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变化及与临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夏君慧 叶好好 +1 位作者 厉向 张旭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观察多发性硬化(MS)患者体内维生素D水平,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MS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MS患者72例,包括复发缓解型MS(RRMS)62例、继发进展型MS(SPMS)7例及原发进展型MS(PPMS)3例;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24例;以32名健康体检者为健... 目的观察多发性硬化(MS)患者体内维生素D水平,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MS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MS患者72例,包括复发缓解型MS(RRMS)62例、继发进展型MS(SPMS)7例及原发进展型MS(PPMS)3例;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24例;以32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NC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hydroxyvitamin D_3,25(OH)D_3]进行检测,所有MS患者在留取血标本的同时进行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对其中15例急性复发期RRMS患者在缓解期再次行血清25(OH)D_3检测和EDSS评分。结果 MS组、NC组及NMO组间血清25(OH)D_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5,P<0.01),MS组及NMO组均低于NC组(分别P<0.01,P<0.05),但MS组与NMO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MS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低于NC组(P<0.01),但与RRMS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RRMS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缓解期高于急性复发期(t=2.92,P<0.05),但仍低于NC组(P<0.01)。结论 MS及NMO患者体内维生素D不足,且维生素D不足贯穿于MS的不同病程阶段,RRMS患者急性复发期维生素D不足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视神经脊髓炎 维生素D 电化学发光法
下载PDF
重组人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免疫原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夏君慧 翁益云 +1 位作者 李佳 张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45-1248,共4页
目的:建立人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细胞外Ig样结构域(MOGIgd)的硫氧还蛋白(TrxA)融合表达系统,探讨表达产物MOGIgd-TrxA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方法:(1)应用RT-PCR方法,以人脑组织的总RNA为模板扩增出编码MOGIgd的cDNA序列,将MOGIgd cDNA克隆... 目的:建立人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细胞外Ig样结构域(MOGIgd)的硫氧还蛋白(TrxA)融合表达系统,探讨表达产物MOGIgd-TrxA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方法:(1)应用RT-PCR方法,以人脑组织的总RNA为模板扩增出编码MOGIgd的cDNA序列,将MOGIgd cDNA克隆到TrxA融合表达载体pET32a(+)中,重组质粒pET32a-MOGIgd经表型筛选、酶切鉴定及测序鉴定后,转化至BL21(DEB)trxB-宿主菌中经异丙硫代钠-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并通过金属鳌合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2)C57BL/6小鼠分为MOGIgd-TrxA组(MOG组)、硫氧还蛋白组(TrxA组)及正常对照组(NC组),12只/组,各组以相应抗原乳剂免疫小鼠制作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后观察其临床神经功能和组织病理学改变(HE染色和髓鞘Luxol fast blue染色)评价模型质量。结果:(1)成功获取高产量32 kD MOGIgd-TrxA融合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纯化后纯度达95%左右。(2)MOG组小鼠75%(9/12)发病,于免疫后第(12.14±2.04)d发病,呈慢性非缓解型病程;发病动物组织切片HE染色和髓鞘染色显示不同程度炎性细胞浸润和髓鞘脱失。结论:成功建立人MOGIgd的TrxA融合表达系统,表达产物MOGIgd-TrxA融合蛋白可作为免疫原诱导EAE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鞘少突神经胶质细胞糖蛋白 脑脊髓炎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 多发性硬化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及24小时鞘内IgG合成率检测的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夏君慧 袁锦楣 +1 位作者 郝洪军 李静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年第2期81-83,共3页
