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性蛋白酶固态降解豆粕定向制备饲用功能性氨基酸
1
作者 范蝶 张思思 +3 位作者 钱薇 杨硕 王银江 唐湘华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9-44,共6页
为提升豆粕的营养价值实现豆粕的高值化利用,本试验基于固态法模式下,于50℃恒温箱中用酸性蛋白酶降解豆粕,以氨基酸态氮生产率为指标,通过控制变量法依次确定豆粕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当酸性蛋白酶添加量为豆粕干粉重量的... 为提升豆粕的营养价值实现豆粕的高值化利用,本试验基于固态法模式下,于50℃恒温箱中用酸性蛋白酶降解豆粕,以氨基酸态氮生产率为指标,通过控制变量法依次确定豆粕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当酸性蛋白酶添加量为豆粕干粉重量的0.5%,含水量为33.3%,酶解时间为72 h,氨基酸态氮生成率最高可达0.060 gN/g豆粕,对试验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表明酶添加量对氨基酸态氮生成率有显著影响(P<0.05)。豆粕经酶解产生20种氨基酸,种类齐全,其中色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占比42.36%,饲用必需氨基酸占比68.27%,调节肠道功能的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20.22%。本试验对提高豆粕营养价值,实现豆粕的高效开发利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动物蛋白源性饲料的依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法 豆粕 氨基酸态氮 还原糖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SP-5固态发酵普洱大叶毛茶产果胶酶的研究
2
作者 岳彦超 杨云娟 +2 位作者 郝大海 黄遵锡 唐湘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2-169,共8页
该文利用BIOLOG工作站分析了冠突散囊菌对75种碳源的利用,通过显色反应筛选出可利用的碳源,以碳源结构设计多聚体底物,用于冠突散囊菌诱导培养定向产酶,筛选新酶产品。结果表明,采用果胶、木聚糖、纤维素作为碳源接种培养冠突散囊菌SP-5... 该文利用BIOLOG工作站分析了冠突散囊菌对75种碳源的利用,通过显色反应筛选出可利用的碳源,以碳源结构设计多聚体底物,用于冠突散囊菌诱导培养定向产酶,筛选新酶产品。结果表明,采用果胶、木聚糖、纤维素作为碳源接种培养冠突散囊菌SP-5,其菌落形态生长良好。根据冠突散囊菌SP-5利用果胶诱导产酶特性,我们对普洱的大叶毛茶固态发酵获得果胶酶并进行了酶学性质分析。结果表明,冠突散囊菌SP-5在培养基含水量为20%~40%的比例中长势较好,其中,在含水量20%的茶叶培养基中产生的果胶酶活力最高,能达到12.52 U/g;果胶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0℃,最适pH为3.50;在80℃条件下的半衰期为30.28 min,在pH 2.0条件下半衰期为15.39 min;动力学研究发现SP-5果胶酶米氏常数K_(m)为1.21 g/L,酶促最大反应速率v_(max)为6.15μmol/(U·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工作站 冠突散囊菌 果胶酶 动力学 半衰期
下载PDF
魔芋葡甘聚糖对人结肠细胞株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
3
作者 李翔 曹宇 +2 位作者 唐湘华 汪旭 倪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18,共8页
为探究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nnan,KGM)对结肠上皮细胞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以正常结肠细胞株NCM460和结肠癌细胞株SW620、HCT116为研究材料,用质量浓度为0、0.625、1.25、2.5、5、10、20、40 mg/mL的KGM处理受试细胞24、48、72 h,... 为探究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nnan,KGM)对结肠上皮细胞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以正常结肠细胞株NCM460和结肠癌细胞株SW620、HCT116为研究材料,用质量浓度为0、0.625、1.25、2.5、5、10、20、40 mg/mL的KGM处理受试细胞24、48、72 h,以四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并以CBMN-Cyt实验检测质量浓度分别为5、20、30 mg/mL的KGM处理72 h后受试细胞的基因组不稳定性(genome instability,GIN)、核分裂指数(nuclear division index,NDI)及凋亡水平。