论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可能通过调控α3、β1整合素mRNA的表达,减少足细胞,抑制此途径可能是厄贝沙坦发挥肾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α3 Β1整合素 转化生长因子Β1 厄贝沙坦
下载PDF
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胡园园 沈洁 +2 位作者 朱艳 唐杰龙 刘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36-1338,共3页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trl组,n=7)、糖尿病组(DM组,n=14)和50 mg/kg厄贝沙坦干预组(DM+Irb50组,n=9),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trl组,n=7)、糖尿病组(DM组,n=14)和50 mg/kg厄贝沙坦干预组(DM+Irb50组,n=9),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 mg/kg,72 h后血糖大于16.7 mmol/L纳入糖尿病组,造模成功后4周,灌胃法给予相应剂量厄贝沙坦,继续喂养8周。ELISA测定各组大鼠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II)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ACE2 mRNA表达。结果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AngII显著升高,厄贝沙坦干预后,AngII水平显著降低(P<0.001)。DM+Irb50组大鼠心肌组织ACE2 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DM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可上调心肌组织ACE2 mRNA表达,这可能是其改善心功能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心肌组织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厄贝沙坦 血管紧张素Ⅱ
下载PDF
早期应用氨基胍对糖尿病大鼠循环及肾脏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帅 沈洁 +2 位作者 唐杰龙 范艳飞 谢翠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2-265,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氨基胍对糖尿病大鼠循环及肾脏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糖尿病肾脏形态、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潜在AGEs与AngⅡ之间的作用关系。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组,诱导糖尿病模型后,立即给予糖尿病干预组氨基胍。...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氨基胍对糖尿病大鼠循环及肾脏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糖尿病肾脏形态、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潜在AGEs与AngⅡ之间的作用关系。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组,诱导糖尿病模型后,立即给予糖尿病干预组氨基胍。第12周末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肌酐清除率(Ccr),半定量评分评估肾脏病理改变,放免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血浆及肾脏AngⅡ水平。结果: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氨基胍干预组UAER及肾脏病理改变程度显著减轻(P<0.01),肾脏AngⅡ水平明显减少(P<0.01),血浆AngⅡ水平增加(P<0.01)。结论:早期应用氨基胍可能通过阻断AGEs生成从而显著减少肾内AngⅡ水平,抑制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这可能是氨基胍保护糖尿病大鼠肾脏形态和功能的重要原因之一;氨基胍干预后糖尿病大鼠血浆AngⅡ水平升高可能与局部AngⅡ水平下降后机体的代偿反应有关,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实验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管紧张素Ⅱ 白蛋白尿 氨基胍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及糖化血红蛋白认知水平的调查 被引量:10
5
作者 舒毅 陈幼萍 +5 位作者 邵东平 唐杰龙 曾春平 罗少荘 罗海钊 李惠贤 《吉林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1049-1051,共3页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率及糖化血红蛋白的认知水平,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2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免散瞳眼底照相,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问卷调查患者的...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率及糖化血红蛋白的认知水平,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2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免散瞳眼底照相,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问卷调查患者的文化程度、对HbA1c的认知情况、近一年来是否进行HbA1c及眼底检查。按免散瞳眼底摄片结果将患者分为无明显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分别对两组进行临床特征和糖化血红蛋白认知水平的比较分析。结果:220例患者中DR的患病率为32.7%、27.7%,患者HbA1c认知水平良好,随着年龄层次的降低及文化程度的提高,HbA1c认知水平有逐渐增加的趋势(P<0.05)。近一年来,56.8%的患者未检查HbA1c,85.0%的患者未检查眼底。与NDR组比较,DR组年龄、DM病程、FBG、和Hb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高血压病更多,文化程度更低(P<0.05)。