采取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火箭免疫电泳法对30例多发性硬化病人进行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及24小时鞘内IgG合成率的检测,结果发现寡克隆区带、合成率与多发性硬化的发病年龄、病程、病程进展类型、病残程度无统计学上的相关性,寡... 采取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火箭免疫电泳法对30例多发性硬化病人进行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及24小时鞘内IgG合成率的检测,结果发现寡克隆区带、合成率与多发性硬化的发病年龄、病程、病程进展类型、病残程度无统计学上的相关性,寡克隆区带阳性率46.7%,合成率增高占60%,两者合计异常率可达73.3%,提示我国多发性硬化寡克隆区带阳性率、合成率增高均较国外低,因而在我国对多发性硬化的实验室诊断两者同时检测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寡克隆区带 免疫球蛋白G 合成率
下载PDF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在多发性硬化中的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夏君慧 张旭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397-399,412,共4页
目的探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与多发性硬化(MS)临床表现及复发缓解型MS(RRMS)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60例MS、23例其他炎性神经疾病(OIND)、29例非炎性神经疾病(NIND)以及50例神经系统正常的对照(NC)... 目的探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与多发性硬化(MS)临床表现及复发缓解型MS(RRMS)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60例MS、23例其他炎性神经疾病(OIND)、29例非炎性神经疾病(NIND)以及50例神经系统正常的对照(NC)患者血清及脑脊液(CSF)MOG抗体进行检测。结果MS患者CSFMOG抗体阳性率为28.3%(17/60),明显高于NC组[2%(1/50)]和NIND组[0%(0/29)],但与OIND组[21.7%(5/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血清MOG抗体均为阴性。抗体阳性率急性活动期为31.8%(14/44),与稳定期[18.75%(3/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SFMOG抗体阳性的RRMS患者复发时间早于阴性患者,且其第1、2年复发率均高于阴性患者。结论在部分MS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异常的MOG特异性B细胞免疫应答,且CSFMOG抗体对RRMS的复发有一定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抗体 临床
下载PDF
高血压脑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夏君慧 张旭 +2 位作者 周赛君 林捷 叶好好 《浙江医学》 CAS 2002年第8期451-453,459,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PCR) ,对158名健康成人和50例原发性高血压、90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ACE基因插入/缺失 (I/D)多态性进行检测 ,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PCR) ,对158名健康成人和50例原发性高血压、90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ACE基因插入/缺失 (I/D)多态性进行检测 ,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出与高血压脑梗死发病相关的因素。 结果 DD基因型、D等位基因频率高血压脑梗死组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和高血压组 (P<0.05)。发病年龄在60岁以上者 ,DD基因型、D等位基因频率高血压脑梗死组高于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 (P<0.05、P<0.01) ;而60岁以下起病者 ,DD基因型、D等位基因频率高血压脑梗死组则与高血压组、正常对照组无差别 (均P>0.05) ,而高血压组D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5)。ACEDD基因型是高血压脑梗死独立的危险因素 ,发现高血压时间是高血压脑梗死的保护因素。结论 ACEDD基因型携带者发生高血压脑梗死的危险性增高 ,早期发现及治疗高血压对降低高血压患者脑梗死发生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高血压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基因多态性 血脂 血糖
下载PDF
抗心磷脂抗体与多发性硬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夏君慧 张旭 叶好好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59-161,共3页
目的 探讨抗心磷脂抗体 ( ACA)与多发性硬化 ( MS)的关系。方法 采用 ELISA方法检测 3 5例活动期MS、45例对照组血清中 ACA-Ig G、ACA-Ig M、ACA-Ig A结合指数 ( BI)。结果 活动期 MS的 ACA-Ig G BI、ACA-Ig M BI、ACA-Ig A BI的均... 目的 探讨抗心磷脂抗体 ( ACA)与多发性硬化 ( MS)的关系。方法 采用 ELISA方法检测 3 5例活动期MS、45例对照组血清中 ACA-Ig G、ACA-Ig M、ACA-Ig A结合指数 ( BI)。结果 活动期 MS的 ACA-Ig G BI、ACA-Ig M BI、ACA-Ig A BI的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MS组中 4例 ACA-Ig G BI、1例 ACA-Ig MBI阳性 ,对照组无一例阳性。MS组阳性率 ( 5 /3 5 ,1 4.2 9% )与对照组 ( 0 /4 5 ,0 %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 <0 .0 5 )。视神经脊髓型 MS ACA阳性率 ( 3 /1 3 ,2 3 .0 8% )与非视神经脊髓型 ( 2 /2 2 ,9.0 9% )差异无显著性 ( P >0 .0 5 )。结论 ACA与部分 MS可能存在某种联系 ,但确切的关系尚不清楚 ,尚待积累更多资料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抗心磷脂抗体
