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马铃薯主栽品种对晚疫病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洪浩 陶向 +5 位作者 范中菡 陈庆华 王晓黎 胡建军 唐铭霞 王克秀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期42-46,共5页
【目的】探明四川省马铃薯主栽品种对晚疫病的抗性程度,为马铃薯品种布局和抗病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四川省生产上15个主栽马铃薯品种[川芋10号、川芋117、川芋56、达芋2号、费乌瑞它(CK)、会-2、丽薯6号、凉薯97、陇薯1... 【目的】探明四川省马铃薯主栽品种对晚疫病的抗性程度,为马铃薯品种布局和抗病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四川省生产上15个主栽马铃薯品种[川芋10号、川芋117、川芋56、达芋2号、费乌瑞它(CK)、会-2、丽薯6号、凉薯97、陇薯10号、米拉、青薯9号、蓉紫芋5号、希森6号、夏波蒂和兴佳2号]为研究对象,以相对抗病指数为指标,利用CARAH马铃薯晚疫病预警模型评价15个品种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抗性程度。【结果】四川省马铃薯晚疫病侵染病程共8代,极重度侵染、重度侵染、中度侵染和轻度侵染分别发生18次、8次、4次和16次,发生比例分别为39.13%、17.39%、8.70%和34.78%;主要在马铃薯晚疫病第4~5代侵染病程出现中心病株;在15个品种中,无免疫品种,病情指数为9.82~82.65,费乌瑞它(CK)最高,达芋2号最低,达芋2号、丽薯6号、青薯9号、陇薯10号和凉薯97较CK表现为高抗,占供试品种的33.33%;米拉、川芋10号、川芋117和会-2较CK表现为中抗,占26.67%;兴佳2号和川芋56较CK表现为中感,占13.33%;夏波蒂、蓉紫芋5号和希森6号较CK表现为高感,占20.00%。【结论】达芋2号、丽薯6号、青薯9号、陇薯10号和凉薯97高抗晚疫病,在马铃薯晚疫病第5代侵染病程才出现中心病株,可在晚疫病常发区种植,但应加强监测预警防控,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及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 抗性评价 四川
下载PDF
四川省马铃薯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唐铭霞 何卫 +4 位作者 胡建军 王克秀 陈萍萍 牟文平 杨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05-1808,共4页
简单重复序列(SSR)是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的一种有效分子标记。选用四川省现有及引进的马铃薯品系(种)42份,利用已发表的马铃薯SSR引物进行扩增,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供试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1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6对多态性高、... 简单重复序列(SSR)是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的一种有效分子标记。选用四川省现有及引进的马铃薯品系(种)42份,利用已发表的马铃薯SSR引物进行扩增,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供试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1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6对多态性高、扩增稳定、重复性好的引物,16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30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16,占总扩增位点的89.2%。利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四川省栽培的马铃薯品种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品种间的遗传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SSR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不同氮素形态比对雾培马铃薯生长和原原种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唐铭霞 王克秀 +2 位作者 胡建军 贾巍巍 何卫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25,共6页
