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原富营养化湖泊杞麓湖微囊藻毒素分布特征、相关因子及其健康风险分析
1
作者 王永强 国晓春 +3 位作者 卢少勇 宋迪 蒋昀耕 杨莉园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3,共12页
杞麓湖作为典型的富营养化高原湖泊,其藻华暴发引发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污染问题会危害水生态安全并造成人体健康风险。为了评估杞麓湖流域MCs的秋冬季节污染现状以及健康风险情况,对湖内和7条主要入湖河流入湖口的表层水进... 杞麓湖作为典型的富营养化高原湖泊,其藻华暴发引发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污染问题会危害水生态安全并造成人体健康风险。为了评估杞麓湖流域MCs的秋冬季节污染现状以及健康风险情况,对湖内和7条主要入湖河流入湖口的表层水进行采样检测,分析MCs主要异构体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MCs与水质和浮游植物等环境因子的关系,并通过人体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价MCs的风险等级。结果发现,MCs浓度自秋季到冬季呈下降趋势,秋季湖内胞内MCs(IMCs)占比超过99%,冬季IMCs与胞外MCs(EMCs)浓度接近。MC-RR和MC-LR是主要的MCs异构体类型,其中MC-RR在秋季浓度占比高于MC-LR和MC-YR,而冬季MC-LR最高。MCs与微囊藻密度等生物因子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TN、TP和NH_(3)-N营养盐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杞麓湖EMCs污染的风险指数范围为0.004~0.110,处于极低或低风险,冬季风险略高于秋季,因南岸入湖EMCs污染以及湖内IMCs释放带来的风险需要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杞麓湖 环境因子 时空分布 健康风险
下载PDF
氧氟沙星胁迫下5种湿地植物及其根系微生物群落的差异性响应 被引量:2
2
作者 秦玉春 邹涛 +4 位作者 张璇 王永强 国晓春 刘晓晖 卢少勇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79-1087,共9页
人工湿地中植物及其根系微生物对环境中的抗生素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对抗生素胁迫下多种植物及微生物响应特征的了解仍然不足,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浓度抗生素胁迫下植物及微生物的差异性响应特征。探讨了典型极性抗生素氧氟沙星(OFL)... 人工湿地中植物及其根系微生物对环境中的抗生素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对抗生素胁迫下多种植物及微生物响应特征的了解仍然不足,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浓度抗生素胁迫下植物及微生物的差异性响应特征。探讨了典型极性抗生素氧氟沙星(OFL)胁迫下5种湿地植物(唐菖蒲、风车草、水葱、水芹、灯心草)-微生物系统对OFL的去除性能。基于不同植物对OFL的去除效率,对唐菖蒲和风车草的根系活力、活性氧、抗氧化系统进行研究,同时分析其根系微生物在OFL胁迫下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5种湿地植物对OFL的去除效果具有明显差异性,其中风车草对OFL的去除性能最佳,其次是唐菖蒲。植物-微生物系统在不同浓度OFL胁迫下表现出不同敏感性,以10 mg/L为转折点,当OFL浓度低于10 mg/L时,可促进唐菖蒲和风车草植物根系生长,增强植物根系活力以及根系抗氧化酶的活性;当OFL浓度超过10 mg/L时,唐菖蒲和风车草根系被OFL毒害,植物根系活力和抗氧化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根系微生物群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低浓度OFL(1 mg/L)与植物根系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物种丰富度呈正相关,高浓度(50 mg/L)下则呈负相关;利用PICRUSt功能软件对微生物群落功能进行预测,发现高浓度OFL胁迫可加快植物根系微生物的代谢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 氧氟沙星(OFL) 植物活性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的环境暴露、毒性和毒性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国晓春 卢少勇 +2 位作者 谢平 陈隽 刘晓晖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1-71,共11页
微囊藻毒素(MCs)是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蓝藻的爆发性繁殖产生的最常见的藻毒素,因其分布广、结构稳定、毒性大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系统梳理了微囊藻毒素在我国水体中的污染现状和典型毒性效应及毒性作用机制。另外,针对目前藻... 微囊藻毒素(MCs)是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蓝藻的爆发性繁殖产生的最常见的藻毒素,因其分布广、结构稳定、毒性大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系统梳理了微囊藻毒素在我国水体中的污染现状和典型毒性效应及毒性作用机制。另外,针对目前藻毒素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建议,可为有效降低环境中微囊藻毒素的潜在安全风险及深入研究其生态毒性效应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环境暴露 毒性效应 致毒机制
下载PDF
太湖流域工业点源排污许可管理技术集成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国晓春 韩镇阳 +2 位作者 卢少勇 郑丙辉 田泽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45,共7页
