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亚热带水库消落带土壤主要金属元素流失及其对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
1
作者 赵孟绪 唐鹊辉 +4 位作者 王灵紫 胡克武 吴杰 曹家瑶 彭亮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8-95,共8页
比较中国南亚热带地区31座大型水库消落带裸露土壤、表层沉积物和水体中的磷和主要金属元素(Al、Ca、Fe和Mn)含量,探讨水相磷与沉积物固相磷和铁之间的关系,为中国南亚热带水库沉积物内源磷释放对水库富营养化的贡献提供准确预测。结果... 比较中国南亚热带地区31座大型水库消落带裸露土壤、表层沉积物和水体中的磷和主要金属元素(Al、Ca、Fe和Mn)含量,探讨水相磷与沉积物固相磷和铁之间的关系,为中国南亚热带水库沉积物内源磷释放对水库富营养化的贡献提供准确预测。结果显示:由南向北,水库消落带土壤铁含量逐渐下降,土壤钙含量逐渐上升;沉积物与消落带土壤中各元素含量的比值依次为Mn>P>Fe>Al>Ca,与土壤铁和锰高的流失率相比,铝和钙基本无流失作用,铁和锰从流域土壤向水体和沉积物迁移可能是华南地区水体铁锰超标的重要原因;水库消落带土壤和表层沉积物中总磷与铁含量均显著正相关(P<0.05),且沉积物铁结合态磷含量占总磷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土壤(P<0.05),表明磷主要与流域土壤中的铁结合并共同迁移、沉降,最终汇入沉积物中。当水库表层沉积物总磷含量达0.6mg/g时,沉积物总磷含量与铁含量相关,推测南亚热带水库沉积物磷的饱和滞留量可能在0.6mg/g左右。当Fe:P>70时,水体磷浓度基本低于20μg/L,水库处于中营养状态,表明表层沉积物中的铁能吸附水体磷并抑制磷释放,此时沉积物是磷的“汇”。当Fe:P<70,总磷含量与铁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水体磷浓度与沉积物铁磷比显著负相关(P<0.05),表明这些水库沉积物中铁对磷的吸附可能已开始饱和。沉积物铁磷质量比为70可能是南亚热带水库沉积物开始由磷汇向磷源转化的关键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沉积物 南亚热带水库
下载PDF
粤西三座重要供水水库沉积物营养盐负荷与重金属污染特征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妙 王胜 +5 位作者 唐鹊辉 张华俊 罗概 韦桂峰 彭亮 杨浩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34-841,共8页
为揭示粤西3座供水水库(高州水库、鹤地水库、大水桥水库)沉积物营养盐负荷及重金属污染特征,于2008年6月在各水库大坝前湖泊区采集柱状沉积物,运用SMT法、碱性过硫酸钾消解法、烧失法和ICP-MS法分别测定其柱状沉积物中氮磷营养盐、... 为揭示粤西3座供水水库(高州水库、鹤地水库、大水桥水库)沉积物营养盐负荷及重金属污染特征,于2008年6月在各水库大坝前湖泊区采集柱状沉积物,运用SMT法、碱性过硫酸钾消解法、烧失法和ICP-MS法分别测定其柱状沉积物中氮磷营养盐、有机质和7种重金属(Cu、Pb、Zn、Cd、Ni、Cr与Hg)的含量,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表层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同时通过相关性分析重金属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3座水库沉积物总氮质量分数为1.13~3.37 mg·g-1,有机质为11.83~20.37 mg·g-1,其表层总氮、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高州水库〉大水桥水库〉鹤地水库,总磷的质量浓度在0.22~0.77 mg·g-1之间,其表层总磷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高州水库〉鹤地水库〉大水桥水库,在垂直剖面上,总氮、总磷与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在16 cm至表层沉积物垂直断面显著高于其他断面,表明近些年来水库内源营养盐负荷逐渐加重。重金属质量分数平均值均高于广东省土壤环境背景值,总体呈现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但3座水库间重金属质量分数差异较大,其中鹤地和高州水库的Zn和Pb污染相对严重(质量分数分别为Zn:353.15、693.35 mg·kg-1;Pb:74.51、127.91 mg·kg-1),大水桥水库的Cr和Ni污染相对严重(质量分数分别为Cr:238.69 mg·kg-1;Ni:251.06 mg·kg-1)。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3座水库Cd和Hg具有高的生态危害,应引起重视,其他重金属则处于轻微的生态危害等级。同时沉积物高有机质的质量浓度经矿化分解可能加剧水体重金属生态危害。根据相关性分析和其他相关资料可知,粤西农业区大量化肥农药面源污染汇入造成水库初级生产力提高并最终沉降可能是沉积物营养盐、有机质与重金属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西地区 水库 沉积物 营养盐 重金属
下载PDF
淡水可溶性硅的4种测定方法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唐鹊辉 王妙 +2 位作者 胡韧 韩博平 彭亮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0-416,共7页
