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钉棒内固定方式在腰椎侧路融合中的有限元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唐福波 钟远鸣 李智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293-3298,共6页
背景:考虑到脊柱固定的稳定性,目前临床在进行侧路椎间融合时大多采用后路双边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手术方式,且多数为两期手术完成。侧卧位的后路单侧、侧方椎体钉棒固定的固定方式,也有可能会提供较好的力学稳定性,所带来的手术时间缩短... 背景:考虑到脊柱固定的稳定性,目前临床在进行侧路椎间融合时大多采用后路双边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手术方式,且多数为两期手术完成。侧卧位的后路单侧、侧方椎体钉棒固定的固定方式,也有可能会提供较好的力学稳定性,所带来的手术时间缩短、风险与花费降低等获益考量值得进一步研究。目的:比较4种不同侧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建立正常L3-5有限元模型,在验证其有效性基础上模拟4种不同内固定方式,即后路双侧椎弓根螺钉+侧路融合模型(Model A)、后路单侧椎弓根螺钉+侧路融合模型(Model B)、侧路双侧螺钉+侧路融合模型(Model C)及侧路单侧螺钉+侧路融合模型(Model D)。分别比较各模型在生理活动范围下的稳定性、螺钉内固定和椎间融合器的应力差异。结果与结论:①对所有重构模型,在融合节段(L4-5)的活动范围均显著下降,Model A的活动范围下降更明显;②在模型的屈伸、侧屈和轴向旋转运动状态,侧路置钉的峰值应力与后路置钉的峰值应力的差异分别超过67.74 MPa、80.10 MPa和43.95 MPa;③在不同重建模型内固定应力分布方面,Model A和Model B螺钉的应力分布主要集中在椎弓根螺钉的体部,而Model C和Model D的峰值应力主要集中在螺钉的尾部;④提示Model A能够获得最好的稳定性,并且能够降低cage下沉及移位的风险;而Model B亦能够提供较好的稳定性,在保证稳定和固定的前提下能成为侧路融合的替代选择;⑤此外在选择侧路置钉的内固定时,Model C能获得与Model D相似的效果,但在临床诊疗上面对腰椎后伸不稳定的患者需谨慎选择侧路的单侧内固定,亦应避免过度后伸以降低螺钉松动和疲劳断裂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 侧路融合 内固定 仿真 有限元 生物力学 优化分析
下载PDF
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血清差异蛋白组学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卜献忠 卜保献 +7 位作者 许伟 张驰 张翼升 钟远鸣 李智斐 唐福波 麦威 周劲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5-541,共7页
背景:正常健康人向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转化的具体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目的:探讨正常健康人群与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血清蛋白组学差异表达,并寻找及鉴定两者之间的潜在特异性血清标志物。方法:收集急性期... 背景:正常健康人向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转化的具体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目的:探讨正常健康人群与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血清蛋白组学差异表达,并寻找及鉴定两者之间的潜在特异性血清标志物。方法:收集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正常健康人群血清各8例,应用绝对定量技术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进行蛋白组学筛选与分析,以期探寻与鉴定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差异表达的血清蛋白质。结果与结论:①绝对定量技术筛查出有意义差异蛋白183种,鉴定出11种显著性差异蛋白质(P<0.05),其中与正常健康人组相比,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组中人类白细胞抗原A、分泌珠蛋白家族1a成员1、蛋白4-羟基苯丙酮酸双加氧酶等3种差异蛋白显著上调,免疫球蛋白IgG3恒定区、皮肤因子、肌球蛋白轻链3等7种差异蛋白显著下调;②基因本体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差异蛋白参与了抗原结合、免疫球蛋白受体结合等分子功能;③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表明,正常健康人群与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之间的共同差异蛋白中HLA-A、HPD、PSMA3、DMKN、SCGB1A1、MYL3等6种位于功能网络节点,且与机体免疫、细胞炎症反应、能量代谢、机械压力等系统关系密切;④采用免疫印迹实验对显著性差异蛋白HLA-A、HPD、MYL3进行验证,其验证结果与蛋白组学结果相一致;⑤提示通过绝对定量技术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发现正常健康人群与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之间的血清差异表达蛋白质,并初步认为HLA-A、HPD、MYL3可能是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特异性血清标志物,为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提供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 绝对定量技术 血清蛋白质 生物标记物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基于CFD-DEM的流态化速冻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唐福波 武凯 倪俊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2期380-385,共6页
