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皮肌炎并发皮肤钙沉着1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四荣联 张晓光 +2 位作者 禇京津 王爱学 赵子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32-532,共1页
患儿男。4岁。因腹部、双腋窝出现结节伴痛痒、下肢无力2个月于2007年7月16日就诊。患儿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起立及行走困难,上楼吃力,同时面部出现红色充血性红斑,四肢远端肿胀,腹部、双腋窝出现结节,自觉有瘙痒及压痛。曾... 患儿男。4岁。因腹部、双腋窝出现结节伴痛痒、下肢无力2个月于2007年7月16日就诊。患儿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起立及行走困难,上楼吃力,同时面部出现红色充血性红斑,四肢远端肿胀,腹部、双腋窝出现结节,自觉有瘙痒及压痛。曾于外院查心肌酶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儿童 钙质沉着
下载PDF
皮脂腺癌与汗腺癌细胞p53蛋白的定量分析
2
作者 四荣联 李玉平 +2 位作者 姚春华 张贵贞 孙修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5,共3页
应用流式细胞免疫技术,对18例皮脂腺癌及汗腺癌患者细胞的p53蛋白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癌细胞与正常对照细胞的增殖指数、DNA指数及p53蛋白相对含量之间有显著的差别。癌细胞的异倍体率及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 应用流式细胞免疫技术,对18例皮脂腺癌及汗腺癌患者细胞的p53蛋白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癌细胞与正常对照细胞的增殖指数、DNA指数及p53蛋白相对含量之间有显著的差别。癌细胞的异倍体率及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22%和100%,对照细胞的p53蛋白均为阴性表达。由此可见皮脂腺癌和汗腺癌细胞具有很高的增殖活性及p53基因的过度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脂腺癌 汗腺癌 皮肤肿瘤 P53蛋白 定量分析
下载PDF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13例死亡病历分析
3
作者 四荣联 姚春华 +1 位作者 孙修蓉 褚京津 《河北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257-258,共2页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我科1981~1991年共收治本病61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型(以下简称金葡菌型)20例,非金葡菌型41例;痊愈48例,死亡13例(21.3%)。现将13例死亡病历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我科1981~1991年共收治本病61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型(以下简称金葡菌型)20例,非金葡菌型41例;痊愈48例,死亡13例(21.3%)。现将13例死亡病历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性别与年龄: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最小8天,最大69岁,20~40岁8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坏死 松解症 死亡 TEN
下载PDF
盐酸小檗碱抗5种皮肤癣菌实验观察 被引量:23
4
作者 刘春平 赵淑肖 +4 位作者 陈强 南国 王凤 四荣联 王刚生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癣菌 皮肤 盐酸小檗碱 黄柏
下载PDF
玫瑰糠疹表皮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爱学 李玉平 +3 位作者 胡玉贤 四荣联 李艳玲 刘亚玲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7-78,共2页
目的:研究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l)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玫瑰糠疹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链酶卵白素-过氧化物酶法检测表皮内VCAM-l、ICAM-1的表达。结果:VCAM-1在玫瑰糠疹皮损表皮基底层、棘层表达高于皮损周围正常皮肤及正... 目的:研究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l)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玫瑰糠疹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链酶卵白素-过氧化物酶法检测表皮内VCAM-l、ICAM-1的表达。结果:VCAM-1在玫瑰糠疹皮损表皮基底层、棘层表达高于皮损周围正常皮肤及正常人皮肤,在皮损周围正常皮肤棘层表达高于正常人皮肤。ICAM-1在皮损、皮损周围正常皮肤基底层的表达高于正常人皮肤,在皮损棘层的表达高于皮损周围正常皮肤及正常人皮肤。结论:玫瑰糠疹表皮VCAM-1、ICAM-1的高表达可能与玫瑰糠疹的发病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糠疹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玫瑰糠疹皮损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及其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李玉平 王爱学 +3 位作者 四荣联 张贵贞 靳贵品 郝玉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5-286,共2页
