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钙镁磷矿预处理的硝酸钙镁浸取液制备氢氧化镁的研究
1
作者 唐彪 唐盛伟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93,120,共8页
通过煅烧高钙镁磷矿分解碳酸钙镁盐可有效提高磷矿品位。对煅烧后的磷矿进行水化、浸取得到低镁磷精矿和硝酸钙镁浸取液,对浸取液进一步沉淀以回收制备氢氧化镁。然而,在氢氧化镁生产过程中存在固液分离困难和产品纯度低的问题,系统研... 通过煅烧高钙镁磷矿分解碳酸钙镁盐可有效提高磷矿品位。对煅烧后的磷矿进行水化、浸取得到低镁磷精矿和硝酸钙镁浸取液,对浸取液进一步沉淀以回收制备氢氧化镁。然而,在氢氧化镁生产过程中存在固液分离困难和产品纯度低的问题,系统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湿滤饼的性质、比阻、沉降性能等。结果表明:较低温度下滤饼吸附水分大、过滤困难、洗涤负担大;当温度升高到70℃时,可有效破坏氢氧化镁胶体,从而减少滤饼对水分的吸附,减轻洗涤负担,显著改善氢氧化镁的沉降性能和过滤性能,沉降速率高达0.051 8 mL/min,过滤比阻低达(5.82±1.1)×10^(11) m/kg,镁的回收率可达72%。进一步对沉淀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提出以分步沉淀方式实现杂质的预分离,从而提高氢氧化镁纯度,使其达到工业级氢氧化镁Ⅲ类合格品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镁 过滤比阻 沉降性能 Visual MINTEQ模拟
下载PDF
“化工+X”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
2
作者 袁绍军 李季 +2 位作者 吉旭 唐盛伟 梁斌 《化工高等教育》 2023年第2期2-8,70,共8页
随着新兴产业的兴起,传统的化工行业也衍生出新的产业领域和方向。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等行业对化工专业人才产生了大量需求。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在新工科建设中,将化工与材料、化工与能源、化工与环境、化工与信息技术进行交叉融合... 随着新兴产业的兴起,传统的化工行业也衍生出新的产业领域和方向。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等行业对化工专业人才产生了大量需求。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在新工科建设中,将化工与材料、化工与能源、化工与环境、化工与信息技术进行交叉融合,开展化工类专业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建立了“化工+X”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新机制,提出了一套“化工+X”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与方法,为综合性大学的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化学工程与工艺 多学科交叉人才 “化工+X”模式
下载PDF
小麦秸秆热解过程中硫的迁移规律研究
3
作者 郭顺 李云飞 +3 位作者 唐盛伟 唐文翔 吕莉 张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5-160,共6页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解-气质联用(Py-GC/MS)和热重-红外联用(TG-FTIR)系统研究了小麦秸秆中的硫元素进入热解炭、油、气三相产物的迁移转化行为。结果表明,小麦秸秆中的硫主要为有机硫(28.33%)和无机硫酸盐(71.67%);有机硫在低...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解-气质联用(Py-GC/MS)和热重-红外联用(TG-FTIR)系统研究了小麦秸秆中的硫元素进入热解炭、油、气三相产物的迁移转化行为。结果表明,小麦秸秆中的硫主要为有机硫(28.33%)和无机硫酸盐(71.67%);有机硫在低于450℃就已经完全释放;41.46%~48.13%的硫保留在热解炭中,主要包括硫酸盐(55.27%~75.52%)、噻吩硫(21.78%~34.13%)和金属硫化物(2.70%~11.22%);7.16%~11.24%的硫进入热解油中,主要是2-甲硫基苯并噻唑;600℃还发现了噻吩硫的生成。热解气中含硫化合物的主要成分为H_(2)S、SO_(2)和COS,主要的释放温度区间为200~4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 热解 硫的迁移 热解-气质联用 热重-红外联用
原文传递
常压Mg-Na复合盐溶液体系制备α-半水石膏
4
作者 李云飞 刘蜀庆 +1 位作者 唐盛伟 张涛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0-106,共7页
