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土壤有机碳积累-分配动态对蚂蚁筑巢活动的响应
1
作者 王郑钧 王邵军 +11 位作者 肖博 解玲玲 郭志鹏 张昆凤 张路路 樊宇翔 郭晓飞 罗双 夏佳慧 李瑞 杨胜秋 兰梦杰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4,共10页
蚂蚁筑巢能够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及理化环境而直接或间接调控土壤有机碳各组分积累及分配动态。以西双版纳崖豆藤热带森林群落为研究样地,测定蚁巢和非巢地土壤碳库组分(总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及分配(易氧化有机... 蚂蚁筑巢能够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及理化环境而直接或间接调控土壤有机碳各组分积累及分配动态。以西双版纳崖豆藤热带森林群落为研究样地,测定蚁巢和非巢地土壤碳库组分(总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及分配(易氧化有机碳/总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总有机碳)的时空动态,分析蚂蚁筑巢引起热带森林土壤性质改变对有机碳组分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1)蚂蚁筑巢显著促进土壤总有机碳及各组分含量的积累(P<0.01)。相较于非巢地,蚁巢土壤总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了19.7%、35.4%和153.3%。2)蚂蚁筑巢显著影响土壤碳库各组分含量的时空变化(P<0.050)。其中,相较于非蚁巢,蚁巢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季节变化的增幅分别为11.4%-30.1%、13.6%-72.3%、53.4%-212.2%;蚁巢土壤总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易氧化有机碳含量沿土层降幅(43.1%-422.4%)显著高于非蚁巢(38.1%-111.4%)。3)蚁巢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15.2%)和易氧化有机碳(36.9%)在总有机碳中分配均值均显著高于非巢地(7.5%-31.6%),蚁巢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分配沿土层降幅(63.1%)小于非蚁巢(75.2%),易氧化有机碳分配(277.2%)则大于非蚁巢(53.4%)。4)主成分分析表明,温湿度、pH、氨氮是调控蚁巢土壤有机碳组分积累的主要协同因子,温度和容重是蚁巢土壤有机碳组分分配的主控因子。蚂蚁筑巢主要通过改变土壤物理环境(微气候、酸碱性、通气性)和土壤氮库(铵氮)的状况,进而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积累及组分分配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蚂蚁筑巢 活性碳组分 碳积累 碳分配 西双版纳 热带森林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森林恢复对土壤反硝化N_(2)O排放的影响
2
作者 张路路 王邵军 +11 位作者 张昆凤 樊宇翔 解玲玲 肖博 王郑钧 郭志鹏 郭晓飞 罗双 李瑞 夏佳慧 杨胜秋 兰梦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5,共9页
为探明热带森林恢复对土壤反硝化N_(2)O排放时空动态的影响,选择西双版纳热带森林不同恢复阶段白背桐(Mallotus paniculatus)、崖豆藤(Mellettia leptobota)、高檐蒲桃(Syzygium oblatum)群落为研究对象,反硝化N_(2)O排放及微生物多样... 为探明热带森林恢复对土壤反硝化N_(2)O排放时空动态的影响,选择西双版纳热带森林不同恢复阶段白背桐(Mallotus paniculatus)、崖豆藤(Mellettia leptobota)、高檐蒲桃(Syzygium oblatum)群落为研究对象,反硝化N_(2)O排放及微生物多样性分别采用“纯氧法抑制反硝化”和高通量测序测定,并分析其与土壤化学性质之间的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热带森林恢复显著影响土壤反硝化N_(2)O排放速率(P<0.05),其速率均值(μg·kg^(-1)·h^(-1))大小依次为高檐蒲桃(303.16±37.57)>崖豆藤(251.38±28.37)>白背桐(193.45±26.76)。2)反硝化N_(2)O排放速率具有显著的时空变化,季节动态表现为湿季(6月和9月)显著高于干季(3月和12月),且干湿季变幅表现为白背桐(2.94倍)>高檐蒲桃(2.50倍)>崖豆藤(2.22倍);垂直变化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3)不同恢复阶段土壤水分、微生物生物量碳及Shannon多样性对反硝化N_(2)O排放速率的解释量随恢复年限呈增加趋势,其大小顺序分别为:高檐蒲桃(68.77%,70.45%,97.87%)>崖豆藤(62.54%,57.16%,96.8%)>白背桐(54.56%,46.46%,93.17%)。4)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Shannon指数、含水率、微生物量碳是调控土壤反硝化N_(2)O排放的主控因子,而全氮、硝态氮、铵态氮、水解氮、Chao指数、Simpson指数的贡献次之。热带森林恢复通过影响土壤反硝化微生物Shannon多样性、水分及碳库组分含量,进而调控反硝化过程的N_(2)O排放的时空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森林 次生演替 反硝化作用 反硝化微生物 N_(2)O排放
