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一级保护野生兰科植物杂交育种进展
1
作者 黄小艳 夏池 +1 位作者 黄玮婷 方中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3-339,共17页
中国一级保护野生兰科植物共33种,隶属于兜兰属、杓兰属、兰属、石斛属、蝴蝶兰属和虾脊兰属,具有重要的观赏和药用价值。本研究对这些种类的杂种登录情况、亲本选择、授粉及播种时期选择、属间杂交进展、杂交育种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综述... 中国一级保护野生兰科植物共33种,隶属于兜兰属、杓兰属、兰属、石斛属、蝴蝶兰属和虾脊兰属,具有重要的观赏和药用价值。本研究对这些种类的杂种登录情况、亲本选择、授粉及播种时期选择、属间杂交进展、杂交育种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综述,并结合育种现状提出了未来育种方向。研究表明,以中国一级保护野生兰科植物为亲本已有3611个杂种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上登录,杂种数最多的前10名均为兜兰属植物,包括巨瓣兜兰、波瓣兜兰、白旗兜兰等,其次为美花兰,而红花兜兰、广东兜兰、紫斑兜兰和暖地杓兰未见杂种登录。绿叶兜兰、曲茎石斛、霍山石斛、文山红柱兰等为极具潜力的优秀种质资源,但以其为亲本的杂种较少。建议未来开展杂交育种工作时,应当充分利用上述野生种质资源、加强属间杂交,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加速新品种培育,以提高野生兰科种质资源的利用水平。本研究可为中国一级保护野生兰科植物的杂交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为兰科植物种质资源创新和兰花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一级保护野生植物 兰科植物 兜兰 杂交育种 远缘杂交
原文传递
磁场辅助气提发酵制乙醇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振 常庆辉 夏池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0-152,共3页
为提高乙醇发酵强度,文中提出了磁场辅助气提发酵新过程。实验表明:外加磁场有利于提高气提因子,缩短气提发酵时间;在磁场强度为3.14mT的条件下,磁场辅助气提发酵发酵强度可达1.531g(/h.L),相比普通发酵和气提发酵发酵强度分别提高51.4%... 为提高乙醇发酵强度,文中提出了磁场辅助气提发酵新过程。实验表明:外加磁场有利于提高气提因子,缩短气提发酵时间;在磁场强度为3.14mT的条件下,磁场辅助气提发酵发酵强度可达1.531g(/h.L),相比普通发酵和气提发酵发酵强度分别提高51.4%和1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气提 发酵 磁场
下载PDF
Sb掺杂O3型Na_(0.9)Ni_(0.5)Mn_(0.3)Ti_(0.2)O_(2)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被引量:2
3
作者 孔国强 冷明哲 +2 位作者 周战荣 夏池 沈晓芳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6-662,I0005,I0006,共9页
提高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比容量是实现其广泛应用的关键,基于引入特定杂元素可优化正极材料结构稳定性和比容量的策略,本研究采用便捷的固相反应法制备O3-Na_(0.9)Ni_(0.5)Mn_(0.3)Ti_(0.2)O_(2)(NMTSb_(x),x=0,0.02,0.04,... 提高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比容量是实现其广泛应用的关键,基于引入特定杂元素可优化正极材料结构稳定性和比容量的策略,本研究采用便捷的固相反应法制备O3-Na_(0.9)Ni_(0.5)Mn_(0.3)Ti_(0.2)O_(2)(NMTSb_(x),x=0,0.02,0.04,0.06)系列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对比研究了Sb掺杂对Na_(0.9)Ni_(0.5)Mn_(0.3)Ti_(0.2)O_(2)正极材料储钠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引入Sb后过渡金属层中氧原子之间的静电斥力减小,晶格间距扩大,有利于Na^(+)的脱嵌。且掺杂Sb所造成的强电子离域降低了整个系统的能量,获得了更有利于循环充放电的稳定性结构。在2.0~4.2 V测试范围下,未掺杂的NMTSb_(0)在1C(240mA·g^(-1))倍率下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22.8mAh·g^(-1),200圈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仅为41.5%,掺杂后的NMTSb_(0.04)在1C倍率下初始放电比容量达到135.2 mAh·g^(-1),200圈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70%,掺杂后材料的放电容量明显提高,循环寿命显著延长。本研究有助于推动钠离子电池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掺杂 O3型 正极材料 固相法 宽电压 钠离子电池
下载PDF
油溶性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在润滑油中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7
4
作者 夏池 李传校 +3 位作者 陶炜 荣卫锋 高阳峰 徐兴亚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7-142,共6页