目的:探索玫瑰糠疹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玫瑰糠疹皮损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玫瑰糠疹皮损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皮损组均高于正常皮肤组及... 目的:探索玫瑰糠疹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玫瑰糠疹皮损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玫瑰糠疹皮损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皮损组均高于正常皮肤组及玫瑰糠疹皮损周围皮肤组,而且玫瑰糠疹皮损周围皮肤组高于正常皮肤组,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5/8标本中可见真皮血管内皮细胞连接处间隙扩大,紧密连接消失或破坏。结论:ICAM-1在玫瑰糠疹皮损血管内皮细胞的高表达及玫瑰糠疹真皮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可能与玫瑰糠疹部分皮损内可见数量不等的血管外红细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糠疹 内皮细胞 血管 细胞间黏附分子-1 透射电镜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转录因子T-bet,GATA-3和RORC mRNA的表达 被引量:6
7
作者 李玉平 王爱学 +4 位作者 马喜兴 梁博 张晓光 四荣联 王卿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54-756,共3页
目的探讨T-bet,GATA-3和RORC在过敏性紫癜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YBR GreenI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2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和15例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bet,GATA-3和RORC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过敏性紫癜患者与正常人T-bet基因... 目的探讨T-bet,GATA-3和RORC在过敏性紫癜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YBR GreenI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2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和15例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bet,GATA-3和RORC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过敏性紫癜患者与正常人T-bet基因ΔCt平均秩次值分别为27.70和16.10,患者组T-bet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过敏性紫癜患者与正常人GATA-3基因ΔCt平均秩次值分别为18.25和36.27,患者组GATA-3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过敏性紫癜患者与正常人RORC基因ΔCt值分别为2.00±0.46与3.29±1.57,患者组RORC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转录因子T-bet,GATA-3和RORC可能在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T—bet GATA-3 RORC 实时荧光定量PCR 外周血单核细胞
原文传递
肉桂油对小鼠胃白念珠菌感染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马耀辉 邓洁华 +3 位作者 王刚生 张晓光 王爱学 四荣联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545-1547,共3页
目的:探讨肉桂油治疗胃白念珠菌感染的可行性.方法:制作胃白念珠菌感染小鼠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肉桂油治疗组分3组,每天给予1mL1.25、1.88、2.5g/L肉桂油溶液灌胃,对照组每天给予50g/L葡萄糖溶液1mL灌胃,10d后取小鼠胃组织行真... 目的:探讨肉桂油治疗胃白念珠菌感染的可行性.方法:制作胃白念珠菌感染小鼠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肉桂油治疗组分3组,每天给予1mL1.25、1.88、2.5g/L肉桂油溶液灌胃,对照组每天给予50g/L葡萄糖溶液1mL灌胃,10d后取小鼠胃组织行真菌镜检及组织病理检查,发现白念珠菌菌丝为阳性.结果:3个浓度的肉桂油治疗组的真菌镜检及组织病理检查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4.14,6.97,7.04;30.08,25.36,28.09,均P<0.01),肉桂油治疗组之间比较无差异(χ2=2.04,0.28,P>0.05).结论:三种浓度肉桂油均可杀死小鼠胃内的白念珠菌,肉桂油可用来治疗胃白念珠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油 小鼠 白念珠菌
下载PDF
恶性黑素瘤治疗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亚玲 杨劲松 +1 位作者 刘思源 四荣联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506-509,共4页
关键词 黑色素瘤 治疗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光线性角化病皮损细胞Bcl-2基因表达产物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玉平 廖海鹰 +5 位作者 王凤 孙修蓉 四荣联 张玉敏 姚春华 张贵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25-227,共3页
Bcl-2蛋白是Bcl-2基因的表达产物,可抑制细胞凋亡,在某些恶性肿瘤细胞出现过度表达。为探讨Bcl-2蛋白与光线性角化病(AK)的关系,作者用流式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27例AK。结果显示:27例AK及正常对照... Bcl-2蛋白是Bcl-2基因的表达产物,可抑制细胞凋亡,在某些恶性肿瘤细胞出现过度表达。为探讨Bcl-2蛋白与光线性角化病(AK)的关系,作者用流式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27例AK。结果显示:27例AK及正常对照的Bcl-2蛋白相对含量FI(FluorescenceIndex)分别为1.150±0.188和0.996±0.065(X-±S),0.05<P<0.01。但其中8例不典型增生严重AK的FI为1.335±0.0176(X-±S),与正常对照相比P<0.02。提示该病的Bcl-2蛋白有增高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线性 角化病 BCL-2蛋白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坏疽性脓皮病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玉平 李艳玲 四荣联 《河北医药》 CAS 2003年第9期690-691,共2页