下载PDF
蚂蚁筑巢定居活动对热带森林土壤氮库及组分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肖博 王邵军 +11 位作者 解玲玲 王郑钧 郭志鹏 张昆凤 张路路 樊宇翔 郭晓飞 罗双 夏佳慧 李瑞 兰梦杰 杨胜秋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26-1036,共11页
蚂蚁作为生态系统工程师,其筑巢定居活动能调控土壤微生物活动及理化环境,进而驱动热带森林土壤氮库动态及其组分分配过程。以西双版纳白背桐群落为研究对象,设置蚁巢和非蚁巢2种处理,分析蚂蚁筑巢活动引起土壤温度、水分、容重、pH及碳... 蚂蚁作为生态系统工程师,其筑巢定居活动能调控土壤微生物活动及理化环境,进而驱动热带森林土壤氮库动态及其组分分配过程。以西双版纳白背桐群落为研究对象,设置蚁巢和非蚁巢2种处理,分析蚂蚁筑巢活动引起土壤温度、水分、容重、pH及碳库(总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易氧化有机碳)的改变对氮库(全氮、铵氮、硝氮及水解氮)及其分配(水解氮/全氮、铵氮/全氮、硝氮/全氮)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1)蚂蚁筑巢显著提高了土壤氮库各组分含量(P=0.008),蚁巢全氮、水解氮、铵氮、硝氮含量分别是非蚁巢的1.26、1.2、1.13、1.37倍;(2)蚂蚁筑巢显著影响土壤氮库组分的时空变化(P=0.019),湿季与干季蚁巢全氮、水解氮、铵氮、硝氮含量,分别是非蚁巢的1.13-1.37倍,且沿土层减幅(53.9%-64.3%)显著低于非蚁巢(60.5%-76.4%);(3)蚂蚁筑巢显著改变了各氮组分分配的时空格局,蚁巢各月份氮组分占比(1.94%-11.0%)显著高于非蚁巢(1.60%-9.78%),蚁巢氮组分分配最大值在5-10 cm(4.83%),而非蚁巢却在0-5 cm土层(4.53%);(4)蚂蚁筑巢显著降低土壤pH和容重(3.18%-10.3%),增加土壤温度和含水率(3.08%-8.68%),提高土壤碳库组分含量(105%-116%);(5)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碳库各组分含量及温度变化是调节氮库动态的主要驱动因子,而土壤pH和容重变化是氮组分分配的主控因子。因此,蚂蚁筑巢通过改变热带森林土壤微气候、紧实度及碳库各组分含量,进而调控土壤氮库及分配的时空动态。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热带森林土壤氮库各组分分配过程的生物学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巢 碳积累 氮分配 时空格局 西双版纳
下载PDF
土壤碳库积累与分配对热带森林恢复的响应
4
作者 解玲玲 王邵军 +11 位作者 肖博 王郑钧 郭志鹏 张昆凤 张路路 樊宇翔 郭晓飞 罗双 李瑞 夏佳慧 兰梦杰 杨胜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9877-9890,共14页
为探明土壤有机碳沉积对热带森林恢复的响应过程与机理,选取西双版纳处于不同恢复阶段的热带森林类型(前期的白背桐群落、中期的崖豆藤群落、后期的高檐蒲桃群落)为研究对象,探讨土壤有机碳库各组分积累与分配(微生物量碳储量/总有机碳... 为探明土壤有机碳沉积对热带森林恢复的响应过程与机理,选取西双版纳处于不同恢复阶段的热带森林类型(前期的白背桐群落、中期的崖豆藤群落、后期的高檐蒲桃群落)为研究对象,探讨土壤有机碳库各组分积累与分配(微生物量碳储量/总有机碳储量、易氧化有机碳储量/总有机碳储量、惰性有机碳储量/总有机碳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乔木与林下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土壤温湿度、容重、pH及氮库(全氮、水解氮、铵氮、硝氮)对土壤有机碳库组分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热带森林恢复显著促进土壤碳库各组分的蓄积(P<0.05),相较于恢复前期,恢复中后期土壤总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易氧化有机碳、惰性有机碳储量增幅达9.25%—50.84%;恢复促进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分配(8.98%—25.36%)(P<0.05),但对惰性有机碳分配无显著影响;(2)不同恢复阶段热带森林土壤碳组分积累与分配的时空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上述4种碳组分积累最大值均出现在6月、垂直变化均沿土层递减;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分配最大值出现在6月、惰性有机碳分配则在12月最大,易氧化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