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内镜下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退变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张树文 地力木拉提·艾克热木 +1 位作者 孙治国 王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60,共9页
目的:评价经皮内镜下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合并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采用经皮内镜下减压治疗的LSS合并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纳入研究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 目的:评价经皮内镜下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合并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采用经皮内镜下减压治疗的LSS合并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纳入研究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65~90岁,平均78.9±7.1岁。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合并症及影像学特点行经皮内镜单侧或双侧减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患者腰椎功能状态,采用Macnab标准评估末次随访时患者的手术疗效。分别于术前和术后测量脊柱矢状面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C7椎体中心至骶骨中垂线距离(C7-CSVL)、Cobb角、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PI-LL及椎管横截面积,分析术后影像学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双侧减压14例,单侧减压4例,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完成12个月以上随访。手术时间69.72±12.66min,术中出血量39.72±10.21mL,术前、术中透视次数5.11±1.49次。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末次随访时ODI、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SVA、C7-CSVL、Cobb角、PI-LL及椎管横截面积较术前有所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疗效为优7例(38.90%),良9例(50.00%),可2例(11.11%),整体优良率为88.89%。结论:经皮内镜下减压治疗老年LSS合并退变性脊柱侧凸可缓解患者腰腿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一定程度改善脊柱-骨盆参数并扩大椎管内横截面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的临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经皮内镜下减压 退变性脊柱侧凸 疗效
原文传递
经皮内镜减压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疾病
2
作者 张树文 地力木拉提·艾克热木 王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5-260,共6页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减压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26例经皮内镜减压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疾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椎间孔入路11例,经椎板间入路15例。单侧减压21例,双侧减压5例...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减压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26例经皮内镜减压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疾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椎间孔入路11例,经椎板间入路15例。单侧减压21例,双侧减压5例。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疗效。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并发症。手术时间(85.4±21.7)min,手术出血量(19.8±5.9)ml,术中透视次数(7.7±2.4)次。术后即刻下肢疼痛VAS评分显著降低(P=0.000)。术后随访10~24个月,(16.0±3.7)月。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VAS评分及ODI较术前均显著降低(F=105.444、852.714,均P=0.000),JOA评分显著增加(F=256.222,P=0.000)。末次随访疗效为优18例(69.2%),良5例(19.2%),可3例(11.5%),优良率88.5%(23/26)。结论经皮内镜减压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疾病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技术 邻近节段退变 邻近节段疾病
下载PDF
一期OLIF与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对比研究
3
作者 木热提·卡哈尔 地力木拉提·艾克热木 +2 位作者 徐阔 乌其坤·阿里玛斯 王浩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9期797-803,809,共8页
目的评价斜外侧椎体间融合(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固定及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结核(Tuberculosis of lumbar spine)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 目的评价斜外侧椎体间融合(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固定及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结核(Tuberculosis of lumbar spine)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脊柱二病区收治的腰椎结核患者126例,最终通过筛查纳入48例病例进行分析。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OLIF组26例,男性12例,女性14例;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49.62±16.70)岁;TLIF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1.41±15.30)岁。统计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以及并发症等相关参数。