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学科知识的“内生式”五育融合教学策略研究
1
作者 夏永庚 丁迪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21-27,共7页
整体而言,每个学科的知识都具有五育价值,因而是开展五育融合教学的基本凭借。教师可以从学科知识的纵向发展、学科知识的横向关联、学科知识的实践应用三个维度,挖掘知识自身的多育价值并转化为丰富的教学内容融合性地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整体而言,每个学科的知识都具有五育价值,因而是开展五育融合教学的基本凭借。教师可以从学科知识的纵向发展、学科知识的横向关联、学科知识的实践应用三个维度,挖掘知识自身的多育价值并转化为丰富的教学内容融合性地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以实现对学生五育发展的整体性推进。基于学科知识学习的嵌入式教学、基于学科知识统整的主题式教学和基于学科知识实践的项目式教学是“五育融合”的落地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学科知识 内生式五育融合 教学策略
下载PDF
交互式数字教材的内涵、价值与建设路径
2
作者 尹巧玲 夏永庚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24年第5期4-9,共6页
推进教育教学数字化、教材数字化是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必由之路。交互式数字教材是由学科专家、教材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合力开发的一种“融合图文、音频、视频模块于一体”的多元学习资源,具有文本非线性、主体交互性、深度情境性等特征... 推进教育教学数字化、教材数字化是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必由之路。交互式数字教材是由学科专家、教材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合力开发的一种“融合图文、音频、视频模块于一体”的多元学习资源,具有文本非线性、主体交互性、深度情境性等特征,为学习者开启了全新的学习场域、始终陪伴学习的过程并跟踪提供客观的学习反馈。新时代背景下,为进一步推动因材施教,应在数字资源平台建设、数字教材本身设计与数字教材内容呈现等方面推动交互式数字教材的建设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式数字教材 交互性 学习场域 学习伙伴
下载PDF
论“学科实践”的课程与教学论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夏永庚 尹巧玲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8-53,共6页
“学科实践”是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提出的课程与教学实践方式。从课程论的角度来看,“学科实践”凸显了课程价值追求的核心素养导向,体现出整合性、实践性、具身性的知识观,折射出课程权利分配的下移与均衡。从教学论的角度来看... “学科实践”是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提出的课程与教学实践方式。从课程论的角度来看,“学科实践”凸显了课程价值追求的核心素养导向,体现出整合性、实践性、具身性的知识观,折射出课程权利分配的下移与均衡。从教学论的角度来看,“学科实践”为教学观念的更新指出了方向,为教学理念的创新提出了诉求,为教学实践的变革提供了契机。从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来看,“学科实践”是课程与教学整合的新型态,既是一种课程开发事件,又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实践” 课程论 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整合 课程开发 教学实践
下载PDF
刘佛年的“知识·能力·创造”型教师培养思想及其当代传承
4
作者 夏永庚 曾吴杜霜 詹梦珍 《教育文化论坛》 2023年第5期56-64,共9页
在长期的师范教育工作实践中,刘佛年先生逐步探索出“知识·能力·创造”型的教师培养目标:知识素养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力素养包括育智、育德和育美能力等,创造素养包括创造性教学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等。刘... 在长期的师范教育工作实践中,刘佛年先生逐步探索出“知识·能力·创造”型的教师培养目标:知识素养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力素养包括育智、育德和育美能力等,创造素养包括创造性教学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等。刘佛年认为,为了实现这种培养目标,需要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等全方位推进师范教育改革,从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四个方面完善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从提升学科的整体实力以及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等方面为师范生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刘佛年提出的加强通识教育、培养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师范生的创造性教学能力等思想,对当前师范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佛年 “知识·能力·创造”型教师 教师培养
下载PDF
实施“大劳动教育”:现实诉求、基本逻辑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27
5
作者 夏永庚 崔佳丽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8-34,共7页