分配沿土层递减、惰性有机碳分配无显著垂直变化;(3)土壤微生物量碳、易氧化有机碳、惰性有机碳的储量在土壤碳库储量的分配占比分别维持在2.40%—5.00%、18.22%—39.34%、18.50%—26.55%,土壤有机碳组分对总有机碳储量变化的解释率表现为:微生物量碳(83.71%)>惰性有机碳(82.17%)>易氧化有机碳(78.54%);(4)相较于恢复初期,恢复后期乔木与林下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多样性提升了42.78%—490.82%,氮库(全氮、水解氮、铵氮、硝氮)含量仅提升了12.73%—25.51%;(5)冗余分析表明,林下物种丰富度、温湿度、水解氮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组分积累的主要驱动因子,而乔木香农多样性、湿度、容重则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库组分分配的主控因子。因此,西双版纳热带森林恢复进程显著促进了土壤有机碳库组分积累与分配,影响程度取决于样地林下物种丰富度、乔木香农多样性、土壤温湿度、容重与水解氮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组分 碳积累 碳分配 氮组分 热带森林 次生恢复 西双版纳
下载PDF
国内迷笛音乐节的发展运营模式及其优劣势分析
5
作者 李霜 夏佳慧 《传播与版权》 2017年第11期77-79,共3页
迷笛音乐节是中国第一个原创音乐节,是中国最著名的户外音乐节品牌之一,它的观众由最初的几千人发展到几万人,形成了长江迷笛、上海迷笛、深圳迷笛等附属品牌,成为国内音乐节产业的开拓者和引导者,但中国消费者对迷笛音乐节的认识还比... 迷笛音乐节是中国第一个原创音乐节,是中国最著名的户外音乐节品牌之一,它的观众由最初的几千人发展到几万人,形成了长江迷笛、上海迷笛、深圳迷笛等附属品牌,成为国内音乐节产业的开拓者和引导者,但中国消费者对迷笛音乐节的认识还比较缺乏。主要运用文献法及调查法,通过对国内迷笛音乐节的发展运营模式这一命题入手进行探究,分析其起源与发展、运营模式,旨在挖掘国内迷笛音乐节所具备的优势及其劣势,探讨出国内迷笛音乐节举办成功的因素以及不足之处,为全国其他地方的音乐节举办提供借鉴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笛音乐节 运营模式 优劣势分析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义务教育发展探究——以湖北省红安县M小学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夏佳慧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第13期327-328,共2页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义务教育逐渐得到关注与发展。以湖北省红安县乡村小学M校为研究样本,对其义务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困境进行了分析,发现仍存在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假期教育活动缺乏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义务教育逐渐得到关注与发展。以湖北省红安县乡村小学M校为研究样本,对其义务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困境进行了分析,发现仍存在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假期教育活动缺乏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城乡一体建设;加强师资建设、吸引教师留乡发展;丰富教育活动、家校合作共育学生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义务教育 发展探究
下载PDF
当前农村初中美术教育的困境及对策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夏佳慧 《学生·家长·社会》 2021年第4期0180-0180,共1页
在互联网使用下的美术教育,让初中学生更易于得到美术鉴赏力的提升,进而发展出较好的审美能力。然而,当前农村初中美术教育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无法为初中生提供人机交互水平较高的美术知识内容。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应鼓励初中生在定期... 在互联网使用下的美术教育,让初中学生更易于得到美术鉴赏力的提升,进而发展出较好的审美能力。然而,当前农村初中美术教育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无法为初中生提供人机交互水平较高的美术知识内容。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应鼓励初中生在定期开设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得到艺术写生、绘画技法的精进与提升,让农村美术教育摆脱媒体运用的限制,利用更多的艺术教育活动发展学生们的审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教育 美术教学 教学困境以及对策探析
下载PDF
