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3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赣南铁山垅钨矿田花岗斑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特征
1
作者 李伟 唐菊兴 +3 位作者 鲁捷 郭娜 袁慧香 连敦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5-188,共14页
赣南铁山垅钨矿田位于南岭钨锡多金属成矿带东段,已探获黑钨矿资源量超10万吨。铁山垅复式岩体包括主体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补体细粒二云母花岗岩两部分,花岗斑岩呈脉状分布。矿田内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都属过铝质高钾钙碱... 赣南铁山垅钨矿田位于南岭钨锡多金属成矿带东段,已探获黑钨矿资源量超10万吨。铁山垅复式岩体包括主体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补体细粒二云母花岗岩两部分,花岗斑岩呈脉状分布。矿田内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都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类,表现出高硅、富铝、富碱、高钾、富成矿元素(W、Sn、Cu、Mo)和亏损Ba、Sr、Ti、P、REE、Eu,稀土配分曲线呈典型的“海鸥式”分布和M型四分组效应等特征。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花岗斑岩^(206)Pb/^(238)U年龄为146.7±0.5 Ma(MSDW=0.5),成岩时代属晚侏罗世。锆石的n(^(176)Lu)/n(^(177)Hf)=0.000973~0.001989,f_(Lu/Hf)=-0.97~-0.94,ε_(Hf)(t)=-17.9~-10.3,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86~2.33 Ga,显示原岩为古元古代地壳。综合分析认为,铁山垅矿田岩浆活动可划分为170~155 Ma、155~150 Ma、150~145 Ma三个阶段,钨锡矿成矿主要集中在第二阶段,且第三阶段花岗斑岩与铜多金属矿成矿关系密切,推测铜岭矿区深部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山垅钨矿田 花岗斑岩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锆石U-PB年龄 Lu—Hf同位素 赣南
下载PDF
活动大陆边缘岩浆作用及构造演化——以敦煌地块为例
2
作者 甘保平 唐菊兴 第五春荣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2-718,共17页
大陆边缘弧是汇聚板块边界与俯冲有关的岩浆作用产物,通常记录了造山带弧岩浆作用、造山过程和大陆地壳形成与演化等诸多重要的地质过程。作为中亚造山带中段最南部的构造单元,敦煌地块为传统定义上具有早前寒武纪变质结晶基底的微陆块... 大陆边缘弧是汇聚板块边界与俯冲有关的岩浆作用产物,通常记录了造山带弧岩浆作用、造山过程和大陆地壳形成与演化等诸多重要的地质过程。作为中亚造山带中段最南部的构造单元,敦煌地块为传统定义上具有早前寒武纪变质结晶基底的微陆块,其后在古生代时期经历了多期次、多阶段的与中亚造山带造山相关的构造热事件并使其发生再活化,进而产生了一系列广泛的弧岩浆-变质作用事件。然而,对于该陆块古生代弧岩浆作用机制和地壳构造演化历史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综合近十多年来对敦煌地块的诸多最新研究进展,系统梳理了古生代岩浆岩岩石组合类型、年代格架、地球化学组成以及同时期变质-沉积构造热事件演化特征,得到以下认识:(1)敦煌地块古生代岩浆作用过程呈现阶段性特征,即幕式岩浆作用,构造位置上从东北部逐渐迁移到南部再折返到中部,大致可划分为五期:~510Ma、440~410Ma、390~360Ma、~330Ma和280~245Ma,而变质作用事件主要集中在450~360Ma;(2)古生代岩浆岩类型主要以钙碱性I型花岗岩、埃达克质岩石、少量S型花岗岩和高钾花岗岩为主,且岩石成分从寒武纪低钾拉斑系列逐渐转变为二叠纪高钾、富硅特征;(3)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敦煌地块中-北部寒武纪-泥盆纪发育的与俯冲相关的弧岩浆对新生地壳的生长起了重要贡献,并伴随古老地壳再造事件;而南部泥盆纪-石炭纪岩浆作用则以古老地壳物质重熔为主;(4)基于埃达克质岩石的证据,敦煌地块在古生代时期经历了两次显著的地壳增厚事件,早期可能是与北山南部石板山地体/弧碰撞以及幔源岩浆底侵有关,而晚期可能是与俯冲板片后撤或回卷相关,地壳厚度可达~55km;(5)敦煌地块属于中亚造山带中段最南部一个具有前寒武纪基底的古老微陆块,后期卷入了古亚洲洋南向俯冲相关的造山事件使其被强烈破坏与改造。该微陆块作为古亚洲洋南部的活动大陆边缘弧,被与俯冲作用有关的阶段性弧岩浆底侵、部分熔融、增厚地壳和区域性变质作用等机制改造与活化,产生了阶段性侵位的陆缘弧岩浆作用。这些认识为探究中亚造山带微陆块的起源和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提供新的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边缘弧 幕式岩浆作用 再活化 地壳加厚 敦煌地块 中亚造山带
下载PDF
西藏革吉县珠勒地区发现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化类型
3
作者 刘治博 唐菊兴 +6 位作者 李志军 王楠 余杰 段毅 陈伟 杨工明 亓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67-968,共2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大宗战略性矿产找矿突破行动计划在藏西北革吉—安多公路沿线部署和实施新一轮矿产地质调查工作。以斑岩-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成矿理论为指导,应用地、物、化、遥多种手段开展铜金矿产资源调查,助推藏西北铜多金属... 1研究目的(Objective)大宗战略性矿产找矿突破行动计划在藏西北革吉—安多公路沿线部署和实施新一轮矿产地质调查工作。以斑岩-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成矿理论为指导,应用地、物、化、遥多种手段开展铜金矿产资源调查,助推藏西北铜多金属资源基地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成低温热液 矿产资源调查 矿产地质调查 铜金矿化 铜多金属 高硫化 西藏革吉 战略性矿产
下载PDF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阿翁错地区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的成因及构造背景--来自斜长石和黑云母化学成分的约束
4
作者 雷传扬 宋元宝 +5 位作者 唐菊兴 王波 吴建亮 刘文 范敏 张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3-213,共21页