利用Fluent多孔介质理论建立了速冻流化床等效流域模型;以表观气速、入口温度、脉动频率为试验因素,根据CFD-DEM数值模拟方法对典型颗粒形状物料的流态化和冻结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探究了各试验因素对物料冻结的影响规律;基于单因素试... 利用Fluent多孔介质理论建立了速冻流化床等效流域模型;以表观气速、入口温度、脉动频率为试验因素,根据CFD-DEM数值模拟方法对典型颗粒形状物料的流态化和冻结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探究了各试验因素对物料冻结的影响规律;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以平均降温速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三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进风量一定的情况下,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入口温度、脉动频率、表观气速。以期分析结果对脉冲气流式速冻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单元法 速冻流化床 冻结温度 脉动频率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脊髓伤方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莫怡 卜若晨 +5 位作者 唐福波 秦百君 卜保献 麦威 钟远鸣 卜献忠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521-1531,共11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脊髓伤方治疗脊髓损伤(SCI)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筛选脊髓伤方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运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脊髓伤方治疗脊髓损伤(SCI)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筛选脊髓伤方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运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和治疗靶标数据库(TTD)等数据库挖掘SCI的疾病相关靶点;最终获取中药复方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疾病相关靶点的交集靶点。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与STRING数据库分别构建“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和蛋白互作网络(PPI),筛选出潜在核心靶点;运用R软件和Metascape平台分别用于分析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途径的富集;对潜在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Tools 1.5.6软件对关键化合物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筛选获取138个活性成分及111个潜在作用靶点;获取到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汉黄芩素、β-胡萝卜素等核心活性成分,白蛋白(ALB)、白介素6(IL-6)、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AKT1)、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录因子AP-1(JUN)、白介素1B(IL1B)、转录3的信号换能器和激活子(STAT3)等核心靶点;共筛选获取179条信号通路,关键通路包括糖尿病并发症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松弛素(RLX)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TH)信号通路、叉头盒O(FoxO)信号通路、阿佩林(AP)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的最小结合能均<-5.0 kJ/mol,提示对接较良好。结论脊髓伤方可能是通过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汉黄芩素、β-胡萝卜素等关键活性成分,调控ALB、IL-6、AKT1、VEGFA、CASP3等潜在核心靶点,调控AGE-RAGE、PI3K-AKT、HIF-1、RLX、TH、FoxO、AP等信号通路,进而发挥治疗SCI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伤方 脊髓损伤 网络药理学 木犀草素 槲皮素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 分子对接
下载PDF
低温冷库防冻胀技术分析
5
作者 唐福波 李鹏 +3 位作者 喻全龙 黎桂聪 罗晓生 李静 《安徽建筑》 2024年第3期83-85,共3页
为了分析各类填料对冷库预冷效果的影响,文章以杏鲍菇为分析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的方式研究了冷库的内空气温降速度、温降时间、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填料的预冷库库中循环空气从23.0℃左右减小到0℃的温降速度和时... 为了分析各类填料对冷库预冷效果的影响,文章以杏鲍菇为分析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的方式研究了冷库的内空气温降速度、温降时间、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填料的预冷库库中循环空气从23.0℃左右减小到0℃的温降速度和时间依次是陶瓷波纹(0.23℃/min和106.0min)、纸质湿帘(0.3℃/min和83min)、金属孔板(0.31℃/min和71.1min)、波纹丝网(0.43℃/min和55.9min)。库内循环空气在填料为丝网波纹时,温度减小至0℃所需要的时间是最短的,而填料种类为陶瓷波纹时所耗费的时间最长;随着时间的增加,库中空气相对湿度表现出先迅速减小、再慢慢提高的趋势。各填料类型的冷库所对应的空气相对湿度的最后稳定值和增长速度从小到大分别是陶瓷波纹(90.2%)<纸质湿帘(90.3%)<金属孔板(90.4%)<波纹丝网(92.2%);各类填料冷库中预冷杏鲍菇从23.0℃减小到2.0℃所耗费的时间从大到小依次是陶瓷波纹填料(108.2min)>纸质湿帘(98.8min)>金属孔板(76.5min)>波纹丝网(71.3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库预冷效果 温降速度 相对湿度 填料
下载PDF
神经根造影加封闭的精确诊断在脊柱内镜镜下融合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失稳症中的应用
6
作者 张翼升 孙亚如 +3 位作者 唐福波 李智斐 莫怡 钟远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827-2833,共7页
