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inelastic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site response and source parameters in Shanxi region 被引量:27
1
作者 啜永清 苏燕 +1 位作者 贾建喜 黄金刚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9-378,共10页
Based on 310 horizontal-component digital seismograms recorded at 14 seismic stations in Shanxi Digital Seis-mograph Network, the inelastic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in Shanxi region is studied. By the methods of Atkins... Based on 310 horizontal-component digital seismograms recorded at 14 seismic stations in Shanxi Digital Seis-mograph Network, the inelastic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in Shanxi region is studied. By the methods of Atkinson and Moya, the site response of each station and several source parameters are obtained and the inversion results from both method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frequency-dependent inelastic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Q is estimated as Q( f )=323.2 f 0.506. The site responses of 14 seismic stations do not show significant amplification,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ir basement on rock. We also found the dependence of corner frequency on seismic moment, seismic moment on stress drop, source radius on stress dr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地区 Q值 场地响应 震源参数
下载PDF
大同地震序列的尾波Q值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啜永清 张淑亮 +2 位作者 苏燕 王焱 宋美琴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6-72,共7页
利用大同台网1990~2000年的地震记录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大同地震序列尾波Q值随时间的变化,着重分析了尾波Q值在中强地震前的短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分频率的尾波Q值在几次中强地震前都不同程度出现了低值,并与大同震情"窗口"... 利用大同台网1990~2000年的地震记录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大同地震序列尾波Q值随时间的变化,着重分析了尾波Q值在中强地震前的短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分频率的尾波Q值在几次中强地震前都不同程度出现了低值,并与大同震情"窗口"出现同步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尾波Q值 变化特征 大同地区
下载PDF
用初动符号的变化识别前震和震群的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啜永清 王赵丽 +1 位作者 孟雁英 彭美煊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42-255,共14页
作者根据 80年代以来山西遥测地震台网所记录到的 11次 3级以上地震序列的初动资料 ,研究了各个地震序列的初动特征。认识到 ,不同类型的地震序列其震源机制的一致性特征不同。初动矛盾符号比的减小与增大 。
关键词 初动符号 震源机制 前震 震群 地震序列 一致性
下载PDF
大同-阳高地震的余震与华北北部较大地震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啜永清 刘巍 彭美煊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79-386,共8页
对大同-阳高6.1级中强震群余震频度的起伏变化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序列的频度变化与华北北部的较大地震对应较好,频度和强度的特征对未来震中的判断也有一定帮助,可作为监视华北北部地区地震活动的“窗口”