阿翁错地区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广泛发育暗色微粒包体,是研究岩浆混合作用的理想对象。本文从地质学、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等方面对花岗闪长岩开展了详细研究。包体形态多样,与寄主岩呈渐变或截然型接触关系,包... 阿翁错地区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广泛发育暗色微粒包体,是研究岩浆混合作用的理想对象。本文从地质学、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等方面对花岗闪长岩开展了详细研究。包体形态多样,与寄主岩呈渐变或截然型接触关系,包体与寄主岩之间相互穿插,接触带发育冷凝边,包体从寄主岩中捕获了大量捕虏晶矿物,包体和寄主岩中均见针状磷灰石。电子探针结果显示:具正环带特征的寄主岩斜长石An值变化范围不大,在48.16~59.05之间,具致密韵律环带特征,可能代表镁铁质岩浆注入长英质岩浆房前结晶的斜长石;具反环带特征斜长石的An值变化范围较大,核部An值为29.86,往外An值陡增至51.09,整体呈逐渐增大趋势,暗示存在富钙基性岩浆的加入;具正-反环带特征的寄主岩斜长石核部至中间区域An值变化相对复杂,具稀疏韵律环带结构特征,反映斜长石结晶过程中因岩浆混合作用岩浆房环境发生突变,随着混合作用持续进行,岩浆逐渐冷却,斜长石在静态环境下继续结晶形成干净的正环带边部;包体斜长石虽然存在正环带,但其An值变化范围较大,在28.63~62.40之间,核部An值高,边部An值骤然降低,可能是镁铁质岩浆与长英质岩浆混合的结果;具反环带和正-反环带特征的包体斜长石核部遭受了弱的熔融作用,但An值变化范围相对较小,具致密韵律环带特征,核部熔蚀作用可能是镁铁质岩浆上升过程中压力快速降低引起的,形成于静态岩浆房环境。寄主岩黑云母和包体黑云母为原生岩浆黑云母,二者的Al^(Ⅵ)值分别为0~0.16 apfu和0~0.04 apfu,氧化系数分别为0.11~0.63和0.16~1.66,镁质率分别为0.40~0.47和0.42~0.46,表明寄主岩和包体均为钙碱性Ⅰ型花岗岩,具壳幔混源成因,其形成与岛弧的俯冲消减作用有关。结合区域构造背景,本文认为阿翁错地区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形成于狮泉河-纳木错特提斯洋盆北向俯冲向碰撞过渡的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学 矿物化学 岩石成因 构造背景 阿翁错花岗闪长岩 狮泉河-纳木错特提斯洋 青藏高原中北部
下载PDF
西藏多不杂斑岩铜(金)矿床磁铁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过程的指示
5
作者 付雪莲 唐菊兴 +8 位作者 杨欢欢 王勤 梁鑫娟 张琪 董玉杰 宋家俊 李建力 王佳鑫 张荣坤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8-510,共13页
多不杂铜(金)矿床是西藏多龙矿集区重要的斑岩型铜矿床之一。详细的岩心编录和岩相学研究显示,多不杂铜(金)矿床发育4类磁铁矿:磁铁矿-1(Mt_(1))反射色呈灰白色,它形粒状,部分颗粒包含在黑云母内部;磁铁矿-2(Mt_(2))反射色呈粉棕色,半自... 多不杂铜(金)矿床是西藏多龙矿集区重要的斑岩型铜矿床之一。详细的岩心编录和岩相学研究显示,多不杂铜(金)矿床发育4类磁铁矿:磁铁矿-1(Mt_(1))反射色呈灰白色,它形粒状,部分颗粒包含在黑云母内部;磁铁矿-2(Mt_(2))反射色呈粉棕色,半自形-它形粒状,边缘被赤铁矿交代,颗粒内部见少量黄铜矿;磁铁矿-3(Mt_(3))反射色呈粉棕色,自形-半自形,粒度小,表面平整,主要产于角岩化蚀变内;磁铁矿-4(Mt_(4))反射色呈深灰色,颗粒间隙被黄铁矿、黄铜矿交代。Mt_(1)、Mt_(2)属岩浆磁铁矿或岩浆-热液磁铁矿的过渡类型;Mt_(3)、Mt_(4)属岩浆-热液磁铁矿的过渡类型。Mt_(1)、Mt_(2)、Mt_(4)磁铁矿形成温度大致在300~500℃,Mt_(3)形成温度明显低于其他三类磁铁矿,大致在200~500℃。4类磁铁矿具有明显的地球化学差异,其中Mt_(1)具高Ti、V,低Mn、低氧逸度的特征;Mt_(2)具有低V,高Mn、高氧逸度的特征;Mt_(3)具有低Ti,低Mn、Al,且Mn、Al含量与Ti呈正相关的特征;Mt_(4)具低V、高Mn、Si、Al,高氧逸度的特征。其中Mt_(1)形成时间最早,而Mt_(3)形成时间最晚。高Mn和低V的磁铁矿是多不杂矿床铜矿化的指示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不杂 铜(金)矿床 斑岩型 磁铁矿 成矿过程
下载PDF
西藏甲玛3000m科学深钻矽卡岩矿物分带及地质意义
6
作者 王梦蝶 唐菊兴 +10 位作者 林彬 唐攀 唐晓倩 孙渺 李发桥 祁婧 傅渊慧 张忠坤 崔浩 杨征坤 熊妍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56-1971,共16页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具有重大经济价值及科学研究意义的超大型斑岩-矽卡岩矿床,完整地保存了矽卡岩矿床形成和演化的重要信息。前人研究多集中于矽卡岩的水平分带,而对于矽卡岩矿物垂直分带以及其与金属矿化的耦合关系...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具有重大经济价值及科学研究意义的超大型斑岩-矽卡岩矿床,完整地保存了矽卡岩矿床形成和演化的重要信息。前人研究多集中于矽卡岩的水平分带,而对于矽卡岩矿物垂直分带以及其与金属矿化的耦合关系等方面研究薄弱。本文重点对甲玛3000 m科学深钻中矽卡岩矿体进行了精细的矿物学研究,系统揭示了矽卡岩矿体的矿物学空间分带特征以及与金属矿化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矽卡岩从浅部至深部具有清晰的分带现象,即矽卡岩化角岩→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硅灰石石榴子石矽卡岩→石榴子石硅灰石矽卡岩→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石榴子石硅灰石矽卡岩→矽卡岩化大理岩→硅灰石石榴子石矽卡岩→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硅灰石石榴子石矽卡岩→矽卡岩化大理岩→硅灰石石榴子石矽卡岩→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内矽卡岩(含石榴子石花岗闪长斑岩)。金属矿物组合从浅部向深部,变化为辉钼矿±黄铜矿→斑铜矿+黄铜矿±辉铜矿±硫铋铜矿±辉钼矿→辉钼矿±黄铜矿,对应成矿元素变化为Mo±Cu±Au±Ag→Cu(Mo)±Au±Ag→Mo±Cu±Au±Ag。研究表明,侵入岩及围岩的空间位置、构造环境、多期次热液流体叠加是控制矽卡岩矿物分带的重要因素。同时,矿物学特征表明,矽卡岩中高品位金的富集与斑铜矿等铜硫化物密切相关,也可能与多期次流体叠加和富金岩浆源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分带 斑岩-矽卡岩矿床 矽卡岩矿物学 甲玛 西藏
下载PDF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及其矿床模型 被引量:201
7
作者 唐菊兴 王登红 +10 位作者 汪雄武 钟康惠 应立娟 郑文宝 黎枫佶 郭娜 秦志鹏 姚晓峰 李磊 王友 唐晓倩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5-506,共12页
