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姚希贤临证治疗黄疸病经验浅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杜朋丽 +4 位作者 郭子敬 张云凤 才艳茹 杨倩 姚希贤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554-3556,共3页
姚希贤教授作为全国首届名中医,从事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临床及科研工作60余年,对各种急慢性肝病黄疸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及独到的见解。姚希贤教授在临床治疗中关注现代医学进展,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针对不同... 姚希贤教授作为全国首届名中医,从事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临床及科研工作60余年,对各种急慢性肝病黄疸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及独到的见解。姚希贤教授在临床治疗中关注现代医学进展,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针对不同的"病"及其相应的"证"采用灵活的治疗方法,并且勇于创新,注重药物配伍,积极探索黄疸病治疗的新思路、新方法,在临床治疗黄疸病上有显著效果。文章通过病案总结分析姚希贤教授治疗黄疸病的辨证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经验总结 姚希贤 中医药疗法
原文传递
胃癌及癌前病变hTERT的表达与细胞免疫功能 被引量:32
2
作者 姚希贤 尹雷 +3 位作者 张杰英 白文元 李英敏 孙中成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508-512,共5页
目的观察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的表达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探讨hTERT及细胞免疫功能对胃癌诊断、治疗、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原位杂交方法对116例内镜胃粘膜活检标本的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进行检测,包括慢... 目的观察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的表达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探讨hTERT及细胞免疫功能对胃癌诊断、治疗、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原位杂交方法对116例内镜胃粘膜活检标本的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进行检测,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CSG)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27例、腺瘤型息肉8例、胃溃疡9例,胃癌(GC)42例,并按肿瘤部位、大体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分组,同时,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了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42例胃癌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并与正常对照(NC)相比较。结果 CSG的hTERT阳性率为0%(0/30),癌前病变为36%(13/44),GC为86%(36/42)。胃癌组织hTERT阳性率与肿瘤部位、大体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无显著可关性,CSG组CD3^+,CD4^+较NC已有明显下降(P<0.05),CAG组T细胞功能(CD3^+,CD4^+,CD4^+/CD8^+)及NK各值较NC及CSG组均明显降低(P<0.05~0.01),GC组T细胞及NK细胞各值较CAG组显著异常(P<0.05-0.01),并随着胃癌进展,CD3^+,CD4^+,CD4^+/CD8^+各值进一步降低。结论端粒酶活化可能是胃粘膜癌变的关键步骤,胃粘膜活检标本hTERT的表达是胃癌癌变过程中重要的生物学标志物,胃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对胃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免疫学 癌前状态 端粒 末端转移酶 病理
下载PDF
灭Hp胶囊多联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 被引量:34
3
作者 姚希贤 冯丽英 +3 位作者 白文元 王丽华 张辉 齐富存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9期766-769,共4页