盐溶液的种类和浓度是常压盐溶液法制备α-半水石膏的关键因素。以Mg(NO_(3))_(2)为主体,考察了Mg(NO_(3))_(2)-Na Cl、Mg(NO_(3))_(2)-Na_(2)SO_(4)和Mg(NO_(3))_(2)-Na NO_(3)3种复合盐溶液体系中二水石膏向α-半水石膏转晶的过程,研... 盐溶液的种类和浓度是常压盐溶液法制备α-半水石膏的关键因素。以Mg(NO_(3))_(2)为主体,考察了Mg(NO_(3))_(2)-Na Cl、Mg(NO_(3))_(2)-Na_(2)SO_(4)和Mg(NO_(3))_(2)-Na NO_(3)3种复合盐溶液体系中二水石膏向α-半水石膏转晶的过程,研究了Mg(NO_(3))_(2)-Na Cl体系中盐溶液浓度、转晶剂类型和用量对转晶速率和晶体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g(NO_(3))_(2)-1%Na Cl复合盐体系中4 h内将二水石膏全部转化为α-半水石膏的最低Mg(NO_(3))_(2)质量分数为27%;随着Mg(NO_(3))_(2)质量分数从27%增加至36%,溶液的过饱和度增大,二水石膏的转晶速率升高,诱导期从90 min减少至20 min;加入DL-苹果酸、顺丁烯二酸和3-硝基邻苯二甲酸转晶剂后,二水石膏转晶速率降低,产物长径比减小;在DL-苹果酸质量分数为1%条件下,α-半水石膏绝干抗压强度为21.74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水石膏 常压盐溶液法 转晶剂 晶体形貌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甲苯液相氧化反应过程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唐盛伟 梁斌 +2 位作者 吴潘 张全忠 刘长军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3-339,共7页
在直径Φ48mm 的鼓泡床反应器中对以醋酸钴(CO^(2+))水溶液为催化剂的甲苯液相空气氧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体系的活性时间随催化剂的用量的增大而线性增大,当 Co 含量大于2×10^(-2)%(mass)时,对反应影响较小。甲... 在直径Φ48mm 的鼓泡床反应器中对以醋酸钴(CO^(2+))水溶液为催化剂的甲苯液相空气氧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体系的活性时间随催化剂的用量的增大而线性增大,当 Co 含量大于2×10^(-2)%(mass)时,对反应影响较小。甲苯液相空气氧化反应的甲苯消耗动力学分别与甲苯浓度和氧溶解在甲苯中的浓度成一级反应.其宏观动力学活化能约为41 kJ/mol。氧在液相主体消耗的本征动力学活化能为57 kJ/mol,指前因子53.34m^3/(mol·s)。通过 Ha 数和效率因子η对反应动力学控制步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a 小于0.1,η为0.606~0.728。反应主要发生在液相主体,受动力学控制,但传质仍对反应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 苯甲酸 液相氯化 动力学
下载PDF
工艺操作条件对甲苯液相氧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唐盛伟 刘长军 +2 位作者 吴潘 张全忠 梁斌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6-121,共6页
在直径为50mm的鼓泡床反应器中,模拟工业反应器操作条件,研究了空气通气量、温度、压力、苯甲酸添加量以及苯和水初始含量等不同工艺参数对甲苯液相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操作条件是温度165℃、操作压力1.0M Pa。对单位质量... 在直径为50mm的鼓泡床反应器中,模拟工业反应器操作条件,研究了空气通气量、温度、压力、苯甲酸添加量以及苯和水初始含量等不同工艺参数对甲苯液相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操作条件是温度165℃、操作压力1.0M Pa。对单位质量的甲苯空气通气量低于0.62kg/(kg.h)时,反应速率受供氧限制。反应体系中苯甲酸的质量分数达到0.1%时便可引发反应。当反应体系中苯或水的质量分数超过2%后,反应转化率随苯或水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 液相氧化 苯甲酸 工艺条件
下载PDF
同心圆筒法测定磷铵料浆的导热系数 被引量:4
7
作者 唐盛伟 吴潘 +3 位作者 应建康 刘代俊 邱礼在 梁斌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83-586,共4页
用同心圆筒法测定了酸性磷铵料浆溶液的导热系数。采用含P2O5 23.682%的试剂稀磷酸与气氨中和得到中和度分别为0.1841、0.4074、0.5947、0.8297、0.9456的酸性磷铵料浆,并加热浓缩到20.337%-70.208%的含水量。测定了60℃、75℃、90℃... 用同心圆筒法测定了酸性磷铵料浆溶液的导热系数。采用含P2O5 23.682%的试剂稀磷酸与气氨中和得到中和度分别为0.1841、0.4074、0.5947、0.8297、0.9456的酸性磷铵料浆,并加热浓缩到20.337%-70.208%的含水量。测定了60℃、75℃、90℃下不同浓度的料浆溶液的导热系数。结果表明,料浆溶液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含水量的增大和中和度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磷铵料浆 同心圆筒法 导热系数 测定 磷铵 肥料
