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神经病变过程中非编码RNA的作用及机制
1
作者 刘涛 何志军 +5 位作者 李金鹏 宋渊 姚兴璋 陈文 李岩 白璧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4-1129,共6页
背景:持续性高血糖症被确认为促进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导致不可逆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神经细胞凋亡增加、氧化应激和炎症。这些协同和单独作用导致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以及造成进行性神经病变。非编码RNAs可能为了解该疾病的病因、发病... 背景:持续性高血糖症被确认为促进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导致不可逆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神经细胞凋亡增加、氧化应激和炎症。这些协同和单独作用导致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以及造成进行性神经病变。非编码RNAs可能为了解该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提供新的策略。目的: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非编码RNAs在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为非编码RNA在糖尿病神经病变预防和诊疗中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方法:检索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所发表的文献,中文关键词“非编码RNA;lncRNA;miRNA;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表达谱”;英文关键词“Noncoding RNA;lncRNA;miRNA;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Expression profile”,将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分析,选取61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非编码RNA在调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在研究最广泛的调节性非编码RNA物种中,有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s)、环状RNAs(circRNAs)和微小RNAs(miRNAs)。(2)通过非编码RNA的调节作用,引起相关细胞通路、炎症基因及下游相关细胞因子的激活或抑制,将抑制细胞凋亡,改善炎症水平,从而改变靶基因表达来参与糖尿病神经痛的进程。(3)尽管已发现多种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s参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疾病,但许多非编码RNAs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相同的非编码RNAs可能在不同的模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它们在疾病病因学和病理学中的作用模式,以阐明它们在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然而,尚未建立评估非编码RNA活性的标准,需要进一步研究哪些特定非编码RNA在调节中起主导作用。(4)微小RNAs、长链非编码RNAs及其靶基因能够调节进行性神经病变,有望成为临床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新靶点和预警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及其预后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编码RNA 长链非编码RNAs lncRNA miRNA 糖尿病神经病变 表达谱
下载PDF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介导骨质疏松机制研究
2
作者 元宝华 李兴勇 +6 位作者 刘学睿 唐兆鹏 李大娟 刘晓婷 姚兴璋 杨琛 杨博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5-289,共5页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已经被证明在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及病理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氧化三甲胺是肠道菌群的主要代谢产物之一,其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及慢性肾病等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氧化三甲胺...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已经被证明在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及病理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氧化三甲胺是肠道菌群的主要代谢产物之一,其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及慢性肾病等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氧化三甲胺和骨质疏松症有直接关联,氧化三甲胺主要从氧化应激、NF-κB信号通路、NLRP3炎症小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等方面来介导促进骨质疏松,该发现使“肠-骨”轴理论的内容得到了补充与丰富。该文就氧化三甲胺介导骨质疏松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探究氧化三甲胺作为骨质疏松症治疗靶点和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代谢产物 氧化三甲胺 骨质疏松症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天玑机器人辅助下微创空心螺钉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涛 姚兴璋 +4 位作者 何志军 李岩 李金鹏 陈文 白璧辉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322-325,共4页