通过雾培试验研究4种不同比例硝态氮(NO_3^--N)和铵态氮(NH_4^+-N)对马铃薯品种米拉和川芋802植株生长及原原种生产的影响,为种薯生产的氮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定植60 d,全硝态氮处理(0∶4)的植株干物质积累、匍匐茎数量... 通过雾培试验研究4种不同比例硝态氮(NO_3^--N)和铵态氮(NH_4^+-N)对马铃薯品种米拉和川芋802植株生长及原原种生产的影响,为种薯生产的氮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定植60 d,全硝态氮处理(0∶4)的植株干物质积累、匍匐茎数量及叶面积指数最高;而增铵营养更利于植株定植60 d后的生长发育,其中铵硝比(2∶2)处理下植株干物质积累、匍匐茎数量、叶面积指数增幅最大,表明块茎形成期全硝态氮更利于植株生长。铵硝比(2∶2)处理下,两个品种的氮积累最高,表明增加一定的铵态氮能增强马铃薯氮素利用率。产量上,全硝态氮处理(0∶4)单株结薯数最高(米拉115.5粒/株,川芋802为42.5粒/株),随铵硝比增大,单株结薯数降低,但大薯比例随之提高,最高为铵硝比(3∶1)处理(米拉64%,川芋802 76%)。因此,全硝态氮能增加结薯数量,增铵能促进马铃薯块茎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氮素形态 生长发育 产量
下载PDF
四川省薯类产业发展概述
4
作者 崔阔澍 胡建军 +3 位作者 程明军 蒋艺 唐铭霞 王克秀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第1期1-4,共4页
近年来,薯类在四川新增粮食比例中所起的作用日益突出。随着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和作为鲜食和全粉等方式的粮食贮备技术的完善,薯类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确保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笔者从四川薯类产业生产... 近年来,薯类在四川新增粮食比例中所起的作用日益突出。随着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和作为鲜食和全粉等方式的粮食贮备技术的完善,薯类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确保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笔者从四川薯类产业生产规模、种植模式、种薯种苗应用及加工贮藏等方面进行概述,分析产业发展特色,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了目前四川薯业发展模式,并为未来四川薯类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薯类 产业发展
下载PDF
利用分子标记鉴定四川省马铃薯品种 被引量:1
5
作者 唐铭霞 何卫 +3 位作者 胡建军 王克秀 王余明 刘冬 《中国马铃薯》 2013年第1期6-8,共3页
以15个马铃薯育成品种和引进品种为材料,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鉴定供试马铃薯品种。研究检测了4个SSR位点在15份马铃薯育成品种(系)中的多态性。在15份马铃薯品种(系)中,共检测到等位基因26个,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个数最少为5个... 以15个马铃薯育成品种和引进品种为材料,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鉴定供试马铃薯品种。研究检测了4个SSR位点在15份马铃薯育成品种(系)中的多态性。在15份马铃薯品种(系)中,共检测到等位基因26个,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个数最少为5个,最多为10个,平均6.5个。PIC(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值最高为0.9288;最低为0.8597,平均PIC值为0.8857。仅利用少数几对高PIC值的SSR引物,即能将全部供试品种(系)区分,因此,SSR技术有利于高效准确的鉴定马铃薯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 马铃薯 品种鉴定
下载PDF
马铃薯脱毒种薯快繁技术及其数量经济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胡建军 何卫 +5 位作者 王克秀 桑有顺 唐铭霞 陈涛 陈萍萍 谢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3期737-740,共4页
本文对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和脱毒试管苗周期性繁殖总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脱毒后可以有地提高产量和品质。而脱毒微型薯的生产,特别是雾化栽培技术的应用,较之常规基质栽培大大提高了种薯繁育效率并显著降... 本文对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和脱毒试管苗周期性繁殖总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脱毒后可以有地提高产量和品质。而脱毒微型薯的生产,特别是雾化栽培技术的应用,较之常规基质栽培大大提高了种薯繁育效率并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正规的马铃薯供种体系,可为种薯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种薯生产体系总的发展趋势是技术更加成熟稳定和简化、繁育年限更短、效益更高。选用脱毒马铃薯种薯较之一般种薯更能显著的提高经济效益。在脱毒试管苗快繁过程中,繁殖总代数比每代繁殖增大倍数更重要。所以,减少繁殖周期从而增加一年内繁殖总代数对增加繁殖总量更为有效。同样,起始脱毒苗量也很重要,是纯粹的总量繁殖系数,增加起始脱毒苗量同样对提高一年内脱毒苗产量有重要意义。在分析了国内外马铃薯种薯供种体系的基础上具体测算了使用脱毒种薯所增加的效益。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分析是我国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的重要积累和高度概括,也是区域产业化发展规划的重要前提和必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脱毒种薯 供种体系 繁殖周期 产量效益盈亏平衡点
