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固催化氧化制备2-萘甲醛的工艺条件及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梦豪 于毅 +3 位作者 杨幸川 徐丽 刘国际 姚怀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5-180,184,共7页
为了提高气-固相催化氧化2-甲基萘反应中目标产物2-萘甲醛的收率,确定了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研究了其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对于优选的掺杂1%镓的钒钛基(1GVT)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380℃、空速为13000 h^(-1)、进料流量为4.75×10^(... 为了提高气-固相催化氧化2-甲基萘反应中目标产物2-萘甲醛的收率,确定了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研究了其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对于优选的掺杂1%镓的钒钛基(1GVT)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380℃、空速为13000 h^(-1)、进料流量为4.75×10^(-4)mol/h的最佳工艺条件下,2-萘甲醛收率为35.08%,且催化剂活性在连续反应180 h后仍然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基催化剂 2-甲基萘 2-萘甲醛 反应动力学
原文传递
硅烷偶联剂对氢氧化铝粉碎及表面改性的影响
2
作者 姚怀伟 陈玮 +3 位作者 梅文涛 周航月 谢艳新 姚路 《轻金属》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13,共6页
氢氧化铝作为阻燃添加剂已广泛应用于聚合物工业中,但由于结构上的差异,氢氧化铝无机填料与有机聚合物相容性差。本文使用硅烷偶联剂对氢氧化铝微粉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活化指数、吸油值、振实密度的测试来表征改性效果。通过红外光谱、X... 氢氧化铝作为阻燃添加剂已广泛应用于聚合物工业中,但由于结构上的差异,氢氧化铝无机填料与有机聚合物相容性差。本文使用硅烷偶联剂对氢氧化铝微粉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活化指数、吸油值、振实密度的测试来表征改性效果。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粒度和扫描电镜测试来分析氢氧化铝改性机理以及晶体结构和微观结构、形貌的变化。结果表明:氢氧化铝经改性后,活化指数增大,吸油值降低,振实密度增大,最佳改性剂用量范围为1%~1.4%。有机改性剂包覆在氢氧化铝无机颗粒表面,生成新的化学键,但氢氧化铝的晶体结构并没有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联剂 氢氧化铝 表面改性 有机包覆
下载PDF
钒钛基催化剂气固相催化氧化2-甲基萘制备2-萘甲醛的研究
3
作者 李佳睿 于毅 +2 位作者 徐丽 刘国际 姚怀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6-202,共7页
为解决气固相催化2-甲基萘氧化制备2-萘甲醛反应的复杂性,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钒钛基催化剂,促进2-甲基萘合成2-萘甲醛。考察了载体粒径大小、焙烧升温速率以及使用不同的扩孔剂对催化效果的影响。利用FT-IR、SEM、H_(2)-TPR和XRD对其... 为解决气固相催化2-甲基萘氧化制备2-萘甲醛反应的复杂性,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钒钛基催化剂,促进2-甲基萘合成2-萘甲醛。考察了载体粒径大小、焙烧升温速率以及使用不同的扩孔剂对催化效果的影响。利用FT-IR、SEM、H_(2)-TPR和XRD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选用T1样品(晶粒尺寸为14.7 nm的锐钛矿TiO_(2))为载体,控制焙烧升温速率为5℃/min时,2-萘甲醛的收率较高。此外,选用尿素或PEG 400为扩孔剂能够提高催化剂的低温性能,但对2-萘甲醛的收率没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相催化 2-萘甲醛 等体积浸渍法 钒钛基催化剂 选择性催化氧化
原文传递
TiO_(2)/CQDs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降解水中污染物研究
4
作者 梁政勇 毛同华 +3 位作者 姚怀伟 周进 李文兵 丁玲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4-230,共7页