结果显示,不同质量浓度KGM作用72 h后,在5~40 mg/mL时NCM460细胞活力显著上升(P<0.05),其GIN在KGM质量浓度为5 mg/mL时极显著降低(P<0.001),而30 mg/mL时则极显著升高(P<0.01);5~40 mg/mL的KGM显著抑制HCT116细胞的活力(P<0.05),在40 mg/mL时SW620细胞活力极显著被抑制(P<0.01),且在KGM质量浓度为5~30 mg/mL时,SW620和HCT116这2株细胞的GIN和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增加(P<0.001),NDI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5 mg/mL)的KGM有利于维护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的基因组稳定性,各质量浓度(5~30 mg/mL)的KGM都会增加结肠癌细胞SW620和HCT116 GIN和凋亡发生率,这可能是其维护肠道健康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葡甘聚糖 基因组不稳定性 肠道健康
下载PDF
米曲霉ASP-m21产果胶酶及其酶学性质 被引量:8
4
作者 唐湘华 许锁链 +2 位作者 慕跃林 陈文久 黄遵锡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2-116,共5页
以产果胶酶PG为主的米曲霉(Aspergillusoryzae)为出发菌株进行固态发酵研究。确定最适合发酵条件为:以30g/dL麸皮,8g/dI。橘皮粉,添加2g/dL的泡沫材料作为透气支撑载体,每千克原料添加8g硫酸铵,10g葡萄糖,接种体积分数为10... 以产果胶酶PG为主的米曲霉(Aspergillusoryzae)为出发菌株进行固态发酵研究。确定最适合发酵条件为:以30g/dL麸皮,8g/dI。橘皮粉,添加2g/dL的泡沫材料作为透气支撑载体,每千克原料添加8g硫酸铵,10g葡萄糖,接种体积分数为10%,经过42h发酵,最终果胶酶酶活可达807U/g(干曲计)。果胶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H范围在3.0~3.6之间。试验结果表明:果胶酶在3.0~7.0的pH的范围内,适合产物生成速度最大的pH点在3.6左右,产物生成速度为0.3mmol/(L·min);50℃是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在30min条件下生成的产物最高可达9mmol/L。在桔子澄清实验中,向含有体积分数30%的橙汁中添加酶活为1U/mL的果胶酶,分解果胶为半乳糖醛酸,并且随着半乳糖醛酸量的增加,橙子浆的黏度降低,透光率增加。反应7h后,透光率可高达9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酶 固态发酵 应用 澄清 半乳糖醛酸
下载PDF
魔芋寡糖的膜分离及产物组成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唐湘华 杨云娟 +3 位作者 顾天坤 慕跃林 吴倩 黄遵锡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1-25,共5页
本文采用高速离心、无机陶瓷微孔滤膜、超滤纳滤对250 g/L(w/v)的高浓度魔芋精粉的酶解液进行分离、过滤、浓缩、制备魔芋寡糖,分析了甘露聚糖酶水解催化高浓度魔芋粉形成的具有一定粘性的寡糖溶液,对过滤通量、寡糖的回收率和寡糖产物... 本文采用高速离心、无机陶瓷微孔滤膜、超滤纳滤对250 g/L(w/v)的高浓度魔芋精粉的酶解液进行分离、过滤、浓缩、制备魔芋寡糖,分析了甘露聚糖酶水解催化高浓度魔芋粉形成的具有一定粘性的寡糖溶液,对过滤通量、寡糖的回收率和寡糖产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50 g/L的寡糖混合物通过超滤膜过滤,寡糖回收率能达到86%以上;组合纳滤膜能使寡糖混合物进行有效浓缩,可以去除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有机酸小分子和溶剂水,提高寡糖溶质纯度。100~5000 Da的魔芋寡糖混合物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MS)分析发现,寡糖的构成比例中三糖为最高单一组分,含量为21.5%,二糖~十四糖的总含量达到90%,十五糖-二十糖的含量为9%。因此,采用膜过滤技术用于魔芋寡糖分离、提纯和浓缩工艺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寡糖 膜分离 过滤通量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MS) 产物组成分析
下载PDF
酿酒酵母GY-1的固定化及其对魔芋寡糖中单糖的利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唐湘华 杨云娟 +4 位作者 李俊俊 韩楠玉 慕跃林 吴倩 黄遵锡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0-85,共6页