目的探讨神经根造影加封闭(neurography and nerve root sealing,NNRS)的精确诊断在脊柱内镜镜下融合(Endo-P/TLIF)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失稳症中的应用。方法收集从2022年1月1日至6月21日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多... 目的探讨神经根造影加封闭(neurography and nerve root sealing,NNRS)的精确诊断在脊柱内镜镜下融合(Endo-P/TLIF)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失稳症中的应用。方法收集从2022年1月1日至6月21日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多节段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失稳的患者共6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神经根封闭造影确认责任节段并对其行Endo-P/TLIF治疗,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下床时间;术前、术后、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腰椎前凸角、椎间高度、硬膜横断面积、骶骨倾斜角、骨盆投射角、骨盆倾斜角;MRI提示、神经根封闭造影确认的责任节段和最终减压时的单节段、双节段、3节段及以上的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6个月过程中1例患者未按时复诊,1例患者失联,最终58例患者随访资料完整纳入统计。术后6个月改善率优55例,良2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100%。通过NNRS的责任节段得出单侧单节段、双侧单节段的责任神经节段明显多于腰椎MRI显示节段数,得出单侧、双侧双节段和3节段及以上的责任神经节段明显少于腰椎MRI显示节段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腰椎前凸角、椎间高度、硬膜横断面积、骶骨倾斜角、骨盆倾斜角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盆投射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有明显的改善。结论选择性NNRS的精确诊断的方法,能够在术前确认责任神经节段,在精确诊断的基础上运用Endo-P/TLIF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失稳症,责任节段精细减压,明显减小创伤和出血,缩短了住院时间,良好地恢复脊柱生理曲度,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中广泛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腰椎管狭窄 神经根造影加封闭 脊柱内镜镜下融合 经皮脊柱内镜
下载PDF
经皮内镜后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高度可调钛质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7
作者 张翼升 唐福波 +2 位作者 孙亚如 钟远鸣 李智斐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5期4464-4471,共8页
背景随着医学技术的提升,脊柱内镜技术的适应证越来越广泛,经皮内镜后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Endo-P/TLIF)快速而广泛地运用于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中,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高度可调钛质融合器较传统融合器而言,其撑开效... 背景随着医学技术的提升,脊柱内镜技术的适应证越来越广泛,经皮内镜后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Endo-P/TLIF)快速而广泛地运用于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中,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高度可调钛质融合器较传统融合器而言,其撑开效果更好,能够较好地恢复椎间隙高度,用于Endo-P/TLIF术式中疗效明显。目的探讨Endo-P/TLIF联合高度可调钛质融合器在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171例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Endo-P/TLIF+可调节融合器组35例、Endo-P/TLIF+普通融合器组57例、经皮内镜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Endo-TLIF)+普通融合器组47例、单侧入路双通道内镜(UBE)+普通融合器组32例,比较四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腰椎滑脱程度、腰椎前凸角、硬膜横断面积。结果四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对ODI评分、VAS评分、JOA评分、腰椎前凸角、硬膜横断面积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别和时间对腰椎滑脱程度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别在ODI评分、JOA评分、腰椎前凸角、硬膜横断面积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ODI评分、VAS评分、JOA评分、腰椎滑脱程度、腰椎前凸角、硬膜横断面积上主效应显著(P<0.05)。术后即刻,Endo-P/TLIF+可调节融合器组与Endo-P/TLIF+普通融合器组硬膜横断面积分别高于Endo-TLIF+普通融合器组和UBE+普通融合器组(P<0.05);术后6个月,Endo-P/TLIF+可调节融合器组与Endo-P/TLIF+普通融合器组ODI评分分别低于Endo-TLIF+普通融合器组和UBE+普通融合器组,硬膜横断面积分别高于Endo-TLIF+普通融合器组和UBE+普通融合器组(P<0.05);术后12个月,Endo-P/TLIF+可调节融合器组ODI评分、VAS评分低于其他三组,而JOA评分、腰椎滑脱程度、硬膜横断面积高于Endo-TLIF+普通融合器组和UBE+普通融合器组(P<0.05)。结论Endo-P/TLIF是改良的脊柱内镜椎间融合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减压彻底等优势,联合高度可调钛质融合器能够较好地恢复椎间隙高度,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脊柱融合术 腰椎滑脱 经皮内镜后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基于MAPK信号通路探讨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钟绵森 唐福波 +2 位作者 张迪 李日波 钟远鸣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21期2643-2646,共4页
