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星状神经节离断对脊髓损伤大鼠中枢性疼痛行为及CREB SGK1 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邓莉丽 毛冬梅 +1 位作者 廖泽青 姚旌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71-276,共6页
目的探究星状神经节离断对脊髓损伤(SCI)大鼠中枢性疼痛行为及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蛋白激酶1(SGK1)、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 目的探究星状神经节离断对脊髓损伤(SCI)大鼠中枢性疼痛行为及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蛋白激酶1(SGK1)、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治疗组(Treat组)各6例。Model组、Treat组构建SCI模型,Sham组未使用铁球砸脊髓,其他步骤相同。Treat组在脊髓损伤后予星状神经节离断,通过BBB运动功能评分评价运动功能学,通过机械痛阈试验和热痛阈试验测量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WT)和热缩足潜伏期(PWL),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水平,HE染色检测脊髓组织病理变化,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REB、SGK1、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Sham组大鼠脊髓组织结构完好,细胞呈正常形态,神经纤维分布均匀且行走规则。与Sham组相比,Model组脊髓组织及细胞完整性破坏严重,形成大量空洞,神经纤维排列紊乱,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BBB运动功能评分、PWT、PWL值显著下降(P<0.05),IL-1β、TNF-α、PGE2水平、细胞凋亡数量、CREB、SGK1、NF-κB p65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Model组相比,Treat组脊髓组织结构形态明显改善,脊髓组织空洞化有所好转,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神经纤维排列趋于正常,BBB运动功能评分、PWT、PWL值显著增加(P<0.05),IL-1β、TNF-α、PGE2水平、细胞凋亡数量、CREB、SGK1、NF-κB p65蛋白水平显著减少(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离断可减轻SCI大鼠中枢性疼痛行为,降低CREB、SGK1、NF-κB蛋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离断 脊髓损伤 中枢性疼痛行为 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 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蛋白激酶1 核因子-κB 大鼠
下载PDF
3D虚拟全息投影技术在颈部神经阻滞教学中的应用
2
作者 陈渔 任益民 +5 位作者 陆巍 姚旌 沃春新 陈运华 唐镍诗 王林 《高教学刊》 2024年第8期76-79,84,共5页
在神经阻滞教学中,理论知识抽象、神经解剖结构复杂,因此将其与具有沉浸性、裸眼性的3D虚拟全息投影技术结合,探讨以3D虚拟全息投影技术为依托的颈部神经阻滞教学的应用效果。选取麻醉学专业共11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多... 在神经阻滞教学中,理论知识抽象、神经解剖结构复杂,因此将其与具有沉浸性、裸眼性的3D虚拟全息投影技术结合,探讨以3D虚拟全息投影技术为依托的颈部神经阻滞教学的应用效果。选取麻醉学专业共11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多媒体讲授颈部神经阻滞教学模式,研究组采用3D虚拟全息投影技术进行讲授的教学改革模式。通过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评价两种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结果显示,研究组考核成绩、学习效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3D虚拟全息投影技术教学改革模式学习满意度较高。表明结合3D虚拟全息投影技术的教学改革可有效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对神经阻滞操作的把握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成效,对推动高等医学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虚拟全息投影技术 神经阻滞 医学教学 教学实践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关节腔注射臭氧对兔膝骨关节炎模型血浆自由基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姚旌 韦玲 王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28-330,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血浆自由基的变化,探讨臭氧对兔膝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A组)、OA组(B组)、20μg/ml臭氧治疗组(C组)、40μg/ml臭氧治疗组(D组)、60μg/ml... 目的:通过观察血浆自由基的变化,探讨臭氧对兔膝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A组)、OA组(B组)、20μg/ml臭氧治疗组(C组)、40μg/ml臭氧治疗组(D组)、60μg/ml臭氧治疗组(E组),每组各8只。采用Vandman法将B-E组兔的左膝关节造模成功后,将不同浓度的臭氧注射入C、D、E组兔左膝关节腔内,剂量为1 ml,每三天一次,共注射二次。检测兔血浆中自由基的代谢变化和左膝关节软骨病理变化。结果:(1)与A组相比,B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含量显著减少(P<0.01)。与B组相比,C、D和E组SOD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C、D和E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2)与A组相比,B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显著增加(P<0.01)。与B组相比,C、D和E组NO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C、D、E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与A组相比,B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与B组相比,C、D和E组MDA含量均显著减少(P<0.01)。D组较C组血浆中MDA含量显著减少(P<0.05)。(4)B组软骨呈典型的骨性关节炎改变,C、D组关节软骨可见不同程度修复,E组未见明显修复。结论:(1)膝关节腔内注射20μg/ml和40μg/ml臭氧可以有效的抑制关节软骨退变,对骨性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2)臭氧治疗OA的机制为抑制自由基大量释放,提高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臭氧 自由基