下载PDF
老年性下睑内翻两种手术矫正方法疗效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夏君慧 《临床眼科杂志》 2009年第3期270-271,共2页
目的比较皮肤轮匝肌切除法与睑缘间切开法矫正老年性下睑内翻的疗效。方法38例(51只眼)和31例(38只眼)分别用皮肤轮匝肌切除法和睑缘间切开法矫正老年性下睑内翻,观察两种方法手术后近期、远期倒睫复发情况。结果皮肤轮匝肌切除法长期... 目的比较皮肤轮匝肌切除法与睑缘间切开法矫正老年性下睑内翻的疗效。方法38例(51只眼)和31例(38只眼)分别用皮肤轮匝肌切除法和睑缘间切开法矫正老年性下睑内翻,观察两种方法手术后近期、远期倒睫复发情况。结果皮肤轮匝肌切除法长期疗效优于睑缘间切开法。结论皮肤轮匝肌切除法治疗矫正老年性下睑内翻时间短,操作简单,效果可靠,是一种良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下睑内翻 皮肤轮匝肌切除 睑缘间切开
下载PDF
飞秒激光和机械刀制瓣对中高度近视眼LASIK手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夏君慧 《中外医疗》 2019年第32期62-64,共3页
目的对飞秒激光和机械刀制瓣对中高度近视眼LASIK手术的二者应用成效予以比对分析。方法借助回顾性分析手段,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该院行LASIK手术诊治中高度近视患者中方便选取60例为该研究对象,结合制瓣方式差异分至观察、对照两... 目的对飞秒激光和机械刀制瓣对中高度近视眼LASIK手术的二者应用成效予以比对分析。方法借助回顾性分析手段,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该院行LASIK手术诊治中高度近视患者中方便选取60例为该研究对象,结合制瓣方式差异分至观察、对照两组,观察组为飞秒激光制瓣,对照组为机械刀制瓣,对两组患者术后各阶段裸眼视力超出或达到1.0、1.2及术后各阶段裸眼视力同术前最佳视力相比超出1行占比行比对,并对两组患者经术后像差变化行比对。结果据数据分析表明,观察组术后裸眼视力超出1.0、1.2占比同对照组相较而言并未具备显著优势(术后裸眼视力超出1.0数值比对:χ2=0.480、0.000;术后裸眼视力超出1.2数值比对:χ2=1.002、0.000,P>0.05),两组术后各阶段裸眼视力同术前最佳视力相比超出1行占比中,观察组于各阶段占比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借助飞秒激光制瓣临床诊治成效更佳,所制得角膜瓣更薄,经术后视力得以良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制瓣 机械刀制瓣 LASIK手术
下载PDF
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和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0
9
作者 夏君慧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9期87-88,共2页
目的:对比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和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丹阳市中医院眼科接受治疗的100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分为凝胶组和滴眼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用阿昔洛韦滴眼液对... 目的:对比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和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丹阳市中医院眼科接受治疗的100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分为凝胶组和滴眼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用阿昔洛韦滴眼液对滴眼组患者进行治疗,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对凝胶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平均的治疗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病情的复发率。结果 :凝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滴眼组患者,其平均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滴眼组患者,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滴眼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后的1年内,凝胶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滴眼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使用阿昔洛韦滴眼液相比,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可显著缩短其平均的治疗时间,提高其治疗的安全性,从而提升其治疗的效果,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阿昔洛韦滴眼液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
下载PDF
环孢素A联合杞菊地黄丸治疗干眼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夏君慧 《现代医药卫生》 2009年第19期2967-2968,共2页