基因编辑技术的制度规制路径探析 被引量:9
8
作者 董妍 夏佳慧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97-102,共6页
基因编辑技术准入门槛低、应用前景大的特点造就了其迅猛发展的现状,也使令人生畏的潜在风险浮出水面。基因编辑技术在可以根治重大医疗疾病的同时,其脱靶风险也在安全监管领域敲响了警钟。现阶段,我国基因编辑技术存在概念界定不准确... 基因编辑技术准入门槛低、应用前景大的特点造就了其迅猛发展的现状,也使令人生畏的潜在风险浮出水面。基因编辑技术在可以根治重大医疗疾病的同时,其脱靶风险也在安全监管领域敲响了警钟。现阶段,我国基因编辑技术存在概念界定不准确、相关法律规范层级低、罚则缺失和伦理审查法制化程度不同等问题。可通过提升法律规范层级、设计涵摄更多行为法律规制原则与框架、细化伦理审查程序等路径完善基因编辑技术的制度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技术 法律规范 伦理审查 规制
下载PDF
Isolation and screening of glucosidase inhibitors from Chinese medicines 被引量:3
9
作者 黄哲 马骏 +2 位作者 原爱红 夏佳慧 孔宪涛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4年第2期108-111,共4页
Objective: To search for glucosidase inhibitors from Chinese medicines. Methods: Six kinds of widely-used Chinese medicines with the activity of decreasing blood glucose were prepared by the process of boiling, conden... Objective: To search for glucosidase inhibitors from Chinese medicines. Methods: Six kinds of widely-used Chinese medicines with the activity of decreasing blood glucose were prepared by the process of boiling, condensing, precipitating, exchanging with resins and rinsing. In vitro glucosidase inhibitory activities were examined by photometric bioassay derived from rats, yeast and almond of all the Chinese medicine extracts. Diabetic ICR mice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STZ (200 mg/kg). To investigate the in vivo effect of lowering blood glucose, the mouse blood glucose level was assayed at 30 min after being given 2.5 g/kg starch and acarbose or varied concentrations of different constituents of some Chinese medicines by stomach tube. Results: The constituents of Sangye, Sangzhi, Sangbaipi, Dihuang and Yuzhu showed potent inhibitory activities against glucosidase. Furthermore, the first kind of constituents was proved to be beneficial in reducing blood glucose by in vivo glucose tolerance experiments. Conclusion: The constituents of Chinese medicines with reducing blood glucose effect have been discovered, thus providing a clue to novel dru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糖苷酶抑制剂 中药学 血糖 糖尿病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PCR引物浓度对寡核苷酸液相杂交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义良 易进华 +2 位作者 夏佳慧 周文艳 范丽丽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CSCD 2010年第2期122-127,共6页