通过加标回收和野外水样测定,对用于淡水可溶性硅测定的4种比色法进行比较,同时研究了实验过程中玻璃容器对4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影响以及磷酸根离子对显色的干扰.结果表明:1,2,4氨基萘酚磺酸还原-硅钼蓝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高,适合... 通过加标回收和野外水样测定,对用于淡水可溶性硅测定的4种比色法进行比较,同时研究了实验过程中玻璃容器对4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影响以及磷酸根离子对显色的干扰.结果表明:1,2,4氨基萘酚磺酸还原-硅钼蓝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高,适合常规水样中可溶性硅的测定,最适检测浓度范围为0.05~20mg/L;米吐尔还原-硅钼蓝法和抗坏血酸还原-硅钼蓝法灵敏度高但准确性低;硅钼黄法操作简单但灵敏度低.测定过程所使用的玻璃容器对4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没有影响,磷酸根离子的干扰能被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硅 比色法 1 2 4氨基萘酚磺酸还厉卜硅钼蓝法 玻璃容器 磷酸根离子干扰
下载PDF
生物群落梯度分析方法的由来、发展及广义非相似性模拟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韩博平 李秋华 +1 位作者 徐玉萍 唐鹊辉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2期1-10,共10页
梯度分析是群落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借助于R语言的程序包所提供简捷运算与操作得以广泛应用,但不少文献在对分析结果的解读上仍存在一些错误。这些错误的发生,在深层上缘于对群落性质理解的模糊性。笔者回顾了群落生态学发展中由整体论... 梯度分析是群落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借助于R语言的程序包所提供简捷运算与操作得以广泛应用,但不少文献在对分析结果的解读上仍存在一些错误。这些错误的发生,在深层上缘于对群落性质理解的模糊性。笔者回顾了群落生态学发展中由整体论到个体论的范式转变,说明了梯度分析方法的由来和发展,简述了基于群落组成与群落变化这两类数据的梯度分析在内涵上的差异,并着重介绍了一种正被广泛应用的、全新的梯度分析方法:广义非相似性模拟(Generalized dissimilarity modelling,GDM)。GDM是线性矩阵回归模型的非线性扩展,合理地处理了β-多样性变化的两类非线性,提供了解析β-多样性是如何随环境距离变化的有力工具。通过一个浮游植物集合群落的案例分析,展示了GDM方法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 β-多样性 梯度分析 非线性 GDM Mantel test
下载PDF
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微波法研究及其与反复冻融法的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林罗敏 唐鹊辉 +4 位作者 彭亮 韦桂峰 林叔忠 李湘姣 杨浩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48-1152,共5页
为缩短样品处理时间和提高测定准确度,本文设计和优化了微波处理辅助提取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方法,并比较了反复冻融法和微波法对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提取效率.结果表明:(1)微波法提取叶绿素a的最优处理条件为:高火(额定输出功率800 W... 为缩短样品处理时间和提高测定准确度,本文设计和优化了微波处理辅助提取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方法,并比较了反复冻融法和微波法对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提取效率.结果表明:(1)微波法提取叶绿素a的最优处理条件为:高火(额定输出功率800 W)处理60 s左右.过滤水量为:贫营养型水体为1000 ml以上,中、富营养水体为100~500 ml.(2)反复冻融法在测定贫营养型水体时更稳定,而微波法对中、富营养水样提取率显著高于冻融法,可提高7%~12%,对具胶被及硅质外壳的藻类提取效率极显著高于冻融法,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更小,且提取时间较冻融法缩短一半以上,适用于富营养化水体的应急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法 反复冻融法 提取 浮游植物 叶绿素A
下载PDF
广东省大型水库富营养化现状与水质管理对策 被引量:8
6
作者 储雪丹 唐鹊辉 彭亮 《人民珠江》 2016年第8期77-81,共5页