大劳动教育是指由多元主体在多种场域中对学生开展劳动动机、劳动情意和劳动能力等方面培养的教育。它突破了狭义的学校劳动技术教育的局限,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完整而全面的劳动教育,有利于构建整体的劳动教育合作运行机制。实施大劳动教... 大劳动教育是指由多元主体在多种场域中对学生开展劳动动机、劳动情意和劳动能力等方面培养的教育。它突破了狭义的学校劳动技术教育的局限,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完整而全面的劳动教育,有利于构建整体的劳动教育合作运行机制。实施大劳动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劳动价值中激发劳动动机,带领学生在间接体验中激发劳动情意,组织学生在直接体验中强化劳动情意和培养劳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劳动教育 实施路径 劳动动机 劳动情意 劳动能力
下载PDF
核心素养理念“落地”之困及其支撑 被引量:11
6
作者 夏永庚 彭波 贺晓珍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42,共9页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包括协作能力、交往能力、创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核心素养理念的落地,需要教育政策的指导力、教师素质的支持力、教育评价的导向力、教...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包括协作能力、交往能力、创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核心素养理念的落地,需要教育政策的指导力、教师素质的支持力、教育评价的导向力、教育资源的助推力等多元组合力的形成,但目前这种组合力还存在较大的欠缺与不足,需要从教育系统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建构起坚强有力的支持体系:一是颁布专门针对核心素养培育的配套教育政策;二是建立社会资源共享机制,协同培育核心素养;三是完善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师资队伍能力;四是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五是以深度学习和大单元教学助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素养内涵 素养结构 挑战 “落地” 支持体系
下载PDF
教师知识观中的问题及其重建 被引量:7
7
作者 夏永庚 童强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9,12,共4页
在多数教师的观念中,知识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获得的认识与经验的总和,具有确定性,属于客观的真理。这种真理性的知识观对教师的课程观和教学行为的选择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要改进教师的课程观与教学行为,必须从知识的本质... 在多数教师的观念中,知识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获得的认识与经验的总和,具有确定性,属于客观的真理。这种真理性的知识观对教师的课程观和教学行为的选择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要改进教师的课程观与教学行为,必须从知识的本质观、价值观和获得观三个纬度对知识观进行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知识观 本质观 价值观 获得观 课程观 教学行为
下载PDF
高校与中小学合作培养教师的现实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4
8
作者 夏永庚 周险峰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4期57-62,共6页
新的教师教育观认为,教师教育不仅是大学的责任,也是中小学的责任,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是大学和中小学共同承担的责任,双方合作培养教师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合作的形式既包括吸引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师范生,也包括高校专... 新的教师教育观认为,教师教育不仅是大学的责任,也是中小学的责任,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是大学和中小学共同承担的责任,双方合作培养教师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合作的形式既包括吸引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师范生,也包括高校专家指导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但在合作过程中却面临众多的现实困境,包括高校与中小学缺乏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高校实习制度设计缺陷和基地建设不足、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导向偏差、中小学对教师培养的认知不足及教师工作量超负荷运行等。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政府、高校和中小学分别做出有针对性的变革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中小学 合作培养教师 现实困境 对策
下载PDF
论教师的“教育学意识”及其生成——兼议师范生的培养 被引量:1
9
作者 夏永庚 王胜国 《当代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2-25,共4页
教育学意识是指教育工作者基于对教育的理解与认识,发现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的敏感性以及研究问题的自觉性。它主要表现为对人的伦理关怀、对教育问题的敏感性和研究教育问题的自觉性。教育学意识的生成主要通过理论的学习与思考、... 教育学意识是指教育工作者基于对教育的理解与认识,发现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的敏感性以及研究问题的自觉性。它主要表现为对人的伦理关怀、对教育问题的敏感性和研究教育问题的自觉性。教育学意识的生成主要通过理论的学习与思考、教育教学实践两个方面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意识 师范生 伦理关怀
下载PDF
透视教学生成:海德格尔“建构生成”的视角 被引量:1
10
作者 夏永庚 崔波 《当代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21,共3页