膝骨关节炎(KOA)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关节软骨破裂、软骨下骨硬化、骨赘形成、滑膜炎症和关节软骨血管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针灸是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治疗KOA的疗效确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 膝骨关节炎(KOA)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关节软骨破裂、软骨下骨硬化、骨赘形成、滑膜炎症和关节软骨血管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针灸是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治疗KOA的疗效确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在骨性关节炎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表明,关节软骨细胞可通过MAPK通路调控KOA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基于MAPK信号通路,结合相关文献,对针灸治疗KOA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针灸治疗KOA及其他关节炎症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膝骨关节炎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信号通路 综述
下载PDF
颈椎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钛笼植骨融合后钛笼下沉的相关危险因素 被引量:4
9
作者 唐福波 周劲衍 +3 位作者 张翼升 钟远鸣 李智斐 莫怡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18-1823,共6页
背景:颈椎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钛笼植骨融合是解除脊髓前方压迫的良好手段,阻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并能够在术后短时间内取得满意的疗效。但在临床观察中发现,钛笼植骨融合依然存在一定的并发症,术后钛笼下沉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中对于钛... 背景:颈椎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钛笼植骨融合是解除脊髓前方压迫的良好手段,阻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并能够在术后短时间内取得满意的疗效。但在临床观察中发现,钛笼植骨融合依然存在一定的并发症,术后钛笼下沉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中对于钛笼下沉发生的因素看法不一,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目的:分析颈椎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钛笼植骨融合后钛笼下沉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颈椎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钛笼植骨融合的患者81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骨密度值、体质量指数、吸烟史和病种)、术中资料(钛笼倾斜角、钛笼深度、钉板角度和钛笼类型)和术后资料(颈托固定时间和术后工作姿势)。术后3d及末期随访(术后24个月)摄颈椎X射线片并进行比较,根据融合椎体高度降低情况分为钛笼下沉组(降低高度>2mm)和钛笼未下沉组(降低高度<2mm)。运用统计学软件对2组资料进行单因素比较,将2组间有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得出钛笼下沉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1)所有患者均完成统计,其中钛笼下沉组24例,钛笼未下沉组57例;(2)2组间比较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职业分布、吸烟史和术后工作姿势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间骨密度值、钛笼倾斜角,钛笼深度、钉板角度、钛笼类型和术后颈托固定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托固定时间过少是钛笼下沉的危险因素(P <0.05);钛笼倾斜角增加与钛笼下沉密切相关(P <0.05);(4)提示颈托固定时间与钛笼倾斜角是钛笼下沉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中应高度重视,以减少钛笼下沉发生率,提高术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单椎体次全切 钛笼植骨融合术 钛笼下沉 颈托固定 钛笼倾斜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颈椎 脊柱融合术 因素分析 统计学 组织工程
下载PDF
不同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网状Meta分析
10