下载PDF
马铃薯脱毒组培苗繁殖效率分析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克秀 何卫 +6 位作者 胡建军 陈萍萍 唐铭霞 牟文平 杨麟 白金达 卢跃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60-664,共5页
本文对脱毒马铃薯组培苗周年繁殖效率作了较详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周年实际繁殖总量较理论繁殖总量有较大差距,且随着快繁代数的增加这种差距成指数曲线迅速增加。在快繁过程中,快繁总代数较其他因素更能影响和决定一年的繁殖总量... 本文对脱毒马铃薯组培苗周年繁殖效率作了较详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周年实际繁殖总量较理论繁殖总量有较大差距,且随着快繁代数的增加这种差距成指数曲线迅速增加。在快繁过程中,快繁总代数较其他因素更能影响和决定一年的繁殖总量。因此,采用一些特殊的组培技术来增加快繁速度和快繁总代数,可显著增加周年的繁殖总量。可通过减少繁殖周期从而增加周年繁殖总代数对繁殖总量的提高产生作用。缩小这种理论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距即提高一年的实际繁殖总量是可行的,且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此外,影响周年繁殖总量的重要因素还包括脱毒试管苗繁育技术和一些客观因素。本文通对脱毒试管苗一年的繁殖效率进行分析,从而寻求到周年生产最大量的有效途径,为马铃薯原原种生产和产业化发展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毒马铃薯 繁殖效率 实际繁殖总量 理论繁殖总量
下载PDF
氮素水平对雾培马铃薯氮磷钾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克秀 汪翠存 +5 位作者 唐铭霞 胡建军 李洪浩 刘可心 杨雯婷 何卫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852-2861,共10页
【目的】为优化雾培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技术,为雾培原原种生产氮素营养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文研究了氮素水平对不同生育期养分吸收、积累与分配规律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品种川芋117和米拉为试验材料,设5... 【目的】为优化雾培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技术,为雾培原原种生产氮素营养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文研究了氮素水平对不同生育期养分吸收、积累与分配规律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品种川芋117和米拉为试验材料,设5个氮素水平(120、240、360、480、600 mg/L),在雾培不同生育期分别测定各器官干重和氮、磷、钾含量,分析其干物质积累、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及分配。【结果】(1)同一氮素水平下,相同生育期米拉的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均大于川芋117,不同品种和生育期,均在氮素水平为240 mg/L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达到最高,在定植90 d时,川芋117和米拉分别达到2.86和4.23 g/plant;(2)氮素水平增加有利于2个品种各生育期植株各器官氮磷钾含量的提高,定植90 d,2个品种均在240 mg/L氮素处理植株的氮、磷、钾养分积累量最高,川芋117分别为0.306、0.070、0.544 g/plant,米拉分别为0.489、0.117、0.899 g/plant;(3)不同品种和生育期,中氮处理的叶、茎和根的氮、磷、钾分配比例大于低、高氮处理,而块茎则与之相反,生育前期,氮、磷和钾在叶、茎和根中比例大于块茎,生育后期,营养元素往块茎转移;(4)2个品种均在氮素水平240 mg/L单株结薯数、结薯产量达到最高,川芋117和米拉分别为24.78粒/株,53.78 g/株和29.31粒/株和82.23 g/株。【结论】适量增氮,可以促进植株对氮、磷和钾的吸收积累,有利于原原种产量的提高。在四川盆地弱光生态条件下雾培马铃薯,240 mg/L的氮素水平可以获得较高的原原种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水平 雾培 马铃薯 氮含量 磷含量 钾含量
下载PDF
氮素水平对雾培马铃薯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克秀 唐铭霞 +4 位作者 胡建军 汪翠存 刘可心 杨雯婷 何卫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45,共8页