下载PDF
甲苯液相空气氧化过程中苯甲醛生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唐盛伟 梁斌 +2 位作者 吴潘 张全忠 刘长军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6-81,共6页
甲苯液相空气氧化是环境友好的苯甲醛生产工艺.在一内径为48 mm的鼓泡床反应器中,模拟工业反应器的操作条件,研究了温度、通气量、催化剂用量、苯甲酸初始添加量以及苯和水的初始含量等不同工艺参数对苯甲醛的浓度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 甲苯液相空气氧化是环境友好的苯甲醛生产工艺.在一内径为48 mm的鼓泡床反应器中,模拟工业反应器的操作条件,研究了温度、通气量、催化剂用量、苯甲酸初始添加量以及苯和水的初始含量等不同工艺参数对苯甲醛的浓度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甲苯液相空气氧化可认为是一串级反应,165 ℃时中间体苯甲醛的氧化反应的速率常数约为0.08 min-1.供氧充足的情况下,反应20 min后苯甲醛浓度接近其最大值.在20 ~100 min内,苯甲醛的浓度和收率几乎不随反应时间变化.反应100 min后,其浓度逐渐降低,温度越高,下降越快.反应体系中存在过量的水、不加入催化剂Co盐或引发剂苯甲酸时,反应受到抑制而使苯甲醛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苯甲醛的选择性也相对处于较高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 液相氧化 苯甲酸 工艺条件
下载PDF
甲苯液相氧化过程中结垢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唐盛伟 张全忠 梁斌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2-376,共5页
通过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离子色谱分析、热重分析和差示扫描式量热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甲苯液相氧化过程中生成的垢进行了成分分析,其主要成分是CoC2O4·2H2O。垢样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为Co27.3%、C2O42-41.4... 通过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离子色谱分析、热重分析和差示扫描式量热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甲苯液相氧化过程中生成的垢进行了成分分析,其主要成分是CoC2O4·2H2O。垢样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为Co27.3%、C2O42-41.4%、CH3COO-8.5%、不溶于酸的物质4.1%、其它2.7%。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结垢与烃类的过度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 液相氧化 苯甲酸 草酸钴 结垢
下载PDF
甲苯液相氧化过程中结垢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0
作者 唐盛伟 张全忠 +1 位作者 刘昉 梁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685-1689,共5页
甲苯液相空气氧化是环境友好的苯甲酸生产工艺.在SNIA苯甲酸生产过程中,CoC2O4·2H2O的生成导致甲苯氧化过程产生严重的结垢现象,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通过液相色谱对反应中间产物进行检测,发现有痕量的对苯二酚、马来酸、草酸生... 甲苯液相空气氧化是环境友好的苯甲酸生产工艺.在SNIA苯甲酸生产过程中,CoC2O4·2H2O的生成导致甲苯氧化过程产生严重的结垢现象,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通过液相色谱对反应中间产物进行检测,发现有痕量的对苯二酚、马来酸、草酸生成.对生成CoC2O4·2H2O的可能途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苯、甲苯及其衍生物氧化生成草酸是导致结垢的主要原因.通过改变反应物组成及操作条件,对反应温度、操作压力、空速、催化剂用量、苯含量以及含水量等因素对结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生成苯甲酸的目标反应受到抑制时,结垢明显加剧.随着反应体系中的苯含量或含水量的增大,其结垢加剧.当催化剂浓度低于100μg·g-1时,随Co含量的增大,其结垢减轻.当反应体系中无苯甲酸时,反应受到抑制,结垢严重.当空气鼓气量低于4.0×10-3m3·min-1时,随空气鼓气量的增大,其结垢减轻.操作压力对结垢的影响较小.反应温度低于155℃时,反应受到抑制同时结垢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 苯甲酸 液相氧化 草酸钴
下载PDF