作者 唐福波 莫怡 +8 位作者 万通 张家立 钟远鸣 李智斐 黄保华 钟锡锋 吴卓檀 何炳坤 吴思贤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1期80-86,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PubMed、CBM、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搜集有关不同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PubMed、CBM、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搜集有关不同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WinBUGS 1.4.3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包括1477例患者、3种入路(弯角入路、单侧入路、双侧入路),将11个研究拆分成16个2臂试验进行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目测类比评分方面,双侧入路优于单侧入路、弯角入路优于单侧入路(均P<0.05),从优到劣排序为弯角入路>双侧入路>单侧入路;在手术时间方面,单侧入路优于双侧入路、弯角入路优于双侧入路(均P<0.05),从优到劣排序为弯角入路>单侧入路>双侧入路;在X线曝光次数方面,弯角入路优于双侧入路(P<0.05),从优到劣排序为弯角入路>单侧入路>双侧入路;在骨水泥渗漏率方面,弯角入路优于单侧入路、双侧入路(均P<0.05),从优到劣排序为弯角入路>双侧入路>单侧入路。结论基于目测类比评分、手术时间、X线曝光次数、骨水泥渗漏率等方面考虑,弯角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较单侧或双侧入路更高,或可作为治疗胸腰椎骨折的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弓根入路 单侧椎弓根入路 双侧椎弓根入路 弯角入路 有效性 安全性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骨水泥弥散情况对再发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27
11
作者 钟远鸣 苏之盟 +7 位作者 覃海飚 张家立 李智斐 宋泉生 王晓琥 唐福波 李兵 苏正义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52-755,759,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的弥散情况及其对再发骨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因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行PVP治疗并且随访资料完整患者276例,根据术后复查的X线和CT判断骨水泥在...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的弥散情况及其对再发骨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因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行PVP治疗并且随访资料完整患者276例,根据术后复查的X线和CT判断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的弥散情况,将患者分为骨水泥弥散充分组(A组)100例,骨水泥弥散不佳组(B组)176例。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d和终末随访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强化椎体后凸Cobb角。结果 276例患者均获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终末随访时Cobb角、V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3d的Cobb角及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发骨折率分别为7.00%和15.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是治疗OVCF的有效方法,当骨密度相近时,骨水泥弥散不佳可能是术后继发进展性后凸畸形和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弥散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再发骨折
下载PDF
动态MRI检测颈椎健康者、颈肩部不适者脊髓型颈椎病未确诊及确诊者的价值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智斐 钟远鸣 +6 位作者 张家立 许建文 杨光 韦家鼎 伍亮 马显生 唐福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8期8998-9002,共5页
背景:目前MRI对于颈椎病的检查多是常规的中立仰卧位静态平扫,是在非运动和非承重的条件下完成的,容易忽略脊髓在人体中承重和动态下脊髓的器质性改变。目的:分析颈椎动态MRI结合临床表现早期诊断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随机... 背景:目前MRI对于颈椎病的检查多是常规的中立仰卧位静态平扫,是在非运动和非承重的条件下完成的,容易忽略脊髓在人体中承重和动态下脊髓的器质性改变。目的:分析颈椎动态MRI结合临床表现早期诊断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随机抽取的正常人群10名(正常组)、有颈肩部不适的亚健康人群20名(亚健康组)、有脊髓型颈椎病症状体征但常规MRI不支持的患者20名(MRI正常脊髓型颈椎病组)、符合现行脊髓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患者20名(脊髓型颈椎病组)进行JOA评分,颈椎正侧位片、颈椎中立位MRI及颈椎动态MRI检查,并随访18个月以上,观察4组研究对象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及4组人群的转归情况。结果与结论:脊髓型颈椎病组20例患者均在入组半年内手术治疗;MRI正常脊髓型颈椎病组20例中有16例在入组16个月内行手术治疗,其中4例入组1年内在中立位MRI检查尚无明显改变时即行手术治疗,12例在入组1年后颈椎中立位MRI也已有脊髓型颈椎病的典型改变时行手术治疗,前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后者(P<0.05);亚健康组有4例出现了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体征,发现此4例患者动态颈椎MRI检查均有椎管变窄脊髓受压征象,但中立位MRI仅发现1例由此改变,且此例动态MRI在入组12个月时已经发现脊髓受压。在正常组随访中动态MRI与中立位MRI检查均发现1例有椎管变窄脊髓受压征象,但患者没有任何不适症状,考虑为假阳性;二者假阳性率相同。结果表明,颈椎动态MRI检查较中立位MRI能够更早期、更真实客观地发现脊髓受压征象;在临床症状、体征检查的基础上将常规的中立位MRI检查与动态MRI检查相结合将会更早期发现脊髓型颈椎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动态MRI 早期诊断 脊髓型颈椎病 亚健康
下载PDF
