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恶性脑水肿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孝琴 骆志显 +3 位作者 郭文君 周晓军 夏能志 洪伟峰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96-301,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恶性脑水肿(MCE)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8月至2022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术并实现血管完全再通的AIS患者40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MCE将患者分为MCE...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恶性脑水肿(MCE)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8月至2022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术并实现血管完全再通的AIS患者40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MCE将患者分为MCE组(n=89)和非MCE组(n=311)。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M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00例行机械取栓术后血管完全再通的AIS患者中,男277例,女123例,年龄(68.09±12.17)岁。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MCE组的舒张压高于非M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CE组的ASPECT评分低于非MCE组,更可能位于前循环位置。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舒张压(OR=1.022,95%CI=1.005~1.039,P=0.010)、术前ASPECT评分(OR=0.742,95%CI=0.655~0.840,P<0.001)、NIHSS评分(OR=1.043,95%CI=1.004~1.083,P=0.031)以及前循环血栓(OR=8.942,95%CI=2.595~30.816,P=0.001)是术后MC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术前低ASPECT评分、高NIHSS评分以及前循环血栓是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MCE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术后舒张压升高会增加术后发生MCE风险。术后血压管理尤其是降低舒张压可能减少患者术后发生MCE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术 恶性脑水肿 血压 舒张压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小动脉瘤形态特征与破裂的关系
2
作者 郭献忠 周甲丰 +7 位作者 李琼 林博丽 夏能志 王豪 郑葵葵 贾秀芬 杨运俊 陈勇春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3年第7期29-31,36,共4页
目的探讨导致大脑中动脉(MCA)小动脉瘤破裂的动脉瘤形态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99例患者的426个MCA小动脉瘤。将动脉瘤<7 mm定义为小动脉瘤。对CTA图像进行重建和测量来获得动脉瘤形态... 目的探讨导致大脑中动脉(MCA)小动脉瘤破裂的动脉瘤形态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99例患者的426个MCA小动脉瘤。将动脉瘤<7 mm定义为小动脉瘤。对CTA图像进行重建和测量来获得动脉瘤形态特征。对动脉瘤形态特征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与MCA小动脉瘤破裂相关的动脉瘤形态特征。采用ROC曲线评估动脉瘤形态学特征预测MCA小动脉瘤破裂的效能。结果在426个MCA小动脉瘤中,破裂动脉瘤为223个(52.3%)。单因素结果显示,破裂动脉瘤组拥有较大动脉瘤、纵横比值、尺寸比值、宽颈比值和较小的瘤颈、动脉瘤角度和载瘤血管角度。另外破裂组动脉瘤更容易为不规则及子瘤形成,并且也与动脉瘤朝向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较大的动脉瘤、较大纵横比值、较小的瘤颈和子瘤形成是MCA小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OR(95%CI)=1.893(1.362~2.631)、2.866(1.077~7.628)、0.437(0.281~0.679)、3.610(1.598~8.158),均P<0.05]。动脉瘤形态学特征预测模型的AUC值为0.788(95%CI=0.746~0.831),敏感度为0.740,特异度为0.719。结论单纯的动脉瘤形态学特征模型能较好地预测MCA小动脉瘤的破裂。动脉瘤大小、纵横比值、瘤颈及子瘤是MCA小动脉瘤破裂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动脉瘤 破裂 动脉瘤形态
下载PDF
磁共振灌注成像及表观扩散系数图预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亚急性期梗死体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邵晓彤 郭献忠 +4 位作者 陈伟建 王豪 林博丽 夏能志 杨运俊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566-570,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基于超急性期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及磁共振灌注成像(PWI)预测亚急性期(发病后5~7 d)脑梗死体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6 h内完成多模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并于发病后5~7 d复查常规MR检查的超急性期... 目的:对比分析基于超急性期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及磁共振灌注成像(PWI)预测亚急性期(发病后5~7 d)脑梗死体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6 h内完成多模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并于发病后5~7 d复查常规MR检查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20例。应用美国GE Healthcare 3.0 T超导MR扫描仪后处理工作站自带的专用后处理软件进行图像上异常区域体积的测量。经相关和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比较基于PWI和ADC图这2种方法预测亚急性期梗死体积及梗死体积增长之间的差异。结果:ADC图、脑血流量(CBF)图、脑血容量(CBV)图、平均通过时间(MTT)图、达峰时间(TTP)图预测梗死体积值与复查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异常区域体积值之间均呈显著线性相关(P均〈0.05)。