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路径及实证研究——以湘潭市为例
1
作者 赵果 李小敏 +5 位作者 赵玉婷 李亚飞 姚懿函 李庄 孙富云 吴昊 《环境影响评价》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将减污降碳协同管控纳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是生态环境部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立足落实“双碳”目标,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中考虑温室气体与环境污染物排放协同管控的关键环节,研究提出将减污降碳协同管控纳入生态环... 将减污降碳协同管控纳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是生态环境部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立足落实“双碳”目标,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中考虑温室气体与环境污染物排放协同管控的关键环节,研究提出将减污降碳协同管控纳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的理论框架,以及“源强协同—目标协同—分区协同—措施协同”的减污降碳协同管控技术路径,并在湖南省湘潭市进行实证研究,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减污降碳协同 源头防控 湘潭市
下载PDF
不同建群时间下互花米草种群生长及生物量分配 被引量:7
2
作者 姚懿函 清华 +2 位作者 安树青 何军 王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5200-5208,共9页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具有不同建群时间的互花米草种群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特征。结果表明:种群高度生长从建群2a到16a呈下降趋势,6a和16a均显著低于2a(P<0.05);密度、总生物量及地上生物量从建群2a到16a均呈下降趋...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具有不同建群时间的互花米草种群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特征。结果表明:种群高度生长从建群2a到16a呈下降趋势,6a和16a均显著低于2a(P<0.05);密度、总生物量及地上生物量从建群2a到16a均呈下降趋势,16a显著低于2a(P<0.05);地下生物量、根冠比随建群时间延长先增长后降低,但前者16a显著低于2a(P<0.05);同化器官生物量不随建群时间变化,而非同化器官生物量随建群时间延长而减少,6a和16a均显著低于2a(P<0.05);须根和根状茎生物量随建群时间延长先增大后减小。结果显示建群16a后种群呈衰退态势,探究其原因将有助于我国互花米草的管理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建群时间 生长 生物量分配
下载PDF
关于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全链条管理的建议 被引量:11
3
作者 姚懿函 赵玉婷 +2 位作者 董林艳 李亚飞 李小敏 《环境保护》 CSSCI 2020年第19期67-70,共4页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源头预防体系的重要环节,其中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是规划环评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结合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多地实际调研情况与规划环评全链条管理等最新政策研究成果,本文分析了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实施取得...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源头预防体系的重要环节,其中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是规划环评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结合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多地实际调研情况与规划环评全链条管理等最新政策研究成果,本文分析了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实施取得的成效和在全链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性地提出明确产业园区管理机构主体责任、确立园区规划法律地位、提升规划环评成果质量,以及继续推进规划环评与“三线一单”、建设项目环评衔接等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全链条管理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园区 规划环评 全链条管理 “三线一单” 空间管控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饮用水安全风险与关键控制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姚懿函 李小敏 +3 位作者 许亚宣 赵玉婷 董林艳 邹广迅 《环境影响评价》 2019年第1期24-27,共4页
长三角地区地处长江流域下游,人口稠密,饮用水以地表水源为主。受流域性水污染影响,区域饮用水安全面临风险,主要表现在长江干流氮磷污染与湖库水源安全、沿江化工产业布局与持久性有机污染风险、平原河网区水质型缺水、山区水库型水源... 长三角地区地处长江流域下游,人口稠密,饮用水以地表水源为主。受流域性水污染影响,区域饮用水安全面临风险,主要表现在长江干流氮磷污染与湖库水源安全、沿江化工产业布局与持久性有机污染风险、平原河网区水质型缺水、山区水库型水源地富营养化等方面。控制策略包括构建点-线-面统筹协调的水源保护体系、氮磷管控、化解布局性矛盾与冲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管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饮用水安全 风险 控制策略
下载PDF
中国环评制度有效性评估指标的思考
5
作者 姚懿函 赵玉婷 +3 位作者 詹丽雯 李小敏 李林子 李亚飞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40-1745,I0002,共7页
中国环评制度备受关注,亦饱受争议。如何客观看待一项制度,其有效性是重要的判定依据。环评有效性体现在制度建设、制度执行和发挥效力全过程,具有多个维度的内涵。围绕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从制度有效性、程序有效性、实质... 中国环评制度备受关注,亦饱受争议。如何客观看待一项制度,其有效性是重要的判定依据。环评有效性体现在制度建设、制度执行和发挥效力全过程,具有多个维度的内涵。围绕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从制度有效性、程序有效性、实质有效性和认知有效性4个维度,按照“制度基础→实践过程→发挥作用→社会认知”逻辑,探索构建了中国环评制度有效性评估框架,并结合中国环评制度设计和运行模式,提出了一套科学、适用,兼具可操作和灵活性的中国环评有效性评估指标,为客观系统看待中国环评制度提供了思路,也为建立中国环评制度有效性跟踪评估机制提供参考,支撑环评制度改革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评 有效性 评估框架 评估指标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典型流域重化产业环境风险及对策 被引量:18