关键词 坏疽性脓皮病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药物治疗 皮质类固醇激素 免疫抑制剂 抗菌药物
下载PDF
小鼠胃白念珠菌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耀辉 王刚生 +3 位作者 邓洁华 张晓光 王爱学 四荣联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3-306,共4页
目的:通过降低小鼠免疫力并给小鼠胃肠道造成溃疡,建立小鼠胃白念珠菌感染动物模型.方法:昆明小鼠110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Ⅰ给予浓度5.5×1012白念珠菌菌悬液0.5mL灌胃;对照组Ⅱ腹腔内注射浓度40g/L的环磷酰胺溶液0.02mL/g体质量,... 目的:通过降低小鼠免疫力并给小鼠胃肠道造成溃疡,建立小鼠胃白念珠菌感染动物模型.方法:昆明小鼠110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Ⅰ给予浓度5.5×1012白念珠菌菌悬液0.5mL灌胃;对照组Ⅱ腹腔内注射浓度40g/L的环磷酰胺溶液0.02mL/g体质量,并用3g/L冰醋酸溶液0.5mL灌胃;模型组用对照Ⅱ组方法灌胃,2h后给予浓度5.5×1012白念珠菌菌悬液0.5mL灌胃.于第10天取小鼠胃组织行真菌镜检、组织病理检查,同时取所有真菌镜检阳性胃组织经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培养,观察菌落.结果:模型组小鼠胃组织内发现念珠菌孢子、芽生孢子、假菌丝及大量成团菌丝.模型组与对照组Ⅰ真菌镜检及组织病理HE染色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0.763,40.526,均P<0.01),与对照组Ⅱ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χ2=58.964,44.074,均P<0.01).结论:通过降低小鼠免疫力并造成胃溃疡,应用白念珠菌感染可以建立小鼠胃白念珠菌感染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溃疡 小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角蛋白1和角蛋白10在毛发红糠疹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大虎 王爱学 +3 位作者 张晓光 李艳玲 四荣联 李玉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18,共3页
毛发红糠疹(pityriasisrubrapilaris,PRP)是一种特发性、丘疹鳞屑.I生炎症性皮肤病。PR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的研究提示,表皮角蛋白(keratin,K)表达的变化在疾病发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表现为PRP表皮增殖过度,... 毛发红糠疹(pityriasisrubrapilaris,PRP)是一种特发性、丘疹鳞屑.I生炎症性皮肤病。PR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的研究提示,表皮角蛋白(keratin,K)表达的变化在疾病发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表现为PRP表皮增殖过度,生长速度明显快于正常皮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发红糠疹 免疫组化 角蛋白1 角蛋白10
原文传递
射干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春平 南国 +2 位作者 王凤 四荣联 王刚生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174-174,共1页
探讨中药射干乙醚部分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抑菌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采用射干提取物治疗皮肤癣菌病提供进一步的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菌种:红色毛癣菌(Tr)1株,为南京皮肤病研究所菌种保藏中心提供的标准株。1.2药物:... 探讨中药射干乙醚部分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抑菌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采用射干提取物治疗皮肤癣菌病提供进一步的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菌种:红色毛癣菌(Tr)1株,为南京皮肤病研究所菌种保藏中心提供的标准株。1.2药物:射干1000g,由本院药房提供。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真菌病 射干提取物 红色毛癣菌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86例痤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南国 四荣联 +1 位作者 胡玉贤 陈琼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216-217,共2页
目的研究痤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与痤疮的关系。方法对 86例痤疮患者以放免法检测患者血清睾酮、卵泡刺激素 (男性称精子生成素 )、黄体生成素 (男性称间质细胞刺激素 )、孕酮和雌二醇 ;并对其中 2 0例患者检测了泌乳素。结果男性寻常... 目的研究痤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与痤疮的关系。方法对 86例痤疮患者以放免法检测患者血清睾酮、卵泡刺激素 (男性称精子生成素 )、黄体生成素 (男性称间质细胞刺激素 )、孕酮和雌二醇 ;并对其中 2 0例患者检测了泌乳素。结果男性寻常痤疮、男和女聚合性痤疮和痤疮伴四肢或乳晕多毛 (女性 ) 6 3.89%患者血清睾酮增高 ,75 %患者雌二醇增高 ;男性痤疮 90 .91%患者精子生成素低于正常。结论血清性激素水平与痤疮类型有关 ,在痤疮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寻常 免疫血清 诊断应用 性激素类