其中ADC图预测梗死体积与V2之间的相关性(r=0.954)比PWI各参数图预测梗死体积与V2间的相关性高(P均〈0.05)。ADC不匹配与梗死体积增长间呈明显线性相关(r=0.744,P=0.001);而CBF不匹配、CBV不匹配、MTT不匹配、TTP不匹配与梗死体积增长间均无明显直线相关关系。结论:采用设备自带后处理软件,基于超急性期ADC图预测亚急性期梗死体积及梗死体积增长的方法比基于PWI各参数图的方法可行性更强,可作为临床早期预测梗死体积变化的简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磁共振成像 弥散 灌注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放射科非隔离机房的感染管理实践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孝琴 潘克华 +8 位作者 曹国全 陈晓宇 徐浩力 夏能志 王斯妮 孙厚长 杨运俊 王美豪 李建策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191-194,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一种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性强,进展迅速。大型综合医院在疫情防控、患者救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放射科是临床诊疗的重要辅助科室,是医院整个防控链条上的关键节点,承担繁重的检查任务,除新型冠状病毒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一种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性强,进展迅速。大型综合医院在疫情防控、患者救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放射科是临床诊疗的重要辅助科室,是医院整个防控链条上的关键节点,承担繁重的检查任务,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专用隔离机房外,尚有较多门诊非隔离机房同时在运转,然而,相对于专用隔离机房而言,其防护往往容易被忽视。因此,笔者认为提高门诊非隔离机房的防护意识、压细压实防护措施显得尤为必要。我科针对门诊非隔离机房、内部空间布局改造、人员管理等建立了一整套感染管理措施并逐一落实,以期消除传播隐患,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同时最大程度节约防护物资,切实做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放射科门诊非隔离机房院感控制的“零死角、零盲区、零疏漏”,保护医患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交叉感染 放射科
下载PDF
闭环式管理在危重患者MRI检查流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孝琴 夏能志 +3 位作者 胡建东 张振华 周晓军 李建策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7期582-586,591,共6页
目的:探讨闭环式管理在危重患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中提取流程改造后2020年8月至9月54例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行MRI检查的危重患者作为实验组,流程改造前2020年6月28例行MRI... 目的:探讨闭环式管理在危重患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中提取流程改造后2020年8月至9月54例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行MRI检查的危重患者作为实验组,流程改造前2020年6月28例行MRI的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危重患者MRI流程中的时间数据,分析问题,通过多部门合作,应用闭环式管理进行流程改造,将MRI预约、检查前等待、检查、报告共享等关键环节形成一个闭环路径。比较两组患者MRI检查的全程时长(包括预约时长、检查前等待时长、检查时长及报告共享时长)、医护患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MRI检查的预约时长、检查前等待时长、检查时长、报告共享时长以及全程时长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流程改造前比,流程改造后医护患满意度均有所提高(P<0.001)。结论:在危重患者MRI流程中应用闭环式管理,使检查各环节无缝对接,有效缩短危重患者MRI全程时长,提高医护患满意度,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危重患者 闭环式管理
下载PDF
短暂性和永久性脑缺血大鼠对侧小脑代谢变化
6
作者 夏能志 胡子龙 +4 位作者 黄群 郑宏 高红昌 杨运俊 李建策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789-793,799,共6页
目的:应用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的代谢组学技术探讨短暂性(tMCAO)和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pMCAO)模型大鼠对侧小脑的代谢变化。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CON组,n=12)、pMCAO组(n=29)和tMCAO组(n=23),行头颅MRI扫描,并选取对侧小脑组织... 目的:应用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的代谢组学技术探讨短暂性(tMCAO)和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pMCAO)模型大鼠对侧小脑的代谢变化。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CON组,n=12)、pMCAO组(n=29)和tMCAO组(n=23),行头颅MRI扫描,并选取对侧小脑组织行1H NMR检测,进行模式识别并定量分析代谢物。结果:3组大鼠对侧小脑MRI未见明显异常,但其代谢模式存在显著差异。pMCAO组较CON组对侧小脑丙氨酸(Ala)、乳酸(Lac)含量显著下降,而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酰胺(Gln)、肌醇(m-Ins)、天冬氨酸(Asp)、肌酐(Cre)含量显著升高(P<0.05);tMCAO组较CON组对侧小脑Ala、Lac含量显著下降,而谷氨酸(Glu)、m-Ins、Asp、Cre含量显著升高(P<0.05);tMCAO组较pMCAO组对侧小脑Gln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短暂性和永久性脑缺血大鼠对侧小脑代谢均发生显著改变,主要涉及能量代谢、神经递质代谢和胶质细胞活性。不同时长脑缺血对小脑Gln-Glu-GABA循环代谢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小脑 代谢组学 核磁共振氢谱
下载PDF