海德格尔认为,任何存在者都不是现成的,都是在一种相互引发、相互作用的行为过程中发生和成为自己的。根据这一思想,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习对象以及教学过程本身都是处在不断的相互作用及建构生成之中,从而说明教学本身就应该是生成式。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建构生成 教学生成
下载PDF
透视课程生成:符号互动论的视角 被引量:4
11
作者 夏永庚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3-26,共4页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是一个符号互动的过程。而符号具有普遍性、社会建构性和灵活多变性的特征。符号的普遍性特征保证教学过程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与生成之中;而符号的社会建构性和灵活多变性则使教学过程处于一种变化之中,这种...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是一个符号互动的过程。而符号具有普遍性、社会建构性和灵活多变性的特征。符号的普遍性特征保证教学过程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与生成之中;而符号的社会建构性和灵活多变性则使教学过程处于一种变化之中,这种变化促成了新的课程意义生成的"突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 符号互动论 课程生成
下载PDF
课程哲学研究论纲 被引量:2
12
作者 夏永庚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6-19,43,共5页
课程哲学不是对课程实践进行现实性的描述和技巧上的解答,而是从哲学的视域对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合理性进行质疑、反思、批判与超越的智慧。其研究主题包括课程本体论、课程认识论、课程价值论、课程伦理学、课程美学五个领域。主要的研... 课程哲学不是对课程实践进行现实性的描述和技巧上的解答,而是从哲学的视域对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合理性进行质疑、反思、批判与超越的智慧。其研究主题包括课程本体论、课程认识论、课程价值论、课程伦理学、课程美学五个领域。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逻辑思辨法、俗民志研究和文本诠释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哲学 课程本体论 课程认识论 课程价值论 课程伦理学 课程美学
下载PDF
发展教育中介机构的现实意义及政策建议 被引量:3
13
作者 夏永庚 吴艳玲 周扬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4年第11期52-54,共3页
发展教育中介机构是教育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自身发展的要求,是教育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发展教育中介机构的现实意义,并根据教育中介机构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教育中介机构 现实意义 政策建议 市场经济体制 教育行政 职能转变 教育评估 中国
下载PDF
高考新政下高中跨学科型教师培养的诉求及其应对 被引量:1
14
作者 夏永庚 朱丽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5-29,共5页
伴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高中阶段选课、选考和走班教学成为新常态。但实践中教师队伍总量不足、结构性和潮汐性矛盾成为推进过程中关键性的制约因素,由此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跨学科任教能力就是其中之一。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伴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高中阶段选课、选考和走班教学成为新常态。但实践中教师队伍总量不足、结构性和潮汐性矛盾成为推进过程中关键性的制约因素,由此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跨学科任教能力就是其中之一。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通过发挥特级教师和名师工作室的专业引领、高中学校开展校本培训、选派青年骨干教师进行短期培训、与教师教育机构签约定向培养等方式培养跨学科型教师;教师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开设面向高中的综合性跨学科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置第二学科选修课程模块、建立健全主辅修制度等方式培养跨学科型教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新政 高中教育 跨学科型教师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教师教育机构
下载PDF
基于实践能力导向的教育硕士分类培养研究——以小学教育专业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夏永庚 崔佳丽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2期121-130,共10页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主要是以实践能力为导向。就教育硕士而言,其实践能力结构包括教学能力、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课程开发与设计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五个方面。从"是否有学校教学工作经历"和"是否师范专业本...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主要是以实践能力为导向。就教育硕士而言,其实践能力结构包括教学能力、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课程开发与设计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五个方面。从"是否有学校教学工作经历"和"是否师范专业本科毕业"两个维度,可以将教育硕士研究生分为"有经历师范生""无经历师范生""有经历非师范"和"无经历非师范"四类,他们对硕士阶段的理论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皆表现出不同的反馈与诉求,需要从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的设计上做出区分以进行分类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硕士 实践能力 分类培养 课程设置 小学教育硕士