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GY-1作为实验菌株,利用魔芋粉和海藻酸钠搭配作为固化交联剂进行固定化酵母制备,并通过固定化酵母去除魔芋水解产物中的还原单糖。结果表明,2%的魔芋粉和1%的海藻酸钠组合作为固定化剂,并混合5%的... 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GY-1作为实验菌株,利用魔芋粉和海藻酸钠搭配作为固化交联剂进行固定化酵母制备,并通过固定化酵母去除魔芋水解产物中的还原单糖。结果表明,2%的魔芋粉和1%的海藻酸钠组合作为固定化剂,并混合5%的粉状酵母GY-1添加到40℃热水中,搅拌混合形成多糖胶体,通过微量泵加入到4%的CaCl_2溶液中,在低温条件下交联反应10 h,形成固定化酵母颗粒均匀,平均直径为4~5 mm,包埋的酵母死亡率低于10%;采用薄层层析(TLC)法检测,发现固定化酵母GY-1能够利用魔芋胶中还原单糖(葡萄糖、甘露糖),从而达到纯化魔芋寡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固定化酵母 交联反应 魔芋寡糖 薄层层析
下载PDF
独立学院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建设 被引量:1
7
作者 唐湘华 《中国校外教育》 2009年第S4期396-396,402,共2页
本文针对独立学院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会计实践教学应围绕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方向进行改革,构建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会计专业人才。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 实践教学 改革 建设
下载PDF
普洱熟茶和生茶香气成分的提取和测定分析 被引量:33
8
作者 洪涛 黄遵锡 +3 位作者 李俊俊 唐湘华 慕跃林 许波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36-342,共7页
以不同年份出品的普洱熟茶和生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减压蒸馏萃取法(VDE),并用二氯甲烷和无水乙醚对各茶中香气成分进行提取,最后用GC-MS分析各年份茶中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不论是熟茶还是生茶,用二氯甲烷提取到的香气种类均要多于无水... 以不同年份出品的普洱熟茶和生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减压蒸馏萃取法(VDE),并用二氯甲烷和无水乙醚对各茶中香气成分进行提取,最后用GC-MS分析各年份茶中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不论是熟茶还是生茶,用二氯甲烷提取到的香气种类均要多于无水乙醚。从提取效果来看,二氯甲烷对碳氢化合物、杂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酮类香气物质的提取效果较好,而无水乙醚对酯类和酚类香气物质有较好的提取效果。熟茶在储存陈化过程中苯并噻唑和咖啡碱含量会增高,而邻苯二甲酸-异丁基-辛基酯和1,2,4-三甲氧基苯含量会降低。生茶在储存陈化过程中5-氨基-1-乙基吡唑、N-苯基-1-萘胺、1,2,3-三甲氧基苯和邻苯二甲酸-异丁基-辛基酯含量会增高,而(反式)角鲨烯、芳樟醇、β-异甲基紫罗兰酮和咖啡碱含量会降低。同时,熟茶中杂氧化合物类香气种类较多,主要有以1,2,3-三甲氧基苯为主的10种杂氧化合物。生茶中醇类香气物质则较熟茶丰富,主要有1-辛烯-3-醇、芳樟醇、2,6-二甲基环己醇、苯乙醇、雪松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熟茶 普洱生茶 二氯甲烷 无水乙醚 GC-MS分析
下载PDF
一种基于搭扣设计的可拆卸小鼠光学离焦性近视模型
9
作者 唐湘华 李周越 +1 位作者 许晟嵩 杨晓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33,共8页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小鼠光学离焦性近视(LIM)模型的构建方法,揭示其屈光度与眼生物学参数的变化。【方法】27只21日龄C57BL/6小鼠分为3组:LIM组、平光镜(PL)组和空白对照(N)组,比例为5:1:3。以右眼为干预眼,左眼作为自身对照。于实验...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小鼠光学离焦性近视(LIM)模型的构建方法,揭示其屈光度与眼生物学参数的变化。【方法】27只21日龄C57BL/6小鼠分为3组:LIM组、平光镜(PL)组和空白对照(N)组,比例为5:1:3。以右眼为干预眼,左眼作为自身对照。于实验开始前,干预后第1、2、3和4周,复方托吡卡胺散瞳后检影检测屈光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体测量眼轴。各组内,左右眼进行配对t检验。3组间比较,采用Welch’s ANO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采用Dunnett’s T3法校正P值进行两两比较。【结果】离焦诱导2周,LIM组内干预眼屈光度比对侧眼向近视漂移约(-2.55±1.54) D(t=6.430, P<0.000 1),伴眼轴较对侧增长约(0.051±0.024) mm(t=7.837, P<0.000 1);组间比较,LIM组屈光度较PL组或N组近视漂移的均值分别为-2.30 D (P=0.014),-2.55 D (P<0.000 1),LIM组眼轴较PL组或N组增长的均值分别为0.048 mm (P<0.000 1)、0.047 mm (P<0.000 1)。随干预时间延长,近视漂移程度增加。【结论】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基于搭扣设计的可拆卸式小鼠LIM模型并进行验证,通过2周诱导,屈光度显著向近视漂移,眼轴显著增长。该LIM模型搭建简易,可为近视研究的动物实验的模型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疾病模型 小鼠 近视 表型