目的:观察环孢素A联合杞菊地黄丸治疗干眼症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即环孢素A联合杞菊地黄丸治疗干眼症64例,128只眼。连续用药1个月,分别检查记录用药前、后Schirmer试验(SIT)、BUT及荧光素染色结果,并记录患者干眼症状的变化。结... 目的:观察环孢素A联合杞菊地黄丸治疗干眼症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即环孢素A联合杞菊地黄丸治疗干眼症64例,128只眼。连续用药1个月,分别检查记录用药前、后Schirmer试验(SIT)、BUT及荧光素染色结果,并记录患者干眼症状的变化。结果:干眼症患者128只眼经环孢素滴眼液联合杞菊地黄丸口服治疗1个月以后,90只眼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达70.2%;用药后与用药前相比泪膜破裂时间(BUT)和SIT滤纸泪液浸湿长度均明显增长(P<0.05);用药后与用药前相比荧光素染色阳性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环孢素A联合杞菊地黄丸治疗干眼症,疗效满意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A 杞菊地黄丸 干眼症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丝裂霉素C控制翼状胬肉复发的疗效观察
11
作者 夏君慧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345-345,共1页
关键词 丝裂霉素C 翼状胬肉切除 复发
下载PDF
腹针对颈性眩晕患者血浆ET-1 CGRP水平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谢文霞 杨建荣 +2 位作者 陈勇 夏君慧 黄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4期871-873,共3页
目的:观察腹针灸治疗对颈性眩晕患者的血浆ET-1、CGR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4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的病人进行腹针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积分评估、血浆ET-1、CGRP水平变化的对比、不同的症状改善情况统计。结果:发现治疗前后积分评估显著升... 目的:观察腹针灸治疗对颈性眩晕患者的血浆ET-1、CGR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4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的病人进行腹针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积分评估、血浆ET-1、CGRP水平变化的对比、不同的症状改善情况统计。结果:发现治疗前后积分评估显著升高,血浆ET-1水平显著下降;血浆CGRP水平显著升高;CGRP/ET-1的比值在治疗前后有显著提高,均具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针可能通过对ET-1与CGRP的水平的调整,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腹针 ET CGRP
原文传递
血清水通道蛋白4抗体测定对视神经脊髓炎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 被引量:16
13
作者 厉向 童巧文 +4 位作者 柯建明 叶莉萍 戚飞腾 万真 夏君慧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74-1979,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检测对视神经脊髓炎(NMO)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或门诊就诊的48例NMO、33例脊髓炎(TM)[包括26例长节段脊髓炎(LETM)和7... 目的:探讨血清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检测对视神经脊髓炎(NMO)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或门诊就诊的48例NMO、33例脊髓炎(TM)[包括26例长节段脊髓炎(LETM)和7例复发性脊髓炎(r LETM)]、30例视神经炎(ON)[包括25例双眼视神经炎(BON)和5例复发性视神经炎(RION)]、52例多发性硬化(MS)及16例其它神经系统疾病(OND)的患者血清及相关临床资料。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AQP4抗体。分析各组患者血清AQP4抗体的阳性率及抗体滴度,比较AQP4抗体阳性NMO患者与AQP4抗体阴性患者的临床特征。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AQP4对NMO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应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血清AQP4抗体阳性患者进展为NMO的累计概率。结果:NMO组AQP4抗体阳性率最高(87.50%),其后依次为r LETM组(85.71%)、RION组(80.00%)、LETM组(30.70%)、BON组(8.00%)和MS组(3.85%),OND组抗体检测为阴性。NMO组中血清AQP4抗体阳性患者在性别构成比、确诊为NMO时间及伴有严重神经炎的比例等方面,与抗体阴性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提示血清AQP4抗体对诊断NMO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85.4%。KaplanMeier曲线提示AQP4抗体阳性患者进展为NMO的累积概率明显高于抗体阴性的患者(P<0.05)。结论:血清AQP4抗体检测对诊断NMO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且有助于NMO预后和转归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水通道蛋白4抗体 多发性硬化
下载PDF
尤瑞克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鲍剑虹 郑荣远 +1 位作者 夏君慧 朱蓓蕾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31-233,共3页