下载PDF
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4
作者 姚旌 陆魏 孙丽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09年第17期86-87,共2页
目的观察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卡马西平和神经妥乐平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但是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多。结论卡马西平与神经妥乐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各... 目的观察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卡马西平和神经妥乐平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但是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多。结论卡马西平与神经妥乐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各有所长,在临床应用中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卡马西平 神经妥乐平
下载PDF
正清风痛宁治疗颈腰背肌筋膜炎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姚旌 王林 孙丽华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582-582,584,共2页
关键词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正清风痛宁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姚旌 陆魏 孙丽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09年第19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以犬剂量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24例为观察组,小剂量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24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在治愈率与有效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以犬剂量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24例为观察组,小剂量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24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在治愈率与有效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大剂量口服阿昔洛韦未发现因不良反应而退出治疗者,也未见有肝、肾、中枢神经系统等损害症状。结论口服大剂量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是安全,简便,高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阿昔洛韦 神经痛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椎病2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姚旌 王林 曾庆凡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4-105,共2页
关键词 颈椎病 疗效 星状神经节阻滞 交感神经 优良率
下载PDF
腰椎间盘源性疼痛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姚旌 孙丽华 陆魏 《亚太传统医药》 2009年第7期95-96,共2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盘源性疼痛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有盘源性疼痛症状)。结果:经过治疗后,全部62例,痊愈45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显效率为91.9%,总有效率为9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盘源性疼痛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有盘源性疼痛症状)。结果:经过治疗后,全部62例,痊愈45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显效率为91.9%,总有效率为96.8%,不良反应少。结论:在腰椎间盘盘源性疼痛的治疗过程中,合理进行诊断与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能缩短患者疼痛时间并减轻疼痛,并且患者能在愉快的气氛中缓解疼痛,从而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盘源性疼痛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乌拉地尔对麻醉前高血压降压作用的临床观察
9
作者 姚旌 欧炜 刘艳秋 《贵州医药》 CAS 2002年第4期353-354,共2页
关键词 麻醉前高血压 降压药 乌拉地尔 临床应用 降压作用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心脏病人剖宫产术的麻醉体会
10
作者 姚旌 欧炜 马燕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260-261,共2页
关键词 心脏病 剖宫产术 麻醉
下载PDF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处理
11
作者 姚旌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71-71,共1页
关键词 胆结石 麻醉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下载PDF
银质针导热治疗对MPS大鼠脊髓中枢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秦乐 徐正涛 +5 位作者 于子龙 沃春新 陆巍 姚旌 王林 王福根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6期417-421,共5页