目的 寻求中西医结合治疗 Hp 相关性消化性溃疡(PU) 的理想方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Hp 阳性的PU 患者93 例被随机分为4 组:A 组( 新三联) : 达克普隆30 m g ,1 次/ d + 阿莫... 目的 寻求中西医结合治疗 Hp 相关性消化性溃疡(PU) 的理想方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Hp 阳性的PU 患者93 例被随机分为4 组:A 组( 新三联) : 达克普隆30 m g ,1 次/ d + 阿莫西林500 m g ,2 次/ d + 克拉霉素250 mg ,2 次/ d ,连服10 d ;B 组( 灭 Hp 胶囊四联) :新三联10d + 灭 Hp胶囊6 粒,2 次/ d ,连服28 d ;C 组( 灭 Hp 胶囊三联) :达克普隆30 m g ,1 次/ d + 克拉霉素250 m g ,2 次/ d ,连服10 d ,+ 灭 Hp胶囊6 粒,2 次/ d , 连服28 d ,D 组( 安慰剂) : 胃舒平3 片,2 次/ d ,连服28 d . 双盲双模拟用药.结果 Hp 根治率在B,C 组与A 组分别为96 % ,92 % 和92 % ;溃疡愈合率分别为100 % ,92 % 和88 % ,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明显高于 D 组的 Hp 根治率(0 % ) 和溃疡愈合率(20 % )( 均P< 0-01) . B,C 组溃疡愈合质量明显优于D 组,也优于A组. B,C 组治疗后胃粘膜磷脂( m g/ g , 93 ±26 ,92 ±27) 、氨基己糖( m g/g ,55 ±20 ,53 ±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胶囊 达克普隆 阿莫西林
下载PDF
“益肝浓缩煎剂”等活血化淤药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姚希贤 +3 位作者 修贺明 孙泽明 宋梅 冯丽英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217-222,共6页
目的 研究“益肝浓缩煎剂”、丹参复方 (丹参 +当归 +水蛭 )、当归、水蛭对大鼠肝纤维化预防与治疗作用 ,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以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造模前 2周及造模结束后分别予相应药物进行防治 ,各持续 10周 ;... 目的 研究“益肝浓缩煎剂”、丹参复方 (丹参 +当归 +水蛭 )、当归、水蛭对大鼠肝纤维化预防与治疗作用 ,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以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造模前 2周及造模结束后分别予相应药物进行防治 ,各持续 10周 ;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 (Hyp)、丙二醛 (MDA)含量 ,光镜、电镜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变化。结果 “益肝浓缩煎剂”预防、治疗组Hyp、MDA显著降低 (P <0 .0 5 ) ,胶原沉积及脂肪变性明显减轻 (P <0 .0 5 ) ;丹参复方治疗组Hyp、MDA及纤维增生均显著下降 (P <0 .0 5 ) ;当归治疗组Hyp、MDA显著下降 (P <0 .0 5 ) ,胶原沉积无减轻 (P >0 .0 5 ) ;水蛭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无好转 (P >0 .0 5 ) ;“益肝浓缩煎剂”预防组α 平滑肌肌动蛋白染色强度减弱。结论 “益肝浓缩煎剂”对大鼠肝纤维化具有明确防治作用 ;丹参复方对大鼠肝纤维化具有明确治疗作用 ,当归次之 ,仅Hyp、MDA显著下降 ,水蛭作用较差 ;上述疗效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或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肝浓缩煎剂” 丹参复方 当归 水蛭 肝纤维化 预防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益肝煎剂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5
5
作者 姚希贤 唐有为 +1 位作者 冬梅 修贺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263-267,共5页
目的探讨益肝煎剂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400 mL·L^(-1)四氯化碳(CCl_4)sc制备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将80只(雌雄各半)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秋水仙碱组(... 目的探讨益肝煎剂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400 mL·L^(-1)四氯化碳(CCl_4)sc制备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将80只(雌雄各半)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秋水仙碱组(C组)和益肝煎剂组(D组)各20只,后两组于造模的同时开始给药,观察10wk。采用苦味酸-天狼星红(Picric acid-Sirius red)染色显示Ⅰ,Ⅲ型胶原,偏振光显微镜下区分Ⅰ,Ⅲ型胶原。用半定量评分方法判断细胞变性程度和纤维化程度。结果益肝煎剂组大鼠肝组织的脂肪变性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脂肪变性积分分别为2.00±1.36和3.17±0.75(P<0.01);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明显少于模型组,纤维化程度积分分别为1.32±0.57和2.33±0.82(P<0.01)。结论益肝煎剂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药物疗法 药理学 胶原 生物合成