将化学氧化法制备的碳量子点(CQDs)加入到钛酸四丁酯中,采用溶胶-凝胶水解法制备了TiO_(2)/CQDs复合材料。采用一系列手段对所制备的TiO_(2)/CQDs进行表征。以罗丹明B(Rh B)为降解对象,探究了TiO_(2)/CQDs复合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与Ti... 将化学氧化法制备的碳量子点(CQDs)加入到钛酸四丁酯中,采用溶胶-凝胶水解法制备了TiO_(2)/CQDs复合材料。采用一系列手段对所制备的TiO_(2)/CQDs进行表征。以罗丹明B(Rh B)为降解对象,探究了TiO_(2)/CQDs复合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与TiO_(2)相比,TiO_(2)/CQDs对光吸收强度增加,同时其吸收波长向可见光区发生红移;当CQDs用量为5%时降解率为85.47%,约是TiO_(2)光催化降解率的6倍;且TiO_(2)/CQDs循环使用4次后,其催化降解性能保持在82%以上。从光催化反应机理可知,在光催化Rh B降解过程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氧化作用最大,其次是空穴(h~+),再次是羟基自由基(·OH),双氧水分子(H_(2)O_(2))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CQDs 光催化材料 制备 降解 罗丹明B
原文传递
降低饱和器后煤气含氨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姚怀伟 陈战群 +2 位作者 郝晓洁 史立旗 史向波 《燃料与化工》 2016年第6期47-48,51,共3页
研究了煤气温度、母液酸度及密度等因素对饱和器后煤气含氨的影响。结果表明,煤气温度和加酸制度对饱和器后含氨影响较大,应尽可能降低煤气温度,加酸时要尽快稳定母液各参数。
关键词 饱和器后含氨 煤气温度 母液 酸度 密度
下载PDF
捣固焦炭在2000m^(3)以上大型高炉的应用实践 被引量:1
6
作者 姚怀伟 李天喜 +2 位作者 史立旗 李鹏 黄梦林 《燃料与化工》 2022年第3期29-30,32,共3页
通过合理配煤,优化工艺指标,尤其是对配煤水分和煤饼堆密度的控制,避免了过捣固问题。同时通过加强焦炉操作管理,捣固工艺生产的焦炭完全可以满足2000m^(3)以上大型高炉的生产需求。
关键词 捣固焦炭 大型高炉 堆密度 水分
下载PDF
复杂混煤条件下稳定焦炭质量的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晓虎 郑明东 +3 位作者 杨朝明 陆春晖 李波 姚怀伟 《燃料与化工》 2013年第6期33-36,共4页
通过煤岩学方法确定混煤组成,使用曲线剥离法计算出复杂混煤中单种煤的真实比例,再将单种煤的量计算入配煤比例中,以此重新指导配煤,达到了稳定焦炭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混煤 煤岩学 焦炭质量
下载PDF
炼焦工艺对焦油回收的影响
8
作者 姚怀伟 郝晓洁 +2 位作者 陈战群 史立旗 史向波 《燃料与化工》 2016年第5期26-27,共2页
从炼焦工艺入手,通过温度和空间等因素对焦油回收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的高低和空间的通畅性对焦油的回收率影响最为明显,焦炭热态强度在一定程度上与焦油收率成正比。
关键词 焦油回收 温度 收缩度 空间
下载PDF
高硫焦煤在配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单单 姚怀伟 +2 位作者 邢小宁 李鹏 黄梦林 《燃料与化工》 2022年第1期14-15,17,共3页
通过研究高硫焦煤的理化性质,在配合煤中配入一定比例的廉价高硫焦煤,焦炭质量得到改善,主焦煤的使用比例减少,入炉煤成本大幅降低。
关键词 高硫焦煤 配煤 捣固炼焦 焦炭
下载PDF
应用组合工艺治理焦化VOC_(S) 被引量:2
10
作者 史向波 姚怀伟 +2 位作者 史立旗 邢小宁 李鹏 《燃料与化工》 2021年第4期55-56,59,共3页
介绍了治理VOCS的组合工艺、安全性分析以及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其他治理工艺相比,具有设备运行稳定、污染物零排放、运行成本低等优点。
关键词 VOCS治理 组合工艺 废气燃烧 负压吸收
下载PDF
提高粗苯收率的生产实践 被引量:2
11
作者 尹文亮 赵国海 +2 位作者 史争光 姚怀伟 郝晓洁 《燃料与化工》 2016年第5期43-44,共2页
针对粗苯收率较低的状况,找出影响粗苯收率的因素。从降低洗苯塔阻力、提高洗油循环量、降低洗苯塔吸收温度、增大脱苯塔回流量、改善循环洗油质量等方面提高粗苯收率,取得了良好效果,粗苯收率由0.8%提高到0.91%。
关键词 粗苯 回收率 生产实践
下载PDF
新型催化氧化脱硫工艺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战群 姚怀伟 +1 位作者 史立旗 史向波 《燃料与化工》 2018年第3期50-51,共2页
介绍了新型催化氧化脱硫工艺的原理以及应用情况。与其他脱硫工艺相比,具有脱硫效果好,脱硫剂消耗量少,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
关键词 催化氧化 烟气脱硫 脱硫工艺
下载PDF