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通过当地医院或在本院门诊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50±2.13)个月。两组内VAS评分和ADL评分、ODI指数、ESR、CRP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OLIF组与TLIF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VAS评分及ADL评分、ODI指数、ESR、CRP血液指标改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LIF组1例患者出现股神经损伤表现,通过康复理疗(3个月)基本恢复行走能力,3例患者术后出现皮下脂肪液化等情况,经过积极换药、抗炎等治疗后均已痊愈。TLIF组手术患者未出现神经损伤表现,但4例患者出现切口因脂肪液化延迟愈合现象,通过再次手术清创及换药切口Ⅱ期愈合。结论一期OLIF及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均可得到相似的效果。TLIF对于体重不做过多要求,总体学习曲线短,手术方式相对简单,可以在基层单位及年轻医师中开展。OLIF手术对于身体质量指数较大的患者存在一定弱势,但总体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对中后柱周围组织破坏少、对脊神经激惹小、植骨有效面积大、病灶清除量多等优点。两种手术各有各的特点,因此需根据患者的影像学及病情选择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椎体间融合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 腰椎结核
下载PDF
两种术式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陆琳松 地力木拉提·艾克热木 +2 位作者 徐阔 孙治国 王浩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9-224,共6页
[目的]比较椎间盘置换和前路减压融合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手术治疗的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置换组30例,融合组33例.... [目的]比较椎间盘置换和前路减压融合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手术治疗的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置换组30例,融合组33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下地行走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均在24个月以上,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VAS、N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JOA评分前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VAS、NDI和JO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融合组整体ROM显著减小(P<0.05).末次随访时,置换组局部Cobb角,C_(2)-C_(7) Cobb角和整体ROM均优于融合组(P<0.05).[结论]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置换组可以获得与融合组同样的临床疗效,而且可以保留更好的颈椎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椎间盘置换术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原文传递
移动式C型臂X射线机在胸腰椎脊柱骨折手术中的对比研究
5
作者 地力木拉提·艾克热木 徐阔 王浩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7期448-452,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脊柱骨折手术治疗过程中运用移动式C型臂X射线机所取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0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胸腰椎脊柱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每组... 目的探讨胸腰椎脊柱骨折手术治疗过程中运用移动式C型臂X射线机所取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0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胸腰椎脊柱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每组各60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脊柱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式, 试验组采取移动式C型臂X射线机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花费金额、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花费金额、VAS、ADL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9.83±10.96) min、(90.56±30.52) mL、(4.90±0.75)万元、(4.17±0.64)分、(78.11±12.78)分、30%, 试验组分别为(103.50±13.76) min、(73.88±40.35) mL、(4.06±0.97)万元、(2.40±0.49)分、(86.00±8.86)分、5%, 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椎脊柱微创手术中应用移动式C型臂X射线机后, 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加速患者的康复, 具备推广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移动式C型臂X射线机
原文传递
调强放射治疗对鼠骨包虫生发细胞周期及caspase-9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宋作成 地力木拉提·艾克热木 徐万龙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6期548-550,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放射线对鼠骨包虫生发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凋亡因子caspase-9的影响。方法骨包虫病子午沙鼠20只,将鼠骨包虫内囊中的生发细胞分离并进行体外培养,将体外培养成功...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放射线对鼠骨包虫生发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凋亡因子caspase-9的影响。方法骨包虫病子午沙鼠20只,将鼠骨包虫内囊中的生发细胞分离并进行体外培养,将体外培养成功的骨包虫生发细胞分为IMRT组和对照组。IMRT组给予总剂量为40 Gy的IMRT放疗,对照组给予假照射。