下载PDF
肝硬化病因 被引量:26
6
作者 姚希贤 南月敏 +1 位作者 冬梅 张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62-363,共2页
关键词 肝硬化 病因 感染性疾病 脂肪性肝病
下载PDF
根除Hp与疗胃煎剂对Hp相关CAG治疗作用 被引量:18
7
作者 姚希贤 金锋 +2 位作者 崔东来 郭昱 白文元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7期741-745,共5页
目的研究根除 Hp 与疗胃煎剂对 Hp 相关 CAG 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研究,90g-110g,二级 Wistar 大鼠70只,随机分为疗胃煎剂治疗组(三种不同剂量)、三九胃泰对照组、单纯根除 Hp 组、自然恢复组与正常组(各10只).采用灌胃接种 SS1Hp 菌株,... 目的研究根除 Hp 与疗胃煎剂对 Hp 相关 CAG 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研究,90g-110g,二级 Wistar 大鼠70只,随机分为疗胃煎剂治疗组(三种不同剂量)、三九胃泰对照组、单纯根除 Hp 组、自然恢复组与正常组(各10只).采用灌胃接种 SS1Hp 菌株,灌胃水畅酸钠溶液,交替自由饮用50mL/L 乙醇与5 mmool/L 去氧胆酸钠溶液的综合方法制备 Hp 相关 CAG 动物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均先根除 Hp.以三九胃泰为对照进行疗胃煎剂治疗,12 wk 疗程结束后,处死动物进行 Hp 感染,病理组织学检查与粘膜氮基已糖含量检测.临床研究,34例经内镜、病理证实的 Hp 阳性 CAG 患者随机分为疗胃煎剂治疗组和硫糖铝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病理组织学及化验指标检测.结果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疗胃煎剂中、高剂量组大鼠粘膜萎缩程度较三九胃泰组,自然恢复组及单纯根除 Hp 组明显减轻[粘膜上皮层厚度(μm)分别为97±14,96±13,73±11,66±12,74±10,P<0.05],中剂量组粘膜氨基己糖增加,与自然恢复组比较(22.53±4.37)mg/g vs(12.21±2.40)mg/gP<0.05.自然恢复组 Hp 均为阳性,粘膜固有层有较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其他各实验组 Hp 阴性,粘膜固有层无明显炎症反应.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疗胃煎剂对萎缩病变治疗有效率75%(15/20)明显高于硫糖铝组29%(4/14)(P<0.01),粘膜氨基己糖含量增加(41.21±7.73,49.72±12.61,P<0.05).硫糖铝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疗胃煎剂具有增强胃粘膜屏障功能作用,可增加氨基己糖含量,能增加粘膜固有层厚度,是治疗 CAG 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萎缩性胃炎 治疗 胃粘膜
下载PDF
高脂高糖、饮酒建立家兔脂肪肝模型及超声量化诊断 被引量:7
8
作者 姚希贤 南月敏 +2 位作者 王莹 李凤林 郭瑞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481-1486,共6页
目的:模拟人类不良饮食结构建立家兔不同程度脂肪肝模型,进行肝脏背向散射积分 (integrated backscatter,IBS)和图像灰阶平均强度(gray scale,GS)测定,并结合临床研究,探讨具有病理基础的脂肪肝无创性超声量化诊断标准.方法:选用纯种... 目的:模拟人类不良饮食结构建立家兔不同程度脂肪肝模型,进行肝脏背向散射积分 (integrated backscatter,IBS)和图像灰阶平均强度(gray scale,GS)测定,并结合临床研究,探讨具有病理基础的脂肪肝无创性超声量化诊断标准.方法:选用纯种新西兰家兔40只,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及乙醇饮料建立不同程度脂肪肝模型三组(每组n=10),设立对照组(n=10):临床病例同步进行肝组织病理学及超声检测.病理组织学检测采用苏丹Ⅳ,HE和Masson三色染色:应用HP Sonos 5500超声诊断仪实时检测肝脏IBS,包括图像平均强度(average image intensity,AII)、峰-峰强度及图像强度标准差; 采用Photo shop 7.0直方图分析超声图像GS.所得数据采用SAS8.2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脏AII随脂肪变加重呈递增趋势,正常肝<轻度脂肪肝<中度脂肪肝<重度脂肪肝,尤以近区各组间差异显著(P<0.0001);同等程度肝脂肪变AII随炎症的发生而增大.临床研究显示,IBS对脂肪肝诊断率及与病理组织学符合率(85.7%)较常规超声检测(57.1%) 明显增高,重度脂肪肝AII显著高于轻度脂肪肝(P<0.0001,0.001或0.05).肝脏GS与AII相关,于肝左、右叶近区二者随病变加重呈一致性增高趋势(r1=0.442 21,P1=0.0012:r2= 0.335 73,P2=0.0160).中重度脂肪肝伴炎症 GS显著高于正常肝及轻度脂肪肝(P<0.05).结论:高营养及乙醇联合喂养家兔可快速建立不同程度脂肪性肝病模型;肝脏超声IBS及 GS强度可反映肝脂肪变、炎症和纤维化的病变程度,为脂肪肝无创性量化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性肝病 组织病理学 超声检查 背向散射积分 灰阶强度 家兔