在雾化栽培条件下,以马铃薯主栽品种川芋117和米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下马铃薯植株农艺性状、干物质含量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氮素水平对川芋117和米拉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匍匐茎数、全株干物质含... 在雾化栽培条件下,以马铃薯主栽品种川芋117和米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下马铃薯植株农艺性状、干物质含量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氮素水平对川芋117和米拉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匍匐茎数、全株干物质含量、单株结薯数、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品种对株高、茎粗、叶片数、叶绿素含量、匍匐茎数、全株干物质含量、单株结薯数、产量和收获指数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除叶绿素含量外,植株的各农艺性状在氮素水平为240 mg/L处理最高,氮素过高,反而不利于植株生长发育。随氮素水平的增加,叶、茎、根和块茎的干物质积累量呈先增高后降低趋势,均在240 mg/L氮素处理干物质积累量达到最大值。氮素水平对川芋117和米拉的单株结薯数和结薯产量均影响显著,随氮素水平从120 mg/L增加至600 mg/L,单株结薯数和产量先增加后显著下降,氮素浓度为240 mg/L时,两个品种的单株结薯数及产量达到峰值,较高氮处理,增幅分别为71.6%和107.8%,91.7%和83.1%。600 mg/L氮素处理,0.5~1 g小薯比例显著高于240 mg/L氮素处理。总体来看,240 mg/L的氮素浓度为雾培生产马铃薯原原种最佳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原原种 氮素水平 结薯数 结薯产量
下载PDF
重楼属植物AFLP实验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瑞 唐铭霞 +1 位作者 翁周 王丽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05-1109,共5页
通过对影响重楼AFLP-银染技术体系的关键因素作对比研究,建立了一套优化的重楼AFLP分子标记体系.优化的关键因素为:1)DNA采用CTAB法提取更适于重楼的AFLP分析,且从幼叶中提取的DNA纯度和质量最高;2)酶切时间为9h时效果最佳;3)选择性扩... 通过对影响重楼AFLP-银染技术体系的关键因素作对比研究,建立了一套优化的重楼AFLP分子标记体系.优化的关键因素为:1)DNA采用CTAB法提取更适于重楼的AFLP分析,且从幼叶中提取的DNA纯度和质量最高;2)酶切时间为9h时效果最佳;3)选择性扩增时退火温度为56℃;4)从15对引物中筛选出4对进行选择性扩增,得到扩增条带276条,其中多态性带201条(占72.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籽重楼 AFLP 体系优化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赤霉素与硫脲对马铃薯原原种休眠及芽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汪翠存 胡建军 +5 位作者 贾巍巍 王克秀 王西瑶 唐铭霞 黄雪丽 何卫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35-1040,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处理下赤霉素(GA3)与硫脲对马铃薯原原种休眠及芽形态的影响。【方法】以费乌瑞它与川芋117的原原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三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结果】结果表明:马铃薯原原种的休眠期与休眠幅度在4℃(7 d)→25℃处理下...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处理下赤霉素(GA3)与硫脲对马铃薯原原种休眠及芽形态的影响。【方法】以费乌瑞它与川芋117的原原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三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结果】结果表明:马铃薯原原种的休眠期与休眠幅度在4℃(7 d)→25℃处理下最长,在25℃与室温处理下差异不显著。浓度为1.0%与1.5%的硫脲在降低原原种腐烂率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川芋117芽的生长速度快于费乌瑞它,相较CK,GA3与硫脲均能使芽生长加速,其中10 mg/L GA3处理下的芽最长;顶芽直径只受温度影响,费乌瑞它均表现为25℃芽最粗。【结论】贮藏温度、化学试剂和温度对原原种的休眠期、休眠幅度、芽形态具有显著影响,且存在互作效应。实际应用中,应针对品种特性进行特定温度下的不同化学处理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原原种 休眠 赤霉素 硫脲 温度
下载PDF
峨眉山2种重楼属植物同域分化的分子遗传学及其形态学证据初探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瑞 王丽 +1 位作者 唐铭霞 翁周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9-63,共5页