目的评价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8)和对照组(n=58),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脑复康,治疗组给予尤瑞克林,两组疗程均为14d。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 目的评价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8)和对照组(n=58),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脑复康,治疗组给予尤瑞克林,两组疗程均为14d。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及残障水平(mRS),监测用药期间血压变化,并随访90dmRS。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和mRS评分均降低(全部P<0.01),治疗组NIHSS、mRS以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全部P<0.05);治疗组90dmRS与治疗结束相比显著降低,与对照组90dmRS相比也显著降低(全部P<0.01);血压无明显波动(P>0.05)。结论尤瑞克林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急性脑梗死,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尤瑞克林 治疗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赛君 朱蓓蕾 +3 位作者 金得辛 夏君慧 叶好好 张旭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218-220,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多态性与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105例年龄≤60岁高血压脑梗死患者ACE基因插入/缺失(D/I)多态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并与7...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多态性与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105例年龄≤60岁高血压脑梗死患者ACE基因插入/缺失(D/I)多态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并与71名同龄健康正常对照组比较。 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的ACE DD基因型频率为0.33,对照组为0.18(两者比较P<0.01)。脑梗死组患者血浆AngⅡ水平为(31±11)ng/L,与对照组为(29±8)ng/L,两组比较P>0.05,但ACE DD基因型患者血浆Ang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同组DI型和Ⅱ型(P<0.01)。 结论 年龄<60岁的脑梗死患者发病原因可能与ACE D等位基因频率增高、血浆AngⅡ水平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基因多态性 中青年 脑梗死 发病原因
下载PDF
腹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谢文霞 董海欣 +3 位作者 叶天申 张劲军 夏君慧 黄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12期2563-2565,共3页
目的:观察腹针与传统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40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的病人随机分为腹针组与传统针灸组,治疗后对两组病人症状进行积分评估,疗效的对比,在不同时间点(针灸5次后与针灸10次后)进行不同的症状改善情况对比。结果:观... 目的:观察腹针与传统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40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的病人随机分为腹针组与传统针灸组,治疗后对两组病人症状进行积分评估,疗效的对比,在不同时间点(针灸5次后与针灸10次后)进行不同的症状改善情况对比。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有效率,虽然腹针组的有效率高于传统针灸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方法都有效;从两组的治疗前后症状的积分的改善情况的对比,P<0.01,腹针组症状改善优于传统针灸组;从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有效率看,眩晕症状的改善,腹针组快于传统针灸组,而后伸不适却是传统针灸组改善快于腹针组。结论:两种方法在治疗颈性眩晕时同样有效,腹针组在症状改善方面优于传统针灸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腹针 传统针灸
下载PDF
腹针辨证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谢文霞 董海欣 +3 位作者 叶天申 张劲军 夏君慧 黄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5期1032-1034,共3页
目的:比较腹针治疗不同中医分型的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75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的病人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成气血亏虚组、肝肾阴亏组、痰湿阻滞组3组,分别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积分的改变情况与观察每个患者治疗前后TCD数值的改变。结果:观... 目的:比较腹针治疗不同中医分型的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75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的病人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成气血亏虚组、肝肾阴亏组、痰湿阻滞组3组,分别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积分的改变情况与观察每个患者治疗前后TCD数值的改变。结果:观察3组患者的有效率,气血亏虚组最高、痰湿阻滞组最低,两组对比P<0.05,具统计学意义;从积分的改变来看,3组组内在治疗前后的积分对比都具统计学意义;观察治疗前后TCD检测数据,发现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加快患者,治疗后血流明显减慢,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减慢的患者治疗后血流明显增加,治疗前后对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针治疗不同中医分型的颈性眩晕都有效,尤以气血亏虚型为佳;腹针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腹针 中医分型 TCD 积分
