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启动系统的海上风电并网技术
1
作者 王亮 刘亚南 +4 位作者 柳强 喻建 杨春 曹佳伟 吴熙 《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 2024年第2期134-140,共7页
针对目前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存在并网周期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启动的风机并网方法,并基于该方法开发了一套风机并网调试自启动装置。该装置可以安装在海上升压站平台上,在大电网电源送达海上升压站前,通过海缆为风机提供稳定电源,在此... 针对目前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存在并网周期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启动的风机并网方法,并基于该方法开发了一套风机并网调试自启动装置。该装置可以安装在海上升压站平台上,在大电网电源送达海上升压站前,通过海缆为风机提供稳定电源,在此期间提前完成风机各项调试与并网工作。待正式电源送达海上升压站后,风机直接并网,大幅缩短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工期,帮助风机提前并网发电,创造可观的经济价值,并能够加速清洁能源并网,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能源环境战略目标实现。目前,该技术已在江苏如东多个海上风电场落地应用,现场试验数据验证了研制系统和所提方法的先进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建设 海上风电 自启动系统 风机并网 系统稳定性
下载PDF
10 kV电缆熔融接头运行状态下的电-热-力耦合仿真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亚南 丁然 +5 位作者 喻建 杨春 田正兵 梁栋 张宝磊 吴亚东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3-99,共7页
电缆熔融接头相较于传统电缆接头无需应力锥、无活动界面的优点在新电缆投运项目以及旧电缆改造维修项目中更有前景,为了对熔融接头在电网运行中的性能进行评估,通过对熔融接头在电网运行下的电-热-力耦合仿真,改变熔融接头、运行电流... 电缆熔融接头相较于传统电缆接头无需应力锥、无活动界面的优点在新电缆投运项目以及旧电缆改造维修项目中更有前景,为了对熔融接头在电网运行中的性能进行评估,通过对熔融接头在电网运行下的电-热-力耦合仿真,改变熔融接头、运行电流有效值、考虑短时过载以及绝缘层的材料参数等,研究电缆接头的应力分布和温度分布。结果表明:当电缆熔融接头新、旧绝缘层的材料参数差异增大时会使旧绝缘层与新绝缘层的界面处应力分布不均匀;运行电流有效值的增加则既会提高熔融接头整体温度,又会提高绝缘层应力;短时过载运行1 h的径向应力约为稳态运行时的4倍,轴向应力约为稳态运行时的3倍,线芯温度高出约80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仿真 界面应力 熔融接头 多物理场耦合
下载PDF
林业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保护问题及对策探究
3
作者 喻建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6期34-36,共3页
野生动植物是珍贵的自然资源,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文旨在深入探讨提升林业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效果的对策。该文通过论述林业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必要性,彰显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紧迫性。在解决问题的对策方面... 野生动植物是珍贵的自然资源,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文旨在深入探讨提升林业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效果的对策。该文通过论述林业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必要性,彰显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紧迫性。在解决问题的对策方面,该文提出了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教育宣传力度、健全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增加林业保护区资金投入等具体举措,旨在全面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实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该研究可为林业保护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保护区 野生动植物 多样性 栖息地
下载PDF
瓦斯抽采钻孔割缝注浆堵漏防渗效果实验研究
4
作者 张小东 白云 +8 位作者 袁修竹 冯友祺 雷军 徐强 曹塘根 王登科 卫彦昭 李超 喻建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155-159,共5页
为解决瓦斯抽采钻孔密封质量不佳问题,通过工业CT扫描观察钻孔内部封孔效果,划分钻孔漏气形式,建立钻孔漏气模型,并提出割缝注浆新型封孔方法。通过对不同割缝数量注浆试样的渗透率及单轴抗压强度研究,确定了最佳割缝数量。实验结果表明... 为解决瓦斯抽采钻孔密封质量不佳问题,通过工业CT扫描观察钻孔内部封孔效果,划分钻孔漏气形式,建立钻孔漏气模型,并提出割缝注浆新型封孔方法。通过对不同割缝数量注浆试样的渗透率及单轴抗压强度研究,确定了最佳割缝数量。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割缝数量的增加,注浆后试样的渗透率在缓慢减小,而抗压强度呈下降趋势;综合考虑,合理割缝数量为2条。采用新型割缝注浆封孔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瓦斯抽采钻孔封孔段的良好密封性,提高煤矿井下瓦斯抽采效率,保障煤矿安全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钻孔封孔 漏气模型 割缝注浆 工业CT扫描 渗透率
