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拉-光动力治疗乳房外Paget病1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郑利雄 姚勇丰 +1 位作者 宋彪 房思宁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5年第9期567-568,共2页
乳房外Paget病病因未明,多认为是起源于顶泌汗腺导管开口部位的原位癌,临床较为少见。治疗方法首选手术切除,但随着光动力疗法在皮肤肿瘤治疗方面的发展,有学者对术后复发的患者应用光动力疗法进行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1我们采用艾拉... 乳房外Paget病病因未明,多认为是起源于顶泌汗腺导管开口部位的原位癌,临床较为少见。治疗方法首选手术切除,但随着光动力疗法在皮肤肿瘤治疗方面的发展,有学者对术后复发的患者应用光动力疗法进行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1我们采用艾拉(盐酸氨酮戊酸,ALA)-光动力疗法治疗1例拒绝手术治疗的肛周部位乳房外Paget病的老年患者,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外PAGET病 光动力治疗 光动力疗法 治疗方法 老年患者 汗腺导管 手术切除 皮肤肿瘤
下载PDF
一个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症家系的KRT9基因突变研究
2
作者 姚勇丰 骆志杰 +1 位作者 张泽乔 阳芳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3年第5期417-421,共5页
目的对1例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症患者进行家系调查及基因突变分析。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提取家系中患者及父母的外周血DNA,进行全外显子组高通量测序,Sanger测序验证位点基因。结果基因检测显示先证者及其母亲的KRT9基因1号外显子发生c... 目的对1例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症患者进行家系调查及基因突变分析。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提取家系中患者及父母的外周血DNA,进行全外显子组高通量测序,Sanger测序验证位点基因。结果基因检测显示先证者及其母亲的KRT9基因1号外显子发生c.482A>G(p.Asn161Ser)错义突变,其父亲未检测到突变。结论KRT9基因1号外显子发生c.482A>G(p.Asn161Ser)错义突变为该家系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症的发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症 基因突变 全外显子测序 KRT9基因
下载PDF
微等离子束治疗萎缩性痤疮瘢痕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石翠萍 郑锦芬 +5 位作者 郑利雄 姚勇丰 宋彪 阳芳 马秋华 房思宁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8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微等离子束治疗萎缩性痤疮瘢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76例萎缩性痤疮瘢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微等离子束治疗,对照组采用2 940 nm铒激光治疗。具体的治疗参数依据患者瘢痕的严重程... 目的探讨应用微等离子束治疗萎缩性痤疮瘢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76例萎缩性痤疮瘢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微等离子束治疗,对照组采用2 940 nm铒激光治疗。具体的治疗参数依据患者瘢痕的严重程度进行选择。所有患者共治疗3次,每次间隔8周,末次治疗结束8周后来院复诊1次。首次治疗前及复诊时均对治疗部位拍照并保存。评价患者治疗后痤疮瘢痕权重评分(ECCA)的改善情况及两种疗法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种疗法均可改善痤疮患者的ECCA评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色素沉着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误工期、红斑持续时间及结痂脱落时间相对较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等离子束治疗萎缩性痤疮瘢痕疗效较好,可以改善患者ECCA评分,且色素沉着时间较短,容易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痤疮 萎缩性 微等离子束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U0126对黑素瘤细胞A375侵袭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办成 姚勇丰 +6 位作者 杨媛慧 钟绮丽 邵勇 张杰 叶庭路 胡小平 于波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3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评价U0126对人黑素瘤细胞A375侵袭的抑制作用。方法:人黑素瘤A375细胞在6孔细胞培养板中培养,加U0126处理过夜,然后通过观察A375细胞的细胞形态、细胞移动及细胞侵袭判断U0126对A375细胞的抑制。蛋白电泳试验检测U0126对黑素瘤细胞... 目的:评价U0126对人黑素瘤细胞A375侵袭的抑制作用。方法:人黑素瘤A375细胞在6孔细胞培养板中培养,加U0126处理过夜,然后通过观察A375细胞的细胞形态、细胞移动及细胞侵袭判断U0126对A375细胞的抑制。蛋白电泳试验检测U0126对黑素瘤细胞A375的ERK1/2蛋白磷酸化的影响。结果:U0126诱导A375细胞产生肌动蛋白(actin)张力丝,导致细胞形态改变;A375细胞的移动和细胞侵袭被抑制。结论:U0126可能通过抑制黑素瘤的ERK1/2蛋白的磷酸化从而抑制人黑素瘤细胞A375的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0126 黑素瘤细胞 侵袭 细胞划痕试验 细胞侵袭试验
下载PDF