6
作者 赵玉婷 李亚飞 +3 位作者 董林艳 姚懿函 李小敏 孙启宏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47-1253,共7页
长江经济带工业企业密集,环境风险点多,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造成累积性、叠加性和潜在性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制约了其持续健康发展.根据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特征,选择3个典型流域(区域)(即重化产业最密集、人口最密集,重化产... 长江经济带工业企业密集,环境风险点多,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造成累积性、叠加性和潜在性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制约了其持续健康发展.根据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特征,选择3个典型流域(区域)(即重化产业最密集、人口最密集,重化产业布局性矛盾最突出的长江湖口以下干流区域;重大调水工程下游减水河段与涉水产业重点发展的汉江流域;生态系统脆弱的喀斯特地貌区与磷矿资源开发强度高的乌江流域)进行分析,并识别流域重化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问题及其演变趋势.基于保障"清洁长江"与"安全长江"建设的总体目标,按照"守底线、优格局、提质量、保安全"的调控思路,提出长江经济带典型流域重化产业绿色发展的优化调控对策和差别化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风险防控建议,为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实施精准治理提供支撑,主要包括:①长江湖口以下干流区域以保障人居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各类工业园区为抓手优化布局,提升区域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建设,研究制定长江沿岸地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对策;②汉江流域以流域环境承载力为硬约束,从国家产业政策战略高度调整汉江中下游的产业发展战略,严格控制高耗水和水污染产业的持续发展;③乌江流域以保障下游库区水质为目标,严控喀斯特地貌区域新增磷化工产能,研究喀斯特地貌区实施磷化工产业废水特别排放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典型流域 重化产业 环境风险 对策建议
下载PDF
互花米草生物质能利用潜力 被引量:11
7
作者 清华 姚懿函 +1 位作者 李红丽 安树青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16-1220,共5页
作为外来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对入侵地的生态系统产生了较强的干扰,但同时高生物量的互花米草也是一种潜在的生物质能源。发展生物质能是充分利用互花米草资源并控制其恶性扩张的较为有效和实用的途径,具有生态和经济双... 作为外来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对入侵地的生态系统产生了较强的干扰,但同时高生物量的互花米草也是一种潜在的生物质能源。发展生物质能是充分利用互花米草资源并控制其恶性扩张的较为有效和实用的途径,具有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本文总结了互花米草生物质能的利用潜力,其表现为时间与空间上的生物量资源优势、高效的光合作用机制与高生产力、高贮能、较高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储量以及不占用耕地等;同时介绍了互花米草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现状,并指出互花米草生物质能的开发与利用有着光明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生物质能 潜力 开发利用
下载PDF
西北煤炭开发生态风险管控区划分及管理策略 被引量:3
8
作者 赵玉婷 邹广迅 +4 位作者 董林艳 姚懿函 李小敏 马建锋 李亚飞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2-379,共8页
为维护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引导煤炭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以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研究区域,结合西北地区典型内陆河流域地下水形成特征及区域生态环境特点,选取与区域煤炭综合开发活动具有重要关联的地下水资源、生态环境... 为维护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引导煤炭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以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研究区域,结合西北地区典型内陆河流域地下水形成特征及区域生态环境特点,选取与区域煤炭综合开发活动具有重要关联的地下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指标,利用专家打分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构建煤炭综合开发生态风险管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指标体系分级结果的空间转化,划分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适度开发区3个煤炭开发的生态风险管控区.结果表明:①禁止开发区面积约131. 6×104km2,占西北三省(自治区)总面积的46%,主要分布在柴达木、塔里木、准噶尔三大盆地的盆周及周边地区,总体上呈"三环"分布,禁止开发区应禁止一切煤炭开发活动.②限制开发区1区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地区及天山北麓以及甘肃省河西走廊的人工绿洲,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要兼顾保护农田、地下水,维持防风固沙功能方可进行;限制开发区2区主要分布在甘肃省酒泉地区黑河流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及和田地区的荒漠生态系统内以及环塔里木盆地外围地区,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需兼顾防风固沙功能及生态系统保护方可进行.③适度开发区分布较为分散,在保护特定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下可适度开发.研究显示,需针对上述不同类型的生态风险管控区提出差别化管理要求,重点对限制开发区、适度开发区的煤炭开发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要求,提出由限制为主转向优化发展为主的管理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发利用 生态风险 地下水丰富度 生态可恢复性 环境管理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分析的国内外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赵玉婷 詹丽雯 +2 位作者 李小敏 李林子 姚懿函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46-1753,共8页