下载PDF
胸部带状疱疹合并胸腹腔积液1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玉平 马耀辉 +1 位作者 刘强 四荣联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43-643,共1页
患者男,60岁.阵发性左胸部剧痛1周,左胸皮肤起红斑、丘疹、水疱4 d,于2004年1月25日就诊.1周前,患者突发左胸部阵发性剧痛,不伴紫绀、呼吸困难,疼痛于咳嗽、呼吸及活动时加重.4 d前,疼痛部位皮肤起密集针尖大暗红色小丘疹、丘疱疹、水... 患者男,60岁.阵发性左胸部剧痛1周,左胸皮肤起红斑、丘疹、水疱4 d,于2004年1月25日就诊.1周前,患者突发左胸部阵发性剧痛,不伴紫绀、呼吸困难,疼痛于咳嗽、呼吸及活动时加重.4 d前,疼痛部位皮肤起密集针尖大暗红色小丘疹、丘疱疹、水疱及红斑.曾疑为"心绞痛",口含硝酸甘油治疗,但胸痛无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胸部 胸腔积液 腹水
下载PDF
玫瑰糠疹皮损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检测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玉贤 王爱学 +2 位作者 李玉平 四荣联 张贵贞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95-396,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玫瑰糠疹中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玫瑰糠疹皮损血管内皮细胞VCAM-1的表达。结果皮损组血管内皮细胞VCAM-1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皮肤组及玫瑰糠疹皮损周围正常皮肤组,玫瑰糠疹皮损周围... 目的探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玫瑰糠疹中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玫瑰糠疹皮损血管内皮细胞VCAM-1的表达。结果皮损组血管内皮细胞VCAM-1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皮肤组及玫瑰糠疹皮损周围正常皮肤组,玫瑰糠疹皮损周围正常皮肤组的表达高于正常皮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VCAM-1在玫瑰糠疹皮损血管内皮细胞上的高表达与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有关,参与了玫瑰糠疹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糠疹 皮损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多发性毛发上皮瘤一家系调查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晓光 李艳玲 +2 位作者 王爱学 四荣联 李玉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7-87,共1页
关键词 多发性毛发上皮瘤 家系调查 临床资料 先证者 丘疹 面部 瘙痒 疼痛
下载PDF
白念珠菌性肉芽肿2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佟盼琢 田珂 +3 位作者 吉冯伟 马耀辉 董萍云 四荣联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90-391,共2页
例1.男,41岁.农民。左手指关节处皮肤肿胀、溃疡3年,加重3个月,于2006年10月18日就诊。3年前,患者无明显原因左手指关节掌面皮肤出现肿胀、皲裂、溃疡,无自觉症状。2年前因左手小指肿胀、溃疡加重,在当地医院行截指治疗。3个月... 例1.男,41岁.农民。左手指关节处皮肤肿胀、溃疡3年,加重3个月,于2006年10月18日就诊。3年前,患者无明显原因左手指关节掌面皮肤出现肿胀、皲裂、溃疡,无自觉症状。2年前因左手小指肿胀、溃疡加重,在当地医院行截指治疗。3个月前患者左手拇指肿胀及溃疡进行性加重。既往体健,10年前患者左手曾被砖头砸伤,未予特殊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 白念珠菌性
下载PDF
玫瑰糠疹患者血清中IL-2、IL-10和IFN-γ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亚玲 四荣联 李玉平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923-925,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病程玫瑰糠疹(pityriasis rosea,PR)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干扰素Ⅱ型(interferon type Ⅱ,IFN-γ)的水平。方法采取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PR患者病程≤4周时... 目的研究不同病程玫瑰糠疹(pityriasis rosea,PR)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干扰素Ⅱ型(interferon type Ⅱ,IFN-γ)的水平。方法采取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PR患者病程≤4周时及病程>4周时血清中IL-2、IL-10和IFN-γ的水平。结果病程≤4周时PR患者血清中IL-2、IL-10的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1,P<0.05);病程>4周时IL-2水平仍低(P<0.01),IL-10恢复正常水平,IFN-γ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0.05);但IFN-γ水平在病程>4周时低于病程≤4周时的水平(P<0.05)。结论 PR患者的Th1及Th2细胞亚群均受抑制,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失调在PR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糠疹 玫瑰 白细胞介素类 干扰素Ⅱ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