308nm高能准分子光联合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斑块状银屑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姚勇丰 孙兆军 +1 位作者 阳芳 房思宁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9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行308nm高能准分子光和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联合治疗的效果,评定临床价值。方法:选入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共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联合治疗组(n=30)、药物...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行308nm高能准分子光和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联合治疗的效果,评定临床价值。方法:选入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共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联合治疗组(n=30)、药物组(n=30)以及准分子光组(n=30)。对比三组患者予以不同方法治疗后的疗效、不同治疗周期的DLQI评分、治愈皮损照射次数和剂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随访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2、4、6、8周PASI和DLQI评分均逐渐下降、PASI评分及DLQI评分在疗后2周3组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6、8周药物组、准分子光组以及联合治疗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2,P=0.023),其中联合治疗组分别与药物组及准分子光组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联合治疗组有效率高于药物组准分子光组。3组治疗结束后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无异常。结论:采用308nm高能准分子光和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联合治疗慢性斑块状银屑病的效果显著,临床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银屑病 308nm高能准分子光 卡泊三醇 倍他米松软膏
下载PDF
光动力治疗高危型HPV感染效果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姚勇丰 孙兆军 +3 位作者 张纤纤 石莉 石翠萍 廖梦思 《皮肤病与性病》 2020年第4期517-519,共3页
目的观察光动力治疗高危型HPV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96例,随机数字表分成对照组(干扰素栓治疗)和实验组(光动力治疗),各48例。对比并分析疗效。结果转阴率比较,实验组不同时段均比对照组高,有显著统计学... 目的观察光动力治疗高危型HPV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96例,随机数字表分成对照组(干扰素栓治疗)和实验组(光动力治疗),各48例。对比并分析疗效。结果转阴率比较,实验组不同时段均比对照组高,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不良反应比较,实验组稍高于对照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复发率比较,实验组比对照组低,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3.872,P=0.049)。结论予以高危型HPV感染患者行光动力治疗,效果明确,转阴率高,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高危型HPV感染 光动力疗法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疤痕疙瘩两种治疗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熊峰 杜晓红 +2 位作者 宋彪 姚勇丰 童秋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7年第17期21-23,共3页
目的研究治疗疤痕疙瘩两种方法的效果及优劣对比。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104例疤痕疙瘩患者分别给予局部冷冻治疗和得宝松病灶内注射治疗。在第1疗程和第3疗程结束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第1疗程结束时两组在有效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 目的研究治疗疤痕疙瘩两种方法的效果及优劣对比。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104例疤痕疙瘩患者分别给予局部冷冻治疗和得宝松病灶内注射治疗。在第1疗程和第3疗程结束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第1疗程结束时两组在有效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02,P〈0.05),第3疗程结束时两组在有效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359,P〉0.05)。结论疤痕疙瘩两种方法均可采用,得宝松病灶内注射治疗起效更加迅速,相对安全且易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疤痕疙瘩 得宝松 病灶内注射 冷冻治疗
下载PDF
Costello综合征合并皮肤松弛症一例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3
8
作者 阳芳 胡锦涛 +5 位作者 郑利雄 姚勇丰 宋彪 孙兆军 石翠萍 房思宁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41-843,共3页
目的 报告1例并发皮肤松弛症的Costello综合征患者,并进行分子遗传学诊断。方法 收集1例合并有皮肤松弛症的Costello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提取该患者皮肤组织和其父母及150例无关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基因组DNA,对HRAS基因所有外显子和侧... 目的 报告1例并发皮肤松弛症的Costello综合征患者,并进行分子遗传学诊断。方法 收集1例合并有皮肤松弛症的Costello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提取该患者皮肤组织和其父母及150例无关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基因组DNA,对HRAS基因所有外显子和侧翼序列测序。结果 患儿女,13月龄,生长发育迟缓,重度营养不良,面容粗糙,四肢皮肤严重松弛,皮下脂肪减少甚至消失。患儿HRAS基因第2外显子出现突变c.34G 〉 T(p.Gly12Cys),但其父母及健康对照均未检测到该位点突变。结论 HRAS基因第2外显子c. 34G 〉 T(p.Gly12Cys)突变可能为该例Costello综合征的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障碍 皮肤松弛症 皮肤表现 DNA突变分析 Costello 综合征 基因 HRAS
原文传递