硫铵母液配制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
13
作者 史立旗 史向波 +1 位作者 姚怀伟 陈战群 《燃料与化工》 2018年第2期59-60,共2页
经过对硫铵母液酸度、温度等因素的长期研究后,对硫铵母液配制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停用煤气预热器,利用回收的热水配制母液,取得良好效果。在节约蒸汽的同时,硫铵质量有所提高,产量略有增加。
关键词 饱和器 母液 硫铵
下载PDF
好氧阶段泡沫的形成及控制
14
作者 陈战群 孙文 姚怀伟 《燃料与化工》 2017年第3期53-55,共3页
针对焦化废水生化处理过程中好氧阶段的泡沫问题,通过控制进水水质、稳定好氧池温度在30~32℃、保证溶解氧在3~4mg/L、适当增大污泥的回流比例等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泡沫的产生,改善出水水质。
关键词 焦化废水 生化处理 好氧阶段 泡沫形成与控制
下载PDF
捣固焦炭内在质量及等反应后强度指标 被引量:14
15
作者 姚怀伟 郑明东 +2 位作者 张小勇 吴光友 张献杰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19,共4页
为了研究捣固焦炭对大高炉的适应性,在1050~1200℃使用焦炭连续热反应装置对A类顶装焦、B类捣固焦、C类捣固焦3类焦炭进行等温等反应的溶损反应.当焦炭的失重率分别达到30%,35%,40%时,停止反应,通过Ⅰ型转鼓检测焦炭的反应后强度.... 为了研究捣固焦炭对大高炉的适应性,在1050~1200℃使用焦炭连续热反应装置对A类顶装焦、B类捣固焦、C类捣固焦3类焦炭进行等温等反应的溶损反应.当焦炭的失重率分别达到30%,35%,40%时,停止反应,通过Ⅰ型转鼓检测焦炭的反应后强度.结果表明:捣固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焦炭的热态性质;在1100~1 150℃时焦炭强度破坏程度最严重;等反应后强度与国家标准CSR存在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炭 等反应 反应后强度
原文传递
三种检测方法测定焦炉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比对分析
16
作者 罗永涛 史立旗 +2 位作者 姚怀伟 李鹏 熊英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40-142,共3页
公司焦炉烟囱脱硫设施采用的脱硫工艺是炭基催化剂脱硫工艺,经过2个月的调试运行,公司自行对脱硫设施进行环保竣工验收,采用了定电位电解法、非分散红外光谱吸收法和紫外吸收法分析方法对固定污染源二氧化硫浓度进行监测和对比,发现三... 公司焦炉烟囱脱硫设施采用的脱硫工艺是炭基催化剂脱硫工艺,经过2个月的调试运行,公司自行对脱硫设施进行环保竣工验收,采用了定电位电解法、非分散红外光谱吸收法和紫外吸收法分析方法对固定污染源二氧化硫浓度进行监测和对比,发现三种分析方法测出的二氧化硫浓度相差很大。分析发现焦炉烟气中含有CO、H_(2)S等无机气体以及甲烷、乙醇、苯、酚类等几十种有机气体,这些物质在使用定电位电解法和非分散红外光谱法进行检测时对二氧化硫的监测结果干扰较大,而对使用紫外吸收法进行检测时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污染源 分析方法 二氧化硫
下载PDF
新型侧链液晶聚醚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其对水中Cu^(2+)的吸附性能研究
17
作者 钱超义 李萌 +3 位作者 王爽 高庆 姚怀伟 梁政勇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3-109,共7页
以环氧环己烷作为改性单体,通过环氧氯丙烷与环氧环己烷阳离子开环聚合获得分子量约为3000的共聚醚主链。然后以联苯为介晶基元、亚氨基二乙酸为末端螯合基团,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结构的侧链液晶聚醚螯合树脂。在对其结构鉴定以及基础物... 以环氧环己烷作为改性单体,通过环氧氯丙烷与环氧环己烷阳离子开环聚合获得分子量约为3000的共聚醚主链。然后以联苯为介晶基元、亚氨基二乙酸为末端螯合基团,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结构的侧链液晶聚醚螯合树脂。在对其结构鉴定以及基础物理性质测定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该树脂对水中Cu^(2+)吸附的影响因素、再生性能、吸附选择性、吸附模型以及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该树脂对Cu^(2+)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再生性能和选择性,其对水中Cu^(2+)的吸附为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环己烷 聚醚螯合树脂 铜离子 等温吸附 吸附选择性 吸附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