目的:观察银质针导热疗法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大鼠脊髓水平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正常组,不给予任何刺激;模型组,采用打击结合运动疲劳建立慢性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模型;银质针组,MPS模型成功后,行银... 目的:观察银质针导热疗法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大鼠脊髓水平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正常组,不给予任何刺激;模型组,采用打击结合运动疲劳建立慢性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模型;银质针组,MPS模型成功后,行银质针导热治疗。各组大鼠在治疗2周后测定热痛阈值、右股内侧肌自发电活动。麻醉后处死大鼠,取右股内侧肌及脊髓L4-6节段,HE染色切片观察局部肌肉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 NOS)、P物质(SP)及5-羟色胺(5-HT)。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热痛阈降低,局部肌肉自发电活动增加(P〈0.01);脊髓n NOS、SP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银质针组热痛阈明显升高,自发电活动明显降低(P〈0.01);脊髓n NOS及SP表达明显降低,5-HT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银质针导热治疗可能通过降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大鼠脊髓n NOS及SP表达,增高5-HT表达产生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银质针 神经递质 疼痛
下载PDF
臭氧联合射频治疗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曾庆繁 陆巍 +1 位作者 姚旌 王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06-208,共3页
目的:评价臭氧联合射频热凝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60例病人,随机分为臭氧化学溶核组(A组)和臭氧联合射频组(B组)。A组:分别于盘内和侧隐窝注射臭氧。B组:臭氧注射同A组,加突出物射频热凝。结果:术后3天、2周、2月腰痛和腿痛评分... 目的:评价臭氧联合射频热凝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60例病人,随机分为臭氧化学溶核组(A组)和臭氧联合射频组(B组)。A组:分别于盘内和侧隐窝注射臭氧。B组:臭氧注射同A组,加突出物射频热凝。结果:术后3天、2周、2月腰痛和腿痛评分、Oswestry评分B组均明显低于A组(P<0.05或P<0.01)。亚组腿痛评分比较,术后3天、2周,B1组(8.9±4.4、7.8±4.9)和B2组(10.0±5.2、9.2±2.9)均明显低于A2组(16.9±7.9、13.8±4.7),P<0.01或P<0.05。结论:臭氧联合突出物射频治疗效果较单纯使用臭氧好,对非包容性椎间盘突出亦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化学髓核溶解术 射频热凝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臭氧治疗对家兔骨性关节炎病变及NO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林 王大寿 +3 位作者 穆琼 姚旌 陆巍 沃春新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49-351,共3页
目的:探讨臭氧治疗对家兔骨性关节炎(OA)关节冲洗液中NO含量的影响。方法:4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5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模型对照组,C、D、E组分别为臭氧(20、40、60 mg/L)治疗组;用Vand-m an法造模型成功后,将不同浓度的臭氧... 目的:探讨臭氧治疗对家兔骨性关节炎(OA)关节冲洗液中NO含量的影响。方法:4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5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模型对照组,C、D、E组分别为臭氧(20、40、60 mg/L)治疗组;用Vand-m an法造模型成功后,将不同浓度的臭氧注射入C、D、E组兔膝关节腔内,每3天1次,连续2次;检测关节冲洗液中NO的含量,观察关节软骨的病理变化并进行病理评分。结果:B组软骨呈典型的OA改变,C、D组关节软骨可见不同程度修复,病理评分与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E组未见明显修复,病理评分与B组无显著差异;与A组相比,B组关节冲洗液中NO含量显著增高(P〈0.01);与B组相比,C、D治疗组NO含量显著降低(P〈0.01),E组NO显著增高(P〈0.01)。结论:20~40 mg/L浓度的臭氧可促进实验性OA关节软骨修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O生成有关,60 mg/L浓度的臭氧无软骨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臭氧 软骨 关节 一氧化氮
下载PDF
臭氧对兔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胶原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岳惠忠 陆巍 +2 位作者 沃春新 姚旌 王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899-902,907,共5页
目的:观察臭氧关节腔注射治疗后,骨性关节炎模型兔关节软骨的病理改变及软骨中II型胶原的变化。方法:成年新西兰兔18只,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normal control group),模型组(model group),臭氧治疗组(ozone treatment group)。建立骨性... 目的:观察臭氧关节腔注射治疗后,骨性关节炎模型兔关节软骨的病理改变及软骨中II型胶原的变化。方法:成年新西兰兔18只,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normal control group),模型组(model group),臭氧治疗组(ozone treatment group)。建立骨性关节炎模型后,模型组给予空气1 ml、臭氧治疗组予40μg/ml臭氧1 ml关节腔注射,每周1次,共2周,治疗结束1周后处死动物,取标本进行病理观察、Mankin's评分、II型胶原免疫组化及其平均光密度测定。结果:(1)Mankin's评分: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Mankin's评分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臭氧治疗组Mankin's评分显著降低(P<0.05)。(2)II型胶原平均光密度: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I型胶原平均光密度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臭氧组II型胶原平均光密度显著增高(P<0.05)。(3)电镜观察:模型组软骨全层变薄,可见到较多的胶原原纤维纤丝;臭氧治疗组软骨移行层下部及深层网架结构尚完整。结论:关节腔臭氧注射可以促进关节软骨胶原网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臭氧 II型胶原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忠杰 黄海兰 姚旌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1208-1211,共4页