选择性神经根造影加封闭术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诊断意义和临床价值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智斐 钟远鸣 +6 位作者 周劲衍 张家立 韦家鼎 伍亮 马显生 唐福波 宋泉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0-242,共3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神经根造影加封闭术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诊断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体征不明显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选择性神经根造影及封闭术以确定"责任节段",在此基础上对确定的"责任节段"... 目的探讨选择性神经根造影加封闭术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诊断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体征不明显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选择性神经根造影及封闭术以确定"责任节段",在此基础上对确定的"责任节段"进行相应的选择性椎管减压手术;同时通过手术前后JOA评分比较及术后1年手术改善率来评价手术整体效果。结果 30例患者术后腰痛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后12个月改善率优28例(93.3%),良1例(3.3%),好转1例(3.3%);总有效率100.0%。结论选择性神经根造影加封闭术对于部分定位体征不十分明显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及影像学(MRI)显示为多节段的椎管狭窄患者,可以明确"责任节段",从而使手术的创伤及对患者腰椎稳定性的影响降到最低。本方法创伤小,简单易行、安全,且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易为患者接受,可作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辅助诊断的主要内容加以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 选择性神经根造影加封闭术 诊断意义 手术节段选择
下载PDF
曲安奈德神经鞘内注射联合神经根周围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钟远鸣 付拴虎 +6 位作者 张家立 李智斐 伍亮 唐福波 程俊 仇振茂 卢大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6期4307-4310,共4页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神经鞘内注射联合神经根周围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11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一科收治的行传统髓核摘除术的LDH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各2...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神经鞘内注射联合神经根周围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11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一科收治的行传统髓核摘除术的LDH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各20例。在传统髓核摘除术中,A组在暴露的神经根鞘内用2 ml注射器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20 mg(半支),剩余20 mg曲安奈德注射液喷洒在神经根周围;B组于减压后在暴露的神经根周围喷洒曲安奈德注射液40 mg;C组减压后不做特殊处理。于术前,术后第1、3、7天及术后2周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 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B组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C组〔95%CI(0.09,0.71),P=0.011;95%CI(0.04,0.66),P=0.026〕。组间比较结果显示:A组、B组、C组术前VAS、JOA、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25,P=0.799)。3组术后第1、3、7天及术后2周VAS、JOA、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8.54,P=0.000;F=84.98,P=0.000;F=10.01,P=0.019;F=8.15,P=0.038),其中术后第7天、术后2周A组VAS、JOA、ODI评分均低于B组和C组(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3组术后第1、3、7天及术后2周VAS、JOA评分均低于术前,术后第3、7天及术后2周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结论传统髓核摘除术在治疗LDH时,术中应用曲安奈德神经根干预,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尤其神经鞘内注射联合神经根周围喷洒曲安奈德更能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安奈德 神经鞘 椎间盘移位
下载PDF
腰椎QCT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伤椎骨造影弥散度的关联性 被引量:5
15
作者 宋泉生 唐福波 +7 位作者 王晓琥 张家立 李智斐 饶远森 伍亮 邰志洪 覃海飚 许建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051-3056,共6页
背景: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目前临床通常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该术式具有操作难度不大,手术时间短,创伤较小,康复快,止痛疗效确切等多项优点,但其存在骨水泥渗漏而引起的神经压迫症状甚至肺栓塞等并发症,制约其发展。如何降低骨... 背景: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目前临床通常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该术式具有操作难度不大,手术时间短,创伤较小,康复快,止痛疗效确切等多项优点,但其存在骨水泥渗漏而引起的神经压迫症状甚至肺栓塞等并发症,制约其发展。如何降低骨水泥的渗漏,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分析腰椎QCT值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伤椎对比剂的弥散分布的关联性。