为了解广东省大型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特征,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分丰水期和枯水期采集了全省33座大型水库水样,测定了水体总磷、总氮和叶绿素浓度等,调查了水库污染来源,分析了水库富营养化状况及发展趋势。结果显示,除新丰江水库和罗... 为了解广东省大型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特征,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分丰水期和枯水期采集了全省33座大型水库水样,测定了水体总磷、总氮和叶绿素浓度等,调查了水库污染来源,分析了水库富营养化状况及发展趋势。结果显示,除新丰江水库和罗坑水库处于贫营养状态外,其他水库均处于中营养或富营养状态;尽管全省水库磷浓度已相对历史调查已有较大的提高,磷仍是全省水库藻类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与2000年相比,全省绝大部分大型水库富营养化程度呈上升趋势,其中跨行政区域的水库富营养化进程最快;禽畜养殖、网箱养殖、农业和林业面源污染以及水土流失是全省水库的主要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水库 富营养化 水质管理 广东省
下载PDF
广州流溪河氮磷浓度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8
7
作者 卓泉龙 林罗敏 +3 位作者 王进 黄小兰 唐鹊辉 韦桂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100-3109,共10页
广州市流溪河横跨北回归线,是典型的热带-亚热带过渡区河流。为了解该河流的营养盐分布特征,设置了20个采样点,于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进行季节性采样,共开展了8次水质监测,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主要营养盐(氮和磷)的季节动态和空间分... 广州市流溪河横跨北回归线,是典型的热带-亚热带过渡区河流。为了解该河流的营养盐分布特征,设置了20个采样点,于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进行季节性采样,共开展了8次水质监测,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主要营养盐(氮和磷)的季节动态和空间分布,并探讨影响营养盐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TN和TP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29~11.88 mg·L^(-1)与0.01~0.59 mg·L^(-1),TN浓度枯水期高于丰水期,总体上受降雨量的调节和河水稀释效应的影响; TP浓度丰水期高于枯水期,总体上受降雨量的调节及外源输入的影响; TN与TP在枯水期具有相似的季节变化特征,而在丰水期季节变化特征差异大;NO_3^--N和TN浓度的空间变化趋势相似,分为三个区段:流溪河水库上游的中值区河段,流溪河水库下游到街口大桥处的低值区河段和街口大桥下游的高值区河段,流溪河上游的两座大型水库对营养盐的滞留是导致其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NH_4^+-N和TP浓度沿流域上游至下游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三级河流氮和磷浓度显著高于一级河流和二级河流,河流氮、磷浓度与土地利用类型显著相关,建筑用地、裸露地和耕地所占比例的扩大会增加水体中TP、NH_4^+-N和NO_3^--N的浓度,而增加林地面积有助于水土保持和减少水体中氮、磷浓度。因此,上游水库的调节和下游城镇地区增加林地面积等方式对改善流溪河水质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季节变化 空间分布 降雨量 土地利用
原文传递
南亚热带城市中小型水库蓝藻种类组成及其群落季节动态 被引量:5
8
作者 陈飞 唐鹊辉 +2 位作者 肖利娟 彭亮 林小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5-601,共7页
南亚热带中小型水库是城市重要的水源地和后备水源地.为了解南亚热带地区中小型水库蓝藻的分布情况,于2011年7月(丰水期)和2012年3月(枯水期)调查了该地区25座中小型水库,分析了水库的蓝藻种类组成与群落季节动态特征.25座水库的总... 南亚热带中小型水库是城市重要的水源地和后备水源地.为了解南亚热带地区中小型水库蓝藻的分布情况,于2011年7月(丰水期)和2012年3月(枯水期)调查了该地区25座中小型水库,分析了水库的蓝藻种类组成与群落季节动态特征.25座水库的总氮(TN)浓度范围为0.51-9.37 mg/L;总磷(TP)浓度范围为0.01-0.72 mg/L,富营养水体占80%.本次调查共检出蓝藻20属,蓝纤维藻、泽丝藻、假鱼腥藻和拟柱孢藻为优势丝状蓝藻,细小平列藻、色球藻、粘球藻和隐杆藻为优势球形蓝藻,其中泽丝藻为绝对优势属.丰水期蓝藻生物量为3.19(±4.87)mg/L,枯水期为0.83(±1.06)mg/L,丝状蓝藻全年占优.多元方差分析(MANOVA)表明蓝藻群落季节差异显著(P〈0.05),方差分析(ANOVA)显示枯水期蓝藻及丝状蓝藻生物量显著低于丰水期(P〈0.05),球形蓝藻生物量季节变化不明显.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丰水期透明度是影响蓝藻生物量的重要原因,枯水期则为TP与pH;冗余分析表明温度、透明度、硝氮与电导率为蓝藻群落季节差异的重要解释变量,其中电导率为丰水期蓝藻分布的重要解释变量;电导率与硝氮为枯水期重要解释变量.整体而言,中小型水库丰水期高温和高营养盐是蓝藻生物量相对较高的主要原因,但由于水体扰动剧烈,导致丝状蓝藻占据优势;温度降低是枯水期蓝藻生物量降低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热带 中小型水库 蓝藻 种类组成 群落动态 季节动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