梳理了国内外排污许可制度的发展历程,分析总结了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简称“水专项”)实施初期太湖流域排污许可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和科技需求.根据对“十一五”、“十二五”水专项太湖技术成果的梳理总结,从控制单元... 梳理了国内外排污许可制度的发展历程,分析总结了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简称“水专项”)实施初期太湖流域排污许可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和科技需求.根据对“十一五”、“十二五”水专项太湖技术成果的梳理总结,从控制单元划分、控制单元污染负荷核定、控制单元水环境容量核算、重点行业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评估、排污许可量分配和证后动态监管角度集成形成工业点源排污许可管理成套技术.同时阐释了成套技术在太湖流域的应用成效,以期为太湖流域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的实施提供经验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专项 太湖流域 控制单元 排污许可量分配 排污许可管理 技术集成应用
下载PDF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指南》编制思路与体系 被引量:11
5
作者 卢少勇 万正芬 +19 位作者 康兴生 张建 靖玉明 姜霞 张金勇 梁爽 张云潇 李洁琳 国晓春 马田力 王坤 吴永红 孙丰凯 薛墨溪 孔维静 卢洪斌 夏会娟 彭剑锋 张森霖 郑浩巍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29-836,共8页
人工湿地是水生态修复、污染削减、增加生态空间、改善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对于恢复流域水生态系统、为水体提供生态流量、促进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4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人工湿地水质净化... 人工湿地是水生态修复、污染削减、增加生态空间、改善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对于恢复流域水生态系统、为水体提供生态流量、促进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4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指南》(简称《指南》),旨在指导各地做好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相关工作。重点解读了《指南》制定的背景与意义、编制思路、主要内容和实施的建议,系统阐述了人工湿地净化工程的设计、施工与验收、运行维护的技术要点。《指南》针对当前人工湿地重建设、轻维护,设计、施工与验收和运行维护各环节不统一等问题,基于工程实践和科研成果,紧扣影响湿地功能、净化效率和长效运行的重要因素,开展全国气候分区,并分区提出设计参数、细化施工与验收及运行维护的技术要求,可为全国因地制宜开展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作提供思路参考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气候分区 设计参数 编制思路
下载PDF
抗生素的水体赋存、毒性及风险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晓晖 王炜亮 +1 位作者 国晓春 卢少勇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6-121,共6页
抗生素作为一种新兴有机污染物,因其不断地被排入水体,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成为了近10多年关注的热点。虽然抗生素在水体中的浓度多处于ng/L^ug/L之间,但其引起的环境问题凸显。总结抗生素在我国的污染水平及其毒性效应,... 抗生素作为一种新兴有机污染物,因其不断地被排入水体,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成为了近10多年关注的热点。虽然抗生素在水体中的浓度多处于ng/L^ug/L之间,但其引起的环境问题凸显。总结抗生素在我国的污染水平及其毒性效应,梳理对抗生素风险评估的现状,并针对目前抗生素的毒性和风险评估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水体赋存 毒性效应 风险评估
下载PDF
低污染水的定义、水质净化与资源化利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卢少勇 国晓春 +1 位作者 王宇娜 万正芬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6-721,共6页
“低污染水”这一概念被提出后,即在洱海、星云湖、抚仙湖和太湖等湖泊的水污染防治中得以应用。近年来,关于低污染水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本文综述了低污染水的定义与类型、发展脉络、在水体保护中的定位、处理技术和回用等。最后针对... “低污染水”这一概念被提出后,即在洱海、星云湖、抚仙湖和太湖等湖泊的水污染防治中得以应用。近年来,关于低污染水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本文综述了低污染水的定义与类型、发展脉络、在水体保护中的定位、处理技术和回用等。最后针对低污染水的特点对其处理技术和管理体系等进行了展望,为今后对低污染水的深入研究与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总体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污染水 湖泊 污染河水 雨水径流 农业径流 污水处理厂尾水
下载PDF
环境中药品和个人护理品的复合污染风险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晓晖 卢少勇 +1 位作者 王炜亮 国晓春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6年第2期10-13,共4页