DR组的HbA1c认知水平、近一年来进行HbA1c检查例数均显著低于NDR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DR患病率较高、筛查率低、HbA1c的认知水平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认识到HbA1c在血糖管理的重要性,定期眼底检查将有助于DR的早期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患病率 糖化血红蛋白 认知水平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在糖尿病大鼠早期心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园园 沈洁 +2 位作者 朱艳 刘帅 唐杰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296-2298,共3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早期大鼠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mRNA的表达。方法:将21只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7)和糖尿病组(n=14),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mg/kg.72h后血糖大于16.7mmol/L纳入糖尿... 目的:观察糖尿病早期大鼠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mRNA的表达。方法:将21只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7)和糖尿病组(n=14),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mg/kg.72h后血糖大于16.7mmol/L纳入糖尿病组,饲养12周。采用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正常及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ACE2的基因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心肌组织ACE2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在糖尿病早期,大鼠心肌组织ACE2mRNA的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心肌组织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下载PDF
MRI对甲状腺相关眼病球后放射治疗疗效的预测 被引量:1
7
作者 范艳飞 沈洁 +2 位作者 刘帅 唐杰龙 李际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777-1779,共3页
目的:探讨MRI对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球后放射治疗疗效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行球后放射治疗的TAO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已行MRI检查,并且为新发、未行皮质激素治疗、TAO病程≤1年... 目的:探讨MRI对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球后放射治疗疗效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行球后放射治疗的TAO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已行MRI检查,并且为新发、未行皮质激素治疗、TAO病程≤1年、临床活动评分(CAS)≥4分者。随访12个月进行疗效评价,分为有效组、无效组。分析两组TAO患者MRI影像资料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有效组50例,MRI提示眼外肌均受累,无效组14例,其中MRI提示眼外肌受累10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有效组的受累眼外肌T2信号强度比值明显高于无效组(P<0.001);受累眼外肌组内不同的T2信号强度分级间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信号强度比值愈高,疗效愈好。结论:MRI可以作为TAO球后照射治疗疗效预测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雷夫斯病 MRI 球后放射治疗
下载PDF
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对老年人骨骼肌减少的筛查效果 被引量:3
8
作者 唐杰龙 刘帅 +3 位作者 舒毅 樊孝廉 罗少荘 古炎发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2期360-364,共5页
目的评估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对老年人骨骼肌减少(SML)的筛查效果,为分级诊疗中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使用OSTA筛查老年人SML提供临床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进行... 目的评估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对老年人骨骼肌减少(SML)的筛查效果,为分级诊疗中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使用OSTA筛查老年人SML提供临床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160名老年人临床数据,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四肢骨骼肌质量、股骨颈骨密度、腰椎骨密度、股骨颈T值和腰椎T值,计算相对骨骼肌指数。分析OSTA筛查SML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获取最佳Youden指数的OSTA筛查截点。结果老年男性、女性的SML患病率分别为31.2%和10.9%。男女老年人群中SML者的年龄均高于非SML者(P<0.05),而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股骨颈骨密度、腰椎骨密度、股骨颈T值、腰椎T值均低于非SML者(P<0.05)。OSTA与计算相对骨骼肌指数、股骨颈骨密度、腰椎骨密度呈正相关(P<0.05)。老年男性、女性OSTA筛查SML的最佳截点分别是-1.5、-3.9,对应的AUC最大(P<0.001),其敏感度分别为70.5%、74.2%,特异度分别为79.9%、80.0%。结论OSTA能较好地筛查出老年人SML,可用于分级诊疗中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议老年男性筛查截点为-1.5,老年女性筛查截点为-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 骨骼肌减少 相对骨骼肌指数 分级诊疗
下载PDF
VFA-BIA对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筛查效果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唐杰龙 舒毅 +2 位作者 刘帅 罗少荘 范俊霞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0年第8期899-902,共4页
