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巢微环境内邻苯二甲酸酯暴露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关系
1
作者 肖楠 李永程 +5 位作者 姚义鸣 孙红文 姚汝强 陈泳君 殷宇辰 罗海宁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53-360,共8页
目的:评估卵巢微环境内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PAEs)暴露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4—12月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治疗的64例患者,测定其卵泡液内10种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phthalate metabolites,mPAEs... 目的:评估卵巢微环境内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PAEs)暴露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4—12月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治疗的64例患者,测定其卵泡液内10种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phthalate metabolites,mPAEs)及2种炎性因子的水平。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评估卵巢微环境内mPAEs暴露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关系,并进一步按年龄分层分析。结果:卵泡液中邻苯二甲酸单丁酯(MBP)水平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β=0.446,P=0.003)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β=0.425,P=0.003)均呈正相关,邻苯二甲酸(2-乙基-5-氧己基)单酯(MEOHP)水平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β=0.411,P=0.019)。在分层分析中,年龄≥30岁组卵泡液中MBP水平与TNF-α水平(β=0.667,P=0.000)及IL-6水平(β=0.407,P=0.028)均呈正相关,在年龄<30岁组内未观察到mPAEs与炎症因子之间存在关联。结论:PAEs暴露可影响卵泡液中炎性因子水平,提示PAEs暴露可能带来卵巢微环境炎症负荷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醛类 甲酸酯类 环境污染物 卵泡液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体外受精 精子注射 细胞质内
下载PDF
全(多)氟烷基化合物生态风险及其管控政策研究
2
作者 李程 程志鹏 +2 位作者 刘育金 姚义鸣 李春雷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0-996,共17页
全(多)氟烷基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作为一类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环境及生物介质中广泛存在,其潜在的毒性严重威胁着生态安全,因而近年来备受关注,已成为需要重点管控的新污染物。为完善中国PFAS管控... 全(多)氟烷基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作为一类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环境及生物介质中广泛存在,其潜在的毒性严重威胁着生态安全,因而近年来备受关注,已成为需要重点管控的新污染物。为完善中国PFAS管控体系,及时应对PFAS环境危害事件,维护国家的生态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首先论述了PFASs的种类、化合物特性,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综述了PFAS在工业区、非工业区和两极地区大气、地表水、自来水、饮用水、场地土和农田土等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现状以及在人体组织、哺乳动物等生物介质中的存在情况,并利用风险商值法(risk quotients,RQs),依据国内部分地区水环境与土壤环境中PFASs的污染现状对其进行生态风险评估。评估发现部分水域以及氟化工业园区周边环境中PFASs的生态风险较高,这给国家的生态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其次,综合文献总结了PFASs毒性,它主要体现为神经毒性、免疫毒性、生殖毒性、肝肾毒性、肺毒性和内分泌干扰等,毒性机制包括细胞钙稳态变化、细胞信号通路调节以及PFASs与核受体相互作用等;最后总结了近年来美国、欧盟和日本管控PFASs的政策以及部分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其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经验,并与中国现有政策进行对比,从科技、经济和政策等三方面分析PFASs管控与治理机制,为今后对关于PFASs等新污染物治理的研究提供了意见与建议。总体上,该文梳理了PFASs的物质特性、相关毒性、生态风险和管控政策,强调了管控PFASs的重要性,为今后对关于PFASs等新污染物治理和管控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污染物 全(多)氟烷基化合物 生态风险 标准 管控政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天津市大气中全氟化合物挥发性前体物的分布和季节变化 被引量:11