下载PDF
“胃忧愈”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姚希贤 崔东来 李兰更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1993年第1期16-19,共4页
本文对纤维胃镜证实的41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胃忧愈”治疗组8周病状消失率达80.0%,愈合率为75.0%,疗效与甲氰咪胍组相似(后者各为76.2%、66.7%),但本药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的清除... 本文对纤维胃镜证实的41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胃忧愈”治疗组8周病状消失率达80.0%,愈合率为75.0%,疗效与甲氰咪胍组相似(后者各为76.2%、66.7%),但本药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的清除率(45.0%),合并的慢性胃窦炎好转率(50.0%)和慢性胃炎急性活动消失率(55.0%)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9.0%,14.3%,14.3%)。动物实验表明该方剂对无水乙醇所致胃粘膜损伤具有细胞保护作用。其机制与胃粘膜PGE_2、胃酸无关,而与促进胃粘液分泌,加强粘液—碳酸氢盐屏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胃忧愈” 幽门螺杆菌 胃粘液 碳酸氢盐屏障
下载PDF
Hpylori根除加中药疗胃煎剂对鼠慢性胃炎病变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姚希贤 张琳 +3 位作者 王娜 冬梅 白文元 冯丽英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评价根除H pylori加疗胃煎剂对大鼠H pylori相关性慢性胃炎病变的影响.同时观察治疗前后环氧合酶-2 (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的变化. 方法:体质量80-100 g二级(?) Wister大鼠80只,采用H pylori及MNNG综合方法制备大鼠H pylor... 目的:评价根除H pylori加疗胃煎剂对大鼠H pylori相关性慢性胃炎病变的影响.同时观察治疗前后环氧合酶-2 (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的变化. 方法:体质量80-100 g二级(?) Wister大鼠80只,采用H pylori及MNNG综合方法制备大鼠H pylori相关性慢性胃炎模型76只,血清H pylori抗体阳性54只随机分为4组:H pylori根除与疗胃煎剂组(14只)、H pylori根除与“麦滋林”组(阳性对照组)(14只)、自然恢复组(阴性对照组)(13只)、单纯H pylori根除组(13只).治疗结束后,行胃窦黏膜涂片Gram染色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 pylori的定植情况,并对胃窦黏膜组织学各项指标进行评定;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胃窦黏膜的COX-2的表达. 结果:自然恢复组大鼠均有H pylori定植,其他各组大鼠胃黏膜均未发现H pylori定植;自然恢复组的大鼠表现中度萎缩病变(2.0±0.20分),伴有中度急性、慢性炎症(2.0±0.20分、1.90±0.39分);而H pylori根除联用疗胃煎剂组,与自然恢复组比较,萎缩病变(1.25±0.44分)轻度改善,伴急性炎症(0.3±0.47分)消退,慢性炎症(1.05±0.22分)轻度改善,差异显著(P<0.05);H pylori根除与麦滋林组胃窦黏膜层萎缩病理积分为2.0±0.43分,较自然恢复组无明显差异,但急性炎症消退,慢性炎症无改善.单纯H pylori根除组,与自然恢复组比较,萎缩病变和慢性炎症未见改善,但活动性炎症消退;单纯根除H pylori 组、根除H pylori与联用疗胃煎剂组、H pylori根除与麦滋林组、自然恢复组COX-2表达率分别为14.0±3.7%、10.0±3.8%、13.0±4.0%、19.0±10.2%,治疗组与自然恢复组比较,胃窦黏膜COX-2表达率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H pylori相关性慢性胃炎,根除H pylori可明显降低COX-2表达,明显改善急性炎症,但对慢性病变尤其萎缩病变无明显影响.根除H pylori的基础上应用疗胃煎剂治疗12 wk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YLORI 中药 疗胃煎剂 慢性胃炎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拆方益肝康与药物血清对肝星状细胞PDGF及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姚希贤 房红梅 王军民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12-1416,共5页