下载PDF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0
作者 许波 洪涛 +2 位作者 唐湘华 慕跃林 黄遵锡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34-336,356,共4页
微生物发酵对普洱茶的品质、特色形成起决定作用,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群、数量和作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研究方法、各种微生物的生长特征、类群分布、数量演变和对普洱茶品质形成作用及微生... 微生物发酵对普洱茶的品质、特色形成起决定作用,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群、数量和作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研究方法、各种微生物的生长特征、类群分布、数量演变和对普洱茶品质形成作用及微生物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应用等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提高普洱茶发酵的研究水平和普洱茶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发酵 微生物 应用
下载PDF
魔芋葡甘露低聚糖的酶法制备工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吴长菲 董岩岩 +2 位作者 李俊俊 唐湘华 黄遵锡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8-122,共5页
利用β-甘露聚糖酶产品水解魔芋胶制备魔芋葡甘露低聚糖的工艺条件。在加样顺序、pH、酶添加量、时间、温度等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魔芋胶浓度10g/L,酶添加量为100U/g,pH5.5,45℃条件下,酶解时间... 利用β-甘露聚糖酶产品水解魔芋胶制备魔芋葡甘露低聚糖的工艺条件。在加样顺序、pH、酶添加量、时间、温度等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魔芋胶浓度10g/L,酶添加量为100U/g,pH5.5,45℃条件下,酶解时间1.5h。再利用酵母发酵去除可发酵性糖的方法,以获得最终产物为100%的魔芋葡甘露低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甘露聚糖酶 魔芋胶 魔芋葡甘露低聚糖
下载PDF
α-半乳糖苷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董岩岩 吴长菲 +2 位作者 唐湘华 杨云娟 黄遵锡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0,共3页
1α-半乳糖苷简介1.1结构α-半乳糖苷是由1个蔗糖分子与1个或2个半乳糖分子通过α-1,6-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一种低聚寡糖类物质。1.2分布α-半乳糖苷通过光合作用沉积在植物的叶片中,或在成熟过程中聚集在植物种子里。
关键词 Α-半乳糖苷酶 饲料工业 应用 植物种子 糖类物质 光合作用 成熟过程 糖分子
下载PDF
响应面分析法对甘蔗渣中木聚糖提取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2
13
作者 韦杰 段永忠 +2 位作者 唐湘华 李俊俊 黄遵锡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91-296,共6页
以甘蔗渣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选取因素和水平,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各因素对木聚糖提取率的影响,根据Box-Benhnken实验设计原理,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响应面分析(RSA),得出甘蔗渣木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室温条件下,抽提时间3 h,... 以甘蔗渣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选取因素和水平,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各因素对木聚糖提取率的影响,根据Box-Benhnken实验设计原理,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响应面分析(RSA),得出甘蔗渣木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室温条件下,抽提时间3 h,固液比1:30,NaOH浓度8.56%。