3
作者 姚义鸣 赵洋洋 孙红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29-1336,共8页
城市是全(多)氟烷基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典型的来源地区,本研究利用大流量主动采样器对天津市3个典型位点的大气分别在冬夏两季进行了短期连续监测.发现PFASs的挥发性前体物氟调聚醇(Fluorotelomer alcoho... 城市是全(多)氟烷基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典型的来源地区,本研究利用大流量主动采样器对天津市3个典型位点的大气分别在冬夏两季进行了短期连续监测.发现PFASs的挥发性前体物氟调聚醇(Fluorotelomer alcohols,FTOHs)在天津地区的市中心、乡村和污水处理厂位点的大气中均普遍检出,其总浓度(气态+颗粒态)在冬、夏两季分别达到25.6—95.3 pg·m^(-3)和16.7—2003 pg·m^(-3),中位值分别为71.6 pg·m^(-3)和50.6 pg·m^(-3),其中最高浓度出现在市中心位点;而对于全氟辛烷磺酰胺类化合物(Perfluorooctane sulfonamide derivatives,PFOSAs),除在两个样品中有N-乙基全氟辛烷磺酰胺超过100 pg·m^(-3),在大部分样品中均未检出PFOSAs或显著低于FTOHs的浓度.本研究发现,FTOHs在冬、夏季间发生了显著的相间转化,在夏季FTOHs主要存在于气相,因而可能具有较高的长距离迁移潜力;而在冬季颗粒态FTOHs所占比重显著增加,因而其大气迁移和转化能力可能更多地受到大气颗粒物的影响.在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较高的天津地区,颗粒态FTOHs的贡献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多)氟化合物 大气 相间分配 季节变化
原文传递
室内空气和灰尘中全(多)氟烷基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赵洋洋 姚义鸣 +1 位作者 常帅 孙红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6-663,共8页
全(多)氟烷基化合物(per(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在环境各个介质及人体样品中广泛被检出,近年,在室内空气和灰尘中也普遍发现PFASs.研究表明,室内空气中PFASs的含量普遍高于室外空气,室内空气和灰尘中的PFASs可能是室外空... 全(多)氟烷基化合物(per(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在环境各个介质及人体样品中广泛被检出,近年,在室内空气和灰尘中也普遍发现PFASs.研究表明,室内空气中PFASs的含量普遍高于室外空气,室内空气和灰尘中的PFASs可能是室外空气的污染来源及人体暴露源,因此室内环境中PFASs成为环境领域的又一个研究热点.但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开展室内空气中PFASs的相关研究,室内灰尘中PFASs的研究也相对较少.本文就室内空气和灰尘中PFASs的采样与分析方法、污染现状、来源分析及人体暴露等4个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以期为我国室内环境中PFASs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ASs 室内空气 室内灰尘 采样与分析方法 污染现状 来源分析 人体暴露.
原文传递
天津市松针中可挥发全(多)氟取代烷基化合物的分布
5
作者 赵洋洋 姚义鸣 孙红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02-2108,共7页
本研究调查了天津市松针中6种可挥发PFASs的浓度水平,旨在探讨松针作为可挥发PFASs天然被动采样装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松针中可挥发PFASs的总浓度范围为0.43—45.69 ng·g-1(脂质),平均浓度4.92 ng·g-1(脂质),不同采样点PFAS... 本研究调查了天津市松针中6种可挥发PFASs的浓度水平,旨在探讨松针作为可挥发PFASs天然被动采样装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松针中可挥发PFASs的总浓度范围为0.43—45.69 ng·g-1(脂质),平均浓度4.92 ng·g-1(脂质),不同采样点PFASs的浓度水平存在差异.8∶2氟调醇和10∶2氟调醇是松针中的主要检出物,8∶2氟调醇的检出率高达85%,浓度在0.23—17.46 ng·g-1(脂质)之间,10∶2氟调醇全部被检出,浓度范围为0.43—28.23 ng·g-1(脂质);N-乙基全氟辛烷磺酰胺和N-乙基全氟辛烷磺酰胺基乙醇的检出率较低;而N-甲基全氟辛烷磺酰胺基乙醇和6∶2氟调醇在松针中未被检出.松针中氟调醇的浓度水平随着碳链长度增加而增加.与大气被动采样器相比,松针可作为被动采样的一种形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大气中可挥发PFASs的浓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挥发PFASs 氟调醇 松针 被动采样技术
原文传递
全氟烷基酸类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及淋溶行为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兰仲蕙 周萌 +1 位作者 姚义鸣 孙红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84-1894,共11页