目的探讨双生物电阻抗分析内脏脂肪面积(VFA-BIA)对2型糖尿病(T2DM)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筛查效果,为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T2DM患者精准管理提供临床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 目的探讨双生物电阻抗分析内脏脂肪面积(VFA-BIA)对2型糖尿病(T2DM)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筛查效果,为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T2DM患者精准管理提供临床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内分泌科MMC入组管理的733名T2DM患者病例资料,其中确诊NAFLD患者382例(NAFLD组),非NAFLD患者351例(非NAFLD组)。分析两组间肥胖相关指标、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取特异性和敏感性都较高的VFA-BIA作为筛查NAFLD的最佳诊断切点,并对其预测价值与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臀围(HC)及腰臀比(WHR)进行比较。结果 NAFLD组的VFA-BIA、SFA-BIA、BMI、WC、HC、WHR、Ln(HOMA-IR)显著高于非NAFLD组(P<0.001)。VFA-BIA预测NAFLD的最佳诊断切点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829,P<0.001),最佳诊断切点为80 cm2,敏感度为76.2%,特异度为74.9%,优于SFA-BIA、BMI、WC、HC、WHR。结论 VFA-BIA可用于早期筛查2型糖尿病NAFLD,适合在MMC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生物电阻抗分析 内脏脂肪面积 2型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下载PDF
OSTC在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筛查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帅 唐杰龙 +1 位作者 舒毅 古炎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958-2961,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大陆地区妇女骨质疏松筛查工具(OSTC)与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诊断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一致性。方法收集404例2型糖尿病绝经后妇女的临床资料,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L1~4)和股骨颈骨密度,利用公式计算OSTC得分... 目的探讨中国大陆地区妇女骨质疏松筛查工具(OSTC)与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诊断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一致性。方法收集404例2型糖尿病绝经后妇女的临床资料,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L1~4)和股骨颈骨密度,利用公式计算OSTC得分。将OSTC分值与DXA测定的不同部位骨密度进行比较。结果随年龄增长,受试者腰椎、股骨颈骨密度逐渐下降,各组间股骨颈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应用DXA在腰椎(L1~4)、股骨颈的骨质疏松检出率分别为22.5%、21.8%。OSTC有危险组中达到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的比例为21.5%。以股骨颈为检测部位,OSTC识别骨质疏松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8(P=0.000)。OSTC诊断腰椎(L1~4)和股骨颈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截点均为-25.5,敏感度分别为63.7%、86.4%,特异度分别为48.9%、42.7%。结论 OSTC可用于早期筛查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最佳截点是-2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中国大陆地区妇女骨质疏松筛查工具 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 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
下载PDF
OSTA对2型糖尿病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筛查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帅 唐杰龙 樊孝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5-618,共4页
目的评估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对2型糖尿病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筛查效果,为分级诊疗中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使用OSTA指数预测2型糖尿病绝经妇... 目的评估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对2型糖尿病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筛查效果,为分级诊疗中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使用OSTA指数预测2型糖尿病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提供临床证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绝经妇女151名,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腰椎(L_(1-4))和股骨颈骨密度,计算OSTA指数,判断OSTA指数预测2型糖尿病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价值。结果随年龄增长,受试者腰椎、股骨颈骨密度逐渐下降,OP检出率分别为28.5%、25.2%。OSTA各级风险中高风险指数在腰椎、股骨颈骨质疏松症检出率中最高,均为61%。OSTA中风险指数在腰椎和股骨颈OP检出率中较低,在骨量减少检出率中较高,分别是49.2%、50.8%。选取腰椎、股骨颈作为诊断的检测部位,OSTA指数预测OP的最佳截点分别是-2.9、-3.3时,对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最大(P=0.000)。结论 OSTA能较好的筛查出2型糖尿病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可用于分级诊疗中基层医疗单位诊断骨质疏松症,建议OSTA最佳干预界值为-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 2型糖尿病 绝经 分级诊疗