手足口病愈后甲脱落九例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阳芳 郑利雄 +4 位作者 姚勇丰 宋彪 孙兆军 冯思航 房思宁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8-129,共2页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相关的甲脱落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9例2012年10月至2012年11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皮肤科诊断为手足口病愈后出现甲脱落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9例甲脱落患儿,年龄22个月至10岁,甲脱落出现3 ~ 8周前均...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相关的甲脱落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9例2012年10月至2012年11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皮肤科诊断为手足口病愈后出现甲脱落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9例甲脱落患儿,年龄22个月至10岁,甲脱落出现3 ~ 8周前均有发热,并诊断为手足口病。平均每个患儿有7.3个指甲受累,3.2个趾甲受累。 结论 儿童甲脱落是手足口病的一个暂时继发甲损害,可能由某些特定类型病毒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指(趾)甲 儿童
原文传递
宫颈病变患者配偶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利雄 熊峰 +7 位作者 张金玲 王莉菲 杨菊芳 谢红 姚勇丰 杜晓红 宋彪 马利国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4-296,共3页
目的了解宫颈病变患者配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为宫颈病变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1年4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有宫颈病变且高危型HPV检测阳性的患者共86例及健康妇女35例(其配偶分别为研究组86例和对照... 目的了解宫颈病变患者配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为宫颈病变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1年4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有宫颈病变且高危型HPV检测阳性的患者共86例及健康妇女35例(其配偶分别为研究组86例和对照组35例),采用PCR体外扩增和DNA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DNA芯片技术,检测其配偶阴部HPV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HPV检出阳性率为45.35%(39/8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7.14%(6/35)(P﹤0.01)。研究组HPV阳性者中有53.8%(21/39)的夫妻双方感染相同的HPV亚型,其中52型占首位。结论宫颈病变患者配偶HPV感染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部分夫妻感染相同的HPV亚型,故对配偶进行HPV检测和健康宣教有利于宫颈病变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配偶
原文传递
新生儿色素失禁症一例
11
作者 房思宁 李放娟 +2 位作者 姚勇丰 杜晓红 黄小芳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4-294,共1页
患儿女,24d。足月自然分娩,系第1胎第1产。生后哭声好,羊水清亮,体重3.3妇。出生3d后全身皮肤出现散在绿豆至蚕豆大小的红色斑丘疹、疱疹和结痂,大小不一。疱液黄色,疱壁紧张,以躯干及四肢多见,破溃后遗留灰褐色斑,呈条状分... 患儿女,24d。足月自然分娩,系第1胎第1产。生后哭声好,羊水清亮,体重3.3妇。出生3d后全身皮肤出现散在绿豆至蚕豆大小的红色斑丘疹、疱疹和结痂,大小不一。疱液黄色,疱壁紧张,以躯干及四肢多见,破溃后遗留灰褐色斑,呈条状分布。指(趾)甲未见异常,肢体活动自如,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患儿精神反应好,吃奶正常,大小便正常。病程中无发热、抽搐等异常反应。患儿本次就诊前曾到某市级医院诊治,诊断为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并给予对症治疗1周,因病情无缓解而转我院治疗。患儿的外婆儿时有类似皮肤病史。其母孕期健康,父母非近亲婚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色素失禁症 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对症治疗 红色斑丘疹 指(趾)甲 浅表淋巴结 自然分娩 肢体活动
原文传递
Hutchinson-Gilford早老综合征LMNA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阳芳 李乾 +3 位作者 郑利雄 冯思航 房思宁 姚勇丰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65-468,共4页
目的报告1例Hutchinson—Gilford早老综合征,并进行分子遗传学诊断。方法提取1例Hutchinson—Gilford早老综合征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对LMNA基因11号外显子和侧翼序列进行测序,并以150例无关系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患者男,12月龄... 目的报告1例Hutchinson—Gilford早老综合征,并进行分子遗传学诊断。方法提取1例Hutchinson—Gilford早老综合征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对LMNA基因11号外显子和侧翼序列进行测序,并以150例无关系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患者男,12月龄。出现躯干部紧张如硬皮病样改变、脱发,头皮静脉明显9个月。身高和体重低于同龄儿童平均值2个标准差。头部皮肤菲薄,头皮静脉清晰可见。躯干皮肤紧张变硬有光泽,干燥,少许细小脱屑,皮肤有斑点状色素加深和色素减退夹杂,鹅卵石样的皮肤硬化肥厚,下肢有皮下脂肪凹陷。x线片示指骨末端吸收。患儿LMNA基因11号外显子C.1824C〉T杂合点突变(dbSNP:m58596362),父母及健康人对照均未检测到该位点突变。结论LMNA基因11号外显子的c.1824C〉T突变为该例Hutchinson—Gilford早老综合征的发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衰 分子诊断技术 LMNA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