关键词 地震频度 地震窗 余震序列 大同-阳高地震 地震
下载PDF
山西煤矿瓦斯爆炸与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啜永清 赵文星 +5 位作者 庞云峰 吴东 张淑亮 范雪芳 白晓琴 李冬梅 《山西地震》 2003年第4期6-13,共8页
根据收集到的山西省部分煤矿1997年至2002年9月的瓦斯记录资料及山西省地震活动性和前兆观测的资料,对山西2001年11月一系列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与2001年11月14日新疆、青海交界发生的昆仑山口西8.1级大地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从... 根据收集到的山西省部分煤矿1997年至2002年9月的瓦斯记录资料及山西省地震活动性和前兆观测的资料,对山西2001年11月一系列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与2001年11月14日新疆、青海交界发生的昆仑山口西8.1级大地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从现有资料分析,瓦斯爆炸与昆仑山口西8.1级大地震以及近年来山西及附近地区的中强地震不存在旬或月尺度的相关关系,但可能存在震前与震后几小时和几天尺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煤矿 瓦斯爆炸 地震
下载PDF
山西大同盆地震源机制解矛盾符号比及波速比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啜永清 宋美琴 《山西地震》 2002年第2期1-3,13,共4页
选用山西地区 1990年至 2 0 0 1年 12 a的地震资料 ,采用格点尝试法、和达法分别计算了山西大同盆地震源机制解的各有关参数及平均波速比 ,探讨了该区震源机制解各参数及平均波速比在中强震前后的变化规律 ,得出山西大同盆地震源机制解... 选用山西地区 1990年至 2 0 0 1年 12 a的地震资料 ,采用格点尝试法、和达法分别计算了山西大同盆地震源机制解的各有关参数及平均波速比 ,探讨了该区震源机制解各参数及平均波速比在中强震前后的变化规律 ,得出山西大同盆地震源机制解矛盾符号比及波速比在主压应力 P轴取向稳定的条件下同步降低的负异常 ,与该区中强地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地震源机制解 矛盾符号比 波速比 大同盆地 地壳应力场
下载PDF
大同-阳高地震的余震窗口 被引量:9
7
作者 啜永清 《山西地震》 1995年第1期20-24,共5页
对大同-阳高6.1级中强震群余震序列频度的起伏变化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序列的频度变化是汾渭地震带37°以北地区地震活动的“窗口”。其预报能力R值评分为0.63。
关键词 地震频率 地震窗 余震 大同-阳高地区 地震
下载PDF
1989年以来山西地震活动的新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啜永清 孟雁英 《山西地震》 1999年第2期4-7,共4页
从时间、空间和地震类型方面将山西境内有台网记录以来的地震和1989年以来的地震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分析,得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和认识。应用“八五”攻关推出的多种方法对山西省地震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太原盆地。
关键词 地震活动特征 地震活动趋势 山西 太原盆地
下载PDF
晋冀内蒙交界区的地震活动及强化监测区预测 被引量:1
9
作者 啜永清 徐洁 焦改香 《山西地震》 1999年第3期70-77,共8页
利用历史地震资料和有台网以来的地震目录对晋冀内蒙交界区的地震活动图象进行了多种方法的分析研究。认为,研究区内的地震活动性异常大多集中在河套断陷带的西部和山西断陷带的北部,得出晋冀内蒙交界区的地震强化监测区应在河套断陷... 利用历史地震资料和有台网以来的地震目录对晋冀内蒙交界区的地震活动图象进行了多种方法的分析研究。认为,研究区内的地震活动性异常大多集中在河套断陷带的西部和山西断陷带的北部,得出晋冀内蒙交界区的地震强化监测区应在河套断陷带的西部和山西断陷带的北部。最危险的地区可能是大同盆地的南部—忻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冀蒙地区 地震活动性 地震危险区 地震预测
下载PDF
大同—阳高地震的余震窗口特征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啜永清 《山西地震》 1999年第3期25-30,共6页
对大同—阳高6.1级中强震群余震窗口的特征及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大同—阳高老震区在地震构造上位于华北北部的敏感部位,其序列频度的起伏变化与华北北部的较大地震对应较好,且频度和强度的特征对未来震中的判断也有一定帮助,其... 对大同—阳高6.1级中强震群余震窗口的特征及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大同—阳高老震区在地震构造上位于华北北部的敏感部位,其序列频度的起伏变化与华北北部的较大地震对应较好,且频度和强度的特征对未来震中的判断也有一定帮助,其可作为监视华北北部地区地震活动的“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频度 地震窗 余震序列 地震 震群