下载PDF
反转课堂在教学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帅 蔡群娣 唐杰龙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4期63-66,70,共5页
目的评估反转课堂在教学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进行临床实践的实习医生,随机分为传统课堂组(TC)和反转课堂组(FC),接受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心肺复苏术等系统临... 目的评估反转课堂在教学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进行临床实践的实习医生,随机分为传统课堂组(TC)和反转课堂组(FC),接受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心肺复苏术等系统临床技能培训,培训后进行问卷调查和临床技能操作年度考核。结果FC组较TC组更认同课程可以激发学习动力、喜欢这种教学方式、以及希望这种教学方式可以用于其他课程学习(P<0.001)。在课程给予太多负担和压力、占用太多业余时间、以及需要用很多精力的指标上,两组间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认同或持中立态度的占绝大多数。FC组较TC组更认同课程提高了交流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展示自我和表达观点的能力(P<0.05)。在临床技能操作年度考核中,两组各科目的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转课堂应用于临床技能培训中能提高实习医生自主学习、临床思维和交流能力,可作为一种教学改革模式在教学医院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课堂 教学医院 临床技能培训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佛山市妊娠期特异血清甲状腺指标参考值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帅 唐杰龙 +2 位作者 舒毅 覃明媚 潘冰冰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3期418-421,共4页
目的建立广东省佛山市妊娠期特异血清甲状腺指标参考值范围,并对妊娠期甲状腺疾病患病率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佛山市产检孕妇的血清甲状腺指标,包括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 目的建立广东省佛山市妊娠期特异血清甲状腺指标参考值范围,并对妊娠期甲状腺疾病患病率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佛山市产检孕妇的血清甲状腺指标,包括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根据美国临床生化研究院标准,筛选出样本量1386例,建立妊娠三期特异参考值范围。结果妊娠特异TSH和FT4参考值范围分别为0.03~3.86mU/L、11.81~21.86pmol/L(孕早期);0.13~4.50mU/L、11.75~20.99pmol/L(孕中期);0.38~4.73mU/L、10.84~18.48pmol/L(孕晚期)。采用上述妊娠期特异甲状腺指标参考值范围,计算甲减、亚临床甲减、甲亢、亚临床甲亢的患病率分别为0%、0.93%、0.93%、1.55%(孕早期);0%、1.29%、1.29%、3.23%(孕中期);0%、2.11%、0.55%、2.39%(孕晚期)。与试剂盒参考值范围比较,只有妊娠早期甲亢及三期亚临床甲亢患病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佛山市妊娠期特异血清甲状腺指标参考值范围的建立,为本地区妊娠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临床依据。试剂盒的甲状腺指标参考值范围可用于佛山市临床甲减、亚临床甲减的诊断,但不适合应用于佛山市甲亢、亚临床甲亢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促甲状腺激素 游离甲状腺素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参考值 患病率
下载PDF
血糖控制不佳的成年Ⅰ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口服降糖药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蕴谊 梁慰强 +4 位作者 李惠贤 舒毅 叶静文 罗海钊 唐杰龙 《系统医学》 2019年第2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不佳的成年Ⅰ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口服降糖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7月该院收治的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成年Ⅰ型糖尿病(T1DM)患者90例。使用随机分组软件分为三组,各30例。维格列汀组(A组)、阿卡波糖组(B...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不佳的成年Ⅰ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口服降糖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7月该院收治的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成年Ⅰ型糖尿病(T1DM)患者90例。使用随机分组软件分为三组,各30例。维格列汀组(A组)、阿卡波糖组(B组)、二甲双胍组(C组)。对所有患者随访12周,比较各组血糖控制情况,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各组日胰岛素剂量及治疗期间出现的低血糖次数,统计各组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C组空腹血糖为(5.0±0.9)mmol/L,餐后2 h血糖为(9.1±0.9)mmol/L,基本达标,且均显著低于B组的(7.6±1.0)mmol/L和(13.4±1.2)mmol/L,A组的(8.1±1.2)mmol/L和(14.6±1.4)mmol/L(F=9.091和8.172,P<0.05),C组糖化血红蛋白为(6.5±0.2)%,低于B组的(8.3±0.3)%和A组的(8.1±0.3)%(F=6.119,P<0.05),同时C组FINS为(8.1±0.4)m U/L,高于B组的(4.0±0.1)mU/L和A组的(4.2±0.1)mU/L(F=6.449,P<0.05),C组日胰岛素使用剂量为(0.6±0.1)U/kg,显著低于B组为(0.9±0.1)U/kg和A组的(0.9±0.1)U/kg(F=13.902,P<0.05),发生低血糖次数中,A组为(2.1±0.1)次,少于B组的(5.9±0.5)次和C组(6.1±0.5)次(P<0.05),A组发生腹胀、腹痛及恶心呕吐均为1例,其比例均显著少于B组的9例及C组的11例(χ~2=11.736、12.939、12.939,P<0.05)。结论针对血糖控制不佳的成年Ⅰ型糖尿病患者,联合使用二甲双胍,血糖达标情况高,可减少胰岛素用量;联合使用维格列汀,能更好的维持血糖稳定,且用药后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控制 Ⅰ型糖尿病 维格列汀 阿卡波糖 二甲双胍
