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架颗粒组成对散粒土管涌规律影响的试验研究
1
作者 梁越 喻金桃 +3 位作者 张强 许彬 张宏杰 龚胜勇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69,共7页
利用改进的渗透装置试验研究了细颗粒(0.075~1 mm)含量相同时骨架颗粒组成含量不同对散粒土的管涌发生临界条件以及颗粒侵蚀流失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颗粒级配的试样在管涌发生前,水力梯度与渗流速度呈线性关系,基本符合达西定律;... 利用改进的渗透装置试验研究了细颗粒(0.075~1 mm)含量相同时骨架颗粒组成含量不同对散粒土的管涌发生临界条件以及颗粒侵蚀流失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颗粒级配的试样在管涌发生前,水力梯度与渗流速度呈线性关系,基本符合达西定律;骨架颗粒1~2、2~3、3~5 mm 3个粒径段对管涌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其中1~2 mm粒径段颗粒对管涌孔隙的堵塞作用强于另外两个粒径段颗粒;对于不同级配的骨架颗粒,其不均匀系数越大,试样的下限临界水力梯度值就越大,细颗粒越不易起动,发生管涌的时间越晚,而不同级配的骨架颗粒对试样的上限临界水力梯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粒土 管涌 颗粒级配 临界水力梯度 累积涌砂量
下载PDF
间断级配散粒土侵蚀过程及强度演变机理研究
2
作者 梁越 龚胜勇 +3 位作者 杨咏梅 许彬 张斌 喻金桃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2-639,共8页
旨在探究相同应力条件下不同密实度间断级配散粒土管涌侵蚀机理及其侵蚀后强度变化特性,制备干密度为1.80,1.84,1.88 g/cm^(3)的3种土体试样,通过管涌三轴试验深入地探讨了干密度对其破坏临界水力梯度、累计涌砂量、体积变化量及侵蚀后... 旨在探究相同应力条件下不同密实度间断级配散粒土管涌侵蚀机理及其侵蚀后强度变化特性,制备干密度为1.80,1.84,1.88 g/cm^(3)的3种土体试样,通过管涌三轴试验深入地探讨了干密度对其破坏临界水力梯度、累计涌砂量、体积变化量及侵蚀后强度变化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试样破坏临界水力梯度随其干密度增大而增大,且利用Terzaghi公式(F1)、毛昶熙公式(F2)及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公式(F3)对其渗流临界水力梯度进行分析,发现在该应力环境下各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均较接近(优劣度为F2>F3>F1)。试样累计涌砂量与体积变化量均与其干密度呈负相关性变化趋势,其涌砂速率随管涌侵蚀不断发展而逐渐衰减;土的强度受干密度与侵蚀率二者影响,表现为侵蚀后土体强度折减程度随侵蚀进行而逐渐增加,随干密度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级配散粒土 干密度 管涌三轴试验 破坏临界水力梯度 抗剪强度
原文传递
四叉树与多种活动轮廓模型相结合的遥感影像水边线提取方法 被引量:10
3
作者 喻金桃 郭海涛 +2 位作者 李传广 卢俊 姜春雪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04-1114,共11页
通过对测地线活动轮廓(GAC)模型、Chan-Vese(CV)模型、局部二值拟合(LBF)模型的分析,将基于边缘和区域的活动轮廓模型以及基于四叉树的影像分割方法有机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四叉树和多种活动轮廓模型的水边线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影... 通过对测地线活动轮廓(GAC)模型、Chan-Vese(CV)模型、局部二值拟合(LBF)模型的分析,将基于边缘和区域的活动轮廓模型以及基于四叉树的影像分割方法有机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四叉树和多种活动轮廓模型的水边线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影像进行四叉树分割,为模型演化提供初始轮廓;然后利用CV模型的全局区域图像统计信息和LBF模型的局部区域图像统计信息构造新的符号压力函数,利用改进的符号压力函数代替GAC模型的边界停止函数,有效地改善了GAC模型提前停止演化和过度演化的问题;最后采用二值选择和高斯滤波正则化水平集方法(SBGFRLS)进行演化,避免了重新初始化和规则化,提高了水平集演化的效率。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包括弱边缘和严重凹陷边缘的水边线提取效果均良好,具有亚像素提取精度,并且提取速度快、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叉树 GAC模型 CV模型 LBF模型 水边线提取
下载PDF
一种目标快照差结合缓冲区分析的地形图面状要素变化检测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姜春雪 郭海涛 +2 位作者 李传广 卢俊 喻金桃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05-610,共6页
地形图变化检测一直是地理信息更新保持地形图现势性的难点之一。针对地形图面状要素的变化检测问题,在分析了目前常用的面状要素变化检测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目标快照差和缓冲区分析的地形图面状要素变化检测方法。该方法... 地形图变化检测一直是地理信息更新保持地形图现势性的难点之一。针对地形图面状要素的变化检测问题,在分析了目前常用的面状要素变化检测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目标快照差和缓冲区分析的地形图面状要素变化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对配准后的地形图面状要素建立缓冲区;然后对于部分落在缓冲区、完全不在缓冲区的影像面状要素,计算其目标快照差;最后依据目标快照差的三元组值判定地物变化类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能够有效地检测变化地物,而且能够明确给出地物的变化类型,降低了虚检率,检测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图 变化检测 缓冲区分析 面状要素 目标快照差
下载PDF
基于水边线的遥感影像防波堤提取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喻金桃 郭海涛 +2 位作者 林雨准 陈小卫 丁磊 《海洋测绘》 CSCD 2018年第3期39-42,共4页