甲苯液相氧化反应过程的模拟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盛伟 吴潘 +2 位作者 谭平华 刘长军 梁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9-97,共9页
甲苯液相空气氧化是环境友好的苯甲酸和苯甲醛生产工艺。根据在模拟工业条件下测定的动力学数据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提出了该反应的反应机理和反应网络,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模型。根据该动力学方程,对现有工业生产过程进行了模拟,发现现... 甲苯液相空气氧化是环境友好的苯甲酸和苯甲醛生产工艺。根据在模拟工业条件下测定的动力学数据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提出了该反应的反应机理和反应网络,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模型。根据该动力学方程,对现有工业生产过程进行了模拟,发现现有工业过程处于严重供氧不足的情况。提出了3种强化方案并分别对其进行了模拟计算和比较。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增大空气供给量和采用富氧空气氧化均可有效强化现有工业生产过程。采用富氧空气氧化,其甲苯转化率可提高到22.24%,甲苯反应量可增大57%。采用增大空气量的方法,可提高甲苯反应量31%,甲苯转化率可提高到18.61%。若同时增大甲苯和空气负荷,甲苯反应量可提高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 苯甲酸 液相氧化 反应机理 过程模拟
下载PDF
酸性磷铵料浆浓缩过程中氟逸出率的测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盛伟 刘代俊 +1 位作者 应建康 梁斌 《化肥工业》 CAS 2001年第6期23-25,共3页
测定了酸性磷铵料浆在浓缩过程中氟的逸出率与中和度、含水率的关系。结果表明 ,氟的逸出率随含水率和中和度的减小而增大。中和度低于 0 .4时 ,氟的逸出率较大 ,受中和度的影响较明显 ,而当中和度超过0 .6之后 ,受中和度影响较小。
关键词 酸性磷酸铵料浆 氟逸出率 测定 磷肥
下载PDF
麻疯树油制备生物柴油的酯交换工艺研究 被引量:40
13
作者 周慧 鲁厚芳 +1 位作者 唐盛伟 梁斌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84-287,共4页
以麻疯树油为原料,研究了生产生物柴油过程中的酯交换反应条件的影响及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酯交换反应的适宜操作条件为:油∶甲醇=1∶6(摩尔比),使用油重的1.3%的KOH为催化剂,在64℃下反应20 m in,甲酯收率达98%以上。在优化反应条件... 以麻疯树油为原料,研究了生产生物柴油过程中的酯交换反应条件的影响及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酯交换反应的适宜操作条件为:油∶甲醇=1∶6(摩尔比),使用油重的1.3%的KOH为催化剂,在64℃下反应20 m in,甲酯收率达98%以上。在优化反应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其动力学特征,32℃和51℃时的反应速率常数k分别为0.6627 L/(m in.mol)和0.9474 L/(m in.mol),反应的活化能约为Ea=15.46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麻疯树油 酯交换反应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苯甲醛、苯甲醇和苯甲酸 被引量:14
14
作者 谭平华 唐盛伟 +3 位作者 刘长军 李辉 吴潘 梁斌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4-66,共3页
系统地建立了一套简单、快速、能同时定量分析甲苯液相催化氧化主要产物苯甲醛、苯甲醇及苯甲酸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FFAP毛细管柱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以邻硝基甲苯为内标标定苯甲醛、苯甲醇,以邻苯二甲酸二甲脂为内标标定... 系统地建立了一套简单、快速、能同时定量分析甲苯液相催化氧化主要产物苯甲醛、苯甲醇及苯甲酸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FFAP毛细管柱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以邻硝基甲苯为内标标定苯甲醛、苯甲醇,以邻苯二甲酸二甲脂为内标标定苯甲酸。结果表明,苯甲醛、苯甲醇、苯甲酸样品的平均回收率和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05.39%,101.94%,97.18%和3.19%,3.71%,1.66%。该分析方法简单、快速、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苯甲醛 苯甲醇 苯甲酸
下载PDF