目的考察PCR引物浓度配比对液相微珠杂交效率的影响,寻求具有较强杂交信号和较好稳定性的PCR引物浓度配比。方法建立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数据库,选择在HLA-DRB1位点的第二外显子上设计探针,并且选择其保守序列作为阳性对照探针(DPC2)... 目的考察PCR引物浓度配比对液相微珠杂交效率的影响,寻求具有较强杂交信号和较好稳定性的PCR引物浓度配比。方法建立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数据库,选择在HLA-DRB1位点的第二外显子上设计探针,并且选择其保守序列作为阳性对照探针(DPC2),DPC2探针中间位点T突变成A作为阴性对照探针(DNC)。分别针对标本C2-008、C2-024、C2-025的等位基因序列设计出6条约21bp的寡核苷酸探针,各探针5’端用氨基(NH2)修饰。通过引物浓度梯度配比(1:100、1:50、1:20、1:8、1:4、1:2、1:1),对型别已知的细胞株DNA进行PCR扩增并得到目的片段(1:100配比除外),在相同条件下将PCR产物与寡核苷酸探针进行液相杂交检测。结果浓度配比为1:1的对称式扩增产物杂交结果不理想,而浓度配比分别为1:20、1:8、1:4、1:2的不对称扩增均得到了待检单链、双链DNA混合物,其中1:4浓度配比具有最好的扩增效率和稳定性。根据阳性信号与阳性标本是否相符表明:引物浓度配比为1:100的不对称PCR和1:1的对称PCR检测效果差,易出现假阴性;1:2、1:4、1:8、1:20配比检测效果较好,比较稳定。结论PCR引物浓度配比影响液相微珠杂交效率,不对称PCR产物有利于提高杂交效率,为快速成功配制PCR试剂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寡核苷酸液相芯片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核酸杂交
下载PDF
八水合氢氧化钡对水泥水化历程的影响
11
作者 祝学真 董荣珍 +2 位作者 崔莹莹 冯朝阳 夏佳慧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419-3424,3452,共7页
通过净浆凝结时间、水化热以及砂浆流动度和强度等试验,研究了八水合氢氧化钡(BHO)对水泥物理力学性能及水化热历程的影响规律以及水灰比对BHO-水泥体系强度及水化热历程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BHO使砂浆流动度下降,也对凝结时间影... 通过净浆凝结时间、水化热以及砂浆流动度和强度等试验,研究了八水合氢氧化钡(BHO)对水泥物理力学性能及水化热历程的影响规律以及水灰比对BHO-水泥体系强度及水化热历程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BHO使砂浆流动度下降,也对凝结时间影响较大,随掺量增加,缓凝作用增强,当BHO掺量较多(7%,质量分数)时,凝结时间反而较空白组短;BHO掺量较小时,对强度、水化热基本无影响,BHD质量分数大于3%时,强度、水化放热速率及放热量均显著降低;通过调整水灰比,可改善强度且不影响水化热历程。通过复合减水剂调整水灰比,质量分数为5%的BHO可有效降低水泥水化热且对强度无显著影响,尤其是抗折强度,可利用其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水合氢氧化钡 强度 水化热 缓凝
下载PDF
蚂蚁巢穴对高檐蒲桃热带次生林土壤CH_(4)排放通量的影响
12
作者 解玲玲 王邵军 +8 位作者 肖博 王郑钧 郭志鹏 郭晓飞 罗双 李瑞 夏佳慧 兰梦杰 杨胜秋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8-686,共9页
探明蚂蚁巢穴对热带次生林土壤甲烷排放的影响过程及机理,对于理解土壤动物活动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以西双版纳高檐蒲桃热带次生林群落为研究样地,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蚁巢与非蚁巢土壤甲烷排放干湿季动态,探... 探明蚂蚁巢穴对热带次生林土壤甲烷排放的影响过程及机理,对于理解土壤动物活动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以西双版纳高檐蒲桃热带次生林群落为研究样地,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蚁巢与非蚁巢土壤甲烷排放干湿季动态,探讨蚂蚁巢穴引起土壤功能微生物多样性及理化性质的变化对甲烷排放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蚂蚁巢穴显著促进土壤甲烷的排放,蚁巢排放量是非蚁巢土壤的2.6倍。2)蚁巢与非蚁巢土壤甲烷排放通量具有显著的干湿季变化,干季为碳汇,其通量变幅为(-0.29±0.03)~(-0.53±0.02)μg·m^(-2)·h^(-1);湿季为碳源(0.098±0.02)~(0.041±0.009)μg·m^(-2)·h^(-1);蚁巢甲烷通量均大于非巢地,蚁巢干湿季变幅(-0.38±0.01)~(0.12±0.02)μg·m^(-2)·h^(-1)小于非巢地(-0.65±0.04)~(0.058±0.006)μg·m^(-2)·h^(-1)。3)蚂蚁巢穴显著促进土壤产甲烷菌多样性(Ace和Shannon指数)、温湿度、碳库(有机碳、易氧化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库(全氮、水解氮、铵态氮和微生物生物量氮)组分的增加(增幅为6.2%~37.8%),蚂蚁巢穴却引起土壤甲烷氧化菌多样性(Ace和Chao1指数)的减少(减幅为21.9%~23.8%)。4)结构方程表明:土壤温度、湿度、碳库、氮库、产甲烷菌多样性显著促进土壤甲烷排放,分别解释了6.9%、21.6.%、18.4%、15.2%和14.0%的通量变化;甲烷氧化菌多样性的变化对甲烷排放具有抑制作用,解释10.8%的通量变化。因此,蚂蚁巢穴的存在引起了土壤功能细菌多样性、微气候和碳氮库的改变,进而影响热带次生林甲烷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蚂蚁巢穴 CH4排放 产甲烷菌 甲烷氧化菌 热带森林 西双版纳