在环境中污染物常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从而扩大或减小了其对环境和生物的效应。指出目前对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环境健康风险的研究多停留在单一物质表观层面,造成其风险值出现偏差。系统分析了PPCPs与有机和无机污染物之间的复合污... 在环境中污染物常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从而扩大或减小了其对环境和生物的效应。指出目前对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环境健康风险的研究多停留在单一物质表观层面,造成其风险值出现偏差。系统分析了PPCPs与有机和无机污染物之间的复合污染,提出加强复合污染毒性风险及致毒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为有效降低环境水体中PPCPs潜在的安全风险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和个人护理品 复合污染 环境健康风险
下载PDF
环境中有机磷农药污染状况、来源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80
9
作者 丁浩东 万红友 +7 位作者 秦攀 刘晓晖 刘涛 南岚 国晓春 毕斌 杨勇 卢少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63-479,共17页
环境中农药的污染残留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尤其是食品安全这一方面.作为世界上有机磷农药(OPPs)生产和使用的大国,国内环境中OPPs的残留赋存问题尤其受到重视.残留在环境中水体、土壤、生物体的OPPs可能经口、皮肤接触、呼吸等暴露途径进... 环境中农药的污染残留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尤其是食品安全这一方面.作为世界上有机磷农药(OPPs)生产和使用的大国,国内环境中OPPs的残留赋存问题尤其受到重视.残留在环境中水体、土壤、生物体的OPPs可能经口、皮肤接触、呼吸等暴露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风险.了解OPPs在国内主要江河湖泊、土壤、生物体中的残留赋存情况并进行风险评价至关重要.本文对比总结了中国环境中水体、土壤、生物体中主要OPPs的含量范围、检出率及其分布特征,并利用美国RBC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进行健康风险评价和RQ商值法进行水生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中国地表水体含量最高的5种OPPs分别是敌敌畏、乐果、对硫磷、马拉硫磷、甲基对硫磷,浓度变化范围ND—30180 ng·L^(-1),北方水体的OPPs污染状况水平要高于南方水体.OPPs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地表水、土壤、蔬菜中OPPs的非致癌风险系数(HQ)分别为7.25×10^(-5)—6.93×10^(-1)、9.56×10^(-7)—5.30×10^(-2)、1.08×10^(-2)—7.01×10^(-1),都还未超过1的安全标准,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地表水中敌敌畏的致癌风险系数(R)范围为2.86×10^(-8)—6.25×10^(-6)在10^(-5)—10^(-6)安全范围内.对比地表水、土壤、蔬菜的HQ值,蔬菜中残留的单体OPPs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大于地表水和土壤,水生生态风险评价结果中OPPs对糠虾和水蚤RQ值>1,处于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Ps 环境 污染状况 来源 风险评价
原文传递
人工湿地对低污染水中氮去除的研究进展:效果、机制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28
10
作者 王宇娜 国晓春 +2 位作者 卢少勇 刘晓晖 王晓慧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22-734,共13页
低污染水类型多样,水体性质复杂,主要包括低污染河水、污水厂尾水、城镇地表径流、农田径流排水(含农村分散性生活污水)4类,具有量大面广、可生化性差、部分水碳氮比(C/N)低等特点。人工湿地是净化低污染水的有效手段,不同类型湿地对低... 低污染水类型多样,水体性质复杂,主要包括低污染河水、污水厂尾水、城镇地表径流、农田径流排水(含农村分散性生活污水)4类,具有量大面广、可生化性差、部分水碳氮比(C/N)低等特点。人工湿地是净化低污染水的有效手段,不同类型湿地对低污染水的污染物净化效果不同。本文探讨了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净化低污染水中氮的效果,并总结了人工湿地处理低污染水的微生物机制,分析了不同因素(pH、溶解氧、温度、C/N、植物、基质)对人工湿地低污染水水质净化的影响及优化方法,以期为人工湿地净化低污染水的工程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污染水 人工湿地 脱氮 微生物机制 C/N 可生化性
下载PDF
东洞庭湖表层水体中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赋存特征与源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宋冉冉 国晓春 +2 位作者 卢少勇 刘晓晖 王晓慧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143-2153,共11页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是一类新兴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多种环境介质中.湖泊水环境由于污染物循环速度低而可以长期储存ARGs.因此,ARGs领域的研究人员非常关注湖泊水环境的研究.然而,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湖泊内ARGs的污染水平,污染来源仍不确...