经验证,实际测得的木聚糖提取率为28.84%,比单因素实验的最高提取率25.57%高出3.27%,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与模型的预测值28.17%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渣 木聚糖 提取工艺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耐高温中性纤维素酶高产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高润池 王晓燕 +4 位作者 孟艳芬 许波 唐湘华 杨云娟 黄遵锡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5-169,共5页
从云南大马尖山土壤中筛选到一株热稳定性能好的纤维素酶高产细菌菌株D-9,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研究,该菌株发酵72h在pH6.0、70℃条件下发酵液酶活为24.23IU/mL,酶学特性非常适合于纺织行业。通过分子生物学及其生理生化鉴定,该菌株为类... 从云南大马尖山土壤中筛选到一株热稳定性能好的纤维素酶高产细菌菌株D-9,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研究,该菌株发酵72h在pH6.0、70℃条件下发酵液酶活为24.23IU/mL,酶学特性非常适合于纺织行业。通过分子生物学及其生理生化鉴定,该菌株为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elgii)。此外,分别对该菌发酵培养基的初始pH、碳源、氮源、装液量、接种量及产酶进程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筛选 酶学性质 液体发酵 培养条件
原文传递
产菊粉酶曲霉菌株的筛选和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2
15
作者 唐艳斌 许波 +4 位作者 唐湘华 慕跃林 杨云娟 王晓燕 黄遵锡 《饲料研究》 CAS 2008年第7期32-35,共4页
关键词 菊粉酶 发酵条件 曲霉 优化 筛选 丝状真菌 菌株发酵 生产成本
下载PDF
全价饲料中添加有益光合细菌在仔猪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磊 金梅 +3 位作者 许波 李俊俊 唐湘华 黄遵锡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45-50,共6页
为了适应人口的增加和养殖业饲料添加的发展,扼制城市排污、畜禽养殖带来的粪便和粪便中残余的有害物质氨氮、硫化物、总磷和亚硝酸盐等污染环境,笔者对云南高原湖泊筛选分离的11株光合细菌进行氨氮、总磷、硫化物、亚硝酸盐的降解能力... 为了适应人口的增加和养殖业饲料添加的发展,扼制城市排污、畜禽养殖带来的粪便和粪便中残余的有害物质氨氮、硫化物、总磷和亚硝酸盐等污染环境,笔者对云南高原湖泊筛选分离的11株光合细菌进行氨氮、总磷、硫化物、亚硝酸盐的降解能力试验。结果表明:11株菌株在高浓度的污染物中经过120h的培养降解,氨氮最高降解率为42.6%,总磷最高降解率为93.2%,硫化物最高降解率为71.3%,亚硝酸盐最高降解率为100%,在此基础上选择综合降解能力较强的3株菌混合进行仔猪养殖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全价饲料中加入光合细菌添加剂,明显提高了养殖效率,并有效地降低了仔猪粪便排泄物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消除了有害物质对动物肠道刺激作用。从而证明了将光合细菌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生猪生产,具有促进生长发育、提高饲料报酬、增强防病能力和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仔猪 养殖 降解
下载PDF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β-环糊精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7
17
作者 宋拓 李俊俊 +7 位作者 唐湘华 谢振荣 张学林 钏会艳 许波 周峻沛 慕跃林 黄遵锡 《中国酿造》 CAS 2013年第1期84-89,共6页
该文对β-环糊精制备工艺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产β-环糊精的最佳条件是选取木薯淀粉作为底物,不经过预处理,环状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添加量是7U/g,环己烷的添加量0.5mL/g,体系CaCl2的浓度是50mmol/L,pH值8.25,温度... 该文对β-环糊精制备工艺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产β-环糊精的最佳条件是选取木薯淀粉作为底物,不经过预处理,环状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添加量是7U/g,环己烷的添加量0.5mL/g,体系CaCl2的浓度是50mmol/L,pH值8.25,温度63.72℃,反应时间9.04h,产率可达51.98%。优化后的生产工艺和传统工艺相比,反应时间缩短了5h,并且产率增高了1.1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 响应面分析法 Β-环糊精 生产工艺