以哌啶为模板剂静态合成MCM-22和MCM-36分子筛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明 靳可婷 +2 位作者 张圆 张涛 唐盛伟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39-947,共9页
以来源易得的哌啶(PI)取代六亚甲基亚胺(HMI)为模板剂,采用静态合成的方法制备MCM-22分子筛,并进一步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MACL)、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作为溶胀剂,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柱撑剂合成MCM-36分子筛,以探索MCM-22和MCM... 以来源易得的哌啶(PI)取代六亚甲基亚胺(HMI)为模板剂,采用静态合成的方法制备MCM-22分子筛,并进一步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MACL)、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作为溶胀剂,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柱撑剂合成MCM-36分子筛,以探索MCM-22和MCM-36的新合成途径。通过XRD、IR、SEM、N2吸附-脱附、NH3-TPD、正丁胺回滴法对MCM-22和MCM-36结构形貌、比表面积、孔径、表面酸量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静态法以哌啶为模板剂是合成MCM-22和MCM-36的有效途径,MCM-22结晶度达到98.5%。合成的MCM-22比表面积为382 m2?g-1,孔容为0.25 cm3?g-1,外表面酸量为0.78 mmol?g-1;合成的MCM-36比表面积为468 m2?g-1,孔容为0.39 cm3?g-1,外表面酸量为0.94 mmol?g-1,介孔孔径达2.7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啶(PI) 静态合成 MCM-22 MCM-36
下载PDF
环己烷液相非催化/催化氧化反应动力学特性比较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长军 唐盛伟 +3 位作者 谭平华 刘颖颖 梁斌 闵恩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992-1999,共8页
分别以不同氧浓度气体及纯氧作为氧源,利用鼓泡塔反应器在1.1MPa、不同温度、不同气体流量条件下比较了环己烷液相非催化氧化和催化氧化反应特性。通过比较分析,讨论了环己烷液相氧化的链式反应机理。理论分析和实验数据表明,环己烷液... 分别以不同氧浓度气体及纯氧作为氧源,利用鼓泡塔反应器在1.1MPa、不同温度、不同气体流量条件下比较了环己烷液相非催化氧化和催化氧化反应特性。通过比较分析,讨论了环己烷液相氧化的链式反应机理。理论分析和实验数据表明,环己烷液相催化氧化反应诱导期短,其表观速率与环己烷浓度和氧气浓度都为一级;而非催化氧化反应诱导期长,是由烃直接氧化引发过程控制,只有当过氧化氢积累到一定浓度以后,过氧化物分解产生自由基速率变得显著,反应才表现出自催化反应特征。而在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环己基过氧化氢分解非常迅速,环己基过氧化氢浓度在整个反应过程中稳定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反应由氧化生成酮的链传递反应过程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己烷 KA油 液相氧化 纯氧
下载PDF
化学工业4.0新范式及其关键技术 被引量:6
17
作者 吉旭 许娟娟 +1 位作者 卫柯丞 唐盛伟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15-1223,共9页
全球化背景下,为应对化学工业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挑战,提出了化学工业4.0新范式。核心是通过人与人、人与机器和机器与机器间无障碍的信息交换,帮助企业对生产经营中复杂多变的状况做出精准判断和实时反应,其特点是"供应链网"... 全球化背景下,为应对化学工业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挑战,提出了化学工业4.0新范式。核心是通过人与人、人与机器和机器与机器间无障碍的信息交换,帮助企业对生产经营中复杂多变的状况做出精准判断和实时反应,其特点是"供应链网"整合、柔性化、服务化和智能化。进而讨论了化学工业4.0的关键性技术,包括化学工业的信息物理系统架构(Cyber-Physical System,CPS)、基于CPS的柔性化生产体系、CPS的数字化技术和基于CPS的知识管理体系,作为例,分析了基于CPS的智能化精馏单元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工业 工业4.0 供应链网 信息物理系统
下载PDF
[BMim][HSO_4]/H_2SO_4二元体系的黏度及其表面张力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静 张涛 +3 位作者 张帅 周飞 张圆 唐盛伟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61-1167,共7页