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是一类新兴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多种环境介质中.湖泊水环境由于污染物循环速度低而可以长期储存ARGs.因此,ARGs领域的研究人员非常关注湖泊水环境的研究.然而,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湖泊内ARGs的污染水平,污染来源仍不确定.东洞庭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调节长江洪水径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东洞庭湖表层水体中抗生素及ARGs的赋存特征、分析ARGs与环境参数(如抗生素)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了解陆地污染源对湖内ARGs的贡献,于2019年11月采集东洞庭湖表层水和陆地污染源(水产养殖区和污水处理厂)样品,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抗生素和ARGs,同时测定水质参数并进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①东洞庭湖表层水体中抗生素浓度水平处于ND(未检出)~486.59 ng L,氧氟沙星浓度最高,且抗生素的浓度水平与周边污染源密切相关.②ARGs检出率均为100%,基因sul2的浓度高于其他基因,平均浓度为1.3×10^(3)copies mL,ARGs污染水平受到沿湖污染源的影响.③污水处理厂对ARGs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然而,它们不能完全去除ARGs,甚至可能会增加ARGs传播的可能性,且污水处理厂出水ARGs对湖内ARGs的贡献远高于水产养殖区.④ARGs与抗生素的冗余分析结果符合ARGs在其对应抗生素选择性压力下的特征,对ARGs丰度影响最重要的4个水质参数分别为总磷(贡献率为28.9%)、电导率(贡献率为15.4%)、硝酸盐氮(贡献率为13.3%)和温度(贡献率为12.7%).研究显示,氧氟沙星和罗红霉素是主要抗生素,磺胺类和四环素类抗性基因浓度水平较高,ARGs的丰度不仅与其对应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有关,还与一些环境因素的压力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洞庭湖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 赋存 源分析 冗余分析
下载PDF
表面流湿地去除洱海缓冲带低污染水氮模拟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俊朋 陆轶峰 +2 位作者 国晓春 卢少勇 吴鑫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488-494,共7页
针对洱海缓冲带内典型低污染水的污染问题,选取洱海西区白鹤溪与梅溪间以农田为主要用地的典型缓冲带,监测了缓冲带内的地表径流水质,在洱海现场设置了不同植物表面流湿地中试系统,于2016年9月—2017年8月研究其对洱海缓冲带模拟低污染... 针对洱海缓冲带内典型低污染水的污染问题,选取洱海西区白鹤溪与梅溪间以农田为主要用地的典型缓冲带,监测了缓冲带内的地表径流水质,在洱海现场设置了不同植物表面流湿地中试系统,于2016年9月—2017年8月研究其对洱海缓冲带模拟低污染水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植物湿地系统具有较好的氮去除效果,总氮(TN)年均去除率表现为荇菜湿地(83.1%)>芦苇湿地(73.9%)>黑藻湿地(73.3%)>空白湿地(65.5%),荇菜湿地对TN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最稳定;各湿地系统氨氮(NH+4-N)年均去除率高于77%;各植物湿地系统沿程氮去除率分析结果表明,出水水质达到Ⅲ类时,荇菜湿地、黑藻湿地和芦苇湿地氮去除最佳宽度分别为7.04、8.64和6.92 m;试验期间湿地系统中荇菜、黑藻和芦苇氮去除贡献率分别为5.88%、3.23%和21.12%,芦苇对氮去除贡献率明显高于荇菜和黑藻,芦苇、黑藻对氮去除贡献率表现出较大的季节性差异,而荇菜不同季节对氮去除贡献率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流湿地 洱海缓冲带 低污染水 氮去除 最佳宽度
下载PDF
武汉市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和控制对策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玉龙 邓绪伟 +3 位作者 汪正祥 黄宇 国晓春 李中强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17年第4期90-94,共5页
对武汉市2005、2010和2012年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2005、2010和2012年废弃物处理中生活垃圾填埋和废弃物焚烧产生的温室气体量最大,占折算为碳含量后的71.46%以上,是武汉市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 对武汉市2005、2010和2012年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2005、2010和2012年废弃物处理中生活垃圾填埋和废弃物焚烧产生的温室气体量最大,占折算为碳含量后的71.46%以上,是武汉市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填埋产生的温室气体在2010年达到峰值,因填埋量减少、焚烧量增加导致焚烧产生的温室气体量增加。废水处理中温室气体的量相对较小,产生甲烷(CH_4)约0.44至0.67万t。废水处理中温室气体排放量随着污水收集率逐步提高而降低,而又随污水总量增加而增加。总体来说,废弃物处理中二氧化碳(CO_2)排放量逐年增加,CH_4先增加后降低,氧化亚氮(N_2O)逐年增加。此外,武汉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控制填埋量和焚烧量,而加强废弃物的收集和管理,以及技术提升、生态修复、增加植被碳汇将是武汉市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控制和减排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物处理 温室气体 固体废弃物 废水