目的评估天玑机器人辅助下微创空心螺钉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19年1月-2020年6月选择20例符合标准纳入研究。按照Sanders骨折评分,13例为Sanders骨折Ⅱ型,7例为Sanders骨折Ⅲ型。于天玑机器人辅助下行微创空心... 目的评估天玑机器人辅助下微创空心螺钉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19年1月-2020年6月选择20例符合标准纳入研究。按照Sanders骨折评分,13例为Sanders骨折Ⅱ型,7例为Sanders骨折Ⅲ型。于天玑机器人辅助下行微创空心螺钉固定治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4.95±4.41)个月。跟骨宽度和关节面减小,而Bhler角、Gissane角以及跟骨高度和长度增加。Bhler角平均增加48.57°,Gissane角平均增加25.25°,跟骨高度平均增加14.45 mm,跟骨长度平均增加2.75 mm,跟骨宽度平均减少11.27 mm,关节面平均减小5.75 mm(P<0.01)。根据AOFAS后足评分,7例(35%)表现优异,9例(45%)表现良好,80%的患者有良好或优秀的结果,2例(10%)得分尚可,2例(10%)得分较差。AOFAS评分平均为(82.8±9.7)分。术后VAS疼痛评分平均为(1.6±1.35)分。无术后伤口感染,延迟愈合1例。结论天玑机器人辅助下微创空心螺钉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创伤小,导航定位精确,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玑机器人 空心螺钉 跟骨骨折 微创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在糖尿病溃疡中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刘涛 何志军 +5 位作者 陈文 李金鹏 姚兴璋 宋渊 李岩 白璧辉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94-100,共7页
糖尿病溃疡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个人和医疗系统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虽然对糖尿病溃疡的治疗方法已有大量探索,但仍无有效的治疗策略;因此,进一步探索替代方案很有必要。糖尿病溃疡的分子机制仍不完全清楚。长链非编码RNA(lon... 糖尿病溃疡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个人和医疗系统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虽然对糖尿病溃疡的治疗方法已有大量探索,但仍无有效的治疗策略;因此,进一步探索替代方案很有必要。糖尿病溃疡的分子机制仍不完全清楚。长链非编码RNA(long chain non-coding RNA, lnc RNA)是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nt)并且具有有限或没有蛋白质编码能力的RNA分子。过去10年中,lncRNA已被证明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并在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最近关于lncRNAs在糖尿病溃疡中的研究进展,主要关注它们在糖尿病溃疡微血管损伤、炎症、氧化应激等中的调节作用,并总结出相关潜在靶点,有望推动今后lncRNA作为调控糖尿病溃疡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从而提供防治糖尿病溃疡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糖尿病溃疡 微血管损伤 炎症 氧化应激
下载PDF
消肿止痛合剂对大鼠缺血皮瓣血管再生及VEGF-Dll4/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姚兴璋 刘涛 +7 位作者 何志军 李兴勇 宋渊 李岩 李金鹏 陈文 王海刚 何元旭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4-171,共8页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合剂对大鼠缺血皮瓣血管再生及VEGF-Dll4/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2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消肿止痛合剂组(消肿组)、消肿止痛合剂+Notch阻断剂MK-0752组(消肿+MK组)、消肿止痛合...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合剂对大鼠缺血皮瓣血管再生及VEGF-Dll4/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2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消肿止痛合剂组(消肿组)、消肿止痛合剂+Notch阻断剂MK-0752组(消肿+MK组)、消肿止痛合剂+VEGF阻断剂Axitinib组(消肿+AXI组).用透明硫酸纸准确描绘各组皮瓣形态,分析皮瓣成活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皮瓣组织中VEGFA的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皮瓣组织中VEGFA、Notch和Dll4蛋白的表达.结果:(1)第5、10、15、20天消肿组皮瓣成活情况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加入VEGF阻断剂后,消肿+AXI组皮瓣成活率下降(P<0.05),当加入Notch阻断剂后,消肿+MK组皮瓣成活率上升(P<0.05);(2)与模型组相比,消肿止痛合剂干预后,VEGFA、Notch和Dll4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消肿组相比,VEGF阻断剂干预后,VEGFA、Notch和Dll4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Notch阻断剂干预后,VEGFA蛋白表达水平增加,Notch、Dll4蛋白表达增加的趋势被有效抑制(P<0.05).结论:消肿止痛合剂能够促进皮瓣的成活率,可能与影响VEGF-Dll4/Notch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肿止痛合剂 血管再生 VEGF-Dll4/Notch信号通路 大鼠
下载PDF
从流行病学浅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2
6
作者 姚兴璋 李兴勇 《西部中医药》 2012年第9期132-135,共4页
通过分析相关文献,从年龄、性别、肥胖、职业与损伤、遗传、生活方式及居住环境等方面就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分析,旨在指导临床治疗及研究。
关键词 关节炎 膝关节 流行病学 综述
下载PDF
骨痹止痛液对兔膝骨性关节炎软骨中相关因子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姚兴璋 李兴勇 +3 位作者 李喜香 庞增林 麻虎 宋敏 《西部中医药》 2016年第4期29-31,共3页