方法:选取60例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前行腰椎QCT检查,术中往椎体内注射对比剂,正侧位C臂X光机透视,了解不同骨密度值患者对比剂弥散分布情况以及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分布及渗漏等情况,分析腰椎QCT值与伤椎对比剂弥散分布及骨水泥渗漏的关联性。结果与结论:(1)60例共110个伤椎中对比剂弥散超过椎体中线74椎,占67.3%。低骨量组、骨质疏松组、严重骨质疏松组各组间对比剂弥散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单侧或双侧入路椎体成形式注入骨水泥,不同骨密度患者组间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结果显示,对比剂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伤椎中的弥散分布与腰椎QCT值有一定关系,QCT值低的患者比QCT值较高的患者伤椎对比剂弥漫分布更充分,但骨水泥渗漏的发生与QCT值高低无明显相关,说明根据QCT值结合对比剂分布选择不同穿刺术式伤椎注入骨水泥可减少其渗漏,提高椎体成形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胸椎 腰椎 聚甲基异丁烯酸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椎体骨折 腰椎QCT 对比剂弥散 骨水泥渗漏
下载PDF
侧方脊柱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退变性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智斐 钟远鸣 +4 位作者 张家立 黄保华 唐福波 周劲衍 莫怡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15期1739-1741,共3页
目的观察侧方脊柱内镜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合并退变性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椎间盘突出合并退变性椎管狭窄症患者均采用侧方脊柱内镜下手术治疗,对比患者术前、术后1 d、1周、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 目的观察侧方脊柱内镜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合并退变性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椎间盘突出合并退变性椎管狭窄症患者均采用侧方脊柱内镜下手术治疗,对比患者术前、术后1 d、1周、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患者疗效。结果 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复查MRI均确定手术部位减压彻底。术后并发硬膜破裂1例,症状复发1例,经保守治疗好转;患者术后1 d、1周、3个月VAS评分、ODI均低于术前(均P<0.05),术后3个月腰椎功能优42例(84.0%),良7例(14.0%),可1例(2.0%)。结论侧方脊柱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退变性椎管狭窄症效果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管狭窄症 脊柱内镜 手术 疗效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MRI STIR黑色线性信号与外力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22
17
作者 钟远鸣 罗满 +1 位作者 唐福波 唐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00-1404,共5页
背景:随着社会老龄化加重,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日益增多,主要表现为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因此,研究外力程度与骨质疏松胸腰椎体骨折在影像MRI STIR上表现的关系,可以更好的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目的:探讨外... 背景:随着社会老龄化加重,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日益增多,主要表现为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因此,研究外力程度与骨质疏松胸腰椎体骨折在影像MRI STIR上表现的关系,可以更好的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目的:探讨外力作用程度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MRI STIR黑色线性信号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住院,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患者,3组中所有病例均行定量CT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骨密度值≤80 mg/cm^3)。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创伤史,分为无明显外力作用组(无明显诱因、无外力作用等)、低能量外力作用组(扭伤、弯腰提重物、扛重物等)、高能量外力作用组(平路摔倒臀部着地、跌倒、撞伤等),统计各组间性别、年龄、骨折部位(胸腰段和非胸腰段)、MRI STIR黑色线性信号椎体例数及所在的部位(胸腰段和非胸腰段)。3组间年龄属于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性别、骨折部位、MRI STIR黑色线性信号的椎体数量及所在部位属于计数资料,用Pearson χ~2检验。结果与结论:①纳入的3组病例共782例。无明显外力作用组334例,其中椎体内黑色线性信号114例;低能量外力作用组186例,其中椎体内黑色线性信号124例,高能量外力作用组262例,其中椎体内黑色线性信号87例;②3组间年龄、性别、骨折部位、MRI STIR黑色线性信号所在椎体部位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③3组间MRI STIR黑色线性信号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分割P值,降低检验水准(α’=0.05/3=0.017)。