目的:探讨益肝康及其拆方丹参小复方(丹参、黄芪、归尾)对肝星状细胞PDGF与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制备益肝康及丹参小复方纯化浸膏、正常大鼠及肝纤维化大鼠药物血清,温育体外培养的HSC.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PDGF-BBmRNA及... 目的:探讨益肝康及其拆方丹参小复方(丹参、黄芪、归尾)对肝星状细胞PDGF与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制备益肝康及丹参小复方纯化浸膏、正常大鼠及肝纤维化大鼠药物血清,温育体外培养的HSC.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PDGF-BBmRNA及蛋白表达,RT—PCR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PDGFR—β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益肝康及丹参小复方纯化浸膏使PDGF—BB蛋白表达分别下调了78.79%、56.77%(P<0.01),使其mRNA表达分别下调了67.13%、43.59%(P<0.01),使PDGFR-β蛋白表达分别下调了11.61%、6.79%(P<0.01),使其mRNA表达分别下调了54.85%、30.51%(P<0.01);正常大鼠益肝康及丹参小复方药物血清使PDGF-BB蛋白表达分别下调了68.05%、49.95%(P<0.01),使其mRNA表达分别下调了55.87%、38.66%(P<0.01),使PDGFR—β蛋白表达分别下调了10.98%、6.48%(P<0.01),使其mRNA表达分别下调了39.67%、21.38%(P<0.01);肝纤维化大鼠益肝康及丹参小复方药物血清使PDGF-BB蛋白表达分别下调了81.93%、67.31%(P<0.01),使其mRNA表达分别下调了72.68%、55.49%(P<0.01),使PDGFR—β蛋白表达分别下调了17.43%、11.15%(P<0.01),使其mRNA表达分别下调了60.46%、46.47%(P<0.01),全方作用优于拆方(P<0.01),肝纤维化大鼠药物血清作用优于正常大鼠药物血清(P<0.01).结论:益肝康及丹参小复方可显著抑制PDGF与PDGFR—β基因和蛋白表达,此可能是该方抗肝纤维化的主要机制之一,且全方作用优于拆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拆方益肝康 药物血清 肝星状细胞 PDGF 受体表达 中药
下载PDF
益肝康抑制肝星状细胞Ⅰ型胶原合成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9
12
作者 姚希贤 张亚平 赵霞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59-161,共3页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复方“益肝康”抑制肝星状细胞Ⅰ型胶原合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West-ern印记检测p38的活化程度;3H-Pro掺入法检测Ⅰ型胶原合成。结果:IL-1β有明显促大鼠HSCⅠ型胶原合成作用,IL-1β(10μg/L)作用培养的HSC24...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复方“益肝康”抑制肝星状细胞Ⅰ型胶原合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West-ern印记检测p38的活化程度;3H-Pro掺入法检测Ⅰ型胶原合成。结果:IL-1β有明显促大鼠HSCⅠ型胶原合成作用,IL-1β(10μg/L)作用培养的HSC24小时后,3H-Pro掺入量明显高于对照组(618.33±52.69vs388.83±49.72,P<0.01),阻断p38通路后,IL-1β的促HSCⅠ型胶原合成作用受到抑制。经不同浓度p38特异性阻断剂SB203580(10μmol/L,20μmol/L,40μmol/L)预处理的各组细胞,3H-Pro掺入量分别为487.33±42.75、408.50±27.47、400.83±19.49,与对照组(未用SB203580预处理,629.67±69.88)相比,其掺入量均明显降低(P<0.01,P<0.01,P<0.01)。益肝康可抑制IL-1β诱导的HSC中p38活性,与未用IL-1β处理组相比,在分别刺激HSCs5分钟、15分钟、30分钟和60分钟,HSC p38活性受到明显抑制(P<0.05,P<0.01)。经益肝康浸膏预孵育的益肝康+IL-1β组与单纯IL-1β组相比,p38活性明显受到抑制(1.550±0.410vs2.973±0.953,P<0.01)。结论:IL-1β可促进大鼠HSCⅠ型胶原合成;细胞内p38信号蛋白参与了IL-1β促HSCⅠ型胶原合成;益肝康可通过阻断p38通路,从而发挥抑制HSCⅠ型胶原合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肝康/药效学 P38 白细胞介素-1Β 肝星状细胞 Ⅰ型胶原合成 大鼠
下载PDF
对幽门螺杆菌有效中西药物筛选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2
13
作者 姚希贤 王丙信 +1 位作者 李仲兴 白文元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1995年第4期267-270,共4页