为探究我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简称战略环评)研究发展与演变特征,以近20年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收录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Space文献分析工具绘制知识图谱,对比分析国际上与国内战略环评的研究力量、演变特征等信息,结合实践探... 为探究我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简称战略环评)研究发展与演变特征,以近20年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收录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Space文献分析工具绘制知识图谱,对比分析国际上与国内战略环评的研究力量、演变特征等信息,结合实践探索情况以及聚类分析实证结果,重点分析战略环评领域研究热点,通过对比国际上战略环评研究成果,提出新时期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宏观管理的展望与设想。通过国际上与国内战略环评研究重点的对比可知,战略环评是公认的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工具,它适用于复杂动态巨系统的预测评价,是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保障生态安全的政策工具,为多利益相关方提供了对话、协商与决策的平台。尽管近年来我国大区域战略环评实践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研究成果显著,对比国外属于创新性研究实践,但整体上依然存在发文力度不大、国际合作不足等现象。为进一步提升战略环评预防效应,一方面,需积极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系统总结战略环评实践成果,实践—理论—再实践,不断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战略环评宏观理论和方法,推广我国研究成果走向国际;另一方面,需持续注入研究活力,加快构建涵盖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库,集成各类技术资源,联合各方技术力量,为提高政策、战略、规划的“绿色含量”出谋划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研究热点 研究趋势 CITESPACE 知识图谱
下载PDF
河道生态修复的前沿领域 被引量:10
10
作者 徐德琳 邓自发 +5 位作者 欧阳琰 马东跃 顾惠忠 王玉 姚懿函 安树青 《中国城市林业》 2008年第5期25-27,共3页
在广泛查阅国内外河道生态修复与功能重建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生态河道的特征与前沿领域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河道生态修复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 生态河道 生态修复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三线一单”成果应用于规划环评的探索和实践——以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许亚宣 李小敏 +4 位作者 于华通 赵果 田健 姚懿函 詹丽雯 《环境影响评价》 2022年第1期6-12,共7页
目前,全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基本建立,国土空间全覆盖的生态环境管控格局基本形成。为加快“三线一单”成果应用,将规划环评与“三线一单”成果进行充分衔接,对提升环境准入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依托海口国家... 目前,全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基本建立,国土空间全覆盖的生态环境管控格局基本形成。为加快“三线一单”成果应用,将规划环评与“三线一单”成果进行充分衔接,对提升环境准入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依托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环评工作实践经验,提出了规划环评与“三线一单”衔接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技术路线,以及重点关注的衔接内容和环节。研究成果可为构建规划环评与“三线一单”衔接技术体系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环评 “三线一单” 衔接内容 技术路线 基本原则
下载PDF
长三角工业园区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玉婷 董林艳 +3 位作者 李小敏 许亚宣 姚懿函 李亚飞 《环境影响评价》 2018年第5期13-17,共5页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通过梳理长三角地区工业园区实际发展现状,总结出了目前区域工业园区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土地开发粗放、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升,化工布局与人居环境存在冲突,整体规范化发展不足及个别开发模式下存在管理漏洞等问题,与...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通过梳理长三角地区工业园区实际发展现状,总结出了目前区域工业园区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土地开发粗放、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升,化工布局与人居环境存在冲突,整体规范化发展不足及个别开发模式下存在管理漏洞等问题,与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提出严格控制工业用地实体开发边界,加强工业用地挖潜提升,调优调绿区域化工石化产业,解决人居环境安全隐患,加强园区专业化发展、规范化管理等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工业园区 发展问题 对策建议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VOCs污染特征及优先控制策略 被引量:3