下载PDF
一株耐热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赵春雷 闫丽娟 +4 位作者 谢振荣 高润池 李俊 唐湘华 黄遵锡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4-188,共5页
从云南省富油地采取了60份土样中,利用透明圈法筛选出一株耐热脂肪酶产生菌。对其酶学性质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酶学性质表明,该酶最适作用温度为50℃,最适pH6.0,在pH3.0-8.0范围内稳定,在60℃保温60 min酶活还保留70%;70℃保温60 min... 从云南省富油地采取了60份土样中,利用透明圈法筛选出一株耐热脂肪酶产生菌。对其酶学性质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酶学性质表明,该酶最适作用温度为50℃,最适pH6.0,在pH3.0-8.0范围内稳定,在60℃保温60 min酶活还保留70%;70℃保温60 min残余50%;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不同金属离子有不同的作用,Ca+,K+对酶有激活作用,Fe3+、Pb2+、Mn2、Cu2+、Al3+、Zn2+对酶活有抑制作用。EDTA对酶影响不大。产酶最佳条件为:MgSO4.7H2O 0.05 g,K2HPO40.1 g,CaCO30.25 g,可溶性淀粉2.5 g,大豆粉2.5 g,装液量50 mL。这株细菌通过培养基优化酶活达到20.3 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产生菌 产酶条件 酶学性质
下载PDF
异淀粉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晓燕 廖昌珑 +3 位作者 杨云娟 李俊俊 唐湘华 黄遵锡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17,共3页
在动物体内,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中,酶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一般情况下,动物自身能分泌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等,进入消化道,对其摄入的蛋白、脂肪和淀粉等营养物质进行降解,成为能被吸收的小分子。
关键词 异淀粉酶 饲料工业 价值 应用 动物体内 吸收过程 营养物质 蛋白酶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小桐子油制备生物柴油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学林 唐湘华 +5 位作者 李俊俊 宋拓 慕跃林 许波 杨云娟 黄遵锡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3-187,共5页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小桐子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和水平,首先应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影响脂肪酶催化小桐子油制备生物柴油的重要参数,采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甲酯转化率区域后,利用B...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小桐子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和水平,首先应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影响脂肪酶催化小桐子油制备生物柴油的重要参数,采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甲酯转化率区域后,利用Box-Behnken设计确定重要因素的最佳水平。预测值和试验值吻合良好(R2为0.999;R2的调整值为0.998),表明利用BBD试验设计对该工艺的优化是成功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优化结果表明影响甲酯得率的重要参数是:醇油摩尔比、脂肪酶量和正己烷量,最佳的酯化条件是醇油摩尔比1.72∶1,脂肪酶量为每克油脂添加112.5 U的量,正己烷添加量为油重的11.96%,水添加量为油重的20%,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24 h。优化条件与初始条件相比较,甲酯得率提高了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桐子油 脂肪酶 生物柴油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