本研究经药敏试验从20种清热解毒中药中筛选出丹皮、乌梅、大黄、黄柏、三七、丹参、白芍、黄连8种对幽门螺杆菌有效的中药,抑菌直径6.88mm±0.12mm~9.25mm±0.42mm,上述药物与丹参、人参、"胃... 本研究经药敏试验从20种清热解毒中药中筛选出丹皮、乌梅、大黄、黄柏、三七、丹参、白芍、黄连8种对幽门螺杆菌有效的中药,抑菌直径6.88mm±0.12mm~9.25mm±0.42mm,上述药物与丹参、人参、"胃忧愈"或三种药物按排列组合方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与"胃忧愈"及:三种药物联合抑菌作用增强(8.13mm±1.06mm~13.62mm±0.14mm,P<0.01或P<0.05)达到中度敏感。14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显示为中度或高度敏感,每种抗生素与De-Nol和/或甲硝唑联合作用明显增加,这可能与其作用方式不同而产生协同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中药 抗生素 药敏试验
下载PDF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治疗问题 被引量:13
14
作者 姚希贤 冬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45-248,252,共5页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主要由乙、丙型肝炎所致,合理治疗应包括抗病毒、调节免疫及抗肝纤维化治疗,有效抗病毒是治疗本病的关键,以西药为主辅以中药可提高疗效。当前在所谓的保(护)肝及对肝纤维化治疗方面药物虽多,但迄今尚乏特(有)效药物。...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主要由乙、丙型肝炎所致,合理治疗应包括抗病毒、调节免疫及抗肝纤维化治疗,有效抗病毒是治疗本病的关键,以西药为主辅以中药可提高疗效。当前在所谓的保(护)肝及对肝纤维化治疗方面药物虽多,但迄今尚乏特(有)效药物。研究表明:以"瘀血证"立论,重用丹参配黄芪活血化瘀为主,益气、舒肝、健脾中医中药对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等病变治疗具有良好作用。但面对众多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可用于临床的抗肝纤维化有效治疗措施仍很有限,而且目前"861"、"益肝康颗粒剂";强肝、扶正化瘀胶囊等有效中药投产者不多,尚需做进一步随机对照、盲法、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并重视肝组织学治疗前后复查结果,进一步验证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慢性 肝硬化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肝纤维化的治疗 被引量:14
15
作者 姚希贤 蒋树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318-320,共3页
关键词 肝纤维化 治疗 HSC ECM
下载PDF
中药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被引量:33
16
作者 姚希贤 冬梅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0年第2期104-107,共4页
本文简述了幽门螺杆菌(Hp)根除治疗方法和中医药有关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中药联合"三联疗法"可显著提高Hp根除率,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治疗新模式。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中药 三联疗法
下载PDF
进一步加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治疗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姚希贤 崔东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645-1649,共5页
抗病毒、抗肝纤维化治疗是近年来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的关键.单一应用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对HBV的完全应答约为30—40%,长效干扰素使疗效及耐受性均有提高;LMV虽系应用广泛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但最大的问题是需要长期治疗,而较长时间用药容... 抗病毒、抗肝纤维化治疗是近年来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的关键.单一应用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对HBV的完全应答约为30—40%,长效干扰素使疗效及耐受性均有提高;LMV虽系应用广泛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但最大的问题是需要长期治疗,而较长时间用药容易产生病毒YMDD变异与耐药;阿德福韦、恩替卡韦能有效抑制LMV的YMDD变异株复制,用于LMV治疗出现YMDD变异耐药者.新的抗病毒治疗策略如联合治疗、序贯治疗以及免疫调节治疗等能否进一步提高疗效有待深入研究.中医药肝纤维化治疗虽然取得了良好效果, 但迫切需要根据循证医学原理,深入开展和加强肝纤维化的临床病理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炎 肝纤维化 治疗 干扰素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问题 被引量:7
18
作者 姚希贤 冬奇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2年第5期276-278,共3页