为探讨不同碳链长度全氟烷基酸(perfluoroalkyl acids,PFAAs)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及淋溶行为,分别利用批量平衡法和土柱实验方法研究了8种PFAAs在潮土和黑土的吸附解吸及淋溶特性。结果表明,PFAAs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在24 h内均能达到平... 为探讨不同碳链长度全氟烷基酸(perfluoroalkyl acids,PFAAs)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及淋溶行为,分别利用批量平衡法和土柱实验方法研究了8种PFAAs在潮土和黑土的吸附解吸及淋溶特性。结果表明,PFAAs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在24 h内均能达到平衡,解吸存在迟滞性,PFAAs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R2>0.900),Kf在1.44~282之间;潮土对PFAAs的吸附能力强于黑土,土壤对全氟烷基磺酸的吸附能力优于全氟烷基羧酸,且碳链越长,越容易被吸附;土壤有机质含量、粒径分布及溶解性有机质共同影响土壤对PFAAs吸附能力。土柱实验表明,超过97%的短链PFAAs可被淋出;随着碳链延长,土壤对PFAAs截留能力增加,淋出时间延长,累积淋出率降低;PFAAs在潮土和黑土土柱中的淋溶行为具有明显的差异,黑土土柱淋出液中PFAAs浓度变化小于潮土土柱;溶解性有机质能够改变PFAAs的相对淋溶曲线的形状,对短链PFAAs的淋溶具有促进作用,同时抑制了全氟辛烷羧酸和全氟己烷磺酸在土层中的向下迁移。研究表明,目前广泛采纳的短链替代品在土壤中有较强的移动性,对地下水具有潜在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烷基酸类 吸附 解吸 淋溶 溶解性有机质
下载PDF
多环芳烃和镉土壤复合暴露条件下黑麦草的氧化应激指标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程 姚义鸣 +2 位作者 李逍逍 成杰民 孙红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739-1749,共11页
为了探究场地土壤多环芳烃(PAHs)和镉(Cd)在复合污染条件下的植物生物效应,本研究以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为供试植物,采用土培方法进行染毒试验,分析了植物中4种典型氧化应激指标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磷酸烯醇式... 为了探究场地土壤多环芳烃(PAHs)和镉(Cd)在复合污染条件下的植物生物效应,本研究以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为供试植物,采用土培方法进行染毒试验,分析了植物中4种典型氧化应激指标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脯氨酸(Proline,Pro)和还原性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的响应变化。结果表明:单一Cd染毒下,黑麦草的PPO活性呈下降趋势,PEPC活性以及Pro浓度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GSH浓度呈上升趋势;单一PAHs染毒下,黑麦草的PPO活性呈下降趋势,PEPC活性以及Pro和GSH浓度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因此,PAHs和Cd的单一污染胁迫下黑麦草生理系统均受到了影响,产生了氧化应激反应。与单一Cd染毒相比,Cd-PAHs复合染毒下,黑麦草的4种指标变化趋势均发生了显著变化(P<0.05)。PEPC和PPO的活性以及Pro和GSH浓度的显著下调可能是场地土壤高浓度PAHs和Cd复合污染的重要指征。在复合染毒胁迫下,黑麦草4种指标普遍呈现拮抗效应。研究表明重金属Cd和PAHs复合污染对典型植物氧化应激效应指标具有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黑麦草 氧化应激 拮抗作用
下载PDF
室内环境中传统与新型溴代阻燃剂的采样方法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永越 杨晓萌 +4 位作者 刘昱喆 张清 肖鸿雁 姚义鸣 孙红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050-3063,共14页
溴代阻燃剂(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BFRs)是一类性质稳定、效果出色的阻燃剂,作为工业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用品、电子电器以及织物的生产过程中,在全球正被大量使用.由于这些产品大多在室内使用,是BFRs人体暴露的主要来源.近年... 溴代阻燃剂(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BFRs)是一类性质稳定、效果出色的阻燃剂,作为工业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用品、电子电器以及织物的生产过程中,在全球正被大量使用.由于这些产品大多在室内使用,是BFRs人体暴露的主要来源.近年来,传统与新型BFRs在室内环境中常被同时检出,且BFRs在室内环境中的浓度普遍比室外更高,因此,BFRs在室内环境中的污染特征与暴露风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室内环境中BFRs的研究作了汇总与梳理,对比采样方法的差异,评价方法的适用环境.针对室内空气,被动采样与小流量主动采样都有普遍的应用,但由于被动采样耗时长,在目前的研究中更多用于浓度较低的室内环境;而小流量主动采样,虽然灵活性低,但采样效率高,在目前的研究中更多用于高浓度的室内环境.室内灰尘的采集方式大体上包括吸尘器和刷子采样,其中真空吸尘器采样效率高,虽然被普遍应用,但对灰尘扰动性强,有可能低估一些挥发性较强的低溴BFRs的浓度水平;因而,刷子也常作为室内灰尘的采样手段,虽然效率较低,但更多用于大量积尘的台面,能够降低对于细颗粒物的扰动.目前我国已成为室内环境中BFRs的主要研究地区之一,但针对新型BFRs的调查研究还不够全面,应加强对于室内空气和灰尘的多介质监测研究.因此,本文展望室内环境中BFRs采样手段应在保证满足多种类目标化合物的同步监测的同时,提高对于BFRs化合物的采集选择性,并鼓励更多空气与灰尘样品的配套分析研究,以期对我国室内环境中BFRs的调查研究手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Rs 室内空气 室内灰尘 采集方法 污染现状