下载PDF
太湖水华前表层水CDOM的光谱特征与来源解析
14
作者 王永强 卢少勇 +2 位作者 黄蔚 韩镇阳 国晓春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906-4914,共9页
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是水生态系统中营养盐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环节,为探究太湖水华前表层水中CDOM的组分特征与来源,采用紫外-可见光谱与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技术对表层水中的CDOM组分进行了解析,结... 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是水生态系统中营养盐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环节,为探究太湖水华前表层水中CDOM的组分特征与来源,采用紫外-可见光谱与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技术对表层水中的CDOM组分进行了解析,结合CDOM光学参数(a_(355)、 SUVA_(254)、a_(250)/a_(365)、 FI、 BIX和HIX)辨识其空间差异与污染来源,并与太湖CDOM组分历史数据进行了初步对比.结果表明,a_(355)、 SUVA_(254)和a_(250)/a_(365)显示太湖东部表层水CDOM呈现高浓度、高芳香性和低相对分子量的特征,而北部与之相反.平行因子分析法从CDOM中分离出4个组分,类酪氨酸(C1)、两种类色氨酸(C2、 C4)和类富里酸(C3),且主要组分C1与C2和C3组分具有较强的线性关系,不同组分来自相似污染源,荧光指数显示,太湖CDOM不同区域间受内源与陆源输入影响存在差异,但整体腐殖化程度较低.这表明太湖CDOM组分以类蛋白(C1、 C2和C4)为主(>85%)且以自生源为主,可生化利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 水华前 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 荧光指数
原文传递
理想缓冲带理念及其应用
15
作者 国晓春 卢少勇 +1 位作者 宋冉冉 张俊朋 《中国科技成果》 2020年第3期74-74,78,共2页
理想缓冲带为全系列生态缓冲带,是由陆、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及微生物在空间上有机结合形成的土壤-植物-微生物复合生态系统.依据自然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化反应协同来发挥生态效应.是河流、湖泊、海洋的重要生态屏障,是生产、生活... 理想缓冲带为全系列生态缓冲带,是由陆、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及微生物在空间上有机结合形成的土壤-植物-微生物复合生态系统.依据自然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化反应协同来发挥生态效应.是河流、湖泊、海洋的重要生态屏障,是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的有机融合区.随着污染源管控和生态修复的需要日益强烈,通过因地制宜的植物体系配置构建理想缓冲带,既可有效截留面源等污染,改善水体水环境和恢复生态系统,是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的有效技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 自然生态系统 生态屏障 缓冲带 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修复 面源 生化反应
原文传递
长江流域重点湖泊的富营养化及防治 被引量:23
16
作者 李琳琳 卢少勇 +3 位作者 孟伟 刘晓晖 国晓春 万正芬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22,共10页
近几十年,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严峻,限制了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实施长江大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推动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沿程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亟需解决。本文以长江水系沿程6个重点湖泊为对象,探讨其富营养化历史演变特征、成... 近几十年,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严峻,限制了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实施长江大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推动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沿程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亟需解决。本文以长江水系沿程6个重点湖泊为对象,探讨其富营养化历史演变特征、成因及控制对策。结果表明,长江流域6个主要湖泊的富营养化指数在近几年基本呈逐渐降低趋势,富营养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改善。富营养化成因复杂,外源输入与内源释放是其主要原因,湖泊形态与水文条件也起了辅助作用:6个湖泊都是浅水湖泊,且多为封闭或半封闭状态,利于营养物质积累与藻类生长。对于外源中工业和生活源输入,其控制措施相对成熟,通过扩建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率及完善配套管网建设等措施,可大大减少入湖营养物含量;而外源中的面源污染则需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平衡施肥、生态工程(湿地、塘等)防治。对于内源释放,其治理过程相对复杂,目前主要有底泥疏浚、沉积物氧化、化学沉淀、底泥覆盖、微生物制剂、生物浮床等多种物理化学生物方法。但不同湖泊因其物理化学条件差异,适用方法也不同,故各湖采取的内源控制技术有待进一步论证。控制湖泊内外源营养盐输入的同时,进行流域生态修复并保障治理与管理并重,才能确保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长期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水系 湖泊富营养化 历史演变 综合防治