下载PDF
山西断陷带北中部介质Q值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啜永清 赵新平 《山西地震》 1992年第3期58-60,共3页
根据介质Q值理论,通过小震记录中地震直达波P波测定了山西断陷带北中部的介质Q值。从定襄、代县、灵丘、大同台的小震目录中精选出92个记录波形好的地震样本进行了Q值测定,弄清了山西断陷带北中部的介质Q值分布情况,得出了Q值相对较高... 根据介质Q值理论,通过小震记录中地震直达波P波测定了山西断陷带北中部的介质Q值。从定襄、代县、灵丘、大同台的小震目录中精选出92个记录波形好的地震样本进行了Q值测定,弄清了山西断陷带北中部的介质Q值分布情况,得出了Q值相对较高的区和点,这为未来山西中强地震的预报提供了一个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Q值 山西 北中部
下载PDF
用限幅时间测定1989年大同—阳高地震震级 被引量:1
12
作者 啜永清 《山西地震》 1992年第4期16-20,共5页
叙述了在大同—阳高地震现场工作中用限幅时间测定震级的方法。认为此法能较好地解决用振动持续时间无法解决的多个限幅地震波形叠加的震级测定问题。提出这对于只有微震仪的单台或多台测定较密集的较强地震序列震级是一种快速、方便、... 叙述了在大同—阳高地震现场工作中用限幅时间测定震级的方法。认为此法能较好地解决用振动持续时间无法解决的多个限幅地震波形叠加的震级测定问题。提出这对于只有微震仪的单台或多台测定较密集的较强地震序列震级是一种快速、方便、实用的方法,对于扩大微震仪的震级量程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幅时间 地震 震级 大同-阳高
下载PDF
1991年大同—阳高5.8级地震的序列 被引量:1
13
作者 啜永清 《山西地震》 1991年第3期13-17,共5页
对1991年3月大同—阳高5.8级地震的震源特点、序列特征及震前序列活动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这次5.8级地震是1989年大同—阳高地震的晚期强余震、地震子序列为主余震型序列的结论。从1989年以来大同老震区的弱震活动分析表明,其弱震的几... 对1991年3月大同—阳高5.8级地震的震源特点、序列特征及震前序列活动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这次5.8级地震是1989年大同—阳高地震的晚期强余震、地震子序列为主余震型序列的结论。从1989年以来大同老震区的弱震活动分析表明,其弱震的几个起伏是大同及其周围应力场加强的信号,可作为今后地震监测预报的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大同-阳高 1991年 地震
下载PDF
地震活动因子预测方法在华北地区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啜永清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0-76,共7页
为探索地震活动性前兆异常图像在 1年尺度上的时空演化特征 ,应用地震活动因子预测方法 ,对华北地区进行了全时空扫描分析 ,筛选出对应效果较好的 4个因子进行了全程统计。结果表明 ,震前 1年左右扫描区域内异常小区由多到少到发震的现... 为探索地震活动性前兆异常图像在 1年尺度上的时空演化特征 ,应用地震活动因子预测方法 ,对华北地区进行了全时空扫描分析 ,筛选出对应效果较好的 4个因子进行了全程统计。结果表明 ,震前 1年左右扫描区域内异常小区由多到少到发震的现象 ,以及发震构造单元的异常小区所占比例较高的现象。归纳出根据异常小区数从多 -少 -发震的时间预测方法和根据构造单元的异常小区高比值的地点预测方法 ,它是利用地震活动因子进行预测的更易于识别的时空异常特征指标 ,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 预测因子 时空扫描 华北地区 地震前兆异常 R值评分
下载PDF
大同—阳高地震现场震级计算方法
15
作者 啜永清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0-35,共6页
本文着重论述在大同—阳高地震现场工作中用限幅时间测定震级的方法及对此方法的数据对比检验。通过在大同地震现场实际应用后认为:此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用振动持续时间无法解决的多个限幅地震波形叠加的震级测定问题。对于只有微震仪... 本文着重论述在大同—阳高地震现场工作中用限幅时间测定震级的方法及对此方法的数据对比检验。通过在大同地震现场实际应用后认为:此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用振动持续时间无法解决的多个限幅地震波形叠加的震级测定问题。对于只有微震仪的单台(或多台)测定较密集的较强地震序列震级是一种快速方便、实用的方法。对于扩大微震仪的震级量程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震级 计算法 大同-阳高
下载PDF
利用P波和S波的初动和振幅比计算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被引量:97
16