原文传递
压汞—恒速压汞在致密储层微观孔喉结构定量表征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合水地区长7储层为例 被引量:60
5
作者 喻建 马捷 +3 位作者 路俊刚 曹琰 冯胜斌 李卫成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89-795,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合水地区是典型的致密油气富集区,储层物性差,微观孔喉结构特征复杂,孔喉结构对油气的富集和后期开采有较大影响。利用压汞—恒速压汞法探讨华池—合水地区延长组长7致密砂岩储层纳米孔喉定量表征及孔喉体系中流体渗... 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合水地区是典型的致密油气富集区,储层物性差,微观孔喉结构特征复杂,孔喉结构对油气的富集和后期开采有较大影响。利用压汞—恒速压汞法探讨华池—合水地区延长组长7致密砂岩储层纳米孔喉定量表征及孔喉体系中流体渗流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储层排替压力较高,平均喉道半径较小,孔喉体积比及孔喉比较大,渗流能力差;不同物性岩样的孔隙半径分布范围一致,喉道分布差异明显,进汞饱和度随孔隙个数的增多而增大;SHg—ΔSHg/ΔPc曲线能较好地反映进汞速率及孔喉结构,致密储层中纳米级孔喉发育,且对储层储集及渗流能力有较大的贡献;流体在注入过程中,首先进入孔隙主控区,紧接着进入孔喉共控区,最后进入喉道主控区;恒速压汞在研究致密储层孔喉结构时不能反映纳米孔喉特征,评价物性较好的储层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微观孔喉结构 定量表征 压汞 恒速压汞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隐蔽性油气藏成藏规律 被引量:52
6
作者 喻建 宋江海 向惠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35-37,共3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隐蔽性油气藏包括两种类型 :三叠系延长组三角洲油藏和侏罗系延安组古地貌油藏。三角洲生、储、盖成油地质格架是形成第一种类型油藏的有利地质条件 ,半深湖相暗色泥岩为伸入到生油区的三角洲沉积体提供了油源 ,三角...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隐蔽性油气藏包括两种类型 :三叠系延长组三角洲油藏和侏罗系延安组古地貌油藏。三角洲生、储、盖成油地质格架是形成第一种类型油藏的有利地质条件 ,半深湖相暗色泥岩为伸入到生油区的三角洲沉积体提供了油源 ,三角洲河道、河口坝砂体是油气聚集的重要场所 ,储油砂体上倾方向岩性变致密成为遮挡 ;第二种类型油藏形成主要受控前侏罗系古地貌形态 ,深切延长组的古河谷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 ,古地形高部位是油气运移的指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性油气藏 中生界 古地貌 鄂尔多斯盆地 侏罗系 三角洲 油气运移 油藏 砂体 成藏规律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湖侵期沉积特征 被引量:63
7
作者 喻建 杨亚娟 杜金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1-187,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沉积阶段经历了长9段沉积期、长7段沉积期、长4+5段沉积期3次主要湖侵期。运用钻井、测井等资料,综合分析了湖侵期储集砂体的沉积相类型、沉积演化规律,认为在湖盆西侧储集砂体主要为半深湖—深湖相浊积砂,...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沉积阶段经历了长9段沉积期、长7段沉积期、长4+5段沉积期3次主要湖侵期。运用钻井、测井等资料,综合分析了湖侵期储集砂体的沉积相类型、沉积演化规律,认为在湖盆西侧储集砂体主要为半深湖—深湖相浊积砂,东侧主要为深水型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各湖侵期砂体展布特征具有差异性,长9段砂体规模大,分布范围广,单层砂体厚;长7段三角洲砂体规模较小,浊积砂体发育,局部地区具有叠合连片特征;长4+5段盆地东北三角洲砂体延伸较远,横向连片性好,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单层厚度薄,纵向多层叠加。研究还表明,湖侵期发育优质烃源岩,砂体具有较好的储集空间,生储配置关系好,易形成原生油藏,是下一步勘探的目标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晚三叠世 延长组 湖侵期 砂体展布特征 浊积砂体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油田成藏地质特征及油藏类型 被引量:69
8
作者 喻建 韩永林 凌升阶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1年第4期13-19,共7页
从沉积相、烃源岩及储层等方面总结了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低渗透油藏30多年来地质勘探所取得的成果与认识,分析了延长组低渗透油藏的分布规律,归纳了目前延长组所发现的油藏类型,分析了其形成的背景及其受控因素。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三叠系 延长组 沉积体系 烃源岩 储层 油藏类型 地质特征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安塞地区延长组长10储层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喻建 张严 +3 位作者 赵会涛 杨孝 侯英东 罗顺社 《地质与资源》 CAS 2019年第4期364-371,共8页