原文传递
流域尺度水环境污染风险评估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晓晖 王永 +5 位作者 董文平 国晓春 毕斌 王玉番 王炜亮 卢少勇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4-138,共5页
针对流域水环境风险问题,辨识了其影响因子及其风险源,发现主要影响因子为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污染源主要为面源和点源。根据流域特征,从富营养化、有机物、重金属3个方面,对流域风险等级评估及方法等进行了探讨,认为目前中国流... 针对流域水环境风险问题,辨识了其影响因子及其风险源,发现主要影响因子为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污染源主要为面源和点源。根据流域特征,从富营养化、有机物、重金属3个方面,对流域风险等级评估及方法等进行了探讨,认为目前中国流域水环境安全处于一般水平。对流域水环境污染风险的防治,建议加强流域水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建立流域水环境风险防控系统,以减少流域水环境污染的发生机率或降低其污染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尺度 水环境污染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东江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9
18
作者 赵晓亮 李响 +8 位作者 卢洪斌 卢少勇 王涛 张森霖 国晓春 张静 弥启欣 刘晓贺 宋书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048-3057,共10页
为了解东江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潜在生态风险和来源,采集了东江湖12个点位的表层沉积物,对其中20种重金属(Li、Be、V、Cr、Mn、Co、Ni、Cu、Zn、Ga、As、Se、Rb、Sr、Ag、Cd、Cs、Ba、Pb和U)的含量进行分析... 为了解东江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潜在生态风险和来源,采集了东江湖12个点位的表层沉积物,对其中20种重金属(Li、Be、V、Cr、Mn、Co、Ni、Cu、Zn、Ga、As、Se、Rb、Sr、Ag、Cd、Cs、Ba、Pb和U)的含量进行分析.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风险指数法评估了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风险,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主要重金属进行了溯源分析.结果表明,东江湖沉积物重金属中ω(Cd)(2.25 mg·kg^(-1))和ω(As)(80.80 mg·kg^(-1))的平均值分别是湖南省背景值(0.11 mg·kg^(-1)和14.7 mg·kg^(-1))的21.2倍和5.5倍,污染相对严重,重金属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南部>北部>中部.地累积指数法评价显示Cd为偏重度污染,As和Se为偏中度污染水平,Ag和Ga为轻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表明东江湖表层沉积物整体表现为高风险水平,主要环境风险因子分别为Cd和As,分别表现为极高风险和中等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江湖 沉积物 重金属 污染特征 潜在生态风险
原文传递
千岛湖水体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6
19
作者 弥启欣 国晓春 +5 位作者 卢少勇 邓义祥 卢洪斌 李响 刘晓贺 陈金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66-1975,共10页
为揭示千岛湖水体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污染情况和风险水平,对枯水期和丰水期千岛湖湖区及入湖河流共计17个采样点水体中6种PAEs进行了检测,分析了PAEs的污染水平,并开展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枯水期和丰水期6种PAEs均有检出,ρ(ΣPA... 为揭示千岛湖水体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污染情况和风险水平,对枯水期和丰水期千岛湖湖区及入湖河流共计17个采样点水体中6种PAEs进行了检测,分析了PAEs的污染水平,并开展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枯水期和丰水期6种PAEs均有检出,ρ(ΣPAEs)分别为0.98~5.33μg·L^(-1)(平均值为2.63μg·L^(-1))和3.22~17.88μg·L^(-1)(平均值为7.99μg·L^(-1));从检出率和检出量来看,DiBP、DBP和DEHP为千岛湖主要的PAEs组分,丰水期10个点位的DBP测定值和平均值高于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规定的(3μg·L^(-1));主成分分析显示,千岛湖水体中PAEs来源主要为个人护理品、塑料制品和生活垃圾等;千岛湖PAEs的污染水平与国内外水体相比较高;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千岛湖PAEs的非致癌风险指数(HI)均小于1,表明不会对人体产生非致癌风险;但个别点位致癌风险值(R)对儿童超过了10^(-6),表明可能会对儿童产生致癌风险,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 水体 邻苯二甲酸酯(PAEs) 污染水平 健康风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