原文传递
盐碱地区沉积物磷释放特性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9
作者 胡鹏 姚义鸣 +2 位作者 胡智弢 刘春光 孙红文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327-3332,共6页
为研究沉积物磷释放对盐碱地区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以天津滨海新区泰达河道为对象,应用沉积物中磷形态的标准测试方法(SMT),分析了沉积物中磷的形态;研究了沉积物中磷的解吸动力学,并探讨了水力扰动、pH和盐度对沉积物中磷解吸的... 为研究沉积物磷释放对盐碱地区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以天津滨海新区泰达河道为对象,应用沉积物中磷形态的标准测试方法(SMT),分析了沉积物中磷的形态;研究了沉积物中磷的解吸动力学,并探讨了水力扰动、pH和盐度对沉积物中磷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磷(IP)为沉积物中磷的主要形态,总量为0.637 mg/g,IP中又以钙磷(Ca-P)为主,约占IP的80%,而铁/铝磷(Fe/Al-P)仅占20%。0-4 h为磷的快速解吸阶段,4-24 h为慢速解吸阶段,并逐渐达到平衡。泰达河道沉积物对磷具有一定的吸持能力,不易解吸。增强水力扰动的强度会促进磷的解吸,但影响不大;在碱性条件下,增加pH对磷的解吸没有显著影响;增加水体盐度,能促进磷的解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区 表层沉积物 磷形态 解吸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6:2氟调磺酸在土壤中的有氧微生物转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浩 赵立杰 +2 位作者 王宁 姚义鸣 孙红文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3期3441-3448,共8页
全(多)氟烷基化合物作为主要的活性成分被广泛地应用于水成膜泡沫灭火剂中.在消防演习中,大量的6:2氟调磺酸(6:2 FTSA)及其前体物被释放到土壤及地下水等环境中,然而关于6:2 FTSA在土壤中的归趋和转化的研究仍存在较大的空白.本研究利... 全(多)氟烷基化合物作为主要的活性成分被广泛地应用于水成膜泡沫灭火剂中.在消防演习中,大量的6:2氟调磺酸(6:2 FTSA)及其前体物被释放到土壤及地下水等环境中,然而关于6:2 FTSA在土壤中的归趋和转化的研究仍存在较大的空白.本研究利用室内微宇宙实验探究了6:2 FTSA在好氧土壤中的降解行为.实验进行到90 d时,6:2 FTSA在灭菌对照组和降解实验组中均具有较好的质量平衡结果,分别达到97.4%和76.8%. 6:2 FTSA在好氧土壤中的降解率较低, 90 d时仍有33%没有发生降解. 6:2 FTSA经一系列好氧降解转化,主要降解转化为短链的全氟戊烷羧酸(PFPeA)和全氟己烷羧酸(PFHxA),在另一次要的降解路径中则观察到5:3氟代饱和酸(5:3 acid)的生成.90 d时, PFPeA的生成产率占初始6:2 FTSA的摩尔百分比为20.4%, PFHxA为6.5%, 5:3 acid为9.5%,全氟丁烷羧酸(PFBA)为1.0%. 6:2 FTSA及其降解产物在土壤上的吸附能够降低其降解量.脱磺酸基步骤是6:2 FTSA在土壤中好氧降解的限速步骤.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进入到土壤环境中的6:2 FTSA可能是短链羧酸的一个潜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氟调磺酸 全氟羧酸 5氟代饱和酸 好氧生物转化 土壤
原文传递
以汽油为底物好氧共代谢三氯乙烯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岩 王翠苹 +4 位作者 姚义鸣 姚天琦 刘海滨 杨吉睿 孙红文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77-982,共6页
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是土壤和地下水中广泛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好氧生物降解因可将污染物彻底转化成无毒的终产物,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但是TCE好氧降解需要共代谢底物。首次提出以汽油为底物,选取真养产碱杆菌作为活性降解菌株... 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是土壤和地下水中广泛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好氧生物降解因可将污染物彻底转化成无毒的终产物,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但是TCE好氧降解需要共代谢底物。首次提出以汽油为底物,选取真养产碱杆菌作为活性降解菌株,对地下水中三氯乙烯的好氧共代谢降解进行了初步研究。分别优化了共代谢底物、底物与TCE浓度比、培养基、pH值、盐度、溶解氧等条件,确定了最佳降解条件。当水中TCE的浓度为1 mg/L时,通过对体系预曝氧气,调节汽油浓度为10 mg/L,pH值为5,降解24 h,TCE的降解率可达66.8%。为修复同时被汽油和TCE污染的场地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 共代谢 真养产碱杆菌 汽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