利用岩心资料、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压汞资料、扫描电镜、X衍射及核磁共振等资料,对志靖-安塞地区长10储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志靖-安塞地区长10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砂岩、岩屑质长石砂岩,孔隙类型以粒间孔、长石溶孔以及浊沸石溶孔为主... 利用岩心资料、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压汞资料、扫描电镜、X衍射及核磁共振等资料,对志靖-安塞地区长10储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志靖-安塞地区长10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砂岩、岩屑质长石砂岩,孔隙类型以粒间孔、长石溶孔以及浊沸石溶孔为主,物性较好,孔隙度、渗透率分别为11.4%、2.35mD,但非均质性较强.通过对东西部物性差异性形成机理进行研究,认为区内东部地区储层物性优于西部地区,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具有良好的物质基础以及来自长9烃源岩更多的酸性物质,促使其溶蚀空隙更为发育造成的.志靖-安塞地区可划分为4类储层,其中Ⅰ、Ⅱ类储层主要发育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少见或不发育,Ⅲ类储层分布面积广,但物性较差,Ⅳ类储层大部分为非有效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评价 延长组 长10储层 志靖-安塞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SOX1对甲状腺癌SW579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与Wnt通路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喻建 牟文辉 +1 位作者 向英豪 王波涌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17期2565-2570,共6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SW579细胞中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1(SOX1)表达及其抑制细胞增殖、侵袭的机制,并分析其与Wnt信号通路的作用关系。方法体外培养正常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甲状腺癌SW579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SW579细胞中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1(SOX1)表达及其抑制细胞增殖、侵袭的机制,并分析其与Wnt信号通路的作用关系。方法体外培养正常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甲状腺癌SW579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SOX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的SW579细胞);阴性转染组(SOX1阴性对照质粒的SW579细胞);SOX1过表达组(含有SOX1过表达载体重组质粒的SW579细胞);Wnt激活剂组(Wnt通路激活剂的SW579细胞);联合组(SOX1重组质粒转染后加入Wnt通路激活剂的SW579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Hoechst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WB法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及其磷酸化蛋白(p-GSK-3β)、细胞周期相关蛋白1(CyclinD1)、c-Myc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细胞比较,甲状腺癌SW579细胞中SOX1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阴性转染组、联合组比较,SOX1过表达组SW579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5),而Wnt激活剂组显著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阴性转染组、联合组比较,SOX1过表达组SW579细胞迁移及侵袭数量、β-catenin、p-GSK-3β、CyclinD1、c-Myc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Wnt激活剂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SOX1可通过调控Wnt通路进而抑制甲状腺癌SW579细胞增殖及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WNT通路 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1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下载PDF
微小RNA-429过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喻建 牟文辉 +1 位作者 向英豪 王波涌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429(miR-429)过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并分析其与Wnt信号通路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手术治疗的76例乳腺癌患者,切除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作为乳腺癌组与癌旁组,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 目的探讨微小RNA-429(miR-429)过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并分析其与Wnt信号通路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手术治疗的76例乳腺癌患者,切除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作为乳腺癌组与癌旁组,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2组miR-429表达水平。