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中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被引量:28
1
作者 何泽亮 唐勇 +1 位作者 姚宗江 张选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42-1046,共5页
背景:创面愈合是外科学研究的热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参与调节皮肤创面愈合过程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目的:综述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创面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在瘢痕愈合和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中国CNKI学术总库(www.cnki.net... 背景:创面愈合是外科学研究的热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参与调节皮肤创面愈合过程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目的:综述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创面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在瘢痕愈合和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中国CNKI学术总库(www.cnki.net)、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Springer Link及Pub Med数据库相关文章。以"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瘢痕;创面愈合;再生"为中文检索词;以"CTGF;CCN2;Wound healing;Regeneration"为英文检索词。纳入37篇关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基础研究及其在创面愈合实验中相关研究进行讨论。结果与结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皮肤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过程中呈动态表达。在创伤修复初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短暂上调可促进肉芽组织和新生血管形成等加速创面修复过程;在伤口修复和重塑阶段的持续表达可明显促进过度基质的产生、胶原沉积和瘢痕挛缩,导致病理性瘢痕的发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参与了皮肤创面的愈合过程,其在加速创面愈合和控制瘢痕形成方面可能具有应用前景。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的下游产物,除本身的生物学作用外,其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的促成纤维细胞增殖、促纤维化、诱导黏附及迁移等作用是其影响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瘢痕 创面愈合 再生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miR-24靶向调控CARMA3抑制人结肠癌细胞系SW620增殖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小英 姚宗江 +2 位作者 李亚男 马晓峰 秦静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9年第1期70-75,共6页
目的探讨miR-24对人结肠癌SW620细胞CARMA3(含半胱天冬酶募集结构域的膜相关乌苷酸激酶蛋白3)的靶向调控作用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培养SW620细胞,用生物信息学预测miR-24和CARMA3的靶向匹配关系,并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鉴定。Li... 目的探讨miR-24对人结肠癌SW620细胞CARMA3(含半胱天冬酶募集结构域的膜相关乌苷酸激酶蛋白3)的靶向调控作用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培养SW620细胞,用生物信息学预测miR-24和CARMA3的靶向匹配关系,并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鉴定。Lipo3000转染miR-24模拟物后,real-time PCR检测miR-24和CARMA3 m RNA表达; Western blot检测CARMA3蛋白表达; CCK8法检测SW620细胞增殖。结果 miR-24和CARMA3匹配良好,miR-24能够结合CARMA3 m RNA 3'UTR,并有效抑制其表达(P <0. 05)。miR-24能够负向调控CARMA3表达和SW620细胞增殖(P<0. 05)。结论 miR-24通过靶向作用于CARMA3 m RNA 3'UTR能够负向调控CARMA3基因的表达及负向调控SW620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结直肠肿瘤 CARMA3
下载PDF
非共振奇异Dirichlet边值问题的正解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新光 姚宗江 王新华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7-12,共6页
利用锥的不动点定理 ,在f(t,u)可分解为超线性与次线性和的情况下 ,给出一类二阶非共振奇异Dirichlet边值问题的正解存在的充分条件 ,推广了一些结果 .
关键词 非共振奇异Dirichlet边值问题 正解 充分必要条件 超线性 不动点定理 微分方程
下载PDF
臀部自由穿支螺旋桨肌皮瓣修复合并深部死腔的臀部复杂性创面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黎明 王刚 +6 位作者 刘宏 赵若梅 刘晓慧 曹广通 姚宗江 李志勇 刘毅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53-757,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臀部自由穿支螺旋桨肌皮瓣修复合并深部死腔的臀部复杂性创面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20年6月—2022年6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9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合并深部死腔的臀部复杂性创面患者,其中男6... 目的探讨利用臀部自由穿支螺旋桨肌皮瓣修复合并深部死腔的臀部复杂性创面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20年6月—2022年6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9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合并深部死腔的臀部复杂性创面患者,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26~62岁,原始创面面积为4.0 cm×3.0 cm~8.0 cm×7.0 cm,死腔深度为7~11 cm。均采用臀部自由穿支螺旋桨肌皮瓣修复创面,皮瓣面积为6.0 cm×2.5 cm~13.0 cm×7.0 cm,肌瓣长6~11 cm。将供区创面均直接拉拢缝合。观察术后肌皮瓣成活、并发症发生及供受区创面愈合情况。随访观察供受区外形。结果1例患者术后2 d因引流不畅,肌皮瓣下出现淤血,经换药引流15 d愈合,其余患者肌皮瓣术后均顺利成活;供受区创面均愈合良好。随访3~10个月,供受区均外形饱满,与健侧差别不大,能够承压。结论臀部自由穿支螺旋桨肌皮瓣可以同时修复深部死腔和体表创面。采用该肌皮瓣修复合并深部死腔的臀部复杂性创面,供区损伤小,术后供受区能够承压,并能保证臀部饱满的外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自由穿支螺旋桨皮瓣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新生儿坏死性筋膜炎1例
5
作者 张娟丽 王凡 +1 位作者 陈静 姚宗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4期81-83,共3页
本研究报道1例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致右背部皮肤红肿、局部呈黑紫色坏死起病的新生儿,诊断为MRSA新生儿坏死性筋膜炎(NF),同时合并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经早期呼吸循环支持、切开引流、抗感染、外科清创并负压封闭引... 本研究报道1例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致右背部皮肤红肿、局部呈黑紫色坏死起病的新生儿,诊断为MRSA新生儿坏死性筋膜炎(NF),同时合并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经早期呼吸循环支持、切开引流、抗感染、外科清创并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邮票状皮片移植技术治疗后,患儿病情好转出院。本研究旨在为MRSA致新生儿NF的早期诊治提供策略,同时推广邮票状皮片移植技术在新生儿NF中的应用,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筋膜炎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负压封闭引流 皮肤移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