甲玛铜多金属矿是西藏冈底斯中段东部取得找矿突破的超大型矿床, 探明夕卡岩型矿体铜钼铅锌金银均达大型以上规模, 初步探明角岩型矿体铜钼金属资源量也达大型以上规模。通过详细的矿体地质特征、岩浆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成岩成矿年代... 甲玛铜多金属矿是西藏冈底斯中段东部取得找矿突破的超大型矿床, 探明夕卡岩型矿体铜钼铅锌金银均达大型以上规模, 初步探明角岩型矿体铜钼金属资源量也达大型以上规模。通过详细的矿体地质特征、岩浆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成岩成矿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 认为矿床类型属于典型的与斑岩有关的夕卡岩型-角岩型铜多金属矿。夕卡岩型矿体分布于晚侏罗世多底沟组与早白垩世林布宗组的层间扩容空间中, 角岩型矿体赋存在角岩中。矿床规模宏大, 具斑岩成矿系统的围岩蚀变和矿石特征, 识别出6种矿石类型、29种金属矿物和四期围岩蚀变。成矿元素的平面分带由浅部向深部由Pb+Zn(Au+Ag)→Pb+Zn(Cu+Au+Ag)向Cu(Mo+Au+Ag)→Cu+Mo(+Au+Ag)→Mo演化,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与岩浆作用有关的成矿元素分带、矿石矿物分带。含矿岩浆岩SiO2变化于59.58%~73.16%, 表现为富K2O, 过铝质, 低Mg, 并富F(平均0.08%)、Cl(平均0.02%)的特点, 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和钙碱性岩, 稀土元素总量变化在70.35×10-6~175.01×10-6之间, 平均为116.47×10-6, 高Sr、低Y和Yb, 具明显的正Sr异常和明显的Nb、Ta、Ti负异常, 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富集, 在Y-Sr/Y图解中投点于冈底斯含矿斑岩区, 具有高钾似埃达克质岩特点, 具C型埃达克岩特征。在岩浆演化过程中显示钙碱性岩系-高钾钙碱性岩系的演化趋势, 表现为闪长玢岩-花岗斑岩的岩石系列, 并显示一定的岩浆混合特征, 基性岩浆的混合有利于铜多金属矿成矿, 特别是伴生金、银的高含量与此有关。无矿斑岩脉或外围岩体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在16.27±0.31 Ma(MSWD=1.9)-15.99±0.34 Ma(MSWD=2.5), 具有成矿前侵位的特征; 含矿斑岩脉的锆石SHRIMP年龄在14.2±0.2 Ma和14.1±0.3 Ma之间, 稍晚于主成矿期; 斑岩型矿石中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4.78±0.33 Ma, 角岩型矿石中辉钼矿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4.67±0.19 Ma, 夕卡岩型矿石成矿时代也在15 Ma左右(14.5-15 Ma), 主成矿期在中新世Langhian期。与辉钼矿的成矿年龄相比, 花岗斑岩的侵位年龄稍早, 而闪长玢岩相对较晚。由此, 建立了基于推覆滑覆构造控制矿体分布, 岩浆侵位后提供物质来源的矿床模型, 为区域找矿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型 角岩型 斑岩型 地质特征 矿床模型 甲玛
下载PDF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主要地质体形成的时限:锆石U-Pb、辉钼矿Re-Os年龄的证据 被引量:101
8
作者 唐菊兴 黎风佶 +7 位作者 李志军 张丽 唐晓倩 邓起 郎兴海 黄勇 姚晓峰 王友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1-475,共15页
雄村超大型铜金矿床的主要成矿作用发生在具眼球状石英斑晶的石英闪长玢岩及其外接触带强蚀变中细粒凝灰岩中,由产于斑岩体内的细脉浸染型矿体和产于凝灰岩中的细脉浸染型矿体、脉状矿体组成。文章在对含矿岩系及其侵位于含矿岩系的浅... 雄村超大型铜金矿床的主要成矿作用发生在具眼球状石英斑晶的石英闪长玢岩及其外接触带强蚀变中细粒凝灰岩中,由产于斑岩体内的细脉浸染型矿体和产于凝灰岩中的细脉浸染型矿体、脉状矿体组成。文章在对含矿岩系及其侵位于含矿岩系的浅成岩和穿切矿体的花岗闪长岩等地质体进行详细的地质填图基础上,对雄村Ⅰ号、Ⅱ号矿体含矿围岩(暂定为雄村组J1-2x)、最早侵位的浅成岩-角闪石英闪长玢岩(J2δομ^1)、含矿斑岩——具眼球状角闪石英闪长玢岩(J2δομ)、穿插矿体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E2γδβ)(谢通门大岩基的一部分)、Ⅱ号矿体矿石中的辉钼矿等,开展了系统的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锆石的U-Pb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含矿围岩凝灰岩加权平均年龄为(176±5)Ma(MSWD=0.63;n=9);与成矿有关的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石英闪长玢岩加权平均年龄为(173±3)Ma(MSWD=1.16;n=16);穿插侵吞矿体的谢通门大岩基花岗闪长斑岩加权平均年龄为(46.5±1.1)Ma(MSWD=0.83;n=14);所有锆石均显示岩浆成因锆石的特点。锆石U-Pb同位素研究显示含矿围岩形成于早中侏罗世,偏中性的含矿岩体侵位于中侏罗世,而侵吞穿插矿体的大岩基形成时代为始新世。雄村铜金矿Ⅱ号矿体4件辉钼矿样品的Re-Os同位素测定结果显示,辉钼矿w(^187Re)为1 269~1 354μg/g,w(^187Os)为3 587~3 993 ng/g。辉钼矿的模式年龄为169.5~176.8 Ma,平均模式年龄为(173.2±4.7)Ma(MSWD=5.6),显示成矿年龄为中侏罗世早期。结合多个岩体和岩脉的Ar-Ar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和其他研究者的成果,认为雄村铜金矿属于岛弧型斑岩铜金矿床,由新特提斯洋的早期俯冲所致。雄村岛弧型斑岩铜金矿的发现和勘探、外围找矿的突破及本次系统年代学研究,提供了特提斯洋俯冲阶段成矿的信息,拓宽了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新的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雄村铜金矿 锆石U-Pb年龄 RE-OS同位素年龄 俯冲成矿 岛弧型斑岩铜金矿 冈底斯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工布江达县沙让斑岩钼矿床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2
9
作者 唐菊兴 陈毓川 +5 位作者 王登红 王成辉 许远平 屈文俊 黄卫 黄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8-704,共7页
沙让钼矿是念青唐古拉地区扎雪—亚贵拉成矿带的重要矿床,是西藏第一个达详查程度的独立钼矿,初步的勘查成果表明,钼资源量已经达到大型规模。为了查明念青唐古拉成矿带是否存在主碰撞期的大规模成矿作用,对沙让-亚贵拉-洞中拉矿集区沙... 沙让钼矿是念青唐古拉地区扎雪—亚贵拉成矿带的重要矿床,是西藏第一个达详查程度的独立钼矿,初步的勘查成果表明,钼资源量已经达到大型规模。为了查明念青唐古拉成矿带是否存在主碰撞期的大规模成矿作用,对沙让-亚贵拉-洞中拉矿集区沙让斑岩钼矿的7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分析,辉钼矿187Re的含量22.75~46.66(μg/g),187Os的含量为19.98~40.32(ng/g),辉钼矿的模式年龄分布在51.57~52.69Ma的范围内,模式年龄较为一致,所获Re-Os等时线年龄为51±1.0Ma(MSWD=0.55)。该成矿年龄对应于冈底斯带主碰撞期岩浆岩底侵作用事件(介于47.0~52.5Ma之间(大约50Ma的始新世)),也与形成林子宗群帕那组43.93~53.52Ma的火山事件一致,由此表明,冈底斯构造岩浆带存在主碰撞期的大规模成矿,沙让花岗斑岩型钼矿形成于始新世早期,而分布于沙让花岗斑岩外4km范围内的矽卡岩型-热液脉型铅锌铜银(Mo)多金属矿可能也属该时期成矿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铼-锇同位素年龄 辉钼矿 斑岩钼矿 念青唐古拉 主碰撞期成矿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墨竹工卡县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勘查模型 被引量:90