虚拟解剖技术在医疗纠纷尸体检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金馨 赵建新 +10 位作者 姚艺 黄俊杰 张峰 李兴彪 叶光华 范琰琰 黄定品 夏能志 邹冬华 刘宁国 喻林升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CT扫描技术在医疗纠纷死亡原因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间,对12例医疗纠纷案例行全身CT检验,比较CT影像诊断与解剖所见及生前与死后CT诊断的差异性,分析尸体的CT常规检验在病变与损伤的诊断方面的优势与... 目的探讨CT扫描技术在医疗纠纷死亡原因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间,对12例医疗纠纷案例行全身CT检验,比较CT影像诊断与解剖所见及生前与死后CT诊断的差异性,分析尸体的CT常规检验在病变与损伤的诊断方面的优势与劣势。结果 CT影像诊断与解剖所见比较显示,在密度改变差异大的病变和损伤的诊断方面CT检验存在优势,如肺不张、肺炎、钙化、骨折、出血等;生前与死后CT诊断的比较显示医疗纠纷案件的尸体保存都较为良好,死后CT扫描检验对生前疾病诊断具有意义。结论虚拟解剖技术在医疗纠纷尸体检验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在尸体解剖前为鉴定人提供有效信息,也可在无法进行解剖的情况下为死亡原因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虚拟解剖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尸体解剖 死亡原因 医疗纠纷
下载PDF
垂直瘤体高度/瘤颈管径比值与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相关性 被引量:5
8
作者 杨思思 郭献忠 +3 位作者 夏能志 陈勇春 水旭娟 杨运俊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686-689,共4页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AComA)动脉瘤垂直瘤体高度与瘤颈管径的比值(AR)与动脉瘤破裂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6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50例AComA动脉瘤患者的动脉瘤形态参数,其中破裂动脉瘤578例,...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AComA)动脉瘤垂直瘤体高度与瘤颈管径的比值(AR)与动脉瘤破裂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6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50例AComA动脉瘤患者的动脉瘤形态参数,其中破裂动脉瘤578例,未破裂动脉瘤72例。分别收集2组动脉瘤的垂直瘤体高度及瘤颈管径,同时分析两者的比值AR值与AComA动脉瘤破裂的关系。结果:578例破裂动脉瘤的垂直瘤体高度为(3.57±1.96)mm、瘤颈管径为(3.07±1.17)mm、AR为1.24±0.67;72例未破裂动脉瘤的垂直瘤体高度为(2.59±1.85)mm、瘤颈管径为(2.71±1.15)mm、AR为0.97±0.60。破裂动脉瘤组的垂直瘤体高度、瘤颈管径及AR均大于未破裂动脉瘤组,2组间数据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omA动脉瘤的AR值经ROC曲线分析后,其曲线下面积为0.64,最佳截断值为0.935。结论:AR值的大小与AComA动脉瘤破裂有明显关系,临床可将AR值做为参考因素,对AComA动脉瘤患者进行早期风险评估,降低致残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 破裂风险 AR值
下载PDF
MSCT对肾脏嗜酸细胞腺瘤和透明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8
9
作者 陈上超 陈宇 +3 位作者 杨运俊 夏能志 林博丽 黄颖宝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四期扫描对肾脏嗜酸细胞腺瘤(Renal oncocytoma,RO)和透明细胞癌(Clear-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s,ccR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因肾脏占位行肾脏CT平扫和三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四期扫描对肾脏嗜酸细胞腺瘤(Renal oncocytoma,RO)和透明细胞癌(Clear-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s,ccR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因肾脏占位行肾脏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患者79例共80枚瘤灶,经术后病理证实RO 29例,ccRCC 50例,并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例的影像表现,采用SPSS 19.0软件对肿瘤CT值、校正CT值、皮质期与实质期CT差值及增强廓清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肿瘤部位、形态、平扫特点、强化程度、强化方式、皮质期与实质期强化CT值差异、节段增强反转等征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O和ccRCC皮质期CT值、皮质期校正CT值、皮质期与实质期CT差值和增强廓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实质期、排泄期CT值校正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星状低密度影、强化程度、强化均匀度、轮辐状强化、皮质期与实质期强化CT值差异及节段增强反转等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位、形态、钙化,病灶周边絮状和条索状影等征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MSCT多期扫描表现中,皮质期CT值、皮质期校正CT值、皮质期与实质期CT差值和增强廓清率、中央星状低密度影、强化程度、强化均匀度、轮辐状强化、皮质期与实质期强化CT值差异及节段增强反转等征象对于RO、ccRCC二者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腺瘤 嗜酸性 腺癌 透明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虚拟解剖结合尸体解剖判定非免疫性胎儿水肿致死1例
10
作者 金馨 季心怡 +7 位作者 喻林升 李兴彪 叶光华 范琰琰 黄定品 夏能志 朱融和 万雷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4期441-444,共4页
1.1简要案情胡某,女,33岁,于孕32+4周时因早产在某医院行剖宫产术。胎儿产后不哭,全身发绀,后经积极治疗无效死亡。委托方委托对患儿的死亡原因进行法医学鉴定。为更好地了解患儿情况,于尸体解剖前行虚拟解剖。1.2病史摘要胡某因“胎儿... 1.1简要案情胡某,女,33岁,于孕32+4周时因早产在某医院行剖宫产术。胎儿产后不哭,全身发绀,后经积极治疗无效死亡。委托方委托对患儿的死亡原因进行法医学鉴定。为更好地了解患儿情况,于尸体解剖前行虚拟解剖。1.2病史摘要胡某因“胎儿水肿,胎儿心律失常”行剖宫产术产下一女婴。胎儿产后不哭,全身发绀,心率<100次/min,1分钟Apgar评分1分(心率1分),予气囊加压及气管插管、胸外按压等处理后,5分钟Apgar评分5分(心率2分,肤色2分,呼吸1分),予气管插管进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SIMV),血氧饱和度约为60%,心率约为250次/min。由于血氧饱和度一直较低,球囊加压给氧为30%~50%。上述措施抢救无效,患儿于出生后4 h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早产儿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非免疫性胎儿水肿 虚拟解剖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技术在脑梗死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阮磊 夏能志 杨运俊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17期164-168,共5页