13
作者 董林艳 赵玉婷 +3 位作者 许亚宣 邹广讯 姚懿函 李小敏 《环境影响评价》 2018年第6期9-15,共7页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以PM_(2.5)、O_3为特征的大气复合型污染形势严峻。局部地区化工园区与居民区长期毗邻,存在较大的人群健康风险。VOCs管控成为区域大气环境治理的热点。针对长三角地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安全得到保障的...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以PM_(2.5)、O_3为特征的大气复合型污染形势严峻。局部地区化工园区与居民区长期毗邻,存在较大的人群健康风险。VOCs管控成为区域大气环境治理的热点。针对长三角地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安全得到保障的实际需求,分析了区域VOCs污染排放特征,评估了VOCs排放对大气复合污染、人群健康风险的贡献,从总量减排、优先控制物质、优先控制区等方面着手,研究提出区域VOCs优先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VOCS 大气复合污染 人群健康风险 优先控制策略
下载PDF
基于适宜性分析的辽河保护区土地利用规划 被引量:1
14
作者 孔维静 孟伟 +3 位作者 张远 宋永会 王一涵 姚懿函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472-480,共9页
基于保护河流完整性原则,同时考虑满足人类需求,利用适宜性分析方法对辽河保护区进行了土地利用规划。通过分析河流纵向物理特征和横向结构,将辽河保护区纵向分为8段,横向分为4个区。利用适宜性分析并结合河流横向特征,对辽河保护区的... 基于保护河流完整性原则,同时考虑满足人类需求,利用适宜性分析方法对辽河保护区进行了土地利用规划。通过分析河流纵向物理特征和横向结构,将辽河保护区纵向分为8段,横向分为4个区。利用适宜性分析并结合河流横向特征,对辽河保护区的土地进行规划,共有用地类型11类,按面积由大到小分别为河岸带生物多样性用地、辽河口湿地用地、生产用地、入干水质控制用地、大坝防洪安全用地、河道用地、高生态功能湿地用地、险工险段低风险用地、生态水面景观用地、水库湿地用地和城市景观用地,分别占总面积的38.71%、22.56%、12.17%、7.85%、4.20%、3.62%、3.22%、2.79%、1.89%、1.88%和1.12%。近80%的土地用于与构建水生生境相关的土地利用类型,体现了保护区生态保护的功能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保护区 适宜类型分析 河流完整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
下载PDF
高效人工湿地构建技术研究进展
15
作者 欧阳琰 周长芳 +6 位作者 顾惠忠 马东跃 姜昊 徐德琳 胡凤琴 姚懿函 安树青 《中国城市林业》 2008年第6期67-69,共3页
人工湿地是人工建设的、可控制的和工程化的湿地系统;它同时也是一个独特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其构建技术是重要的水污染处理共性技术。目前,人工湿地被广泛应用于湖泊、河流、库塘以及湖滨带的重建与恢复以及水污染处理。在这... 人工湿地是人工建设的、可控制的和工程化的湿地系统;它同时也是一个独特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其构建技术是重要的水污染处理共性技术。目前,人工湿地被广泛应用于湖泊、河流、库塘以及湖滨带的重建与恢复以及水污染处理。在这些领域中已显示出极大的发展潜力;可以预见人工湿地一定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内经过多年的研究积累,已经在部分环节中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在我国不同区域,尤其是太湖流域的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构建技术 水污染处理 生物生态系统 土壤-植物 湿地系统 共性技术 发展潜力
下载PDF
基于多指标的规划环评有效性分析——以产业园区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亚飞 李小敏 +4 位作者 赵玉婷 詹丽雯 姚懿函 许亚宣 田健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96-1802,共7页
为更好地分析规划环评的有效性,以26个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为例,基于4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分析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执行取得的实质性成效和不足。结果显示,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在落实总量控制和绩效要求、落实产业准入限制、保护和避让环境敏感... 为更好地分析规划环评的有效性,以26个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为例,基于4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分析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执行取得的实质性成效和不足。结果显示,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在落实总量控制和绩效要求、落实产业准入限制、保护和避让环境敏感区域等方面实质性成效显著,但在推动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完备、协调人居环境安全风险、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水平提升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不同园区级别上,国家级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执行成效优于省级及以下园区;不同规划环评审查时期上,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工作指导和推动改革取得成效,“十三五”以来通过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审查的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取得实质性成效优于“十三五”之前。不同地区上,东部地区更加重视规划环评源头预防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落实规划环评意见执行力较中西部地区强。基于问题导向,提出加强产业园区环境管理、加强规划环评跟踪监管以及推动多部门共同参与规划环评编制和落实等方面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产业园区 指标体系 实质有效性
下载PDF
排污许可制度基层实践与顶层设计优化探索 被引量:24
17