10
作者 唐菊兴 邓世林 +9 位作者 郑文宝 应立娟 汪雄武 钟康惠 秦志鹏 丁枫 黎枫佶 唐晓倩 钟裕峰 彭慧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9-196,共18页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西藏藏中有色金属开发基地的重要矿床。文章重点研究了该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地球化学勘查模型、地球物理勘查模型、矿体空间结构等。研究表明:赋矿地层为林布宗组(K1l)砂板岩、角岩和多底沟组(J3d)大理...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西藏藏中有色金属开发基地的重要矿床。文章重点研究了该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地球化学勘查模型、地球物理勘查模型、矿体空间结构等。研究表明:赋矿地层为林布宗组(K1l)砂板岩、角岩和多底沟组(J3d)大理岩、灰岩,角岩控制了钼(铜)矿体的分布,角岩与大理岩之间的层间构造是矽卡岩型矿体的赋存部位。广泛发育的角岩构成良好的圈闭,使金矿岩浆热液在层间构造圈闭、岩性圈闭中成矿。矿区出露花岗斑岩、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闪长玢岩等9种侵入岩,与成矿有关的为高钾钙碱性系列的花岗斑岩、二长花岗斑岩类,它们被动地充填于构造作用形成的虚脱空间中。甲玛-卡军果推覆构造系的牛马塘复式背斜控制了矽卡岩型矿体和斑岩型矿体的产出。1∶1万土壤地球化学勘查模型显示:异常浓集中心的元素组合为Cu-Mo-Au-Ag-Bi-Sn,其中,Mo、Bi、Sn等高温元素为内环异常元素,As、Sb、Hg、Pb、Zn、Co、Ni是外围异常元素。Co、Ni异常代表的是一种原岩为碳泥质砂板岩的异常;As、Sb、Hg异常代表的是角岩中广泛分布的弥散性黄铁绢云岩化,代表斑岩成矿系统外围的蚀变异常。Cu、Mo、Au、Ag、Sn、Bi元素在剖面上呈"M"型分布型式。1∶1万地球物理勘查模型为:高精度磁测异常、视电阻率异常在剖面上显示为"W"分布型式,视极化率异常表现为波浪起伏的特征。斑岩成矿系统矿化强烈的区域显示为低磁异常(ΔT值为0~200nT),接触带为中高磁异常(ΔT值为200~1500nT),环状的中高磁异常带构成了斑岩矿化体的接触带特征。角岩型矿体、矽卡岩型矿体和斑岩型矿体的分布区极化率在4%~10%之间,视电阻率在50~700Ωm之间。除了物化探异常标志外,巨大的火烧皮和热蚀变、浅地表密集岩脉是最重要的找矿标志。基于以上研究成果的系统钻探工程(约14.5万米钻探工作量)证实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一个典型的斑岩型矿床。从矿体的剖面结构看,从围岩→赋存于角岩中的钼(铜、金、银)矿体→矽卡岩型铜钼铅锌(金银)矿体→斑岩钼铜(金银)矿体,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构成一个完整的斑岩成矿系统,在斑岩中形成斑岩型钼(铜)矿石,角岩中形成细脉浸染状、网脉状钼铜矿石,矽卡岩中形成细脉-浸染状、块状铜钼、铅锌(铜)矿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成矿系统 矿床勘查模型 找矿标志 成矿地质条件 甲玛 西藏
下载PDF
西藏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铜多金属矿成矿作用、勘查方向与资源潜力 被引量:89
11
作者 唐菊兴 王勤 +3 位作者 杨欢欢 高昕 张泽斌 邹兵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1-614,共44页
西藏主要成矿带是东特提斯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的全面实施,国家公益性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商业性勘查的及时跟进,真正意义上的找矿突破得以实现。论文在前人资料和研究成果综述的基础上,结合研... 西藏主要成矿带是东特提斯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的全面实施,国家公益性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商业性勘查的及时跟进,真正意义上的找矿突破得以实现。论文在前人资料和研究成果综述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团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西藏各成矿带主要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梳理了若干影响勘查评价和找矿突破的重大问题,构建了主要矿集区的勘查模型,提出进一步找矿方向和资源潜力。西藏四大成矿带特色鲜明,东特提斯成矿域集聚了从新特提斯洋俯冲-碰撞的多种矿床类型,控矿因素复杂,主要矿床类型为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多金属和岩浆热液脉型矿床,成岩成矿时代从170 Ma到12 Ma,具有成矿时代跨度大、矿床类型丰富、成矿元素复杂、矿石质量较好之特点,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资源储备基地。藏东玉龙成矿带除了斑岩型铜(钼)矿以外,斑岩体外接触带的矽卡岩型矿床具有重要工业价值,如玉龙Ⅱ、V号矿体、昂青银铅锌(铜)矿,成岩成矿时代在40~38 Ma,成矿岩体和矿体受北西向走滑构造控制的背斜控制。冈底斯成矿带类型发现识别出赋存于林子宗群典中组的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显示谢通门—昂仁县以西林子宗群分布区寻找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多金属(银、金、铅锌)矿床具有重要意义;矿床学研究成果作为构造地质背景确定的指针之一,认为印度大陆和亚洲大陆的碰撞事件发生在52~50 Ma,至少典中组火山岩还是陆缘弧的产物,并形成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甚至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含矿斑岩接触带有碳酸盐岩,接触带和深部需要勘查评价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体或铅锌银矿体,90~13 Ma侵位的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可形成规模较大的矽卡岩型矿床,甲玛、驱龙外围的知不拉、邦铺、洞中拉—蒙亚啊矿集区、努日、尕尔穷—嘎拉勒等矿床均具有相似的特征,而这种类型矿体较之斑岩型铜(钼)矿更具工业价值。