目的:研究骨痹止痛液对动物模型膝关节软骨中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骨痹止痛液组(A组)、盐酸氨基葡萄糖片组(B组)、模型组(C组)3组,每组10只。建立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后,分... 目的:研究骨痹止痛液对动物模型膝关节软骨中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骨痹止痛液组(A组)、盐酸氨基葡萄糖片组(B组)、模型组(C组)3组,每组10只。建立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后,分别给予骨痹止痛液、盐酸氨基葡萄糖片、生理盐水灌胃,连续8周。于8周后取样,采用肉眼观察形态学改变、HE染色、RT-PCR检测软骨中IL-1、TNF-α因子表达等指标。结果:肉眼观察:A组及B组较给药前无明显变化,C组关节软骨破坏较为严重,甚至出现糜烂。RT-PCR:A组、B组与C组比较,A组、B组兔软骨标本中IL-1m RNA、TNF-αm 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兔软骨标本中IL-1m RNA、TNF-αm RNA表达量A组较B组减低(P<0.05)。结论:骨痹止痛液通过减少促炎因子(IL-1、TNF-α)的表达来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缓关节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痹止痛液 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 白细胞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创伤性骨关节炎软骨细胞损坏与修复机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文贤 王小燕 +3 位作者 冯康虎 姚兴璋 纪建刚 浦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6期8727-8732,共6页
背景:目前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在宏观及微观层次上虽然得到了很大的确证,但是仍然不甚清楚,甚至自相矛盾、顾此失彼、没能形成更加系统、全面、科学的理论体系。目的:对国内外创伤性骨关节炎软骨细胞损坏与修复机制的现状及新进展作一综... 背景:目前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在宏观及微观层次上虽然得到了很大的确证,但是仍然不甚清楚,甚至自相矛盾、顾此失彼、没能形成更加系统、全面、科学的理论体系。目的:对国内外创伤性骨关节炎软骨细胞损坏与修复机制的现状及新进展作一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4年1月至2011年10月关于创伤性骨关节炎软骨细胞损坏与修复机制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骨关节炎;细胞凋亡;基质金属蛋白酶;自由基"或"osteoarthritis,apoptosis,metalloprotease free radical"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创伤性骨关节发病机制有关者,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140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关于牙周局部缓释剂的31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发生是在宏观生物力学改变的基础上,启动了细胞通讯系统中的细胞转导通路机制,激发了程序化的"破坏与修复"机制,其中软骨细胞凋亡、分解代谢酶、自由基以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免疫应答有可能就是其发病的"轴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软骨 细胞凋亡 基质金属蛋白酶 自由基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现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兴勇 徐霞 +1 位作者 麻虎 姚兴璋 《西部中医药》 2013年第12期144-146,共3页
从中药内服、中药外用、针灸治疗及中药离子导入4个方面探讨中医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现状,指出中医药治疗该病是在辨证论治、辨病论治、整体观念、三因制宜的基础上体现的个性化治疗。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中药治疗 研究现状
下载PDF
中医药对Dll4-Notch信号通路及血管再生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志军 姚兴璋 +2 位作者 李盛华 赵萍 蒋振兴 《西部中医药》 2018年第11期132-134,共3页
从Dll4-Not ch信号通路、中医药对Dll 4-Not ch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中医药对血管再生影响的研究3方面入手探讨中医药对Dll4-Not ch信号通路、血管再生的影响,指出Dll 4-Not ch信号通路是研究较多的、较为成熟的抗肿瘤血管再生的通路,... 从Dll4-Not ch信号通路、中医药对Dll 4-Not ch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中医药对血管再生影响的研究3方面入手探讨中医药对Dll4-Not ch信号通路、血管再生的影响,指出Dll 4-Not ch信号通路是研究较多的、较为成熟的抗肿瘤血管再生的通路,其机理为阻断该通路而抑制血管再生,而通过介导Dll 4-Not ch信号通路来促进血管生成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这将成为中医药在创伤、显微外科组织修复方面新的研究方向,能够进一步丰富中医药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l4-Notch信号通路 血管再生 中医药
下载PDF
消肿止痛合剂通过VEGF-Dll4/Notch信号通路减轻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损伤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涛 何志军 +4 位作者 宋渊 李岩 陈文 李金鹏 姚兴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36-1742,共7页
目的:研究消肿止痛合剂对大鼠皮瓣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VEGF-Dll4/Notch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并培养大鼠皮瓣血管内皮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组、缺氧+消肿止痛剂组(缺氧+消肿组)、缺氧+消肿止痛剂+axitinib(... 