下载PDF
Epi-LASIK和LASEK矫治高度近视的疗效比较
18
作者 夏君慧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第19期2946-2947,共2页
目的探讨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矫治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Epi-LASIK组高度近视患者19例(38眼)行Epi-LASIK矫治,LASEK组高度近视患者22例(44眼)行LASEK治疗,对治疗结果... 目的探讨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矫治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Epi-LASIK组高度近视患者19例(38眼)行Epi-LASIK矫治,LASEK组高度近视患者22例(44眼)行LASEK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Epi-LASIK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最佳矫正视力的眼数比例明显高于LASEK组(P<0.05);屈光度明显优于LASEK组(P<0.05);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明显好于LASEK组(P<0.05);上皮下雾状混浊的发生率明显低于LASEK组(P<0.05)。结论 Epi-LASIK矫治高度近视操作简单、安全、有效,较LASEK有着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 角膜切削术 上皮下 激光 上皮 角膜 近视 治疗结果 对比研究
下载PDF
LASIK术眼角膜厚度与眼压及屈光度相关性分析
19
作者 夏君慧 《临床研究》 2017年第11期17-19,共3页
目的 探讨LASIK术眼角膜厚度与眼压及屈光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3年5月~2016年8月期间进行LASIK术治疗的近视眼患者50例98眼,并进行屈光检查、角膜地形图检查以及非接触眼压测量,详细记录患者角膜激光切削的厚度,比较分析获取... 目的 探讨LASIK术眼角膜厚度与眼压及屈光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3年5月~2016年8月期间进行LASIK术治疗的近视眼患者50例98眼,并进行屈光检查、角膜地形图检查以及非接触眼压测量,详细记录患者角膜激光切削的厚度,比较分析获取的数据.结果 纳入研究的患者中央角膜平均厚度为(541.38±33.65)μm,平均眼压值为(15.28±2.72)mmHg,平均角膜激光切削厚度为(96.21±2.68)μm,术后1周时间中再测眼压与术前的相比平均降低值为(5.68±0.24)mmHg.经过统计学处理分析后得出,眼压和屈光度数据不存在统计学意义,r=0.056,无相关性;角膜厚度和眼屈光度数据无统计意义,r=0.082,无相关性;眼压及中央角膜厚度呈正直线相关,r=0.4412,P〈0.001,对应方程为中央角膜厚度=456.76+5.52×眼压(μm);眼压值降低和角膜激光切削度呈正直线相关,r=0.348,P〈0.01表示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应方程眼压降低值=3.028+0.0283角膜激光切削厚度(mmHg).结论 近视眼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和眼压、角膜激光切削度对比术后的眼压降低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呈正直线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IK术 眼角膜厚度 眼压 屈光度 相关性
下载PDF
雷公藤多甙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旭 夏君慧 叶好好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32-334,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发病中的作用及免疫抑制性药物(雷公藤多甙)对其的影响。方法:按Asbury标准选择GBS患者43例,以分层随机原则分为2组,分别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对照组)和雷公藤多甙(治疗...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发病中的作用及免疫抑制性药物(雷公藤多甙)对其的影响。方法:按Asbury标准选择GBS患者43例,以分层随机原则分为2组,分别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对照组)和雷公藤多甙(治疗组)治疗,并取静脉血和脑脊液配对标本2ml,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IL-6。结果:(1)治疗前GBS患者血清、脑脊液中IL-6测定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2)治疗前GBS患者脑脊液中IL-6与病情严重程度分级相关密切;(3)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6降低的程度亦是治疗组明显(P<0.05)。结论:脑脊液中IL-6可作为GBS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的指标之一。雷公藤多甙抑制脑脊液患者的异常免疫应答优于肾上腺皮质类固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甙 G-13综合征 脑脊液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