放疗结束24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骨包虫生发细胞的细胞周期,采用ELISA法检测骨包虫生发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9蛋白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骨包虫生发细胞caspase-9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放疗结束24 h后,IMRT组骨包虫生发细胞S期细胞比率[(65.65±7.46)%]明显高于对照组[(32.49±4.23)%],G0/G1期[(32.37±4.94)%]和G2/M期[(1.98±0.19)%]细胞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3.95±4.55)%、(13.55±2.48)%](P<0.05)。IMRT组生发细胞caspase-9蛋白水平[(0.071±0.012)pmol/L]和caspase-9 mRNA相对表达量(30.21±6.99)明显高于对照组[(0.011±0.004)pmol/L、12.17±3.01](P<0.05)。结论IMRT可改变鼠骨包虫生发细胞的细胞周期,抑制生发细胞的增殖,可能是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9水平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包虫病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 生发细胞 子午沙鼠
原文传递
放射治疗对股骨继发性骨包虫病鼠腹股沟淋巴结T淋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宋作成 地力木拉提·艾克热木 徐万龙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6期551-554,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对股骨继发性骨包虫病鼠腹股沟淋巴结T淋巴细胞的影响及机制。方法股骨继发性骨包虫病子午沙鼠20只,随机分为IMRT组和对照组各10只,IMRT组股骨包虫病灶区给予40 G...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对股骨继发性骨包虫病鼠腹股沟淋巴结T淋巴细胞的影响及机制。方法股骨继发性骨包虫病子午沙鼠20只,随机分为IMRT组和对照组各10只,IMRT组股骨包虫病灶区给予40 Gy的IMRT放射治疗,对照组给予假照射。放疗结束1周后,采用电镜观察2组鼠骨包虫细胞形态学改变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鼠腹股沟淋巴结CD4^+、CD8^+T淋巴细胞表达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鼠腹股沟淋巴结CD4^+、CD8^+T淋巴细胞比率,计算CD4^+/CD8^+。结果放疗1周后,IMRT组鼠股骨包虫细胞大量坏死,对照组鼠股骨包虫细胞形态正常;IMRT组鼠腹股沟淋巴结CD4^+、CD8^+T淋巴细胞大量表达,对照组鼠腹股沟淋巴结CD4^+、CD8^+T淋巴细胞少量表达;IMRT组鼠腹股沟淋巴结CD4^+T淋巴细胞比率[(89.73±12.14)%]和CD4^+/CD8^+(5.29±0.69)高于对照组[(71.16±11.03)%、2.89±0.37],CD8^+T淋巴细胞比率[(16.96±3.14)%]低于对照组[(24.65±4.29)%](P<0.05)。结论IMRT对鼠股骨继发性骨包虫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放疗激发宿主对骨包虫有效的免疫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骨包虫病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 T淋巴细胞 子午沙鼠
原文传递
正交试验优选子午沙鼠继发性骨包虫病的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方案 被引量:2
8
作者 杨秀恩 地力木拉提·艾克热木 徐万龙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6期545-547,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计划中对骨包虫杀灭效力高、优化且经济的继发性骨包虫病的放疗方案。方法右侧股骨继发性骨包虫病成年雄性子午沙鼠60只,采用L12(3×23)正交试验表对不同水...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计划中对骨包虫杀灭效力高、优化且经济的继发性骨包虫病的放疗方案。方法右侧股骨继发性骨包虫病成年雄性子午沙鼠60只,采用L12(3×23)正交试验表对不同水平的放疗射野、分割剂量、剂量率、射线角度4个因素进行分配,在5周内对鼠股骨继发性包虫病灶行总剂量为20 Gy的IMRT。于放疗24 h后取子午沙鼠股骨包虫包囊,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骨包虫包囊组织凋亡因子Fas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放疗后,60只鼠均未发现组织放疗损伤;正交实验结果显示,相同放疗总剂量情况下,各因素对鼠股骨继发性骨包虫杀灭作用影响程度依次为单次放疗剂量(R=2.17)、剂量率(R=0.72)、射野数(R=0.48)、射线角度(R=0.11);子午沙鼠股骨骨包虫包囊组织Fas蛋白相对表达量在不同放射野数、不同单次放疗剂量、不同剂量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射线角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单次放疗剂量为5 Gy、剂量率为1.5 Gy/min、射野数为9野、射线角度为等角度时,骨包虫包囊组织Fas蛋白相对表达量最高,对骨包虫的杀灭效果最好。结论IMRT生物安全性好,单次放疗剂量为5 Gy、剂量率为1.5 Gy/min、射野数为9野、射线角度为等角度是最优的骨包虫放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骨包虫病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 FAS 正交实验 子午沙鼠
原文传递
颈椎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9
作者 地力木拉提·艾克热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0101-0102,共2页
探究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颈椎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样本为我院2020年1月-12月收录的5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开展颈椎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回顾性研究患者的资料数据,总结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 探究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颈椎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样本为我院2020年1月-12月收录的5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开展颈椎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回顾性研究患者的资料数据,总结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等指标。结果: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良好,且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结论: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时,采用颈椎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前路 手术治疗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