目的:研究消肿止痛合剂对大鼠皮瓣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VEGF-Dll4/Notch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并培养大鼠皮瓣血管内皮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组、缺氧+消肿止痛剂组(缺氧+消肿组)、缺氧+消肿止痛剂+axitinib(VEGF受体抑制剂)组及缺氧+消肿止痛剂+MK-0752(Notch通路阻断剂)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VEGF含量,采用细胞calcein-AM和PI双染色法判断缺氧后1 d、2 d和3 d死活细胞数量,Western blot检测了24 h和48 h细胞内VEGF-A、Notch和Dll4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氧24 h和48 h后VEGF含量显著增加,细胞死亡率显著增加,且VEGF-A、Notch和Dll4的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与缺氧组细胞相比,消肿止痛合剂干预后,VEGF的含量显著增加,细胞死亡率显著降低,且VEGF-A、Notch和Dll4的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消肿止痛合剂组相比,VEGF受体抑制剂干预细胞后,消肿止痛合剂对缺氧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减弱,细胞死亡率明显增加,VEGF的含量降低,且VEGF-A、Notch和Dll4的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Notch通路阻断剂干预细胞后,细胞存活率不变,VEGF-A的蛋白表达水平增加,Notch和Dll4蛋白表达增加的趋势被有效抑制(P<0.01)。结论:消肿止痛合剂可改善大鼠皮瓣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其机制与影响VEGF-Dll4/Notch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肿止痛合剂 血管内皮细胞 VEGF-Dll4/Notch信号通路 皮瓣坏死
下载PDF
消肿止痛合剂对大鼠随意皮瓣血管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涛 姚兴璋 +6 位作者 何志军 宋渊 李岩 李金鹏 陈文 王海刚 何元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9-127,共9页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合剂对大鼠随意皮瓣血管再生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Dll4/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2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消肿止痛合剂组(消肿组)、消肿止痛合剂+Notch阻断剂MK-0752(...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合剂对大鼠随意皮瓣血管再生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Dll4/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2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消肿止痛合剂组(消肿组)、消肿止痛合剂+Notch阻断剂MK-0752(MK)组(消肿+MK组)和消肿止痛合剂组+VEGF受体抑制剂axitinib(AXI)组(消肿+AXI组)。观察皮瓣毛细血管充盈时间;HE染色观察皮瓣组织新生毛细血管的数量、微血管密度、微血管管径及血管成活面积;ELISA法检测血清中VEGF的含量;RT-qPCR检测大鼠皮瓣组织中VEGFA、Notch和Dll4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消肿组第10天毛细血管充盈时间降低(P<0.05);与消肿组相比,消肿+AXI组的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增加(P<0.05)。模型组大鼠皮瓣组织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稀疏,可见明显水肿和大量白细胞浸润;消肿组和消肿+MK组水肿明显减轻,组织间隙炎症细胞浸润减少,其中消肿+MK组减轻更为明显。与模型组相比,消肿组微血管数量、密度和面积均显著增加,VEGF的含量显著增加,VEGFA、Notch和Dll4的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消肿组相比,AXI干预后微血管数量、密度和面积均显著减少,VEGF的含量降低,VEGFA、Notch和Dll4的mRNA表达量降低(P<0.05);MK干预后,VEGFA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而Notch和Dll4 mRNA表达增加的趋势被有效抑制(P<0.05)。结论:消肿止痛合剂能够促进皮瓣术后血管的再生,从而增强了随意型皮瓣的成活率,可能与影响VEGF-Dll4/Notch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肿止痛合剂 血管再生 VEGF-Dll4/Notch信号通路 大鼠 皮瓣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概况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13
作者 刘晨 李兴勇 +3 位作者 姚兴璋 杨博文 董世健 刘学睿 《中医正骨》 2018年第3期52-55,58,共5页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较为常见,发病机制复杂,与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等因素有关。为了更好地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本文对其流行病学情况进行了概述,并从肠道菌群失调、氧化应激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异常分化3个方面对其发病机...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较为常见,发病机制复杂,与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等因素有关。为了更好地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本文对其流行病学情况进行了概述,并从肠道菌群失调、氧化应激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异常分化3个方面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 流行病学研究 肠道菌群失调 氧化性应激 骨髓 间质干细胞 综述
下载PDF
中西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1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方海燕 孙爱莲 +3 位作者 纪建刚 李兴勇 宋敏 姚兴璋 《颈腰痛杂志》 2013年第5期408-410,共3页