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严重表现形式,其致残、致死及复发率均较高。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脑梗死的影像学研究正由传统的大体形态学向功能、分子水平转变。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技术在脑梗死中的逐渐应用,使得人们对... 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严重表现形式,其致残、致死及复发率均较高。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脑梗死的影像学研究正由传统的大体形态学向功能、分子水平转变。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技术在脑梗死中的逐渐应用,使得人们对脑梗死的研究深入到细胞代谢水平,对于理解脑梗死的病理生理变化、诊断、预后和疗效的判断均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技术在脑梗死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脑梗死 细胞代谢 核磁共振
下载PDF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多排螺旋CT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重洋 蔡楚逸 夏能志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13-217,共5页
目的 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ms,PNET)的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NET的MSCT资料.包括肿瘤位置、大小、内部成分(囊实性及... 目的 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ms,PNET)的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NET的MSCT资料.包括肿瘤位置、大小、内部成分(囊实性及钙化)、强化特点等。参照2010年WHO最新分类方法,以手术病理为标准,将肿瘤分为G1、G2、G3三级。结果30例患者30个病灶,其中WHOG1-G3级肿瘤分别为16、6、8例。肿瘤位于胰头部16例、体部8例、尾部6例:横断面最大层面横径范围约为1.6-10.0cm;肿瘤以实性成分为主的16例,以囊性为主的3例,病灶呈囊实混合性的11例;钙化6例。不同病理级别肿瘤的部位、大小、是否伴囊变坏死和(或)钙化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动脉、门脉及延迟期G1级肿瘤CT值均高于G3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动态增强扫描对PNET术前分级有一定帮助,肿瘤病理分级越高,强化程度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神经内分泌肿瘤 病理学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原文传递
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后继发脑梗死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林博丽 陈丽芳 +7 位作者 倪俊伟 岳婷 陈伟建 赵兵 陈勇春 夏能志 郭献忠 杨运俊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15-420,共6页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后脑梗死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其可能的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319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搜集相关临床资料,并通过CTA测量动脉瘤的形态学参...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后脑梗死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其可能的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319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搜集相关临床资料,并通过CTA测量动脉瘤的形态学参数。采用成组t检验对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患者的年龄、血流角度、血管角度进行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两组间动脉瘤大小、动脉瘤高度、垂直高度、瘤颈宽度、动脉瘤高度/血管管径比值、垂直高度/瘤颈宽度比值、动脉瘤角度、入院时的WFNS分级及Fisher分级进行统计;两组间的性别、高血压史、吸烟史、过去卒中史、治疗方式、大脑前动脉A1段形态学及CTA图像上所示血管痉挛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元logistic分析中的逐步回归法进行自变量的筛选,以确定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后继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319例患者中非脑梗死组253例、脑梗死组66例。非脑梗死组和梗死组年龄分别为(53±11)、(57±12)岁;入院时Fisher分级Ⅰ、Ⅱ、Ⅲ、Ⅳ级分别为23(9.1%)、27(10.7%)、74(29.2%)、129例(51.0%),1(1.5%)、7(10.6%)、13(19.7%)、45例(68.2%);治疗方式中栓塞和夹闭分别为155(61.3%)、98例(38.7%),23(34.8%)、43例(65.2%);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15,P=0.016;Z=-2.541,P=0.011;χ2=14.81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开颅夹闭术的治疗方式(OR=3.28,95% CI 1.84~5.86,P〈0.001)及Fisher分级Ⅳ级(OR=10.36,95% CI 1.34~80.29,P=0.025)仍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后继发脑梗死可能与Fisher评分及治疗方式相关,年龄在两组间差异虽有统计学意义,但尚不能用来预测脑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梗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