原文传递
应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拉米夫定耐药相关性HBV变异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红艳 毛日成 +8 位作者 李义良 夏佳慧 范丽丽 尹永喜 李新艳 赵旭 郭红英 朱浩翔 张继明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78-983,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拉米夫定(LAM)耐药相关性HBV变异的检测系统。方法从血清样本中提取病毒DNA,经纯化后,与生物素标记的引物经过PCR扩增后,来自HBV开放阅读框架的、被生物素标记的DNA扩增产物与偶联在微球上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拉米夫定(LAM)耐药相关性HBV变异的检测系统。方法从血清样本中提取病毒DNA,经纯化后,与生物素标记的引物经过PCR扩增后,来自HBV开放阅读框架的、被生物素标记的DNA扩增产物与偶联在微球上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未能结合微球的DNA被洗脱,加入标记有链亲素修饰的藻红蛋白(SAPE),在Luminex分析仪上,用双色激光分别激发微球的红色荧光(定性)和SAPE的绿色荧光(定量),从而判断靶基因的突变类型和相对含量。采用液相芯片(muhi-analyte suspension array,MASA)技术构建有LAM相关耐药的HBV全基因质粒和25例LAM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的HBV逆转录区(RT)第180和204位氨基酸的变异情况;并与普通测序法相比较,以了解该方法的特异性;同时将变异株和野毒株按不同比例混合后检测,以了解该方法的敏感性。结果MASA可同时检测a180和n204氨基酸变异,并能准确判断变异的类型及混合变异;MASA对25例LAM耐药的CHB患者相关耐药,检测发现有15份患者标本中20411探针杂交信号明显升高(测序变异阴性和阳性荧光值中位数分别为5和106),有11份样本与204V探针杂交信号较高(测序变异阴性和阳性荧光值中位数分别为9和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88,P〈0.05;z=-4.520,P〈0.05);有2份发现2种探针杂交信号均很高,即有YIDD和YVDD混合变异株存在;仅有1份标本与20412探针杂交信号明显较高。同样用该方法检测20份未治疗患者的血清标本,均未发现LAM相关性变异。当病毒群中含有大于5%的LAM耐药相关HBV变异株时,即可被本方法检测到。结论MASA可用于LAM相关耐药变异株的早期检测。该方法较普通测序法灵敏,且操作简便、高通量、需要时间短,便于临床大样本检测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拉米夫定 抗药性 病毒 芯片分析技术
原文传递
水热法合成BiOI及在模拟太阳光下对双酚A的降解 被引量:8
14
作者 毛茂乔 单国强 +4 位作者 夏佳慧 杜伟 王彤旭 董思宇 祝凌燕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1期3072-3079,共8页
双酚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天然水体中的内分泌干扰物,其消除技术日益受到关注.利用水热法合成3D结构的碘氧化铋(BiOI)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光漫反射谱仪(UV-vis DRS)等对其进... 双酚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天然水体中的内分泌干扰物,其消除技术日益受到关注.利用水热法合成3D结构的碘氧化铋(BiOI)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光漫反射谱仪(UV-vis DRS)等对其进行表征,并在模拟太阳光下降解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BPA).实验结果表明,140℃,24 h,pH 7水热条件下制备的BiOI为片状堆砌而成的花瓣球结构,呈现最好的降解效果,在模拟太阳光下反应3 h,BPA(20 mg/L)的去除率和矿化率分别为99.6%和77.6%.三次循环实验结果显示,BiOI具有良好的抗光腐蚀性和催化稳定性.降解过程可能包含光生空穴的氧化作用.水热合成法制备BiOI简单可靠,条件可控,所制备的BiOI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I 双酚A 模拟太阳光 催化降解 水热合成
原文传递
一纸文凭的厚重
15
作者 曹晓晨 夏佳慧 《大学生》 2018年第2期46-48,共3页
北京师范大学校史馆(形象陈列馆),位于北师大后主楼的二十三层,从这里俯瞰北京城,故宫、景山、白塔都一览无余。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动荡和变革,绵延了两千余年的传统教育制度也面临着一场巨大的革新。
关键词 校史馆 文凭 新式教育 传统教育 白塔 京师大学堂 高等师范教育 师范馆 师范学堂 中国教育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