通过对遥感影像上防波堤的空间关系特征和其他特征的分析,设计了一种基于水边线的遥感影像防波堤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海岸带影像进行水边线提取;然后,将提取的水边线作为海陆分界线,进行海陆分割,得到海陆二值图;最后根据遥感影像上... 通过对遥感影像上防波堤的空间关系特征和其他特征的分析,设计了一种基于水边线的遥感影像防波堤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海岸带影像进行水边线提取;然后,将提取的水边线作为海陆分界线,进行海陆分割,得到海陆二值图;最后根据遥感影像上防波堤的空间关系特征和其他特征将防波堤从水边线中分割出来,并剔除伪防波堤的干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防波堤的自动准确提取,并且提取速度快、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防波堤提取 空间关系特征 上下文特征 道格拉斯算法 水边线提取
下载PDF
基于水边线等高的海岸带卫星影像定位方法
6
作者 喻金桃 郭海涛 +2 位作者 李传广 申家双 姜春雪 《海洋测绘》 CSCD 2016年第5期70-74,共5页
针对海岸带和海岛(礁)稀少地面控制区域控制条件不足和定位精度较低等情况,将水边线等高条件与有理函数模型(RFM)相结合,充分利用海岸带卫星影像的特点,将水边线等高点引入平差,提出了一种基于水边线等高的海岸带稀少地面控制卫星影像... 针对海岸带和海岛(礁)稀少地面控制区域控制条件不足和定位精度较低等情况,将水边线等高条件与有理函数模型(RFM)相结合,充分利用海岸带卫星影像的特点,将水边线等高点引入平差,提出了一种基于水边线等高的海岸带稀少地面控制卫星影像定位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同样稀少地面控制情况下,该方法与未加入等高控制条件的海岸带卫星影像定位方法相比,高程定位精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在离海岛较近的大陆岸边布设控制点,利用本文方法同样可以在海岛获取较高的定位精度。这对于稀少地面控制条件下海岸带、海岛(礁)地理信息的精确获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影像定位 海岸带 海岛(礁) 水边线等高 稀少地面控制
下载PDF
基于结构特征的遥感影像海岸码头分割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正威 郭海涛 +3 位作者 石朗 喻金桃 吴祯优 方绍磊 《海洋测绘》 CSCD 2018年第5期63-66,共4页
在分析水边线对码头提取的作用和海岸码头的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特征的遥感影像海岸码头分割方法。该方法在遥感影像水边线提取的基础上,利用道格拉斯-普克算法通过压缩得到关键节点,接着在节点中选取满足要求的凹点,... 在分析水边线对码头提取的作用和海岸码头的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特征的遥感影像海岸码头分割方法。该方法在遥感影像水边线提取的基础上,利用道格拉斯-普克算法通过压缩得到关键节点,接着在节点中选取满足要求的凹点,然后依据海岸结构特征通过对凹点的筛选分割出海岸规则突出物,最后通过对规则突出物的分析验证得到海岸码头。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从水边线中将码头区域分割出来,并且受停靠船舶等噪声影响较小,为下一步海岸码头的精确提取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结构特征 水边线提取 码头提取 码头分割
下载PDF
长江上游流域土壤容重的空间分异特征
8
作者 孙志伟 梁越 喻金桃 《河南科学》 2022年第12期1927-1933,共7页
为了探明长江上游流域土壤容重空间分布特征,并为水文循环的模拟与预测提供基本参数和依据,通过收集和整理2000—2022年公开发表论文的数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数据等,采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长江上游流域土壤容重的整体分布规律、... 为了探明长江上游流域土壤容重空间分布特征,并为水文循环的模拟与预测提供基本参数和依据,通过收集和整理2000—2022年公开发表论文的数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数据等,采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长江上游流域土壤容重的整体分布规律、垂直分布特征(0~15 cm、15~30 cm、30~60 cm、60~100 cm和100~120 cm)、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以及不同土壤类型下土壤容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上游流域的土壤容重分布呈现出自西向东逐渐增加的趋势.土壤容重与海拔高程呈负相关,其中四川盆地的土壤容重最高,而青藏高原和四川西北部的土壤容重较低.在0~120 cm范围内,土壤容重的变异性与土层深度呈负相关,而土壤容重与土层深度表现为显著的幂函数关系(R^(2)=0.94).不同土壤类型间的土壤容重差异较大,初育土的平均容重最高(1.49 g/cm^(3)),而高山土的平均容重最低(1.16 g/cm^(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旱地(1.38 g/cm^(3))的平均容重最高,依次是灌木林(1.27 g/cm^(3))、有林地(1.26 g/cm^(3))和中覆盖度草地(1.25 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流域 土壤容重 土壤类型 土地利用
下载PDF
假高帽变换的高分影像居民地信息提取 被引量:6
9
作者 姜春雪 郭海涛 +2 位作者 喻金桃 卢俊 李传广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4-108,53,共6页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暗背景下亮居民地的提取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学多轮廓结构元素假高帽变换的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腐蚀型边缘检测算子对影像进行预处理,接着利用多轮廓结构元素分别对影像进行假高帽变换,然后对各个处...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暗背景下亮居民地的提取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学多轮廓结构元素假高帽变换的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腐蚀型边缘检测算子对影像进行预处理,接着利用多轮廓结构元素分别对影像进行假高帽变换,然后对各个处理结果进行加权融合,最后对加权融合后图像区域生长完成轮廓跟踪。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取居民地,特别适合于暗背景下较亮区域居民地的提取,并且提取效率较高,对于遥感影像居民地提取的研究与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 居民地提取 轮廓结构 假高帽变换 区域生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