作者 刘杰 郑斯华 +1 位作者 康英 啜永清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9-26,共8页
应用Snoke最新发展的利用P波、SV波、SH波的初动和振幅比联合计算地震震源机制解的程序,使用一些省地震局数字台网得到的数字波形资料,尝试计算了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与原来仅用P波初动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 应用Snoke最新发展的利用P波、SV波、SH波的初动和振幅比联合计算地震震源机制解的程序,使用一些省地震局数字台网得到的数字波形资料,尝试计算了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与原来仅用P波初动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该方法为数字地震资料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 P波 SV波 SH波 初动 振幅比
下载PDF
对1989年以来华北北部6级左右地震前山西测震及前兆异常的总结
17
作者 啜永清 白晓勤 《山西地震》 1999年第1期 6-10,共5页
从山西测震,前兆资料入手,在核实异常的基础上,总结了1989年以来华北北部4次6级左右地震前的异常,对各次地震前测震和前兆的异常类型,形态,空间分布等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这些观测项目的映时震能力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地震前兆 映震能力 前兆异常
下载PDF
用现今小震推断洪洞、临汾两次历史大震的震源断层 被引量:18
18
作者 胡新亮 刁桂苓 +8 位作者 高景春 张四昌 啜永清 段跃荣 赵英萍 刘胜国 朱振兴 张彦清 秦清娟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6-85,共10页
山西临汾地区是一个历史强震多发区 ,130 3年和 16 95年发生了洪洞 (M =8)和临汾(M =7 )两次特大地震。这两次地震所在区域至今仍有持续不断的小地震活动 ,具有明显的大震区地震长期活动特征。我们对临汾无线传输地震台网记录的 1987~... 山西临汾地区是一个历史强震多发区 ,130 3年和 16 95年发生了洪洞 (M =8)和临汾(M =7 )两次特大地震。这两次地震所在区域至今仍有持续不断的小地震活动 ,具有明显的大震区地震长期活动特征。我们对临汾无线传输地震台网记录的 1987~ 1999年期间发生的16 70次中、小地震重新进行了震源定位。根据对这些地震震源位置三维空间分布特征和震源机制解的分析 ,认为洪洞地震的震源断层应是长 80km ,埋深 5~ 2 6km的NNE走向、高倾角的右旋走滑型断层 ,而临汾地震的震源断层是长 70km ,埋深 5~ 2 2km的NWW走向、高倾角的左旋走滑型断层。这与洪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断层 洪洞地震 临汾地震 小地震 应力场 构造环境
下载PDF
山西中南部地区地壳深部地球物理场异常与地震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明清 祝治平 +7 位作者 方盛明 刘明军 张建狮 虎喜凤 杨清 刘敏 啜永清 景呈国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05-312,共8页
对山西中南部地区的地壳结构、地球物理场异常和地震活动性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发现:临汾北部和太原南部的灵石、介休一带,仍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深部构造背景。
关键词 山西 地壳结构 地球物理场 地震活动性 地震
下载PDF
鄂尔多斯地块地壳内S波衰减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红桂 啜永清 +1 位作者 陈书清 金春华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8-497,共10页
采用分布于鄂尔多斯地块及其周缘的32个地震台站记录到的19次地震事件共487条数字化波形记录,利用遗传算法反演得到了整个鄂尔多斯地块地壳内S波的三段几何扩散参数、S波非弹性衰减Q值随频率变化的关系式、32个台站的场地响应以及19次... 采用分布于鄂尔多斯地块及其周缘的32个地震台站记录到的19次地震事件共487条数字化波形记录,利用遗传算法反演得到了整个鄂尔多斯地块地壳内S波的三段几何扩散参数、S波非弹性衰减Q值随频率变化的关系式、32个台站的场地响应以及19次地震的震源参数.计算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地块地壳内S波非弹性衰减在1Hz处的Q值比地质构造活跃地区的结果要大得多.32个地震台站的场地响应在高频部分除个别台站外基本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放大效应,但在低频区间部分台站之间有一定的差异.19次地震事件的地震矩对数值与震级ML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地块 几何扩散 非弹性衰减 遗传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