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多龙矿集区120~116 Ma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形成斑岩型-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隐爆角砾岩型矿床,~110 Ma的陆相安山质火山岩——美日切错组(K1m),作为良好的成矿后盖层,是该类矿床得以保存的必要条件;班—怒结合带两侧形成于140~110 Ma的则弄群、多尼组、去申拉组、美日切错组等安山质、英安质、流纹质火山岩具有强烈的蚀变,发育火山机构,是新特提斯洋俯冲形成的产物,成矿地质背景类似于南美安第斯成矿带,显示良好的成矿潜力。西藏已经初步查明的铜资源量>6 000万吨,钼资源量>300万吨,共伴生金>1 000 t,共伴生银>25 000 t,铅锌资源量>1 000万吨,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有色金属储备基地,研究认为西藏铜的资源潜力将超过15 000万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 斑岩-矽卡岩型 冈底斯成矿带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成矿潜力 陆相火山岩 西藏
下载PDF
西藏铁格隆南铜(金银)矿床地质特征及勘查模型——西藏首例千万吨级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被引量:70
12
作者 唐菊兴 宋扬 +19 位作者 王勤 林彬 杨超 郭娜 方向 杨欢欢 王艺云 高轲 丁帅 张志 段吉琳 陈红旗 粟登逵 冯军 刘治博 韦少港 贺文 宋俊龙 李彦波 卫鲁杰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3-690,共28页
铁格隆南矿床(荣那矿段)位于多龙矿集区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的北东中部,铜(金)矿体的主要赋矿围岩为早白垩世中酸性斑岩及早中侏罗统色哇组(J1-2^s)复理石或类复理石建造;下白垩统美日切错组(K1m)陆相中基性火山岩建造(110M... 铁格隆南矿床(荣那矿段)位于多龙矿集区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的北东中部,铜(金)矿体的主要赋矿围岩为早白垩世中酸性斑岩及早中侏罗统色哇组(J1-2^s)复理石或类复理石建造;下白垩统美日切错组(K1m)陆相中基性火山岩建造(110Ma)覆盖在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之上,是该矿床得以良好保存的重要原因.通过详细的地质填图、地质编录、岩石地球化学、镜下鉴定、电子探针分析、流体包裹体分析、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测量、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和综合研究,确定了矿体形态整体上为一个似筒状体,铜(金、银)矿体总体呈北东向,控制矿体北东延长约2000m,南东-北西向约1200m,Cu平均品位大于0.5%,伴生Au品位0.08g/t,伴生银品位2g/t左右,单个矿床铜资源量约1100万吨,远景资源量超过1500万吨.矿石以典型的细脉浸染状为主,从浅部至深部,金属矿物由铜蓝、蓝辉铜矿、斯硫铜矿、雅硫铜矿、久辉铜矿、斜方蓝辉铜矿及黄铜矿、斑铜矿(微量辉钼矿),主要非金属矿物有明矾石、地开石、高岭石、水铝石、绢云母、石英、硬石膏等组成(图2-17),矿物和蚀变组合显示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体叠加于斑岩型矿体.成矿岩体为120Ma侵位的花岗闪长斑岩,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显示斑岩成矿形成于119Ma左右,明矾石Ar-Ar同位素测年结果为116Ma左右,表明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化略晚于斑岩型矿化.由于羌塘地体南缘的不断隆升,导致浅成低温热液矿化持续向深部迁移,形成巨厚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矿物组合.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显示存在2套明显不同温度的流体,即形成斑岩及其围岩钾硅化与绢英岩化带矿化的中高温流体以及高级泥化带中的中低温流体,高温、高盐度的流体代表了斑岩系统的流体特征,而中低温、低盐度的流体代表了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系统的流体特征.铁格隆南矿区的岩体侵位较浅,浅部岩体已经在ZK1604与美日切错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表明在美日切错组火山岩喷发覆盖于矿体上之前,含矿岩体已经出露地表,根据其估算形成深度(约1.2km),可以判断在矿床形成之后地壳已抬升了一定高度,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系统上部的矿体和独立金矿体可能已被剥蚀.岩石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表明,均为高钾钙碱性,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弧岩浆地球化学特征;在Y-Th/Ta和Ta/Yb-Th/Yb图解中多龙地区主要侵入岩均位于活动大陆边缘,在Th-Co-Zr/10和Th-Sc-Zr/10微量元素构造图解中,大部分样品落在陆缘弧区域.区域上构造岩浆活动也表明多龙地区岩浆岩形成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早白垩世北向俯冲至南羌塘地体之下密切相关,类似于南美安第斯成矿带洋陆俯冲背景下的陆缘弧环境.锆石铪同位素落在球粒陨石与亏损地幔之间,地壳模式年龄相对年轻与多龙地区主要侵入岩一致,表明岩浆主要来源亏损地幔,同时也有部分新生地壳物质的加入,岩浆表现出角闪石源区作为主要源区熔融矿物的特征,表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壳俯冲至50-70km下发生相变,从而导致类似角闪石等矿物脱水引发的楔形地幔部分熔融.短波红外光谱填图和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显示在尕尔勤、地堡那木岗还有寻找铁格隆南(荣那矿段)式矿床的潜力,区域找矿潜力极大,多龙矿集区铜资源量可以达到2500万吨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质特征 勘查模型 斑岩-浅成低温铜(金 银) 铁格隆南 多龙 西藏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两个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成矿亚系列及其“缺位找矿”之实践 被引量:62
13
作者 唐菊兴 王勤 +15 位作者 杨超 丁帅 郎兴海 刘鸿飞 黄勇 郑文宝 王立强 高一鸣 冯军 段吉琳 宋杨 王艺云 林彬 方向 张志 杨欢欢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51-1170,共20页