以长链脂肪族十八烷基胺(ODA)为改性剂,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表面化学修饰得到改性氧化石墨烯(GO-ODA)。考察GO-ODA作为CD/10W-40润滑油添加剂的分散稳定性,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谱、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GO-ODA的结构... 以长链脂肪族十八烷基胺(ODA)为改性剂,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表面化学修饰得到改性氧化石墨烯(GO-ODA)。考察GO-ODA作为CD/10W-40润滑油添加剂的分散稳定性,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谱、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GO-ODA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采用四球摩擦试验机对GO-ODA在CD/10W-40润滑油中的摩擦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通过酰胺化反应可以在GO表面成功接枝ODA,改性后GO在润滑油中分散稳定性显著提高,静止30天没有任何沉淀。摩擦磨损测试发现,质量分数为0.01%的GO-ODA,可使CD/10W-40润滑油的摩擦因数下降16%左右,磨斑直径减小10%;GO-ODA的磨损机制主要表现为塑性变形、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氧化石墨烯 添加剂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VARTM用环氧树脂固化动力学行为及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文韬 夏池 +1 位作者 黄志高 周华民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8-83,共6页
为更准确地模拟VARTM工艺成形过程和分析固化变形,采用非等温DSC实验研究了2511-1A/BS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行为,使用T-β外推法确定了该环氧树脂体系的特征固化温度,并用Kissinger-Ozawa法计算得到了表观活化能。在此基础上,又分别建立了... 为更准确地模拟VARTM工艺成形过程和分析固化变形,采用非等温DSC实验研究了2511-1A/BS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行为,使用T-β外推法确定了该环氧树脂体系的特征固化温度,并用Kissinger-Ozawa法计算得到了表观活化能。在此基础上,又分别建立了n级反应模型、自催化反应模型和两步反应模型,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n级反应模型和自催化反应模型与实验的偏差较大,而两步反应模型的调整决定系数均大于0.99,更具有准确性。同时,为继续研究树脂在固化过程中力学性能的变化,采用DMA实验分析了树脂的动态热力学性能,并结合利用DiBenedetto公式得到的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固化度之间的关系,最终,建立了描述树脂模量变化的CHILE(T_(g))模型,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证明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固化动力学 力学性能 CHILE(T_(g))模型 伪黏弹性模型
原文传递
异构化PI单体的合成方法及其对PI t_g的影响分析
6
作者 高阳峰 刘小龙 +3 位作者 荣卫锋 徐兴亚 夏池 翟英文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4-87,共4页
综述了异构化聚酰亚胺(PI)领域中异构二酐和异构二胺单体的合成方法,其中,异构二酐的合成方法主要以空气氧化法、氧化偶联、Ullmann缩合、芳香族亲核取代法为主;异构二胺的合成方法比较成熟,首先采用硝化或亲核取代方法合成不同结构的... 综述了异构化聚酰亚胺(PI)领域中异构二酐和异构二胺单体的合成方法,其中,异构二酐的合成方法主要以空气氧化法、氧化偶联、Ullmann缩合、芳香族亲核取代法为主;异构二胺的合成方法比较成熟,首先采用硝化或亲核取代方法合成不同结构的二硝基化合物,然后将其还原为二胺。最后讨论了异构单体合成方法对PI玻璃化转变温度(t_g)的影响,由异构二酐单体所得异构化PI的t_g较高,而由异构二胺单体制备的异构化PI,通常是由对位二胺所得PI的t_g最高,间位的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异构二酐 异构二胺玻璃化 转变温度
下载PDF
聚苯胺纳米纤维/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袁宝国 张德宾 +4 位作者 徐国芬 何金迎 夏池 魏化震 范治平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6期43-49,共7页
通过全程超声波辅助以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为基底,以聚苯胺纳米纤维(PANI nanofibers)为附着层制备了聚苯胺纳米纤维/还原氧化石墨烯(PANI nanofibers/RGO)复合吸波材料。发现全程超声波辅助和原料加入次序是制备PANI nanofibers/RGO的... 通过全程超声波辅助以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为基底,以聚苯胺纳米纤维(PANI nanofibers)为附着层制备了聚苯胺纳米纤维/还原氧化石墨烯(PANI nanofibers/RGO)复合吸波材料。发现全程超声波辅助和原料加入次序是制备PANI nanofibers/RGO的关键。采用FTIR、XRD、TEM和电磁参数分析等方法研究了PANI nanofibers/RGO的形貌结构、形成过程与吸波性能。结果表明,在频率为14.6 GHz时,PANI nanofibers/RGO的反射损耗(RL)为-17.1 dB,在-10.0 dB以下的频率范围为10.0 GHz-16.4 GHz。此外,相比较于PANI nanofibers-RGO(PANI nanofibers与RGO的机械混合),和amorphous PANI/RGO(在RGO表面原位生长无定形的PANI)材料来说,PANI nanofibers/RGO具有吸波频带宽、RL高等优点,是一种有潜在应用前景的微波吸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氧化石墨烯 聚苯胺 纳米纤维 吸波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