测定了1-丁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BMim][HSO_4])/H_2SO_4二元体系在293.2~313.2 K的黏度和表面张力。采用Jouyban-Acree(JAM)模型与Li-Wang(LWW)模型拟合了该体系的黏度与表面张力,并利用Redlich-Kister(R-K)方程和Myers-Scott(MS)公... 测定了1-丁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BMim][HSO_4])/H_2SO_4二元体系在293.2~313.2 K的黏度和表面张力。采用Jouyban-Acree(JAM)模型与Li-Wang(LWW)模型拟合了该体系的黏度与表面张力,并利用Redlich-Kister(R-K)方程和Myers-Scott(MS)公式拟合了体系的超额黏度与超额表面张力。实验结果表明,[BMim][HSO_4]/H_2SO_4二元体系的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随[BMim][HSO_4]的摩尔含量(x_(IL))的增加而增大;体系的超额黏度为负值,当x_(IL)≈0.75时,超额黏度最低。二元体系的表面张力随温度的升高而略有降低,随x_(IL)的增加而降低;超额表面张力均不大于0,x_(IL)≈0.1时,超额表面张力最小。JAM模型和LWW模型可用于拟合二元体系的黏度与表面张力,平均相对误差低于8.74%和0.16%。R-K方程和MS公式可用于拟合二元体系的超额黏度与超额表面张力,拟合回归相关系数R^2不低于0.99和0.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硫酸 黏度 表面张力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均三甲苯和均苯三甲酸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辉 唐盛伟 +3 位作者 谭平华 孟艳 刘长军 梁斌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59-1161,共3页
提出了均三甲苯及其液相氧化目标产物均苯三甲酸的色谱分析方法。通过甲醇酯化将均苯三甲酸转化为均苯三甲酸三甲酯再进行色谱分析,分别以异丙苯和苯甲酸苄酯为内标对均三甲苯和均苯三甲酸三甲酯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均三甲苯和... 提出了均三甲苯及其液相氧化目标产物均苯三甲酸的色谱分析方法。通过甲醇酯化将均苯三甲酸转化为均苯三甲酸三甲酯再进行色谱分析,分别以异丙苯和苯甲酸苄酯为内标对均三甲苯和均苯三甲酸三甲酯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均三甲苯和均苯三甲酸三甲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68%,2.84%,均三甲苯和均苯三甲酸三甲酯、均苯三甲酸的回收率分别为97.72%~104.27%,98.41%~104.72%,98.38%~102.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三甲苯 均苯三甲酸 均苯三甲酸三甲酯 气相色谱
下载PDF
二水硫酸钙间接矿化二氧化碳CTAB对碳酸钙晶型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刚 唐盛伟 +1 位作者 陈彦逍 张涛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5-79,共5页
提升产品附加值对改善二氧化碳矿化过程的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在二水硫酸钙与碳酸铵溶液进行间接矿化反应过程中,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晶型调节剂,可以获得球霰石晶型的碳酸钙。系统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CTAB加入量... 提升产品附加值对改善二氧化碳矿化过程的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在二水硫酸钙与碳酸铵溶液进行间接矿化反应过程中,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晶型调节剂,可以获得球霰石晶型的碳酸钙。系统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CTAB加入量对碳酸钙晶型和形貌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对碳酸钙的晶型、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为先形成亚稳定相的球霰石,再向热力学最稳定的方解石相转化;添加CTAB能够明显地增强球霰石的稳定性;较低温度有利于球霰石的形成;在反应温度为30℃、二水硫酸钙和碳酸铵加入量均为0.1 mol/L、CTAB加入量为0.54 mmol/L条件下,碳酸钙中球霰石占比高达80%以上;CTAB在球霰石表面上的吸附降低了其表面能,从而抑制了球霰石向方解石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水硫酸钙 碳酸铵 CTAB 碳酸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