斑岩_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是西藏最新发现的组合矿床类型,其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笔者在西藏多龙矿集区铁格隆南铜金矿床、雄村矿集区主要矿体系统地质编录、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其矿床地质背景、矿体形态产状、矿物组合、蚀变特征... 斑岩_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是西藏最新发现的组合矿床类型,其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笔者在西藏多龙矿集区铁格隆南铜金矿床、雄村矿集区主要矿体系统地质编录、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其矿床地质背景、矿体形态产状、矿物组合、蚀变特征、成岩成矿年龄等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班怒成矿带与早白垩世岛弧型中_酸性火山岩_浅成岩组合有关的铜、金、银、铅锌矿床成矿亚系列,以及冈底斯成矿带与早侏罗世—晚侏罗世岛弧型中_酸性火山岩_浅成岩组合有关的铜、金、银、铅锌矿床成矿亚系列,是西藏最重要的寻找斑岩型_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的矿床成矿系列。依据"缺位找矿"理论,预测多龙矿集区尕尔勤、地堡那木岗、铁格隆山是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的进一步勘查评价区,色那、拿顿角砾岩筒是寻找独立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重要靶区。铁格隆南浅成低温热液矿体叠加在斑岩型矿体之上,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浅部发育多孔状硅帽和明矾石_地开石_高岭石蚀变组合,金属矿物以硫砷铜矿_铜蓝_蓝辉铜矿_黝铜矿_黄铜矿_斑铜矿_黄铁矿等铜硫二元体系矿物组合为主,其中黄铁矿_黄铜矿_斑铜矿形成较早,矿床规模可突破1200万吨。雄村铜金矿集区发育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多金属金矿体,矿体呈脉状,或在火山机构边缘构造中独立产出,或叠加于斑岩型铜金矿体之上产出,以绢云母化、叶蜡石化、伊利石化发育,闪锌矿、黝铜矿、磁黄铁矿_黄铁矿为主要金属矿物组合为特征,洞嘎、普钦木_哑达是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勘查评价区,深部有找到斑岩型铜金矿的可能。上述2套矿床成矿系列亚系列都与燕山期斑岩铜金矿床的流体演化有关,具有特殊的蚀变矿物、金属矿物组合,寻找独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是下一步需要重视的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 矿床成矿系列 缺位找矿 铜金矿 多龙矿集区 雄村矿集区
下载PDF
西藏林子宗群火山岩中首次发现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以斯弄多银多金属矿为例 被引量:55
14
作者 唐菊兴 丁帅 +10 位作者 孟展 胡古月 高一鸣 谢富伟 李壮 袁梅 杨宗耀 陈国荣 李于海 杨洪钰 付燕刚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1-470,共10页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分布着大面积古近纪(70—40Ma)林子宗群火山岩。但如此强烈的火山-岩浆作用,与安第斯成矿带相比(如马力昆带(FranjadeMaricunga)、印地-帕斯瓜带(Franja El Indio—Pascua)),除了碰撞伸展阶段形成的驱龙、甲...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分布着大面积古近纪(70—40Ma)林子宗群火山岩。但如此强烈的火山-岩浆作用,与安第斯成矿带相比(如马力昆带(FranjadeMaricunga)、印地-帕斯瓜带(Franja El Indio—Pascua)),除了碰撞伸展阶段形成的驱龙、甲玛等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外(23—13Ma),“缺位”资源规模大、经济价值高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成矿亚系列。该类矿床是剥蚀了,还是没有发现?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通过详细的地质勘探、地质填图、地质编录、镜下鉴定、能谱和电子探针分析,在南木林盆地斯弄多地区林子宗群陆相火山岩中识别出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铟镉金)矿床。矿体由产于流纹斑岩中的隐爆角砾岩型银铅锌矿体、火山机构旁侧的热液脉型银铅锌矿体及断裂上盘的银(铅锌)矿体组成,目前控制Pb+Zn资源量超过30万吨(331+332为主)@Pb+Zn〉5%,Ag资源量超过400吨@Ag〉50g/t。主要金属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辉银矿、硫砷铜银矿、黄铁矿,微量黄铜矿,主要蚀变组合为:石英一玉髓一碧玉,重晶石.萤石,冰长石.伊利石.绢云母,菱铁矿一菱锰矿;矿石构造以脉状、角砾状、网脉状、条带状、层纹状、皮壳状、块状、浸染状等,发育结晶作用和交代作用形成的矿石结构;近地表发育古热泉喷口,堆积条带状、层纹状硅质沉积物。综合上述地质信息,确定该矿床为典型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银多金属矿床。这一重要矿床类型的发现和确定在冈底斯成矿带乃至西藏特提斯成矿省尚属首例,对冈底斯成矿带广泛发育形成于70~40Ma的林子宗群火山岩地区区域找矿具有积极和重要的指导意义,其重要性不容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弄多 林子宗群火山岩 冰长石-绢云母-伊利石 低硫化型 浅成低温热液银多金属 冈底斯
下载PDF
西藏多龙矿集区发现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床 被引量:101
15
作者 唐菊兴 孙兴国 +14 位作者 丁帅 王勤 王艺云 杨超 陈红旗 李彦波 李玉彬 卫鲁杰 张志 宋俊龙 杨欢欢 段吉琳 高轲 方向 谭江云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0,共5页
根据2013年最新勘查成果、详细的地质编录,对西藏多龙铜金矿集区铁格龙南(荣那)铜(金银)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类型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该矿床是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的产物,是典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床规模巨大,... 根据2013年最新勘查成果、详细的地质编录,对西藏多龙铜金矿集区铁格龙南(荣那)铜(金银)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类型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该矿床是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的产物,是典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床规模巨大,矿石中发育条带状、层纹状、皮壳状、致密块状明矾石、地开石,深部发育黄铁绢英岩化,黄铁矿的含量为3%~35%,矿石矿物由铜蓝、蓝辉铜矿、硫砷铜矿、斯硫铜矿、雅硫铜矿、久辉铜矿、斜方蓝辉铜矿、斑铜矿、黝铜矿、黄铜矿等组成。综合研究表明,推断浅部或外围发育独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深部存在斑岩型铜(金银)矿体。该矿体的发现结束了西藏至今没有发现典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历史,对区域找矿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斑岩型 高硫型 西藏铁格龙南