体外培养乳腺癌细胞株MCF-7,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 2000介导的方法转染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转染组以及miR-429 mimics组,倒置荧光显微镜下检测转染效率,qRT-PCR法检测3组细胞中miR-429表达水平;MTT法及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ki67、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细胞核β-链蛋白(β-catenin)及Wn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癌旁组相比,乳腺癌组组织中miR-429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转染组相比,miR-429 mimics组的miR-429表达水平、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细胞克隆形成率、细胞侵袭数量及ki67、MMP-2、MMP-9、Wnt、GSK-3β、β-Catenin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429过表达可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及侵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Wn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miR-429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WNT通路
下载PDF
VEGF-C、CXCR4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与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喻建 曹军 《医学新知》 CAS 2008年第6期342-343,345,共3页
目的探讨VEGF-C、CXCR4在人胰腺癌转移和浸润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47例胰腺癌病例,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测定VEGF-C、CXCR4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转移、浸润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VEGF-C、CXCR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 目的探讨VEGF-C、CXCR4在人胰腺癌转移和浸润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47例胰腺癌病例,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测定VEGF-C、CXCR4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转移、浸润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VEGF-C、CXCR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8.1%(32/47)和76.6%(36/47),主要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VEGF-C、CXCR4的表达强弱在不同性别患者间无区别(P>0.05),VEGF-C、CXCR4的表达强弱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亦无明显关系(P<0.05)。在胰腺癌发生浸润的标本中VEGF-C、CXCR4表达强度明显增强(P<0.05),在胰腺癌发生转移标本中VEGF-C、CXCR4表达强度明显增强(P<0.01)。结论VEGF-C、CXCR4可能参与了胰腺癌的转移和浸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C CXCR4 胰腺癌 转移 浸润
下载PDF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安全措施 被引量:2
13
作者 喻建 余理波 张强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8年第13期219-219,共1页
自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各行各业电力系统的运行都逐渐趋向于信息技术的操控。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各方面电力保护系统也在不断完善,比如继电保护装置的智能化改变便是信息技术在电力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的表现。所... 自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各行各业电力系统的运行都逐渐趋向于信息技术的操控。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各方面电力保护系统也在不断完善,比如继电保护装置的智能化改变便是信息技术在电力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的表现。所谓的继电保护系统,也就是一个随时跟进系统故障情况的检测装置,进而有效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同时,继电保护系统也是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装置之一。那么,本文便针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二次安全措施规范化建设等问题做出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继电保护 二次安全措施 规范化 管理策略
