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竹内生细菌分离培养基的选择 被引量:10
1
作者 夏冬亮 任玉 +2 位作者 李潞滨 孙磊 韩继刚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5-19,共5页
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毛竹内生细菌,选用的基础培养基有LB培养基、TSA培养基、金氏培养基、淀粉铵培养基、改良察氏培养基;寡营养培养基有0.1×LB培养基、YG培养基、R2A培养基,以确定用于分离毛竹内生细菌的适宜培养基。在8种培养基中... 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毛竹内生细菌,选用的基础培养基有LB培养基、TSA培养基、金氏培养基、淀粉铵培养基、改良察氏培养基;寡营养培养基有0.1×LB培养基、YG培养基、R2A培养基,以确定用于分离毛竹内生细菌的适宜培养基。在8种培养基中,YG培养基、金氏培养基和R2A培养基分离得到的细菌数量较高,分别为1.31×106、8.03×105和6.45×105CFU/gfw;依据菌落形态种类,R2A培养基分离到的内生细菌种类最多8种,其次YG培养基和金氏培养基均为7种。对分离得到的优势菌株进行16SrDNA序列测定,LB培养基、TSA培养基、YG培养基、R2A培养基、金氏培养基、淀粉铵培养基和改良察氏培养基分离得到的优势菌株与Mycoplana ramosa相似性最高,均为91%;而0.1×LB培养基分离得到的优势菌株与Leifsonia poae相似性最高,为99%。由此可知,0.1×LB培养基分离得到的优势菌株为Leifsonia poae,其他7种培养基分离得到的优势菌株为Mycoplana sp.。结果表明,采用R2A培养基,YG培养基和0.1×LB培养基分离毛竹内生细菌,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分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细菌 毛竹 培养基 分离
下载PDF
毛竹根部解磷细菌的筛选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韩烁 夏冬亮 +1 位作者 李潞滨 韩继刚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31,共6页
本研究对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根部(包括根际、根面及内生细菌)解磷细菌进行了筛选,并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从179株毛竹根部细菌中筛选出26株解磷细菌,包括14株根际细菌、8株根面细菌、4株内生细菌... 本研究对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根部(包括根际、根面及内生细菌)解磷细菌进行了筛选,并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从179株毛竹根部细菌中筛选出26株解磷细菌,包括14株根际细菌、8株根面细菌、4株内生细菌。其中,芽孢杆菌BK24的解磷活性最高,其解磷活性达到369.06 mg/L。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26株解磷细菌中,13株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50.00%),5株属于变形菌门β亚群(Betaproteobacteria,19.23%),4株属于变形菌门γ亚群(Gammaproteobacteria,15.38%),4株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5.38%)。芽孢杆菌属(Bacillus,38.46%)和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19.23%)为优势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解磷细菌 多样性
下载PDF
食堂越冬家蝇体表携带细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贾海燕 刘小可 +4 位作者 苗元 夏冬亮 胖铁良 于同泉 杨凯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3-15,41,共4页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构建16S rDNA文库法,对越冬家蝇体表携带的细菌数量和种类进行了分析。通过培养计数发现越冬家蝇(Musca domestica)体表携带细菌数量较少,每头越冬家蝇体表携带的细菌数量居于5×104~1.2×105之间。对随...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构建16S rDNA文库法,对越冬家蝇体表携带的细菌数量和种类进行了分析。通过培养计数发现越冬家蝇(Musca domestica)体表携带细菌数量较少,每头越冬家蝇体表携带的细菌数量居于5×104~1.2×105之间。对随机挑选的987个16S rDNA文库克隆进行了测序,通过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发现:88.6%的测序克隆为细菌,共检测出32种细菌,其中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il)、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cloacae),肠道沙门氏菌(Sal monellaenterica)4种人畜肠道菌分别占检出率的13.6%、1.9%、3.3%和1.5%,说明越冬家蝇体表携带细菌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同时还检出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口腔纤毛菌(Leptotrichia buccalis)、支气管炎博德特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acnes)等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细菌 16S RD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