作者 王焕松 柴西龙 姚懿函 《环境保护》 CSSCI 2018年第8期24-26,共3页
全面实施排污许可制度,是强化排污者责任、提高固定污染源管理效能,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制度保障。本研究基于对全国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两级排污许可证核发和监管部门及多家已申领排污许可证企业的广泛调研,深入分析了基层排... 全面实施排污许可制度,是强化排污者责任、提高固定污染源管理效能,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制度保障。本研究基于对全国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两级排污许可证核发和监管部门及多家已申领排污许可证企业的广泛调研,深入分析了基层排污许可制度改革推进情况、实践经验及存在的困难,从完善法规政策、加强证后监管、优化许可证设计、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探索优化排污许可制度改革顶层设计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污许可制度 基层实践 固定污染源 监管执法 顶层设计 排污许可信息化建设
下载PDF
东辽河河岸带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及群落数量分析 被引量:21
18
作者 张文丽 夏会娟 +3 位作者 张远 孔维静 贾晓波 姚懿函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42-1149,共8页
采用样线法调查了东辽河河岸带草本植物群落,分析了物种多样性特征,利用组平均聚类法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分别对植物群落进行了分类和排序,探讨了影响东辽河河岸带草本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东辽河河岸带共有草本植物... 采用样线法调查了东辽河河岸带草本植物群落,分析了物种多样性特征,利用组平均聚类法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分别对植物群落进行了分类和排序,探讨了影响东辽河河岸带草本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东辽河河岸带共有草本植物118种,属36科70属,草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自上游向下游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丰富度指数变化规律不显著,这与河流水文特征、河岸土壤基质类型、土壤含水量和人为干扰有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东辽河河岸带草本群落可划分为11种类型,其中湿生植物群落占据优势。DCA排序轴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海拔和河流等级是东辽河河岸带草本植物群落分布的重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 物种多样性 聚类分析 排序
原文传递
江苏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5
19
作者 王玉 贾晓波 +3 位作者 张文广 方淑波 姚懿函 安树青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7-12,共6页
通过对江苏海岸带近13a的土地利用变化和社会经济分析,得出:连云港海岸带以耕地、其他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点为主,占81%,海岸带开发程度高;斑块个数增加,景观破碎化增大。盐城以耕地、草地和其他建设用地为主,占77.45%,开发程度中等;耕... 通过对江苏海岸带近13a的土地利用变化和社会经济分析,得出:连云港海岸带以耕地、其他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点为主,占81%,海岸带开发程度高;斑块个数增加,景观破碎化增大。盐城以耕地、草地和其他建设用地为主,占77.45%,开发程度中等;耕地、水库坑塘等人工景观面积增大,适宜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境面积减少。南通海岸带以耕地和滩涂为主,占88.93%,但两者的面积都在下降;人工景观面积增加。人口增长的压力、政府政策的导向与社会经济的驱动是江苏沿海三市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连云港海岸带人口密度增加了13.8%,第二产业产值增加了7.7倍,人类活动的干扰使海岸带破碎明显;盐城海岸带人均GDP增加了4倍,经济利益的驱使,使盐城丧失大面积的草地,海岸湿地遭到破坏;南通海岸带人口密度减小了2.0%,人均GDP增加了5.3倍,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海岸带干扰较小,海岸带景观破碎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驱动力 海岸带
原文传递
辽河保护区河岸农田撂荒恢复初期植物物种特征 被引量:7
20
作者 夏会娟 张远 +2 位作者 张文丽 孔维静 姚懿函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1-47,共7页
采用样线法对辽河保护区河岸农田撂荒恢复3年后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其物种特征及生物多样性影响因子。结果表明:8个样点共采集到51种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共49种,占总物种数的96%;51种植物隶属于21科46属,其中菊科和禾本科物种数最... 采用样线法对辽河保护区河岸农田撂荒恢复3年后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其物种特征及生物多样性影响因子。结果表明:8个样点共采集到51种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共49种,占总物种数的96%;51种植物隶属于21科46属,其中菊科和禾本科物种数最多,单属科、单种科和单种属在植物物种组成中占比例较大,高频度且高盖度出现的物种少;小飞蓬和茵陈蒿为撂荒恢复初期植物群落的先锋物种,出现的频度最高;草本植物的水分生态型以中生植物占优势;生活型以1年生植物为主,且杂草在草本植物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表明河岸农田撂荒恢复初期物种组成主要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河流对物种的影响在早期表现不明显;物种多样性自上游向下游呈降低趋势,环境影响因子分析表明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与海拔和距河口距离呈显著正相关,与距交汇处距离和河道蜿蜒度呈显著负相关,而Patrick丰富度指数与两岸堤距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因子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 河流保护区 小飞蓬 物种多样性 水分生态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