下载PDF
继电保护二次回路隐患排查及防范 被引量:2
14
作者 喻建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9年第2期221-221,共1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电保护装置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隐患排查和防范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继电...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电保护装置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隐患排查和防范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继电保护二次回路隐患排查的重要性,以及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检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可行的继电保护二次回路隐患排查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电保护 二次回路 隐患排查 防范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8^1段低渗油藏成藏过程 被引量:101
15
作者 罗晓容 张刘平 +4 位作者 杨华 付金华 喻建 杨飏 武明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70-778,837,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81段低渗储层油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通过对长81段低渗储层成岩过程、沥青赋存状态的细致观察,分析了古流体的活动特征,总结出西峰油田长81段储层经历了多期成岩过程,其间至少发生了3期油充注。在前人及...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81段低渗储层油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通过对长81段低渗储层成岩过程、沥青赋存状态的细致观察,分析了古流体的活动特征,总结出西峰油田长81段储层经历了多期成岩过程,其间至少发生了3期油充注。在前人及作者先前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西峰油田低渗储层的特征,结合对各种可能的油气成藏模式的动力学条件分析,提出研究区较为可信的成藏模式:在侏罗纪晚期,储层孔渗性良好,长73段优质烃源岩生成的油气进入长81段输导体系,在浮力作用下发生侧向运移,并第一次成藏;以后随盆地发生翘倾构造活动,已聚集的油发生散失,而持续的压实、胶结等成岩作用使得储层变为低渗;早白垩世以来的油气运聚成藏过程中,油气利用先前与油长期接触而具亲油性的残留路径网络,沿优势输导通道侧向运移、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过程 输导体系 成藏模式 低渗油藏 西峰油田 陇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勘探开发新进展及规模富集可开发主控因素 被引量:118
16
作者 付金华 喻建 +5 位作者 徐黎明 牛小兵 冯胜斌 王秀娟 尤源 李涛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9,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中与烃源岩互层或紧邻的致密砂岩储层地面空气渗透率小于0.3mD,赋存于该致密砂岩储层中的石油资源是典型的致密油。截至2014年,探明了中国第一个亿吨级大型致密油田——新安边油田,建成了3个致密油藏水平井...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中与烃源岩互层或紧邻的致密砂岩储层地面空气渗透率小于0.3mD,赋存于该致密砂岩储层中的石油资源是典型的致密油。截至2014年,探明了中国第一个亿吨级大型致密油田——新安边油田,建成了3个致密油藏水平井技术示范区和3个规模开发试验区。研究认为,优质烃源岩广覆式分布、细粒级砂体大面积展布、储层2~8μm的小孔隙极发育、充注成藏动力强等有利的成藏条件及四者间的有效组合是形成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规模富集的关键;长7致密砂岩储层工程品质好、原油油质好且溶解气含量高、油层中性—弱亲水润湿性,有利于致密油的采出;盆地致密油勘探潜力巨大,初步评价长7致密油资源量达20×108t,是油田可持续稳产的重要资源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7油层组 致密油 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规模富集 可开发 主控因素
下载PDF
河套盆地临河坳陷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44
17
作者 付锁堂 付金华 +5 位作者 喻建 姚泾利 张才利 马占荣 杨亚娟 张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49-762,共14页
河套盆地历经40余年勘探,近期获得重大突破,松5井在古近系临河组试油获得62.6m3/d工业油流。通过临河坳陷石油地质特征综合研究认为:狼山断裂、杭五断裂、黄河断裂控制了坳陷沉积演化与生烃中心,该坳陷经历了早白垩世拗陷期、新生代断陷... 河套盆地历经40余年勘探,近期获得重大突破,松5井在古近系临河组试油获得62.6m3/d工业油流。通过临河坳陷石油地质特征综合研究认为:狼山断裂、杭五断裂、黄河断裂控制了坳陷沉积演化与生烃中心,该坳陷经历了早白垩世拗陷期、新生代断陷期2个沉积演化阶段。发育白垩系固阳组、古近系临河组2套咸水湖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以Ⅱ1型及Ⅰ型为主,生烃潜力大,因埋深变化大,低成熟到高、过成熟阶段均有分布。主要发育固阳组、临河组碎屑岩储集层,埋深小于5 000 m的储集层物性较好,在吉西凸起带基岩风化裂隙也有一定的储集能力。勘探发现断块型、断背斜型、基岩裂缝型油藏,为低成熟—成熟原油,来自固阳组及临河组生油岩。研究表明临河坳陷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大,固阳组及临河组是主要勘探目的层,杭五断裂带、吉西凸起带、北部深凹陷区是有利勘探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盆地 临河坳陷 石油地质特征 白垩系固阳组 古近系临河组 烃源岩 储集层 杭五断裂