目的:探索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6例病程超过1个月的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加巴喷丁、度洛西汀、曲马多及静脉使用牛痘疫苗致炎... 目的:探索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6例病程超过1个月的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加巴喷丁、度洛西汀、曲马多及静脉使用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月及3月两组患者疼痛强度(VAS)评分、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SF-36的8个维度中,治疗组6个维度的的SF-36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药物可显著改善带状疱疹后遗三叉神经神经痛的疗效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三叉神经 视觉模拟评分 简明健康测量量表
下载PDF
气管内插管用于无痛食管超声内镜检查103例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3
17
作者 陆巍 余丽萍 +1 位作者 王林 姚旌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2-314,共3页
目的对气管内插管用于无痛食管超声内镜检查的有效性、安全性等进行临床评价。方法采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及异丙酚、琥珀胆碱依次静脉注射进行气管内插管、人工机械通气,检查中瑞芬太尼及异丙酚维持麻醉至检查结束。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 目的对气管内插管用于无痛食管超声内镜检查的有效性、安全性等进行临床评价。方法采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及异丙酚、琥珀胆碱依次静脉注射进行气管内插管、人工机械通气,检查中瑞芬太尼及异丙酚维持麻醉至检查结束。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检查,检查过程中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SPO2)稳定,患者术中无知晓,检查结束苏醒迅速;患者及内镜检查医师均对麻醉效果满意。结论静脉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人工机械通气、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食管超声内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丙泊酚 琥珀胆碱 气管内插管 食管超声内镜
下载PDF
体表解剖与数字化虚拟人技术在神经阻滞教学中的探讨 被引量:7
18
作者 陆巍 姚旌 +4 位作者 王林 沃春新 张忠杰 于子龙 陈渔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29期11-13,共3页
传统神经阻滞教学方法存在教学与实践严重脱钩的现象,导致学以致用的培养目标成为"纸上谈兵";针对神经阻滞操作的关键技术——定位、穿刺,通过改进神经阻滞教学中对体表解剖知识的介绍,使学生准确熟练的识别体表穿刺靶点;并... 传统神经阻滞教学方法存在教学与实践严重脱钩的现象,导致学以致用的培养目标成为"纸上谈兵";针对神经阻滞操作的关键技术——定位、穿刺,通过改进神经阻滞教学中对体表解剖知识的介绍,使学生准确熟练的识别体表穿刺靶点;并结合数字化虚拟人技术的应用,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三维立体解剖结构,从而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将两者有机结合可以简单有效的帮助初学者掌握神经阻滞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体表解剖 数字化虚拟人 教学
下载PDF
瑞芬太尼或哌替啶复合小剂量丙泊酚清醒镇静镇痛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陆巍 孙丽华 +1 位作者 王林 姚旌 《吉林医学》 CAS 2009年第9期834-836,共3页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或哌替啶复合小剂量丙泊酚清醒镇静镇痛在结肠镜检查中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60例28—60岁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Ⅱ级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哌替啶组(M组),每组...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或哌替啶复合小剂量丙泊酚清醒镇静镇痛在结肠镜检查中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60例28—60岁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Ⅱ级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哌替啶组(M组),每组各30例.R组瑞芬太尼1.5μg/kg于60s内缓慢静脉推注,继以10μg/(kg·h)持续静脉滴注;M组1.5mg/kg分3次缓慢滴注。两组均同时给予丙泊酚0.4mg/kg静脉缓慢注射后以1mg/(kg·h)持续输注。结果:两组血压、心率均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脉搏氧饱和度(SpO2)均较术前下降(P〈0.05),且R组低于M组(P〈0.05);两组镇静Ramasy评分、镇痛VAS评分、操作时间及患者的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或哌替啶复合小剂量丙泊酚清醒镇静镇痛用于结肠镜检查均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均是安全、有效、可行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丙泊酚 哌替啶 清醒镇静镇痛 结肠镜检查
下载PDF
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对Q-T间期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安裕文 马燕 姚旌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143-144,共2页
观察了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PICA)对心电图QTc的影响。对照研究了19例择期手术病人PICA常规剂量麻醉前后的QTc。结果表明PICA使本组患者的QTc由0.42±0.03显著延长到0.47±0.0... 观察了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PICA)对心电图QTc的影响。对照研究了19例择期手术病人PICA常规剂量麻醉前后的QTc。结果表明PICA使本组患者的QTc由0.42±0.03显著延长到0.47±0.04(t=5.13,P<0.001),QTc>045发生率由0%显著增加到53%(P=00002)。作者据此认为:PICA应慎用于术前有QTc延长者,PICA期间应作心电图监测,以避免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卡因 全身麻醉 静脉麻醉 QT间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