下载PDF
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矿床成矿系列及找矿突破的关键问题研究 被引量:123
16
作者 唐菊兴 多吉 +4 位作者 刘鸿飞 郎兴海 张金树 郑文宝 应立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3-410,共18页
冈底斯成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资源接续基地之一,其中冈底斯岩浆弧(III43)是最重要的Ⅲ级成矿带,研究程度最高在拉孜县-工布江达县长约600km、宽约90km范围内,已发现并评价了5个超大型矿集区:雄村铜金矿集区,厅宫-冲江铜多金属矿集区,甲玛... 冈底斯成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资源接续基地之一,其中冈底斯岩浆弧(III43)是最重要的Ⅲ级成矿带,研究程度最高在拉孜县-工布江达县长约600km、宽约90km范围内,已发现并评价了5个超大型矿集区:雄村铜金矿集区,厅宫-冲江铜多金属矿集区,甲玛-驱龙-邦铺铜多金属矿矿集区,蒙亚啊-洞中拉-亚贵拉多金属矿集区,程巴-努日钨钼铜矿集区。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厘定出与海西期火山作用、海西期裂谷构造有关的铅锌银矿床成矿系列组、印支-燕山期与沉积-构造岩浆作用有关的铜、金、铁、铅锌、银、钼矿床成矿系列组以及冈底斯成矿带内喜山期与构造岩浆、沉积作用有关的铜、金、铁、铅锌、银、钼、钨、铀、盐类矿床成矿系列组,包括6个矿床成矿系列和10个成矿亚系列。主要的矿床成矿亚系列为:与早侏罗世-晚侏罗世岛弧型中酸性火山岩-浅成岩建造有关的铜、金、银、铅锌矿床成矿亚系列,成矿年龄173~160Ma,雄村外围和拉萨以东广泛分布的叶巴组分布区是其主要找矿远景区;与古新世-始新世中酸性火山-中浅成岩浆建造有关的铅锌、银、钼、钨、铁矿床成矿亚系列(沙让式、亚贵拉式、洞中拉式),成矿年龄在65~38Ma,林周盆地-南木林盆地及其北侧的隆格尔断隆带是主要的找矿远景区;与中新世中酸性浅成岩浆建造有关的铜、钼、铅锌、钨、金、银矿床成矿亚系列(驱龙式、甲玛式、冲江-厅宫式、朱诺式、邦铺式),成矿年龄17~13Ma,冈底斯成矿带东段中带是主要的找矿远景区,尤其是含矿斑岩体接触带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如新发现的普桑果矽卡岩型铜铅锌矿。成矿元素从南往北的分布规律为Cu-Au(斑岩型)→Mo-W(Cu)(斑岩-矽卡岩型)→Cu-Mo-Pb-Zn(Au、Ag)(斑岩-矽卡岩型)→Mo(Cu)(斑岩)→Pb-Zn-Mo-W-Fe(斑岩-矽卡岩型)→Pb、Zn(Ag)(热液脉型)。成矿时代从南往北的规律为173~154Ma(雄村)→40~20Ma(努日-程巴等)→17~13Ma(驱龙、甲玛等)→65~38Ma(沙让、亚贵拉等)。冈底斯成矿带强烈的燕山晚期、喜山期的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岩浆活动控制了矽卡岩型铜铅锌铁钼矿床的分布,形成岩体中Cu、Mo、W矿化,外围接触带(0~4km)灰岩与黑色岩系的层间构造中的Mo-W-Cu-Zn-Pb-Ag-Au矿化分带,主要的含矿岩系组合是灰岩(大理岩)+黑色板岩、凝灰岩、砂板岩。主要的含矿层位为晚石炭-早二叠世昂杰组、来姑组,二叠纪的洛巴堆组、下拉组,中侏罗世多底沟组与晚侏罗世林布宗组层间构造。按照"缺位"理论预测燕山晚期-喜山早期(126~40Ma)念青唐古拉地区矽卡岩型多金属矿附近的斑岩钼(铜)矿等5种主要矿床类型和雄村铜金矿外围,拉萨以东叶巴组(J2y)大面积分布地区等4个主要预测区,提出了增生楔中的造山型金矿的找矿突破、推覆-滑覆构造控岩控矿模型的构建等当前找矿突破中的关键地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成矿系列 斑岩型 矽卡岩型 冈底斯成矿带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成矿规律、矿床模型与找矿方向 被引量:51
17
作者 唐菊兴 张志 +6 位作者 李志军 孙燕 姚晓峰 胡正华 王红星 宋俊龙 何林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5-394,共10页
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南缘的北冈底斯北侧,矿体类型丰富(斑岩型、矽卡岩型及铁氧化物铜金建造型),金品位较高(最高可达205g/t),构造位置独特,研究意义重大。通过对矿集区成矿地质条件的系统总结及对... 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南缘的北冈底斯北侧,矿体类型丰富(斑岩型、矽卡岩型及铁氧化物铜金建造型),金品位较高(最高可达205g/t),构造位置独特,研究意义重大。通过对矿集区成矿地质条件的系统总结及对前人研究资料的系统分析,查明了矿石特征,发现了大量自然金、金属互化物,总结了成矿规律,认为成矿主要与晚燕山期侵位的石英闪长岩及花岗闪长岩有关,成岩与成矿之间演化时间在1Ma左右,区内矿化具有上铜金下钼的垂向分带特征,矿床S、Pb同位素显示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合的源区特征。在准铝质-微弱过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岩浆岩的侵位、分馏演化过程中,在岩体隆起部位及其与白垩纪碳酸盐的内外接触带形成斑岩-矽卡岩型铜金(钼)矿体,在岩体边缘构造破碎带(F1断层)内形成铁氧化物铜金建造型矿体,由此建立了岩浆岩-地层-构造控制的斑岩-矽卡岩-铁氧化物铜金建造"三位一体"矿床模型。结合以上研究,提出矿集区应予以重视的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尔穷—嘎拉勒矿集区 成矿规律 矿床模型 斑岩-矽卡岩型矿体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下载PDF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深部斑岩矿体找矿突破及其意义 被引量:35
18
作者 唐菊兴 郑文宝 +3 位作者 陈毓川 王登红 应立娟 秦志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00-1110,共11页