下载PDF
三种方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效果对比分析
15
作者 梁蕴谊 陈幼萍 +4 位作者 李惠贤 舒毅 叶静文 曾春平 唐杰龙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6年第13期14-16,共3页
目的比较三种方法治疗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效果。方法将PCOS患者15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50例,分别给予二甲双胍、罗格列酮及二药联合治疗。比较三组临床治疗效果、卵泡发育情况及治疗前后血黄体生成素(LH)、卵泡雌激... 目的比较三种方法治疗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效果。方法将PCOS患者15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50例,分别给予二甲双胍、罗格列酮及二药联合治疗。比较三组临床治疗效果、卵泡发育情况及治疗前后血黄体生成素(LH)、卵泡雌激素(FSH)、睾酮(T)、雌二醇(E2)、催乳素、血胰岛素等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1)A、B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62.00%、68.00%,均显著低于C组(8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治疗后卵泡大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治疗程度显著大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B、C三组治疗前后LH、FSH、T、E2、催乳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和C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二甲双胍及罗格列酮单药相比,二药联合治疗胰岛素抵抗PCOS,其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及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二甲双胍 罗格列酮 代谢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骨桥蛋白表达及肾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沈洁 胡园园 +2 位作者 朱艳 唐杰龙 刘帅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骨桥蛋白(OPN)表达及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63只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Ctrl组,n=7)、糖尿病组(DM组,n=14)、30mg/kg肼屈嗪干预组(DM+Hyd组...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骨桥蛋白(OPN)表达及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63只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Ctrl组,n=7)、糖尿病组(DM组,n=14)、30mg/kg肼屈嗪干预组(DM+Hyd组,n=12)、25mg·kg-1·-1。厄贝沙坦干预组(DM+Irb25组,n=10)、50mg·kg-1·d-1。厄贝沙坦干预组(DM+Irb50组,n=9)和200mg·kg-1·d-1厄贝沙坦干预组(DM+Irb200组,n=11)。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4周,灌胃法给予相应剂量的肼屈嗪和厄贝沙坦。第12周末,观察各组大鼠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PAS及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病理形态和胶原纤维沉积;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肾组织Ang11含量;实时定量PCR检测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131、OPNmRNA的表达。结果药物干预各组大鼠UAER、Ccr较DM组显著减少(均P〈0.05)。DM组大鼠肾小球肥大,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球及小管间质有大量胶原纤维沉积;药物干预后,肾小球及肾小管上述病变减轻。DM组大鼠肾组织AngⅡ水平及TGF-β1、OPN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均P〈0.05),给予肼屈嗪及厄贝沙坦干预后,AngII、TGF-β1、OPNmRNA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且随着厄贝沙坦剂量的递增而递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M组大鼠肾组织AngII水平与OPN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74,P〈0.01)。结论厄贝沙坦通过减少肾脏局部AngI/水平,进而减少肾脏TGF-β1、OPNmRNA的表达,最终减轻小管间质纤维化,发挥肾脏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纤维化 骨桥蛋白 厄贝沙坦
原文传递