对峨眉山2种重楼—小重楼(Paris polyphyllaSmith var.minoraS.F.Wang)、黑籽重楼(P.thibeticaFranch)DNA进行了AFLP(扩增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和形态上的差异分析。AFLP分析可知小重楼和黑籽重楼在DNA分子水平上表现出极为丰富... 对峨眉山2种重楼—小重楼(Paris polyphyllaSmith var.minoraS.F.Wang)、黑籽重楼(P.thibeticaFranch)DNA进行了AFLP(扩增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和形态上的差异分析。AFLP分析可知小重楼和黑籽重楼在DNA分子水平上表现出极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每个种内个体间的相似性很大,但有明显种间的遗传差异。形态对比分析可知小重楼和黑籽重楼在花部性状上有明显的差异。AFLP和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小重楼和黑籽重楼无论是在形态还是遗传上均有明显差异。它们之间已经有了明显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 重楼属 同域分化 小重楼 黑籽重楼 AFLP 遗传分化 形态差异
下载PDF
覆膜栽培对冬作马铃薯防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建军 何卫 +3 位作者 王克秀 唐铭霞 贾巍巍 汪翠存 《山西农业科学》 2017年第8期1272-1275,共4页
以马铃薯品种川芋117和费乌瑞它作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覆膜方式对冬作马铃薯防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方式的马铃薯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都显著低于不覆膜栽培,冬作马铃薯覆膜可提高产量22%以上... 以马铃薯品种川芋117和费乌瑞它作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覆膜方式对冬作马铃薯防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方式的马铃薯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都显著低于不覆膜栽培,冬作马铃薯覆膜可提高产量22%以上,而膜上覆土的栽培措施可提高马铃薯产量30%以上,黑膜上覆土能提高产量37.4%~51.6%,比透明膜覆土高3.7~5.5百分点。选择黑膜上盖土的方式能够增加马铃薯的产量,减少杂草,经济效益高,适宜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作马铃薯 覆膜 防寒
下载PDF
马铃薯新品种川芋50的选育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可心 王克秀 +2 位作者 唐铭霞 何卫 胡建军 《四川农业科技》 2021年第6期18-19,22,共3页
马铃薯品种川芋50是以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合作项目引进的392634.52作母本、392626.9作父本,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种子,经过各世代鉴定筛选育成。2019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马铃薯(2019)510019。该品种2014~201... 马铃薯品种川芋50是以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合作项目引进的392634.52作母本、392626.9作父本,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种子,经过各世代鉴定筛选育成。2019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马铃薯(2019)510019。该品种2014~2015年四川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858.4kg/667m^(2)。鲜薯干物质含量29.67%,维生素C含量18.0mg/100g,还原糖含量0.22%,淀粉含量17.89%。抗马铃薯晚疫病,高抗马铃薯病毒病。川芋50适宜在四川省中高海拔地区中浅山区排透水性好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育种 川芋50 特征
下载PDF
山梨醇延长马铃薯试管苗低温保存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一盛 何卫 +5 位作者 王西瑶 王克秀 唐铭霞 彭洁 王余明 贾巍巍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38-1041,共4页
为探索山梨醇对马铃薯试管苗低温保存的影响,本研究以马铃薯品种川芋117试管苗为材料,对其在4℃低温下的保存时间、生理变化以及保存后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Ms培养基内添加20 g·L-1山梨醇... 为探索山梨醇对马铃薯试管苗低温保存的影响,本研究以马铃薯品种川芋117试管苗为材料,对其在4℃低温下的保存时间、生理变化以及保存后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Ms培养基内添加20 g·L-1山梨醇,结合4℃的低温处理,能显著抑制马铃薯试管苗的株高,减缓其叶绿素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下降速度;通过复壮检测,加入20 g·L-1山梨醇4℃低温保存后的马铃薯试管苗,在株高、叶数、茎粗、茎节数、根长等性状上未发现明显变异;通过RAPD技术对200条随机引物进行筛选检测,无明显的变异条带,加入20 g·L-1山梨醇4℃低温保存的马铃薯试管苗,在储存过程中未发现遗传物质改变,遗传性状可能表现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试管苗 低温保存 遗传稳定性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BnPHL12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兵 刘志全 +5 位作者 王璐琳 胡建军 唐铭霞 戴成 王克秀 马朝芝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77-1490,共14页