下载PDF
西峰油田成藏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133
18
作者 付金华 罗安湘 +1 位作者 喻建 毛明陆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29,共5页
西峰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 ,是近两年来发现的一个亿吨级大油田。主力油层为三叠系上统延长组长 8段 ,迄今共新增三级储量 2 195 6× 10 8t。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主要发育一套内陆湖盆沉积的碎屑岩 ,厚度为 5 0 0~ 12 ... 西峰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 ,是近两年来发现的一个亿吨级大油田。主力油层为三叠系上统延长组长 8段 ,迄今共新增三级储量 2 195 6× 10 8t。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主要发育一套内陆湖盆沉积的碎屑岩 ,厚度为 5 0 0~ 12 0 0m ,自上而下可划分为 10个油层段 (长 1至长 10段 )。其中 ,以长 6为重点的石油勘探在陕北地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探明了安塞、靖安、吴旗、绥靖4个大油田。而西峰油田是盆地在长 8油层段中发现的第一个亿吨级大油田。该区成藏地质条件优越 ,长 7深湖相泥岩形成了丰富的油源 ,来自盆地西南方向物源所沉积的河流、三角洲砂体 ,提供了大面积储集体。在盆地区域平缓的构造背景下 ,发育了大型岩性圈闭 ,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初步评价推测 ,长 8在该区近期可形成 ( 2~ 3 )×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峰油田 延长组 沉积相 储层 地质特征 勘探方向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油田油气勘探历程与启示 被引量:38
19
作者 张才利 刘新社 +3 位作者 杨亚娟 喻建 韩天佑 张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3-263,共11页
在系统总结梳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成藏地质理论和勘探成果的基础上,将鄂尔多斯盆地勘探历程划分为盆地及周边构造油气勘探阶段(1907—1969年),侏罗系古地貌石油勘探阶段(1970—1979年),三叠系三角洲和奥陶系岩溶古地貌油气勘探阶段(1980... 在系统总结梳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成藏地质理论和勘探成果的基础上,将鄂尔多斯盆地勘探历程划分为盆地及周边构造油气勘探阶段(1907—1969年),侏罗系古地貌石油勘探阶段(1970—1979年),三叠系三角洲和奥陶系岩溶古地貌油气勘探阶段(1980—1999年),大型岩性油气藏油气勘探阶段(2000—2012年),致密油气和非常规油气勘探阶段(2013年至今)。在50余年的勘探实践中,形成了多项地质理论,如侏罗系古地貌油藏群成藏理论、内陆坳陷湖盆大型三角洲成藏理论、陆相淡水湖盆页岩油成藏理论、致密砂岩气成藏理论、岩溶古地貌天然气成藏理论和盆地东部多层系成藏理论,推动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的持续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庆油田 勘探历程 成藏理论 勘探启示 构造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致密油气 非常规油气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段致密油成藏机理 被引量:29
20
作者 张忠义 陈世加 +6 位作者 杨华 付金华 姚泾利 喻建 杨智 张文正 邓秀芹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0-599,共10页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致密油成藏机理和分布特征,对长7段致密储集层沉积环境、岩石学特征、孔喉结构特征、运聚动力和成藏过程等进行系统分析。长7段致密油储集层主要为半深湖一深湖相砂质碎屑流沉积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致密油成藏机理和分布特征,对长7段致密储集层沉积环境、岩石学特征、孔喉结构特征、运聚动力和成藏过程等进行系统分析。长7段致密油储集层主要为半深湖一深湖相砂质碎屑流沉积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场发射扫描电镜、CT扫描等高分辨率显微技术研究表明,致密油储集层物性差,发育微一纳米级孔喉,以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管束状和条带状孔隙是有利的储集空间。致密油储集层生烃和成藏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长7段优质烃源岩生烃增压动力强,成藏阶段储集层含油饱和度逾50%,随着动力的持续增加油气开始富集,含油饱和度可超70%。长7段致密油源储共生,烃类在高压驱动下,沿着相互叠置的相对高渗砂体、网状裂缝等输导体系运移,形成大面积连续或准连续分布的油气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三叠系长7段 致密油 成藏机理 运聚动力 源储配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