目的评估自拟方骨痹止痛方联合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SSZ)、来氟米特(Lleflunomide,LEF)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行骨痹止痛方+SSZ+LEF,对照组行SSZ+LEF;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 目的评估自拟方骨痹止痛方联合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SSZ)、来氟米特(Lleflunomide,LEF)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行骨痹止痛方+SSZ+LEF,对照组行SSZ+LEF;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持续监测两组患者的腰痛晨僵时间、疼痛关节数、扩胸度、指地距、Schober试验、ESR、CRP水平等指标。结果治疗12个月,两组总体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两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较对照组减轻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副作用少疗效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中西结合疗法 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PDF
清热泻浊通腑方治疗老年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育邦 陈雪琴 +1 位作者 李增新 姚兴璋 《颈腰痛杂志》 2015年第1期68-69,67,共3页
目的观察清热泻浊通腑方治疗老年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清热泻浊通腑方治疗组与秋水仙碱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各项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临床总体疗效、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 目的观察清热泻浊通腑方治疗老年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清热泻浊通腑方治疗组与秋水仙碱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各项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临床总体疗效、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血白细胞、VAS评分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泻浊通腑方治疗老年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满意,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泻浊通腑方 痛风性关节炎 急性 老年人.
下载PDF
骨痹止痛液联合双醋瑞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兴勇 杨博文 +3 位作者 刘学睿 董世健 姚兴璋 庞增林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第18期97-99,共3页
目的:观察骨痹止痛液联合双醋瑞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30例,其中A组为骨痹止痛液治疗组,B组为双醋瑞因治疗组,C组为骨痹止痛液联合双醋瑞因治疗组。3组均治疗、观察3... 目的:观察骨痹止痛液联合双醋瑞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30例,其中A组为骨痹止痛液治疗组,B组为双醋瑞因治疗组,C组为骨痹止痛液联合双醋瑞因治疗组。3组均治疗、观察3个月。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膝关节视觉模拟评分(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症状体征均有所改善与好转,并且VAS评分、WOMAC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C组各项指标的改善均优于A、B两组(P<0.05)。各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骨痹止痛液、双醋瑞因均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药物,临床疗效较好,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疗效更为明显,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痹止痛液 双醋瑞因 骨性关节炎
下载PDF
自噬与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
17
作者 张团庄 宋渊 +1 位作者 刘涛 姚兴璋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637-642,共6页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术后皮瓣坏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进展的任何环节进行干预,均能有效减少损伤,提高皮瓣成活率。目前发现增加血管生成、减少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反应均能促进皮瓣成活。本文主要从自噬抑制剂3-MA逆转药物...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术后皮瓣坏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进展的任何环节进行干预,均能有效减少损伤,提高皮瓣成活率。目前发现增加血管生成、减少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反应均能促进皮瓣成活。本文主要从自噬抑制剂3-MA逆转药物有益作用、TFEB的核转位诱导自噬、多区域穿支皮瓣自噬、自噬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皮瓣成活5个方面对近年来皮瓣缺血再灌注中皮瓣自噬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缺血再灌注 自噬
下载PDF
距下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跟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18
作者 元宝华 姚兴璋 +5 位作者 李兴勇 杨琛 左鹏刚 刘晓婷 吴沂泽 蔺海生 《科技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79-87,共9页
距下关节镜技术是检查距下关节的一种微创方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跟骨骨折治疗中。从既往文献、历史发展、手术入路、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对距下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跟骨骨折中应用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发现目前距下关节镜主要以外侧... 距下关节镜技术是检查距下关节的一种微创方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跟骨骨折治疗中。从既往文献、历史发展、手术入路、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对距下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跟骨骨折中应用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发现目前距下关节镜主要以外侧入路、后侧入路及内侧入路3种手术入路为主,同时配合跗骨窦入路、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术、小切口入路、3D打印技术、外固定架、截骨矫形及距下关节融合术等技术,使距下关节镜的使用条件更加广泛。同时,提出了该项技术对于施术者的操作要求较高,操作不当极有可能引起神经损伤和骨折愈合不良等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下关节镜 微创手术 跟骨骨折 手术入路 术后并发症 术后康复