【目的】在甘蓝型油菜中克隆拟南芥MYB-CC家族转录因子AtPHL12的同源基因BnPHL12并进行生物信息学、组织表达模式、亚细胞定位及转录活性研究,为BnPHL12的基因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序列比对方法(BLAST)在甘蓝型油菜泛基因组... 【目的】在甘蓝型油菜中克隆拟南芥MYB-CC家族转录因子AtPHL12的同源基因BnPHL12并进行生物信息学、组织表达模式、亚细胞定位及转录活性研究,为BnPHL12的基因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序列比对方法(BLAST)在甘蓝型油菜泛基因组数据库BnIR中鉴定AtPHL12的同源基因BnPHL12,在“Westar”品系中克隆AtPHL12的同源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进化分析。利用qRT-PCR及GUS染色方法检测AtPHL12同源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利用原生质体转化的方法检测BnPHL12的亚细胞定位及转录活性。利用农杆菌侵染介导的转化方法,创建BnA01PHL12过量表达转化植株,并进行BnA01PHL12功能分析。【结果】在“Weatar”材料中克隆到4个AtPHL12的同源基因,命名为BnA01PHL12(705 bp),BnC01PHL12(705 bp),BnA05PHL12(705 bp)和BnC05PHL12(696 bp),分别编码234、234、234、231个氨基酸,与AtPHL12的序列相似性大于70%,均含有保守的MYB DNA结合结构域和Coiled-Coiled结构域。BnA01PHL12与BnC01PHL12分别来源于白菜的BraA01t04110Z、甘蓝的BolC01g050170.2J。BnPHL12的同源基因在根、茎、叶、花蕾中均有表达,在根和叶的表达水平更高;BnA01PHL12与BnC01PHL12在花药发育的早期和晚期均有较高的表达水平。BnA01PHL12定位在细胞核中并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在甘蓝型油菜和拟南芥中,利用绒毡层特异表达基因BnA9启动子驱动BnA01PHL12表达,导致转基因材料雄性不育。【结论】在甘蓝型油菜中,AtPHL12的4个同源基因具有保守的MYB和CC结构域,在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均有表达。通过在绒毡层细胞中过量表达BnA01PHL12,创制了新的雄性不育材料,为研究花药发育提供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AtPHL12 进化分析 亚细胞定位 组织表达分析 雄性不育
下载PDF
培养条件和品种对马铃薯试管薯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万林 何卫 +5 位作者 李天 胡建军 王克秀 唐铭霞 陈萍萍 王余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96-1600,共5页
本研究以川芋117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壮苗培养基筛选和添加香豆素或B9诱导结薯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川芋117最佳壮苗培养组合为:蔗糖浓度40 g/L、活性炭0.5 g/L、CCC 100 mg/L、烯效唑0.8 mg/L的MS培养基。添加香豆素或B9的试验表明香豆... 本研究以川芋117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壮苗培养基筛选和添加香豆素或B9诱导结薯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川芋117最佳壮苗培养组合为:蔗糖浓度40 g/L、活性炭0.5 g/L、CCC 100 mg/L、烯效唑0.8 mg/L的MS培养基。添加香豆素或B9的试验表明香豆素在增加川芋117所结薯中大薯数有显著作用,大薯数较高,适宜浓度为100 mg/L。B9在浓度为40 mg/L时各指标结果最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活性炭 CCC 烯效唑 香豆素
下载PDF
AFLP在濒危植物岷江柏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5
18
作者 姚莉 王丽 唐铭霞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47-550,共4页
以14个岷江柏野生居群个体为试材,对AFLP分析过程中的影响因子(酶切与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和银染)进行了研究。筛选出4对扩增稳定且多态性丰富的AFLP引物;得到扩增条带274条,多态性带137条(占50.00%)。