下载PDF
我国课程哲学研究三十年:特点、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1
16
作者 夏永庚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0-36,共7页
经过三十年的研究和发展,我国课程哲学已经在研究主题的多元化、学科体系的建构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哲学概念使用的望文生义、研究广度和深度不足、研究方法单一片面的问题。为使课程哲学在将来获得进一步完整... 经过三十年的研究和发展,我国课程哲学已经在研究主题的多元化、学科体系的建构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哲学概念使用的望文生义、研究广度和深度不足、研究方法单一片面的问题。为使课程哲学在将来获得进一步完整而深入的发展,需要构建科学的课程哲学学科体系、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课程伦理和课程美学问题的研究、构建合理而适用的方法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哲学 课程哲学研究 课程
下载PDF
走班制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4
17
作者 夏永庚 朱琴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9年第1期215-220,共6页
伴随着新高考方案的逐步推进,走班制成为高中常态化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在走班制推进过程中,由于班主任潜心于管理而无暇顾及德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师生关系的隐性教化作用变弱、班级氛围的碎片化等诸多原因,使得班级德育工作... 伴随着新高考方案的逐步推进,走班制成为高中常态化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在走班制推进过程中,由于班主任潜心于管理而无暇顾及德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师生关系的隐性教化作用变弱、班级氛围的碎片化等诸多原因,使得班级德育工作的地位被进一步降低,班主任的德育主体地位及其作用受到冲击,班集体的德育功能被削弱。因此,班主任需要在扩充德育主体、更新德育内容、完善德育方法等方面做出有效的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班制 高中 班主任德育工作 困境 出路
下载PDF
试论课程美学的内涵与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夏永庚 刘亚男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19年第5期88-98,共11页
课程美学是从美学理论出发,应用特定的方法研究课程文本、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中美感经验的类型及生成机制的学科。课程领域的美感经验包括交相辉映国文之美、篇章结构对称之美、文本意境想象之美、对话激发情感之美、行云流水过程之美... 课程美学是从美学理论出发,应用特定的方法研究课程文本、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中美感经验的类型及生成机制的学科。课程领域的美感经验包括交相辉映国文之美、篇章结构对称之美、文本意境想象之美、对话激发情感之美、行云流水过程之美、自我成就激励之美。美感经验的生成是感知、理解、想象和情感综合作用的结果。课程美学不同于教学美学和教学艺术,它的研究范畴更广,而教学美学是课程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艺术是实现课程美学的途径之一。课程美学为课程论研究打开了一方新天地,为引导学生更好地成就自我和发展自我提供了新的际遇,为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美学 课程美学的内涵 课程美学的研究意义
下载PDF
儒学“仁智双彰”的教学意义
19
作者 夏永庚 周险峰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2-184,F0003,共4页
在儒学中,仁与智是相生相融的关系,以智成仁,由仁摄智,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董仲舒将其概括为必仁且智,也称仁智双彰。知行合一是实现仁智双彰的有效途径。这提示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做好三维目标的设计,追求智与德的共生;要营造能够... 在儒学中,仁与智是相生相融的关系,以智成仁,由仁摄智,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董仲舒将其概括为必仁且智,也称仁智双彰。知行合一是实现仁智双彰的有效途径。这提示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做好三维目标的设计,追求智与德的共生;要营造能够实现智德共生的教学过程,增加实践的份量;要以知行合一的思路开展教学评价,综合考察和评价学生的智力与道德在实践中的彰显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智双彰 知行合一
下载PDF
课程生成之源:师生的主体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夏永庚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2期11-13,共3页
课程生成的实现需要教师和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其中作为主体性的人的三个要素:自由、理性思维和非理性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分析作为主体的人的三个特征入手,着重阐述了这三个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实现课程生成的。
关键词 课程生成 师生 主体性 自由 理性思维 非理性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