慢乙肝抗病毒是治疗的关键。为了提高疗效,减少耐药提出:(1)进行更为积极的抗病毒治疗:①慢乙肝:有些情况下,血清ALT水平并不能反映肝脏组织学分级、分期,强调对≤正常上限(ULN)者,要进行肝活检组织学检查。凡Knodell肝炎活动指数(HAI)... 慢乙肝抗病毒是治疗的关键。为了提高疗效,减少耐药提出:(1)进行更为积极的抗病毒治疗:①慢乙肝:有些情况下,血清ALT水平并不能反映肝脏组织学分级、分期,强调对≤正常上限(ULN)者,要进行肝活检组织学检查。凡Knodell肝炎活动指数(HAI)≥4或肝活检显示中、重度活动性炎症、坏死和(或)纤维化(≥G2/S2)应进行抗病毒治疗;②肝硬化:抗病毒指标进一步放宽。为了提高疗效,减少耐药提出:对代偿型者,无他因可释之疾病活动或进展证据,可检测到HBV-DNA患者,虽未达指南治疗水平,亦应做抗病毒治疗;对失代偿型者,只要能检出HBV-DNA,不论ALT高低,均应抗病毒治疗。(2)据抗病毒药物的特点,提出了慢乙肝和肝硬化的用药选择方案。(3)强调优化治疗:①以用药24周为"截点"进行疗效评估与加用或更换抗病毒药的优化选择时机;②对符合干扰素适应证者首选之;③对高病毒载量、重症难治及肝硬化或原发性治疗无应答者宜首选ETV;④对欲使用LAM、ADV者初始治疗宜采用二者联用方案;⑤对肝硬化患者推荐早期、长期、持续、联合用药,并提供了优选治疗方案。(4)提出了一些可供选择的耐药防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 优化治疗 耐药
下载PDF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9
19
作者 姚希贤 崔东来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1998年第1期28-28,31,共2页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严重肝脏疾病并发的一种以可逆性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精神紊乱和运动异常综合征.当前,对HE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较为重要学说如下;氨中毒氨代谢紊乱引起的氨中毒,是HE特别是门体分流性脑...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严重肝脏疾病并发的一种以可逆性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精神紊乱和运动异常综合征.当前,对HE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较为重要学说如下;氨中毒氨代谢紊乱引起的氨中毒,是HE特别是门体分流性脑病的重要发病机制.肝功能衰竭时,肝脏将氨合成尿素的能力减退;门体分流存在时,肠道氨未经肝解毒而直接进人体循环,使血氨升高.许多诱发HE的因素能影响血氨进入脑组织的量和(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病因 诱因 肝功能衰竭
下载PDF
H.pylori根除与应用“灭Hp煎剂”对胃黏膜COX—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希贤 王娜 +1 位作者 史淑芬 张琳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3年第11期17-20,共4页
目的:H.pylori根除与应用灭Hp浓缩袋装煎剂(灭Hp煎剂)对慢性胃炎胃黏膜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H.pylori阳性慢性胃炎患者81例用丽珠胃三联(铋剂0.22g,bid+替硝唑0.5g,bid)克拉霉素0.25g,bid)治疗7d。停药1mo... 目的:H.pylori根除与应用灭Hp浓缩袋装煎剂(灭Hp煎剂)对慢性胃炎胃黏膜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H.pylori阳性慢性胃炎患者81例用丽珠胃三联(铋剂0.22g,bid+替硝唑0.5g,bid)克拉霉素0.25g,bid)治疗7d。停药1mo复查H.pylori,对H.pylori根除者随机分成A、B、C3组。A组(23例),采用灭Hp煎剂1袋,bid;B组阳性对照组(15例),采用麦滋林—S1袋,tid;C组阴性对照组(15例),采用胃舒平:3—5#,bid;3mo后复查内镜,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治疗前后胃黏膜C0X—2蛋白表达,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分析结果,采用悉尼系统比较治疗前后胃黏膜炎症变化。结果:H.pylori根除前后慢性胃炎患者胃窦黏膜腺上皮细胞、间质细胞、平滑肌纤维细脑浆均可见到C0X—2蛋白表达,单纯根除H.pylori(24例)后胃黏膜C0X—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43.5±12.3)%,(32.3±8.3)%,(P<0.001)];“灭Hp煎剂”治疗3mo对H.pylori所致慢性病变具有一定治疗作用,对胃黏膜COX—2蛋白表达也有进一步抑制作用[(31.6±5.9)%,(27.1±5.2)%,(P<0.05)],明显优于上述阳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Hp相关性慢性活动性胃炎首先应进行H.pylori,根除后继续应用“灭Hp煎剂”对慢性胃炎病变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黏膜环氧合酶-2 慢性病 胃炎 灭HP煎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