关键词 岷江柏 AFLP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外源激素及肥料调控对马铃薯雾培原原种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梦雪 王克秀 +5 位作者 唐铭霞 胡建军 何卫 杨雯婷 郭展 王西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2-52,共11页
【目的】优化布拖乌洋芋雾培原原种高效生产技术,为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布拖乌洋芋为材料,设置清水对照(CK)、Ca(NO_(3))_(2)、GA_(3)+Ca(NO_(3))_(2)、GA_(3)+eBr、KH_(2)PO_(4)、S-3307、Ca(NO_(3))_(2)+KH_(2)P... 【目的】优化布拖乌洋芋雾培原原种高效生产技术,为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布拖乌洋芋为材料,设置清水对照(CK)、Ca(NO_(3))_(2)、GA_(3)+Ca(NO_(3))_(2)、GA_(3)+eBr、KH_(2)PO_(4)、S-3307、Ca(NO_(3))_(2)+KH_(2)PO_(4)、GA_(3)+Ca(NO_(3))_(2)+S-33078个处理,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重复4次,采用雾培方法,春秋两季连续开展外源激素及肥料调控对布拖乌洋芋雾培原原种生产影响的研究,探讨叶面喷施外源激素和肥料对马铃薯原原种生产过程中植株生长发育、内源激素变化、干物质积累及块茎产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CK)相比,春秋两季叶面喷施GA_(3)+Ca(NO_(3))_(2)、GA_(3)+eBr有利于马铃薯植株营养生长,马铃薯的株高、叶面积指数、茎和叶的干物质分配比例显著提高,其中GA_(3)+Ca(NO_(3))_(2)处理春秋两季马铃薯的株高、叶面积指数、茎和叶的干物质分配比例分别增加41.0%,111.1%,24.8%,31.5%和50.6%,109.1%,21.1%,21.5%;GA_(3)+eBr处理春秋两季马铃薯的株高、叶面积指数、茎和叶的干物质分配比例分别增加37.5%,72.2%,24.6%,30.6%和39.3%,77.3%,21.5%,22.7%。叶面喷施S-3307对马铃薯株高增加不利,但可以显著提高块茎的干物质分配比例,春秋两季提高幅度分别为34.3%和12.7%。外源激素与肥料处理对春秋两季马铃薯单株结薯数和单株结薯产量均有明显影响。春秋两季,GA_(3)+eBr处理均能获得最高单株结薯数,较CK分别显著增加63.3%和26.1%。春季,与CK相比,S-3307处理单株结薯产量显著提高,增幅为54.2%;秋季,喷施Ca(NO_(3))_(2)、GA_(3)+Ca(NO_(3))_(2)、GA_(3)+eBr处理单株结薯产量达到较高水平。【结论】定植前期叶面喷施GA_(3)+Ca(NO_(3))_(2)和GA_(3)+eBr均能促进马铃薯单株结薯数增加,春季定植中期叶面喷施S-3307能显著提高单株结薯产量,可以根据生产需要和生态条件优化制定原原种生产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原原种 雾培 外源激素 肥料 马铃薯栽培
下载PDF
苗源及栽培密度对马铃薯原原种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雯婷 崔阔澍 +4 位作者 唐铭霞 胡建军 何卫 唐梦雪 王克秀 《中国马铃薯》 2021年第5期406-413,共8页
为提高马铃薯原原种结薯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开展了苗源及栽培密度对马铃薯原原种生产的影响研究。试验为二因素裂区设计,4次重复,苗源为主区,栽培密度为副区,供试品种为‘费乌瑞它’。试验设置组培苗和水培苗2个苗源,200,400,600和800株... 为提高马铃薯原原种结薯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开展了苗源及栽培密度对马铃薯原原种生产的影响研究。试验为二因素裂区设计,4次重复,苗源为主区,栽培密度为副区,供试品种为‘费乌瑞它’。试验设置组培苗和水培苗2个苗源,200,400,600和800株/m^(2)4个栽培密度。结果表明,苗源对匍匐茎长度和叶面积以外的其他农艺性状均有显著影响,密度仅对根长、匍匐茎数量、叶面积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有显著影响,根长具有显著两因素互作效应。同一密度下,水培苗的单株结薯数和产量(600株/m^(2)除外)高于组培苗。在主因素组培苗和水培苗中,密度200株/m^(2)单株结薯数和结薯产量均显著高于3个高密度处理,随密度增大,单位面积结薯数和产量增幅下降,组培苗和水培苗均在200~400株/m^(2)单位面积结薯数和产量增幅最大,分别增加68.0%和46.0%,25.3%和20.1%,组培苗在600~800株/m^(2),水培苗在400~600株/m^(2)时增幅大幅下降,平均单薯重也随之降低。苗源类型和栽培密度均能显著影响原原种结薯数、产量和单薯重,在保证单薯重基础上,获得较多的单位面积原原种结薯数更有意义。组培苗在密度为600株/m^(2)处理,水培苗在密度为400株/m^(2)处理,既可以确保适当的单薯重,又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结薯数。因此,从原原种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考虑,组培苗栽培密度600株/m^(2),水培苗400株/m^(2)可以获得较好的生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种薯 原原种 苗源 栽培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