低能量外力作用组分别与无明显外力作用组、高能量外力作用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7);无明显外力作用组与高能量外力作用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17);④并且低能量外力作用组中MRI STIR黑色线性信号出现率为66.7%,明显大于其他2组的43.1%和33.2%;⑤提示在创伤史中,相对于无明显外力作用和高能量外力作用,低能量外力作用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更容易导致MRI STIR黑色线性信号的出现,并且多见于胸腰段椎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胸腰椎骨折 MRI STIR黑色线性信号 外力程度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智斐 钟远鸣 +5 位作者 张家立 刘尚 韦家鼎 唐福波 马显生 宋泉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2250-2252,共3页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对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12例Kümmell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此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半年的NRS评分、病椎椎体后凸角及椎体压缩率情况。结果 12例患者术后1周...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对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12例Kümmell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此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半年的NRS评分、病椎椎体后凸角及椎体压缩率情况。结果 12例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半年疼痛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减轻(P<0.01);术后1周及术后半年患椎的椎体后凸角及椎体压缩率亦较术前有了一定的好转(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为Kümmell病的治疗提供一种创伤小、操作简单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ümmell病 椎体成形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丙烯酸树脂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Kümmell病早期椎体后凸角的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智斐 钟远鸣 +5 位作者 刘尚 张家立 韦家鼎 唐福波 马显生 宋泉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7期8755-8759,共5页
背景:在Kümmell病发病早期采用微创方法对病椎进行丙烯酸树脂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手术创伤小且能获得良好临床疗效。目的:验证丙烯酸树脂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在广西... 背景:在Kümmell病发病早期采用微创方法对病椎进行丙烯酸树脂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手术创伤小且能获得良好临床疗效。目的:验证丙烯酸树脂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丙烯酸树脂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12例Kü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12例患者治疗后1周及半年数字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轻(P<0.001),患椎椎体后凸角及椎体压缩率亦较治疗前有了一定的好转(P<0.05)。说明椎体成形治疗Kümmell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树脂骨水泥 Kümmell病 创伤后椎体迟发性骨坏死 椎体成形 后凸角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伤椎骨造影弥散度与VDR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覃海飚 许建文 +4 位作者 唐福波 王晓琥 宋泉生 钟远鸣 饶远森 《微创医学》 2016年第6期826-829,共4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伤椎骨造影的弥漫度与VDR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方法对6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前抽取患者外周血进行VDR基因型检测,术中观察患者骨造影剂弥散分布情况、骨水泥在椎体内弥...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伤椎骨造影的弥漫度与VDR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方法对6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前抽取患者外周血进行VDR基因型检测,术中观察患者骨造影剂弥散分布情况、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及渗漏等情况,然后分析伤椎骨造影剂弥漫分布情况与VDR基因型的关联性。结果 60例患者中检测到VDR基因BB型0例,Bb型28例,bb型32例。骨造影剂在椎体内弥散情况良好,60例共110个伤椎中85个椎体弥散超过椎体中线,其中Bb型患者占52个椎体、bb型患者占33个椎体,不同基因型患者间造影剂弥散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9个椎体发生了骨水泥渗漏,但均无椎管内渗漏,未发生明显并发症,其中Bb型患者占7个椎体、bb型患者占2个椎体,不同基因型患者间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造影剂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伤椎中的弥散度与VDR基因多态性有一定关联,Bb基因型患者造影剂弥漫更充分,但同时Bb基因型患者伤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比例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椎体成形术 骨造影剂弥漫度 VDR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