原文传递
经皮微创锚钉缝合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4
19
作者 姚兴璋 李兴勇 +2 位作者 蒋振兴 何志军 董春璇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21-526,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锚钉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32例(32足)急性闭合跟腱断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5例;年龄24~67岁,平均40.8岁。左侧16例,右侧1...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锚钉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32例(32足)急性闭合跟腱断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5例;年龄24~67岁,平均40.8岁。左侧16例,右侧16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治疗组(采用经皮微创结合锚钉缝合方法)和对照组(采用单纯微创缝合方法),每组16例。记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腓肠神经损伤、3个月与6个月时单足提踵结果、6个月时跟腱断裂平面小腿周径患侧与健侧差值、6个月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感染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2个月,平均8.9个月。治疗组手术时间(35.75±3.10)min;住院时间(8.38±1.62)d;6个月时AOFAS踝-后足评分(92.12±5.86)分,3个月时单足提踵结果阳性1例,6个月时单足提踵结果阳性0例;6个月时跟腱断裂平面小腿周径患侧与健侧差值(2.23±0.97)cm。对照组手术时间(33.43±3.89)min;住院时间(8.50±1.75)d;6个月时AOFAS踝-后足评分(91.00±7.15)分,3个月时单足提踵结果阳性8例,6个月时单足提踵结果阳性0例;6个月时跟腱断裂平面小腿周径患侧与健侧差值(1.64±2.34)cm。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6个月时AOFAS踝-后足评分、6个月时单足提踵结果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3个月时单足提踵结果、6个月时跟腱断裂平面小腿周径患侧与健侧差值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感染和腓肠神经损伤。结论经皮微创锚钉技术修复跟腱断裂能够使患者早期完成提踵,获得更好的肌容量,为患者更早返回工作岗位提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腱损伤 外科手术 微创性 锚钉
原文传递
消肿止痛合剂诱导缺氧内皮细胞再生效应观察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何志军 刘涛 +4 位作者 宋渊 李岩 陈文 李金鹏 姚兴璋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123-3127,共5页
目的:研究消肿止痛合剂对大鼠皮瓣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其信号通路VEGF-Dll4/Notch中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103、104、105、106、107倍稀释的消肿止痛合剂药物原液分别对大鼠皮瓣血管内皮细胞作用1、3、6、9d进行浓度筛选;大鼠皮瓣... 目的:研究消肿止痛合剂对大鼠皮瓣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其信号通路VEGF-Dll4/Notch中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103、104、105、106、107倍稀释的消肿止痛合剂药物原液分别对大鼠皮瓣血管内皮细胞作用1、3、6、9d进行浓度筛选;大鼠皮瓣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与培养,将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组、缺氧+消肿止痛剂组(缺氧+消肿组)、缺氧+消肿止痛剂+Axitinib组(缺氧+消肿+AXI组)、缺氧+消肿止痛剂+MK-0752组(缺氧+消肿+MK组)。采用CCK-8法测定消肿止痛合剂对大鼠皮瓣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按试剂盒方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水平,RT-PCR检测VEGFA、Notch、Dll4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氧组细胞凋亡显著增加,48、72h细胞活性下降(P<0.01),24、48h细胞上清中LDH含量显著增加(P<0.01),且24、48h VEGFA、Notch、Dll4 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P<0.01);与缺氧组比较,消肿止痛合剂干预后,48、72h血管内皮细胞相对活性显著升高(P<0.01),细胞分泌的24、48h LDH水平显著降低(P<0.01),且24、48h VEGFA、Notch、Dll4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消肿止痛合剂组比较,VEGF阻断剂干预细胞后,消肿止痛合剂对缺氧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减弱,48、72h细胞活性显著下降(P<0.01),48、72h LDH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48、72h VEGFA、Notch、Dll4 mRNA表达量降低(P<0.01)。Notch阻断剂干预细胞后,48、72h细胞活性不变,24、48h LHD下降的趋势增加,24、48h VEGFA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Notch、Dll4 mRNA表达增加的趋势被有效抵制(P<0.01)。结论:消肿止痛合剂可改善大鼠皮瓣血管内皮细胞,其机制可能与影响VEGF-Dll4/Notch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肿止痛合剂 血管内皮细胞 VEGF-Dll4/Notch 皮瓣坏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