甲玛铜多金属矿是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东段勘查程度最高、成矿元素与矿体类型复杂的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矿床。通过4年多、近350个钻孔的验证,不仅实现了矽卡岩矿体的找矿突破,同时在0—40线深部发现了产于二长花岗斑岩与石英闪长玢岩中... 甲玛铜多金属矿是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东段勘查程度最高、成矿元素与矿体类型复杂的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矿床。通过4年多、近350个钻孔的验证,不仅实现了矽卡岩矿体的找矿突破,同时在0—40线深部发现了产于二长花岗斑岩与石英闪长玢岩中的斑岩钼(铜)矿体,建立了"四位一体"的找矿勘查模式。斑岩矿体赋存标高一般处于4 600m以下,矿体走向NW—SE,倾向NE,近直立,矿体垂向延伸大于350m;斑岩矿石以发育细脉-浸染状、网脉状构造为特征;矿石中的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与辉钼矿,少见斑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初步查明:与铜矿化有关的含矿岩体主要为偏中性的石英闪长玢岩,蚀变以典型的细粒热液黑云母交代角闪石斑晶和基质而成的黑云母化蚀变为主;与钼矿化有关的含矿岩体主要为二长花岗斑岩,蚀变以硅化为主,次为绿帘石化、泥化和钾化。斑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常产出厚度超过200m的巨厚矽卡岩矿体,且在岩体一侧有内矽卡岩产出。甲玛深部斑岩矿体的发现不仅证实了"斑岩-矽卡岩型"的矿床成因观点,而且完善了甲玛矿床成矿模式与勘查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矽卡岩型矿床 斑岩矿体 成矿预测 金属矿床 甲玛铜多金属矿 西藏
下载PDF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主要地质体的^(40)Ar/^(39)Ar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5
19
作者 唐菊兴 张丽 +5 位作者 黄勇 王成辉 李志军 邓起 郎兴海 王友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59-769,共11页
雄村铜金矿Ⅱ号矿体在2007~2008年取得了重大的找矿突破,详细的地质编录成果表明,矿体同样受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和角闪石英闪长玢岩控制。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和角闪石英闪长玢岩的锆石U-Pb年龄已经确... 雄村铜金矿Ⅱ号矿体在2007~2008年取得了重大的找矿突破,详细的地质编录成果表明,矿体同样受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和角闪石英闪长玢岩控制。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和角闪石英闪长玢岩的锆石U-Pb年龄已经确定(164~177Ma),因此,雄村铜金矿不同地质体的云母类、长石类矿物Ar-Ar同位素年龄的测定显得尤为关键。文章通过对穿切I号矿体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云煌岩脉的黑云母Ar-Ar同位素测年,结合其他研究者的成果,得到一组十分重要的年龄数据。穿插矿体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的黑云母(样号6187-335)坪年龄(46.96±0.42)Ma,穿插矿体的无矿化的云煌岩(5053-324-4)(Cu含量0.0551%,Au含量0.034g/t,Ag0.6g/t)中的黑云母给出了一个较好的似坪年龄,加权平均年龄为(49.59±0.58)Ma。结合其他研究者测定的中侏罗世侵位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不含矿)〔锆石U-Pb年龄为(177.1±2.0)Ma〕中黑云母的Ar-Ar同位素年龄为(48.57±0.31)Ma;含矿凝灰岩围岩〔锆石U-Pb年龄为(176±5)Ma,MSWD=0.63〕的蚀变绢云母Ar-Ar年龄为(47.07±0.30)Ma;似伟晶岩中长石的Ar-Ar年龄为(47.62±0.7)Ma,认为不同形成时代、不同产出空间、不同矿化程度的地质体的云母类、长石类矿物的Ar-Ar同位素年龄的一致性,反映了后期岩浆热事件对中侏罗世早期形成的地质体和矿体的黑云母氩同位素体系产生了较强的扰动或置换。谢通门大岩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的侵位致使各地质体发生显著的退变质,形成典型的角岩化带,这种退变质的时限在46~48Ma之间的始新世lutetian期,进而认为各地质体中云母类矿物的40Ar/39Ar同位素年龄不能作为成矿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AR-AR年龄 退变质 斑岩成矿作用 雄村铜金矿 冈底斯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帮布勒矽卡岩型铅锌矿床闪锌矿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0
作者 王永强 王勇 +4 位作者 唐菊兴 贺传凯 王海勇 闫鹏刚 冯翼鹏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5-497,共13页
帮布勒矿床是近年来在西藏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多金属成矿带西段新发现的大型矽卡岩型Pb-Zn矿床。闪锌矿作为该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之一,其矿相学特征及化学组分对于揭示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和流体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帮布勒矿床... 帮布勒矿床是近年来在西藏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多金属成矿带西段新发现的大型矽卡岩型Pb-Zn矿床。闪锌矿作为该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之一,其矿相学特征及化学组分对于揭示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和流体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帮布勒矿床近端及远端矽卡岩中不同世代闪锌矿开展详细的显微结构观察和电子探针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帮布勒矿床闪锌矿可划分为2个世代:第Ⅰ世代闪锌矿主要产于近端矽卡岩,呈暗红色-棕红色,常与乳滴状黄铜矿共生,并交代他形磁铁矿、磁黄铁矿,Fe元素含量较高(部分闪锌矿Fe含量>10%),Zn/Fe值<10;第Ⅱ世代闪锌矿可进一步分为两类:第一类(Ⅱa)闪锌矿在近端及远端矽卡岩中均有发育,呈棕黄色,充填于辉石、石榴子石等矽卡岩矿物间及其裂隙中;第二类(Ⅱb)闪锌矿主要产于远端矽卡岩中,呈黄色-浅黄色,与方铅矿和石英共生,第Ⅱ世代闪锌矿相比于第Ⅰ世代闪锌矿Fe、Mn含量明显偏低,Zn含量较高。闪锌矿Fe元素温度计估算结果显示,从第Ⅰ世代至第Ⅱ世代成矿温度逐渐降低,分别为160~314℃、138~157℃,与闪锌矿Zn/Fe比值指示结果一致。综上证据,本文认为帮布勒矿床早期成矿流体温度高且富含Fe、Mn、Cu等元素,随着成矿流体温度逐渐降低,流体中Fe、Mn元素含量显著降低。同时,成矿流体自矿区北西向南东运移过程中温度逐渐降低,指示在矿床南东方向具有寻找远端Manto型高品位矿体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锌矿 电子探针 化学成分 流体演化 帮布勒铅锌矿床 西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