ACE2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足细胞的影响及厄贝沙坦干预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欢 沈洁 +3 位作者 李章芳 唐杰龙 朱艳 胡园园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局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2对肾小球足细胞的影响及厄贝沙坦的干预作用。方法56只Wistar大鼠经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模型,死亡9只,其余随机分为糖尿病组(n=11)、30mg/(kg·d)肼屈嗪干预组(n=9)...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局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2对肾小球足细胞的影响及厄贝沙坦的干预作用。方法56只Wistar大鼠经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模型,死亡9只,其余随机分为糖尿病组(n=11)、30mg/(kg·d)肼屈嗪干预组(n=9)、25mg/(kg·d)厄贝沙坦干预组(n=9)、50mg/(kg·d)厄贝沙坦干预组(n=9)、200mg/(kg·d)厄贝沙坦干预组(n=9),同时设正常对照组(n=7)。于造模后第4周开始予肼屈嗪、厄贝沙坦干预,第12周观察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肾组织ACE2的分布和表达情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肾小球WT1表达情况,Image.Pro Plus 6.0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检测足细胞密度。结果正常对照组UAER低于糖尿病组和药物干预组[包括肼屈嗪干预组、25mg/(kg·d)厄贝沙坦干预组、50mg/(kg·d)厄贝沙坦干预组、200mg/(kg·d)厄贝沙坦干预组](P〈0.001);药物干预组UAER低于糖尿病组(P〈0.001);所有厄贝沙坦干预组UAER较肼屈嗪干预组显著降低(P〈0.05);50mg/(kg·d)厄贝沙坦干预组、200mg/(kg·d)厄贝沙坦干预组UAER较25mg/(kg·d)厄贝沙坦干预组明显降低(P〈0.001)。肾组织ACE2表达与肾小球足细胞密度呈正相关(r=0.381,P〈0.001),糖尿病组ACE2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所有厄贝沙坦干预组显著高于糖尿病组和肼屈嗪干预组(P〈0.001),厄贝沙坦干预组、肼屈嗪干预组足细胞密度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01);200mg/(kg·d)厄贝沙坦干预组高于肼屈嗪干预组、25mg/(kg·d)厄贝沙坦干预组、50mg/(kg·d)厄贝沙坦干预组、糖尿病组。结论肾组织ACE2减少可导致足细胞密度降低,进而引起肾脏损害;而厄贝沙坦可上调肾组织ACE2的表达,增加足细胞密度,发挥降压外的肾脏保护作用,且呈现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肾小球足细胞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原文传递
糖基化终产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表达的调节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帅 沈洁 +4 位作者 唐杰龙 范艳飞 谢翠华 薛耀明 Ryoji Nagai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04-506,共3页
目的观察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表达的调节和意义。方法诱导糖尿病模型后,立即给予干预组糖尿病大鼠氨基胍。第12周末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肾脏系膜外基质增生(MME),测定肾内ACE2、ACE蛋白表... 目的观察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表达的调节和意义。方法诱导糖尿病模型后,立即给予干预组糖尿病大鼠氨基胍。第12周末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肾脏系膜外基质增生(MME),测定肾内ACE2、ACE蛋白表达,计算ACE2/ACE比值,并检测肾脏ACE2mRNA水平。结果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氨基胍干预组UAER及MME降低(P<0.05),肾脏ACE2表达及ACE2/ACE比值增加(P<0.05)。结论 AGEs可下调糖尿病大鼠肾脏ACE2表达,减少ACE2/ACE比值,可能是导致糖尿病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终产物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糖尿病肾病
原文传递
基于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 被引量:3
19
作者 舒毅 唐杰龙 +3 位作者 梁蕴谊 李惠贤 罗海钊 罗少荘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20年第5期29-31,共3页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糖尿病(DM)患者人群的低龄化趋势加速了网络、通讯和手机应用程序(applications,APP)等技术在DM患者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还可提高患者的参与度及治疗效率[1]。本课题依托智能手机APP,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网络化全面管理。
关键词 手机应用程序 信息技术 低龄化趋势 网络化 参与度 治疗效率
原文传递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管理中的运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蕴谊 李惠贤 +4 位作者 舒毅 叶静文 罗海钊 梁慰强 唐杰龙 《健康之路》 2018年第9期382-383,共2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管理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妊娠期糖尿病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流程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管理及治疗流程。比...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管理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妊娠期糖尿病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流程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管理及治疗流程。比较两组结束妊娠时孕周、新生儿体重和评分、剖宫产率,及血糖变化,如随访期间出现低血糖人次、体重增加情况。结果:观察组结束妊娠时孕周大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体重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低血糖人次少于对照组(P<0.05),体重增加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多学科协作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实时干预,能有效确保孕周稳定,提高新生儿出生安全性,有效控制孕妇体重,降低剖宫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 妊娠期糖尿病 剖宫产率 新生儿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